中教数据论文(精选5篇)

  • 中教数据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A Teaching Model Research Based on Internet/Intranet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CHEN Fang1, CHEN Zhao2 (1. Pharmacy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2. Faculty of Mechanical & Electronic Informati…

中教数据论文(精选5篇)

中教数据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B/S模式;ASP;SQL Server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049-02

A Teaching Model Research Based on Internet/Intranet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CHEN Fang1, CHEN Zhao2

(1. Pharmacy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2. Faculty of Mechanical & Electronic Information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olleges for large-scale expansion caused management more difficult, the quality of thesis papers and the value of Paper documents are not to make full use of, this article statements a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B/S model Three-tier architecture, in the middle using ASP technology, background database to SQL Server2000 designed to achieve. The system is reliable, safe, convenient and better able to meet the college paper's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Key words: thesis; B/S module; ASP; SQL server

1 引言

在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中,毕业论文的选题大都采用人工方式,面对不断增加的生源,这样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下,容易出错,更不方便教师查阅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强毕业论文课题的管理工作,既提高了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又可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使得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本文设计与实现的论文管理系统采用B/S的模式,中间采用ASP编程技术,后台选用SQL Server2000得以实现。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设计思路

系统以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浏览器、Web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的三层体系结构。主要采用ASP动态网页技术,通过ASP,结合HTML网页、ASP指令和ActiveX元件,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数据库的访问通过ODBC(开放式数据库互联技术)用SQL实现。系统通过ADO与数据库连接,实现数据库的相关操作。

2.2 工作流程

实践论文管理工作中,基本的工作流程分为:1)教师出题;2)学生选题;3)中期检查;4)论文答辩;5)论文评优五个阶段。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实现论文的出题、审核、选题、、检索、统计等多项功能。该系统既能让学生网上论文选题,又能实现提交论文,这样为老师和学生对论文资源的查阅和检索提供了方便。

系统中主要设置了八个模块,分别为:登录模块、论文出题模块、论文选题模块、论文提交模块、论文加工模块、论文查询模块、论文统计模块及系统配置模块,每个模块又具有各项多种功能。管理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根据基本工作流程和各功能模块,该系统设置四个角色进行分配管理,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教师管理员这四类。各个角色都具有不同的功能,依据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理论对每个教师进行分配角色,以实现相应的管理权限。

2.3 功能模块的设计

2.3.1 系统管理员角色

1) 日常管理:日常公告的管理,常用表格的管理,师生上传文档的管理,教师出题变更申请受理;

2) 论文选题:论文选题时间设置,论文选题锁定情况统计;

3) 中期检查:中期检查表审阅,中期评审分组;

4) 后期管理:论文成绩评审表审阅,论文上传情况统计,评阅,答辩,二次答辩,师生最终上传文档情况汇总,学生成绩分析与统计;

5) 论文加工:对当年度提交的所有论文进行标引工作,以便查阅和检索;论文格式转换管理,将所有论文由原来的文档形式转换成PDF格式,以便保存;

6) 信息维护:管理员、教师、学生信息的维护,系主任、教学副院长角色的分配,院系、班级信息的维护,系统数据的初始化等。

2.3.2 教师角色

1) 论文出题:教师上传论文题目,所需学生人数,课题的来源等相关信息;

2) 论文选题:对自己提交的课题进行学生的锁定和退选;

3) 任务相关:公告浏览,论文基本格式的样张下载;

4) 表格提交:中期检查表的管理,成绩考核表的管理,其他相关文档的管理;

5) 学生文档管理:对学生提交的文档进行审阅和管理;

6) 成绩管理:对进行指导的学生进行论文成绩的评定。

2.3.3 学生角色

1) 论文选题:对于教师的出题情况进行查看,并选择论文;

2) 任务相关:公告浏览,论文基本格式样张下载;

3) 论文管理:开题相关文档管理、论文相关文档管理、设计相关文档管理;

4) 论文提交:提交毕业论文管理;

5) 成绩管理:查看中期检查表、成绩考核表,其他相关文档。

2.3.4 教师管理员角色

除了具有教师模块中的所有功能外,教师管理员角色主要添加两项功能:

1) 论文审核:对教师论文出题质量进行审核;

2) 统计功能:统计当(历)年度的毕业论文提交的数量,学生成绩的统计。

2.4 数据库的设计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结构图

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尽量考虑到各个模块中的相似之处,减少表格数量,提高表格的关联程度,以及减少数据库中数据的冗余。根据数据的流程和功能需求,数据库主要包含以下工作表格:

1) 教师数据表:存放教师基本信息,数据项包括教师工号、密码、教师姓名、职称、专业、联系方式、教师个人简介、系所编号、学院编号、论文编号;

2) 学生数据表:存放学生基本信息,数据项包括班级、学号、姓名、密码、论文编号、成绩、综合排名、兴趣爱好、备注;

3) 论文数据表:学年度、论文编号、论文题目、出题教师工号、选题学生学号、课题来源、成绩;

4) 论文审核表:学年度、论文编号、审核状态、修改意见、次数;

5) 论文选题表:学年度、学生学号、论文编号、论文选择状态、选择时间;

6) 论文成绩表:学年度、论文编号、教师工号、学生学号、成绩、评语、评阅时间;

7) 选题管理表:序号、职称、论文数量、学生人数。

2.5 数据库访问控制的实现

在数据库中为了实现权限设计的安全问题,建立以下七个基本表:

1) 用户表:序号、用户名(取教师工号或学生学号);

2) 角色表:角色名、用途说明;

3) 权限控制表:角色名、用户名;

4) 数据库访问权限表:操作权限、角色名、基本表名、权限说明;

5) 数据库基本表:基本表名、基本表说明;

6) MIS子功能模块表:子功能代码、功能说明;

7) 功能模块访问权限表:子功能模块代码、角色名;模块菜单名、功能说明;

各个表项联合起来形成系统的授权机制,其运行机制是:当用户通过系统登陆界面后,系统首先利用权限控制表找出用户所对应的角色,然后利用数据库访问权限表和功能模块访问权限表找出该角色所能进行的操作(即基本表单名和子功能项代码),并在角色表中查看该角色的状态,如果角色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该用户就可使用该系统,如果该角色处于被禁止的状态,即使该用户拥有该权限仍不能执行。这样,系统管理员在进行维护时,若更改功能角色,则只需修改数据库访问权限表,功能模块访问权限表和权限控制表中的记录即可,而不需修改表的结构,大大方便管理员的维护工作。

这个完整的基于角色的多层应用系统安全控制有效地将前端的“菜单层的权限管理”和后台的“数据库基本表及相应操作权限”统一起来,实现了权限设计的授权机制。

3 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

系统通过B/S三层结构实现论文的选题管理与论文的提交和评阅,采用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的三层结构,当用户通过浏览器提交和评阅时,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Web服务器访问用户的指令后开始执行程序,根据请求从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数据,并将数据以一定格式返回到客户端。

3.1 教师论文出题功能的实现

每个教师使用自己的工号和密码进入管理界面,点击论文出题模块,系统将根据论文审核表中的有关信息查看该教师是首次登录还是重复登录,如果为首次登录,页面上将出现相应的论文数据表,填写各个字段,包括论文题目,课题来源,学生要求(比如专业限制等)、其他要求(比如性别要求等),填写完毕后选择提交按钮实现出题的功能。其中要注意的是管理员在选题管理表中根据每个教师的职称对教师的出题数目和所带学生人数进行了限制,比如根据副教授职称只能带两个毕业论文题目,一个课题只能有一个学生选择等。如果为重复登录,将根据论文审核表中的相关信息查看该教师有无被退回的题目,如果有,页面显示该教师被退回题目的相关信息,如果没有,提示该教师出题成功,无需再次出题。

3.2 教师论文选题功能的实现

当教师使用自己的工号和密码进入管理界面,点击论文选题模块,页面上将出现论文课题、学生姓名(点击学生姓名链接将出现学生的有关信息)并同页面预设置有锁定和退回功能键,当教师查看符合要求时点击锁定功能即能实现双向选定,否则点击退回功能,此课题呈现空置状态,以供其他学生选择。

3.3 学生选题功能的实现

每个学生使用自己的学号和密码进入相应界面,点击论文选题模块,页面上将出现还没有被选择的毕业论文选题列表,分别有论文数据表中以下字段:论文编号、论文题目、出题教师工号(点击教师工号可出现链接教师的有关信息),并同页面预设置有锁定和撤销功能键,如果该生已经选题,系统将其视为修改选题,修改学生数据表中该学号学生记录中论文编号数据即可。

3.4 论文审核功能的实现

教师填写论文选题之后,系主任要对论文题目进行审核。当系主任使用自己的工号和密码进入管理界面后,点击论文审核模块,页面上将出现已经上传的论文题目,并同页面预设置确定和修改的功能键,如果论文题目不符合要求,系主任点击修改,并给出修改意见,否则点击确定通过,这样教师论文出题成功。此时将该教师工号记录入此论文数据表中,将论文编号记录入教师信息表中。

4 结束语

该系统结合ASP开发平台和SQL Server2000 技术,实现了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从选题管理、论文写作、中期检查、论文提交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的一个系统平台。整个系统在设计上保持了各个部分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体现了各自的特点。在教学管理应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根据目前的管理思路我们也有进一步的设想:1) 逐步实现毕业论文的网上归档功能,和档案馆归档软件形成对接,实现毕业论文的电子归档;2) 通过和图书馆数据检索平台的功能对接,实现毕业论文在数据库平台的电子查阅,由图书馆专业人员作标引工作,实现有序的存储和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陈芳, 陈朝. RBAC在MIS中的应用[J]. 计算机系统应用,2003(1):43-44.

[2] 李杰. 基于ASP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设计[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2):30-32.

[3] 崔盟. 基于Struts+Ajax的学位论文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 现代图书情报,2007(11):7-12.

[4] 严国丽, 等. 基于.NET的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学习,2007,10(5):10-12.

[5] 戴志诚, 赵国峰. JSP信息化系统建设案例[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中教数据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511-02

Discussion on the Database Principles of Teaching Reform

LU Qiu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on the problems about "Database Principles" aroused in daily teaching. It gives a detailed design to teaching reform, and proposes to adopt some new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case teaching, task driving, which can make the pupils want to learn more initially. What's more, in this article,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are reformed, and it combines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together.

Key words: database principles; teaching reform; case teaching

数据库是信息类学科中重要的分支,几乎所有的软硬件系统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它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因此,各高校都将数据库原理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数据库课程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库,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具有应用性突出、学科间综合性明显、学科内多层面内容交融、前沿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征。数据库原理的特征决定了其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需要加强实践,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相关专业前沿技术应用的要求很高,对于刚接触数据库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他们要在短时间内做到既掌握数据库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数据操作及控制,还要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设计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采用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 现状及问题

我院网络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及自动化专业都开设了数据库原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和实践脱节

由于数据库原理课程涉及的理论概念比较抽象,现阶段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师演示― 学生练习―学生综合应用”模式教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和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应用不能同步进行,因此在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中不能很好地应用软件工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在毕业设计中,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开发一个实用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步骤,往往只侧重系统的编程实现而忽略用软件工程方法进行系统的设计,对数据库知识体系结构缺乏完整的理解,使得所设计系统实用性差,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使得部分学生毕业后不能较快的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要求。

2) 重理论轻实验

根据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为主,占课程总课时量的80%以上,而实验课时一般只设置10个课时左右。教学内容涉及到关系代数,SQL语言、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强且模型抽象。由于实验课时比较少,故实验教学主要针对SQL语言设置实验。最终导致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对抽象的理论只有模糊印象,但没有建立整体应用体系的概念,在应用系统开发的时候无法将理论转换为实际应用。

3) 学习效果不理想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首先接触到的是一大堆枯燥的概念或理论,部分知识点课本又缺少代表性例子进行进一步介绍,例如范式理论、数据库保护、并发控制等。学生只能体会基本概念和局部功能,缺少综合应用实践,无法体会理论在整个数据库系统应用中的位置和作用,学习效果不理想。

2 教学改革方案

2.1 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理论和理解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1]。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引入此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强化数据库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开发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案例教学模式采用“案例―理论―概念”模式,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系统设计中的作用,将抽象的数据库原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使得数据库原理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

在数据库原理的教学内容组织上,我们以可视化开发工具Delphi及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2000组织和设计针对各知识点的案例,在授课过程中设定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启发式提问、讨论等进行教学互动,将知识点搭配案例和使用演示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各知识点通俗易懂,容易消化并应用。表1给出了针对“数据库原理”课程[2]的知识点所设计的相应案例[3-4]。

2.2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在讲授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时,除了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外,还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精心设计一些贴近生活且具有现实应用价值的题目,例如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任务,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深入体会和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最后提交项目设计报告。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阐述设计思路和方案,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完成任务,从而得到从应用的角度建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思路、方法和技术体系,深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求知欲望增强,同时培养了其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改革考核方式,重视能力培养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单独理论考试会造成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理论知识死记硬背,而具体动手操作一窍不通的局面,这与该课程培养目标相悖,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核与应用能力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主要概念和原理的熟悉和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考核方式比较灵活一些,主要通过平时的实验和数据库设计的任务完成情况决定,例如,采用对学生分组进行“项目设计”和“项目开发”的方式进行考核,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有效的提示,使得这种考核方式成为学生对协同工作机制的一个体验。

3 结束语

该文针对信息类专业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想,主要提倡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数据库原理的教学,期望能够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调整考核方式,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使得学生能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动手能力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 金蓉,庄红.面向能力培养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1-147.

[2]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刘畅.案例法和项目驱动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19):75-76.

中教数据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论文从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考核、教学效果几个方面,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微机数据库》的课程建设,得出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前提的结论。

关键词 数据库 课程建设 土木工程

一、引言

《微机数据库》课程是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建筑方向开设的选修课。总学时为40学时,开课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由于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与面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差别。故如何进行课程的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课时分配、具体讲授的内容、教学方法等是本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

二、教学组织

1.课时分配。数据库课程是高校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之一,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基础,而且学习本门课程以应用为主,在课时安排中,采取了20学时讲解基础理论,20学时上机实习的分配方法。

2.教材选取。如何根据专业的不同,组织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精选教材关系着整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重点、难点的把握,必须整体规划,不仅让学生从理论环节到实践环节掌握所学内容,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举一反三,易学实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专业特点,选取了程学先主编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为理论部分主讲教材,选取顾浩主编的《Visual FoxPro 6.0程序设计基础上机教程》为实习教材。

三、教学方法

数据库课程具有理论基础强、实践应用性突出、学科间知识综合性明显、学科内多层面内容交融、前沿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征。针对以上特征,本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小组讨论、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在课堂上采用课堂讲解、软件演示等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示例性讲解,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和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最终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3-4人一个小组,给出讨论题目,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学生讲解讨论结果。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将科研工作中的数据库设计部分条件给出,小组讨论从E-R模型描述到实际关系模型的形成,到最后数据库设计过程。结果每个小组积极讨论,踊跃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3.上机实践:上机实践是数据库课程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除按照实习指导书要求,在实习完成时,生成一个学籍管理系统外,还要求学生按照所提供的资料,完成一个钻孔数据库管理系统。

四、教学内容

1. 数据库理论知识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参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安排的教学内容如下:

(1)绪论,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及存储结构,数据模型。

(2)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包括:基本文件组织,索引文件组织,B+树文件组织。

(3)关系数据库,包括: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函数依赖,候选关键字与主属性,关系规范化。

(4)关系数据库实现及使用,包括:关系代数,关系演算,SQL语言概貌,SQL数据定义功能,SQL数据查询语句,Visual FoxPro中的SQL查询语句,视图,SQL数据更新语句,SQL数据控制功能,嵌入式SQL,查询优化。

(5)Visual FoxPro简介,包括:项目管理器,变量、常量和表达式,常用函数,对数据库操作基本命令程序设计语句。

(6)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包括应用系统概述,数据库结构设计,应用程序结构设计,主动服务数据库系统。

2. 上机实习教学内容

Visual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VFP)作为数据库应用技术,具有界面操作直观、数据转换简便、应用广泛等特点,成为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的首选系统。选用Visual FoxPro为实践内容,按照《Visual FoxPro 6.0程序设计基础上机教程》教材要求进行,实习内容如下:

(1)VFP界面。实习目的:熟悉VFP环境。包括:VFP主窗口,VFP帮助系统,配置VFP。

(2)VFP应用程序。实习目的:学习制作一个VFP应用程序,通过制作认识VFP应用程序框架,认识VFP中主要的程序设计工具。包括:建立工作目录,建立项目文件,建立数据库,建立类,建立表单,建立菜单,建立并设置主文件,编译运行项目。

(3)表的建立与使用。实习目的:学习建立自由表。实习内容包括:用表设计器创建新表,使用表向导创建新表,使用命令创建新表,表的基本操作,记录的定位与查找,索引的建立和删除。

(4)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实习目的: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操作。实习内容包括:创建数据库,数据库表的字段级验证规则,数据库表的记录级验证规则,设置表间规则:参照完整性,表间的临时关系。

(5)表单设计基础。实习目的:掌握由“文件”菜单的“新建”命令入手,如何用“表单向导”及“表设计器”创建表单。实习内容包括:表单向导,表单设计器。

(6)查询与视图。实习目的:学习创建查询与视图。实习内容包括:查询向导,查询设计器,SQL语句,创建本地视图,创建远程视图。

(7)报表设计。实习目的:学习创建报表。实习内容包括:报表向导,报表设计器。

五、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基础理论部分考试,另一部分为实习成绩。基础理论部分考试占总成绩的60%,实习成绩占40%。其中20个学时的时间是不够完成实习内容的,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

六、教学效果

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基本能够用VFP独立完成与土木工程有关的数据库设计。有读研的学生,从事与数据库有关的工程应用研究,能够深入学习,独立完成研究。

七、结语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是计算技术和信息时代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无论是对计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本门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教数据论文范文第4篇

一、引言

学位论文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性,考察论文的创新无外乎三个方面:第一,是否提出了新的观点?如果没有,那么,第二是否使用了新的分析方法或新的分析框架?如果也没有,那么,第三,是否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在这三点中,无疑使用新的经验证据所要求的创新程度最低。而且经验研究具有相对统一和严格的写作规范,易于模仿,因而在本科学生论文中倍受欢迎。这表现为近年应用计量经济学进行经验研究的本科毕业论文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认真阅读这些论文就会发现,本科生在计量经济学实际应用当中仍然存在大量技术问题,导致一些用心完成的论文并不能顺利通过答辩。这些问题也反映出我们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缺陷。因而,如何帮助学生提高经验研究的水平是我们从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任务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本科论文应用经验研究存在的共性问题

应用计量经济学作为研究手段的本科学位论文普遍存在以下三种共性问题。

(一)回归模型设定问题。计量经济模型是对所关注经济现象或经济理论进行经验研究的基本工具,因此刻画经济现象有的计量模型的正确设定最为重要。然而,本科毕业论文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模型没有选择正确的解释变量或者没有选择正确的函数形式。

(二)截面数据模型的应用问题。截面数据模型的应用问题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相当多的本科论文不重视经典计量模型理论是基于随机抽样的截面数据而建立的;二是本科学生没有注意到截面数据中常见的随机干扰项的异方差问题。在笔者参与的本科论文答辩中,很多同学论文喜欢使用问卷调查取得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而特定的样本不一定满足随机抽样要求的,因而,对于不满足随机抽样的截面数据我们必须使用选择性样本计量经济学模型,而其估计方法往往要使用最大似然估计,这是一般本科生所没有掌握的估计方法。

(三)时间序列数据模型中的共性问题。时间序列数据最丰富,也是最容易从网络数据库中得到的统计数据,但时间序列数据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时间序列数据才能适合本科生最为熟悉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理论上说,它们必须是平衡的时间序列,如果是非平衡时间序列,它们之间必须存在经济上的均衡关系和统计上的协整关系。由于课时的关系,时间序列往往是一个学期的计量课程无法在课堂上全面讲授的。这成为那些没有学习过时间序列的同学的薄弱环节,因而,他们的论文中充斥伪回归现象。

三、上述共性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应该确立理论模型指导计量模型设定的原则。计量经济学本身是研究包括建立模型、估计参数、模型检验及模型的应用的。但是目前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后复习都在主要精力放在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对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分析经济讨论得较少。学生学了不少估计和检验的方法,却知道应该怎么用。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计量模型的设定(包括解释变量的选取与模型数学形式的设定)和各种假设检验是由理论(包括经济学理论与统计学理论)决定的,这一原则需要在课堂教学上反复强调。实际上,学生之所以会大量出现回归方程设定问题主要原因是课堂案例教学时,相关经济学理论与统计理论没有讲透,而且教材本身对模型如何设定重视不够,而且为了灌输回归计量上的东西,教材都往往不介绍理论模型如何设定和为何这样设定,甚至为了迁就学生的水平和课时进度要求,教材上会出现一些在理论上讲不通的模型,学生简单模仿自然在论文中会出现模型设定问题。同样老师在讲授计量经济学时,也只讲如何进行参数估计,如何进行假设检验,如何进行结构分析与预测,不介绍回归模型如何得来。由于本科学生很少阅读文献,很少能从文献上学习计量模型的设定方法,因而,教材和课堂上有限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在毕业论文中进行回归分析时破绽百出。

(二)课程学习不系统。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设计一般是首先介绍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估计和检验;其次是放宽基本假定的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介绍违背基本假设的后果、检验和重新估计;然后是诸如虚拟变量、滞后变量等专门问题的处理;再次是联立方程组模型理论与方法;最后再是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这些内容全部介绍大概需要70个课时。这些内容如果一学期没有讲完,那么学生学习就不会系统。学生虽然掌握了如何使用OLS进行了回归分析,并能写出毕业论文,但对于违背经典线性回归模型(ClassicalLinearRegressionModel)基本假设的情况不会侦测检验,不会进行补救;对时间序列数据不会根据情况进行处理,那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是站不住脚。课程学习不系统的原因主要还是课时不够,课堂教学跟不上大纲的进度。因而,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知识掌握的不成系统,对于经验研究中已经很成熟的方法,在学生自己完成的论文中却没有使用,致使经验研究得出错误的结论。

四、改进《计量经济学》授课效果的建议

基于以上几点分析,本人认为,为了加强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计量回归分析水平,应在以下几方面改革:

中教数据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原理;绪论课;教学

作者简介:吴岩(1980-),女,河南南阳人,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河南 焦作 45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数据库系统原理省级精品课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35-02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已成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系统完整地讲述了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实践应用。[1]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具有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备受关注。

作为数据库系统原理的第一堂课,绪论课教学对本课程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堂课常常是学生产生课程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关键教学环节。[2]数据库系统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抽象概念多,相关知识面广,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如何讲授好该课程的绪论课,使学生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运用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是教学工作者不断探讨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绪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绪论课教学中,大多是教师根据选定的教材,直接从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讲起,描述数据库系统的特征、数据模型的类型和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1]讲解过程如图1所示。单纯理论知识的介绍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抽象而乏味,部分概念理解难度较大,从而造成学生一开始接触数据库课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数据库在现实领域应用的认识

在绪论课中,仅仅对以上知识点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述,学生生硬被动地接受,没有体验到数据库技术在信息化应用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够认识数据库技术在解决应用问题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从而容易导致学生认为数据库课程没有多少实际用处,因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缺乏对整个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围绕数据库如何实现高效的数据组织、管理及应用,讲述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教师缺乏对课程知识体系的介绍,或者只是简单地列出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不足以使学生理解各部分内容解决的问题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没有全面的把握。

3.部分知识点难以真正理解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数据库知识,部分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缺少直观感受,容易造成理解的困难,如概念模型、逻辑模型、模式等基本概念;另外,学生只对应用系统有初步的了解,并不熟悉其系统结构,所以在理解三级体系结构及二级映像知识点时,不能把握其本质,只停留在表面特征的记忆上,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对绪论课教学过程的探讨和实践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兴趣,切实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本文对绪论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用促学”的教学思路,[3,4]“启发式推进”的教学过程,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数据库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教学场景如图2所示。

1.内容导入

首先由教师提问:请同学列举5个以上的由计算机管理并涉及大量数据的应用系统。[3]教师可先示例“图书管理系统”以供举一反三。这样做使学生首先感受数据库技术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武之地,体会数据库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应用领域,列举很多的应用实例,如学籍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电信业务管理系统、火车/飞机售票管理系统、医院管理系统等等。

教师可将提前准备好的应用系统在课堂上演示,如小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也可请学生动手操作某应用系统,如学校教务管理系统。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应用系统的功能有直观的感受。

2.共性分析

教师通过对几个应用系统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这类系统都对大量数据进行了有效组织和管理,都具有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存储和检索的共同特征,使学生对数据库的功能有初步认识。

3.列举问题

分析出数据库具有的基本功能之后,教师继续提出新的问题:应用系统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哪些技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可通过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可列举出如下问题:[3]系统如何描述数据?系统如何组织数据?系统如何操作这些数据?应用程序如何访问这些数据?如何提高大量数据的访问效率?系统允许哪些人可以操作哪些数据?多人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访问,系统如何处理?系统若出现故障,如何保障数据不丢失?

4.内容介绍

针对以上提出的各个问题,教师初步阐述在数据库领域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从而引出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表1所示。[3]在讲解过程中,应避免采用复杂的专业术语,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对问题解决方案的介绍,使学生对应用系统开发、使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有初步的了解,能深刻体会到数据库技术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又使学生能较全面地理解数据库课程的知识体系、本课程和专业相关其他课程的联系以及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三、总结

在绪论课教学中,教师从应用系统出发,通过引入和分析贴近生活的多个数据库应用实例,让学生感知数据库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以及本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总结这些实例的共性,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通过提出使用中会遇到的问题来简要介绍数据库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各个关键知识点,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开始,对本课程产生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这种“启发式推进”的讲授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而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文涛.数据库系统与应用[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

[2]姜巨福,程远胜,王迎.专业课程教学中上好绪论课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7):154.

[3]胡旺.一种激发学习兴趣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从应用到原理[J].计算机教育,2009,(17):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