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式论文(精选5篇)

  • 家庭教育方式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1)“家庭教育指导”基本概念和意义的研究 “家庭教育指导”这个概念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到的。最初,“家庭教育指导”与“家庭教育”并没有分开,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将“家庭教育指导”与“家庭教育”在学术研究…

家庭教育方式论文(精选5篇)

家庭教育方式论文范文第1篇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和《家长学校指导意见》等文件,使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走向有序发展的新阶段。为了适应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蓬勃开展的实践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开始重视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家庭教育指导”研究进行一些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

1.“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1)“家庭教育指导”基本概念和意义的研究

“家庭教育指导”这个概念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到的。最初,“家庭教育指导”与“家庭教育”并没有分开,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将“家庭教育指导”与“家庭教育”在学术研究领域区分开来,并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进行界定。“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外的社会组织、机构组织的,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为什么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研究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是什么?不少学者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研究者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堪忧,存在许多问题。如《浅议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一文,作者麦青清楚意识到:家庭教育的成效如何,其主要决定因素还是在于家长们自身素质的高低,但对家长来说,很多家长不知如何教育孩子,从社会来说,也缺少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系统知识的体系。李生兰对上海市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研后,对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1.幼儿的活动区与家庭的住房条件不相协调。2.幼儿家庭的精神环境与学习化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3.幼儿父亲较高的文化水平与其扮演的角色不相吻合。4.家长对幼儿的职业期望与社会分工的发展不相统一。5.家长的教育方法与平等亲子关系的缔结不相适应。6.幼儿的自我服务与家务劳动的参与不相衔接。”:赵忠心教授指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是“广大家长强烈要求和全社会极为重视的”。

(2)“家庭教育指导”基本理论的研究

在家庭教育指导基本理论的研究方面,赵忠心、杨宝忠、李洪曾等都做了很多探索,其中,李洪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性质、目的、任务、对象与原则都有细致的论述,并基本上得到学术界的认同。

在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阐释基础上,李洪曾还对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4421”理论框架。即“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四类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儿童、儿童的家长、直接指导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四类对象;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家庭教育、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四个过程;影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物质条件和心理氛围两种环境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宏观环境因素作为社会大背景对上述两种直接环境、四个过程和四种对象都会产生的制约作用。”

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理论,杨宝忠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和看法,使家庭教育指导基本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杨宝忠指出,家庭教育指导属于成人教育,是一种自愿性活动,而家庭教育指导同时又是当前迫切的一个任务,那么,“这种家长自我教育的过程如何实现自愿性与强制性的有机统一?”针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任务,杨宝忠指出,家庭教育指导并不单纯包括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教子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是其应有之义”,而实践证明,家庭教育问题更多带有个性特色,需要个案诊断和治疗。对此,杨宝忠提出了“家庭教育诊断”概念,对家庭教育现实状态进行判断,这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同时,也进一步开拓了理论研究者的思路。

2.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形式

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是学者们比较重视和研究最多的一个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家庭教育指导形式进行了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李生兰从历史的角度,对家庭教育指导形式进行了研究。她考察了上海市建国以来幼儿家教指导形式的演变,阐述了不同时期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及成因,并从历史的角度展望了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未来走向:“1.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相适应;2.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相适应;3.与学前教育的一体化相适应。”

李生兰还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分别介绍比较了美洲、欧洲、亚洲各不同国家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和情况,介绍了国外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状况,对我国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有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不少学者从现状出发,对当前所采用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例如,赵忠心在《家庭教育学》中、杨宝忠在《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中,都对指导家庭教育的一般途径和方式进行了论述。总的来说,家庭教育指导主要有六种基本形式:1.家庭访问;2.家长会议:3,家庭教育咨询;4.家长委员会;5.家长学校;6.利用大众传播媒介。

还有学者从分类学角度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研究。李洪曾将家庭教育指导的常用形式分为“个别指导、集体指导活动和介绍、推荐、提供文字音像资料三类”。上海市家庭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特级教师李朝英分别对家庭教育的个别指导形式和集体指导形式进行了论述。

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是家长。关颖在其论著《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中,从家长的角度对家庭教育指导形式进行了研究,指出,对家长来说,“首先,多出书、出好书是指导家庭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其次,家长学校有待于改进方式、提高质量;第三,广插电视对家长教育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大量的调研,关颖还发现,喜欢“专家咨询”的家长甚少,所以,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如何发挥专家的优势,使理论研究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也是当前研究者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随着现代化发展,也有研究者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现代化。龚卫玲在其文章中提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挑战传统的指导形式”,对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形式进行新的尝试:“公布幼儿园网址,吸引家长浏览;增设触摸式电脑,有效发挥咨询功能;利用电子信箱,进行双向交流沟通。”这些不同于传统家教指导形式的现代家教指导形式扩展了家教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思路,也提出了更新的研究内容。

3.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

与形式不同,模式一词在英语中为“MODEL”,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将“模式”解释为: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目前国内对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但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了这一重要问题,并开始进行研究。

李洪曾对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从理论层面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在概念上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家庭教育指导理论指导下,适合一定的指导单位和一定的指导对象的,对家长和儿童带来一定效果的,在指导的组织、对象、内容、形式及其有关要素上相对稳定的范型。”在层次上,将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划分为四个层面: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层面的指导模式、家庭教育指导对象层面的指导模式、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层面的指导模式和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层面的指导模式。在模式构成要素上,针对指导模式的不同层面分析了其必须具备的要素和要求。在内容上,分析了一个成熟的指导模式所必须具备的三项内容:模式的适用条件、模式的基本内容、模式的目标效果。

一些研究者针对某一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上海普陀区妇联张红妹等人撰写的论文《街道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管理模式探索》,分析了上海普陀区长风街道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和主要特点。范小玲的《亲子活动中父母教育行为的三种指导模式》,针对亲子活动中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与总结。杨卫的《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初步研究》针对传统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弊端,对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内涵和作用进行了探索。

还有一些学者,针对当前家教指导模式中的一些不足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提出各种新型家教指导模式,并对其进行实践分析和理论探讨。

李惠澄等人针对当前家长素质的变化和需求的提高,提出了新型的“家教辨析指导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和理论上的探索和思考。所谓“辨析模式”,是指在家教指导工作中,指导人员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机会,鼓励家长对一些有争议的价值现、教养态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家长在交流过程中思考,在比较和衡量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并实践自己选择的一种家教指导模式。

缪仁贤、范建华等人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区文化特点,对农村社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农村幼儿家长特点的基础上,他们为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构建了四种模式:1.认知模式;2.行为模式;3.情感模式:4.综合分类指导模式。并对这四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及程序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描述和分析,为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开展提供了详尽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同时,也为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

仇佩英、汪筱华则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薄弱、唯智化现象严重的现状,提出了“家庭情感教育指导模式”,即“以家庭情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多向沟通、双向指导的家教模式”。这一模式将“情感教育”放在首位,以培养幼儿自信、合群、求知等情感因素,使幼儿身体、行为、习惯、性格等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在家长指导方面,以培养家长的情感教育能力为主要内容。在当前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中,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的急躁心态中,“家庭情感教育模式”的提出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者和理论者,都是很好的启发。

4.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研究

理论层面,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选择,我国幼教学者方明和黄人颂都有比较一致的论述,《上诲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也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宣传现代教育观、家庭观、儿童观;介绍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李洪曾将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分为三大类:“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相关年龄段幼儿家庭教育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与一般处理方法,个别儿童家庭教育的特殊问题与处理。”同时指出,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既要有时代性、针对性。还要分阶段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容易发生的问题,确定重点指导的内容,他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的具体指导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论述,分别阐述了“对新婚夫妇、对孕妇及其丈夫、对0~1岁半婴幼儿家长、对1岁半-3岁婴幼儿家长、对3~6岁幼儿家长”的不同指导内容。李洪曾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理论层面的分析和论述,促进了家庭教育指导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为研究者们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实践层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依据。

实践层面,不少学者通过对特定儿童群体的实验调研,分析探讨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地区儿童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如曹葆红《嘉定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需求及影响因素的报告》一文,通过对上海市嘉定区全部常住户口0-3岁婴幼儿家庭的抽选调查研究,分析了嘉定区这一特定地区0-3岁年龄段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需求;舒洪衡的《关于对0-6岁幼儿家长进行指导的内容》一文,分别针对0~1岁、1~3岁、3~6岁三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提出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潘玲珠等人的论文《O-3岁乳婴儿家庭教养指导的研究》,则是通过对4000多位0~3岁乳婴儿家长的调研,分析总结了0-3岁这一年龄段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内容。还有一些研究者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进行了实验研究,如钱琴、王晓梅《农村幼儿在家饮食状况及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报告》,透过幼儿饮食这一独特视角,分析了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特点。

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研究,不管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针对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分析探讨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针对这种现状,关颖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家庭教育指导应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将重点放在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上,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也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帮助家长进行角色定位,提高认识自身角色的能力;二是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三是培养家长的教育兴趣。当前国内幼儿家长的身份和素质是各种各样的,家长的文化层次也有很大不同,由此而产生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特点和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关颖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但从实践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文章目前还没有。所以,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层次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以及形式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是学术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现状的评价

理论研究方面。到目前为止,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在理论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框架,但比较单一。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对家庭教育指导理论研究进行了探索,但在家庭教育指导理论上,主要是李洪曾教授搭建的教育学理论框架,虽然杨宝忠和关颖都从社会学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专著,但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来说,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架构还远未形成,还需要更多地研究者通过实践,从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实践研究方面。当前大部分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多从孩子角度入手,根据孩子的需要来研究分析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和主要内容,还有一些文章,从地域特点来研究不同地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特点,如有些文章专门研究某一地区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需要和特点,也有一些文章专门研究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一些问题。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真正从家长角度来研究家庭教育指导的文章,特别是对在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文化等层面已形成稳定特点的某一特定家长群体——如知识分子群体——的家庭教育指导理论与实践,还缺乏足够的研究与探索。

家庭教育方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措施

1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和目的

1.1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概念

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以积极心理学为主要理论支撑,从积极教育和积极心理教育等教育形式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同时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形式,利用家庭最容易和最便利的形式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从教育属性来讲,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能够利用家庭关心和家庭环境的特殊属性关系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2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实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塑造健全人格、提升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提升个人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目标。但是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具体的目标:第一,提升个人情感和情绪控制力,培养积极健康情绪。家庭父母能够通过家庭的特殊环境和家庭成员之间的P系进行及时和恰当的情绪教育,从而使其子女养成积极健康的情绪,能够良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情。第二,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家庭成员能够通过一些积极的教育形式和方式使家庭心理健康受教育者认识到正确的人生态度,逐步的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从而使受教育者能够健康的成长。第三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受教育者能够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从而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尊重自我、充满自信。第四,提升抗挫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家庭中的成员能够在受教育者经受挫折时指导其积极的面对挫折,提升其抗挫能力。同时受教育者能够和家庭成员一起进行相应的社会活动,从而经过社会实践教育形式提升其在心理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

2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2.1缺少完善的理论指导

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因此良好的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完善的理论指导。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国的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缺少完善的理论指导,从而造成家庭积极心理教育不能按照正确的形式进行。例如现在的理论体系没有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的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提出完善的理论指导,从而造成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同时现在的理论体系没有对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形式作出相关的理论指导,从而不能对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

2.2家长缺少相关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是实施良好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因此只有家长掌握了相应的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才能提升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但是从我国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家长缺少相关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在一些家庭由于家长没有掌握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技能而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家长由于缺少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技能,从而只能采用单一的传统的说教方式进行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不能发挥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作用。

3提升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3.1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出完善的指导理论

完善的指导理论对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根据我国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提出完善的指导理论。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家庭积极心理健康的研究力度,加大相关的资金投入,保证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更好的进行。其次,相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要与相关的家庭进行联系化研究,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更加全面合理的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理论。只有提出更加全面合理的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指导理论才能保证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支持。

3.2提升家长的教育技能

家长教育技能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从多个方面提升家长在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技能。首先,政府要开设一些公益性的培训场所,让更多的家长有机会接受相关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从而提升家长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其次,家长要进行相关的自主学习。家长要利用各种现有的方式学习和了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家长的教育技能才能正真的提升其教育质量。

3.3加强学校和家庭的交流合作

家庭和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重要的场所,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加强两者的合作交流才能正真的提升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家庭要和学校定期进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信息交流,从而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家庭教育方式论文范文第3篇

人们从自然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在产生私有意识后,会像财产一样言传身授,教给子侄辈,这应该是最早的家庭教育。有家庭就产生了家庭教育的形式,而私塾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常见的教育形式。所以说中国古老的私塾教育又巩固了中国特有家教形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有其天然性、全程性、个别性、示范性和陶治性的特点。

有家庭教育就有家教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家庭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形式,文化这东西是断不得的,国家有文化,乡村有乡村文化,城市有市民文化,家庭也有文化。国家文化传之于史书,乡村文化、市民文化传之于口碑,家庭文化属于乡村文化与市民文化的范畴。邓州,包括邓州周边的一些地方,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三辈不读书,活赛一圈猪。”这便是典型的朴实的乡村文化、市民文化、家庭文化,正因为有着这一文化的激励,只要不是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家,总要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去认字,去读书。故而邓州,自古以来,教育发达,文风昌盛。

邓州市的家教文化反映在家教民谚语录、民间故事、曲艺形式中,更反映在文人著述中。笔者就个人见闻,辑录如下,以其抛砖引玉,关注家庭教育文化的未来,有继承有创新地发展邓州家教文化;为青少年创造健康进取的家教文化氛围。

一、家教民谚语录

(一)生活

好儿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跟着好哩学好哩,跟着巫婆会下神。

娇养孩子不孝顺。

能当大骡子大马,不做大儿大女。

(二)处世

不受苦中苦,难熬人上人。

穷的正经,富的正当。

(三)律已

在家不欺人,出门做好人(在家不打人,出门没人打)

骡子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

能大能小是条龙,光大不小是条虫。

小心没大差。

(四)规戒

满瓶不响,半瓶咣当。

不怕不懂,就怕装懂,不怕不足,就怕满足。

家有千担粮,就怕出个浪荡郎。

(五)其它

气力没有方法大,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笨鸟先飞,笨马先行。

吹喇叭掉井里——响着响着不响啦

甘蔗上楼梯——节节甜,步步高

哑巴嗑头——心里有数

二、民间故事、曲艺中的教子故事

民间故事以集体创作的形式,经过人们的口头流传和加工,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内容不断丰富,情节日趋完整。它不但表达了人们的良好愿望,而且也给人们一定的教育和娱乐。

新时期邓州市文人收集整理创作出版了《庞振坤的故事》、《邓州文化》、《邓州故事选萃》、《东顶神的传说》、《高集传说》、《都司古今谈》等民间故事集或包含丰富民间故事的文集。其中不乏《跪师图》、《范仲淹教子节俭的故事》、《噬乳记》、《大兰和小勤》、《李万如上学》、《唐二爷教子》、《跨街换母》、《状元母亲》、《一百个称心》、《儿媳哭妈》、《女儿的孝心》等传统与创新的教子故事,以及以民间故事为原本创作的多曲艺形式,如《三娘教子》、《噬乳记》、《状元与乞丐》等戏剧,起着社会教育启迪作用。

三、历代主要著述

邓州市历代文人学者很多。因兵荒匪祸,沧桑多变,不少文人姓名及著作散佚,无据可查。自汉代至民国末年有据可查的著述约百余人,各类著作350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指引下,老一耕不息,新一代脱颖而出,著述甚丰。今录其家教文化方面的著作,以飨读者。

南北朝:师搅授《孝子传》八卷

明:李大醇《圣贤悌》

蓝瑞:《求实录》、《名言录》、《目省稿》

郭以约:《郭氏族谱》

清:祁灏《月潭规劝条约》一卷、《金山训土文彀》十卷

彭九思《东顺堂家训》

唐芝龄《唐氏家谱》七卷

胡邵《学行备要录》

王鹏翔:《表礼辨误》

张民庆:《表礼四说》

中华民国:

郑国翰:《俚俗格言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杨天堂:《谣会集论》

王琦:《爸爸妈妈和孩子》、《宝宝、贝贝、乖乖》、《峥峥和他的影子》

高思庭:《中国新教育发展风闻录》

韩振华:《苏俄作家论儿童文学》

四、新时期,邓州本土家庭教育主要成果。

1、1986年邓县妇联、邓县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家庭教育教材》40000册。

2、1987年5月,邓县家庭教育领导小组编印成册《家庭教育一得集》,邓县妇联主编,吴晓峥设计封面,83页,约51792字。

集录教育有方家长育子心得50篇,立足于教子的一点一滴、一事一例、正反结合,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合城乡广大家长朋友阅读。

3、20世纪90年代初,由河南省教委策划,邓州市教育局退休干部,王嵩峰主持编写600万字的《河南小学教育十年改革》系列成书,主编有《漫谈家长教育》分册。

4、1991年4月,邓州市关工委在原邓州市一小校报基础上创办《家长报》(月报),由报社离退休干部原教育局长丁心德任社长、原一小校长丁心林负责报社日常后勤工作、原市志办主编王嵩峰任主编,至2003年底停办。1996年该报纳入省关工委主办的《关心下一代报》管理范围,作为《关心下一代报》“家庭专版”出版发行。期间成立了邓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策划出版有家教论著、作品集《家教指南》、《教子有方》、《朝阳升腾》、《家教精品荟萃》。

5、1995年5月,由家长报编辑的《家教指南》一书由文心出版社出版,全书22万字,分家教系列探索、名人家教启示、家长忧思、家教疑难解析等四部分,对家教工作中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正确处理方法。该书于1996年获南阳市社科成果二等奖。

6、1999年10月,邓州市关工委、教委主编了邓州市优秀家庭经验集锦《教子有方》一书;辑录了35位成功教子方法的家教经验,作为家长学校的辅导材料。

7、2003年6月,由孙天训、刘玉娥、杜传令主编,王永柱、詹海菊、房炳安著的《名人家教启示录》;由王爱国、王学杰、宣金莱主编,王永柱、刘玉娥著的《失败家教忧思录》同时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名人家教启示录》,全书10万字,汇集64位古今中外名人教育子女做人、治学、为文、立志、律已的成功经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引领性、启迪性和可操作性。

《失败家教忧思录》全书12万字,分42个专题,从不同侧面探索古今中外家庭教育失败的忧思,并与《名人家教启示录》珠联壁合地形成对比印证,互相补充、相互映衬,是广大家长朋友教子育女之时避免重犯“错误”的参照。

8、2004年5月,邓州市关工委、妇联印发《家长报》社策划,王林森著述,约15万字的家长学校辅助教材《朝阳升腾》。

2004年12月《朝阳升腾》一书由世界文明出版社出版发行。《朝阳升腾》系统地阐述家教理论与实践,理论叙述深入浅出,实践经验相应配合,被国内数位教育专家、美学专家誉为“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辅助教材”。其电子版在《中国家庭教育》等网站广受欢迎。

9、2004年6月科学文艺出版社出版刘玉娥主编,王若夫、王永柱执行主编的“婴幼儿家庭教育集锦”《托起明天的太阳》。

《托起明天的太阳》是在刘玉娥、王若夫主持邓州市幼儿教育研究工作期间,王若夫主持辑录的《婴幼儿家庭教育集锦》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充分研讨,吸收家教专业报刊杂志上对婴幼儿家教的新探索进行再创作,编辑汇总92个专题15万字。被称为“家庭科学,教子指南”的好书。

10、2005年1月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曾任邓州市教委主任陈德寅编著的《说给孩子们的话》(上、下部)100万余字。作者围绕做人与生存讲述教子良方,文风朴实、观点新凝,论述透彻,富有哲理性,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实用性、资料性和教育性,给家长以启迪和教育。被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原南阳市师院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刘景键称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11、2005年3月,中国文化出版社推出家长版社、《家长报》主编、社长丁心德任主编、王嵩峰任副主编,以王永柱、王杜森、张宗成、丁心广、黄仁和组成编委编辑《家教精品荟萃》一书,全书精选《家长报》自1991年创办至2003年停刊期间61位作者167篇精品,21万余字。重点收录了《家长报》家教理论版主笔王林森同志关于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家庭伦理教育、家教新思维、家庭素质教育、家庭成功教育、家庭心理素质培养、关于家庭德育的讨论、家庭美育探索、家庭问题与理论探索、家教英语初步、童谣赏析等十一个家教专题研究文章68篇,近8。1万字。

12、张文学同志在世纪之交,依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教育为理论支撑点,编写的《望子成龙有秘诀》等二十多篇婴幼儿培育发展专栏文章,在《关心下一代报》家教专版连续刊登后,引起邓州市社会各界家长朋友和广大幼教教师的热切关注。

这一组连载有十万余字的专栏文章,以开发婴幼儿的智商为出发点,紧密围绕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变化规律,联姻古诗文、数理、游戏、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棋类、电脑、外语等兴趣教育,通过习惯养成、感受挫折、情景顿悟、享受成功等方面的理论和例证阐释,旨在促其身心的良好发育,把幼教事业作为强国之基,构筑智力大厦,使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伟大的人才智力资源,涌现出更多的人才群星和360行状元能人。

13、2008年11月,离退休干部耿安中将1987年退休至2007年20年间针对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以《谈谈家庭教育》为题分期发表在《南阳日报》等报刊上的文章47篇计136千字,编制成册。

14、2010年3月,邓州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2005年根据省教育厅的指导精神为办好家长学校,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后,所属幼儿园、文学组、初中组、高中组集体编写的讲稿编制成《现代家庭教育讲稿》(第一集),近20万字,分为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四册。

家庭教育方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庭 文化资本 高等教育

众所周知,所处的社会阶层作为对个人是否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一个关键性因素,进行衡量的相关指标囊括有各个阶层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方面的资本。

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个体发展影响极大。在家庭中,无论是具体化、客观化还是体制化的文化资本,都在子女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从具体化、客观化、体制化家庭文化资本等角度分析家庭文化资本差异对学生个体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揭示由家庭文化资本差异所导致的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1.具体化形式文化资本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把文化资本具体化,也就是说利用诸多教育活动使得个人所掌握的文化方面知识、修养、技能等在个体身上储存起来。斌哥还“囊括有家庭之中的文化气氛、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期望、父母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和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交流等”1。教育期望说的是家庭亦或是学生对于他今后获取知识亦或是教育程度的期望。教育学理论中提出过教师期待理论,即: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期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其学习成绩,同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待也会影响个体的受教育程度。

现今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待普遍较高,不存在大的差异,当然偏远落后地区的个别家庭不包含在内。不同的家庭,其文化气氛、家长教育方式、与学校的沟通、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方式都大相径庭,文化层次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它的家庭文化资本也就越雄厚,在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更重视与学校的交流沟通以及亲子之间的对话交流,这就是他们丰厚的家庭文化资产所带来的优势,他们能够与学校教育保持高度一致。因此,教育孩子时,他们能够根据本身具有的文化素养给孩子在学习上的帮助以及予以良好的技能方面的培训,在学生走进学校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加快速的把学习的知识技能、欣赏水平、生活方式累积起来,进而实现高阶段的教育。

2.客体文化资本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客观的文化资本即在文化领域客观实现观点的能力,其中囊括了很多物质文化财富:书籍、绘画、古董、道具、工具及机械等。依照布尔迪提出的“文化资本理论”观念,我们可以视文化领域中相关的用品或书籍作为文化资本的客观表现形式,其是通过文化商品以及物质化这两种形式出现的。这中资本除了能够使孩子直接对经济资本进行继承亦或是转化之外,更为关键的是给孩子予以学习文化方面的资本前提。

拥有较高文化资本的家庭藏书较多,更会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其提供相关的学习设备。而家庭文化资本较低的家庭,譬如说农民工家庭,则很难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对子女学习中的硬件设备供给意识淡薄。尽管如此,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虽然很大一部分工农阶层的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学习硬件设备,设施非常健全,可是他们的孩子在怎样对这些设施进应用的时候,有着很大的差别,老是觉得,他们所购置的设备通常均未被应用亦或是不合理的应用,未发挥其应用的功效。

3.体制化形式文化资本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社会肯定具体形式的文化资本程度尚低,所以才会出现文凭和职称。布尔迪层说过:“证书赋予其拥有者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的、经久不变的、有合法保障的价值。”2因此,我们所说的把文化资本体制化即是通过某一方面的制度来对文化资本进行确立,最具典型的便是个体所具有的文化方面的水平。可是这一推动作用具有条件,就是家长一定要“时刻准备着,为文化资本全身心投入,积极负责孩子的学习行为。”那些文化资本丰厚的城镇居民能够在学校外为孩子提供额外的教学辅导,相反,那些文化资本薄弱的家庭如农民工家庭既没有相应的辅导能力也没有时间与精力,这种父母家庭辅导的缺失造成了孩子在小学、初中等早期教育中就已经与文化资本较高家庭的孩子形成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在高中或者中职教育中若继续扩大,就必然影响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在体制化形式文化资本中,家长文化程度除了会影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同时也会影响子女对高等院校和专业的选择。我国目前多实行的高考填志愿的制度极其繁复,不同的省份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考生和父母乃至于教育方面的专家均不能够对怎样才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志愿填报进透出的研究,这一具备碰运气的的填志愿制度,对不具有雄厚的文化资本、信息程度低的这部分阶层处于弱势群体。很多家长指出,当下的教学形式呈现出的局面是“学好还不如考好,考好还不如填好”。拥有较高文化资本的家庭往往媒介素养较高,人脉也广,这样的社会背景能够帮助子女选择更好的高校,而占有文化资本较低、信息匮乏的家庭便只能接受学校的调剂。除了学校选择,选择专业同样作为令诸多家庭盲目的一件事。对不具有很高文化资本家庭来讲,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他们便会陷入到艰难境地之中。

4.结语

在诸多对孩子获取教育机会的影响因素之中,由于文化方面的资本具备长时间性以及隐性的特征,它所带来的影响日益增大。

参考文献:

[1]徐继岭.文化资本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影响的研究——基于我国当前社会分层的视角[D]西南大学,2010年

[2]高飞.农民工家庭教育资源现状研究[J].中国家庭教育,2005年第3期

[3]陈赞晓.论文化资本及其营造[J].学术研究,2007年第5期

注 释:

家庭教育方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美家庭教育;思维方式;启示

一、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不同国家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是在长期家庭及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故其对人们家庭教育的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介绍中美家庭教育方面的影视作品有很多,电影《喜福会》是由美国谭恩美的小说Joy Luck Club改编的,它讲述了4位移民美国的中国母亲与在美国长大的女儿间的冲突与和解过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是根据美国黑人投资家克里斯・加纳的自传改编的,电影讲述了克里斯在极度困难的生活中带着儿子走向成功的故事,其中克里斯对儿子的教育折射出了美式家庭教育。

二、中美思维方式简介

不同国家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中美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式思维方式被打上了传统东方文化的烙印,而美式思维方式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荣开明等,1989: 30)。从人类思维的整体看,思维方式具有时代特点、区域特点、社会特点和民族特点(连淑能,2002)。中美属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民族特征,故而中美思维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中国属于东方大陆国家,其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这种社会环境哺育出来的儒道佛思想注重整体和谐和纲常道德,讲求天人合一,注重挖掘人的悟性;而美国属西方海洋性国家,其经济依赖于工商业和航海业,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其思维方式有重大影响,这形成了美国人重视竞争与创新,重视理性分析和逻辑判断,追求个人价值的思维方式。文献统计发现思维方式理论主要用于分析文学翻译、语篇分析、跨文化交际及教育教学等方面,鲜见用于分析家庭教育异同,本文将主要对该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三、思维方式对中美家庭教育的影响

受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中美两国的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而思维方式的差异又会对中美家庭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将主要从思维方式角度来探究两电影中体现出的中美家庭教育的相同点及其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及教育目的上的差异。

3.1中美家庭教育相同点

3.1.1爱的主题

父母都教育孩子要爱自己,爱生活。在中国儒家思想中,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这些都是倡导爱人。虽然电影《喜福会》中妈妈们都曾有过痛苦的经历,她们都不愿将其告知女儿,都想让女儿们看到生活好的一面。传统美国文化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很早就提出了友爱的观点,他认为友爱应包括朋友间的爱,父子间的爱,异性之间以及人对自己的爱(林伟,1995:68)。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在一无所有时依然带儿子去教堂感恩,他时时不忘对儿子爱的教育。

3.1.2重视教育

家庭教育贯穿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中美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父母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喜福会》中精美妈妈强制精美学钢琴,薇莉妈妈以女儿棋艺为傲,这都能体现出中国妈妈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向日托所阿姨表达对那里环境的不满,向儿子解释happyness的拼写,教育儿子听从内心的想法等,都是关心儿子教育、培养儿子观察力的体现。

3.2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3.2.1整体性与个体性:教育方法

中国思维方式带有明显整体性特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学家的“万物一体”,发展到两汉的宇宙论、魏晋玄学、佛教的本体论,直至宋明理学,有机整体性已成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连淑能,2002)。这种整体性的思维注重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就是中式家族本位思想,正如辜鸿铭(2001)所说“一个公民不是为他自身活着,而首先是为他的家庭活着”。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父母认为子女是自己的一切,子女的成就是家族的荣耀。在电影《喜福会》中,从林多与富家许亲时,林多妈妈对其全部的教育就是“不要丢了我们家的脸”;而林多也将女儿薇莉的下棋技艺作为炫耀的资本。正是因为这种注重家庭整体利益的思维使得中国母亲与在美国长大的女儿冲突不断,而当冲突出现时,母亲总认为自己是权威,她们往往通过批评子女或沉默来解决矛盾。在《喜福会》中,当精美不愿练琴时,素云就批评指责她;当薇莉不满母亲对人炫耀自己的棋艺时,林多亦是以沉默应对女儿的行为。

美式思维方式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较多依靠自由辩论发展而来,强调分殊和差异(丁素,1996:43)。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先哲们就倡导个性解放。美国《独立宣言》也明确规定:人人生而平等。

3.2.2内向性与外向性:教育内容

中国属于大陆性国家,在长期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影响下,中国人拥有较深的乡土观念,在思想上,中国人“唯圣、唯书、唯上”,却“不唯新”,他们推崇“书中自有换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①,其十分重视智育的培养,注重内在修养。中国传统思维认为价值之源在于一己之心,因而重身心修养,重伦理道德,重三纲五常(连淑能,2002)。这种内内向性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好静求稳,注重内在德育。在中国,父母十分重视孩子智育、德育的培养,而在孩子体育及技育等方面关注较少。在电影《喜福会》中,精美妈妈经常给精美出一些天才儿童智力测试,而林多在发现薇莉有下棋天分后,便不再让薇莉做家务,虽然在此过程中母女多有冲突,这却体现了母亲对女儿智育培养的重视。在德育方面,从孩子出生之日起,父母就言传身教孩子应如何为人处世。林多在教育薇莉时,也告知她用“内在看不见的力量”,“万事要不露声色才会成功”(马云霞,2008),这体现出了传统中式内向思维。

美国家庭教育则受其外向型思维的影响。美国属于西方海洋性国家,其自古工商业及航海业较为发达。美国传统思维富于好奇和想象,倾向于探求新事物,在美国,父母在孩子德智体美劳发展方面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父母与孩子一起参与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充分体现了美国人的“坦率、真挚、热情、自信、向上的外向性特征”(周莉芬,2012)。他会抽时间与孩子一起打篮球,平等地与儿子对话,当儿子遇到挫折时,他能积极鼓励儿子学会保护梦想。

3.2.3 伦理型与认知型:教育目标

中国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宗法伦理基础上的,这种伦理型的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中国家庭教育目标。孔子主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②”,认为孝是仁爱之本,在《喜福会》中安美母亲割肉为母亲治病的场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式孝道思想。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③”,中国传统伦理型思维强调“反哺”,子女要回报父母,父母尚在世时,子女要尽可能处在父母周围。孔子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④”,强调礼制在中式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国父母十分注重对子女“礼”的教育,电影《喜福会》新年蟹宴场景中,大蟹应优先分给老者,这较好地展示了中国“长者为尊”的观念。

美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古希腊哲学家们重视知识的获得及认知能力的培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而“哲理的探索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连淑能,2002),而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也认为“知识就是力量”。西方哲学还关注对自身的认识,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就体现了其对自身认知的探求,这种思维方式使得美国家庭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人”,把子女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 “社会人”(康燕茹,2008)。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时时刻刻注意培养儿子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当儿子感觉自己打篮球很差劲时,他告诉儿子“Don 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 not even me”。

四、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凡事有利有弊,很难说中美家庭教育孰优孰劣。但家庭教育不仅会对影响孩子的成长,也会影响学校教育,甚至整个社会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质量要受到足够重视。鉴于篇幅有限,本文将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对中国家庭教育提几点建议。

首先,在教育方式上,中国父母要给子女更多自由,尊重孩子的选择。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要尽力寻求正面解决办法,与孩子常谈心。

其次,在教育内容上,中国父母应采纳“素质教育”方法,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会让孩子观察生活,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及待人接物能力。

第三,在教育目标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讲求孝道、仁爱及礼仪等,这都是一些良好的品质,要继续发扬,但同时中国父母也应给予孩子较多认知性教育,教育孩子认识自己,学会独立生存,适应社会。

第四,中国家长还应适时地学习周围及国外家庭教育模式的长处,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五、结语

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在两部电影《喜福会》与《当幸福来敲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通过对两部电影具体现象的对比,分析了思维方式对两国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并得出了其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两种家庭教育模式都是两国根据实际情况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无所谓孰优孰劣,只能说两国家庭模式都有其优点,也有其需要改进的地方,只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使其更加完善,为孩子的成长营造更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丁素,论中西思维方式的分殊[J],中州学刊, 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