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文(精选5篇)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定位 黑格尔曾把哲学喻为“庙里的神”。他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象一座庙,其他各方面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一样。”也就是说,哲学是使人类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成其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文(精选5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未提及自己思想理论的精髓,列宁虽曾说讧“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但未成理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作出了前无古人的伟大贡献。从的“实事求是”,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创立、丰富和发展。

“精髓”问题是一个理论体系最本质的问题,是其之所以区别于其它思想体系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遗憾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但他们从未提出过自己思想理论的精髓。其后,列宁在《共产主义》一文中曾经提出过:“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但列宁既没有把这个“精髓”进行具体阐述,也没有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那么,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谁对马克思主义精髓作出了前无古人的伟大贡献?研究这一问题,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定位

黑格尔曾把哲学喻为“庙里的神”。他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象一座庙,其他各方面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一样。”也就是说,哲学是使人类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成其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的“灵光”。早年的马克思在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时就说过:“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从经典作家的论述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

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何者是精髓?所谓精髓,就是指事物的精华、灵魂或精神实质。要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上去把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论和最终归宿。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密不可分,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列宁、、邓小平、都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研究和解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国内外重大实际问题,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可见。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上看,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应当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必须永远坚持的,但是这种坚持是发展中的坚持,应随着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任务进行新的概括和阐发,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二、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首创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实践斗争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斗争经验,创造性地概括和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的集中概括和新的阐发,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首创。

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就提倡并实行过下乡调查,发表过“古者为学,重在形式”,“闭门求学,其学无用”等思想。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的开篇就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1937年7、8月问,发表《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高度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强调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1938年l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提出了“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命题。1941年在 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用中国语言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并对“实事求是”作出了经典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经过的改造和解释,实事求是已不单纯是一种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而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了。这一提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反对了经验主义也反对了教条主义。就这赋予了实事求是以理论的形态,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简明概括。中央党校礼堂落成时,彭真建议题词,题写一句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名言。欣然同意,挥笔写下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反映了在认识上已经把实事求是看做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由于我党抓住了这个精髓,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也正是由于我党没有抓住这个精髓,从1957年开始,我们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屡犯“左”的错误,特别是犯了“”这样全局性的错误。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精髓,党的事业就凯歌前进,什么时候违背了这个精髓,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就滋长、泛滥,党的事业就必然遭受失败。历史证明,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它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贡献

“实事求是”这个精髓不但在我党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而且在理论上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不但着力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概括,而且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邓小平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科学论断。1978年9月6日,邓小平在听取中共吉林省委常委的工作汇报后,第一次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思想的精髓”。他提出:“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大字。”I6l邓小平第二次讲“精髓”,则是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这次讲话第一次提出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的科学论断。他还明确地讲。“实事求是”是的一种表述。实际上就是马克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邓小平不仅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而且还论述了如何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一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概括得出的基本结论。””二是必须注重发展生产力,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最注重发展生产力。三是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充分信任群众,历来反对不信任群众,不依靠群众。”正因为邓小平理解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对其作了系统的理论概括。邓小平亲历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和背离这一思想路线的挫折,他又寸实事求是这个精髓有着比常人更为深刻的理解。打倒“”以后,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致使“”造成的混乱局面无法得以根本扭转。在这一关键时刻,邓小平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这就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这次全会上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系统的概括。1978年6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把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起来加以论述。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他认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思想路线问题的讨论。1980年2月,邓小平在十一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第一次用四句话来概括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四句话写进了党的十二大中。邓小平把的“四个字”变成了“四句话”,使我党的思想路线第一次有了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表述。把党的思想路线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了。这是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贡献。

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经过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全党同志无人不知实事求是是我党的生命线。但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正如邓小平所说,思想一僵化,许多怪现象就产生了: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于是,邓小平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解放思想这一概念。他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能前进”,我们党的“生机就停止了”。他还进一步阐明了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一致性。认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首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和限度,解放思想不是乱思乱想,否定马克思主义,而是把落后的思想从人的头脑中清除出去。“就是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拊正是基于这一认识,邓小平在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四句话”新概括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地概括和提炼,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升华为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为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进行理论创新,发展真理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因如此,在十五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四、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强调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2个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进一步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要求,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这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最新概括和创造性发展。

的新概括,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精髓鲜活的时代内容。与时俱进,就是紧随时展进步,就是贴近时代开拓进取,它是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的基础上,增加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内容。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论述,是对国际共运教训的新总结,对我党历史经验的新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辉煌实践的新升华。实践表明,“与时俱进”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正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产生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与时俱进”的提出,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理论体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理论实质.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理论内涵。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主旨看,实事求是强调的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内在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要解决照搬照抄的“洋化”问题;解放思想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主要解决一切形式的“神化”问题;而与时俱进强调的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主要解决固步自封的“僵化”问题。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看,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是归宿;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体系看,马克思主义精髓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体。“实事求是”是中心,“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是两个基本点。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紧密结合,前后呼应,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完整体系。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表述,使得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时代内容更加鲜明,理论内涵更加丰富.理论形态更加完备,理论概括更加科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文范文第2篇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率先倡导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提出并论证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辨证统一;阐明了思想路线同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关系;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坚持了系统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榜样。

关键词:邓小平;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思想路线,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倡导确立的,他在领导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但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时间被抛开了,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使国家遭到很大的灾难,使党和国家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害。”[1]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研究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对于我们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而坚定地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更大的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本是一句古老的中国格言。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言称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这一原指治学态度的格言从哲学的高度作了新的解释,赋予了它以新的含义,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从此,“实事求是”便成为表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本要求的原则,成为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点。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坚持毛泽东倡导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多次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2]“我是实事求是派。”[3] 这可以说是邓小平对他自己的全部实践和理论活动的深刻总结。他把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归结为实事求是,从而也就把实事求是提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

一方面,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邓小平说过,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是实事求是的东西。毛泽东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结底,就是靠这个,即靠“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精髓”说是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所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本质规定。它从世界观上升华了“实事求是”。邓小平曾经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4]实事求是之所以能成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就是因为实事求是在哲学实质上是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实事求是。如果“违反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实际上是唯[NextPage]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5] 这就揭示了实事求是的哲学实质,把实事求是提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高度。

另方面,实事求是又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既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1978年6月,他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反复强调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态度。”[6]在邓小平看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就说不上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那就只能把我们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能引导到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他说过,“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20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7]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即“采取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过去的经验,分析新的历史条件,提出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新的方针,”[8] 才能引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到成功。

邓小平把实事求是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可以说,邓小平哲学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且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作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的全部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之中,集中体现于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最为基本的方面。

二、率先倡导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为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列宁、斯大林也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形成无产阶级政党世界观的极端重要性,但都没有明确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最早于1930年5月所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党要有“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此后,在毛泽东的倡导下,经过延安整风,我们党正式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坚持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但是,思想路线的解决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在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曾遭遇过三次严重挫折:先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接着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再就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徘徊”。这三次由于抛开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发生的严重挫折,给我们党、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和损失。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邓小平深刻认识到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因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他不仅从理论上对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作了精辟的论证,把实事求是提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而且在实践中率先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旗帜鲜明地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为重新确立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首先,他率先喊出了“解放思想”的口号。10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留下的一个严重的后遗症,就是人们思想僵化,迷信盛行,从“本本”出发,遇事“随风倒”。直到“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两年了,这个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历史的客观状况决定了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解放思想。这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不解放思想,克服“文化大革命”留下的严重后遗症,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是根本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挺身而出,以一贯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和革[NextPage]命胆略,率先喊出了“解放思想”的口号,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他号召全党“打破思想僵化”,从林彪、“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圈内”解放出来,从官僚主义的“管、卡、压”中解放出来,从“本本主义”和“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从“小生产的习惯势力”下解放出来。他认为,思想僵化的根本问题是违反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群众的思想,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得不到恢复,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希望。“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发展。”[9]

其次,他率先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正当全党急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时候,却又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其实质是要继续维护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完全违背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提出不久,邓小平就率先进行了批判。他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行。”“‘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认为,“两个凡是”是以毛泽东不犯错误为前提的,这是不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的。“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10]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没有说过凡是他们说的做的都绝对正确、不能改变这一类的话。坚持“两个凡是”,就是想原封不动地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和错误决策,其后果只能是把我们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引导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损失和失败。因此,坚持“两个凡是”并不是什么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而是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是“形式主义的高举,是假高举。”“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11]“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12] 我们要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就必须坚决摒弃“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判成了全党思想解放的先声,为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再次,积极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9个月,即1977年7月才出来工作的。他“出来以后,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此开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13] 当时有一些人抵制这个讨论,但由于邓小平等多数中央领导人的积极支持和引导,讨论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在这场讨论开始不久,邓小平就给予其高度评价,指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14] 通过这场讨论,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普及到了全党、全民和全国各个领域,为全党、全民的思想大解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客观情况正如邓小平自己所总结的那样:“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两个凡是’的争论,已经比较明确地解决了我们的思想路线问题,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15]具体一点说,就是“经过差不多一年的讨论。到1978年底我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口号,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6]

三、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不仅率先倡导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系统。1980年2月,邓小[NextPage]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7] 党的十二大依据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在党的章程(总纲)中郑重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规定使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更加完整、更加准确、更加具体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一次形成了由出发点、原则、目的和运动过程所构成的统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构成这一完整科学体系的每一个基本点(即组成部分)各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它们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正确认识各个基本点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系统,包括四个基本点。邓小平不仅用非常精练的语言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作了完整而系统地概括,而且对每一个基本点都作了深刻地阐述。第一个基本点:“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出发点。因为只有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才能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邓小平强调和发挥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明确地把“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定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并且是把它作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他在谈到“实事求是”时,总是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第二个基本点:“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原则,也是达到实事求是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方法。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毛泽东曾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作过精辟的论述,并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确定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结合党的历史和现状,进一步深化了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认识,把它作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必然要求和有序发展,纳入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体系。他曾经强调指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18] 不然,我们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同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就没有生命力了”。

第三个基本点:“实事求是。”作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点之一的“实事求是”,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事”中引出或求得“是”(即规律性),以“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因而,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和归宿,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正因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核心,所以我们通常才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总结和吸取了党的历史经验,不仅对“实事求是”这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作了大量的论述,而且特别强调和阐明了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四个基本点:“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运动过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基本的、首要的观点,以实践为基础,尊重实践的权威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历来所倡导和坚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准则。不幸的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歪曲和破坏,在一段时间里,实践标准被抛弃,领导人的言论成了鉴别是非、判定正误的的唯一标准,结果给我们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积极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恢复了实践应有的权威。不仅如此,他还坚持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作为一个基本点纳入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在实事求是中坚持实践标准。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四个基本点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科学体系。因此,邓小平在谈到党的思想路线时,总是把这四个基本点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和系统把握。关于这四个基本点之间的相互关系,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NextPage]议上的讲话中,有一段话作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他说:“我们开会,作报告,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我们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或者不可能正确地解决。”[19] 这里,邓小平就把几个基本点联系了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也使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刻含义和精神实质更加明确、具体和系统了。

四、提出并论证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辨证统一

前已述及,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针对“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留下的思想僵化、迷信盛行、从“本本”出发等后遗症,率先喊出了“解放思想”的口号,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巨大贡献。其实,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还体现在他提出、论证和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统一上。众所周知,在解放思想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根本对立的思想路线的分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统一,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不仅揭示了解放思想的实质,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原则,而且深化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之成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彻底唯物主义的活的灵魂。

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不是毫不相干的,更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辨证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反过来说,也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在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不少同志的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也可以说,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状态。”“这种状态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邓小平在深入地分析了这种状态产生的原因后明确指出:“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现象就产生了。”比如,“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因此,“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恢复不起来,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希望。进而言之,“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也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20] 邓小平还特别强调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21] 亦即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且“必须真正解决问题。”[22] 解放思想的具体内容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但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这是一方面。

另方面,解放思想也离不开实事求是。这是因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并不单纯表现为实事求是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条件,同时还表现为解放思想须以实事求是为根本目的。这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解放思想若离开了实事求是这一根本目的,就必然成为思想和实际相脱离、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的胡思乱想,不是表现为“左”的错误,就是表现为右的错误。它不但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解放思想,而且正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解放思想所必须加以纠正和解决的问题。所以邓小平曾经强调指出:“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重点是纠正‘左’的错误。后来又出现右的倾向,那当然也要纠正。”总之,在这个问题上也要实事求是,“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23]“左”和右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实质都是对实事求是的背离。就其对革命事业所造成的危害而言,实乃殊途同归。正如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巡重要谈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NextPage]送社会主义。”[24]因此,我们既要警惕右,又要防止“左”。其根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归根结底,就是要使解放思想始终沿着实事求是的正确轨道前进,以实事求是为根本目的、根本方向和根本标准,自觉地服从于实事求是、服务于实事求是,并最终体现为实事求是。

总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邓小平在谈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问题时,虽然有时各有侧重,或强调解放思想,或强调实事求是,但他总是把二者联系起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不仅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而且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于活力的法宝。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过时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我们思想认识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这是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贡献。

五、阐明了思想路线同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关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关头,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和巨大勇气,承担起了拨乱反正和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重任。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为了保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实现,我们党根据历史转折的新要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不仅为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而且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深刻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同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关系,为我们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确立了正确的指导原则。

思想路线与政治路线是密切相关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是正确制定和贯彻执行政治路线的基础和保证。一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无论是在革命还是建设的实践中,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地认识客观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只有符合客观实际、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政治路线,才是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指引革命和建设获得成功。为此,就必须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否则,就不可能会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所以邓小平说:“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25] 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政治路线来。另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是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重要八保证。既然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符合客观实际和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那么,要正确地理解把握和自觉地贯彻执行它,同样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如果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带着许多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框框,那就不可能会正确理解和把握既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也就不可能会自觉地贯彻执行这条政治路线,甚至会同它格格不入,乃至发生抵触或完全背离它。因此说“正确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思想路线问题不解决,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即使“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26]

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确定以后,还必须解决组织路线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政治路线确立了,要有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NextPage]。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这就提出了一个要什么人来接班的问题。”[27] 其实质也就是一个组织路线问题、干部标准问题。“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这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即在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之后,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论断。为了保证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实现,他高度重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和接班人的选拔培养。他明确指出: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选干部,标准有好多条,主要是两条,”其中之一就是“拥护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28]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实现就将是一句空话。总之,“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有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性强的人来接班才能保证。”[29]“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30]

六、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

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切为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包括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两个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具体运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独创性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不仅强调了坚持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和发展了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而且特别强调了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在实践中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统一了起来。

首先,邓小平把从实际出发同从人民利益出发统一了起来。他认为,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因此,从认识论上讲,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但从价值观上讲,我们又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他曾经深情地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上个世纪初,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猫论”,开了生产力标准的先河,想的就是让人民能吃上饱饭;70年代中期,他强调“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想的也是尽快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80年代初,他支持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户,想的还是使人民能早日摆脱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针对我们建国后由于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从1958年到1978年这20年,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不大,还没有摆脱贫困、甚至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现实,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31] 据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一再强调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这个实际出发,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把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同时,他还反复强调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中国有10多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32]

践标准同人民利益标准统一了起来。他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使[NextPage]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33] 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也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因此,他又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特别是改革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并进而把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以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与不变的根本标准。他在回答有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与不变的问题时,总是充满信心地这样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一直在克服‘左’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至于政策会不会改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进一步说,中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有谁改得了?如果改了,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人心。我们的路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34]“我们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35]“我们要向世界说明,我们现在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战略,谁也变不了。为什么?因为实践证明现在的政策是正确的,是行之有效的。人民生活确实好起来了,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了,国际信誉高起来了,这是最大的事情。改变现在的政策,国家要受损失,人民不会赞成,首先是8亿农民不会赞成。”[36]“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37]

再次,邓小平把“求是”的方法同群众路线的方法统一了起来。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的最大成果。它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这个“实践”和“历史经验”的主体,就是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这一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对这个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因而这个具有深刻人民性的理论是同邓小平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对此,邓小平本人也多次说过,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38] 不仅是农村,我们“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39] 这既反映了邓小平对群众路线的深刻理解和卓越实践,也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相统一的方法论特征。

七、坚持了系统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根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客观要求,在其理论与实践活动中提出和运用了系统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的要求和体现,又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到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去的“中介”和“桥梁”。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就无法显示它的力量、发挥它的作用。在邓小平看来,“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40] 这个“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也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亦即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它是一个系统,主要包括调查研究的方法、辨证分析的方法和实践检验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实事求是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就是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全面了解情况、占有材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掌握的情况、占有的材料、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从中引出客[NextPage]观对象的规律性,从而本质地、全面地、系统地认识和把握客观实际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因而也是实事求是方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是注重调查研究的典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他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对此,邓小平一直念念不忘,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注重调查研究,特别是注重对国情的调查研究。在他看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当然首先是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最早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的思想。他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41] 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现代化道路,首先就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全面认识中国国情。所以他又指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目标是已经明确了的。“至于走什么样的路子,采取什么样的步骤来实现现代化,这要继续摆脱一切老的和新的框框的束缚,真正摸准、摸清我们的国情和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据以正确决定我们的长远规划的原则。”[42] 正是通过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才使我们党摸准、摸清了我们的国情,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便是我们对国情的基本概括,也中国最大的最基本的实际。因而,邓小平强调指出:“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43] 不仅如此,邓小平还非常重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国际形势的调查研究,他的许多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方针政策,都是在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的。

(二)辨证分析的方法。辨证分析的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方法,也是在通过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占有材料、获取信息即掌握了“实事”之后,进行“求是”的最基本的最科学的方法。作为方法,辩证法主张用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研究一切。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就曾明确提出“要照辩证法办事”。所谓“照辩证法办事”,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创立、设计和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无论是所阐发的理论观点,还是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无不蕴涵着深刻、鲜明、生动的辩证法思想,体现着对辨证分析方法的纯熟、自如、灵活的运用。具体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和全面分析的方法,就是邓小平在其理论和实践中提出和运用的实事求是方法系统中辨证分析方法的几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具体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的方法即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邓小平曾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44] 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也是实事求是方法中的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具体事物的矛盾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邓小平是矛盾分析的大师。在他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它们的不同方法。邓小平认为,具体问题是在具体的情况下形成的,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首先要从具体条件出发,要分析具体条件。“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45] 所以他曾经强调指出:“从当地具体条件和群众意愿出发,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在宣传上不要只讲一种办法,要求各地都照着去做。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我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46] 国内的事情是这样,国际的事情更是这样。“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用 固定的公式去硬套怎么行呢?就算你用的公式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也难免犯错误。”[47]

2.历史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是对事物进行纵向分析的方法,也是具体分析方法的纵向延伸。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各个环节构成的无穷发展的链条。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发展的历史,任何现实都是历史发展的现实。因此,任何现实中都有历史的足迹,揭示事物发展的历史,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也就在一定意义上把握了事物的现实;任何现实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NextPage]又是未来发展的起点,揭示事物发展的历史,把握事物的现实,也就在一定意义上预测了事物的未来。邓小平是历史分析的大师。他善于对各种问题进行历史分析,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趋势。邓小平认为,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首先,必须了解历史。所以他经常号召“要学点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48]“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49] 其次,要正确总结历史。他说过,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总结历史不能否定一切,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正确地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总结历史是为了指导现实、开辟未来,是为了“向前看”。再次,是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他曾经明确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50] 分析和研究这些历史条件,是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复次,是要注重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他认为,历史是发展着的历史,要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研究具体的历史条件,就必须看到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坚持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分析和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那种否定新的历史条件的观点,就是割断历史,脱离实际,搞形而上学,就是违反辩证法。”[5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创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设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创造性活动中,成功地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分析和解决了各种重大问题。

3.全面分析的方法。全面分析的方法即用全面、系统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方法。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普遍联系着的事物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每一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它总是以某种方式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因此,只有把事物放在这种相互联系之中,才能够深刻、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它。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和研究问题时,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考虑到它同周围的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否则,我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从而也就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辩证法还认为,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个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全面地看问题,不仅要看到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坚持“两点论”,而且还要在其所有方面的联结上,即在其总体上去分析它、研究它。只有这样,才能对客观事物的本质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邓小平坚持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善于运用全面、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进而制定出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邓小平认为,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其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因此,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决不可能只是某一方面的现代化,而必然是一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在内的全面现代化的社会系统工程。所以,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确定的目标,就是“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这就是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是畸形发展的事业,而是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不但经济建设要上去,民主和法制建设要上去,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也要上去,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也要搞好。邓小平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此,他不仅提出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充分体现了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的全面、系统的思考。

;(三)实践检验的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运动发展过程,也是实事求是方法的重要环节。因为通过调查研究、辨证分析所“求”到的“是”是不是真“是”,即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对它的判定,只能由社会实践来作出,即必须由社会实践来检验。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一个不断试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纠正错误的动态过程。这是因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样一个道路向前发展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主观认识也必须随之而变化,这样才能不断地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发展,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得以深化。这个深化的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矫正,在实践中发展的过程。对此,邓小平联系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作了大量的论述。他反复指出,我们现[NextPage]在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52] 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讲,“我们现在做的事情都是一个试验”,“都是新事物”。“既然是新事物,难免要犯错误,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5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所以我们要“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54] 当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后还会遇到风险、困难,包括我们自己还会犯错误。”正因为如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总结经验,哪些事进度要快一点,哪些要慢一点,哪些还要收一收,没有这条是不行的,不能蛮干。”[55] 就是“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56]这就是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已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变,特别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这个前提下,在处理具体事情上谨慎小心,及时总结经验,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就改过来。“总之,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实事求是。”[57] 邓小平的这一系列论述,可以说是对实践检验方法的最好说明和自如运用。

八、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榜样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5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之所以能迅速完成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重新确立和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仅率先倡导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且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也在实践中以身作则,为全党树立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榜样。邓小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拨乱反正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改革也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以贯之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个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功过是非,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功过是非,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评价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如何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正确阐述毛泽东思想,以便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在这个重大问题上,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维护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邓小平认为,毛泽东的事业和思想,都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业和思想,同时也是他的战友、是党、是人民的事业和思想,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毛泽东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的形象,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这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所在,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而且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所在。他指出,“总起来说,1957年以前,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错误就越来越多了。”“文化大革命”犯了重要错误,对党、人民和他本人造成了很大的不幸。而这其间也有正确的时候、正确的东西。正确的东西不能丢,一定要坚持;错误的东西必须否定,并引以为戒。“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59] 否则,如果对毛泽东的功过评价不恰当,不分析历史的复杂的背景,不分析各种不同的情况,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个人品质上,把毛泽东的错误写过头,给毛泽东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正是在邓小平的指导[NextPage]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了正确评价毛泽东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历史任务,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既反对了企图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错误思潮,又纠正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倾向,从而使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完整准确地理解和坚持毛泽东思想,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为这一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以明晰、准确的语言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¼¼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60] 邓小平不仅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和总的指导思想,而且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系统的阐发,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从而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这标志着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而这一理论正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没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邓小平的纯熟运用,就不可能会有邓小平理论。

总而言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邓小平理论、设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创造性活动中,对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及丰富、发展、完善和运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这既是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对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者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学习邓小平的榜样,自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的更大的胜利。

参考文献

[1][17][22] 邓小平:《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8页;278页;第279页。

[2][24][30][37][38][54][56]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第375页;第380、381页;第371页;第382页;第371页;第371页。

[3][32] 邓小平:《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9页;第207—208页。

[4][9][14][20][58]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第143页;第143页;第141—143页;第143页。

[5][12][31] 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NextPage]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8页;第126页;第128页。

[6][8][18][19][40][44][45][50][51]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4、116页;第118页;第114页;第113—114页;第114页;第118页;第119页;第119页;第121页。

[7] 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8页。

[10][11] 邓小平:《“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页;第39页。

[13][16] 邓小平:《一心一意搞建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页第10页。

[15][25][26][27][28][29] 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0页;第191页;第191页;第191页;第192页;第193页。

[21][42]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第356页。

[23] 邓小平:《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9页。

[33] 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和平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7页。

[34]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8、59页。

[35]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2页。

[36]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3—84页。

[39] 邓小平:对中共十四大报告送审稿的意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新编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30—31页。

[41]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页;第172页。

[43] 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

[46]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6—317页。

[47] 邓小平:《处理兄弟党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8页。

[48] 邓小平:《对起草的意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4页。

[49] 邓小平:《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6页。

[52] 邓小平:《十三大的两个特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8—259页。

[53]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4页。

&[NextPage]nbsp; [55] 邓小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9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植根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如此,本文主要论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走过了80多年的光辉历程。8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当我们的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当我们的党粉碎“四人帮”,取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伟大建设成就,无一不是在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实现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革命和建设法宝,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髓,它指引中国人民由历史走到现在,通向未来!所以,正确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过程,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坚持、实践、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最早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中国化——即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毛泽东。这条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绝对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民主革命时期,教条主义曾经在党内盛极一时,并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党内教条主义的突出表现就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惟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示是从,就是不从实际出发。正是在同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为我们党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30年,毛泽东专门写了这篇文章,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坚决反对在党内讨论问题时,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行为。他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说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在战胜了使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失败的教条主义路线以后,毛泽东在1936年和1937年写下了、、等著作,奠定了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他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1941—1942年,毛泽东发动延安整风运动,彻底批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强调实事求是是同主观主义对立的思想路线。他在、等讲演中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指出要从实际情况而不是从主观想像或书本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从中找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引出正确的结论,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现实际中抽出来又在客现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

经毛泽东改造和界定后,“实事求是”成为一个科学的概念和范畴。正如邓小平所说;“马克思、思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教条主义带来的精神枷锁,实现了一次思想的大解放。中国共产党从此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从根本上说,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正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

二、邓小平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邓小平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粉碎“四人帮”后,国家百废待兴,面临着拨乱反正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敏锐地指出:要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即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一段时间里,当时的党中央负责人对拨乱反正工作采取了抵制和阻挠的态度,推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所谓“两个凡是”,就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实际上是继续维护“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政策,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一些错误观点混同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当作判断是非的标准,压制当时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两个凡是”是一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原则,根本违背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果按照“两个凡是”的原则和方针去办事,那么“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就不可能得到纠正,党的工作重点就不可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就不可能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在批判和清算“两个凡是”,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斗争中,邓小平同志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首先,他深刻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1977年5月间,邓小平同志严肃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为“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文化大革命”把个人崇拜推到极端,认为领袖的话“句句是真理”,而“两个凡是”仍然维护这种个人崇拜和本本主义的思想。所以,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冲破“两个凡是”设立的禁区。其次,他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不能抓住一两句话断章取义,任意加以割裂和歪曲。“如果我们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那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更谈不到正确地解决什么问题。那样,即使我们口头上大讲拥护毛泽东思想,实际上也只能是违反毛泽东思想。”再次,邓小平深刻揭示了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他说.这场讨论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而“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所以,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邓小平还强调指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正是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求实精神,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就在新的历史时期,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2、邓小平还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他不仅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把实事求是提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第一次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第二,他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作为实事求是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把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统一起来,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第三,强调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并将其纳入到党的思想路线之中,从一个新的角度拓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运用方面的最大成果,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2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也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三、江泽民进一步重申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体现在:

1、进一步重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性。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1998年12月28日,江泽民中,总结了20年来的主要历史经验,在11条经验中,第一条经验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讲话指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认识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要一以贯之。”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使理论随着实践的进展和时代的前进而发展。”

2、进一步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有(1)江泽民中明确提出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有“三个解放”:“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2)江泽民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第一次把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引进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新时期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之一就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提出、确立、丰富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凸显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作用,对于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历史经验第一个方面是必须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可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和关键阶段,汲取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伟大经验,试述党的思想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对于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及其重要性

思想路线在哲学上称为认识路线,其实质是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经历了初始提出、确立、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认识过程的不断飞跃,最终形成和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其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丰富和发展

(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与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们党开始偏离和抛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的现状是:人们思想极其混乱,后果非常严重,亚须拨乱反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还是“坚持两个凡是”是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选择,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历史选择。在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把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提到了首位。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提出了“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必须完整精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其次,邓小平领导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延安整风运动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了个人迷信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以后,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又以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内容又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首先,邓小平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基础和精髓。并全面阐述了其丰富内涵,科学地论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他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思想与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就是实事求是。如果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用科学的求实态度去研究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涌现出来的新特点,这种实事求是的本身就真正实现了解法思想。他第一次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系起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同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其次,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奠定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认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掌握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意气风发,阔步前进,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与发展

党的十五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开拓创新,高度重视思想路线问题,突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与时俱进的新内容,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江泽民科学地阐述了与时俱进的含义: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发展变化的新要求,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口,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坚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用“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开创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与发展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面对中国改革开放攻坚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新情况,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拓创新,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求真务实”的新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强调:求真务实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认识,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并从认识论的角度阐述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认识总过程两个核心的范畴。实事求是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求真务实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实事求是是为了“求是”,求是即求真;求是或求真的目的是为了务实。明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都离不开求真务实,坚持求真务实,才能更好地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三统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文范文第5篇

三十年前,我们党通过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实行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的本质、难点和重点是什么?必须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保证解放思想的正确方向和成效,才能使解放思想真正成为推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和“法宝”。

一、解放思想的本质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历史。历史经验表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次重大挫折和失误,都是因为指导思想严重偏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次胜利,都是高举解放思想旗帜,纠正主观和客观、思想和实际、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错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胜利。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邓小平还对解放思想的定义作过界定,他指出:“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全党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邓小平在以上论述中不仅精辟阐述了解放思想的本质是实事求是,而且还告诫我们要把握解放思想的正确方向,防止偏离正确轨道。实践是无止境的,解放思想是无止境的。“客观过程的发展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也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在《实践论》中从哲学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阐述了解放思想的必然性、复杂性和无限性,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的矛盾运动和永恒发展,决定了人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使主观认识与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相一致。在继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解放思想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同时又要清醒看到解放思想的复杂性,注意掌握方向,切忌本末倒置,从纠正主观与客观、思想与实际相分裂的错误中陷入庸俗、低俗或别的歧途。

二、解放思想的难点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从实事求是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以来,它不仅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行文讲话的常用语,而且也是普通百姓争论是非的口头禅。人们都喜欢和希望实事求是,但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又很难。它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但又有人常常在实事求是上出问题,从而在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甚至犯下严重错误,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实事求是既是解放思想的本质,又是解放思想的难点。是否真正坚持实事求是,不仅是认识水平问题,还有思想态度、党性原则和理论与实践勇气问题。对此,、邓小平都曾作过深刻阐述。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通过对“有的放矢”和“实事求是”作了经典解释后指出,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针对如何全面准确和科学认识思想的问题也指出:“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水平问题,可以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提高。不想、不愿、不敢甚至害怕实事求是,就是态度、作风和党性问题。罗斯福有一句名言:“害怕,这是我们唯一应当害怕的东西。”3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体制机制、经济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文化等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先前解放思想的成果已成为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些人由以前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变成了经验主义和保守主义,一些人侵蚀改革开放成果变成了既得利益者,在新的客观实际要求不适合科学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新的变革的实践中,有些人开始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他们想问题、作决策、搞建设,已经自觉不自觉地从紧密联系群众、基层和实际转变为紧密联系领导、紧密联系老板、紧密联系政绩,在群众利益、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自己的官帽、官位及既得利益上患得患失。这就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生活安全事故和发生事故后又欲盖弥彰、瞒上欺下的原因;这就是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实,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麻木不仁的原因;这就是制约和障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所在。继续解放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这个难点,突破这个难题。

三、解放思想的重点是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是当代中国最新最大的客观实际。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要通过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全党,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重点,就是要一切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新的客观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为核心,在理论武装、更新观念、创新党的建设、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在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努力克服不正确的政绩观和孤立发展的思想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全面清查清理的基础上,大力改革一切与科学发展相抵触相背离的条条框框和法规政策,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在转变作风、树立宗旨意识、维护社会稳定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和享受科学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好风凭借力,扶摇上青天。”只要我们高扬解放思想的风帆,科学发展的航船就一定会在实事求是的航向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