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学习材料(精选5篇)

  • 道德讲堂学习材料(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抓住学生的眼球――思想品德课堂的“色” 一道菜要吸引客人的食欲,“色”排在第一位,要色泽鲜亮,让人看了就想吃。同样,思想品德课要吸引学生,也是“色”字当先。思想品德课堂的“色”来自哪里?首先来自于教师的选材。选材要把握两点:1.材料要新…

道德讲堂学习材料(精选5篇)

道德讲堂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食;色;香;味;形

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的物质美食食客都期待,同样,活跃思维、激发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精神美食学生更期待。打造一道美食,需要好的食材,合理的搭配,厨师恰到好处的烹饪,才能色、香、味、形俱全。一个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好比一位厨艺精妙的大厨,通过他的巧妙搭配,精心烹调,不仅可以让学生享受课堂美妙的气氛,更可以让他们感悟做人的道理,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升华。

一、抓住学生的眼球――思想品德课堂的“色”

一道菜要吸引客人的食欲,“色”排在第一位,要色泽鲜亮,让人看了就想吃。同样,思想品德课要吸引学生,也是“色”字当先。思想品德课堂的“色”来自哪里?首先来自于教师的选材。选材要把握两点:1.材料要新鲜。就像食材要新鲜,烧的菜颜色才会诱人一样。思想品德课的选材也要新鲜,才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怎么新鲜呢?首先,教师选材时要注意:这个材料对学生来说要新鲜,过于陈旧的材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又在老调重弹,上课提不起兴致。比如有的模范人物的故事,学生已经知道的不少,再举他们的例子,就需从新的角度切入。其次,还要注意材料的时效性,特别是科技方面的材料一定要够新。由于科技发展速度惊人,今年的科技新产品,明年就已经被别人超越了。笔者在2012年时曾给学生讲苹果公司的发展,给学生看iphone4S的演示视频,当时学生都觉得苹果手机真的很新奇,很酷,人人都想要一部苹果手机。可是2013年再提到苹果公司,已经有学生说苹果手机不怎么样了。对学生来说,苹果公司已经没有太大的说服力了。2.材料要适合。选材时,除了要考虑材料的新鲜度,还要考虑材料是否适合教材、适合学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材料不适合教材,不适合学生,这个材料再新再有趣,对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来说也是失败的。那就如同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那样,让人贻笑大方了。

二、关注社会热点――思想品德课堂的“香”

吃菜要讲究时令,上思想品德课也要讲究时令。这个时令,即是指思想品德课堂要关注当下的社会热点。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学生会觉得老师讲的刚好是我想听的,不是枯燥的大道理,而是马上就可以学以致用,学习兴趣会立刻高涨。如在讲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时,我提到未成年人李某某及同伙的案件。让学生分析:1.为什么不公布这几个人的姓名?2.为什么法院不公开审理?学生讨论很热烈,发言很积极。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点――“司法保护”理解得也很透彻。而在后来的知识考查中,学生也很少出现错误。

三、激感――思想品德课堂的“味”

吃菜要讲究味道,上思想品德课也要讲究味道。“身在其境,方知其味”,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让学生亲临其境,亲自体味。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加上各种调味料,如音乐、视频,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津津有味的。如在上《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节课时,我就把学生带到校园的花圃里,让学生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听着悦耳的鸟鸣,闻着桂花的甜香,感受着自然的美好。然后问学生在这里的感觉好不好,学生都说好。再问:为什么好?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说因为这里有生命,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时大自然变成了最好的老师。

四、依托学生――思想品德课堂的“形”

好菜要有形,好的思想品德课也要有形。思想品德课堂的形就是它的教学模式。大多数课堂实施的是“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即所谓的满堂灌。整个课堂仅仅是教师单纯地教,学生被动地听,追求的是学生“学会知识”,而不是“会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学目标的低水平,教学活动的形式化,教学语言的贫乏化,使学生的学习简化为一种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和简单重复。学生成了毫无思想的机器,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本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过程变得枯燥而干瘪。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严重弱化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成为阻碍人全面发展的“帮凶”。新课程标准倡导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分享。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开放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互动学习,给学生多一点“动”的机会。

新课标的出台,使思想品德课堂掀起了一场教学革命,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希望我们每位思想品德老师都能有一手炉火纯青的烹饪手艺,把思想品德课打造成学生“吃了还想吃的、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美食”。

参考文献:

[1]马春霖.五“味”俱全 至境奇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08).

道德讲堂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政治; 实效性; 课堂教学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关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我们认为,要想提高课堂实效性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1 教学内容的情境“素材”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是反映和表现新课标精神和要求的载体,但不是唯一载体。笔者认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反映和表现新课标精神要求的素材也会大量涌现。各个地方又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都应被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也应与时俱进,也应联系各地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依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不拘泥于教材。选取最新的,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于这些材料与学生距离最近,有典型性、说服力、现实性和教育意义,所以更有利于学生消化知识,提高能力。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总是坚守这一思想,经常性地采用这种方式,发现学生很感兴趣,主动地搜集材料,在课堂上踊跃地发言,积极展示自己的材料。这样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2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主要是以课堂为阵地的,其主要方式就是思想品德教师的讲授,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对于思想品德课堂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够适应时展的精神,以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所盼。面对目前我国社会的蓬勃发展,不断发展的社会以及渴望新知识与新思维的学生,思想品德教师就需要具有创设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的能力及素质,即“寓教于乐”。对于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堂而言,是非常的和谐的。那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是非常之高的。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更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独特的成熟的心态,一种教师宽容忍让精神的体现。有老师微笑的课堂,一节课就能轻松度过。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便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吸收知识。

3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把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这是初中政治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让课外生动可感的实例来弥补课堂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教材中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用课外的实践活动去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请进来,是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例如,学习法律知识,可以请司法工作者或律师开讲座,效果很好;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可以请人大代表做报告,等等。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使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4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位哲人说过,习惯养练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实践证明,在所有成功的人士中,不一定都有超人的智慧,但一定都有良好的习惯。现在的中学生,好习惯不多,坏毛病不少。学习怕吃苦,对己不负责,在思想品德学习上突出表现为:缺乏记忆的积极性,答题不规范,字迹潦草,专业素养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低层次的要求出发,七八年级教师不贪高求远,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比如,学习掌握某一课内容,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及怎么做,学习时怎样对知识要点做圈点勾划和批注,答题时如何用序号整齐排列,怎样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等;九年级侧重于技能训练,备战中考,讲规律,讲联系,讲考法等。这样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出发,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奠定了基础。

5 实施实效性教学评价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是三维整合,学生学习知识从横向上看是知识的不断递进、加深,从纵向上看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所以,我们在课堂评价中要把三个维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适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5.1 评价角度的多维性。

所谓评价角度的多维性,是指对学生的学生评价不应只看某一方面的表现(如考试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进步和提高,必须广泛深入地考察学生围绕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所发生的多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提高,如思想品德状况、行为表现、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等,肯定学生每一方面的点滴成绩。

5.2 评价注重过程性。

所谓评价注重过程性,指评价要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考察他们在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认真积极,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在教学内容的引导下,积极朝着做一个好公民的方向发展,都应给予积极肯定的激励性评价,而不应只看到考试成绩这一学习结果的单一方面评价。

5.3 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纸笔测试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要“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的思想课程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为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经常用的评价方法有“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更是如此。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紧紧围绕新课标,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道德讲堂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一、正确理解课标,不断给自己充电

在讲每一节课之前,我都要反复研究本节课的课标与理念,反复翻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的事例,为的就是更好地驾驭教材。在理解教材之后,对教材进行更深层次的解构,最后综合,使教材真正为我所用。教材中很多都是把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的培养,于是我在课堂中填补了适合该课的一些课外相关的内容,用学生身边的、耳闻目睹的鲜活的事例来说明一些道理、观点。学生听起来、看起来就很容易接受。

时代在进步,课标也在更新,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对问题的看法等方面也在不断地更新。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我一有时间就会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标内容,正确理解教材设计意图,不断丰富自己。多年来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自觉转变观念,在学校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坚持听课、评课、说课,与同事相互切磋,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我们还规定每一堂课的宗旨:“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我们还联系学生实际,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保证思想品德课堂的高效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我尽力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与综合性。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在不同的课题中我都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重视学生课前准备活动。在上课前,我先请学生准备好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资料,或与课本有关的散文、歌曲、照片,或一些相关的事例。这样就弥补教师独自收集材料的局限性,又节省了很多时间,学生对自己动手查找的资料很喜欢。有的学生还注意将课内的模拟表演和成果展示相结合,做到主题突出。例如,在第三单元主题探究活动中,我设计了一场“高雅趣味展示会”――琴棋书画表演会。我让学生事先准备。课堂上,有的学生把从家里拿来的藏品展示给大家,有的学生拿来了各种各样的棋和棋盘,有的学生当堂展示了双手写粉笔字。写毛笔字,有的还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事先准备的光碟,播放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画面。学生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引入了课堂,他们多姿多彩的爱好兴趣让我感到惊奇与震动。我深深地慨叹:感谢思想品德课让我了解了这么多思想丰富、多才多艺的学生。思想品德课让我看到了学生博学众长的一面。学生的动手动脑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喜欢上这样的课,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还有一次,我在课后安排了10分钟的“自由讨论”活动。针对当今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有的学生就现代中学生深受电脑不良诱惑的影响展开话题,各个思想活跃,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谈友情,有的学生谈亲情孝道,有的学生谈生活,有的谈学习,有的谈理想,还有的谈法律等等。如此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成长,在驳论中成熟。学生辩论的热情很高,都踊跃发言,有的话题余兴未了,课下还接着讨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自演自发的小活动,虽与教材无多大关联,但却是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的事例与材料,对初中学生尤其是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意义非常大。它排除了学生内心的困惑,解除了学生的错误认识,除去了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同时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收集总结能力,也推动了思想品德课的高效教学。

三、抓主题、引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抓住主题,认真理解和领悟课标要求,同时,还要时刻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本中的材料多以图片或漫画形式呈现,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快速激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这样的课题需要教师把这些材料、情景创设出来,让学生体会并引导他们表达出其中的寓意。抓住主题,呈现情景,激发学生感悟,也就达到了课标要求。这种授课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课堂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高效。

除了很好地利用课本中说的材料,有时引入现实中的实例用于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六节《网络交往新空间》的第一框题“网络上的人际交流”时,我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了一些典型事例,把它们做成材料,运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用视频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请学生思考网络交往给他们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我重视学生的参与,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增强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近距离效应,加深了主题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我在多年的思品课的教学中,以七年级学生为始发点,采用多种教学艺术展示生活实例,培养了学生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了学生现代的道德观、价值观、社会观及人生观。我还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搭建了参与、评判、表达自我的课堂平台,也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四、精心设计板书,要在课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好的板书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一目了然,同时大脑中构建起良好的知识体系。好的板书能显示本节课的重难点,好的板书能让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对问题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讲授每一节课之前,我都要精心设计板书,让学生从思想品德、学习方法等各方面都有所收获。板书在教学课堂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道德讲堂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1.用心进行教学设计,突显高效教学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设计了不少的教学活动,但活动都没取得实效。要么是学生表演不到位,要么是活动不体现内容,要么是表演时间过长,活动效果差,要么是教师没能准确归纳说明。整节课下来,感觉活动挺多,课堂挺热闹,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没多大效果。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可见,我们还要钻研和吃透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的活动形式要行之有效,否则宁愿不设置活动。对教材要敢于二次开发。比如,人教版七年级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课程设置的很多框题的主要内容仅用很少的篇幅阐述。学生学习时,很难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补充相关知识,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挖掘、拓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身边的事为材料展开分析,让学生归纳,从而得出结论观点,构建知识框架。同时,及时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补充课堂教学的生成,进行教学反思,完成二次教案。"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课才是好课,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注重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想想怎样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真正成为一名能创设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

2.联选择恰当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稳定的兴趣时,他就能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探索其实质,并使其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有关的事物。这就是说,学生只有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才能使他们主动而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想让学生认真地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就要让他们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改变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厌学现状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以来,我体会最深的是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老师的学识再渊博,却不懂得怎么教学生,肚里有水倒不出来,这样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我在上课前常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生走进学习,只有源于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所以,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把社会上的焦点、热点带进课堂,让学生认识书本里的知识是活生生的生活现象。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区实际,精心选取案例,材料,创设适合本地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

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条件,达成课堂教学呈现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究与尝试了以下几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效果很好。

3.1 课前搜索 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互联网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关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为学生在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如教学"有朋自远方来"前,我拟定了在课堂上举行一次"民族知识大比拼"活动的计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浏览互联网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少数民族风俗和风情,竞相在课堂上展示,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 游戏娱乐 游戏是人的天好,通过游戏,可以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一定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如在讲授"法律护我健康成长"时,我组织了一场擂台赛。将全班学生四小组分成红、黄、蓝、绿四个方阵:红色──家庭保护队,黄色──学校保护队,蓝色──社会保护队,绿色──司法保护队。让各队学生阐述各种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证实。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

3.3 音乐感动 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如在讲完"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后,我在小结中说道:"为了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提议将时下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是带着感情欣赏完这首歌的,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

道德讲堂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本学院现阶段的德语翻译课程共开设2个学期,共96学时,旨在通过向学生阐述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德、汉两种语言进行概括性的对比,揭示其异同,并配以翻译练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德语翻译方法与技巧。而教学方法则是以任务教学法为主,针对不同的翻译任务,“逆推”翻译,使学生针对自己翻译的主题任务“逆推”出应该掌握的翻译技巧及具备的能力。应用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这种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固然不可缺少,更加重要的是实践。这种授课方式下,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实践练习的机会。

再有是在教材方面,德语翻译实践课从2009年开课至今,一直没有选到合适的教材,上课时一直由任课教师结合综合德语的授课进度选材料,拿到课上给学生翻译。学生根据要求翻译,教师点评之后,结合案例传授给学生一些翻译技巧。在授课方法上,一直使用任务教学法与讲授法,教学模式为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在讲授内容方面,讲授翻译理论与技巧当然是必要的,因为掌握了翻译理论,有助于学生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使学生更善于思考和具体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如果在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上投入太多时间,则没有太大意义。学生在做了笔记之后,只能在教师所举示例中体会到技巧的意义,一旦脱离示例根本无法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由于很难取得进步,或者说,由于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考察方式,即使取得进步学生也很难发现,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也不高。教师选取材料,之后或点评,或批改,工作量都很大,实际效果不明显,学生的翻译能力并没有大的提高。选取材料与就业的关系不大,对于学生实际工作没有太大帮助。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应用所学,本次课改尝试改变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和脱离实践的教学内容。在授课中引入多种工作岗位的行业用语,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对学生进行翻译能力训练。

与企业相结合即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特色。在教学中,一改以往教师随意选择材料的方式,在此次改革中尝试与北京恒远安诺科技有限公司及吉林差旅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与德国有业务往来的公司保持联系,将实际工作中的材料拿到课堂上让学生翻译,同时请企业专家来讲座,讲解工作中的要点。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业务知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在这些公司的实习。

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工作有关的材料从最初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对于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们能够努力去克服。以第一次课为例,一份旅游问卷被拿到学生面前。学生在了解了汉语的内容之后,立刻开始查字典,并互相讨论某个词的翻译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反平时完全不注意语言之间的差异的做法,而是主动地思考中德之间的相同之处及差异,从而使之前课堂上讲授的翻译理论得到了应用。因此,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提高。

有时从企业中得到的材料是枯燥无趣的,通常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材料或者涉及科技词汇的材料。这个时候,教师实地走访便有了重要意义。教师通过走访对企业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使学生不至于迷茫地翻译所得到的资料,相当于获取了一定的背景信息。一旦有了兴趣,那么枯燥的知识、需要背诵的词汇与短语等就不再那么困难了。

除了笔译课,还有结合实际进行的口译课。在口译课中,课堂上对真实场景进行模拟,安排学生提前查阅翻译场景下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当场翻译,在模拟情境中体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方向性更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安排进度,选取材料,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在教师的辅助下不仅提高专业水平,而且掌握一定的企业用语及除德语以外的工作中的专业知识,如贸易、交通用语,同时对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有一定了解,具备必需的职业素养。

此外,评分主体发生了改变,企业专家被邀请参与评分,这样做,不仅有利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重视程度。他们意识到,上课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因此对课堂上所学的及课后布置的作业都更加用心投入,不再持无所谓的态度。

通过将课堂与企业知识文化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实现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以往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相当于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学习与工作的对接,替企业完成对学生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接近德国的“双元制”。德国的“双元制”中,学生的学习分为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在企业的实践操作。对于像德语这样的语言学习来说,在学生只学到某一个阶段,是无法胜任企业的实践工作的。因此,想要真正实现把学生送到企业,可行性显然不大。但是通过把企业的材料拿到课堂上,学生就能真正接触企业的材料,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观察与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过程。虽然全部是在课堂上,但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双元制”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改革对于今后的授课方向也有益处。本次课程改革中,教师通过实地参观工作岗位,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获取第一手资料,在授课中方向性更加明确。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具体,在平时及期末的测验中将尝试选用企业实际工作中所用材料,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评分,使得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能够在毕业之前懂得应用外贸用语,能说、能读、能准确地翻译外贸与旅游相关知识。教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就业率。通过将课堂与企业一线知识相结合,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并且制定出了更符合实际的课程标准,而不是空谈理论。

翻译的重要性决定了德语翻译课堂必须高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授课方法,调整授课材料,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参考文献: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国际价值研究学会(IS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