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教学(精选5篇)

  • 旅游专业教学(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鉴于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分析,笔者构想建立一个“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操作、加强实习指导”的“导向—中心—实践—实习”教学模式,期望中职旅游教学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遵循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使教学与旅游实际结合起来,不与行业脱轨…

旅游专业教学(精选5篇)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1篇

中国旅游业的超前发展,带动了中国旅游教育的迅猛扩张。通过对我国中职旅游教育的广泛调查研究发现,由于相当一部分旅游中职学校缺乏对旅游业人才需要特点全面深刻的分析,课堂教学模式不科学,导致培养的大批人才与行业需要出现灾难性脱节,就业情况不理想,旅游行业不满意,相当一部分旅游专业的人才还流入了其他行业就业,造成了一定程度旅游教育的失败和严重浪费。而另一方面,我国正迎接着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国旅游业需要一批用现念和最新技术所武装的服务人员尽快登上旅游业无限广阔的舞台,引领这一行业的理想走向和健康发展。这样的矛盾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现在中职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近年来,虽然有中职学校在进行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但由于改革的面不广,改革的力度不大,教学模式呈现出单一的局面,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不高,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整体素质无法提高,更是影响了学生在旅游行业的发展,影响了旅游创新人才的培养。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益补充,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衡量这些人才的标准不能只看其文化基础知识,成绩的好坏,更要看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比起基础教育更应该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中职生的专业技能、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研究中等学校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拟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教育的理论研究,架起创新教育思想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还可以深化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规律,深化素质教育。

鉴于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分析,笔者构想建立一个“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操作、加强实习指导”的“导向—中心—实践—实习”教学模式,期望中职旅游教学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遵循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使教学与旅游实际结合起来,不与行业脱轨;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活动更贴近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职校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加强实践操作,即加强教学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习指导,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最终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在旅游行业运行中体会实践、实习的重要性,发挥主动性,努力学好专业技能,达到改善职业学校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1、落实素质教育

我国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为了这种体制服务,只有教师大量地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大量高分低能的“人才”,这种“人才”缺乏创造力,只会生搬硬套书本知识,难以适应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像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绊脚石,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原有的那些陈旧滞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新型中职旅游课堂教学模式。新型中职旅游课堂教学模式要体现我国素质教育强调的三个发展,即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体现能力本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当代教育有四根支柱,它们是当代青年学生顺利通向21世纪的护照。这四根支柱就是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发展,并强调只提培养技能不够,而是要培养能力(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战线的教育改革必须面向二十一世纪,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摆脱传统的职业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束缚,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和具有我国特色的新的中等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这些都与以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为此,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变革传统的以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围绕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培养专门人才

即双元制教学模式中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培养高质量技术工人的职业教学模式。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双元制实验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在于它的社会性,双元制实验能否成功,职业学校能否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参与程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实习设备,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配备了技能娴熟的师傅,从而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了解生产的全过程,保证了学生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责任感及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大胆借鉴双元制经验,培养职业型人才,培养知识面广,技能全面,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并使培养的学生日益成为生产一线的骨干,让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走上领导岗位。

三、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像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惯例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备实践技能。中职课堂教学模式教育一定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操作,加强实习指导才能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理论基础知识

“导向—中心—实践—实习”课堂教学运用时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学生学习到的旅游从业理论基础知识都是他们主动获得的。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的轻松愉悦、悬念疑问、激烈竞争、激励上进等情景,以及提供的相应软件资源和支持,为学生营造了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能够掌握旅游从业理论基础知识。

2、使学生具有从事旅游职业所需的实践操作能力

“导向—中心—实践—实习”课堂教学运用时课堂教学加强了实践操作,特别是实践操作培训以旅游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应会为最终目标。实践教学既是旅游管理知识更新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培养高质量实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前提。所以“导向—中心—实践—实习”课堂教学模式依据教育规律和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教学,对于实现职业能力的目标性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使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

“导向—中心—实践—实习”课堂教学运用时课堂教学始终坚持以行业为导向,目标明确而具体,就业针对性较强,教师与学生对预期达到的目标与结果都非常清楚。课堂教学首先明确现代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即需要“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操作技能,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艺术素养气质”的旅游人才,然后按这样的行业需求教授学生知识,并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技能,顺利实现教学与就业的对接。

4、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协作精神

“导向—中心—实践—实习”课堂教学模式运用时课堂教学要加强实习指导,改变以前学生对待实习和就业工作的消极心态,改变旅游行业学生跳槽频繁,不能安心实习和不能正确理解旅游服务工作的状况,使学生到旅游行业后,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协作精神,能够较快进入旅游服务者的角色中,更快更好地胜任旅游服务接待工作。

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策略

做法:进行行业教育和培训需求的分析,这是中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改革的一个必要的过程,行业审定方法涉及行业部门分析,以建立行业形象和清楚描绘各工种应做的具体工作的范围。选择旅游企业同时进行数据收集,让中职旅游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针对旅游行业的需求现状进行数据收集,其好处是由于涉及了旅游行业并让行业了解此事,使得教师在职教课程改革中有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并且会致力于该改革中来。教育产业化的形成使教育走上了市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选择要求越来越高。经常关注市场动态,经常进行职业分析,更新课程与培训内容;注意培训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出产品。

2、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智力上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带领学生进行旅游知识的学习,可通过提问、简述、讨论、归纳总结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是学生自学的“指导者”、“引导者”,引导学生围绕所要掌握的内容专注的自学,不放任自流;积极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自学方法,“授之以渔”,容忍学生出错,引导和激励他们尽情地参与和练习。

3、加强实践操作的策略

选好理论知识与实践培训的最佳结合点。在用“导向—中心—实践—实习”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师时,根据理论学习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技能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旅游实践操作能力,适时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训练,学习场地等。另外与旅游企业协作也是加强实践操作的重要举措,旅游专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通过协作可弥补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资金和设施设备投入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为旅游企业提供了后备技术大军和管理顾问。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这既可解决企业的难题又可促进旅游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通过协作学校直接了解用人企业要求,这一做法可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做法:利用好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如餐厅模拟实训室、客房模拟实训室和前厅模拟实训室,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专业基础与业务实训:模拟各项旅游专业要求进行技能模拟训练,同时进行影音资料观摩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服务技巧,能直接进行现场进行服务。②旅游电子商务等计算机应用实训:学习并掌握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掌握旅行社及酒店管理软件的使用,并学会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③旅游地理实训:通过地图、模型以及影音资料等掌握中国和外国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和旅游资源特色。④综合技能实训:包括形体训练、美容化妆训练、照相机、摄影机的使用、社交人际关系等综合技能训练。

4、加强实习指导的策略

通过对旅游企业人才市场需要的调研,细分人才市场并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确定旅游教学“目标市场”———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市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如:是技能型人才,还是理论型人才;是适应各部门的万能型人才,还是专门性人才。对旅游人才市场调研之后,针对教学目标市场的需求,具体地组织课堂教学。在这一阶段时间内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学生录取基本素质要求和人数、教学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课时设置、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专业选择、师资配套等,依据教学组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具体的实施教学操作。对实施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一定要保证学生毕业时的各项素质及文化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要求。最后一定要进行质量评估,这一阶段既是对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成功的检验,同时也是下一阶段市场调研的内容之一。检验判断标准是旅游企业、人才市场对所培养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即学生就业率、工作业绩等情况。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对于它的研究不仅需要有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还需要深入到实践中去积累经验。为了拟定构建出适合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中职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我采取了以下的步骤:第一步从理论上借鉴国内外旅游教学的先进经验和可用的成果“为我所用”;第二步从实践中对重庆市旅游中职学校采用的具有改革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并综合;第三步从旅游企业处调查了解目前旅游企业到底需要怎样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以上的实证研究法(包括问卷法、访谈法、参观法、考察法);资料研究法(包括综合分析法、文献法、比较法、归纳演绎法);统计分析法和自然实验法等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理论分析拟定出了“导向—中心—实践—实习”课堂教学模式。希望论文能成为一个诱发点,引来更多人关注中职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从而推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胜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118—124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2]李秉德著,《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陕西教育人民出版社,2002年

[4]张智学著,《课堂教学与策略》,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

[5]黄克孝主编,《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6]赵志群著,《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科学出版社,2003年

[7]查友梁著,《教育模式》,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年

[8]陈瑶,《试论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南平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9]张培茵,赵阳,石长波,《关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思考与实践》,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4,第7期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旅游专业;实践教学

2005年7月21日,周济部长在出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加快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可见,加强实践教学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目前的中职教育发展趋势来看,80%的毕业生直接走入社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亦如此。近5年来,通过我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当地旅游企业人士调查发现: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状况越来越严重,中职生尤为严重。经过研究,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不太适应当今社会日益发展需求。在校期间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掌握,没有从知识的应用考虑,缺乏实操技能的培养。走入社会后就出现了“会说不会做”、“派不上用场”、“不知怎样使用已掌握的理论”等状况。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只有革新现存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一. 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旨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一般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模拟导游场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又提高了专业知识的运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

(一)旅游专业教学的生命植根于其实践性

实践性是旅游专业教育的基本精神和风格。一方面,实践也是旅游专业教育的最终归宿。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问题是旅游专业教育的天然素材,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旅游类企业工作对象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每位旅游者都有可能会随着时间、地点、人群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致使旅游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问题是坐在教室里很难想象和理解的。需要通过实践慢慢体会和掌握问题的发展规律,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尽量避免问题发生或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而实践教学的价值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最直观的效用就是培养学生带团能力、驾驭游客能力、与客人交往能力、预测判断事件能力和遇到突发事件时解决问题能力。现行传统旅游专业教育模式只是“纸上谈兵”,无法提供这些能力系统训练。这就与我们中职旅游专业教育目的相违背。

(二)实践性教学是中职学生和企业需求所向

从中职学生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由于中考失利而选择职业高中。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习基础较差,积极性不高,对初中纯理论学习早已厌倦。如何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是我们中职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这些学生不是“蠢才”,而是“偏才”。他们更加愿意接受“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学生思考、自我改进”的实践教学模式。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操作中重拾信心、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将教学实践搬进课堂,是转化中职学生学习状态较好的方式。这种方式也顺应了学生们到中职学校的学习目的,拥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

在2005年召开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旅游人才供需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提出,“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旅游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人才资源供不应求”[2]。纵观各企业的招聘信息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用人标准之一“有经验者优先”。原因何在?作为教师,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社会在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对每个岗位人员的要求随之提高。若有经验将缩短培训的时间或直接上岗,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适应社会需求,我们要针对企业的用人标准提高学生的应岗能力,实践教学更能缓冲企业和学校之间的鸿沟。

二. 如何在旅游学科教学中施行实践教学

旅游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作为中职学校更应考虑行业对人才的特殊性需求。“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素质教育是旅游专业的大方向,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3]。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几个方面执行实践教学。

(一)运用模拟导游场景教学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旅游专业教学的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综合的旅游知识,能够在实践中适应旅游企业的用人需求。就《景点讲解》课而言,原始的方法是把导游词发给学生,经过课堂讲解——学生理解——学生背诵——考试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但效果不理想,虽然学生可以记住景点内容,但却纯粹是背,达不到讲解的要求和效果,更不用说能吸引游客。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积极性,笔者尝试着从研究学生心理出发,运用场景教学法,将《景点讲解》和《导游业务》进行整合。先从身边熟悉的“逢简水乡”开始布置任务,要求每位同学到景点走一遍,加深对景点认识。将经典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跟大家介绍,再进行分组讲解。每组10人,让同学们学会分工合作。每组分别配备一名地陪,一名全陪,一名司机,其余的为游客,并规定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必须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或故意刁难导游或司机。展示之前,老师从旅行社找来接待计划、全陪日志、地陪日志、导游旗、旅游帽等,上课时要求学生模拟旅游车的座位把凳子放好,将导游旗等发给全陪,由他们来展示。从引导游客上车,到与地陪、司机、游客之间的沟通,到景点的介绍以及旅游过程中各大问题处理等。老师则对整个过程每位学生表现进行点评、考核、评分及处理投诉。整个过程下来,同学们不单掌握相关景点知识,对全陪、地陪的接待程序也都表演了一番,印象非常深刻,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学会了在旅游过程中处理客人问题。这种授课模式,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强了课堂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引导学生在独立探求和学生间相互交流过程中理解新知,掌握规律,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实践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案例法,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增强知识领悟能力。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特别是对旅游接待中的应变和个别要求的处理,我通常使用案例教学法,学生激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因为:①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表意见之前,他们需要查找很多数据增强说服力,认真去学习相关知识,运用知识辨别案例对错,以及解决办法,这样就将引导同学们自主学习,既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能力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②让学生成为“唱戏主角”,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案例教学法完全摈弃了教师、黑板、讲台这样传统的授课形式,课堂不再是老师在跳独舞,而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集体秀。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三)进行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接轨

依托校外的旅行社等建立校外专业实践基地,促进教育资源重组,为学生提供与旅游企业交流平台,也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

要提高实践能力,除了课堂上引进实践教学外,还需要建立开放式的实践教学环境,做到“把企业请进来,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通过社会实践,尽早了解与认知未来工作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或应注意的问题,学会灵活应对和解决。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清楚认识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异,从而进行反省。当然,学生通过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就业时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为自己将来成功就业增加筹码。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可聘请相关企业优秀人才甚至是企业领导到校授课或交流,或让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进入工作状态,学以致用。企业也会从中挖掘优秀人才,予以留任,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总之,旅游专业教学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纯理论性教学和灌输式教学难以让学生获取旅游知识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把模拟导游场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走出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秋月,曹延汹. 辽宁教育研究.实践教学在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完善 .2009.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专业;观念更新;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旅游市场出现多元化发展变化,在国内旅游市场上主要的发展方向分别是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市场规模化发展、旅游国际化发展等。面对以前的陈旧旅游观念和专业服务模式,我国的旅游业正在逐步赶超国际平均水平。如果继续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首先需要的就是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面对旅游专业人才缺口,我国中专院校旅游行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旅游专业教学改革观念更新

中专院校旅游专业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就必须对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进行深化改革。对当前旅游专业现状来讲,中专教育改革仍然停留在以往的惯性思维上。因此,必须跟新改革观念,适应改革发展需求。在当前时代,中专旅游教改工作中需要树立三个全新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品牌观念。

1.市场观念

市场观念是指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满足当代市场需求,培养专业化旅游人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各个中专院校将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纳入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对于旅游专业来讲,适应新的市场观念就必须调整原始办学思路,适应市场模式运作,使其与市场需求接轨。同时要求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旅游专业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保证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获取大量实践经验。树立现代化市场观念,将成为对传统教育改革的彻底革命。中专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观念转变,提供高质量旅游专业人才,使其不断适应社会生存发展。

2.竞争观念

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中专教育面临市场竞争危机,成为一个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为了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谋求发展,中专教育必须进行竞争观念改革,适应市场竞争需求。这就要求中专院校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化旅游人才,只有输出优质专业旅游人才来满足市场竞争需要,才能更好的适应时展。因此,及时引入竞争观念,未雨绸缪,塑造中专院校独特的学生资源竞争力,树立市场生存意识,成为中专院校对旅游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要特别关注市场旅游人才定位,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需要满足市场需求专业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也要凸显中专旅游专业特色。

二、中专旅游专业教学弊端

当前我国中专旅游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众多滞后问题,无法适应新时代旅游市场的竞争需求。

1. 实训基地教学场所的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中专旅游教学专业起步较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时代步伐。特别是实训教学场所的建设滞后问题,导致旅游专业技能实践受到制约,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旅游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旅游专业教学更注重教学实践,要求教学贴近市场、贴近就职、贴近服务,所以要求学生必须进行亲身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锻炼,学以致用。这样就需要中专院校在实践教学中提供现代化实践训练场地,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无法满足学生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旅游教学效果。旅游教学应当以理论为主,同时考核学生实践资格。学校需要提供酒店、旅游景区或者旅游公司等实践场所,满足学生一线实践体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2.教学体制改革滞后,教学方法匮乏

我国大部分的中专旅游专业的教学体制都是移植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在教学模式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技能课、专业课、公共课和实践课。教学安排上都是以课程进行,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研究,缺乏学校自身特色。教学方法仍然以老师讲授为主,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无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和自主性。

3. 培养目标不清,专业定位不准

我国中专院校的旅游专业开设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在旅游专业的定位上和培养目标大都是参照普通高校的教育课程理念进行。发展到今天,旅游中专院校的教学目标和专业定位仍然十分模糊。对于中专学生来源和教育特色没有一个认真的考量。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早已机构无法跟上时代步伐,无法满足现今旅游市场需要。教学内容也只注重理论知识,却忽略了旅游专业的核心--实践能力培养。这些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对于服务性行业来说,很难做到适者生存。

三、中专旅游教学的改革措施

中专旅游专业的教学方式和质量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成为影响优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加强完善中专旅游教改工作,满足时展需求。

1. 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对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载体,关系着优质旅游人才的培养。通常教学内容以以可曾设置来体现。教学内容的调整,需要明确旅游教学目的,掌握同步时代旅游专业教学知识。结合新时代教学知识体系和内容对课程体系安排进行有效调整。调整必须符合新时代旅游市场专业需求。我国旅游行业飞速发展,中专院校的其他专业学生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方式学习了解旅游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

在课程调节上,可以设置一些特色旅游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和修研。满足学生喜好,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2.完善教学方法

中专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旅游专业个人素养,教导学生学会基本管理能力。陈旧的教学方法大多是以教师讲授方式进行,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缺陷。因此新的教学方法必须满足教学方式多变化,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方式对学生简单阐明旅游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然后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带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且结合实践方式促进学生对于旅游专业知识吸收和技能的掌握。

3. 强化实践教学

旅游行业的市场需求日益精化,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吸收,必须考虑该人才是否具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掌握娴熟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中专院校强化学生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实践课程。比如参与自发式导游训练;与合作企业联合推出酒店实习课程;与旅游公司签订实习协议,在公司实训等。这些实践课程主要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同时增加学生社会工作适应性。在实践内容上还可以借鉴外国旅游专业的教学经验,提高中专院校旅游教学水平。

总结:

中专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理论基础牢靠、实践技能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实践性旅游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中专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质量还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市场竞争。这些学生还不具备旅游服务行业的基础技能和技能特色,在旅游行业大力发展的今天迟早会被淘汰。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高技能型旅游人才,中专院校必须对旅游专业教学进行科学化改革,以满足市场竞争需要的同时,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静.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1):18-19.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旅游专业;应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旅游的方式调节生活,增长见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导致旅游人才需求的增长,同时也对旅游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课堂,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任。当前,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就是以课堂为教学中心,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主要还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本知识为只要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实践能力的不足,又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学的不扎实,不透彻,从而导致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遇到了诸多问题,学生毕业后不能完全胜任岗位,必须在岗位上重新学习才能成长为合格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引进了案例教学法,期望能够有效提高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培养效果。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在早期应用于医学界和法学界,主要是以病历档案或者案件档案的形式出现,后来,哈佛工商学院将这一方法发扬光大,将案例法成功引入管理课堂,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和学生有了可以进行平等讨论的话题,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自主的从案例中得出可以借鉴的知识或经验,因此案例教学法也被称为开放式教学法。我们通常会把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做如下界定: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将在实际中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最为一个个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处于引导地位,主要是学生自己要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给出自己认为更合理的解决方式。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来自实际,在课堂上很容易就构建起模拟现实的情景,为情景教学提供天然的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2.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旅游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必须要具有实践能力,例如实地开发旅游新线路的能力等。传统教学法,只重理论的传授,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所学知识往往脱离实践。案例教学法来源于实践,自身有很强的实践与应用属性。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熟悉现实中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职业院校的学生本来学习的热情就不高,古板的课堂形式,更会让他们远离课堂,失去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课堂遇到的以上问题,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案例教学法可以营造一个真是的情景,这个情景因为来源与现实,所以学生有兴趣去参与和讨论;二是在案例的带动下,学生能够认识到课本知识的作用在哪里,可以在现实中帮助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通过对理论知识正确认识的建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动力;三是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的开放式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3增强学生就业信心

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行业的特点和现实状况,对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掌握应对各种现实问题的方式方法,在遇到工作上的难题的时候,知道从哪些方面去着手去做,知道怎样去寻找有效的途径解决困境。这有效的弥补了刚毕业学生实际工作经验少的弊端,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

3案例教学法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案例的选择

首先,案例一定要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不能为了教学效果而进行捏造。之所以一定要真实,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行业情况,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同时,真实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如果是假的案例,学生的兴趣会大打折扣。其次,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并包含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只有典型,才能最大化的代表真实的行业现象,只有设置足够的障碍,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解决这个障碍的时候,学生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和收获。最后,开放性。对于案例的选择不能有任何的价值判断倾向,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判断案例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怎样的事件和矛盾,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只做一定的引导,不做实质性的评价。

3.2具体应用措施

首先,在教学前,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进行教学前,要收集与案例有关联的各种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认真的思考案例中存在的现实难题,在思考后能不能给出合理的解决建议。在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表意见结束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换一种思维去看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模式。其次,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案例教学法的表现形式。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展示,可以采用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等方式向学生讲解,一方面增强案例的真实性和情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案例。这样一来,案例教学法才能真正的形成有效课堂,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总之,案例教学法引进旅游专业教学课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案例教学法在旅游专业中的实践应用策略,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蒯秀丽.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12).

[2]何萍.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以《前厅服务与管理》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13).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5篇

情境教学法旅游专业应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业发展初期的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和旅游业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培养模式,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步入成熟的竞争状态中,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变化对旅游职业岗位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不断产生,迫切要求相关专业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企业一线培养更多的以智力技能为主的技术性人才和动作技能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在旅游业新的发展状况下,传统的旅游教育培养模式已经开始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既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又有旅游管理的专业意识和思维运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成为旅游管理教育的重任。因此,改革传统的旅游管理教育模式势在必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情境教学法”在该专业教学中的运用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旅游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法,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创设情境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创设充实生动、温馨而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情境,提供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环境,以接纳、包容、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领域,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学生作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寻求与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二、情境教学法的实例运用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分为表演体会情境、视频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生活引入情境等。

1.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就是让学生扮演某个角色,在课堂上或实训室进行现场表演。在讲授《导游实务》课程中“地方陪同导游服务程序”时,让学生上台扮演地方陪同导游,其它的学生则坐在下面充当游客。整个课室的环境假设为地陪在旅游大巴上为客人进行车上讲解。表演者利用所学的知识充当地陪这一角色,台下的学生则以游客经常出现的状况来测试表演者的各种应变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顺应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利用角色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参与情境模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2.视频展现情境

视频展现情境,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通过对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运用,再现课本中的文字内容,使学生身如其境,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了解、掌握知识。在讲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园林建筑”时,如果只是单纯地用语言讲授园林的建筑特点、建筑布局等,学生难以理解众多的专业术语,会感到书本知识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和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等私家园林进行景像再现。视频中的优美画面和优雅的中国古典音乐,加上配音师抑扬顿挫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皇家园林的磅礴大气和苏州园林的玲珑雅致。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先让学生总结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各自的特点及差异,再结合学生所述,通过课件进行点评。通过视频的情境演示,可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有机地统一到生动的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引入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一图穷千言”,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生活引入情境

生活引入情境,就是从生活中某一典型场景引入课堂教学。在《旅游礼仪》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因为礼仪知识多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如在教授“名片礼仪”时,教师先以设问的方式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名片使用的场合及重要性,学生在思索问题的过程中对名片的使用方法产生兴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理解名片的接受与递出的礼仪、名片制作的注意事项等。在学生了解知识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现场演示,进一步加深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优化的情境使学生经历“目标关注――激起情感――知识移入――加深理解――知识弥散”的情绪发展和知识认知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使学生在一种“创造性的环境中”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

4.实物演示情境

实物演示情境,就是通过实物演示,创设特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在讲授《情系山西-导游词王家大院》中“导游讲解技巧”时,教师带学生去本地王家大院观摩,学生在感叹中国古建筑造型之精湛,王家家规、家训之严谨的同时,不由自主地产生对王家大院讲解知识的渴求。再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大院三雕技艺的的建造特点及蕴含着的特殊寓意时,就可以带学生亲自参观三雕建筑,现场为学生讲解建造具有防御性和审美性的功能以及中国吉祥文化的内涵,从三雕题材的选择也再次刻画了王家做人做事内敛凝聚的性格特点。这样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引起学生的欣赏兴趣,激发学生较强烈的竞争情感反应,使学生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