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对对联(精选5篇)

  • 在线对对联(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Penaeus Vannamei farming based on IOT Yu Bei-yu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Guang Dong Ocean University GuangDongZhanjiang 524088) 【 Abstract 】 For the current backward water monitoring method of Penaeus Vannamei farming, and based on …

在线对对联(精选5篇)

在线对对联范文第1篇

【 关键词 】 物联网;南美白对虾养殖;在线水质监测;在线水质监测系统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of

Penaeus Vannamei farming based on IOT

Yu Bei-yu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Guang Dong Ocean University GuangDongZhanjiang 524088)

【 Abstract 】 For the current backward water monitoring method of Penaeus Vannamei farming, and based on onlin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it can realize multiparameter, real-time, online,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reliable, and remote monitoring functions of Penaeus Vannamei farming water. Thereby researchers are able to master water quality effectively and instantly, control the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nascent stage, reduce the faming risk of Penaeus Vannamei farming,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naeus Vannamei farming in subtropical South America.

【 Keywords 】 iot; the farming of penaeus vannamei; onlin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onlin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1 引言

世界各国,特别是许多亚热带气候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广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南美白对虾生长快,肉质佳和产量高,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在养殖过程中,南美白对虾经常由于养殖水质问题而会发生多种病害,特别是桃拉病毒的流行病,使养虾业受到巨大的损失。

目前亚热带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仍是靠天、靠经验、粗放式的传统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监控及管理手段落后,水质及环境信息实时监测水平低、投饵、施药、施肥不科学不合理,极大地恶化了南美白对虾的生存和生长环境,极易造成对虾疾病的爆发,给养殖企业及个人带来巨额经济损失。上述等突出问题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技术瓶颈,因此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参数进行有效监控,降低养殖风险,促进亚热带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2 对传统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监测的分析

目前常用的水质自动监测是以在线式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信网络组成的一套在线监测体系。与常规方式相比,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及装置有很多优点,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暴晒高温、潮湿、水环境腐蚀严重的室外对虾养殖池塘环境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差、设备故障率高、运行稳定性差、或者建设费用过高导致不宜大范围安装应用。

(2)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系统组网技术单一,监测的参数少、实时性差,难以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不能有效对水质状况进行全天候在线监控。虽然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有一部分先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控系统,但由于南美白对虾养殖环境、设备和技术成本等原因,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3)传统的水质监测系统无法和新型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相匹配,高位池地膜技术、海水提纯技术等新型养殖技术的出现对于传统监测技术来说是一场挑战,只有不断地更新水质监测技术才能跟上养殖技术的发展。

3 基于物联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在线监测系统的优越性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述的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智能感知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体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可靠交换和传输,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的一种泛在网络。

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显著特征,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的智能感知设备,智能感知设备能够按一定的频率和周期实时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以互联网作为重要基础与核心,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泛在网络。此外,物联网不仅提供人与物体的连接功能,还具有智能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在具体应用中比互联网具有较大优势。

4 基于物联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在线监测系统的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南美对虾养殖在线监测系统提供一种节能环保、性能可靠,可实现南美白对虾养殖领域水质多参数的实时、在线和远程监测的基于物联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几方面。

数据采集节点。选用北京联创与中国农大开发的具有测温和温度补偿功能的PH10、TS10、WL10、DO10 四类智能传感器来对水的PH值、浊度、水位、溶氧量、温度等五项参数进行监测,并对所采集信号进行放大和A/D转换等数据处理后传送至路由中继节点。

路由中继节点。接收所述数据采集节点传送的数据,并将其转发至现场控制中心。

现场控制中心。接收所述路由中继节点转发的数据,并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查询、存储和下载,并将其传送至远程监控云服务平台。

远程监控云服务平台。接收所述现场控制中心传送的数据,并运用智能计算方法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并把处理的结果至现场养殖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或手机上,为调控水质提供决策支持。

1.集节点;2.路由中继节点;3.现场控制中心;4.远程监控云服务平台;5.计算机PC;6.手机。

(1) 如图2所示,数据采集结点包括:太阳能板,安装在圆柱形壳体的顶端,负责向充电电池充电,充电电池向智能传感器组、电路板和ZigBee模块提供电源,圆柱形壳体通过位于浮漂上端的圆柱型接口与浮漂连接,充电电池、电路板和ZigBee模块设置在圆柱形壳体内,智能传感器组的信号线通过小孔和信号线接口与电路板连接。

(2)智能传感器组包括:采用异步串行接口且具有自识别、自标定、自校准、自补偿和自诊断功能的智能溶解氧传感器、智能酸碱度传感器、智能浊度传感器、智能电导率传感器和智能水温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可同时连接多个水质智能传感器,不受任何限制,可根据水域,气候,养殖特点等诸多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相对的调整,从而达到全面在线掌控水质监测的目的。

(3)现场控制中心包括:无线传感网模块分别通过异步串行端口与GPRS模块和现场TPC模块相连接,对所述路由中继节点转发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存储和下载;GPRS模块将所述无线传感网模块接收的数据传送至远程监控云服务平台。

(4)远程监控云服务平台分别通过互联网或3G信道与所述计算机和所述手机进行交互;远程监控云服务平台运用智能计算方法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并把处理的结果至现场养殖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或手机上,为调控水质提供决策支持。

5 基于物联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在线监测系统的有益效果

(1)系统采用低功耗设计,太阳能供电,环保经济和可靠性高。

(2)系统可实现对多种水质参数连续在线监测,能实现水质的长时间在线测量,至少每隔半个小时自动对这些水质参数测量记录一次。对养殖水环境的溶解氧、酸碱度、浊度、电导率器和水温等多项基本参数的监测,另外可根据养殖户的需求,可增加实现远程视频监控,以便及时了解水环境参数。

(3)采用的水质智能传感与变送器,附有自识别、自标定、自校准、自补偿和自诊断算法,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精确性。

(4)数据处理服务器对水质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与处理,在线监测数据分析和统计:监测数据能够及时上报存储到服务器,并可在养殖户家用电脑或平板电脑、手机等物联网信息终端上远程访问,具有自主设定水质标准,在监测参数超标时及时告警或启动反馈控制设备进行调节,还可以建立南美白对虾在各个生长阶段的养殖水环境生长模型,系统可根据生长模型自动调节数据警报的上下限,能够为用户调控水质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将水质恶化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减少南美白对虾养殖风险。

参考文献

[1] 周娜,祝艳涛.传感器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环境科学导刊,2009(28):119-123.

[2] 李国刚,李旭文,温香彩.物联网技术发展与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J].中国环境监测,2011,27(1):5-10.

[3] 陈琦,韩冰,秦伟俊 等. 基于Zigbee/GPRS 物联网网关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48):367-372.

[4] 张红燕,袁永明,贺艳辉,等. 水产养殖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436-440.

在线对对联范文第2篇

健康受试者的新型导联线组心电图时间及振幅一致性参数与常规导联线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律失常患者,新型导联线组的心房颤动、房性期前收缩及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稍高于常规导联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导联线组的电极脱落、基线漂移及肌电干扰均明显低于常规导联线组(P

[关键词]新型心电图导联线;稳定性;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7)03-0193-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7.03.11

心电图检查是临床上评估心电活动最主要的无创检查。现有的心电图机配备为常规12导联线(胸部用小吸球,肢体用夹子),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研发的新型结构导联线于2013年获得国家专利,取消肢体导联夹子及胸导联吸球,采用扣式电极,操作流程简便,心电图波形稳定;电极片抗干扰性强,有利体表定位,对消瘦及强迫者,具有更好的实用性。本文对比使用新型结构的导联线及常规导联线,对我院健康体检人群、各类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探讨新型导联线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的健康体检者100例,男41例,女59例,年龄23~83岁,平均(49.31±19.84)岁;各类心律失常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24~92岁,平均(73.52±21.04)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志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1.2.1测定方法:做好皮肤清洁工作后,受试者于静息平卧位分别接受常规导联线及新型导联线的心电图机检测。两组心电图机器型号相同,均为美高仪ECGLAB3.0版12导联心电描记仪,检测的先后顺序随机,心电图导联位置采用国际标准,心电图记录的基本参数:走纸速度25mm/s,增益0.1mv/mm;检测所得的心电图均由独立的心血管医生进行诊断及数据测量。

1.2.2导线及电极材料:常规12导联线心电图的胸前导联使用吸球,肢体导联采用夹子;新型导联线心电图胸前导联及肢体导联均采用新型导联线及一次性电极片,胸导联及肢体导联固定位置同常规12导联线心电图。

1.3心电图观测指标:

1.3.1时间一致性参数:对常规导联线、新型导联线心电图机所得的心电图波形的心率、P波时限、PR间期、QRS波时限、T波时限、OT间期等参数进行测量。

1.3.2振幅一致性参数:对常规导联线、新型导联线心电图机所得的心电图V2、V3、V5、I、aVR导联的P波振幅、QRS波振幅、QRS综合压代数和压差(设R-(Q+S)=|R|-|Q|-|S|)及T波振幅等参数进行测量。

1.3.3基线稳定性观测指标:选择连续5个心动周期中水平的、无伪差的TP段作为基线,按照基线漂移检测规定测量,若基线多次发生漂移,则选取最大者进行测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版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方法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健康体检者两种导联线心电图结果比较:时间一致性参数比较:新型导联线与常规导联线测量所得的心电图波形在心率、P波时限、PR间期、QRS波时限、T波时限、QT间期等参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振幅一致性参数比较:分别比较新型导联线与常规导联线测量所得的心电图波形在V2、V3、V5、I、aVR导联的P波振幅、QRS波振幅、QRS综合压代数和压差及T波振幅等参数,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新型导联线与常规导联线测量所得的心电图图形振幅无明显差异。对所有导联的振幅进行相关性比较,|r|均大于0.7,提示新型导联线与常规导联线测量所得的心电图波形振幅高度相关,见表2。

2.2心律失常患者两种导联线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120例各类心律失常患者中,新型导联线组检出心房颤动、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的例数(分别为39、20、21例)均高于常规导联线组(分别为38、17、19例),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联线对室性期前收缩的检出例数无差异(均为40例)。

2.3图形稳定性比较:对220例受试者(健康体检者及心律失常患者)的两组导联线记录的心电图波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导联线组发生电极脱落、基线漂移及肌电干扰的例数(分别为3、9、2例)均低于常规导联线组(分别为20、35、11例),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国内外学者一直关注改良新型导联线的临床应用研究。报道较多的EASI导联心电图,在Frank导联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S电极导联,并通过调整各导联电极安放部位,对心肌缺血检出的敏感性较普通导联心电图显著提高。我们研发的导联线由于采用扣式电极,且使用与之相匹配的自粘一次性电极片,操作上更加容易固定,电极不易脱落。本研究通过对正常人及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采集发现,新型导联线组的电极脱落率明显低于常规导联线组,体现了新型导联心电图在可操作性上的明确优势。

在线对对联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开关;合闸回路;电气联锁;解除

1 引言

安徽省矿业机电装备公司新厂区35/10KV降压站2011年10月16日投入试运行。该降压站进线电压为35KV,1路高压进线,装有2台8000KVA主变压器,可并列运行。10KV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共有28台高压柜,10KV两段母线之间设有母线联络开关,所有开关均采用vA型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保护装置采用的是国电南京自动化公司的Ps 690U系列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用于线路、变压器、TV、电容器的保护。按公司用电要求,试运行初期一台主变使用,另一台主变备用,2台主变应能在不中断负荷用电的情况下互相切换。

2 进线与母联合闸回路的电气联锁

该降压站投入试运行不久,要对10KV两段母线进行相序核对,核对无误后,在准备投入两台主变并联运行时,发现了问题,就是当10KV的1#进线开关和2#进线开关均在合闸位置时,母线联络开关不能合闸;最后发现10KV的1#进线开关、2#进线开关、母线联络开关之间的合闸回路设有电气联锁,3台开关最多只能同时合上2台开关,如果进行1#、2#主变切换操作,必须先拉开母联开关才能合另一台进线开关,这样就要中断一部分负荷供电,为此,要解除1#、2#进线开关和母联开关的电气联锁。

3 进线与母联合闸回路电气联锁的解除

以1#进线开关柜真空开关为例,经分析电气原理图发现,在1#进线开关柜高压真空开关的合闸回路里串联了2对常闭触点(这2对触点为并联),分别引自2#进线开关和母联开关的辅助触点。这样,当2#进线开关和母联开关均在合闸位置时,其对应的辅助触点均断开,从而断开了1#进线开关的合闸回路,使1#进线开关不能合闸,另2台开关也是同样的原理。1#进线开关柜合闸回路控制原理图如下:

根据1#进线开关柜合闸回路控制原理图,只要将X2:10和X2:12之间用导线连接起来,就可解除分段开关柜和2#进线开关柜开关分合位置对1#进线开关柜合闸回路的控制。现场接线有2种方式,一是在分段开关柜和2#进线开关柜开关的辅助触点端子排上分别用导线短接所用的常闭触点的两端,要使用2根导线;二是在1#进线柜开关的合闸控制回路直接将X2:10和X2:12用导线连接起来,仅用一根导线,也消除了从另一进线柜和母联开关柜到本柜的辅助触点连接导线的影响,减少了故障点。显然后一种方法较好,实际也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同样的,在2#进线开关柜和母线联络开关柜中也采用和1#进线开关柜相同的处理方法,就可解除它们之间的电气联锁。

在线对对联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 弱电系统 调试方法

一、线路测试

(1)外部检查:图纸检查各种配线情况,首先是强电、弱电线是否到位,是否存在不同性质线缆共管的现象;其次是各种火警设备接线是否正确,接线排列是否合理,接线端子处表牌、编号是否齐全,工作接地喝保护接地是否接线正确。

(2)线路校验:先将被校验回路中的各个部件装置与设备接线端子打开进行查对。以往一般都用万用表以导通法逐线查对传输线路敷设、接线是否正确,现在可采用数字式多路查线\仪检查,效果好速度快。检查探测回路线、通讯线是否短路或开路,采用兆欧表测试回路绝缘电阻,应对导线与导线、导线对地、导线对屏蔽层的绝缘电阻进行分别测试并记录,其绝缘电阻不小于20M欧姆。

二、单体调试

(1)探测器的检查。目前,国内外对探测器的定量试验只在生产工厂、消防电子产品检测中心和消防科研院所进行,在安装施工现场一般作定性试验。对于使用数量较大的开关量探测器可利用专用的火灾探测器检查装置检测,例如FJ-2706/001型火灾探测器检查装置可用与F32等型号探测的检查,又如GAY-B便携式火灾探测器电阀值检测仪可对一些常用的火灾探测器检测,并能对其灵敏度进行定量试验。

(2)报警控制器的试验。报警控制器单机开通前,首先不接报警点,使机器空载运行确定控制器是否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损坏。开机后将所带上探测点进行编码,并在平面图上作详细记录。一般开关量探测器大多硬件编码,如前述的二进制编码口上所处的探测回路编码。还有一些系统采取软件编码方法,甚至自适应编址方式。对末带上(与控制器末能建立正常通信状态)的探测点要逐个检查,如果是管线问题,则在排除线路故障后再开机测试,如果是探测器问题则更换探测器。

对带不上的报警点首先到现场测量DC24V工作电压是否到位若无电压则是线路问题,再检查回路电流的正确性。正常情况下,平均每报警点的监视电流大约为0.2-1mA,将万用电流档串入熔断丝座或回路每一端子,量出电流值,如果与报警点总电流计算值相差不大,说明此回路各探测点工作状态正常,若相差较大,说明回路中有一个或几个一报警点的工作状态不正常,则需要根据图纸上表明的管线走向分段确定这几个报警点的位置,检查是线路问题还是探测点已损坏,直至回路电流测量正常为止,如果线路无问题,再查看探头与底座接触是否良好。

如果这两种可能性已排除,则必须更换报警点或底座,注意新底座不能与回路中现有的报警点编码重号。对报警控制器要作入下检查:火灾报警自检功能,消音复位功能,故障报警功能,优先功能,报警记忆功能,电源自动转化功能及备用电源的欠压、过压报警功能等。

如果通用控制器-楼层显示器联调,有些产品楼层显示器与通用控制器的通讯线有极性要求,所有楼层显示器都带不上或通用控制器报故障,则可能是通讯线极性接反。如果某台楼层显示器挂不上,则可能是楼层显示器程序的芯片未写入层显号或层显通讯口破坏,可将这台楼层显示器的程序芯片换在其他的楼层显示器上试验查处原因。

(3)火灾探测器的现场检测。火灾报警系统联调结束后,应采用专用检测仪器对探测器逐个检测,要求探测器动作准确无误。对于感烟探测器可采用点型感烟探测器试验器进行测试,例如GAY-03便携式火灾探测器加烟试验器,检测高度3-7米,以棒香烟未烟源,利用微型分泵,通过特殊的烟道,将烟压入出烟口喷出,以规定速度导入烟感探测器的烟感室,对器感烟功能进行测试,一般测烟在加烟后30s以内火灾确认灯亮,表示探测器工作,否则不正常。

有些火灾探测器产品设有灵敏度测试孔和磁性舌簧检查触点,便于现场测试和检查。例如果551系列的智能离子型、光电子型和热感型探测器的灵敏度可以用试验磁铁(M02-04-00)试验模块(MOD400)来试验;光电子型探头还可以用试验卡(R59-10-00)测试。试验磁铁或试验卡能模拟火灾而触发探头敏感室内的电路,如果触发作用产生的信号是在厂房设定的范围内,则该探头就会引发报警。如果其灵敏度在设定区之外,则不会报警。

三、联动控制系统的调试开通

开通前,首先对线路作仔细检查,查看导线上的标注是否与施工图上的标注吻合,检查接线端子表的规定一致,排除线路故障。对所需联动设备要在现场作模拟联动试验,确定联动设备机运转是否正常。在此项工作未结束前不能打开联动控制器电源,以免因设备故障损坏联动控制控制中心设备。所有联动设备现场模拟试验均无问题后,再从消防控制中心对各设备进行手动或自动操作系统联调。调试完毕后,将调试记录,接线端子表整理齐全完善。以上外联动控制系统调试开通的通用程式,下面再分成二类联动控制系统细化叙述:

在线对对联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国政治国会中美关系联线体制问题

美国“国会联线”(Congressional Caucus),是国会议员中间常见的非正式组织(Informal Congressmen Organization,ICO),是国会议员针对某个问题领域或某个地区而组成的联盟,这些联盟被认为是“未得到国会法规、政程或拨款单列项目认可的、希望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国会议员的自愿联盟”。这些非正式组织虽然规模不等,形式各异,但在国会立法、监督、政策选择等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美国对华决策中,1987年成立的涉及问题的人权联线、2002年成立的台湾联线及2005年成立的中国联线发挥了相当的作用。本文拟以问题为中心,对美国国会的联线体制在对华决策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 美国国会联线的特点与功能

美国国会联线数目繁多,形式各异,既有关注国内政治事务的联线,如“黑人联线”(Black Caucus)、“西班牙裔联线”(Hispanic Caucus);也有一些以社会问题、个人兴趣甚至休闲活动为议题的联线,如“航海联线”(Sailing Caucus)。与国际事务相关的联线有“拉丁美洲联线”(Latin American Caucus)、“人权联线”(Human RightsCaucus)等。国会联线成立背景复杂,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前,美国国会两院的联线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不平衡性。就参众两院而言,美国国会联线主要集中在众议院。据《美国国会议员名录》(Congressional Staff Directory)2003年夏季号所载目录,美国国会共有186个联线组织,其中众议院166个,参议院只有20个,数量相差之大,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国会联线组织之间的成员数量不等。例如国会“印度联线”(IndianCaucus)成员高达200余名,“自行车联线”(Biking Caucus)人数曾达到160多人,而有些联线则只有2~3人。

第二,超党派性或跨党派性。早期的国会联线主要是同一党派议员组成的小组,具有较强的排他性。现在绝大多数的联线组织是由两党成员共同构成的。由于国会联线多是针对某一个具体领域的,因此只要志同道合,无论议员背景如何,都可以组织起来,共同促进解决大家关心的问题,呼请国会和舆论的关注,推进和维护共同利益。例如“国会参议院与众议院刘易斯与克拉克两百周年国会联线”(U.S.Senate and U.S.House Lewis and Clark Bicentennial Congressional Caucus),是参众两院1998年为联合推动美国纪念刘易斯(Meriwether Lewis)和克拉克(William Clark)200年(1803-1806)前的探险活动而成立的。200年前,在杰斐逊总统执政时期,国会帮助这两位探险家对密苏里河流域进行了探险,对当地印第安人土著文化开展了研究。另一种“超党派性”,可以理解为一些联线组织在参众两院都有设立,如参众两院分别设有钢铁联线(Steel Caucus)和台湾联线(Taiwan Caucus)。

第三,联线组织的松散性。国会联线只是一种非正式组织形式,一般而言,没有正式的预算和办公地点,甚至没有什么联系方式,只是在某个议员网站内容中有时可以查到该议员属于某联线,如果是联线主席的话,可能会更为醒目一些。此外,其运作方式很不正规,联系方式也多为于信件、电话、传真往来,或者是私人接触,很少举行全体会议。

具体来说,国会联线主要有三方面功能:第一,提出相关方面的立法建议,推动国会立法。国会议员成立某个联线的首要目的是就其所关注的问题领域提出政策建议或立法动议,尽量争取其他议员的支持,以筹划和推动国会立法,如众议院“台湾联线”曾在2002~2003年围绕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重申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等议题,多次向众议院提出法案和议案,并力促国会两院通过。第二,监督功能。对国会常设委员会及行政部门的行为进行监督,提出意见或政策,促使其改变,以实现特定政治目的。第三,收集信息功能。非正式议员组织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获取、分析、交流并传播相关问题领域的信息。有些非正式议员组织,甚至将信息功能作为其基本功能,如众议院“调查联线”(Investigating Caucus)。国会联线组织常常是各种院外游说团体的游说目标,通过诸如举办记者招待会、撰写并分发新闻稿和分析报告等方式来传播信息,寻求支持,实现其预期目的。

如上所述,美国国会联线涉及各种问题领域,影响不可忽视。其中,按成立的时间顺序,涉及中国问题的联线依次为涉藏人权联线、台湾联线和中国联线。这三个联线的成立,表明了中国问题是美国国会议员非常重要的关切,折射出中美关系在美国国会议程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问题、及中国问题在中美关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 涉藏人权联线的组成、活动及其影响

美国国会对问题的关注,是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问题逐步国际化的大背景紧密相连的。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86年这十多年间,美国基于“联中抗苏”的战略需要,对问题关注甚少。

1987年,众议员兰托斯(Tom Lantos)和波特(John Poter)发起成立了国会人权联线(Congressional Human Rights Caucus)。到2006年,该联线已跨越两院和两党,成员达240人。自其成立起,该人权联线就宣称中国政府在问题上不应当逃避以普世人权标准来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在该联线的推动下,美国国会1987年10月做出决定将问题作为国会“人权联线”重点讨论的议题之一。这样,美国国会形成'了支持达赖集团的所谓的“帮”。因其没有直接取名为“联线”或“人权联线”(Tibet Caucus),故笔者将其称为涉藏人权联线或称之为涉藏联线。其代表人物有罗斯(Charlie Rose)、索罗门(Gerald Salomon)、佩尔(Claiborne Pell)、

赫尔姆斯(Jesse Helms)、沃尔夫(Frank Wolf)等。这些成员大多是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或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资深议员。他们虽然都对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其立场和政治目的并不完全相同。具体而言,其人员组成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坚定支持达赖喇嘛与“”的骨干分子,以众议员罗斯为代表。他们是达赖喇嘛最忠诚的支持者,与达赖喇嘛在美国的院外集团有着密切联系,成为达赖喇嘛在美国国会的表达者和宣传者,甚至将院外集团起草的议案直接诉诸国会山,而且往往成为问题提案得以通过的关键人物。

第二类是“以藏”的意识形态保守主义分子,以众议员索罗门、参议员赫尔姆斯为代表。

第三类是人权运动分子。这些人在问题上属于后来者,其代表人物多为美国少数族裔,例如犹太籍议员兰托斯。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问题。作为资深议员和人权活动家,他们对美国国会的小组委员会拥有决定权,其影响力不容忽视。例如众议院人权小组委员会主席波特、众议院亚太小组委员会主席索拉兹(Stephen Solazi)、众议员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

这三类议员在国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却实实在在具有影响力的亲达赖势力,并在1989年之后有所加强。他们在问题上的主要活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倡导和发起各种涉藏议案,以藏反华。1987年5月,共和党众议员罗斯、索罗门向众议院提出了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地区侵犯人权”的第2476号议案。国会将该议案作为1988~1989年度对外关系法案的修正案提出来,并得到了28名参众两院议员的支持。这28人在90年代成为“涉藏人权联线”的骨干成员。1989年北京之后,他们在国会利用人权问题提出反华议案,制裁中国。其中以在2006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众议院议长的众议员佩洛西和参议员米切尔(George J.Mitchell)最为突出。他们还是利用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附加人权条款对中国制裁法案的动议者。1989年11月,佩洛西等议员提出了要求中国改善人权的“七项条件”,其主要内容有:美国对华政策必须与局势挂钩;取消拉萨及其他地区的令;允许外国记者和国际人权组织代表进藏采访调查;释放政治犯;中国政府就问题与达赖喇嘛举行谈判;建议美国之音设立藏语节目;在1990~1991财政年度开始每年拨款50万美元资助30名学者访美。1993年,两人又提出了有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的议案。法案规定,只有中国在改善人权、降低贸易壁垒和停止向某些好战国出售武器方面迈出重大进步的条件下,美国才延长最惠国待遇一年。

(二)在国会精心策划邀请达赖访美,抬高了达赖喇嘛在美国和世界的国际形象。据统计,从1979年达赖首次访美开始到2001年,达赖应邀访美23次。1979年至1994年的15年间,基本上2~3年往访一次。从1994年开始每年往访一次,而1997年当年往访两次,1999年则三次访美。从1991年4月16日老布什总统接见开始,美国总统、副总统等政界要人在达赖访美期间都与其会见。2007年3月16日,兰托斯在国会主持了问题听证会,并表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授予达赖喇嘛国会金质奖章(Congressional Gold Medal),以表彰达赖在全球人权事业中的地位。这一奖项起源于1776年,是美国国会的最高民政类奖项,其首位获奖者是乔治・华盛顿。

(三)利用问题获取在“4T”(即台湾(Taiwan)、贸易(Trade)、(Tibet)和天安门(Tiananmen)事件等词的英文首写字母缩写)或其他国际问题上的利益,成为美国国会与政府“以藏制华”的工具之一。美国国会议员利用其作为民意代表的权力,致函总统或国务院,要求在对华交涉中必须夹带“4T”中的问题。例如,1994~2000年在贸易问题上利用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在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PNTR)的谈判中附加了大量人权条款。2000年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法案获得通过后,国会丧失了利用最惠国待遇问题审查的特权,但是国会仿照监督前苏联人权状况的办法,新设立一个专门监督的委员会: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简称CECC)。2002年该委员会正式运作,其成立宗旨和工作重心之一就是“同国务院事务协调员(Special Coordinator for Tibet)进行合作”,监督人权状况,“向国会报告中国政府与达赖及其代表的谈判状况”,提供有关的历史、宗教、文化、语言的本来面目和维护人权的办法等。2002~2003年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专门召开了人权听证会。2002年国会还邀请流亡藏人现身说法,到国会人权联线举办听证会。此时,由于对人权的关注,国会几乎成为流亡藏人攻击中国政府政策争取美国支持的主战场。

涉藏联线在国会问题的决策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成为美国国会推动问题国际化的主要力量。

首先,涉藏联线是美国国会通过涉藏决议和议会活动,监督政府推动问题,鼓吹问题国际化的基本势力。在美国国会的立法过程中,各专门委员会尤其是小组委员会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国会联线的作用就是充当将相关议题以非正式组织连接起来的桥梁。在涉华问题中,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和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就是如此。1987年6月,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侵犯人权的修正案》,攻击中国对实行“军事占领”和“暴力统治”。1987年9月21日,也就是在国会人权联线会议上,达赖提出了所谓解决问题的“五点和平计划”。这个“Ni点和平计划”自1980年代以来成为欧美议会和非政府组织讨论局势鼓吹问题国际化的范本之一,经常被引用。1991年5月23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宣称“是一个被占领的国家”。同年10月31日,美国总统签署美国对外政策法案,再次宣称“是被占领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美国国会就相继提出或通过了10多个涉及“问题”的议案。1999年,众议院提出的反华议案多达70余个,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涉藏议案。

1994年至1997年期间,美国国会策划并参与了三届“问题国际议员会议”,攻击中国的政策,支持达赖集团分裂中国的活动。此外,国会还频繁举行“问题听证会”,其中仅1999年就举行了50多场。

其次,涉藏联线成为美国国会创议美元计划,为流亡集团提供经济后盾和培养分子的重要支柱之一。国会在每年审议财政拨款法案时都以种种名义给予流亡者实在的美元支持。国会每年给流亡分子的直接拨款达200多万美元。

2001年5月9日在和平解放50周年前夕,联线的重要成员参议员范斯坦(Dianne Feinstein)等在国会举行新闻会,正式提出并通过了政策法案。这成为国会干涉问题的立法根据。在2002年的《政策法》中,国会在涉藏联线议员的推动下决定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给“难民”人道主义援助各200万美元,同时拨给用于支持流亡的学者赴美学习的“阿旺珠佩(Nagwang Cheophel)交流计划”50万美元,给半官方性质的全国民主援助组织(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25万美元,作为培训、教育民主积极分子和监督人权的专款。这些美元计划,为流亡藏人培养“事业”的接班人,尤其是那些亲美的流亡藏人,他们羡慕美国式生活和美国的民主政治,将成为流亡集团的骨干,也将成为流亡藏人社会进行所谓“后达赖时代”美式民主改革的主力军。2007年3月16日,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兰托斯召集了人权问题听证会,国务院事务特别协调员多布里扬斯基(Paula Dobriansky)说,“布什总统关心问题,每次与中国官员举行会晤时总会提出这个问题”。她提出,令人关注的是在宗教自由领域,的状况未见改善。“我们对难民的福祉深为关注”,美国向生活在境外的难民提供人道援助资金。美国对自治区内发展项目的资金援助是通过基金(Tibet Fund)的渠道提供的。基金接受各基金会、公司和众多个人提供的资金。国会授权的美国国务院人口、难民和移民局(Bureau of Population,Ref-ugee and Migration)的人道援助赠款(Humanitarian Assistance Grant)和教育与文化事务局(Bureau of Educational and Cunltural Affairs)富布赖特的奖学金是基金的重要来源。

第三,在涉藏联线议员的多年推动下,国会对人权问题的“关注和监督”,出现了机制化趋势。美国国会的“帮”多年来试图效法“与台湾关系法”,为国会干涉问题寻求法律依据。从1988年开始,在国会的推动下,美国国务院每年发表所谓《人权报告》和《宗教自由报告》,均涉及到人权问题。1997年,在参议员外交委员会主席赫尔姆斯推动下,国务院设立了“事务特别协调员”(Special Coor-dinator for Tibet)。2000年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法案通过后,美国无法再利用最惠国待遇问题“敲打中国”。2001年5月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提出了一项“政策法案"(The Tibetan Policy Act of 2001)。该法案比以前的国会涉藏议案干涉力度更大。它呼吁联合国考虑问题,还要求美国国务卿设法在拉萨设立一个办公室,并要求美国政府任命一名“事务特别协调员”,通过立法使这一职务成为永久性职务。2001年“政策法案”的通过,不但为美国政府提供了攻击中国国际人权形象的法律依据,也为美中人权对话增设了新的障碍。2004年6月23日,国务院依据该法,向国会呈交了《问题谈判报告》(Report on Tibet Negotia-tions),表示美国继续“敦促双方开通对话,且不附加任何前提条件”。从其内容可知,该法已经使美国干涉我问题的手段制度化和机制化,使问题进入到美国对华决策的日常议程。后来在中美高层对话甚至首脑会谈中,每次必有问题。

上述涉藏的两个报告和一个政策法案,是美国国会“以藏制华”措施中的突出部分。这足以说明美国国会对议题的高度关注,加上国会在其他议案中附加的条款,这些因素将是问题在美国或国际上长期“存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台湾联线和中国联线

在美国国会,还有另外两个涉华联线,即台湾联线和中国联线。它们是新世纪才成立的。台湾联线包括“众议院台湾联线”(Congressional Taiwan Caucus,CTC)和“参议院台湾联线”(Senate Taiwan Caucus,STC),前者成立于2002年,后者成立于2003年;中国联线成立于2005年。2002年4月9日,众议院“国会台湾联线”成立,截止到2005年3月,该小组已由发起之初的40人增加到了141人,占众议院总数的1/3之多。“参议院台湾联线”2003年9月17日正式成立,由共和党参议员乔治・艾伦(George Allen)和参议员蒂姆・约翰逊(Tim Johnson)担任共同主席。到2005年9月,其成员从最初的10人增加到24人,超过参议员总数的1/5。参众两院台湾联线不仅在成员数量上占优势,而且成员级别较高,影响力也较大。众议院台湾联线的成员几乎来自众议院所有常设委员会,其中以国际关系委员会的成员最多。两院台湾联线的成立的前因后果,值得分析。从后冷战的国际格局的大背景、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和中美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来看,台湾联线的成立既有适宜的“国际气候”,也有其一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根据,台湾方面对美国的院外游说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有利于台湾的局势。这是“台湾联线”成立的大背景。冷战结束后,中美两国丧失了共同反苏的战略基础。美国将中国视为其霸权地位的最大挑战者,“以台制华”,抑制中国的发展壮大成为美国国会对华政策的主要特点。从国会有关涉台立法的演变中可见一斑。中美建交后的十多年里,涉台议案明显下降,仅为104件,但冷战后涉台议案却大幅上升,1991~2000年十年间达到233件。

美国国会“亲台反华”的政治生态,是台湾联线产生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国会内部就形成了“亲台反华”“亲蒋”的政治生态。美中建交后的十年里,美国国会亲台势力有所萎缩。但是近年来,围绕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争论,在“台湾帮”的活动下,美国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表示。2003年5月,《亚洲华尔街日报》发表了题为“让台湾加入世卫组织”的社论。2004年2月10日,由众议院台湾联线共同主席之一的布朗(Sherrod Brown)带头提出了第3793号法案,呼吁国务院协助台湾加入世卫组织的要求。

台湾当局对美国会的游说活动,也催生了台湾联线的成立。1979年中美建交,美台官方关系终止,意味着美行政部门“抛弃”了台湾。为此,台湾当局转向国会,通过影响国会来制约美国政府的对华和对台政策。冷战后,台湾当局的“国会外交”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加强,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95年李登辉访美成行,以及2000年众议院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2002年和2003年参众两院成立的台湾联线则是台湾当局游说活动的又一突破。台湾驻美经济文化处及“台湾人

公共事务委员会”(FAPA)对该联线的筹备和成立具有重大的影响。事实上,该联线的成立仪式以及所有相应的庆祝活动都是由FAPA一手策划组织的。

中国联线是最晚成立的国会涉华联线。美国国会有两个针对中国大陆的联线团体。一个是2005年5月成立的美中工作小组(US-China Working Group)。另一个是成立于2005年6月14日“众议院中国联线”(Congressional China Caucus),目前成员共有30个,这是一个由共和党众议员福布斯(Randy Forbes)倡议并与众议员斯凯尔顿(Ike Skelton)共同担当主席的跨党派联线团体。虽说两个都是关注中国问题的联线团体,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美中工作小组主要对中国的经贸关系、外交政策开展相关研究,跟踪和研究中国情况,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对华政策,以增进美中外交和经贸关系,促进美国国会对中国的了解,为其成员提供与中国有关的研究信息。中国联线的两位共同主席都是众议院军事委员会资深议员。其对华政策首先强调的是防范和接触两手并重,其次才是经济和贸易、能源和资源等问题领域。两个组织在定位上有一定的重合,但前者强调研究美中经贸关系,促进两国关系发展,而后者强调军事问题,防范中国的崛起。

美国国会涉华诸联线的先后出现,表明中国因素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与决策中的影响日益增加。

首先,涉藏人权联线和台湾联线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国会关注、影响和干预中国内政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这两个问题在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影响的负面性,也反映出和问题的“国际化”趋势有所增强。涉藏联线尤其如此。涉藏联线的成员都是制造议案的主导者,也是参众两院的资深议员,例如赫尔姆斯和佩洛西。他们诬蔑“中国政府是侵犯人权的罪魁”,鼓吹“是一个被占领的国家”,抬高达赖喇嘛的地位,通过反华议案来对美国政府施加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参众两院在“以藏反华”方面,越来越具有“超越党派”的一致性。1980年代,参众两院起初关注问题的焦点并不一致,有时因为党派利益相互杯葛。90年代以后,涉藏联线成员超越了两党政治,多次提出有关问题的提案。但相比较而言,参议院支持的实力要强大得多,其中包括了共和党领袖人物赫尔姆斯和参议员范斯坦等人。他们是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与亲达赖喇嘛的院外游说集团一起,在美国国会内外为达赖喇嘛鼓吹,成为达赖集团在美国国会最有力的支持者。

其次,中国联线的成立,表明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国会不得不重视中国。2005年3月,福布斯率领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代表团访问中国。他们参观了中国的军事设施,会见了中国官员和美国在华企业代表。访华期间,福布斯强烈感受到美中相互认识的不平衡性,认为美国对中国的认识不甚客观。面对中国的崛起,他深刻感受到美国国会成立中国联线的重要性,以期客观了解中国崛起的现实,维护美国利益。

第三,美国国会的涉华联线组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参加者并非都有“明显的反华或亲华”立场。例如,从成立的过程来看,台湾联线的成立有较多的国会官方色彩,是2003年9月17日国会为给过境美国“造势”才宣布成立。“中国联线”是在福布斯2005年3月率领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代表团访问中国后自发成立的,其目的在于客观了解中国,维护美国利益。而从规模和影响力来看,台湾联线的成员规模和影响力要比中国联线大得多,而且这种差距可能要维持一段时间。相对而言,中国联线成立的时间比较晚,其成员数目也比台湾联线少得多,影响较小。但应该看到,两联线在规模和影响力方面的差距并非固定不变。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委员麦克・韦塞尔(MichaelWessel)认为,近期来看,中国和台湾在国会山的影响力多寡并不会有太大改变,亲台派的优势仍较明显,但5年以后,他就不敢说了。由此可见,中国联线的影响力也会逐步增强。再如,从涉华联线的人员构成来看,涉华联线并非相互隔绝,反而存在着成员交叉的现象。“中国联线”中有17位成员同时也是“台湾联线”的成员,16位是“涉藏人权联线”的成员,其中沃尔夫(Frank Wolf)还是“国会人权联线”的联之一。在90年代国会对华问题的辩论中,他多次提出涉及包括问题在内的中国宗教与人权问题和劳改产品等。这说明,参加台湾联线并不意味着完全支持“”或“”。相反,涉华联线的议员们多为“维持现状”的中间派。参加中国联线也决不意味着支持中国大陆,而是为了通过对话和接触认识中国,让中国接受美国的人权和道德标准,以维护美国的利益。正如中国联线发起人福布斯所言:成立中国联线就是为其成员们提供与中国相关的信息和论坛,研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能力,及其在国际经济和政治方面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