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散文(精选5篇)

  •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为骨科领域较难治的疾病,病程长,易反复,手术治疗有创且效果较差,术后对膝关节活动有一定影响。中医药治疗具有无创、使用方便,对膝关节活动影响较小的特点。江蓉星教授在骨科病症诊治方面颇有心得,现将其运用中医治疗该…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精选5篇)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仙方活命饮;金黄散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0-0080-02

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为骨科领域较难治的疾病,病程长,易反复,手术治疗有创且效果较差,术后对膝关节活动有一定影响。中医药治疗具有无创、使用方便,对膝关节活动影响较小的特点。江蓉星教授在骨科病症诊治方面颇有心得,现将其运用中医治疗该病的一则验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例简介

肖某,女,38岁,四川省金堂县人,右膝关节肿胀发热12年,加重9月余。患者12年前不明原因右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无疼痛及压痛,先后到本市两家大型三甲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不详)和保守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遂于2014年10月14日来我院江蓉星教授门诊就诊。查体见右膝关节前正中有一纵行切口,长约15cm,愈合良好,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髌骨推移活动度受限,浮髌试验(-),右膝关节后侧、外侧分别可见6cm×11cm、4cm×12cm的包块,皮温较周围及对侧高,质偏硬,包块无活动性,右下肢感觉未见异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DX(某医院 2014-9-18 11135205)示右侧胫骨上端外侧及腓骨头密度不均,内见片状低密度区,周围软组织肿胀,N窝区见稍高密度片团影。MRI(某医院2014-9-1811135775)示右膝关节考虑肿瘤性变,滑膜源性待查。血常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1807532014-10-14)示:白细胞:66×109,CRP:3mg/L,红细胞:469×1012,血红蛋白:128g/L,淋巴细胞:23×109/L,江蓉星教授经详细询问病情及体格检查后,结合病人临床表现诊断为右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中医诊断:右膝关节肿疡―血瘀痰凝,湿热阻络证。

2 治疗

江蓉星教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辨证,确定治疗原则。在治疗中前期宜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化痰通络,后期行气活血,化痰通络为主,辅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初诊给予骨痈片内服,香木活血散、香连金黄散各半外敷。二诊时诉一诊效果不佳,后改用遂改用处方仙方活命饮去穿山甲,加夏枯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芥子、山药等中药水煎服,一天3次温服,同时给予院内制剂金黄散外敷患处,仍其每月复诊。二诊后见患处包块略缩小,皮温仍较对侧及周围高,遂改用根据病人舌脉及患处病情变化及中医辨证分别加生黄芪、薏苡仁、水蛭、土鳖虫、瓦楞子、鸡血藤。为降低治疗成本及服用方便,改为丸药服用,仍每月复诊1次。二诊后病人病情逐渐好转,症状逐渐减轻。2015年7月16日复诊,见右膝关节肿胀基本消退,发热程度明显减轻,病人对治疗效果满意。择期行MRI检查或关节镜检查,观察治疗前后病变部位的内在变化。

3 体会

根据病理结果及临床结果分析显示,本病为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该病起病隐袭,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关节内D-PVNS 患者一般可表现为疼痛 ( 79%~90%) 、肿胀 ( 72%~79%) 和局部皮温略高 ( 52%~65%),部分患者出现关节功能减退 (26%

~28%)[1-2]。目前治疗方式多样,但均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手术是目前唯一能得到确切效果的治疗方式,但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复发率[3]。

中医认为本病属外科疮疡范畴,本案患者证属血瘀痰凝,湿热阻络。仙方活命饮出自明代陈实功《校注妇人良方》卷24,书中论述道:“治一切疮疡,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又止痛消毒之良剂也”,前人称本方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4]。江蓉星教授认为,肿疡的的主要机理为气血凝滞,痰湿经络受阻,聚而成形,故见红肿隆起,邪正交争剧烈则见发热,治宜行气活血、消肿溃坚。疾病后期多耗气伤津,宜加用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类药物。在本方中当归、乳香、赤芍、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金银花、白芷、防风通滞散结,使热从外解;贝母、天花粉、皂角刺、白芥子、瓦楞子清热散结,通络化痰;夏枯草、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疔疮;薏苡仁利湿化浊;水蛭、土鳖虫、瓦楞子化瘀散结;黄芪大补元气,以助血行,加快瘀血消散;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以上诸药合和为丸,药效缓慢释放,以达解毒散结、化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且作用持久。

香木活血散主要成分为木瓜、香附、独活、白芷、自然铜、羌活、川芎、木香、白及、续断等活血化瘀、祛湿药物,用于气血瘀滞,筋骨损伤、扭挫伤,红肿疼痛等症。香连金黄散主要成分为白芷、生天南星、黄柏、木香、天花粉、生半夏、黄芩,用于热毒引起的红肿疼痛及未溃烂的溃疡。二者配合应用,对气滞血瘀、湿热阻络型骨关节疾病疗效明显。

综上所述,仙方活命饮内服配合香木活血散、香连金黄散外敷治疗发热性疮疡疾病效果良好,可为该类骨伤科及外科疮疡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Edwards MR,Tibrewal S. Patello-femoral joint pain due to unusual location of localised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a case report [J]. Knee,2004,11( 4) : 327-329.

[2]Sharma H,Rana B,Mahendra A,et al. Outcome of 17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 PVNS) of the knee at 6 years mean follow-up [J]. Knee,2007,14( 5) : 390-394.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散文之所以能保持长久的魅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兼备精深的古典文学造诣和广博的西方艺术素养。这使她的散文既漾动着传统渊源的温润之光,更激荡着现代诗艺创造的前卫意识。她将诗的想象逻辑和诗的情感结构运用于散文创作,在散文中借鉴诗歌的复沓、联想等手法,借鉴现代诗的语言和节奏,追求散文的色彩美和建筑美,在时空上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和思绪。

在台湾地区的文学天地间,散文以其代有人才,名家众多,阵容齐整,佳篇绚烂而占有重要的位置。众多散文家因对传统的承继光昌以及大胆革新与锐意创新而形成了重峦叠嶂、万壑争流的散文景观。在这群活跃的散文作家群中,张晓风无疑是一位令人瞩目的散文大家。浓厚的古典文学涵养,使张晓风的散文散发出古典文化的芬芳,尤其是长期受古典诗词的浸润,使她具有诗人气质。她以诗人的眼光和感觉去观察生活,感受人生。她的散文具有诗的激情,诗的联想,诗的感应,诗的风采,诗的气质。她把诗与散文糅合在一起,跨越了诗与散文的界限,字里行间透露出浓郁的诗情和诗的意蕴,造就了一种既有意象,又有蕴含,既清新又朦胧,既现实又浪漫的风格。古典诗词中“雨荷”“圆月”“松树”“杜鹃”“梧桐”“垂柳”“红枫”等意象的大量应用,直接体现了张晓风与古典文学传统之间深厚的渊源关系。但是,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着几近痴迷的她,并没有在古典里迷失自己。如果说,张晓风早期作品充满着古典诗词的阴柔之美,趋于婉约的话,那么,她后来的一些散文,便明显地借鉴了现代诗的意境和语言策略,无论从其内涵或艺术表现技法看,都显现着现代诗的品格,而别具艺术魅力。

一、诗的联想与感应。张晓风在她的散文《地泉》中写到:“有人以为诗是题在题诗的壁上,扇上,搜纳奇句的古锦囊里,或是一部毛诗,一卷杜子美里。其实,不是的,诗是地泉,掘地数寻,它便翻涌而出,只要一截长如思绪的绠,便可汲出一挑挑一担担透明的诗。”作为一个至情至性的作家,她说过,她不是书写分行押韵那种职业意义上的诗人,而是以诗为事业,以追求和创造诗意为人生终极目的意义上的诗人。她的散文洋溢着浓郁的诗情和诗意。她的许多作品实际上是一首具有鲜明的意象、浓烈的感情和动人的旋律的散文诗。不少散文采用了诗的结构和节奏,句子跳跃性强,意象密集,有些则类似意识流作品。张晓风常常采用诗歌那种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她的散文也因此通篇涌动着强烈的感情激流,这感情经过诗化的提炼,具有令人陶醉的诗的韵味,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从她的散文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诗一般的情怀和语言所带来的审美愉悦。

首先,张晓风将诗的想象逻辑和诗的情感结构运用于散文创作。她挥动着诗笔写了大量的诗性散文。她的许多散文,有明显的诗化倾向,淡化对日常生活过程的记述,代之以阐释自然,解读社会人生的奇思玄想和瀑布流泻般的感情抒发。如《母亲的羽衣》中的“羽衣”就是诗意化的形象比喻,羽衣是一件梦的衣裳,是每一个女性的青春梦想,青春岁月的标志,也是每一位母亲深情回顾中的往昔时光。有些散文则注重通过对自然景物,作者心理感受的描写以形成作品的诗意情调。如写景记游《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展现在读者跟前的是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一路上对自然所寓含的神谕的参悟,是宽远的联想和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全文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叙事线索,内容随作者的思绪和感情而自然流转,极富诗歌的跳跃性。作者按诗的想象逻辑,将人与物合一,抒写深切的人生体验,有着诗一般细腻而炽热的热情和瑰丽宽远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她写的是散文,但把握世界的方式却是诗性的,即以感悟代替对生活历史性的考察,而这本质上与诗是一致的。其散文体现诗的精神:自由、抒情和想象。“临场感”甚为饱满的感性,经灵性和知性的提升之后,体现了一种高妙之境。

诗的构思离不开想象和联想。张晓风基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驾起感情的马车,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散文王国里纵横驰骋。她的散文想象大胆而新奇别致,天上地下万事万物都可信手拈来,在清风明月、山松野草之间驰骋想象,营造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意境,令人耳目一新。不着痕迹的比喻在散文中俯拾即是。她把春天想象成一个“美丽的、多层的大蛋糕”,而地上的野花是“蛋糕的底层”。在山水中徜徉了一天,临走时她说:“山风跟我说了一天,野水跟我聊了一天,我累了。”她想做“旷野上的一只野鹤”、“深山里一缕宛转的气流”,赤足在石块与石块之间跳跃着,“恍惚以为自己就是山上的一块石头,溪边的一棵树”,一切世俗的烦恼消失了。

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的头上,我却苦于没有云样的笔。(《画晴》)

这是何等的气魄!

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每一个杯形的小野花里。(《魔季》)

阳光为酒花为杯,让人感到春天暖洋洋的太阳,照耀宁静悠远的深色原野,到处满含着无边的甜美的醉意,令人备感生命的美好。

我此刻也卧看大树在风中梳着那满头青丝……我也有华发绿鬓,跟巨木相向苍翠。

花蕾是蛹,是一种未经展示未经破茧的浓缩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灯谜,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个谜底。花蕾是胎儿,似乎混沌无知,却有时喜欢用强烈的胎动来证实自己。(《咏物篇》)

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缔造的。(《花朝手记》)

这种想象简直要直追盛唐诗人了。她深入体察事物,从中寻找美的所在,捕捉思想的火花,只用淡墨淡笔,简单勾勒,便使寻常的花木,都别有一番生趣。

张晓风在散文中还借鉴诗歌的表现形式。她的许多散文是用诗一样的结构组合而成的。如《一个女人的爱情观》全文几乎都是由一种句式写成,反复吟诵爱一个人就是怎样怎样。这种跳动的节奏,一咏三叹的旋律,分明就是诗。《如果你是天使》通篇围绕标题这句假设句行文,每段以此句起始,来表现母子深情。她将诗中的“复沓”借鉴到散文中,一来使所抒之情有波澜起伏的层次感,二来也造成一种回环的美,颇具音乐性。再如《雨之调》分别由“雨荷”“清明上河图”“秋声赋”“青楼集”“油伞”等五个独立小文编缀而成。这样的结构,很容易让人想起诗歌中的“组诗”这一形式。张晓风对这样类似组诗的“组散文”情有独钟,《春俎》《常常,我想起那座山》《爱情篇》《矛盾篇》《眼神四则》《魂梦三则》《林木篇》《花朝手记》《衣履篇》《初绽的诗篇》《玉想》等等,它们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或咏物,都是围绕总标题,运用现代诗组诗的形式来营造散文集锦式的艺术,从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出发勾起一串串萦思,处处散发出诗一样的象征意象,各显奇颖,各呈异彩。这类散文如书法中的狂草,有着最自由随意的布局,读这样的散文就像跟作者做一次天马行空的精神漫游。

二、诗的语言与节奏。丰富的历史知识,精深的古典文学造诣,以及广博的西方艺术素养,使张晓风的散文艺术殿堂建筑在坚实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基础上。她的散文自由活泼,挥洒自如,文字意象繁复,节奏感强,语言复沓跳跃,具有音乐美和意境美。她极力注重语言的加工提炼,善于将文言、现代人的口语和欧化语熔为一炉,精心铸造,巧妙地加以剪裁衔接,另创新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她的语言,既有如“爱是火炽的,恨是死冰的,同情是深渊的,哀愁是层叠的”(《雨天的书》)的古典的清新典雅的排比句,也有现代诗的快节奏语言。

我愿我的朋友也在生命中最美好的片刻想起我来。在一切天清地廓之时,在叶嫩花初之际,在霜之始凝,夜之始静,果之初熟,菜之方馨,在船之启碇,鸟之迥翼,在婴儿第一次微笑的刹那,想及我。(《初心》)

这段文字速度快,笔力强健,气势充沛,一气呵成,运用现代诗的节奏和律动,有最好的现代诗那样苍苍莽莽的感性。

我愿我是那春泥年经上生活过的众生的记录,我是圆我是方我是点我是线我是横我是直我是交叉我是平行我是蹄痕我是爪痕我是鳞痕我是深我是浅我是凝聚我是散。我是即使被一场春雨洗刷掉也平静不觉伤悲、被仓颉领悟模仿也不觉可喜的一枚留痕。(《你要做什么》)

这些语言运用现代诗常用的语言反常搭配的技法,似翻滚的大海,滔滔不绝地喷涌。有时她的语言又似山间的溪流,轻快热烈、幽默诙谐;在她笔下阳光是可以嗅出来的,芳草可以绿得冒出水来,白色的天光可以乱扑扑地压下来,桥因超载月光而成为危桥。有时又似纯净的潮水,恬静温柔,充满诗意。《眼神四则》中,当她听说明治年间,为了把极重的木材拖到工地,有个村里的女子把头发剪了,搓成百尺大绳时,不觉神思飞扬:

美丽是什么?是古往今来一切坚持的悲愿吧?是一女子在落发之际的凛然一笑吧?是将黑丝般的青发,委弃尘泥的甘心捐舍吧?是一世一世的后人站在柜前的心惊神驰吧?

所有明治年间的美丽青丝岂不早成为飘飞的暮雪,所有的暮雪岂不都早已随着苍然的枯骨化为滓泥?独有这利剪刀切截的愿心仍然千回百绕,盘桓如曲折的心事。信仰是什么?那古雅的木造结构说不完的,让沉沉的黑瓦去说,黑瓦说不尽的,让飞檐去说,飞檐说不清的让梁燕去说,至于梁燕诉不尽的、廓然的石板前庭形容不来的、贮水池里的一方暮云描摹不出的以及黄昏梵唱所勾勒不成的,却让万千女子青丝编成的巨索一语道破。

这些语言刚健不失柔美,豪气中犹存雅韵,显示出特有的情调和色彩。这些语言奇俏精炼,字字珠玑,为了适应文章整体风格和表达至情至性的审美激动,打破呆板的句法框架,形成一种迫不及待的气势,作者的感情和才情避开任何既定的结构和组织,无拘无束地显现出来。难怪王文兴评价:“张晓风的文字,其运用之灵活,在当今的我国作家中几乎不作第二人来想。”

张晓风的语言有绮丽婉约的一面,柔肠千曲,情思逶迤,但婉约中有昂扬和洒脱,是婀娜寓阳刚,常用比喻和意象,情思郁勃,自藏豪气,将古典诗文的典雅整饬精练与适合表达浓情烈意的欧化句式很好地熔铸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风格。她充分发挥了中国古典散文汉语言文字那种立体化和感性化的美学效果,但对于中国古典散文的不足之处,她也有清醒的认识。传统中国画对色彩和光影对比关注不够,因此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色感都很淡,崇尚的是冲淡清远。见之于游记,描写山水,往往在清淡中见韵味,不是在瑰丽奇伟中见生命。张晓风在散文创作时,既汲取了中国古典散文重视韵味的优点,以凝练文字和意象传达出盎然的天趣和无尽的哲思;又取法西方现代文学,追求一种在浓墨重彩尽情挥洒中凸现强劲生命力的美学风格。这使她的记游散文恣肆而细腻,远看有气势,近看有细节,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开创了中国现代山水游记的新局面。为了营造诗的意境,给读者视觉的愉悦和色彩的象征意义,张晓风的散文文句力求整齐对称,错落有致,色彩感强,具有绘画美和建筑美。

首先,张晓风通过对色彩的捕捉和描绘,去进行散文意象的创造。《雨之调·雨荷》就在短短的篇章中,描绘了一株雨中挺立的红莲。冷暖色调的对比,不同颜色的叠合、互映,使这篇散文的色彩达到了和谐美和层次美。同时还用象征意义,演绎其思想内容。雨中半开的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红色象征热情、勇敢、炽烈的生命之火。

初春的嫩叶照例不是浅碧而是嫩红,状如星雨的芒萁蕨如此,尖苞如纺锤的雀榕如此,柔枝纷披的菩提如此,想来植物年年也要育出一批“赤子”,红彤彤的,血色充沛的元胎(《我在》)。

用嫩红的元胎来描绘芒萁蕨、雀榕、菩提等植物的初生嫩叶,惟妙惟肖。

其次,张晓风的色彩描绘是服从于自我心灵表达的需要的,她已抛开了意象的浅表描写,而趋向内在和心灵,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她的散文往往运用华美的辞藻绘画造型,写意与写实相结合,具有色彩斑斓、意蕴深远的绘画美,这显示她散文语言方面的精深造诣。

从来没有偏爱过红色,只是在冷冷清清的落叶季节里,心中不免渴望地向往那一片有着热度的红。当满山红叶诗意地悬挂着,这是多么美丽的忧愁啊!那一树枫叶,在晨风中舒开我纯洁的浅碧,在夕阳中燃烧我殷红的灿红。(《林木篇·枫》)

小草莓包括多少神迹啊!如何棕黑色的泥土竟长出灰褐色的枝子,如何灰褐色的枝子会溢出深绿色的叶子,如何深绿色的叶间会沁出珠白的花朵,又如何珠白的花朵已锤炼为一块碧涩的祖母绿,而那颗祖母绿又如何终于兑换成浑圆甜蜜的红宝石。(《咏物篇》)

作者把创造诗的意境作为营构篇章的美学理想。“花”经过情感的过滤和哲思的包孕,已带上了某些理念的色彩;花只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中介,而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体悟才是作品的灵魂。作者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借助富有动感和质感的语言,经过精心的架构,理念从酣畅的描述中不露斤斧之痕地流露出来,艺术的魅力由此而生。在这里,“你会惊悟到原来颜色也是有欲望,有性格,甚至有语言、有欢呼的!”(《矛盾篇之三》)色彩的描绘成了张晓风作品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张晓风散文节奏明快简洁,文气顺畅多变,体现了“英伟之气”的又一侧面。她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或者赋予旧词新的生命,并通过长短句的搭配产生抑扬顿挫、疾徐快慢的效果,形成跌宕起伏、自然优美的节奏。

秋山寂寥,秋容空寥,秋天也正自搭着一条围巾吧,从山巅绕到低谷,从低谷拖到水湄,一条古旧温婉的围巾啊!(《衣履篇》)

我若能挥鞭纵马,直攀峰头;我若能逐草而居,驱羊到溪涧中去痛饮甘拳;我若能手拨马头琴,讲述悠古的战史;我若能身肩绫罗绸缎去卖给四方好颜色和女子,是的,我若是草原上的战士、牧人、行吟诗人或商贾,则阿尔泰山便如沙地的长枕,可以狎昵亲密。但我不是,我是必须离去的过客。(《戈壁行脚》)

寥寥几句,随着情绪的起伏形成了自然优美的节奏,状写出自己生命的感动,给人以诗的清新和柔丽,具有诗的节奏。她常常根据感情的跌宕起伏而安排节奏,自她的散文中,读者可领略现代诗的感觉,现代诗的意象,现代诗的节奏。这些蕴含现代诗的诗质散文语言,与传统美文比,感觉敏锐,意象繁复,节奏灵活,弹性十足,密度加大,富于表现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抒情小品所能概括得了的。

参考文献:

[1] 楼肇明:《星约·情冢·诗课》,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 《张晓风散文系列》1-7卷,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3月版。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内燃机车水温高卸载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K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永煤铁运处机务段地处中原一带,夏季特别炎热,日光照射,室内温度最高可达到摄氏40度以上,内燃机车在此高温环境中运行,牵引重列时屡次发生柴油机水温高而导致机车卸载的故障,影响了正常的铁路运输生产。机务段运用的DF10D型内燃机车2012年 6月至7月连续发生10台次机车油水温度过高故障,直接影响了机车供应及安全运输生产,为此,必须及时查找油水温度过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

故障情况列于表

二、 原因分析

所谓油水温度过高现象,主要是指柴油机出口处机油 、冷却水温度接近或超过98℃。由于机油、冷却水温过高,加速机油老化,引起柴油机磨损加剧。水温继电器动作使柴油机卸载,影响机车的正常运用,是DF10D机车夏季的常见故障。因此 必须认真对待加以解决,确保机车运用的安全。分析认为造成机车油水温度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静液压系统故障

为保证DF10D型内燃机车柴油机经常工作在最佳油水温度范围内,机车设计了静液压系统,来驱动静液压风扇来对散热器进行散热。但是在日常运用中,特别是当夏季来临时,由于大气温度高机车热负荷加大,因此当冷却系统的某一部分的冷却能力能力下降时,易发生油水温度过高现象,影响机车的正常运用,分析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 :

1、温度控制阀及安全阀故障

该故障在检修中经常发现,由于感温元件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所决定,建议对感温元件进行研究和改进,保证静液压系统正常工作;安全阀滑阀拉伤及调整弹簧断裂,使静液压系统油压降低,因而不能保证静液压马达正常工作油压,使风扇转速低或不转致使单位时间内通过冷却单节的风量过小造成机车油水温度过高 。

2、静液压油脏

目前 DF10D型机车静液压系统用油一个中修期不换油,只靠磁性滤清器来滤清静液压油,不能保证静液压油的清洁,因此造成静液压泵及静液压马达柱塞磨损加剧,从而使静液压泵泵油量减少、泵油压力降低造成静液压马达转速降低,另外使安全阀滑阀卡滞或拉伤,造成静液压系统油压降低,从而影响静液压马达转速,造成机车油水温度过高。使内燃机车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寿命及其运动件的耐磨性下降,影响机车正常运行。

(二)散热器的影响

散热器外部有大量污垢,会造成冷却空气通过阻力增大 ,空气质量流速和散热面积减小,使散热量降低。D型机车的冷却风扇安装在散热器组的v形空间内,通过静液压系统工作油来驱动其运转,经常造成散热器单节上沾油,加上冷却风扇的抽吸作用 ,使空气中的灰尘及杨絮、柳絮等极易粘附在散热单节上,使散热单节之间空气通道堵塞,空气通过能力减弱,散热能力大大降低。散热器冷却水管内水垢等杂物过多,引起水流受阻,也使散热效率降低,造成油水温度过高。

(三)机油热交换器的影响

由于机油热交换器管内结垢多或热交换器堵焊,使机油热交换器效率降低,造成机油温度过高。

(四)水系统对散热的影响

1、水系统中空气对散热的影响,当机车需要上水时,必须打开冷却单节放气阀,边上水边排气 ,假如未开放气阀或未排净水系统中的空气,影响散热效果,造成油水温度高。

2、冷却水系统水流量对散热的影响。当水系统管路堵塞,冷却水泵出口压力达不到技术要求时,会使进入冷却单节的水流速度降低,影响散热,造成水温过高。

三、 解决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见,要防止油水温度过高现象,关键是强化维护保养措施,提高检修质量 。

(一)当发生油水温度高时,副司机首先应打开散热器检查孔盖,观察静液压风扇转动状态,打盖检查时注意安全。如果静液压风扇不转或低于正常转速,则为静液压系统故障,若转速正常 ,则为冷却水系统故障。

(二)检查静液压油缸油位是否过低 ,如过低又无备用机油,应急时可打开机油热交换器排气阀放油,使之加入到静液压油缸中(柴油机油底壳机油和静液压缸机油牌号相同)同时应检查静液压系统各管路是否有漏泄处所 ,如有漏泄应排除。

(三)如油缸油位正常 ,重点检查温度控制阀(以下简称温控阀),因温控阀感温元件时间长易失效,温控阀失控为静液压系统最常见故障,判断时手摸温控阀进油管和出油管,如进油管和出油管的温差较大,说明温控阀正常;如温控阀进、出油管温差较小且温度较高,则为温控阀故障。温控阀出现故障时,先将调整螺钉挡圈拆下,再顺时针将调整螺钉紧到位,人为将温控阀关闭(俗称:将温控阀顶死)强迫静液压风扇工作。当柴油机停机后,再将相应的温控阀调整螺钉逆时针旋转,使风扇逐渐停止工作。但此种操作因调整螺钉来回旋转,易使螺钉油封胶圈破损,造成温控阀内蜡包损坏。夏季气温较高,即使风扇不停止工作,油水温度也不至于过低,因此在夏季将温控阀顶死后,可不必来回调整温控阀,使其始终处于关闭(顶死)状态。

(四)当冷却风扇转速很低、安全阀回油管温度较高时,为安全阀故障。此故障多为安全阀阀体卡滞,可用检车锤轻轻敲击阀体,无效时打开安全阀上部螺堵,将调节螺钉顺时针拧紧,将安全阀强制关闭,使冷却风扇正常工作。如果安全阀小油管漏泄。使安全阀减振阀后部压力降低,安全阀不能完全关闭,冷却风扇转速降低,不能正常工作。遇此情况应将油管漏泄修复,漏泄排除后,冷却风扇即可正常工作。

(五)当管路堵塞时,故障现象与静液压泵或静液压马达故障时的现象相同,在运行中一般也无法处理,维持运行办法与静液压泵或静液压马达故障时相同,回段处理。造成管路堵塞的直接原因是机车小辅修时,拆下磁性滤清器磁芯后,乘务员用棉丝遮堵磁芯安装口,有时棉丝掉入油缸后未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后,将管路部分或全部堵塞,造成静液压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或停止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制定相应措施,机车小辅修时要用专用铁片来盖住磁性滤清器安装口,并监督机车乘务员用螺丝安装。

(六)冷却风扇转动正常,机车油水温度高时,首先应检查水箱水位是否过低。水位过低时,高低温水泵供水不足,势必造成散热不良,遇此情况应及时排查冷却水系统漏水处所,维持到前方站补水。没有条件添加冷却水时可以添加自来水,回段后放水更换冷却水。

(七)如水箱水位正常,应检查自动百叶窗是否开启。如自动百叶窗在关闭状态,应手动打开百叶窗通风,并检查自动百叶窗油缸或油路是否漏泄,百叶窗控制盒接线是否松动,控制盒是否故障。并将故障排除,保证自动百叶窗正常开启 。

(八)如机车在高手柄加载情况下,冷却风扇转速正常,但油水温度居高不下,又不属于以上三种情况时,可将棉丝放在散热单节斜面上,如棉丝被吸在单节斜面上,证明散热单节通风良好,如棉丝掉下,证明散热单节过脏,造成通风不畅。遇此情况,应向前方站和列车调度员说明情况,充分利用中间站停车时间,空载高手柄,使油水温度尽快降低,维持回段清洗散热器。回段后,将散热器单节拆下或者用高压水枪对单节进行彻底清洗。

(九)运行中如果油水温度突然急剧上升,为冷却水泵故障。也可做进一步判断,手摸冷却水泵进水管和出水管,如果进水管温度很高,出水管温度较低时,进出水管温差较大,可准确判断为该水泵故障 (传动轴断或者是传动齿轮脱节)。遇此情况尽量维持至前方站请求救援,回段后处理。

(十)加强机车运用保养,在日常运用中,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检查确认各阀门开关位置,在机车日常补水时,及时打开放气阀,排除冷却水系统中的空气,防止因冷却水系统中存有空气和补水不足而引起油水温度过高。

(十一)加强对油水温度表的检修,防止因温度表显示不正确而造成的误判。

(十二)加强对静液压系统磁性滤清器的检修及定期清洗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滤清效果。鉴于目前机车在两个中修之间对静液压系统用油不更换,建议一是在两个中修之间加一次换油。同时清洗静液压油箱和静液压系统管路,以确保用油的清洁,防止静液压马达及静液压泵柱塞和安全阀滑阀的拉伤 ;二是在静液压油箱加油口内加装滤网,以保证在换油和日常补油时向静液压油箱加入清洁的油,防止因静液压油不清洁而引发故障。

(十三)在日常小辅修作业中对冷却单节倒片和污垢,及时加以扶正和清扫,倒片和污垢过多时,可拆下单节更换。对单节检修时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确保单节检修质量。

(十四)小辅修时检测冷却水泵出口压力,以便确定冷却水泵的技术状态,采取相应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油水温度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易发现 ,有的不易发现,有的是多方面原因同时存在,因而在处理时就需要认真观察分析及时处理。。

通过以上措施改进,永煤铁运处机务段在2012年7月份以后机车油水温度高的现象得到了控制,保证了机车质量,提高了机车运用效率,保证了运输生产。

【参考文献】

[1]李晓村内燃机车柴油机(第二版).中国铁道出版社

[2]东风10D型调车内燃机车(柴油机).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2004.

[3]杨兆昆DF4内燃机车乘务员专业知识.中国铁道出版社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范文第4篇

一、走进教材

高一语文散文单元的课文都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或人生的感悟。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发现它们竟是来自一些微小的细节。就是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细微之处,触动了作者心灵,让其情感律动,于是就流于笔端,形于文字,并情不自禁地、悄然无声地印下了他们的个性与才情。于是,读他们的文章,就像走进了他们的心灵深处,跟他们一起体会其喜怒哀乐,分享其生命中的收获。

学习本单元的散文,不仅是一次的情感的旅途,更是一次人生的体验。因此,我们在与学生一起分享这些文章时,应该从把握作品细节,品味语言魅力引导学生。

二、用心教学

(一)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细节

观察自细节始,知识自细节来,文学自细节出,哲学自细节入,人生自细节明,文明自细节进,意义自细节显。散文也源于细节,表于细节。因此,学习散文,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细节,学会品味细节,观察和深入细节。

在《荷塘月色》中,飘渺轻纱掩映下的荷塘月景,正是当时作者心境的微妙的呈现。田田荷叶,朵朵荷花,缕缕清香,溶溶月色,作者描绘得无微不至。此时,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去想象,去品味这个细节,去领悟月下荷塘的荷、风与月的自然生命的灵动,去感受作者那一道无比喜悦的心灵律动。

朝霞和晚霞都是绚烂、多彩的。在《霞》里,冰心却把晚霞赋予了更细更深的一层意蕴,那就是深沉和凝重。就是这个细微的描绘,才能让作者准确细致地寄托了一个历经世事沧桑、岁月淘洗的耄耋老者的人生睿智与生命彻悟,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其笔墨之细致,细致之动人。作为教师,没有理由不把它告诉自己的学生,领他们去体会,去把握,去感悟。

散文虽“散”,但“散”得细致动人。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对细节的关注与把握,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看似平淡的生活点滴中品味出滋味来。

(二)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魅力

动人的经历,感人的景致,真挚的情感,都需要丰富细腻的语言。散文单元的课文篇篇美文,句句精句,字字珠玑,意蕴深厚。面对这言辞优美、精妙动人的语句,在学习过程中就必须认认真真的揣摩。我们不仅要联系上下文的关键语句去仔细品读,还要联系文章的中心和情感细心领会,从话面出发,读出话面的意思,读出深藏的真意。

文学本来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特别是散文这种文学形式,对语言的要求更高。它们往往必须经过艺术加工和提炼过的语言,是纯粹的语言。本单元的散文语言,具有凝炼、准确、生动、形象、优美、自然、活泼、丰富等散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其语言之细腻、流畅、传神、富于感染力,富有绘画美、音乐美,富于表现力。

散文教学,品尝语言美是重点。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咬文嚼字,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美,引导学生深入一层挖掘语言中的表情达意。读《荷塘月色》,谁都会感叹作者笔下的景色太美了,“淡淡”的月光,“亭亭的”的荷叶,“袅娜、羞涩”的荷花,“远处楼上渺茫的歌似的”清香,“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似的光和影……,一切的一切,都“像笼着轻纱的梦”。作者语言之精妙,语句之优美,情感之真挚。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精妙言辞,领着学生一起去感悟作者面对“无边的荷香月色”,“心里涌起了几丝淡淡的喜悦”。

朱熹说,读书要耐心涵泳,要反复“咀嚼”语言,体会文中的旨趣。冰心的两篇散文,无论是《霞》还是《我的家在哪里》的语言都是言简意赅,大巧若拙。作者在简短、平凡的字里行间中,有着一股让人难以释怀的伤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慢慢“咀嚼”和品味其语言的韵味。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散文式新闻;审美;特征

一、散文式新闻的定义

著名记者穆青分别于1963年和1982年阐述了自己关于新闻散文化的观点,其要点如下:1.不要过分拘泥于新闻写作的格式要求,新闻也是散文的一种,要“充分吸取散文写作中那种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精练的表现手法”。[1]2.要注意细节,“抽象的东西要通过生动活泼的细节表现出来”。[2]3.散文化新闻的总体风格是清新明快。

1981年,新闻界提出了新闻语言多样化的问题,认为新闻竞争不仅在于抓新闻事件,还在于新闻写得美不美。“美不美”,说明当时新闻界的很多人士已经注意到了新闻的文学传播效应。

研究新闻写作的著名学者胡欣在其所著《新闻写作学》中明确了“散文式新闻”的含义,它是“用优美的语言,散文的笔法,形象生动地表达新闻事实的一种报道方式”。[3]

考察穆青和胡欣关于新闻散文化写法的意见,我们可归纳出散文式新闻的内涵:首先,它必须具有新闻的内在特征,具备新闻的六要素,即五个W和一个H,也就是“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如何”。其次,散文式新闻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更多地表现出文学色彩,审美性是其根本特征之一。

二、散文式新闻的审美特征

(一)“自由”是散文式新闻内在的最本质的审美特征

散文式新闻就是因为新闻报道受到很多不必要的限制,“八股”倾向严重而产生的。所以,它最显著的审美特征就是“自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由的思想。记者只要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对同一件事情可以各抒己见。在不违背法律道德的前提下,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完全可以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各种见解。

第二,自由的风格。记者们的审美趣味和个性特征可以融入到新闻写作中,使新闻报道呈现出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局面。有些记者真诚坦率,有些记者温柔婉转,有些记者傲然屹立,有些记者谦虚敦厚。记者不同的性格特征会造成他们新闻写作风格的大相径庭,所以我们读新闻时,有时感觉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有时则是狂风暴雨,奔泻洒脱。

第三,自由的内容。散文式新闻在选取题材和主题方面更加自由。或娓娓而谈,或放声歌唱,或大发议论,或回忆过去,或展望未来,大到国家大事、小到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它抒写的内容。内容自由了,可读性会随之变强,新闻报道的对象就会更加广泛。

第四,自由的形式。所谓自由的形式,即指在新闻报道中,作者打破新闻写作在形式上的条条框框,可以把新闻当做小品文、随笔、杂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来写。这种写法具有以下特征:叙述灵活多样,结构标新立异,描写生动活泼,修辞雅俗共赏,富于诗情画意。

(二)散文式新闻更多地融入了记者的思想感情,使读者产生了情感愉悦的审美体验

新闻记者如同文学家,适当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渗透到新闻事件里,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如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记者往往会毫不隐晦地表露出对某体育事件的情感和态度,在导向上对读者有极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一则体育报道:

经历挫折飞得更高 历经磨难飞得更远

高延林

北京奥运会已经进入尾声,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国人总体上是满意的。但是,个别人关于郎平执教美国女排,刘翔因伤退赛,杜丽、程飞、贾占波等卫冕失利等的议论,却值得商榷。

坦率地说,我国体育健儿能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如此成就,与许多外教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代表团里就有30多位外教,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现如今,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无论是体育,还是文化,国际化的交流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一个国家要强盛,一个民族要振兴,闭关锁国行吗?

本届奥运会上我国代表团在某些项目上没有实现人们的预期,对于失利者可谓一次挫折,是一次磨难。其实这都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你不可能做件件事都如意,不可能一生没有烦心的事,因此说历经磨难才会飞得更高,历经磨难才能飞得更远。高尔基说过:鹰有时会飞得比鸡低,但是鸡永远飞不到鹰的高度。是雄鹰就不会畏惧挫折,是雄鹰就敢面对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屹立在世界之巅。(《延安日报》2008年8月23日第001版)

这则新闻短评,立意高远,态度鲜明,情感充沛,文采斐然。记者的情感倾向表露无遗,甚至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谈论北京奥运会出现的诸多现象。本文作者对有些心胸狭窄的人持强烈的批评态度,而对郎平、刘翔等教练和运动员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和鼓励,让人读后很受感动。

(三)形象生动,趣味性浓,是散文式新闻最典型的外显审美特征

新闻界对散文式新闻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只要赞同新闻散文式写法的业界人士都把“形象生动”当做它的标志性特征。那么,散文式新闻是怎样做到形象生动的呢?首先,在叙事时注意角度的变化,环境气氛的渲染,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描写的典型化手法等;其次,特别注重细节描写,对环境、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细致入微;再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悬念、暗示、比拟、对比、衬托等;同时,注重新闻事件的情感渲染,以情感人;最后,特别注重语言的鲜活性和表现力。下面这则消息就充分体现了散文式新闻形象生动的审美特征。

大雨使武汉成为水城

[美联社武汉7月27日电]门前一片,上班得划小船,但梅建英(音)对搬出这个每年都要闹水灾的地区的想法却一笑置之。

梅女士说:“我在这里住了30来年,在不发水的时候,这是个很适合住人的地方。”在她说话的时候,一群鸭子正从她的门前游过。

居民已搬出进水的一楼,他们将椅子、床和电视机等物品放在较高的楼层或是屋顶上。人们在屋顶上做饭、打牌,并在雨停的时候晾衣服。

在街上,儿童在齐腰深的水里玩耍。大人们肩上扛着小孩或货物艰难地前行。还有一些人在捞鱼。

上星期,一场创纪录的倾盆大雨使这座有700万人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变成了河流。狭窄的街道两旁排列着两三层的楼房,人们划着小船、橡皮艇和轮胎的内胎在街上来来去去,颇有水城威尼斯的味道。(《参考消息》1998年7月28日)

这则消息完全打破了传统消息写作的结构特征,形式非常自由,那么它的新闻传播效果到底怎样呢?洪灾本来是沉重和恐怖的,但在作者的笔下,灾难成了其次,我们看到的是武汉人民轻松、坦然、乐观面对大洪水的情景。试想一下,如果这则消息按照传统写法来写,必定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洪水造成的灾难情景,让人们读后心情更加沉重和担忧。那么,这则消息是怎样做到如此适当精妙的传播效果的呢?

第一,使用了蒙太奇的叙事手法。这则消息完全打破了消息写作的结构要求,采用了蒙太奇的叙事手法,它不按照时间的先后,而是剪辑了几个与大洪灾似乎格格不入的镜头进行叙述。它最先给灾区中的女士“梅建英”一个特写――“一笑置之”,不仅仅写出了她在灾难面前十分平和的心态,同时也为整则消息营造出了一种乐观、安宁的情感气氛。然后再写武汉人民在大洪灾面前种种悠然的生活,各种生活物品虽然搬上了二三楼,但人们照常安宁地生活,做饭、打牌、晾衣服,像水城威尼斯那样在齐腰深的水里划小艇。这样的叙述很清楚地传达出了两种信息,一是洪灾造成的灾难确实很大,二是身受大灾难的武汉人民生活虽然受到很大影响,但他们的心态却很平静,不急不躁。

第二,使用了悬念、衬托等表现手法。消息一开始告诉我们,梅建英对搬出常闹洪灾的家乡“一笑置之”,读者不免会追问,梅建英的家乡武汉到底有什么好呢?作者逐渐为我们解答了心中的疑问,最后竟然把洪灾中的武汉和水城威尼斯相提并论,我们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梅建英女士不愿离开家乡的根本原因是武汉人民所处的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作者用戏水的鸭子和威尼斯的小艇衬托出了洪灾中老百姓的一种安宁心态。

第三,对细节描写的注重,使得这则新闻十分形象生动。如新闻重点剪辑了老百姓做饭、打牌、捞鱼、戏水、水中划艇这样一些极富生活情趣的场景,使本来一则非常沉重的灾难新闻,变得非常活泼、轻松。

(四)清新明快是散文风格和新闻特征相融合而产生的审美特征

媒体过于讲究新闻写作的格式化,往往容易造成大量的新闻稿件刻板、陈旧、平庸。散文行笔追求清新自然,这就克服了传统新闻写作的上述毛病。而散文因为形散的特征,作者会恣意散开,不免有些拖沓嗦,散文式新闻当然要具备新闻的内在特征,要求简洁、明了,这也避免了散文放得过开的毛病。因此,散文式新闻能够有效克服两种文体写作容易出现的毛病,自然地显现出清新自然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表达的鲜活性。散文式新闻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针对传统新闻写作所犯的“八股”病,善于运用新闻散文式写法的记者们都尽量避免单调、重复和陈旧,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他们都喜欢推陈出新,以其不断的创新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这就使得散文式新闻形成了清新自然、生动活泼的面貌。

第二,语言简洁、优美、准确。传统新闻写作只注重语言的简练和准确,而轻视新闻语言的优美性。散文式新闻则不同,让读者更轻松地了解新闻事件不是它唯一的目的,它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让读者了解新闻事件后产生情感触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加强新闻的传播效果。所以,散文式新闻特别注重使用富于表现力、内涵丰富、优美生动的文学性语言。

第三,结构灵活简明。传统新闻写作的结构安排往往不能挣脱条条框框,而散文式新闻纠正了这一毛病,记者们敢于创新,运用多向度和立体思维,灵活、精巧、简明地安排新闻的结构。

三、散文式新闻的意义

随着电视、网络等现代化传播媒介的普及,新闻传播的媒介和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多媒体新闻以其直观、及时、生动、形象、丰富,在新闻传播方式中优势非常明显,通过报刊阅读了解新闻的人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因此,今天我们再次提出散文式新闻的话题,就不仅仅是讨论新闻写作的问题了,更重要的是探讨传统纸媒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挑战。现代化媒介的传播优势是纸媒无法比拟的,但纸媒如果能很好地认清自己的特点,调整思路,也可以在现代化洪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生存下来。其中,散文式新闻应是纸媒值得提倡的重要报道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穆青.尝试用散文笔法写新闻[J].新闻业务,1963(1).

[2]穆青.新闻散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217-218.

[3]胡欣.新闻写作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