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贸易论文(精选5篇)

  • 边境贸易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边境贸易论文(精选5篇)

边境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论文关键词:中越边境贸易;多元化;分析;前景 论文论文摘要:中越邦邦交正常化以来,边境贸易日益红火,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亚洲经济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越边境贸易的地位不容忽视。针对中越边境贸易的现状,在客观的多元化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中越贸易走向繁荣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井对中越边境贸易的前景作了概括性描述。 1 基于比较优势论的分析 从比较优势论可知,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从而使双方都能从贸易的交换与分工中获利。 虽然中越两国的劳动力都比较充足,都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两国在边境贸易中所处的地位截然不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积极引进外资与技术,资本已有一定规模,加之对技术的吸收和再创新,在资本与技术方而,相对于越南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工人工作条件、待遇的改善,中国劳动力的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劳动力的价格上,越南反而具有比较优势。 中越两国进出口产品种类丰富,越南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四类:原料、燃料类;农产品类;水产品类;消费品类。中国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五类:立式水泥厂、糖厂等成套设备;机械、运输工具、医疗器械、计量器械、纺织机械、农业机械;原料、燃料;粮食、食品、水果类;日用消费品、药品等。 正因为双方的互惠互利贸易,使中越贸易额快速增长,前景可观。 2 基于要素禀赋论的分析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应出口的产品,是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应进口的产品是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市场要素生产的产品。 中国不是资本丰裕型国家,而是劳动丰裕型国家,但相对于越南,中国还是应侧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毕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中国的优势并不比越南强多少。而且一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素的丰裕度应与一国经济结构相适应,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越南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资本不足且技术较落后。但劳动充裕,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通过引进外商在越投资建厂,增加就业,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无更大发展的潜力,中国无效率地使用资源,已经让中国走进了资源进一步匮乏的困境,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只会加剧资源的错误配置进而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因此,若想实现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大力发展高科投产业,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并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越南等国,以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基于中越地理区位的分析 一国地理区位的分布,会影响该国工农业的布局,从而制约区域经济体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国际贸易具有经济地理效应,即:当一个国家通过国际分工而参与国际贸易时,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大规模地集聚到离国际市场最近的边界地区,也即所谓的“边界效应”。这种边界效应的具体表现是:假如该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并且有良好的港口条件,那么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大规模地向国际运输成本最低的沿海地区集聚;假如该国是一个内陆国家,那么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在靠近邻国的边界地区大规模集聚。 中越两国陆地边界线长1347公里,有许多对开的口岸和通道,包括两国已经开放的七对部级陆地边境口岸。漫长的边界线、跨境而居的多个民族、人文、亲缘等关系,为中越双方开展边境贸易,抑制屏障效应,发挥中介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中越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越边境充分发挥边界的正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着中越两国加强对其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无疑会促进中越边境地区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体,加速经挤的集聚效应。这不但有利于中国西部大开发,也有利于越南经济的快速增长。 4 基于政治因素的分析 政治从来都是为经济服务的,没有无政治的经济,也没有无经济的政 治。中越两国邦交时好时坏,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但目前,中越两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中国疆土广阔,边境安全问题自然变得复杂和棘手,积极发展与越南的经济合作关系,对加强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同时,中越都是杜会主义国家,加强两国的政治亲密关系可以说是很自然的甚至是十分必要的。中国需要越南,团结起来一起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越南也需要中国,挖掘中国的市场,促进自己经济的腾飞。总而言之,中越完全可以形成一个经济共生体,实现经济的大规模增长。 5 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前景 互动性是边境贸易长期发展和持续稳定的前提,中越边境贸易需要两国的积极配合、交流与合作。因此,了解和掌握越南的有关情况,并对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越方的交流与合作,是决定我国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当重视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边境贸易的相关资料,分析市场行情,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资料的共享,及时、适时地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提高互动效率,促进和推动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要实现中越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5.1 完善边境贸易政策法规 制度是影响一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中越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才能给中越两国的贸易合作创造最大的便利,中越贸易才会走向繁荣。 5.2 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实现海陆联运便利化。海防是越南北部最大的海港和越南首都河内最大和最主要的出海大道。海防的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其吞吐能力的增加必将使其充分发挥越北出海门户的作用,这对于进一步密切与我国各港口的业务联系,扩大贸易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应大力推进泛亚铁路建设,扩大铁路运力。可以预想,随着海陆联运的便利化及泛亚铁路的完善和发展,中越边境贸易在未来将会出现一个更好的局面。 5.3 改善边境口岸管理体制 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形成更多的专业化市场,放宽出入边境地区的限制,提高边境管理水平,加快中越边贸物流产业的发展,从而将中越口岸建设成装备现代化、服务态度文明、管理水平高、专业化的友好通商口岸。 5.4 加强文化的融合 中越两国都具有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等特点,两国间具有开展跨境旅游合作的优越条件,通过对旅游景点的双向开发和建设,有利于加强双方的文化认同和融合。因此,可以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构筑中越边境经济、贸易、旅游合作平台为轴心,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中越友好关系的活动,加强双方的文化认同和融合

边境贸易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国际法对边境贸易的界定卞要是以W T()关于最惠国待遇的例外中的规定为依据,各国在边境贸易的政策与实践中均有一些特殊的做法。规范边境Ix.合作而临的差别和问题需要法律条文和框架的支持,逐步推进边境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要科学建立中国力、北地Ix_参与力、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发展框架,发挥中国在;!、北亚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关键词 :W TO;边境贸易;法律;Ix.域经济合作;力、北亚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始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在当前多边贸易谈判受阻、各个国家开始寻求区域贸易合作大背景下的一个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中国利用地缘优势统筹协调国内区域发展,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现实要求。从中国目前正在准备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来看,其侧重的内容仍然是围绕着边境地区进行,主要有三个:一是中国与东盟的10+ 1合作机制,中国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与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等国家相毗邻;二是上海合作组织,该组织正在向经济领域合作的方向发展,中国新疆等地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三是东北亚经济圈,中国东北地区毗邻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蒙古等诸多国家,这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推进东北亚一体化,不仅有利于维护东亚地区、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目_对于实施我国的“振 兴东北”战略意义重大。一那TO体制下的边境贸易及一些国家的实践 边境贸易是在特定的边境地区与毗邻国家实施的一种特殊贸易方式,其享受着国家给予的诸如减让关税、方便边民出入境、简化货物出关手续等优惠的政策[‘{。国际法对边境贸易的界定主要是以W TO关于最惠国待遇的例外中的规定为依据,根据GATT /W TO的规定,边境贸易是指毗邻两国边境地区的居民和企业,在距边境线两边各巧公里以内地带从事的贸易活动。①作为建立区域贸易协定法律依据的GATT第24条(适用领土边境贸易一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是GATT法律框架中最惠国待遇的一个例外,给协定参加方提供了优惠和便利。同时根据第24条第3款,本协定的规定不得解释为阻止任何缔约方为便利边境贸易而给予毗邻国家的优惠,从而为开展边境贸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法律空问。世贸组织上述条款的规定实际上是将边境贸易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形式并允许给予特殊优惠安排。一个缔约方在边境贸易上给予毗邻国家的特殊优惠或便利是允许的,而目_这种优惠或便利作为最惠国待遇“例外”可以不适用于其他缔约方。 大多数世贸组织成员的边境贸易的优惠政策在加入GATT /W TO前后没有明显变化。1986年墨西哥加入GATT后,只是略微减少了某些实行配额管理的极少数产品。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NA FI'A )成立以后,墨西哥从美国进口的产品有近SOIo实行零关税,其余部分也将在2003年之前实行零关税。但根据政府和边境贸易区企业达成的协议,边境地区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的产品在2003年以前将继续享受原有的关税减免待遇[2{。各国在边境贸易的政策与实践中均有一些特殊的做法,主要有三种类型:( 1)明确给予边境贸易优惠政策。W TO规则对毗邻国家的定义比较笼统,不少国家对边境地区进行了扩大的解释和理解,由于边境贸易额占各国贸易总额的份额较小,甚至微乎其微,因此还未曾有过将边境贸易问题诉诸争端解决的先例。给予边境贸易的优惠政策包括:确定边境贸易区或边境加工贸易区;除了一般的进出口贸易,还包括加工贸易、在进口关税上的优惠(零关税)、取消部分产品的配额许可证;简化进口手续;大多数国家允许边境贸易享受优惠关税的某些进口产品进入内地,从而发挥边境地区的区位优势。( 2)对边境贸易未做出专门规定,但在实践中给予特殊照顾和优惠。( 3)以国际协定为依据。欧共体中的上莱茵地区比较典型,具有可遵循的法律条文和合作协约,如欧盟的妈约矫口卡尔斯鲁厄协定,为边境区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 根据帼务院关于边境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6年2号文件),我国边境贸易的贸易方式主要包括: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议定书中,既承诺了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要保持国家贸易政策的统一性,又争得了有关特殊贸易安排中的特殊例外待遇。中国已把现行的边贸政策通知了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后现行的边贸政策继续执行,而目_在 世贸组织规则框架下研究制定新的鼓励和扶持边境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因此,中国对边境贸易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普遍享有的基本权利、国家给予边境贸易的优惠政策,通过与毗邻国家的区域贸易协定明确给予边境贸易的优惠待遇。 二边境地区合作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提供的法律制度基础 世贸组织的一个宗n是推进世界贸易的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是一个过程,在地域范围必须由近至远,在合作程序上从低到高。在这个演进的过程中,边境贸易区发挥了不可缺少的历史功能。通过边境贸易可以方便边境两边的居民互通有无,就近利用边境地区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其潜在资源,从而增强边境区域的竞争优势。边境贸易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增加了扩大贸易规模规范贸易方式、改善贸易手段的要求,从而使原始的边境贸易方式向规范、严密、便利的国际贸易形式过渡,边境贸易的管理系统将日趋成熟,并将为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建立自由贸易区奠定基础m。各类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往往是从边境贸易自由化开始发展和扩展起来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边境贸易区的贸易是一种先导、一种试验,它的前景是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自由化,从诞生之日起就体现着世贸组织的宗n和基本原则。 现有的边境合作从广义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低层次是边界口岸贸易,中层次是边境自由贸易区和边境出口加工体系,高层次是边境跨国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圈。边界口岸贸易在边境贸易的发展中,通过辐射和连带到其他邻近区域使区域面积不断扩大,不断完善边境贸易的服务体系,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发展和完善成为包括周边区域的出口加工体系和具有转口贸易功能的边境自由贸易区。而最高层次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是属于区域贸易协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区加入跨国界的区域经济合作,其主要法律依据已经不能囿于边境贸易的规定,而是要按照对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区域贸易协定进行,主要包括GATT第24条、GATS第5条和授权条款。它并不一定由整个区域的各完整国家来组成集团,而可以是在区域内某些局部地区由国家或经国家认可的地方政府出面,组成灵活多样的区 域经济圈,以协调区域经济利益为主,进而积极创造条件向高层次的区域一体化过渡。 边境区合作面临的差别是多方面的,面对不同的政治经济结构和义务、不同的法律条文(如税收、开发规划环境法和社会法等)、不同的市场利益、不同的货币体系、不同的交通规划、不同的教育体制,要想使各方达到协调一致,是一件艰苦而长期的大工程。因此,需要法律条文和框架的支持,逐步推进边境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边境地区从制度上进行合作则是为建立更深层次的国家问合作以及签订实施区域贸易协定奠定稳固的基础。边境合作中的重点是以经济为主的全面合作,而保证国际经贸洽作顺利发展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建立法律制度,规范不同国家经济主体的行为,保证经济主体在东道国的公正待遇,为处理经济争端提供解决机制等,这是边境区域合作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其次,利用边境地区特有的优势发挥其特点,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语言的学习和交流、科研的共同享用,提高社区居民的区 域认同意识和社会决策参与意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在边境地区的最佳体现,为区域合作向更广的领域和高深层次发展奠定基础。另外,边境区合作对解决区域本身存在的问题,诸如就业状况、移民、家庭、安全和犯罪以及解决边境纠纷也会带来积极作用,并为签订和实施区域贸易协定创造良好的政治和安全环境。 对于东北亚经济合作来说,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边境地区的合作可以为中心区域的广泛合作提供借鉴和经验。东北地区的边境城市之问往来的增加和合作加强又会使得经济行为主体充分了解市场的变化,从而在贸易和投资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引导两国充分发挥经济上的互补优势,为国家问签署更深层次的区域贸易协定的重点谈判领域提供方向。同时,中央政府将重振中国东北地区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这与中国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战略的考虑不无关系,根据这个指导方针,中国政府将在东北地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继续加大投入资金的力度,用于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这些项目和投资为东北亚各国对东北地区的投资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为周边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会,能够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从而通过东北经济的振兴,提高东北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参与东北亚一体化建设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和广泛 支持。 三、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发展框架及对策建议 L客观认识东北亚区域一体化中的各种复杂因素,采取务实态度,由低到高、先易后难地实现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由于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开放度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并目_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T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各国发展经济的思路和政策都有很大的不同[4J,而历史和现实的纠葛造成了合作的复杂性。因此,东北地区在与东北亚各国合作中,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不仅要采取双边合作,也要有诸边和多边合作;不仅要有国家的整体安排,还要有各省的分别参与;既要有边境贸易的低层次合作,又要有区域一体化的高层次规划。通过重点区域和边界贸易为起点,层层推进、不断深化,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l)重视儿个点。要以现有的边境口岸对口贸易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家给予边境贸易的优惠政策。选择近邻、目_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地区建立跨国经济区,如环渤海经济区,图们江地区,环日本海经济区和中、蒙、俄、朝沿边经济合作地带的合作。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这些地带经济合作的范围比较小,决策相对简单,并目_是由东北三省不同的省份参与,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利于调动各个省份的积极性,同时也应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东北三省与这一区域参与国家的紧密合作关系。(发展两条线。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发展进程来看,相邻两国或两国问部分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是实现区域性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先行地域。要抓住当前有基础有影响也有能力发展的双边和诸边合作,建立 较高层次的边境合作方式,这两条线主要是中日韩经贸合作和中俄经贸合作。作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大国,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在东北亚一体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中日韩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核心既有利于实现三国问的平衡(韩国在中日问的独特作用),也有利于处理同本地区政治、经济关系紧密的域外大国一美国的关系以及日朝、韩朝、日俄矛盾等。三个国家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上签署发表了((+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鉴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与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的互动性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可以考虑把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建立在“1}+3”机制内L 5J,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多层次目标的实现。中俄在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使得两国互为市场,潜在容量巨大,这是发展中俄经济合作的基础和客观要求,因此双方要积极探索创办“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等形式的合作方式,借助上海合作组织提供的政治和安全机制,率先在消除壁垒、减免税费、简化通关手续等方面进行尝试,从区域范围、合作领域、一体化程度等方面走在东北亚一体化进程中的前列。( 3)连成一大片。以稳步扩大中日韩合作规模为核心,把中俄边贸合作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加强与俄日韩朝蒙等域内国家的双边关系,逐步把参与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北亚,全面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当前,东北亚地区的GDP已经占到世界的20'/0,如果在东北亚形成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提升,合作的内涵和外延将稳步扩大,并将以经济为先导相机向政治安全领域扩展,从而使东北亚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三极,并逐步向联盟化方向发展。 2积极发挥中国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为国内现代化建设和振兴东北战略创造良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环境。区域一体化的建设中必须有核心,虽然日本在区域合作的态度上有了重要转变,但由于日本对历史问题,以及与相邻国家在领土上的争端使其很难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推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并非都是由经济实力决定地位的,在欧共体中虽然英国的国家实力显著,但由于长期跟随美国的对外政策,以及其对欧盟的态度,而使法德轴心在欧洲一体化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在东北亚一体化过程中,中国要有所作为,必须积极主动推进东北亚一体化进程。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具有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与俄罗斯签署了((+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渔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朝鲜、蒙古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与日本、韩国经济关系紧密,虽然关系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并目_还时常会受到干扰,但总体上处于有利位置,特别是朝核问题使中国在东北亚乃至世界舞台上的大国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东北亚事务中有所作为,可以借助积极推动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式来进行,既不与日本抢夺主导权,又要扩大我在东北亚的回旋余地和主动地位。通过经济一体化建设,使东北亚这个目前政治上最敏感的地区相互融合发展,以经促政。另外,通 过建立制度和谈判框架,可以为解决“朝核”等敏感问题提供一个对话的平台,有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同样,东北亚的稳定和安全也有利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3加大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东北亚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边境贸易只是起步阶段,要为较高层次的合作积累经验,必然要依靠中央政府的支持,这样才会使边境贸易有持久的动力。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黑龙江地区近年来的边境贸易的起伏就是一个例了。中央政府需要从资金、项目和人才等国内政策层面予以支持,同时要利用当前多边贸易谈判受阻,各国重视区域贸易协定在本国对外经济中的作用这一趋势,在外交、外贸等不同领域推动东北三省在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以对外贸易法为指导,制定立法层次高、调整范围全、适用各区域边境的法规或条例,形成既有权威性、统一性,又具灵活性、适应性的边境法律法规体系。 一些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边境区地方基层都远离中央政府,对资金和政策的等靠、要只能延误时机。上莱茵边境区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就是边境区地方之问不断努力、交往、疏通和合作的结果。在法律条文尚未成立前,上莱茵地区也做了大量的地方准备工作,如对区域摸底调查她方立法、组织协会、出版刊物、对外宣传、寻找突破口、游说政府和国际组织等[}l所以,实现边境区合作地方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质上推动互相的合作。东北三省为吸引外资在自身权限内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要进一步改善和治理投资环境,推进法治化建设。同时也要加快地方政府的体制创新,包括取消行业垄断、对外开放一些原来的限制性行业,为参与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外国企业提供商业机会,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投资。不同类型地区之问的相互交流,必须有一个中介机构来协调,联络各方利益,融洽边境各方的合作,这种中介的职能往往是边境区合作成功的关键。因此,东北地区可以组建多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论坛组织或协调机构,这些合作形式既可以是政府问的,也可以是非政府机构,还可以是半官半民的灵活多样的形式,这都是通过地方努力实现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向和要求

边境贸易论文范文第3篇

广西银行边贸结算起步于1996年。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创新边贸结算业务,提升服务手段,银行边贸结算保持逐年增长态势,为促进广西边境贸易健康稳定发展,保持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及经济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2006年,广西中越边境贸易总额15.23亿美元,同比增长35.0%,占全区外贸总额的22.8%。全年实现边境贸易逆差共1.63亿美元。但由于诸多的障碍性因素制约了边贸本币结算业务的发展,构建快捷、安全的清算平台的是推进边境人民币结算,进而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工作中紧迫而必要的工作。 一、广西银行边贸结算现状 (一)广西银行边贸结算的开展情况 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后,由于历史和地缘的关系,广西与越南的经贸合作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1993年5月26日,中越两国中央银行签订了《关于结算与合作的协定》,为双边银行建立结算和合作关系提供了先决条件。自1999年起,越南已连续7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成功举办以及中越“两廊一圈”的启动,为广西与越南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促使银行边贸结算获得较大发展。 (二)广西银行边贸结算业务的特点 1.人民币在中越边贸结算中成为主要结算货币 据监测,当前广西中越边境贸易90%以上采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从银行边贸结算币种结构来看,2006年广西边境地区银行办理边贸人民币结算金额143461万美元,占95.75%;美元结算金额6360万美元,占4.25%;采用越南盾结算的金额仅0.07万美元,占比接近于零。民间边贸结算几乎全部通过人民币结算。近年来,人民币在中越边贸结算中占比不断上升(见表1)。 人民币在边境贸易结算呈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政府信用对人民币的支撑,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渐成强势货币,获得了较高的国际地位,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居民倾向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二是人民币近年来一直处于升值势态,在我国边境地区有“小美元”之称,而同时越南盾币值极不稳定。据监测,2006年末人民币对越南盾民间汇率由2011年1:1920升至1:2050,为规避汇率风险,中越双方交易主体偏好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币种。 2.人民币跨境流动呈规模扩大、渠道多样,滞留量下降势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边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带动了人民币现金在边境地区流动规模的大幅增长。据调查,2006年人民币在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流动规模为199.49亿元,人民币流通规模呈现大幅上升之势。其中流出、流入量分别为103.34亿元和96.15亿元,其中净流出7.19亿元。 当前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主要通过边境贸易、旅游、探亲、留学、走私、“地摊银行”等多种方式进行,由于中越边境地区尚未实现人民币跨境直接通汇,因此,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进流出主要以非正规金融渠道为主。一是边境贸易活跃加快了人民币流动规模的扩大。据海关统计,2006年广西边境贸易进出口额10.50亿美元,同比增长49.7%。二是“地摊银行”现金调剂、走私、贩毒、洗钱等非法民间携带带动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2006年非法净流出人民币现金约9.44亿元。三是边境旅游、探亲消费、购买资产等。包括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消费以及境外团费人民币现钞支付以及越南人前往中国广西旅游消费、买房置业引起部分人民币回流,2006年非贸易净流入10.41亿元人民币。 与人民币跨境流动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相比,沉淀于越南境内的人民币存量大幅减少。据估算,2006年末人民币现金在越南境内的滞留量约为52亿元,比2011年减少12亿元。人民币现金滞留量减少主要受中越经济金融水平差异、国家打击边境以及暂停异地旅游办证等突发因素影响。 3.人民币结算模式呈现多样化 当前人民币结算呈现银行结算与民间结算并存的局面。1996年底中越银行边贸结算业务正式开通,广西辖区内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10家分支行先后与越南有关银行建立边贸结算行关系,人民币逐渐 纳入中越银行结算渠道。同时,“地摊银行”随着边境贸易规模扩大,中越两国边民互市和边境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地摊银行”更趋活跃,边贸结算银行受到“地摊银行”的制衡作用越来越明显。 (1)银行结算方式。中越银行边贸结算是一种两国本币共同承担结算职能,但本币并不实现跨境流动的结算模式。 一是利用“地摊银行”进行头寸笔笔清算的汇款模式。中方进口商支付货款时,首先向边贸结算银行提出汇款申请,边贸结算银行接到申请后即向“地摊银行”咨询人民币与越南盾汇率,确定汇率后向进口商反馈,进口商同意后将人民币款项划到边贸结算银行,然后边贸银行要求“地摊银行”将等值的越南盾存入中方边贸结算银行开在越方边贸结算银行的往来账上,待越南盾款项到账后即向越方边贸结算银行发出借记通知,将款项解付给越方的出口商,同时边贸结算银行再将该笔款项转到“地摊银行”指定的账户上。越方出口商收到的是越南盾货款。中方出口时则与上述结算流程相反。 二是利用中方边贸结算银行在越南边贸银行开立的越南盾资金清算账户转账的结算模式(即“两头在外”模式)。该结算模式是已成为人们进口业务的主要方式,占银行边贸进口结算业务的80%以上。越方出口商先委托中介人或“地摊银行”将一定的越南盾现金存入中方边贸结算银行在越南边贸银行开立的越南盾资金清算账户,然后自带“现金缴款单”至中方银行,中方银行审核相关凭证后发出汇款指示,要求越方银行从该行账户中将相应的资金支付给越南指定收款人。由于此结算模式资金收付均发生在境外,因此称为“两头在外”业务。 三是利用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专用账户划转的结算模式(即“两头在内”模式)。该结算模式占出口业务的较大比重,通常是越南客商携带人民币现钞入境或从“地摊银行”等非正轨途径获得人民币现金存入其在中国边贸银行开立的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专用账户,再从该账户将资金划转给中国出口商。由于资金收付行为均发生在境内,因此称为“两头在内”业务。 上述结算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越南盾不坚挺,中方银行开在越方银行的往来账户基本上是零头寸。而越南银行开立在中方银行的往来账户上保留的人民币头寸也不多,因此,不管哪一方的边贸结算银行要完成边贸结算,都只能通过“地摊银行”来获得结算所需的对方国家现金。鉴于银行对“地摊银行”的依赖,使“地摊银行”业务规模随着银行边贸结算业务量的放大而扩增。 (2)民间结算方式。主要包括“地摊银行”结算、交易双方直接现钞结算、个人储蓄账户划转三种方式。 一是“地摊银行”以其方便、快捷、守信迎合了从事边贸业务的经营者和跨境旅游者对货币的兑换及短期融资需求,因此,随着广西边贸蓬勃发展,“地摊银行”也日益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现存“地摊银行”超过300家,多集中在越南芒街一带,每家地摊银行每日资金周转头寸40-50万元不等,规模极其庞大。“地摊银行”的结算流程如下:以中方客户汇出人民币到越南为例,客户只需要与摊主谈好人民币对越南盾的汇率,然后将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存到摊主指定的账户,摊主确认收到款项后,即以电话或传真的方式通知越方的“地摊银行”向越南的收款人付款。从整个结算和清算流程上看,“地摊银行”实质上并没有实现人民币和越南盾跨境流动。但“地摊银行”拥有商业银行无可比拟的特殊、灵活的头寸内部平盘模式。“地摊银行”一般将吸收的人民币头寸存入在中方银行开立的个人活期储蓄账户,吸收的越盾头寸存入在越方银行开立的个人储蓄账户,每当一家“地摊银行”有头寸不足或头寸需求时,其通过电话的方式联系其他“地摊银行”调剂头寸划转入账,以此完成头寸平补。 二是不借助第三方媒介,由交易主体直接用现钞结算或通过个人储蓄账户划转的方式。现金结算在广西边贸结算史上曾经盛行,近年来随着非现金化结算方式的兴起,现钞结算规模逐渐萎缩,现今在只有部分边民互市贸易、走私贸易采取现钞结算方式。个人储蓄账户划转方式是指结算双方均在边境银行开立个人储蓄存款账户,当货物买卖成交后,卖方直接将货款转入对方储蓄存款账户。这种结算方式快捷便利,适用于部分边民互市贸易。 二、当前中越银行双边本币结算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中越银行双边本币结算业务无法实现人民币跨境通汇 当前中越本币结算是本币并不实现跨境流动的结算模式。 即中方进口时直接向银行支付人民币,由银行完成汇兑后向越南出口商直接解付越南盾;越方进口时同样直接向银行支付越南盾,银行完成汇兑手续后则直接向中方出口商解付人民币。本币在对方国家不“落地”。尽管当前外汇局统计人民币结算占比高达90%以上,但这只是从中国单方面角度而言,客户付出和收入的均为人民币;从越南角度而言,其客户付出和收入的均为越盾。实际上是中越两国货币共同参与银行双边本币结算,人民币在边贸结算中并没有充当支付工具。 (二)中越货币官方汇率的缺失使本币结算受制于“地摊银行” 人民币和越南盾均为非自由兑换货币,尚未形成官方汇率,在当前银行本币不能直接通汇的结算模式下,中越银行本币结算或汇兑业务产生的外币头寸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平盘,缺乏有效的清算手段。同时受越南盾一直处于贬值趋势的“擎肘”,我国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不愿在往来账户中保留越南盾余额,头寸平补依赖于“地摊银行”。“地摊银行”作为人民币/越南盾汇兑业务的唯一经营者,掌握了大量人民币、越南盾头寸,因此掌握了中越边境人民币与越南盾市场汇率的控制权。“地摊银行”通过操纵和垄断边贸结算汇率,对银行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并且从汇率的波动中获取大量差价。 (三)高成本的现钞调运抑制了人民币跨境流通 由于人民币是不可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在越南流通地域范围有限,人民币货币职能发挥有限,仅限于消费支付及部分边境贸易结算,很少作为投资和贮藏货币,本币现金回流的愿望高。但是跨国调钞成本大、风险可控性较差,同时现钞调运涉及两国之间协调边防、交通、枪支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现钞调运无法开展。尽管2011年6月越南官方允许越南商人在经其批准的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但其银行迟迟未开办,使得人民币跨境通汇一直无法实现。 (四)清算渠道的“梗阻”制约了人民币跨境流通 由于越南盾是不可自由兑换货币,银行在办理结算业务时,需将其折算成本币,记载相应的会计账务,再以本币录入相应的系统中,这不仅增加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影响了资金的划拨速度,同时也制约了本币结算业务的快捷和便利,进而影响了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同时由于边贸结算未能直接纳入我国的清算体系,加大了资金流通监管的风险,如对越方企业在我方银行开立的人民币边贸结算专用账户资金流向和用途缺乏管理,又如对个人人民币储蓄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未加限制,“地摊银行”可轻易地以边民证甚至以居民身份证开立个人储蓄账户,银行未落实实名制监管要求。 (五)中越两国政府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机制 中越两国官方至今未达成有效的合作机制,现行支付与结算协议执行不畅,是阻碍人民币结算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现行支付与结算协议对中越双方银行间互开立往来账户、清算方法、头寸调拨、汇率决定等均没有明确规定,在边贸本币结算业务当中,中越双方银行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清算机制可以将外汇头寸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内部进行消化,造成边境地区汇率、汇兑业务、结算业务均由地下经济掌控,银行处于被动地位。 三、推进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建议与对策 (一)确定人民币和越南盾的一个区域性官方牌价 人民币、越南盾均为非自由兑换货币,这是制约边境银行清算的首要问题,要扫除这一障碍,必须由两国官方确定一个区域性官方人民币/越南盾牌价,在边境区域允许人民币与越南盾可自由兑换。中越两国央行应理顺人民币与越盾等周边国家货币的汇价形成机制的关系,重新修订双边结算与合作协定,协商约定两国汇率决定方式,同时约定两国边境银行开展双边货币自由兑换业务,为下一步推进人民币结算铺平道路。 (二)健全中越银行清算合作机制,将人民币与越南盾头寸平补纳入银行清算体系 银行人民币与越南盾的头寸平补过渡依靠“地摊银行”,促成其成为市场汇率制定者,成为阻碍中越本币结算以及货币自由兑换的最大障碍,要摆脱银行对“地摊银行”头寸平补的依赖,必须从有效的途径解决银行头寸平盘需求。 一是鼓励国内商业银行在越设分支机构,开办越盾业务,通过银行内部解决越南盾头寸消化问题。二是通过双边银行互相开通对方本币业务、建立双本币清算账户,使两国企业可以自由选择结算币种、自由开立各本币账户,充分发挥结算主体选择结算币种的市场意愿,实现人民币跨境通汇。三是由两国政府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出资设立共同汇兑基金,行使边贸结算 银行清算行的角色。人民银行可在越方央行开立越南盾计息清算账户,越方央行在人民银行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本国商业银行实时与本国央行进行头寸调剂,再由两国央行之间进行两个清算账户之间最终的调剂。现钞的调拨也收归两国央行负责。 (三)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疏导人民币境外流通渠道 建立中越人民币现钞回流机制畅通人民币回流渠道可防止人民币无序回流对我国货币政策环境造成的冲击。应把通过银行结算方式作为最主要的回流渠道,应推进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在越南的延伸使用,逐步形成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一是通过我国商业银行在越南设立分支机构开办人民币业务,并与支付系统连接,实现实时清算,使境外人民币回流的快捷性、有序性得到提高。二是中越两国的本币结算银行可在我国的商业银行设立人民币和越南盾清算账户,并通过互设的双本币结算账户进行头寸清算和资金调剂,人民币账户可与支付系统连接。其积极意义主要是:一是能实现全程本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二是能降低汇款、清算等相关费用。三是加速资金周转和提高头寸划拨的灵活性

边境贸易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口岸;边境口岸贸易;口岸贸易理论

一、边境口岸贸易的基本概念

1.口岸的概念。口岸是指由国家指定对外经贸、政治、外交、科技、文化、旅游和移民等往来,并供往来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边)境的港口。简单地讲,口岸是国家指定对外往来的门户。根据管理权限,口岸分为一类口岸和二类口岸两种。一类口岸:指国务院批准开放的口岸(包括中央管理的口岸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部分口岸)。二类口岸: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并管理的口岸。

2.边境贸易的含义。边境贸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边境贸易是指相邻国家为满足边民生产和日常生活所需,在规定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和数量范围内,在其边境贸易地区进行的具有减免关税优惠的商品交换活动。广义的边境贸易不仅包括边民互市、边境民间贸易和边境地方贸易上三种商品交易形式,还包括边境地方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技术交流和劳务合作等高级的贸易形式。

3.边境口岸贸易的概念。边境口岸贸易是指通过边境上设有的过境关卡进行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经济活动。边境口岸贸易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边境口岸建设、边境口岸贸易政策、边境口岸贸易情况。边境口岸建设主要包括:口岸级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及电子口岸建设等;边境口岸贸易政策主要包括:边境口岸贸易管理形式、边境口岸贸易进出口关税问题、边境口岸贸易管理问题等;衡量边境口岸贸易发展情况的主要经济指标包括:边境口岸贸易进出口情况、边境口岸贸易货运情况、边境口岸出入境人员情况、边境口岸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情况等。

二、传统边境口岸贸易理论

边境口岸贸易属于国际贸易的范畴,国际贸易相关理论也适用于解释边境口岸贸易的发展。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1]是最重要边境口岸贸易理论之一,它是大卫・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2.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基本命题是,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简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将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会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3.地缘经济理论。地缘经济理论[2]也叫作“区域经济理论”,它是根据地理位置来对经济贸易活动进行分类。就是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通过经济发展内部要素和外部影响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它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经济贸易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地缘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地缘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研究冷战结束后各国家间的经济竞争行为。地理现象、地缘关系对国际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作用和影响。边境口岸贸易的实质就是利用边境地区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在边境经济圈内开展对外经济贸易,因此地缘经济理论同样适用于对边境口岸贸易的解释。

三、边境口岸贸易绩效分析理论

1.需求分析。需求―供给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中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的一种方法。在市场中,有两种压力在起作用:一种是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收入水平的购买者或消费者购买意愿;另一种是取决于能从市场中可望得到价格的销售者或生产者愿意拿到市场上出售或生产的产品数量。需求―供给分析,首先把这两种压力分开轮流分析,然后汇合在一起,确定出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在环境经济中,常见的需求―供给分析有环境质量物品的需求―供给分析以及存在外部不经济性的行业或企业的产品数量确定。前者需要在假想的环境质量公共物品“市场”中采用支付意愿法或销售意愿法来确定其需求,而后者则要求行业或企业实现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以取得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

边境口岸贸易供给主要是指可供商品进出口的边境口岸量、口岸分布情况、口岸基础设施等;边境口岸贸易需求主要是指需要通过边境口岸进出口的商品量、商品结构、出入境人员、出入境交通工具等。

边境贸易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中越邦邦交正常化以来,边境贸易日益红火,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亚洲经济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越边境贸易的地位不容忽视。针对中越边境贸易的现状,在客观的多元化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中越贸易走向繁荣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井对中越边境贸易的前景作了概括性描述。

1基于比较优势论的分析

从比较优势论可知,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从而使双方都能从贸易的交换与分工中获利。

虽然中越两国的劳动力都比较充足,都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两国在边境贸易中所处的地位截然不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积极引进外资与技术,资本已有一定规模,加之对技术的吸收和再创新,在资本与技术方而,相对于越南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工人工作条件、待遇的改善,中国劳动力的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劳动力的价格上,越南反而具有比较优势。

中越两国进出口产品种类丰富,越南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四类:原料、燃料类;农产品类;水产品类;消费品类。中国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五类:立式水泥厂、糖厂等成套设备;机械、运输工具、医疗器械、计量器械、纺织机械、农业机械;原料、燃料;粮食、食品、水果类;日用消费品、药品等。

正因为双方的互惠互利贸易,使中越贸易额快速增长,前景可观。

2基于要素禀赋论的分析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应出口的产品,是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应进口的产品是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市场要素生产的产品。

中国不是资本丰裕型国家,而是劳动丰裕型国家,但相对于越南,中国还是应侧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毕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中国的优势并不比越南强多少。而且一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素的丰裕度应与一国经济结构相适应,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越南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资本不足且技术较落后。但劳动充裕,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通过引进外商在越投资建厂,增加就业,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无更大发展的潜力,中国无效率地使用资源,已经让中国走进了资源进一步匮乏的困境,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只会加剧资源的错误配置进而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因此,若想实现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大力发展高科投产业,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并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越南等国,以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基于中越地理区位的分析

一国地理区位的分布,会影响该国工农业的布局,从而制约区域经济体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国际贸易具有经济地理效应,即:当一个国家通过国际分工而参与国际贸易时,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大规模地集聚到离国际市场最近的边界地区,也即所谓的“边界效应”。这种边界效应的具体表现是:假如该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并且有良好的港口条件,那么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大规模地向国际运输成本最低的沿海地区集聚;假如该国是一个内陆国家,那么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在靠近邻国的边界地区大规模集聚。

中越两国陆地边界线长1347公里,有许多对开的口岸和通道,包括两国已经开放的七对部级陆地边境口岸。漫长的边界线、跨境而居的多个民族、人文、亲缘等关系,为中越双方开展边境贸易,抑制屏障效应,发挥中介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中越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越边境充分发挥边界的正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着中越两国加强对其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无疑会促进中越边境地区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体,加速经挤的集聚效应。这不但有利于中国西部大开发,也有利于越南经济的快速增长。

4基于政治因素的分析

政治从来都是为经济服务的,没有无政治的经济,也没有无经济的政治。中越两国邦交时好时坏,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但目前,中越两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中国疆土广阔,边境安全问题自然变得复杂和棘手,积极发展与越南的经济合作关系,对加强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同时,中越都是杜会主义国家,加强两国的政治亲密关系可以说是很自然的甚至是十分必要的。中国需要越南,团结起来一起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越南也需要中国,挖掘中国的市场,促进自己经济的腾飞。总而言之,中越完全可以形成一个经济共生体,实现经济的大规模增长。

5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前景

互动性是边境贸易长期发展和持续稳定的前提,中越边境贸易需要两国的积极配合、交流与合作。因此,了解和掌握越南的有关情况,并对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越方的交流与合作,是决定我国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当重视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边境贸易的相关资料,分析市场行情,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资料的共享,及时、适时地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提高互动效率,促进和推动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要实现中越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5.1完善边境贸易政策法规

制度是影响一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中越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才能给中越两国的贸易合作创造最大的便利,中越贸易才会走向繁荣。

5.2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实现海陆联运便利化。海防是越南北部最大的海港和越南首都河内最大和最主要的出海大道。海防的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其吞吐能力的增加必将使其充分发挥越北出海门户的作用,这对于进一步密切与我国各港口的业务联系,扩大贸易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应大力推进泛亚铁路建设,扩大铁路运力。可以预想,随着海陆联运的便利化及泛亚铁路的完善和发展,中越边境贸易在未来将会出现一个更好的局面。

5.3改善边境口岸管理体制

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形成更多的专业化市场,放宽出入边境地区的限制,提高边境管理水平,加快中越边贸物流产业的发展,从而将中越口岸建设成装备现代化、服务态度文明、管理水平高、专业化的友好通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