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工作总结(精选5篇)

  • 会计审计工作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在2018年的工作中,我在领导的带领下、同事的帮助下,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基本掌握了审计工程程序与流程,基本能独立完成小型业务的审计流程并协助项目经理参与大型审计业务的部分底稿的编制工作。2018年是质量年,正式采用新底稿,无论从底稿的顺序还是底…

会计审计工作总结(精选5篇)

会计审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2018年是我职业生涯异常重要的一年,在2017年底我非常荣幸地进入了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成为了一名审计人员。时值2018年年底,在领导的带领下,大家同心同德,工作有条不紊,稳步前行。现将我一年来的工作做一番总结,并从中找出不足,明确今后工作方向。

一、主要工作

在2018年的工作中,我在领导的带领下、同事的帮助下,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基本掌握了审计工程程序与流程,基本能独立完成小型业务的审计流程并协助项目经理参与大型审计业务的部分底稿的编制工作。2018年是质量年,正式采用新底稿,无论从底稿的顺序还是底稿的内容,大家都经历了从不熟练到适应的过程,也逐渐体会到新底稿的优势。根据领导的部署,2018年,我跟着董梦珠搭档工作。我们小组每开展一项工作,都会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以便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例如:1.合理分配时间,保证现场工作按时、有条不紊的进行;2.合理分工,保证现场需要采集的数据按部就班的完成。3.清晰划分权限,保证每个项目专人跟进,不出现空管的现象。

二、 工作不足

1.由于采用新的审计底稿,加之对新底稿的填制不能马上熟练,且在业务初期没有进行级别限定,导致前期几乎每个公司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了解工作,延长了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2.对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学习不够深入。由于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变化日新月异,有时候对于工作的过度投入而忘记实时更新自我的知识储备。

三、改进方向

1.提高工作效率。在业余时间,要多多使用新软件进行自我学习,不断加强对新软件的熟悉度,借助新软件的使用,审计程序不断优化,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2.加强企业个体的深入了解。随着底稿的不断更新提升,底稿的编制也要求越来越精确。比如:穿行测试的审计结论如何定位准确、各个科目的审定表明细表和测试表的审计说明和结论如何表达、业务完成阶段各表的填制如何呼应之前的审计程序及如何明确表达审计项目最终的结论等等,都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的。其次,如果不对企业生产流程有清晰的了解,对企业财务软件中存货、生产流程的设置有清晰的认识,那么对于新底稿中存货、成本部分的分析性程序的底稿是无从下笔填写的。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须总结每个企业的特点,特别是对长期合作的客户要做到细化了解,才能将底稿做的更加符合要求。

3.加强自我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发的感觉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认真学习审计、会计的新准则,还要多向同事们学习和请教,弥补不足,不断完善理论水平并与工作中的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会计审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工作完成情况:

1、团结协作,迎难而上,顺利完成了2010年缴费基数申报稽核工作。稽核人员齐心协力,牺牲了全部休息时间,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缺、压力大等困难,在13天内完成了以往2个月的工作量,共计完成1250家用人单位的缴费基数申报工作,书面稽核用人单位928 家,稽核人数共计19.3万人,查出漏保险种的申报单位205家,各险种漏保职工人数合计24453人。经书面稽核核定应实行双基数征缴的单位386 家,预计年增社保费收入8200余万元 ,其中养老保险324家,涉及职工70604人,基金年增收5500余万。

2、责任到人,细中求精,确保实地稽核工作取得实效。今年我们转变了工作思路,制定了抓重点,抓关键,抓落实的工作方针,将任务分解到人,使责任落实到人,稽核成效明显。截止2010年底,共完成实地稽核单位 65 家,稽核出单位漏报工资总额为1.68亿元,五险漏保人数合计28798人,追回漏缴社保基金1000多万元。

3、锁定目标,分类实施,使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截止2010年末,审计科已完成了对**煤矿和省建六公司等单位共计2000多名漏保人员的扩面工作,并促成空空导弹研究所、613所、725所等三家用人单位近万人按我市有关政策参保医疗保险和女工生育保险。

4、严格标准,规范操作,认真履行内部监督职能,做好社保经办机构内控检查评估工作。2010年我们完成了局申报登记科等8个主要业务科室,**县等5个县(市、区)社保中心的内控检查评估工作,出具检查评估报告和整改意见书19份,对被检查单位如何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操作,科学设岗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共计100多条,检查工作效果显著。

5、服务大局,不计得失,积极配合市局申报登记科、办公室、医疗监督科、征缴科等科室圆满完成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年度检验、县(市、区)社保中心经费检查、医院骗保情况的调查以及中信重机、中油一建等单位原失业保险欠费情况的核算工作,协助完成失业保险清欠1000万元以上,挽回社保基金损失200多万元。

6、科学分工、简化程序,圆满完成了市财政全供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2011年缴费基数申报和核定工作。截止2010年12月15日,接收和审核数据344家,职工20004人,申报月缴费基数5555万元。

7、积极主动、加强沟通,全力配合市审计局顺利完成对我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保的审计工作。

8、精心准备,积极配合,做好省养老保险局对我市实地稽核及内控建设检查指导工作,以完备的档案资料和扎实规范的基础工作,赢得了省局领导的肯定。

二、工作方法和采取的措施:

1、精心部署、积极应变、科学实施,确保稽核审计工作顺利开展。首先是在全面总结上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上年申报稽核中存在的问题,仔细查找问题根源,及时提出完善系统程序的有效需求,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有效提高了申报稽核工作效率和质量;其次加强了对稽核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统一认识,确保不同稽核人员采用同样的核定标准和尺度;三是加强与相关业务科室的沟通协调,确保了稽核文件的起草印制、实施方案的制定下发、稽核人员的配备培训、错误信息纠正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四是多手准备,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突发情况。为最大程度消减2009年社平工资延迟公布对基数申报稽核造成的不利影响,稽查审计科会同有关科室,在认真研究制定出了多套应急方案的同时积极向省社保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市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请示沟通,及时取得了统计部门的数据支持,确保了2010年缴费基数申报和稽核工作如期完成,7月征缴计划正常生成;五是采取了抓大放小的策略,将所有应申报单位进行全面梳理,筛选出职工人数较多和效益较好的用人单位作为工作重点,采取了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等各种方式督促用人单位及时办理手续;六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脑和打印设备,对稽核人员进行科学分工,成立了三个申报稽核组、一个复核组,明确人员职责和权限,并对千人以上的大单位采取了预约打印核定单的方法以错开工作高峰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八是根据内控要求完善了业务办理流程,将申报稽核全部业务纳入系统管理,无论单位核定表还是个人基数核定表均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并在系统上加设复核关,专门安排一名副科长对核定的数据逐一进行复核,对发现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有效提高了工作的准确度,减少了错误疏漏;九是牢固树立 申报就是服务,稽核就是责任 的工作理念,规范操作、严格实施、确保稽核质量。对每一个申报单位,我们都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查阅报表资料,严格按程序接收数据、核定基数,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我们严格按照权限范围履行了必要的审批手续,对不符合申报要求或明显不真实的数据资料坚决不处理,有效减少了单位漏报缴费基数和参保人数的情况切实提高了申报数据真实可靠;十是安排专人负责对漏保险种的单位逐一开具整改通知书,限期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有效地发挥了社保稽核助征缴、促扩面的作用。

2、在工作作风上,我们牢记宗旨,增强意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在工作中,我们始终以高效便民,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通过耐心讲解政策,专业处理业务、热情提供服务赢得了参保单位的信任和尊敬。在稽核工作中,对于那些路途远,经办人员年龄大、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或人员少的用人单位,我们主动通过发送邮件、简化操作程序、现场办理、指导填报等方式,尽可能方便用人单位,减少经办人员往返次数;对于经办人员误操作造成的数据上报失败,我们没有简单一推了之,而是积极主动协助用人单位查找原因,恢复数据,帮助用人单位顺利完成上报,不仅方便了用人单位,提高了经办人员业务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基数申报和稽核工作效率。

3、在科室建设上,我们相互取长补短,比学赶超,努力打造学习型、和谐型科室。稽核审计专业性强,对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高,为了更好适应稽核审计工作要求,我们根据科室工作人员来自合并前不同单位,从事过不同险种管理工作的特点,在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认真学习领会社保政策和文件精神的同时,通过经常性的业务讨论会和总结会,相互交流学习,统一认识,提高了稽核人员综合能力和科室的凝聚力,使稽核审计人员在各项业务考核中做到不落人后,在工作中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4、在科室管理上,我们严格管理,责任到人,强化稽核人员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在实地稽核中,我们成立了三个稽核小组,借鉴项目管理的模式,实行组长负责制,每组包若干重点单位,由各稽核小组自行安排稽核对象、稽核顺序、稽核时间、并对稽核结果负责。为确保稽核结果真实准确,在实地稽核开始前,我们就制定了严格的稽核纪律,明确提出了 不该吃的饭不能吃,不该要的东西不能要,不该伸的手不能伸 的稽核工作纪律,稽核人员也克服了车辆短缺、条件艰苦等困难,在单位车辆安排不过来时,主动选择坐公交车、骑自行车等方式下单位稽核,多次谢绝被稽核单位公车接送和宴请,截止目前审计科从未发生过工作人员因 吃拿卡要 和服务态度不好等原因被参保单位举报投诉的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参保单位劳资人员缺乏足够的业务培训,造成基数申报错误中人为因素较多,经办人员要花费大量时间做政策解释和纠正工作,影响工作效率,也加大了申报稽核工作的难度和强度。

2、受稽核时间和稽核力量等客观因素限制,每年实地稽核单位有限,无法彻底杜绝人员漏保和基数漏报等情况。

3、稽核审计人员缺少足够的业务培训,影响稽核工作效果。

4、内部审计缺乏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内审工作开展缓慢,未能发挥应有的审计监督职能。

四、明年工作打算

1、在认真总结2010年基数申报稽核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程序,做好2011年缴费工资基数申报和稽核工作。

2、加强对经办机构稽核工作人员业务理论、政策法规的培训,尤其是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稽核人员的业务培训。

会计审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集中核算

会计核算中心的制度建设,既是对会计核算中心正常运转的具体规范,也是会计核算中心各个环节的连结点,同时还是会计集中核算程序严密、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各级财政工作会议要求,打造文明窗口,构建和谐机关,进一步健全了工作、学习、卫生、内部牵制、考勤、考核、值班、计算机管理、票据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办事预约制、廉洁自律规定、失职追究制等,出台了《报账员工作规范》,完善了业务流程和各岗位操作规程,并采取工作目标量化的形式进行绩效考核,形成了核算中心工作环环相扣、严密高效的 互动链 ,这些规章制度确保了会计集中核算和核算单位行为有规可依,有 章可循,也为核 算中心业务工作规范运作,照章办事,实现廉洁、高效、文明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财务审核监督,严格财政支出管理

目前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94个,规范设置核算账户150套,26个 中心 在岗位人员人均承担4.7个单位5.7套账的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核算任务,在为政府和单位节减了行政管理成本的同时,核算中心业务处理工作量也逐年增加,在艰巨而重大的任务和责任面前,我们坚持 为政府当好家,为单位理好财 的工作宗旨,把财务审核监督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 收支两条线 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和实行 六项制度 结合起来,对核算单位的会计业务实施全过程监督,按照有关制度和规定,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是严把报账 受理关 。在报账受理过程中,从原始凭证把关入手,做好源头监管,对不合规、不完整、应补充和更正的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纠正和补充后再报账,并向报账员做好业务辅导工作。二是严把报账 政策关 。会计集中核算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我们严格按照有关财政财务法律、法规和制度,严把 政策关 ,对单位未按规定办理控购和政府采购手续的,不严格实行 六项制度 的支出事项坚持不予受理;坚决杜绝单位坐收坐支现象发生,严格实行 收支两条线 管理;对纳入部门预算的单位严格按照预算支出,绝不允许预算、支出 两张皮 ,更不允许超预算支出现象出现;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程序,严格支付行为;对符合国有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必须填制 固定资产 入库单,对报毁、报损的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必须履行合理手续,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有效使用;对不合理、不合法、超标准、超范围的支出坚决拒付,并对单位做好解释工作。三是严把会计 监督关 。一年来共纠正和退回不完整、不合规支出700余笔,涉及金额达250万余元;拒付各种不合理支出300余笔,涉及金额200余万元。加 强财务审核监督,杜 绝了一些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有效地调整和优化了支出结构,节俭了财政支出,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服务质量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年初,严格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健全完善一级会计科目,按现行预算收支科目下设明细科目,按单位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中间明细科目,取消了因单位不一而自行设定的不统一、不标准科目;精心组织、集中培训、积极部署,及时做好了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科目的衔接过渡;在工作流程中,通过多人员、多层次的审核制约,不断地规范了会计核算行为,确保真实地反映各单位的财务支出状况,坚决杜绝做假账行为;加强票据领用核销工作,及时上报票据使用报表,确保票据安全使用和资金的及时入账;认真做好凭证录入、报表打印工作,及时向单位报送会计报表,加强了会计报表分析工作,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准确的信息资料;按规定做好会计档案装订和顺利移交工作,确保会计档案管理安全无损;及时做好银行存款对账工作,保证资金安全无误。

2、正确处理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促进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是完善服务制度,寓监督于服务之中,进一步规范服务用语,提供优质服务,实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首问服务,方便办事人员;二是搞好核算服务的同时,帮助核算单位做好财务分析服务,协助单位编报年初预算和年终决算报表,加强沟通了解,解释政策,当好理财参谋;三是对城市建设、社会保障、维护稳定的大宗公共财政支出,采取集中力量进行审核办理支付和报账,保障了财政支出及时到位,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增强协调配合意识,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会计核算中心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它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事业单位,处 理协调好各种关系是保证其充分发 挥职能作用的关键。一年来,我们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增强协调配合意识,从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1、加强与局内各职能股室沟通联系,互相促进工作。一年来,共为有关股室政策、业务性文件和宣传资料近上百份,协助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科目衔接、财政负担人员津贴补贴发放情况摸底、各种财务检查、部门预算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年终决算工作等,同时,向各业务服室提供核算单位财务状况查询服务,共同做好财政财务管理。

2、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做好反腐治源工作。在认真推行和贯彻落实新旧 六项制度 上,我们设计了 单位报销审核(联签)单 ,为核算单位的每一笔支出都必须实行联签加上了 保险 ,同时在日常支出中,对单位的大宗支出和重大项目支出,要附有单位民评或会审情况复印件;特别是在新 三项制度 的落实上,我们紧密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在年初召开会议的基础上,精心操作,严格实施,按照要求,认真核实,准时公示,及时备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协同地税部门,做好代扣税款工作。一年来,共代扣税款400余万元,从而杜绝了白条支出,增加了财政收入。

4、协助社会保障部门、医疗保险部门、住房管理部门、民政部门武装部做好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残疾人保障金和民兵统筹款的收缴工作,充分发挥了集中核算的职能,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五、积极抓好职工教育,建设廉洁高效队伍

会计审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现在我受省总工会十一届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省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情况和20__年经审工作安排,此报告已经省总工会十一届七次经审会审议通过。

一、工会经费审查审计监督工作情况

(一) 关于对省总本级工会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度工会经费预算情况的审查监督

3月,省总十一届六次经审会对省总本级工会经费收支决算(草案)和度工会经费收支预算(草案)进行了审查。

会议认为,,在全省各级工会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下,省总工会继续推进工会经费委托税务部门代收和财政划拨工作,加大经费收缴力度,不断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会议认为,,省总本级经费收支预算编制坚持统筹兼顾、科学预算的原则,较好地保证了工会经费的合理开支和工会工作的开展。委员会就如何完善和执行度预算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并审查通过了调整后的经费预算方案。

(二)关于对省总本级上半年工会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监督

8月,省总经审会十一届三次常委会议,审查了省总本级上半年经费收支预算执行情况。会议认为,省总本级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税务代收工作进展顺利。常委会建议,要继续加大工会经费收缴力度,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关于对省总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及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计监督

,省总经审办先后对省工会干校、职工科技文化中心、职工国际旅行社、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等4个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和省职工科技文化中心原主任、省职工国际旅行社原总经理任期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审计情况表明,各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同时,省总经审会委托会计事务所对省总基建维修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有效地加强了对工会资产和基建维修工程的审计监督。

(四) 关于对市、州、直管市、直属大型企业和省直产业工会经费收支和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计监督

,省总经审会派出审计组,先后对武汉、荆州、鄂州、黄冈、随州、恩施州、仙桃、潜江、神农架林区等9个地方总工会,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建三局、中国联通湖北分公司、中石化湖北石油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工会等7个大型企业工会,省建设、省水利、省林业、省邮政、省供销社、省司法厅和省直机关工会等7个省直产业工会近年工会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多数单位普遍加大了依法收缴工会经费的力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自觉接受审查监督,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比较规范。此外,受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委托,省总经审会依据有关规定对宜昌、襄樊两市总工会原常务副主席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五)关于对专项资金的审查审计监督

,省总经审会结合对下审计,继续开展了对中央、省财政、全总、省总下拨的送温暖、劳模三金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同时,省总经审办还与

生活部、财务部等部门联合对部分县市区总工会帮扶中心四位一体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工会能严格执行全总有关规定,普遍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查监督,管理和使用情况较好。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有些单位预算编制较粗,预算执行不够严格,追加预算过多,未按规定要求履行预算追加程序;二是有些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全总、省总的有关规定管理、使用专项资金和固定资产;三是有些单位财务管理不够严格,部分经费开支项目不符合有关规定,经费开支手续不够完备,少数单位存在记账不及时和较多跨年度报销现象;四是有些单位基建项目开工过于集中,投资较大,导致经费结余大幅减少;五是个别单位对审计意见整改不够重视,存在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等。对于上述问题,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整改,省总经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大对整改情况的检查监督。

二、工会经审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省工会经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工会经审监督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开展实务审计,推行特约审计员制度,落实审计整改意见,创新工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工会经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一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经审组织坚持以实务审计为重点,不断加强对本级以及直属企事业单位和下一级工会经费、专项资金、基建维修项目、资产管理方面的审查审计监督;受地方党委组织部门的委托,适时开展对离任工会主席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力地促进了工会经费收缴、工会资产管理和工会经济活动的规范运作。许多市州工会联合国税、财政、审计部门开展工会经费计拨审计,提高了工会经费的收缴率。荆门市总经审会联合市纪委、市审计局开展了截留、挪用应上解工会经费情况专项检查。

(二)特约审计员队伍建设实现全覆盖。针对经审力量不足的问题,在部分市、县工会试行经审特约审计员制度的基础上,,省总工会在全省推行了聘请特约审计员制度。年初,省总工会制发了《关于在全省工会建立特约审计员制度的通知》,提出了目标任务,下达了考核指标,并把推行特约审计员的工作纳入了全省工会创先争优的考核内容。各市州、大型企业和省直产业工会把推行特约审计员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工会其他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在选聘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公开选聘、工会专业干部返聘等方式进行,确保了选聘质量。为加大推进力度,8月份,省总经审会在洪湖召开了全省工会推行特约审计员制度建设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了荆州市等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并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洪湖会议后,各单位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召开现场会,强力推进、科学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去年底,全省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总工会,99个县市区总工会,5个大型企业和3个省直产业工会建立了特约审计员队伍,共聘请特约审计员277人,县以上地方工会实现了全覆盖。全省工会特约审计员制度的建立,不仅壮大了经审专业队伍,扩大了审计范围,提高了审计效率,而且有效地改变了经审人员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升了经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审计整改工作扎实推进。,全省各级工会和工会经审组织高度重视整改工作,把审计意见是否及时整改落实作为衡量经审工作水平和审计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省总工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经费审计整改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工会进一步加大工会经费审计整改力度,健全完善审计监督和整改的长效机制,真正把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工会经审组织通过建立查处和帮助并重的工作机制,把解决问题作为经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立和实施审计意见反馈、审计结果公开、审计工作回访和审计整改通报等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黄石市总经审会在推进对下一级审计整改工作中,通过下达整改意见书,纠正账项错弊100余项(次),帮助基层工会清欠收缴工会经费180余万元,收回不当投资10万余元。十堰市总经审会用近两个月的时间,组织人员对10个县市区总工会-审计意见的落实整改情况,采取信函回访、上门回访等方式,对审计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审计提出的42个问题,有36个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41条建议,有37条被采纳。宜昌市总经审会建立内部审计工作通报回访制度,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并形成《检查评估意见书》,去年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243条整改意见,全部整改到位,有力地促进了工会经费的收管用工作。

(四)制度创新成效明显。为推动工会经审工作创新发展,全省各级工会经审组织围绕经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创新经审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许多市州工会经审组织采取上下互动、横向沟通、内外联合、委托中介机构及政府审计等措施整合各方资源,开展经费审查和计拨审计,有效地提高了工会经费的收缴比例和审计工作实效。武汉市总为提高工会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依法依规开展工会经审工作,积极推动市人大将《武汉市工会审计条例》列入了今年立法计划。襄阳市总积极探索工会经费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监督机制,通过抓试点、召开现场推进会,目前这一制度已在全市推广。/,!/一些市县工会经审组织适时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经审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提高了经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会经审工作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少数单位和领导对经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工作开展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一些工会经审组织审计覆盖面较低、审计质量不高;上级经审组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对下指导服务不够等。对此,各级工会组织和经审组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__年工会经审工作的主要安排

20__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省工会经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总十一届四次全委会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住全总颁发《中国工会审计条例》的契机,坚持一手抓审计监督,一手抓指导服务,着力在强化审计整改、健全完善特约审计员制度、加强县级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抓落实,努力提高我省工会经审工作整体水平,在工会工作全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

围绕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工会经审组织建设。各级工会经审组织要抓住大力推进两个普遍的有利时机,按照三同时原则,以新建企业和非公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工会经审组织,努力做到凡是一级财务管理的工会组织,都要建立健全工会经审组织。与此同时,要继续巩固和坚持经审主任按同级副职配备,纳入同级工会领导干部序列;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总工会设立经审办,配备专职经审干部的领导格局,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和基层工会四级经审组织网络体系。已建立经审组织的工会,要充分发挥经审组织的作用,不断扩大经审工作的覆盖面,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促进工会经费和资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要按照全总《全国工会经审干部培训规划》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经审干部和特约审计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经审队伍的整体素质。(二)围绕规范财务和资产管理,进一步抓好审查审计监督工作。各级工会经审组织要按照全总关于把工会所有经济活动无一例外地纳入经审监督的范围的要求,坚持将工会的全部经济活动和资产置于经审监督管理之中。要继续加大对下审计力度,对市、州、县(区)和产业工会的审计每年不得少于50%,对基层单位的审计每年不得少于20%,对直属企事业单位要坚持每年必审。要大力推行和努力探索工会经费计拨审计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工会经费收缴率。要从下拨、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大对各类专项资金的审查监督力度,严肃查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损失浪费等行为,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与效益。要依据有关规定加强对工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重大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重点检大项目决策、资金使用、资产处置等方面的情况,促进领导干部的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要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内控和监督管理制度,坚决防止工程建设领域的违纪违规行为,促进工会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

(三)围绕提高监督实效,进一步抓好审计整改工作。各级工会和工会经审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在扩大审计覆盖面、大力开展审计活动的同时,更新审计理念,调整审计思维,自觉把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审计质量上,不断提高审计监督水平和实效。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建立健全落实审计整改的各项制度,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工会主要领导要责成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支持经审组织开展跟踪督查,真正做到审计到位,督促到位,整改到位。要根据财务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和计算机普及运用的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善于通过联合审计、延伸审计、审计调查和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等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审计实效。今年,省总将对部分地方和企业、产业工会的审计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并建立工会经审工作信息网络,以切实加强对全省工会经审工作的监管、指导和服务。

(四)围绕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强县级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要认真落实全总《关于加强县级工会经审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关口前移,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县级工会经审工作的新途径。要大力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即将颁布的《中国工会审计条例》,并依据《条例》和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县级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和考核办法,促进解决县以下工会经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大力开展县级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对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工作正常、作用明显的县级工会,省总将在检查考核的基础上,对成绩突出的县级工会经审会给予表彰和奖励。

会计审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审计;审计现场;管理;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14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23- 03

现阶段,我国审计机关在审计现场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一是审计现场管理理念较为落后,重视查问题,轻视管理;二是审计计划管理粗放,缺乏科学性;三是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僵化,审计项目组各自为政,审计资源浪费严重;四是审计现场时间管理随意性大;五是审计项目质量和风险控制还不尽人意。在审计过程中,部分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多凭主观经验工作,采取科学的审计方法的意识不强,我国审计项目质量和风险控制体系及制度还不完善,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审计项目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审计现场的管理与控制,防范审计风险,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为此,应重点做好审计现场各个阶段的控制工作。

1 审计准备阶段的控制

审计准备阶段是审计工作的初始阶段,做好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对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审计准备阶段,其控制要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1 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应的审计组成员

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被审计单位规模的大小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审计人员。审计是一项人力和知识双密集型工作。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必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一定数量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第一要素。从数量上讲,一个审计项目所需人员是有限的,超过这个数量,其对审计项目时间管理影响的边际效用递减。但在这一个数量限度内,人数越多审计项目时间管理就会越少,反之越长。所以在一定数量内,审计人员的增加会减少审计项目整体所用时间,假定人员的分工合作是正常高效率的,那么因审计时间减少所减少的成本会大于追加审计人员所增加的成本,但超过这一临界点,随着审计人员的增加,审计人员的整体效率降低,造成审计时间减少所减少的成本开始逐渐小于审计人员增加带来的成本。

从审计人员质量来讲,主要表现为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两方面。业务知识主要包括审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所审计事项的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等。业务技能主要是指上述知识的运用能力,重点表现为专业判断水平、计算机审计能力。专业判断水平体现了一个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常说某某人审计经验丰富,实质上就是表示这个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较高。

1.2 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审前调查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更要花费足够长的时间搞审前调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制订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方案是审计实施的基础,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控制审计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依据。审计方案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使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按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组长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

按照审计公正性和质量控制要求,任何一个审计项目不可能由一个人去完成。这样由所有参加审计项目的人员就会组成一个项目团队或称之为审计组。由于团队的存在,就会产生一系列组织管理问题。团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团队的整体效率。因此,团队管理成为影响审计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和管理学中所有组织管理的核心内容一样,审计项目的组织结构主要是对分工和协作的处理。分工是指根据审计项目方案来确认的总体任务,按照“贡献相似性”和“关系相近性”原理,把总任务分解后分配到相应的审计小组中去。协作是指通过建立和贯彻沟通与合作的规范,创造和维持团体的协同效果。有效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为审计人员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促使其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分配的审计任务,充分发挥其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从而满足复杂多变、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和信息、不断创新的审计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表明,审计项目具有组织稳定性差、信息沟通量大、工作灵活、创新性强等特点。科学的审计作业分工和组织结构,必须适应审计作业的这些特点。 为此,科学的审计分工应强调审计人员的参与和协调一致,将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互有区别但彼此联系的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审计小组或人员去执行。在组织结构上,采用矩阵式结构,即先依照“贡献相似性”的管理原则,将相似会计核算内容分成一组,如将应收应付款审计分为往来审计,最终分配到具体审计人员;再依照“关系相近性”原理,按审计目标建立组与组之间沟通的负责组(人)。从管理学的组织结构设计原理分析,这一结构适应性强,符合审计作业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各组之间、审计人员之间的协作配合,有利于总结新的审计方法,有利于完成新的审计任务和激发审计人员的创造性。这一设计既体现了职责分工,同时也体现沟通和协调机制,强化了合作的意愿和相应的工作能力。

2审计实施阶段中的控制

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做好这一阶段的控制工作,对于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审计实施阶段中,主要控制点如下:

(1)落实项目审计责任制。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按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组长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

(2)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应扩大测试范围。在实施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具体方案中确定的审计步骤,运用审计技术方法对业务程序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收集有用、相关、重要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如发现被审计单位人员职责分工不严密,存在混岗等严重缺陷时,应充分意识到该证据的重要性,保持应有的职业警惕,对这一重大隐患执行扩大测试,实施进一步的取证,以确定工作人员是否利用机构内控不严的漏洞,实施了违法违规行为。

(3)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在审计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审计人员的工作轨迹和专业判断的过程,有利于把好审计证据的质量关,审计人员既要做好审计过程记录,又要记录审计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点问题。

(4)严格执行复核程序。内部审计应建立审计组长和审计部门负责人两级复核制度。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所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项审计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

(5)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现场指导和检查。项目组长要及时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会同审计部门负责人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各层次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给予实时的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这是做好审计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

(6)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审计报告由项目组长起草,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报告签发前,必须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

3审计报告阶段的控制

作为审计的收尾工作,审计报告阶段的过程控制也十分重要,主要控制点有以下3点。

3.1 及时总结审计工作

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审计部门负责人要及时组织项目组长对本次审计工作进行总结,简要阐述本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指明今后类似审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在复核、总结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分析性复核不仅被运用于审计计划阶段和报表项目审计阶段,也可用于审计报告阶段对会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以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结论的恰当性和会计报表整体反映的公允性。在对会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时,审计人员应执行以下程序:全面审阅会计报表及附注,考虑针对实质性测试中发现的一些差异或未预期差异所获取的证据是否充分、恰当;这些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与审计计划阶段的预计之间的关系。将分析性复核应用于会计报表上,以确定是否还可能存在其他的异常或未预期的关系。如果这种异常或未预期的关系存在,则审计人员必须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时再追加实施额外的审计程序。

其次,在完成实质性测试之后,审计项目经理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全面复核,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审计总结,概括地说明审计计划执行情况及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总结一般应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司简介,介绍被审计单位的背景信息及重大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二是审计概况,主要阐述审计过程、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审计的总体评价、审计前后主要财务指标,即应引起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注意的重大事项(包括关联方交易、财务承诺、期后事项等);三是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建议的重要调整及事项;四是审计结论,说明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及对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的评价与建议。

再次,应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二级复核。审计项目经理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全面复核通常应在审计现场完成,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争取审计工作的主动。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时,则需审计部门经理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二级复核。二级复核既是对审计项目经理复核的再监督,也是对重要审计事项的重点把关。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7个方面:①复查计划确定的重要审计程序是否适当,是否得到较好实施,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②复点审计项目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③复查审计范围是否充分。④复查对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未调整不符事项的处理是否恰当。⑤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⑥监察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对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影响,审计项目组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⑦复核一审会计报表总体上是否合理、可信。

然后审计人员应当评价审计结果。主要是为了确定将要发表的审计意见的类型以及在整个审计工作中是否遵循了独立审计原则。为此,应完成如下4项工作:一是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评价,该过程可通过两个步骤完成:①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可能的审计差异即可能错报金额。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的可能的错报金额由3部分组成:通过交易和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所确定的未更正错误;通过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以及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和运用的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计错报。②确定各会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对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和其他与这些错报有关的会计报表总额的影响程度。二是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对已审计会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可以通过填列和复核会计报表的检查清单的方式来进行。不仅可对那些经常容易被忽视的审计方面起到提醒的作用,还有利于监察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三是对被审计单位一审审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在审计过程中,要实施各种测试。这些测试通常是由参与本次审计工作的审计项目组执行的,而每个成员所执行的测试可能只限于某几个领域或账项,所以,在每个功能区域或报表项目的测试都完成后,审计项目经理应汇总所有成员的审计结果,并将这些分散的审计结果加以汇总和评价,综合考虑在审计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全部证据,最后出具审计报告。四是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最终复核是在完成审计工作、签发审计报告前所进行的复核。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这项工作,一般由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承担,是对整套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的原则性复核。

3.2 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从审计员到审计组长,再到审计部门负责人和总审计师、审计顾问,都应明确所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质量控制的结果应与业绩考核挂钩,没有履行好责任就应该追究和处理,如告诫、批评、通报、取消评审资格等,通过奖优罚劣来提高质量意识和强化责任心。

3.3 加强审计档案管理

审计档案是项目审计的主要载体,是审计业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审计档案为今后的审计业务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审计风险[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高校审计编写组.审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