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工作思路(精选5篇)

  • 十三五工作思路(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系统,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打造“的苏州”发展战略开展工作,以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为重点,在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

十三五工作思路(精选5篇)

十三五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一)“十二五”主要工作

“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系统,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打造“的苏州”发展战略开展工作,以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为重点,在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产业发展及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文化自觉自信逐步增强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基本形成了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氛围。投资12亿元的市文化中心项目开工建设;云梦祥山博物馆、应城文体公园建成投入使用;新建的应城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应城国家矿山公园一期建成开园;云梦楚王城公园完成规划进入建设阶段;汉川图书馆、大悟图书馆正在建设之中;安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五室一厅”统一标准;孝昌完成“一村一套音响设备”配置。县、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70%的村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积极承办重大文化活动,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成功承办第五届省楚剧艺术节、第十届戏曲“牡丹花奖”颁奖活动、“重阳与亚洲孝道文化”国际论坛暨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15届学术大会暨市地方民俗文化艺术展演。摄影作品《鸟韵》获文化部“2012群星璀璨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群星奖)银奖。《三个媳妇》获得“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优秀剧目奖。《三节龙·跳鼓舞》获全国舞龙大赛银奖。《冬日荷花》和《槐荫谣》在第五届省楚剧艺术节上获优秀综合剧目奖。其中,《冬日荷花》在省首届艺术节上获优秀剧目奖。《吊子卖鞋》获“屈原文艺奖”。《妈妈呀妈妈》和《书屋的春天》分别获第二届地方戏曲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剧目奖。二是广泛开展社会文化活动,“免费开放”惠及民众。广场、社区文化成为“十二五”期间品牌和亮点。楚剧展演、民间文艺大赛、广场舞大赛、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等深受市民喜爱,其中楚剧展演成功申报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

市县两级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2000万元对市体育中心进行改造,建成集比赛、训练、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体育公园。总投资7000万元的市游泳馆正在建设,将于2015年底前交付使用。汉川完成体育场改造,利用社会资金2200万元建成汉川市全民健身中心。应城文体公园综合运动馆建成开放。2014年底,全市行政村、社区、乡镇、街道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66%、100%、63%和95%。

群众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坚持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省全民健身条例》,认真实施《市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组织开展迎春长跑、足球联赛、篮球联赛、8·8全民健身日展示、“时尚假日”体育休闲、广场健身舞大赛等体育系列赛事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城乡居民文体生活。利用民间资金成功举办世界篮球明星赛(站)和“武林风”WLF环球拳王争霸赛(站)等体育赛事。培训省级和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取得成效。完成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5000个样本采集。龙王恨集团成功申报省钓鱼培训基地。孝南区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应城市被省体育局命名为“省篮球之乡”。6个单位建成全民健身中心。组队参加全国、全省群众体育竞赛取得较好成绩。参加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全民健身成年人赛获得金牌12枚,团体总分562分。总分列全省第七位。

竞技体育成果进一步丰硕。以青少年为主体,充分发挥两级体校带头作用,发挥人才优势,强化体教融合,形成了孝南射击、汉川乒乓球、应城体操跳水、云梦羽毛球、安陆赛皮艇、大悟田径中长跑、孝昌武术青少年“一地一品”训练格局。2012年成功举办市第四届运动会,全市11个代表队7800名运动员共进行27个项目的角逐。2014年参加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竞技体育青少年类16项比赛,夺得金牌50枚,列全省第七;奖牌78枚,列全省第八;获团体总分940分,列全省第八。其中U13、U15足球分别夺得省运会冠军和亚军,游泳等恢复项目渐显实力。

3、新闻出版事业方兴未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发展主旋律

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营造社会阅读氛围。“十二五”期间,以每年“4.23”世界读书日活动为契机,坚持以宣传引领活动,以活动促进阅读,先后组织开展“万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沐浴书香·放飞梦想”、“好学尚能,竞进提质”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每年组织“读好书、荐好书”活动。利用日报、电视台、网等地方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利用新华书店、图书馆、出版物经营网点和农家书屋等阅读网点深入宣传,邀请专家教授举办专题讲座,积极开展有奖征文、有奖荐书等活动,为推进“书香·文化强市”营造良好氛围。2014年,全省全民阅读经验交流会上,我市代表市(州)作经验交流。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建设农家书屋。全市农家书屋于2011年底提前一年完成行政村全覆盖,共建成3163家。应城杨岭五分村农家书屋、孝昌小悟四方村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汉川沉湖老塔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夏中秀被评为“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全市农家书屋实现硬件建设统一化、软件建设规范化、制度建设长效化、管理人员专职化。积极推动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维护版权工作秩序。积极开展“净网”、“扫黄打非”绿书签、“清源”、“秋风”、“高速公路服务区报刊经营点整治”、文化市场安全大检查、中小学校周边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等行动,及时清理游商、地摊,收缴各类盗版和非法出版物,销毁各类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确保了文化市场健康繁荣。2012、2013年,我市被评为全省“扫黄打非”先进单位。

严格报刊质量审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高扬主旋律,强化正面宣传。坚持审读工作制度,强化审读质量。突出对《日报》、《晚报》、《槐荫周刊》等我市主流媒体进行重点审读,及时纠偏。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主流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唱响发展。

4、广播影视宣传与监管并重,正确舆论导向引领社会新风尚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广播电视光纤干线网总里程20032公里,有线电视用户数93.98万户,全市3041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了“村村通”。无线广播转播台站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短波发射(转播)台2座,发射功率13千瓦;调频发射(转播)台8座,发射功率24.3千瓦。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36%和99.37%,比“十一五”末期分别提高3.36和1.77个百分点。

农村智能广播网工程(“村村响”)有序推进。涉及全市2828个行政村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体系为重点的“村村响”系统工程稳步推进。汉川被确定为全省“村村响”工程试点。汉川、大悟县级播控管理平台已建成,完成143个行政村、988个音箱(喇叭)的安装任务。孝昌完成设备招标工作,其它县市区“十二”末已全面启动。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与数字电影影院建设稳步发展。每年放映电影总场次超过36000场,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全市营业性星级影院7家,有电影放映厅31个,屏幕31块,座位4162个。全市7家影院年度总票房均突破2000万元。礼堂正在进行演播厅改造工程。

广播影视宣传取得新进步。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创新思维、推陈出新,精办节目栏目,广播影视宣传有了新发展。成立指挥调度平台,加强移动监测,提升对各种干扰或非法信号进行监测定位的能力,确保重大节目、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安全播出。

5、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十二五”期间,归口到文体新闻出版广电系统的文化产业门类齐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加,201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清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527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22家产业活动单位和16887家个体户,从业人员6万余人。目前我市印刷业年产值达32亿元,位居全省第二。体育经营网点300余个,年体彩销售总量已连续两年突破2亿元。注重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致信礼邦文化礼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全省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举办两届文化旅游商品展览及书画艺术品拍卖会,积极搭建文化旅游产品交易平台。批准成立了澴州书画院和槐荫书画院,雕花剪纸被确定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与规划、旅游等部门联合完成了《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和《城市营销规划》的编制,首次把文化、旅游融合编制全域性发展规划。

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认真贯彻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法律法规,以规范求繁荣,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系,积极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不断强化文化市场管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6、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人才培养稳步提升

积极响应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形成“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融合的大文化发展格局。文化市场实现综合执法。组建了日报传媒集团,7家国有文艺院团实现转企改制。开办“楚剧新苗班”和“表演艺术班”,解决楚剧表演人才断层问题。利用市县(市)区两级体校及全市中小学,培育体育后备人才。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人才引进步伐。孝昌县“县聘县管乡用”乡镇综合文化站人才引进管理模式得到省文化厅肯定。

(二)存在的不足

1、基础设施建设仍显薄弱。总体上看,我市人均文体基础设施占有量偏低,全市“三馆”只有应城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新建和改扩建步伐跟不上人民对文化需求的增长速度,乡镇综合文化站站舍只有30%为自有产权。体育场馆在高峰期锻炼亦人满为患,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离国家的有关规定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对称。“送非所需、需不能送”等问题比较突出,群众需求强烈的送楚剧下乡、广场健身文化活动等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农家书屋由于书籍内容缺乏针对性,且经常出现“铁将军”把门现象,真正发挥作用的不足三分之一。“电影放映工程”由于影片内容老化,缺乏有效吸引力,经常一场电影放映下来只剩下两名放映员的尴尬局面。

3、产业资源分散,集约化程度低。全市文化企业虽具有一定数量,但体量小,多为个体经营户,资源分散,尚未形成聚集效应,没有形成文化产业园区的基础。

4、专业人才极度匮乏。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少专职干部,大多站长为兼职人员,也缺少文艺特长,能胜任的不多;二是“三馆一团”专业人才严重紧缺;三是非遗技艺后继无人。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

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我市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总体目标和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打造“的苏州”两大战略,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大文化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为本、统筹城乡、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大力推动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快速发展,不断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完成“十三五”时期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的文体新闻出版广电建设任务,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大文化发展格局逐步建立完善:

——文体广电设施完备。文体广电基础设施实现合理布局,重点文体广电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文体广电产业平台搭建稳步推进,全社会文化阵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建立配套的文体广电设施运维体系,确保设施设备运转高效。

——系统内改革全面深化。全市文体新闻出版广电业管理机制基本理顺;组建广播电视市级传媒集团;专业文艺院团改革平稳推进。

——全市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以文艺座谈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促进全市文化艺术创作极大繁荣;广播电视有效宣传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优化,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上下联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惠及;六大文化惠民工程稳中求进,争质保量。

——体育实力增强。各类政策资金向农村地区倾斜;社会办体育领域更加广泛;更加注重群众体育发展,各类群众体育竞赛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各项工作成绩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竞技体育在全省排位进入前列;不断优化体育竞技项目结构,提高竞争力;提高体育竞赛组织能力;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新闻出版业快速发展。新闻出版产品与服务更加丰富;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加快出版物零售网点建设;印刷业规模保持全省各地市领先水平;印刷业生产总值力争高于各地市同期生产总值水平;印刷业每年招商引资1-2亿元。

——市场管理行业管理规范有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坚持公正文明执法,切实履行职能;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广播电视行业、电影行业管出活力、管出水平。

——文化产业提档升级。形成初具规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升;优势产业保持发展;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不断显现;鼓励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实现科学布局、集约发展。

——文化遗产活力凸显。切实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升到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实现对全市文化遗产资源的战略性培育和整体性运用;“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遗产数量进一步增多,现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日趋完善,产业转化合理适度,相关从业人员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稀缺人才队伍充满活力,内外知晓度美誉以及文化遗产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力显著提高;深度发掘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旅游价值,提升文化景观观光与文化生活体验在旅游选择中的占比。

——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文艺创作方向正确;搭建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创作和展示平台;实施精品培育战略,“十三五”期间全市热演一部地方大戏,出版几部民俗文化书籍,传唱一首孝文化主题歌曲,挖掘改编一批具有特色的音乐、歌舞节目。

——文体新闻出版广电行业人才队伍极大丰富。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尝试建立更加适应文体广电新闻出版行业特点的适度灵活的特殊人才引进、留住、流出机制;更加注重人才的岗位养成,系统内全面形成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浓厚氛围;参与建立高校人才合作养成机制,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业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文化体育意识国民化进程加快。将文化体育意识国民化程度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任务,通过与教育、媒体等行业通力合作,使得普通民众文体知识与技能日益丰富,文体活动社会参与率逐年提高;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效评估机制。

工作重点: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文体广电基础设施实现合理布局。稳步推进社区文化活动室、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地面无线数字覆盖工程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标准化、均等化的文体广电服务遍布城乡奠定物质基础。

(2)建成一批以“三馆一场”、“非遗传习所”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强化标准,保持投入,续建市文化中心、游泳馆等在建项目;科学规划、集约建设各地“三馆一场”、“非遗传习所”,提高场馆利用率。

(3)搭建文体广电产业发展平台。拓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优良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平台构建;创造性地完成安陆漫画创作村,应城国家矿山公园等平台的规划与搭建。

(4)建立配套的文体广电设施运维体系,确保设施设备运转高效。

(二)积极稳步推进改革

(1)全市文体新闻出版广电行业管理机制基本理顺。

(2)广播电视全面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广播电视市级传媒集团。

(3)以激发活力、促进发展为落脚点,平稳推进剧团院团改革。

(三)艺术事业

(1)大力推进文化艺术精品创作与生产,以创作为本,以作品立身,争取多剧目获艺术节奖牌,并冲刺国家艺术节奖。

(2)以办演办节为契机提升全市艺术建设地位,办好每年一届的楚剧展演,深入辐射基层,办好第六届和第七届省楚剧艺术节,对接省级。

(3)完善院团建设,提升专业表演水平,积极开展新春、金秋、节庆演出季活动,继续实行政府买单、群众免费看戏政策,确保一村一年可看一场戏。努力解决农村群众看戏难的问题。

(四)社会文化事业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以应城、安陆、汉川、云梦等试点单位和楚剧展演示范项目为带动,建立符合我市实情的文化发展标准,推动均等化建设。

(2)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扶持民间文化组织,提升群众参与度,繁荣业余创作,力争有作品获省级群星奖。

(3)打造区域化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普及图书自助借阅,健全图书馆服务网络。

(五)广播电影电视事业

(1)在业务培训、节目评议、人才引进等方面持续用力,确保全市广播电视宣传导向正确,主题宣传形式多样、引导力强。

(2)统筹推进全市农村智能广播网“村村响”工程。建设市播控管理平台、各县市区播控管理平台、乡镇、村广播室(或虚拟广播室),智能终端(音箱、喇叭)等系列设施,探索建立平时广播,急事插播的内容供给模式。

(3)实施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在市直及各县市建设7个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基站,安装14部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机,免费传送24套中、省、市、县电视节目,丰富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实施基于三网融合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市直城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临空经济开发区、孝南区各乡镇实施基于三网融合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实现在城区30M光纤宽带入户,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临空经济开发区、孝南区各乡镇10M光纤宽带入户,拓展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空间。

(5)全市广播电视制播机构公益广告制作水平显著提高,纪录片制播实现零的突破。

(6)实施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保质保量完成“一月一村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任务。通过旧礼堂升级改造等模式,推进在人口密集的乡镇建设农村公益电影室内放映点,争取省局的财政补贴资金10万元。寻求政策支持,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车辆补贴纳入财政范畴。

(六)体育事业

(1)加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群众组织配合、各类协会互补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组织网络,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队伍。增加经常参加体育人口,提升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占比例。

(2)提升竞技体育训练水平,加大一县一品优势项目指导与训练力度,增加体育训练参赛项目与注册运动员数量,加快后备人才培养。

(3)承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开展多种多样全民健身活动,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办好第五届市运会,组团参加第十五届省运动会,力争有新突破。

(七)新闻出版事业

(1)提升农家书屋工程效率,建立以基层群众为主的选书机制,更新一批适应农业生产和留守儿童需要的书籍,探索提高书屋综合效能的办法。

(2)创新全民阅读活动形式,增加全民阅读参与范围,努力建设“书香”。

(八)版权与“扫黄打非”工作

(1)大力提高版权保护水平,加强“日常监管”,建立执法常态机制。以新闻出版、软件、网络、网游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版权保护重点领域,加强日常监管,重点打击网络和数字环境下的侵权盗版行为。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手段,提高版权保护水平。大力推进机关和企业使用正版软件。

(2)始终把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及其有害信息作为首要任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以源头治理为重点,严厉打击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色情信息行为,深入开展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环保工程,加大对低俗新闻出版作品整治力度,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九)文化产业

(1)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开发区,引进承接东部沿海地区、武汉地区产业转移。

(2)大文化视角下培育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降低社会资本准入门槛,每个县市重点建设一个文化产业园区,产生一批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3)保持优势产业发展态势,加快推进提档升级。

(4)十三五期间在汉川、应城等境内较发达县市推动建设2-3家星级数字影院,积极争取电影专项发展资金120万元(每个县级影院一个厅补贴30万元,最多补贴3个厅)。

(十)文化遗产

(1)摸底全市文化遗产资源,注重顶层设计,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升到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实现对全市文化遗产资源的战略性培育和整体性运用。

(2)积极组织申报各类文化遗产项目,重视对文化遗产的研究。

(3)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文化保护名录体系。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保护优先、合理适度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转化。

(4)健全市、县、乡镇、村四级文物保护网络,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行全天候监管,确保万无一失。

(5)深度发掘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旅游价值,提升文化景观观光与文化生活体验在旅游选择中的占比。

(十一)文体新闻出版广电人才队伍建设

(1)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尝试建立更加适应文体新闻出版广电行业特点的适度灵活的特殊人才引进、留住、流出机制,使得能干事的、想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

(2)更加注重人才的岗位养成,系统内全面形成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浓厚氛围,实施“一人一技”工程,让书法、写作、摄影、体育运动等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方式充分占领广大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

(3)参与建立高校人才合作养成机制,为文体新闻出版广电业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进一步加强领导,对基层工作充分发挥文体新广职能作用。明确文化公益性事业认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级财政为支撑的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文化建设经费保障,

(2)争取上级领导重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是国家、社会、个人共同作用的关系总和,继续争取各级领导重视,通过各级党委、政府来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

(二)加大政策扶持。

(1)落实上级各项现有政策,加大执行力度。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按照中央、省市的有关政策,随着经济的增长,逐年增加文化事业投入;二是依据相关政策,落实文化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如地方戏曲保护专项经费、文艺创作专项经费、人才培养专项经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非物质文化保护专项经费等;三是加强对上级转移支付文化经费落实的监督,防止经费未能到达或挪作他用,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大文化发展模拟。

(2)根据需要制定文化发展相关政策,加快基础建设。一是继续出台鼓励扶持人才发展相关政策,调动文化人才积极性;二是依据上级政策出台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发展结合的政策,确保新规划用地配套相关文体设施,确保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三是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文化产业投、融资,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建立健全考评体系。

(1)将文化体育意识国民化程度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任务,通过与教育、媒体等行业通力合作,使得普通民众文体知识与技能日益丰富,文体活动社会参与率逐年提高。

十三五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pda0514”为你整理了这篇某街道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总结和“十四五” 及2021年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十三五”以来,南明街道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县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五年以来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关于“十三五”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情况

1、产业转型不断加快。在工业方面,2016年-2020年9月规上企业生产总值18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5亿元,利润总额12亿元,实现了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完成企业上云200家。五洲集团于2016年10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实现上市,为辖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服务业方面,加大项目招引,桃源唐诗主题公园、班竹中华古诗塔等多个项目顺利落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创建4个A级景区村,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等配套设施。协助完成了17家电子商务企业的建设运营工作,在农村指导创建南泥湾、棣山2个电商村。创建省级农贸市场2个。在农业方面,以打造精品农业为目标,配合乡旅产业大力种植荷花、香榧、蓝莓等休闲观光经济作物,注重“农耕文化节”“荷花节”等节会带动,探索“旅游+农业”的模式。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十三五”期间完成7个农村饮用水工程。

2、城乡统筹全面加快。按照县委“十三五规划”要求,大力实施城市东延推进计划,全力做好城东区块土地统征工作,完成新民、南泥湾等城东村土地征用、青苗款兑付、坟墓迁移等工作;完成平湖村、梨木石竹坑、桃源刘门扇等3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治面积达54.8亩;做好青山头至南复线道路连接工程,拓宽道路,新民隧道也正式投入运行。以部级卫生县城、文明县城、美丽乡村公路乡镇等一系列创建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扎实推进农村建设,投资1200多万元的平湖PPP项目进展顺利。创新垃圾分类“四方联动”和“绿色小屋”机制,并在鼓山社区试点运行,有序推进示范村、示范小区建设,城区、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均实现100%。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在江南春苑正式投运,垃圾分类工作群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9个社区微型消防站也已全部建设到位。投资约2000万元推进城南社区等7个区块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3、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加快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紧盯“最多跑一次改革”进程。不断完善街道、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体系。围绕“四个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不断完善以信息处理、视频监控、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主的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完善各平台的信息流转、反馈机制,确保“四个平台”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全街道共划分为81个网格,81个网格长,56个网格指导员,143个专职和兼职网格员。由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妇女小组长、社会公益人士等担任信息收集员,形成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工作格局。整合平安建设、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计划生育等各条线上网格,实现“全科网格化”,以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平安通”APP等为依托,汇聚形成来自村、社区和市场主体的“一网信息”。大力推进统战工作,累计摸排核对各类统战对象信息924条次。巩固提升“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农村农房确权”三大改革成果。全面推行乡贤参事会制度。通过建成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家、农村家宴服务中心4家,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1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10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12个,实现了街道、村(社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全覆盖;

4、党建基础不断夯实。致力于抓人促事,出台机关干部、村主职干部、社区干部绩效考核和作风建设考核办法,实行每月绩效排名,赏勤罚懒,进一步提升干部执行力。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内化于心”抓好学习,“外化于行”抓好落实。致力于党建品牌打造,以鼓山社区党建对标示范点建设为样板,巩固创建成果,积极探索1+X社区管理新模式;以“南明先锋”为主体,率先成立“南明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以志愿积分制为抓手,扎实开展平安巡逻、垃圾分类、交通督导、卫生检查、拆改帮扶等活动,切实增强党员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助力街道重点工作。开展“五星”建设,截止目前已有14个村通过“五星”创建验收(包括撤并前),3个企业通过“五星双强”,7个社区通过“五星和美”创建验收。致力于制度建设强化,不断完善基层党支部、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居民小组长等会议,严格执行党员亮分制管理,实行干部民主评议、“三会一课”、党员中心户包户、党员联系群众、村务零招待等制度,切实将权力的牢笼不断扎牢扎紧。加强纪检规范化建设,在街道建设清廉书屋和清廉教育宣传栏,城南、鼓山和新东建设“清廉社区”,不断提升班竹和联湖两个“清廉村居”。

(二)关于“十三五”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加大旧城拆改力度。做好旧城拆。充分发挥“五皮精神”,将征迁工作的重担压实到每位干部身上,成立征迁工作专班攻坚克难,抓重点、解难题、化矛盾,营造了和谐征迁的良好氛围。有序推进人民西路西延工程、市民公园、岙桥里、东环路和湖滨一路延伸工程、下司巷征迁工作,共完成签约2773户,建筑面积达30.9万平方米。2020年下半年,街道将开启鼓山东路拓宽工程征收工作。实现旧小区改。近年来,对10个社区的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有序改造,改造道路面积约250373平方米,改造绿化面积约159490平方米,新建停车泊位1782个,不断增加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开展“违建”整。2016-2020年街道累计拆除违建面积647922平方米,占地291468平方米,拆后利用面积270388平方米,完成拆后利用率为92.77%,做好钦寸水库移民安置和公寓房建设。全力配合做好了相关政策处理工作,建成棣山、新民、甘棠、梨木等4个安置点,新民、棣山两座公寓房,实现移民转户1460人,不断完善安置点配套设施,大力保障村民待遇落实、社会稳定。

2、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打好换届选举战。民主开展2017年、2020年村级党组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干部力量,改善村级班子结构,将一大批政治素质好、政治观念强、群众威信高的干部充实到基层组织中,夯实组织建设,通过签订“三项承诺”,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两次选举过程平稳有序,没有发生一起贿选事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举氛围。打好行政村撤并战。超额完成县定任务总计消减12个村,现有行政村12个,整个调整推进过程平稳,调整后体制运行顺畅。撤村建居三个试点村城裕、城民、市中的资产处置工作顺利推进,目前。

3、提升全域旅游覆盖。多个抓手支撑。牢牢把握南复线“天姥古驿带”建设、“浙东唐诗之路”打造等省市县重点关注乡旅带建设,成功打造班竹、桃源、九间廊、新联等4个A级景区村。班竹村依托“人人参股、户户分红”的方式迅速发展村内旅游业,其乡旅模式还受到了梁黎明和孙景淼2位副省长的批示肯定。多个项目落地。通过市场化规范化运作、结合班竹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项目,引进义乌市军酷旅拓展基地,投资600万元注册成立绍兴梦天越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了水上穿越、丛林探险、民宿、农家乐等项目。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中城经合咨询委员会、仓央嘉措文旅意向投资5亿元建设中华古诗塔、诗词博物馆等项目。打造村级旅游民宿?家。推出自然攀岩、玻璃栈道、天空之境、粉红沙滩等多个拓展娱乐项目,吸引大量游客观光。重点扶持新联“百亩荷塘”、平湖“油菜花海”等农业休闲旅游基地。多样形式宣传。通过村口小喇叭、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多方造势,截至目前,景区宣传公众号已转发、点赞超过20000人次。

4、夯实农村全面建设。以“五星创建”为抓手,加强党建引领,实现全域提升。在经济上,加大“百企联百村”、“万名干部联万户”帮扶力度,定期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推出组账村管制度,将村级小组资金统一纳入到村集体统一管理。在环境上,从“三治一提升”开始,加班加点实现全街道24个行政村全面验收通过,到“五水共治”,建成桃源黄贡坑、刘门坞等污水治理项目18个。利用“河长通APP”,落实河长?名,及时对河道淤泥杂草整治清理,完成5个山塘、3个太平塘、1个水库清淤工作,10个山塘的溢洪道拓宽修复工程;再到“人居环境整治”,各村实行“百日攻坚”,大幅提升村庄整洁程度、垃圾分类正确率。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提升公厕95座。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注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力剿灭劣V类水。推进空倒房整治工作,完成南泥湾、班竹、桃源等3个村的空倒房整治,完成协议签订219户,完成拆除10584.76平方米。在文明上,建设完成12个村文化礼堂,可举办重要讲话精神,健康知识等专题讲座。班竹村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通过验收。在生活上,落实长诏尾水渠(央于至赤土)引水工程、黄庄水库至眉岱联网公路等重点民生工程。

5、做好信访矛盾化解。2016-2020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件12345政务咨询投诉?件。初信初访按期受理、按期办结率均达100%。严格控制越级上访,积极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市级信访积案45件,化解40件,化解率88.89%。;县级信访积案24件,化解22件,化解率91.67%。,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面对重大事件,防控在前、谨慎如始,出色地完成了杭州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新冠疫情防控等维稳安保工作。

二、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我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打好五大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当重要窗口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村级换届为契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扩大招商引资、强力推进

1.强力推进疫情防控。南明街道地处县域中心,辖区人口总量大,流动人口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压力大。疫情爆发后,南明街道迅速启动响应,切实承担起属地管控职责,截止目前,辖区尚未发现新冠疑似或确诊病例。做好摸排管控。对街道范围内的小区、企业、餐饮、宾馆等逐一开展信息摸底,累计摸排住户117873户、商贸企业25808家、工业企业2203家,累计完成县大数据中心信息比对5万余条。构建起街道、村社、网格三级监测体系,对于摸排出的需要居家隔离对象,逐一派驻“1+1+1+N”(一名街道干部、一名片警、一名医生、若干村两委、社区工作者)责任小组,负责每日随访和生活物品的代购,累计落实居家观察随访878人。并在各个村、社区内通过手持扩音设备循环播放、敲锣打鼓口播、流动宣传车播放等接地气的方式向群众做防疫宣传;守好村社“小门”。针对开放式小区道口四通八达、人员情况复杂的防控难点,街道对辖区所有开放式小区的零散路口全部封闭,实行一个进出口管理,连夜紧急设置出入监测点165个、封堵零散路口332个。在每个进出口设置登记监测点,派驻“2+1+1”检查小组(2名村(社区)干部、1名县级机关干部、1名居民志愿者),对进出群众严格实行“一问二测三登记”进出管控流程;服务复产复工。结合“三服务”活动,向规上企业派驻“一对一”驻企指导员7名,向450家规下企业派出驻企服务员34名,全力服务好企业复产复工。建立“24小时复工制”,通过前移审批关口,简化工作流程,使企业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复工审批流程。成立街道物资保障小分队,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企业调配到口罩5000只,消毒液100桶,测温仪50只。同时,由街道出资购买口罩4000只,免费分发给防疫物资极度紧缺的50家小微企业,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2.突出抓好“五大会战”。成立街道“五大会战”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督查组和五个会战业务小组,层层压实责任。通过建立挂图作战、清单管理、半月会商、月度通报、末位约谈等制度,有力推进“五大会战”工作。平安稳定大会战。以平安南明建设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公共安全保障、社会面防控、优化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全力做好重大节会期间的信访稳控工作和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100%,截至目前,已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05件,其中,县级以上转办144件,12345政务热线、县长信箱交办361件,县领导下访接待4次,共36批77人次,其中集体访4批20人次。对来信来访,除涉及到县有关部门共同调处以外,基本做到及时调处、及时报告、及时反馈,做到初信初访调处率95%,上级转办信访率报结率100%,办结率100%。市级信访积案共12件,已化解7件,化解率58.3%;县级信访积案8件,已化解6件,化解率75%。积极建设运行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综合四个平台信息系统、视联网系统,全面提高街道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整治,四家全县重大消防安全隐患集中挂牌督办单位中,2家完成整改,2家基本整改到位等待验收;乡村振兴大会战。对照指标内容,细化落实举措,乡村产业、人居环境、农村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其中消薄攻坚工作亮点纷呈,通过对各村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资产资源情况进行全面起底,建立“家底”档案,并在“家底”基础上,确定“一村一策”。截止目前,部分村成效初显,其中联湖村通过激活闲置土地实现流转出租95亩,村民每年可收取租金14余万元。班竹村通过发展乡旅产业实现“点绿成金”,集体年均增收超100万元。甘棠和望江山村利用城东区位优势,打造成为新昌“菜篮子”;项目攻坚大会战。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企业服务、强化项目招引、严把数据报送等举措,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挑战。截止9月份,街道经济发展贡献指数达到0.42,其中辖区服务业实现逆市上扬,限上批发、餐饮的销售额增速分别达到74.7%、11.2%;招商选资大会战。派出街道组织员赴县长三角招商组进行驻点招商,同时,不断深化“乡贤参事会”运行机制,利用节假日“能人回乡”之机,开展广泛走访,积极进行投资洽谈和项目招引,与浙商徐依莎协调达成新昌高端康养产业项目,计划投资2.5亿元,提升街道养老服务水平。与县天姥山文化旅游发展中心、浙江隐逸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关于新昌天姥山旅游区施家坑项目投资框架协议》,计划投资3亿元,打造施家坑特色旅游景区;土地保障大会战。针对辖区以城区和山区为主,土地综合整治意愿小,项目储备库为零的薄弱基础,街道组织专业人员带队逐村调查踏勘可开发土地资源,深度挖掘潜力。截止目前,已完成城星村大王平岗旱改水立项88.5亩,仙桂村土地先行复垦立项5.2亩。望江山村5亩复垦项目已完成测量和设计方案,受规划变更影响不能立项。

3.着力确保项目建设。做好土地房屋征迁工作。新民村河道整治工程涉及南泥湾村土地征用1000余亩,目前已基本完成山、田、地的测量评估工作。兴南路延伸工程计划征用挂帘山村土地8亩,目前已完成放样工作。南互通连接线平改立项目涉及联湖村土地征用15亩,目前已经完成测绘评估工作。鼓山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涉及华商超市和白云建设房屋征收,目前正在进行测绘评估。下司巷被征收房屋除新昌宾馆、人民路沿线部分因客观原因不能拆除外,其余都已经完成拆除;有序推进项目建设。黄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梨小余村干田湾山塘、桃源村庙门前山塘综合整治工程等3个水利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新民桃源片联村工程、联村水厂泵站改造提升工程、燕窠、望江山村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等4个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正在顺利推进中,预计9月底可以完工。唐诗之路古驿道修复工程于4月份全面开工,目前道路主体已经基本完工;配合做好政府投资项目。今年需配合做好眉岱垃圾焚烧厂建设工程、里江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等17个政府投资项目的政策处理和配合工作,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4.持续加强环境工作。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结合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其中棣山村道路硬化与污水接管工程已经完成预算,望江山村道路硬化、生态停车场项目完成进度达到15%,桃源村岙里头休闲场所建设正在招投标阶段。扎实推进邻云居小区等区块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钟楼北村完成整治改造,对墙体损坏、外立面脱落。道路破损等情况进行了及时修复;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推进城区精细化管理,通过日常巡查、网格化监管、集中整治等手段,完成车棚车库整治140个,拆除私设水槽40余个,雨棚20个,拆除构筑物10处,清理堆放杂物10车,进一步提升了城市颜值。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行动,并通过建立定期检查、交叉互查、每月排名、曝光整改等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甘棠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建设完成设计与预算、设备考察、招投标工作,预计在6月下旬开始动工建设。鼓山新村和江南春苑两个试点小区,定时定点投放机制不断深化,已累计回收可回收物品8700多公斤。在白云幼儿园设立新昌县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学堂”,进一步推进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与旅游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唐诗之路精华地的文化优势,结合各村自然禀赋,推动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其中联湖村依托百亩荷塘基地和调腔文化优势,积极争创A级旅游村,目前已经完成项目评审。桃源、班竹两村结合唐诗之路文化特色,进行旅游开发和推广。其中桃源村于5月19日举办“诗路寻仙”乡村风情文化旅游节,并通过抖音直播间、霞线联播等自媒体平台开启“云游”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班竹景区村不断完善旅游业态,推出了“7D天空之镜”“VR飞越西湖”等体验型旅游产品,截止6月15日,已经吸引游客6.5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48万元,并带动农产品销售5万元。同时,两个村的旅游重点村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已经完成设计评审和预算。

5.扎实抓好党建工作。抓好五星系列创建工作。新民村对照创建标准,从抓村庄环境整治、干部执行力提升、节点打造三个方面入手,持续发力,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临城、茶亭、梅湖、市中、钟楼五个社区,以“大党委”为引领,在城市功能提升和社区精细化管理上狠下功夫,推动办公服务设施、小区周边环境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康利科技和兴昌风机两家企业结合各自产业特色和企业文化,开展“五星双强”创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抓好三驻三服务工作。除了市县部门下派的15名指导员,街道根据各村需要,抽调8名机关干部全脱产担任专职驻村指导员,7名干部担任规上非入园企业兼职驻企服务员,1名退休干部担任专职驻企服务员,通过“专职+兼职”通力合作的模式,“全天候”服务好企业、群众和基层,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伤残评定代办等服务事项23项,完成170户低收入农户和低保边缘户全面走访,并探索出“猪肉代养”和低息贷款等扶贫措施;抓好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配合县委对10个社区和6个村开展巡察,并及时做好巡察整改。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将联湖、桃源、班竹串珠成线的清风廉旅完成初步设计。加快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进一步深化村级公务卡,并在辖区所有村全面推行“组账村管”制度。

6、着重推进民生服务。做好“630强降雨”灾后安置服务工作。街道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摸排各村、社区受灾情况,转移人员139人,开放避灾场所20个,安置受灾群众80人。同时,对因强降雨受损严重的防护岸、堰坝对接水利局落实损毁水利设施应急修复项目4个,自定编制出台《灾害防治手册》,详细包括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各村防汛防台形势图等,提升街道干部与村委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减少灾害影响。并对河道淤积严重的新民江流域清淤1.7平方米。做好第七次人口普查。前期已完成户表录入45000余户,目前转表录入已完成90%,准备进行长表录入和数据核对。

7、平稳推进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一是压实责任,严把程序关。街道党工委成立村(社区)组织换届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6个工作组,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换届工作责任体系。统一向换届指导组成员下发“工作锦囊”,包含一本换届工作实施细则,一张换届日程安排表,一套换届填报材料,并通过专题培训全面详细介绍选举流程,确保联村干部熟悉流程、照章办事。截止目前,已下发工作手册90份。二是健全机制,严把纪律关。启动“日维稳”机制,换届领导小组成员对各村的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进行“日汇总、日研判、日应急”会议,对不稳定的因素或苗头,及时落实干部有针对性地开展化解防范活动。建立违法违纪“提醒式约谈”制度,确保选举环境风清气正。利用好公众号、横幅、“小喇叭”,营造良好宣传氛围。截至目前,已召开专题研判会10次,悬挂横幅81条。三是坚持标准,严把质量关。按照袁家军书记“十二字、六个一”标准以及省委“四过硬、五不能、六不宜”要求,提前摸排锁定“一肩挑”人选、“三张清单”。针对行政村撤并、城东区块土地统征、等重点工作的、选情复杂的难点村,组建工作团队深入农村,与党员、村民“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并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考评,确保选举结果充分统一组织意图和群众意图。截止目前累计听取意见建议500多条。截止目前,已完全12个村、10个社区、3个经济合作社党组织换届工作,共选举产生村、社区、经济合作社新一届党组织成员共89人,其中党组织书记25人,副书记19人,委员45人。

同时,对比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与群众的期盼,我们上半年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信访积案化解缺乏有力举措。因为存在部分涉法涉诉积案化解困难、部分积案事权单位不在街道、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等因素,市、县级信访积案总体化解进度偏慢;二是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短板。作为老城区,缺乏土地资源,导致大的工业企业外迁,工业经济指标增长压力大;三是干部执行力有待提升,部分机关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攻坚能力偏弱,部分村干部纪律观念淡薄,带领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领头雁”作用未充分发挥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街道将结合今后工作,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十四五”及明年工作思路

未来“十四五”,街道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决策部署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对标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抓人促事,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美丽新南明。

一、把握一个前提: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

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统筹村社组织、社会组织、党员、群团、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深化网格管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一是构筑疫情常态化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街道疫情常态化防控指挥体系和信息报送、管控监督、应急应变等各项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常态防控相关工作,要求各村社将防控工作纳入日常议程,不断加强防控意识,提升应急能力,持续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前提下的各项工作;二是守好“小门”防输入。落实各村社卡口继续做好“亮码测温”工作,招募志愿者及时补充到卡口“守门员”队伍中,通过疫情防控会议、发放要点手册等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街道纪检组加强不定期检查监督,确保“小门”防控力量不减、体系不散;三是开展常态化防疫宣传。通过广播、微信公众号、公告等方式及时公布最新中高风险地区,公开举报电话,号召重点人员及亲属主动申报个人信息。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发放宣传册、观看宣传片、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广泛开展公共卫生知识宣传,培养群众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二、用好两大抓手:“五大会战”

以“五大会战”为抓手,有力推进街道各项重点工作。对照会战各项指标任务,实行挂图作战,着力补齐短板,确保五大会战齐头并进。致力于做好信访积案化解,组织专门力量,制定“一案一策”,集中力量对剩余的?件市级、?件县级信访积案进行化解。致力于加快农村发展,提升农业主导产业,深化联湖草莓基地、百亩荷塘等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加快美丽乡村项目和甘棠挂帘山土地整治进度,下大力气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做好“一分两清三化”工作,建立完善长效保洁制度,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推进联湖村调腔风情A级旅游村打造。致力于培育优势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五洲新春、泰坦股份等亿元企业,积极扶持潜力小微企业成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服务力度,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加强统筹调动,通过此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干部力量,将一大批政治素质好、政治观念强、群众威信高的干部充实到基层组织中。做细前期工作,掌握选情动态,充分估计此次换届选举面临的复杂形势,逐村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和工作预案,形成“一村一表”选情档案。加强乡贤、能人摸排,充实“一肩挑人选池”。严格规范程序,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线索摸排和矛盾纠纷化解,及时研究破解选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换届纪律宣传,严厉打击干扰破坏换届选举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打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三、实施三大工程:队伍建设、平安建设和项目建设

一是实施干部队伍执行力提升工程。以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促进机关干部作风转变,进一步健全“三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机制,把“三服务”精准高效地落地到企业、基层和群众的急需处。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充分利用周一学习、远程教育等平台,切实提升机关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进一步强化村干部的规矩意识,严格干部队伍的管理,加大对村级事务违规操作等行为的惩处。同时,进一步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健全考核调控机制,加强街道对村干部的掌控力,调动他们参与重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实施群众平安幸福指数提升工程。进一步深化“平安南明”建设,发挥“和为美”调解室的作用,加大辖区内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做好初信初访的办理。以全科网格建设为抓手,做好风险隐患排查。进一步加强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抓好出租屋安全隐患整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十三五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成人专卖”为你整理了这篇市人社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总结和明年及“十四五”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近年来,我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和总体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部署,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扛起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硬、两战嬴”的人社担当,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为目标,闻令而动、积极作为,全力以赴、共克时艰,交出了一份战疫情、助发展的高分答卷。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各项主要业务指标完成情况(数据预测到12月底)

城镇新增就业260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6%),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7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1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要求控制在3.5%以内);安置公益性岗位191人;新增创业实体22000家,创业带动就业1120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00万元;引进高校毕业生1394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7.3%),接收大学生实践100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7.1%)。本市户籍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67%。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1374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74.3%),培训高技能人才608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6%)。受理劳动监察案件1902件,办结1902件,办结率100%,为2772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克扣的工资1533.06万元;受理劳动仲裁案件1208件,结案1241件(包括上年未结案件110件),结案率94.1%,调解成功率86%。

(二)2020年重点工作

1.聚焦“稳就业”,切实守好民生底线

一是帮助企业复工复产。面对疫情突发、企业春节后用工紧缺的实际情况,周密部署、迅速行动,采取“五个一”工作法,通过开展“不见面求职服务”、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派出“复工工作小分队”、开通“省际返工快车道”、推出“返姚复工求助码”等举措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截至3月底,共开通专列4列、包车436辆、包机1架,分两批向“6省12城”和“5省10城”派出小分队14支,安全有序组织1.3万余名务工人员返姚;举办“不见面求职服务”活动18场,用工信息25期、工作岗位5万余个,为企业解决用工缺口1.6万人;全市返岗总人数达到65.16万人,返岗率95.1%。

二是全力稳定就业大局。适时将工作重心转向稳就业促和谐,牵头成立11个部门组成的就业专班,建立定期例会信息报告、部门会商等五项制度,明确“前瞻预判形势变化、精准了解人在哪里、快速落实人去哪里、稳妥处理劳资矛盾、尽力提供政策服务”的五步工作法,出台包括26条具体措施的工作方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举办公共就业服务和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推出“人社局长直播带岗高校毕业生专场”,做好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引导企业吸纳就业,扶持重点群体就业,全年共举办招聘会139场,提供岗位39200个,有5400人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求职意向。摸底登记失业人员情况,打造“失业人员服务站”,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深入企业实地走访调查,做实重点企业用工监测工作,强化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加快推进既有援企稳岗政策落地,共发放惠企政策补助3000.1万元,惠及企业11677家;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41亿元,惠及企业9801家;为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19.4亿元,惠及企业3.3万家。

三是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协调企业安排就业扶贫岗位,利用春节前返乡务工人员集中在家待业的契机,组织19家企业携4600余个岗位赴望谟、兴义“爱心送岗”,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来姚就业,并上门为贫困群众送去就业信息和扶贫政策。打造“党建+扶贫”就业服务品牌,建成“党建引领姚望相助-党建联建促脱贫攻坚展馆”,推出党员干部“联十包十”机制,开展走访慰问,确保贫困劳动力在姚稳定工作。开展“优秀在姚务工者”评选,树立就业脱贫先进榜样。进一步加强对望谟5个挂牌督战贫困村的就业帮扶,落实“镇镇结对”、“村村结对”,助推贫困劳动力顺利脱贫。成立四川巴州·浙江松阳驻余姚劳务基地联络处,打通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山海协作,促进三地协调发展。截至目前,望谟、兴义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姚就业满三个月达892人。

四是大力扶持创业创新。成功举办第五届农村电商大赛暨“两省四地”青年创业才俊评选,吸引到65个项目报名参赛,并继续邀请松阳、望谟、兴义三个结对地区选送项目参赛。举办就业创业交流大会,推出创业集市、创业成果展等活动,直观展示创业风采,营造浓厚创业氛围。推进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和创业型区县(市)建设,通过培育创业主体、落实创业政策、开拓创业渠道、开展创业宣传等一系列组合拳鼓励和扶持创业创新。就业创业联合会创业帮扶工作正常开展,目前共有会员125名。

2.聚焦“保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做好扩面征缴工作。做好户籍人员未参保核查扩面工作,提高全民参保率,截至目前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总参保人数达159.8万人;共征缴各项社保基金26.11亿元,支付各项社保待遇66.65亿元,历年累计结余17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5.5亿元,支付能力为3.2个月。强化社保精准扶贫工作,目前全市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扶贫调查率、有意愿参保人员参保率均达到100%。推进社会保险基数网上申报,全市完全申报单位25325家,申报完成率99.89%。

二是落实社会保障待遇。开展养老待遇享受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大力推广线上认证方式,认证通过率达到98%。做好参保人员养老待遇核准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障)待遇,确保离退休(职)人员晚年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及时做好养老金待遇终止及丧葬抚恤费拨付工作。强化工伤保险定点服务机构管理,落实工伤保险7×24小时申报制度,配合做好工伤职工康复治疗管理工作。做好第三代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推广工作,新增社保卡办理网点,持续拓展社保卡应用功能,积极推进养老待遇通过社保卡发放。

三是强化基金监督管理。深入开展“三个全面取消”自查工作,全面排查摸底涉及财务和社保基金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使用临聘人员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强化日常内控监督检查,开展基层办业务专项检查,积极配合第三方专项审计,及时分析处理预警信息,做好社保基金安全评估工作,努力将基金运行风险降至最低。积极做好涉刑退休人员、重复享受养老待遇人员、死亡后多领养老待遇人员多领养老待遇追讨工作,截至10月底共有193名多领养老待遇人员办理退还手续,涉及金额190.1万元。

3.聚焦“强供给”,提升人才引育水平

一是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参与2020年余姚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姚江英才计划”项目评审工作。提高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质量,指导设站单位做好博士后进出站相关工作,发动在站博士后开展择优资助项目申报,组织设站单位参加博士后招聘及校企合作产学研交流活动,新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推荐符合条件人才参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省”、宁波“3315”及我市各类人才工程选拔,4人获市杰出人才奖,10人获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奖,7人入选市“阳明学者”,22人入选市优秀中青年人才“百人计划”。扎实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优秀中青年人才学历学位教学工作。征集对口帮扶地需求,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工作,共向望谟、兴义选派90人,并对179名两地选派来姚交流学习的专业技术人才予以妥善安排。

二是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做好企业人才子女入学申报工作,加大入学政策宣传力度,受理符合入学条件的企业高层次人才和特定企业骨干人才子女共12人。大力扶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全市新引进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2家,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达到12亿元。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专家慰问活动,共走访慰问专家460人,发放慰问费57.15万元。协调相关部门确定浙东小九寨沟景区为宁波专家免费游览景点。做好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工作,及时兑现安家补助等政策。正常有序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资格审查和直接定职工作。

三是实施技能提升行动。以新型学徒制实施、免费线上培训行动开展、培训专项资金计提为契机,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着力破解“培训渠道窄,技能提升难”问题。深入开展“培训稳就业”暨职业技能提升百日行动,推出培训项目展示、技能人才专场招聘、“名师带徒”、送培训进企业等举措,切实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全年新建技能人才 自主评价引领企业2家,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221人,新增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举办职业技能大赛4场,参赛选手中有753人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4.聚焦“抓规范”,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配合事业单位改革。贯彻执行上级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部署,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对机构改革期间的人员调动,遵循“少量急需”实施审批的原则,控制人员转任(流动);机构改革后,根据各事业单位职能划转情况,完成572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隶和工资关系转移工作,事业单位由原先的235家精减至188家。

二是规范事业单位管理。严密组织招考招聘工作,全方位打造“阳光考录”,实现制度“零缺失”、违纪“零容忍”、考试“零投诉”和监督“零盲区”,完成2019年事业单位88人招聘录用工作,指导并配合教育、卫健系统开展招聘,2020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正在进行中,计划招聘132人。加强事业人员出国(境)管理,定期比对人员信息库与出入境备案信息库,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全年共审核汇总登记备案数据503条,撤控备案数据130条,并通过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录入系统。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任工作,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形成“岗位有核准、聘用有审批、兑现待遇有依据”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指导10家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岗位变更设置方案审批,完成近4000人岗位聘用和岗位聘用变更工作,实现岗位设置制度与收入分配制度的有效对接。

三是推进薪酬机制改革。及时办理各项工资福利业务并做好工资系统数据更新维护工作,共核准考核晋级23524人次,职务变动、浮转固等4000余人次,核定新录用事业人员工龄工资100余人。加强绩效工资管理,主动与财政部门衔接,根据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收入水平并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确定2020年度绩效工资和部门奖励基金额度,指导事业单位出台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完成全市490余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工作。加大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激励表彰力度,对7名中级及以下岗位援助武汉的医疗队员给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晋升并调整工资待遇,给予防疫一线四个团体(单位)集体嘉奖。

5.聚焦“促和谐”,稳妥化解劳资矛盾

一是做好治欠保支工作。拓宽举报投诉渠道,通过办事窗口、24小时举报投诉咨询电话、24小时110应急联动、余姚人社微举报、网上舆论舆情搜集等多种途径受理举报投诉。充分发挥基层调处力量,建立健全劳动监察案件下移制度,提升劳资纠纷调处效率,全年共下移案件487件,办结487件,办结率100%。积极探索处置欠薪新模式,会同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开展劳动关系领域司法确认工作,方便劳动者维权,截至目前已作出调解协议21件,全部被市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确认,5件支付到位,16件已申请强制执行。扎实推进专项检查行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其中3次跨部门建筑工程领域联合检查共检查房产建设项目80家;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15家、检查指导用人单位63家,涉及职工2670人;10次“双随机”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1591家,实现抽查事项全覆盖。

二是提高调解仲裁水平。建立劳动仲裁案件委托调解、仲裁员分片联系、调解书置换等三项调裁衔接制度,畅通市本级和基层的沟通渠道,实现案件全城处理,引导劳动纠纷在基层有效化解,各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调处案件数占全市案件总量的56%。推进“互联网+仲裁”,提升办案效能,疫情期间通过“余姚微仲裁”平台立案38件,线上开庭5件、成功调解31件;推广使用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网络平台和“掌上仲裁”,提升群众仲裁体验,截至目前网络办案率为21%。进一步优化办案程序,进行案件繁简分流,对部分事实清楚、标的不高的案件简化办案流程,推行集中大调解,同时增开预约庭、午间庭、巡回庭,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维权。

三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开展劳动关系服务活动,利用各类平台疫情期间劳动关系政策解读,组织举办专题培训,指导企业防范经营管理法律风险、依法处理劳动关系问题,引导劳动者和企业共度时艰,共开展培训4次,参加人数1200余人。做好272家企业薪酬调查和141家劳务派遣企业年检工作。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四是加强法治人社建设。聘请1名专业律师为法律顾问,依法积极应诉,1-10月共发生共发生行政复议案件6件、一审行政诉讼8件、二审诉讼案件3件,已结案件17件,其中通过调解工作促成复议申请人或原告自动撤诉的8件、复议机关或法院维持的9件,无败诉案件,行政争议案件案发量和败诉率实现“双下降”。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现规范执法、依法治权。

6.聚焦“优服务”,锻造人社铁军队伍

一是持续推进“跑改”工作。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落脚点,持续抓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着力打造“无证明人社”,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1-10月受理并办结“最多跑一次”事项业务54.55万件。实施窗口“减窗行动”,人工窗口由年初的34个减少至15个,减窗率达56%。推进“一件事”联办,1-10月共办理失业8205件、员工招聘19124件、个体劳动者创业就业2995件、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3418件、退休5855件。积极开展“网上办”、“掌上办”,在疫情期间创新推出短信委托办等不见面办件方式,受到群众好评。推动“最多跑一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延伸,根据基层实际办件能力将高频事项分为3个层级进行下放,方便群众就近办。强化窗口人员纪律管理和业务培训,努力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按照全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整合工作部署,积极配合做好局属各相关单位“三定”规定拟制工作,同时根据“整合精简25%左右事业单位”要求,原市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中心、市人事考试培训中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整合组建市培训考试和技能鉴定中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并做好人员转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机构改革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开展“周二夜学”,做好学习强国、人社练兵比武等学习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引导广大干部广泛学习多领域知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稳妥有序开展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和公务员职务职级晋升工作,共提任中层副职3名,因机构改革调整中层干部6名,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非市委管理公务员职级晋升41名。办好中层干部研修班,提升中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全年共组织集中培训5次。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基层需求,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参与车站执勤、社区(村)志愿服务、防疫物资生产、“三服务”、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等活动,让干部在基层一线接受锻炼、积累经验、转变作风、增长才干。

四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对2019年市委巡察组反馈的4个方面31项具体问题,动真碰硬、真抓实改,并将问题整改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制定或修改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等23项制度,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组开展工作,狠抓整改责任落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机关党委书记、下属党支部设置调整工作。深化清廉人社建设,扩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订范围,层层分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适时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主动邀请派驻纪检监察组参与监督,进一步加强下属单位监管,努力营造崇廉尚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办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办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1-10月受理省统一投诉举报平台案件1375件,其中来信7件、来访13件(市长接待日11件)、来电715件、网上投诉640件,按时办结率、回访率均达到100%。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16件(其中主办5件、协办11件)、政协委员提案21件(其中主办9件、协办12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坚持每月推送四次“余姚人社12333”微信公众号、每月编印一期《人力社保工作简报》,讲好人社故事、展示良好形象,1-10月在《中国劳动保障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省厅考核的重点媒体上新闻宣传稿件40余篇(次)。

二、“十三五”总结

(一)促进就业创业成绩斐然。围绕就业创业提质增量目标,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创业乐业增收”行动,大力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业创业形势持续稳定,农村电商创业大赛、就业创业联合会等工作走在宁波大市前列。“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14.2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2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新增创业实体9.19万家,其中农村电商创业实体1933家。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成中国宁波人才市场余姚分市场,“十三五”期间举办人力资源交流洽谈会667场,提供岗位28.01万个,达成就业意向4.78万人。推进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建设,“十三五”期间申报48个社区(村)为宁波市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其中6个社区(村)被评为省高质量就业社区(村)。东西部就业扶贫取得实效,望谟、兴义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姚就业人数逐年增长。

(二)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发展。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普及面进一步扩大,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8.6万人、20.7万人、4.4万人、41.9万人、34.2万人。社会保险待遇标准不断提高,全市企业退休(职)职工养老金经逐年上调后目前平均每月超过2450元;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待遇以第三档为例,由“十二五”末每人每月530元调整到目前的610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十二五”末每人每月180元调整到目前的220元。实施失业保险城乡一体化政策,全面实现“五险统征”和工伤保险7×24小时网上申报,加强养老保险(障)待遇享受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进一步规范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社保基金安全监管持续加强,违规领取待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积极做好社保卡(电子社保卡)推广工作,基本实现余姚市民全覆盖。

(三)人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大力推进人才生态最优市建设,抓好各项人才政策落实,打响“姚江英才计划”、“部级留创园”等引才品牌,高效实施“阳明学者”、“百名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加强博士后工作站、企业专家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做细做优人才服务,人才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人才总量不断扩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不断提升,人才效能不断增强,人才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共引进硕士及副高2316人、博士及正高162人;新建部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8家,招收博士后33人;推荐13家企业完成宁波市企业专家工作站报备,其中4家企业获遴选和重点资助;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万余人次。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市人才总量达36.35万人,高层次人才突破7000人,副高及以上职称5500人,高技能人才超过3.5万人。积极探索推进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单位开展自主评聘改革,改进职称管理和服务。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工作。

(四)人事管理机制不断健全。严密组织招考招聘工作,“十三五”期间先后组织实施各类人事考试10场,为全市各级各部门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32人。协助教育、卫健部门完成1016名教师、627名卫计人员的招聘工作。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流动)管理,“十三五”期间办理事业人员调动(流动)452人。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稳慎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和医共体薪酬制度改革,及时审核完成3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和津补贴冲销工作。开展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兼职清理专项工作,清理规范兼职340人,清退取酬13人,清退经商办企业、投资企业等违规所得并转让股份116人。

(五)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法》明确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特殊劳动保护等劳动者就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工资水平逐年提高。始终保持治欠保支高压态势,“十三五”期间共受理劳动监察案件2804件,为3215人追回劳动报酬1978万余元,因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机关17件,顺利通过“余姚无欠薪”考核验收。着力提高劳动仲裁案件处理效能,强化案件基层调处,“十三五”期间受理劳动仲裁案件5498件,涉案金额1.77亿元。持续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和初信初访办理力度,努力实现快速回应、高效办结。

三、存在问题困难

在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国内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背景下,人社工作中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就业形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稳就业促和谐工作面临考验;社保“减免缓返”政策给社保基金特别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带来较大压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高素质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人才、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仍比较紧缺,招才引智渠道还需要进一步拓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较为薄弱;劳资矛盾纠纷调处案多人少矛盾凸显,“基层办”力度有待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窗口服务质量与群众期望尚有差距等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只争朝夕、奋勇攻坚,为余姚争当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排头兵贡献人社力量。

四、“十四五”谋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发展阶段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构建更加健全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作出贡献。现初步确定“十四五”的发展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11.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培训高技能人才3万人。重点是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全力确保就业形势稳定。一是落实稳就业工作。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健全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联动机制,做好新旧稳就业政策过渡工作,着力培养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二是加强用工监测预警。做好重点企业用工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监测工作,持续跟进调查疫情对企业用工影响,动态了解掌握企业用工情况,及时分析研判就业形势,为服务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稳企业实现稳就业。三是进一步深化劳务协作。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山海协作深入开展的有利时机,不断拓宽劳务协作范围,加强与贵州、四川、河南等劳务输出地的劳务协作,结合企业用工需求由政府牵线搭桥或引入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劳务对接,强化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劳务输入效率,缓解企业用工难题。四是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优化整体创业环境,扶持创业实体成长,提升创业活跃程度。充分发挥就业创业联合会帮扶创业作用,提高广大会员创业创新能力。举办大型创业活动,打造创业服务品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提供优质平台。

(二)全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深入推进参保扩面工作。以用人单位和职工应保尽保、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为目标,以未参保和参保率低的企业为突破口,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部门协作,上下联动,扎实推进职工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率,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二是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保待遇调整机制,适度提高社会保险(障)待遇水平。继续打好社保减负政策组合拳,助力企业轻装前行。三是强化社保基金风险防控。规范经办机构管理,加大专项检查、第三方审计和违规资金追缴力度,着力提升非现场监督能力,经常性开展基金安全警示教育,确保基金运行安全规范。

(三)全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一是抓好人才引进和服务。突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高站位谋划好“十四五”期间人才工作,围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 ”、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等决策部署,引进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积极落实人才安居、人才子女入学等政策,用心用情做好人才关爱服务工作,全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二是推进引才载体建设。鼓励符合条件企业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动提供指导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机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人才交流培养平台,助推人才集聚。三是做好人才工程选拔。逐步建立全市人才数据库,提前筛选、储备更多符合条件的人选和项目,积极向上推荐和争取,力争在国家、省、市各级高层次人才评选和人才工程选拔方面实现突破。四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大做强“阳明蓝领”等培养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参与技能培训,培育壮大社会培训市场,多渠道培养社会紧缺、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五是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进一步扩大职称自主评聘试点范围,坚持并深化事业单位评聘结合制度,积极推进职称社会化和自主评审改革,全面做好工程技术中级、教育系列中级等职称评审工作。

(四)全力完善人事管理机制。一是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岗位设置和聘用制为基本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招聘、流动、考核、培训、奖惩等人事管理制度,并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努力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入到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二是加强事业人员招聘和调动(流动)管理。继续夯实“阳光考录”品牌,优化细化计划编报、考试、考察等环节工作流程,以科学考录、精准考录举措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干部队伍。修订完善事业人员调动(流动)办法,规范调动(流动)操作流程。三是深化绩效工资制度体系建设。加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运行情况调研,在政策范围内就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使绩效工资制度更加完善,分配更加有序。稳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和医共体薪酬制度改革,完成省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的集中使用。

(五)全力巩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巩固“余姚无欠薪”创建成果。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进一步加大调处力度、强化执法检查、加强法律宣传,狠抓在建项目“六项制度”管理,动用行政处罚、“黑名单”等手段提高企业违法成本,保持治理恶意欠薪的高压态势,筑牢欠薪“防火墙”,营造不敢欠、不能欠的良好氛围。二是持续提升仲裁效能。进一步加大“互联网+仲裁”宣传推广力度,引导群众用好网络平台,逐步提升网络办案率。推行案前调解机制,力争使争议案件化解在基层。加强与工会、司法、信访等部门的协作,提升重大集体争议案件处置能力。三是夯实和谐劳动关系基础。推进“双爱”活动提质扩面,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助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积极做好“老娘舅”,引导企业和职工协商一致、共克时艰,做到企业和职工“双维护”。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妥善处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六)全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一是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对未纳入“最多跑一次”的所有权力事项进行认真梳理比对,不断扩大“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面,同时进一步减材料、提速度,推动更多事项实现多渠道办理及一事联办,提升群众改革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强化党建引领和理论武装,固化“周二夜学”机制,继续办好中层干部研修班,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规范化,提高广大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素养。坚持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比武活动,加强年轻干部岗位历练和实践锻炼,努力培养一批业务骨干。三是深化作风培树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构建权力制约监督长效机制。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确保全系统平安不出事。

五、2021年工作思路

(一)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坚决贯彻落实“六稳”、“六保”部署,突出抓好稳就业工作,着力在风险研判应对、就业服务、用工岗位开发、政策引领、重点群体帮扶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打造“双创”平台,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深入开展人社领域扶贫攻坚行动,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山海协作,加强爱心岗位开发,积极发挥驻姚劳务协作工作站和职工之家服务功能,帮助结对地区贫困劳动力在姚稳定就业。

(二)实施社会保障提质工程。持续深化“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深入开展职工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精准推进残疾人、低保人员等贫困群体应保尽保。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合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待遇水平。用好用足社保减负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尽最大努力为企业纾困解难。做好电子社保卡推广工作,加快社保卡应用场景中的电子化改造。强化社保基金监督检查,堵塞制度和管理漏洞,严格防范基金管理风险。

(三)实施人才引培提升工程。打响“姚江英才计划”、部级留创园等引才品牌,大力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人才活动,实施全地域全领域全行业招才引智。抓好各项人才政策的落地落细落实,推荐符合条件人才参加各级各类人才工程和荣誉选拔,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落实人才培养措施,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营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审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强化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使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力争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培训高技能人才6200人。

(四)实施人事管理规范工程。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根据事业单位岗位特点采取多种招聘方式,提高招聘效率和质量。落实事业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一件事”改革,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健全完善内部分类激励办法。稳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和医共体薪酬制度改革,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

十三五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一、发展经济、增加财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改革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方式,坚持城乡统筹,加大三农投入,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改革财政对企业支持扶持的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调控经济的作用,把财政对企业支持的重点转到支持节能减排,市场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率高、产品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对财政贡献大的企业,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企业在财政支持中增加效益,财政在支持企业发展中增加收入。

二、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新修正的《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财政经济形势,科学合理编制收支预算,提高收支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力,严格预算执行,坚持依法理财,努力做到没有预算的开支一律不得支付。

加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落实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投入机制,不断织密社会保障网,促进社会和谐。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着力推进全口径预算,将国家政策规定的政府基金项目转到一般公共预算。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改革办法,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将政府性债务列入预算管理,努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加快预算信息公开,促进阳光财政建设。

三、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十三五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一、分析形势,科学谋篇

规划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是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的纲领性文件,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前实现,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更关系到我县转型赶超发展的实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我们要认真分析形势,科学谋篇布局,切实“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把握好国家战略构想和重大决策部署。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在世情变化中占据主动,趋利避害,对我国发展既是重要机遇,也是重大挑战。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做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谋划。党的十报告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了“三期并存”的战略判断、“四化同步”的路径设计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特别是把握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制订“十三五”规划的根本遵循。

(二)把握好规划编制的时代背景。“十三五”规划是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要准确把握规划编制的时代背景。首先,经济增速开始明显放缓。“十三五”规划与此前制订的五年规划存在着明显不同。过去的五年规划虽然在发展思路上也有调整,但基本上是延续经济高增长的发展思路,推动经济增长的套路没有变。但是,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不可能再维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将长期保持中低速增长,且国家不会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将成为一种新常态,这种新常态将会给“十三五”规划编制带来完全不同的宏观背景。其次,深化改革将释放更多的活力。2014年被誉为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最大红利。中央、省相继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并明显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其三,对政府的考核机制将发生改变。逐步弱化对经济增速的评价考核,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的综合评价考核,将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其四,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将会上升。为与政府考核机制的变化相适应,环境与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等领域目标的重要性将会增强。我们准确把握宏观形势,顺应形势发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确定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才不会偏离实际。

(三)把握好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有利条件来看,我县拥有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西部大开发县、省委省政府加快地区发、省长州长联系扶贫等众多加快发展机遇。我县建有省级工业集中区,形成了金属冶炼、陶瓷、电力、农副产口加工、新材料等五大工业支柱。“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这将为我县在“十三五”期间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从不利因素来看,我县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投入不足,三次产业结构不优,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需要超前谋划、逐年推进,需要在编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全面系统的思路目标举措,如不妥善解决,发展将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所以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反思“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经验和教训,对宏观形势和县情开展客观的、有前瞻性的分析研判,确保我们制定的工作目标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引领性,但又不能过高,要通过努力可以实现。

(四)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直接关系到规划的功能和定位,也是区别于“十二五”规划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突出解决好政府越位、缺位、错位问题,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对于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尤其是竞争性领域要少编或不编规划,做到不越位、不错位;凡是事关全局、可能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应加强政府作为,做到不缺位。全县各相关部门要把“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到事关政府职能转变的高度,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抓紧启动规划编制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确保质量

参照州“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安排,我县制订了《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重点明确了加强规划基本思路研究、起草县委关于编制规划纲要的建议、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编制专项规划、推进规划体制机制创新“五大任务”;明确了前期准备、规划基本思路研究、《纲要框架》起草、《纲要》草案的撰写和审议“四个阶段”;并根据国家、省、州发改委提出的研究方向,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30个重大研究课题、21个专项规划、23类重点建设项目。要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规划编制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强调查研究,强化规划深度,规范编制程序,切实提高编制工作的时效性。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我们必须“立足四个重点”。

(一)立足课题调研,做深前期研究。调研是理清发展思路的前提和基础。调查是否深入,研究是否透彻,直接关系到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成败。近年来,我县在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当前我县也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资源环境约束、转型发展等多重压力。这些都是“十三五”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深入研究,系统谋划,提出应对措施。按照“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今年是启动年,主要是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形成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围绕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方向和重点,《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提出了30个重大研究课题,有关责任单位要深化对县情的再认识,结合本部门职能抓紧启动课题研究工作,加强研究的深度、广度,为编制一部高质量规划提供基础素材。课题研究要拓宽思路,学会借力,自己搞不懂、研究不透的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借助专业机构进行研究。要开门编规划,大力开展建言献策、研讨评估、征求意见等活动,县政府门户网要开辟“十三五”规划编制征求意见专栏,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广开言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二)立足项目支撑,做实谋划工作。从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县投资主导型经济发展的格局不可能很快发生改变,投资仍将是我县发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拉动力量。因此,“十三五”规划除了指标体系、保障体系、主要措施之外,仍要把项目支撑作为全县总体规划和每一个专项规划的支柱和灵魂加以突出。《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根据行业分类,提出了23类重大建设项目,各相关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树立起抓项目、谋发展,抓大项目、求大发展的理念,切实谋划一批符合我县实际的好项目、大项目,充实我县“十三五”重大项目库。从项目申报工作机制来看,列入高层面规划的项目才能获得更多、更实惠的政策“眷顾”,各相关部门或项目单位要把准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做好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切忌“闭门造车”,要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谋划出高质量、高水平项目,要有充分论证,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和成功率,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省规划笼子。

(三)立足规划统领,做优总体规划。在研究重大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要按照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的总体规划。一要科学确定总体思路。要紧紧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模式,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经济运行情况,认真掌握解国家“十三五”期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全面摸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确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重大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布局,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工作措施等等。二要合理制定指标体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后发赶超,今后五年至关重要,需要我们根据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把握机遇,认真研究我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行性,提出指标数据时,要进行详细科学地测算,所提的指标要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既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在编制我县“十三五”规划时,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确定经济、社会各方面指标,加强民生、人文、资源、环境等发展指标研究,重点突出约束性指标。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发改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衔接,对指标参数要作细致论证和测算,确保指标体系科学、完善。三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探索推进总体规划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深入研究编制集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于一体的总体发展规划,为“一张蓝图干到底”打好基础。

(四)立足细化落实,做精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分工、落实的,要切实增强专项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十三五”总体规划需要,《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形成了21个专项规划,这些专项规划的编制由相关责任单位分别牵头完成,各责任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专项规划要进行衔接论证,邀请权威的专家学者、高层领导为规划“把关、号脉”,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一要做好对上衔接。要加强与国家和省、州规划的对接,结合国家要求和我县实际,研究提出一批事关我县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政策,争取纳入国、省规划;要主动征求基层意见,多考虑乡、村的发展需求,避免出现各级规划中战略导向、指标设置等不衔接现象。二要做好横向衔接。要建立部门与部门、地区与地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要充分结合、借鉴《县“十二五”规划》、《县城乡统筹发展规划(2011—2020)》、《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三要做好对下衔接。特别与市场主体的衔接,要加大规划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的力度,注意吸收企业的意见与建议。

三、强化领导,统筹推进

“十三五”规划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工作要求高,必须上下齐心、通力合作、加快推进。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我们必须切实强化领导,整合力量,统筹推进,努力“做到四个加强”。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加强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日常工作。同时,各责任单位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分管领导、一名联络员,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落实。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全面统筹、亲自过问、狠抓落实,及时了解规划编制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矛盾,加快形成牵头部门统筹协调、参与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加强衔接,协同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全力支持、参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县发改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规划编制的协调、组织、督促职责,在与上级部门搞好衔接的同时,要加强对县直各部门、乡镇在政策信息、发展布局上的指导。其它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分工要求,找准工作定位,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本行业、本领域的编制工作。重点抓好重大研究课题、部门专项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落实,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有序进行。

(三)加强沟通,集思广益。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难度更大,不可预见的因素更多,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规划编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科学引领,强化规划深度,规范编制程序,切实提高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各责任单位要提高“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有关经济部门上报重要数据时,一定要树立超前意识,把情况摸准,把数字测算得更科学、更充分。各责任单位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衔接,尽最大努力将我县重大项目纳入到国家和省里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