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信息化论文(精选5篇)

  • 税务信息化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加强税务管理体制与信息技术的联系。提高税务管理规程的科技含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扁平化、集约化的税务管理组织机构,强化税务管理机构内部各项工作职能的专业化分工,设置集中化的信息处理中心,最大限度地降低税务管理的成本,提高工作的效…

税务信息化论文(精选5篇)

税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税务管理积极推行信息化建设,成功建成了一大批信息应用系统,税收信息应用水平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成效,极大改善了税务管理的工作流程,有效提升了税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税收工作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税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税务管理信息化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呈现出信息化发展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税务管理规程的制定没有信息管理及数据管理的相关知识作为支撑,而信息技术部门也极少参与税务管理的决策,因此税务管理规程的科技含量不高,税务管理的模式有待提高,其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不高,信息支持的力度不足。其次,信息较难实现共享,数据资源利用率不高,由于地域差异、税收业务需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等方面的影响,税务信息平台以及信息应用的系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数据标准不统一,系统缺乏整合沟通,数据信息较为分散,致使资源共享的难度较大,共享的程度不高,难以对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功效,对其加以综合利用,税务信息数据资源利用率不高。再次,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不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知识及税收业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维护计算机、处理数据异常情况、网络维护及税务管理的需要,而现行的税务管理系统中,复合型人才的比例不高,信息中心的从业人员多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对税务管理知之甚少,而税务管理人员多是税收及会计专业毕业,缺乏计算机相关的系统知识,信息化技术没有充分运用于税务管理服务当中,税务管理及信息技术的联系遭遇断层,极大限制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制约了税务管理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信息化手段对税收服务的支撑作用不明显,税收信息化的潜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税收服务工作及效率有待提高。针对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业人员只有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税务管理中的作用。

二、提高税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相关举措

1.加强税务管理体制与信息技术的联系。提高税务管理规程的科技含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扁平化、集约化的税务管理组织机构,强化税务管理机构内部各项工作职能的专业化分工,设置集中化的信息处理中心,最大限度地降低税务管理的成本,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由于税务管理的内容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因而税务管理规程的制定需要紧密配合信息化知识与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对管理的支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以信息管理及数据管理的相关知识支撑税务管理规程的制定,使税务管理规程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让税务管理部门参与到管理信息软件开发中的各项工作,提出管理需求、分析需求、测试并推广运用,使信息应用系统能更好地适应实际税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实现税务管理与信息系统的闭合对接,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理念与体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效益。此外,还需结合税务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升级税务机关内部管理,规范信息化运行机制,构建适应信息化背景的税务管理岗位责任体系,为税务管理信息化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2.完善一体化的税务管理信息建设。本着一体化的思想进行税务管理信息建设,组建能得到全体税务人员支持的网络组织模式,包括建立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技术支持系统,逐步改善由于税务信息平台以及信息应用系统缺乏整合引发的信息分散,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实现信息共享。在不影响现有税收管理业务及计算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数据信息管理中心,通过技术手段整合各种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及各类税务业务数据,深入挖掘并分析这些数据,实现数据的整理、筛选和优化,改变长期以来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利用技术手段对信息数据的业务逻辑关系加以归整,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与广泛共享,减少冗杂的功能,提升信息数据的加工能力和使用效率,提高数据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准确的前瞻意识把握住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推进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依托开放性及先进性的技术,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发展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及要求,不断重组并优化税务管理业务及工作规程,打破项目壁垒,将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规范及安全策略,规范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平台,使系统中的数据结构统一规范、代码体系统一、功能齐全且不重复、数据接口标准,全面解决诸多应用系统互不兼容的状况,提升税务管理信息共享、数据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税务信息处理的效率。

税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税收建设;以人为本;统筹兼顾

信息化税收是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深度应用和全面提高数据能力为目标,将先进管理理念与现代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税收管理体制。信息化税收与传统的税收管理体制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税收管理理念的变化:即由传统的经验型税收管理转变为基于税收数据信息分析进行税收管理的理念。但是,信息化建设应当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结合起来①。从科学主义角度看信息化建设,最容易看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从以人为本角度看信息化建设,则还会发现信息文化的推动作用。既然应用信息技术是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应当有对应的信息文化是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可是具体谈到信息化应用时,人们往往把后一点给忘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来加强税务部门税收征管,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与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作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信息化这两手应用,都要硬,才谈得上全面建设。由此,笔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理论思想对当前的税务工作提出粗浅的建议。

一、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律及要求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它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及要求。从信息化发展规律可看出:

第一,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丰富,从分散到统一,这是一个必然的建设过程。当前税务部门信息化发展的内部不平衡,地域间不平衡、技术指标不平衡、应用水平不平衡,相应导致的系统林立,消息割裂等都应该是这一过程需要解决的课题。

第二,信息化已经远远超出技术手段的范畴和含义。信息化的实质是生命化②。信息技术是客观的和理性的,而应用于管理中就需要人性化的东西存在。生命总是理性寓之于内,而感性行之于外的。税务信息化近十年的建设,其发展迅猛,成效显著、影响广泛,对税务部门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干部的思想意识和管理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三,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打破环节、层级、部门间的壁垒,充分实现资源共享,迫使管理者必须打破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运行机制的变革,以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四,从税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技术同征管改革和实践联系紧密,并始终贯穿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所以,信息化税收建设达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科技+管理”的征管现代化之路。

二、当前信息化税收建设走入误区的剖析

几年来,税务信息化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领导重视,投资不菲,电子税务的运行平台、网络建设初具规模,金税工程、征管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构建起了税收征管信息化体系。但目前信息化税收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理论指导的偏差,致使其走入误区。

(一)“唯信息论”的管理思想

信息化税收系统包含了纳税人和税收机关两方面的数据库,根据税法要求确定的管理项目、管理层次和管理机构、工作流程3个部分。由此可知,信息化管理并没有给税收的管理目的和管理依据带来变化,它是由国家税法决定的。但在目前的税务工作中存在“唯信息论”的思想。一是税收管理由执法行为异化为纯粹的信息处理工作;二是税收业务和信息技术之间还存在“两张皮”现象,甚至把税收业务寄托于技术上而忽视了人的内因主导作用。

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信息化税收的内涵、规律和体系的构筑缺乏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应用观念基本停留在计算机模拟手工和事务处理阶段上,管理观念对信息化税收建设只基于技术层面,而对知识创新、人文因素及社会科学理论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把管理岗位人为分成业务岗位和技术岗位,缺乏大量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从而不能有效利用各种数据开展有实效的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收监控等工作;没有重视和强调人与系统,人与技术、机器之间的不同以及各自适宜承担的任务,而是要求人以时间、金钱为代价去适应系统。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公开和资源共享,这对税务部门的组织机构重组带来了挑战,因为过去长期形成的既得利益要被打破,它们不愿意积极主动适应这种变革,结果是宁愿把资金花在对技术、技术人员和设备的过度投资;只重视税务部门内部征管系统而忽略与纳税人的关系,即优化服务质量,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完成一系列纳税申报、缴款、查询、涉税事宜等活动。

(二)重数量轻质量的管理方式

由于存在上述的思想观念,在平时的税务工作中就会看重数量的完成多寡而忽视质量的提高。例如,应用系统开发起点低,系统林立,互不兼容,应用平台不一,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战,自成体系,重复建设,资源严重浪费,信息化功能交叉,信息不共享,甚至制约了多数局部系统的发展。虽然近几年实施了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但数据共享问题仍没得到根本解决,如数据重复报送和重复录入问题。

多年来,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各级税务机关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但税务部门的数据管理水平却仍不够高,所存储的数据质量不容乐观。目前大量的业务数据仅满足于税收征管日常应用,在数据增值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这一方面体现在税务基层不能充分利用数据加强管理和优化服务;另一方面决策者很难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来指导基层工作。

信息化税收在不断发展,但随之上升的信息化税收风险还没有被税务部门意识到。互联网的应用、数据的大集中、税银联网和数据交换技术等都是信息化税收风险来源,如何保障税收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及时规避各种潜在的风险还没有得到税务工作人员的足够的重视,甚至没有制定和宣传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而我国目前税务领域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仍处于极其薄弱的状况。

(三)缺乏统筹兼顾的管理方法

因为税务部门信息化启动比较晚,在摸索中前进,所以在管理方法上难免会顾此失彼,不能通观全局,统筹兼顾。具体表现为:

1.资源结构投入失衡

信息化建设在投资结构及发展趋向上过分强调专业化,缺乏整体系统观,存在着重视信息化建设而轻运行时的管理、重视硬件资源的建设而没有抓紧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重视网络建设而轻资源的投入、重软件统一而轻标准统

一、重征管系统而轻纳税服务系统、重自主投入而轻投资多元化等误区。

2.与其它部门发展不协调

具有社会系统功能的信息化税收建设,和其它部门沟通不畅,不能协调发展。若协调部门不能很好地配合,就难以形成部门互动,使信息化推广工作受到一定的阻力。

从内部看,大量、有效的涉税信息因税务局外部其它部门信息的缺失,将难以导入地税系统的数据仓库中,信息运行阻断,同时由于短缺融法律、税收、信息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又淡化了科技的推进作用;另外,我国1994年的税制改革,成立了国、地税两套税务系统,但由于两套税务系统在税款的征收管理上基本是各自为政,未能构建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无法对纳税人起到应有的国地税相互监督的作用,因而造成国家的税款流失。就外部言,信息化税收是在税务部门积极倡导和社会各部门自觉跟进的互动中一步一步实现的。而目前,除金融、电信外,企业及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这种信息占有和运用的不对称以及参差不齐的网络办税客体对信息化税收的推进产生了负面冲击。与其它部门沟通协调不畅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源不完整,表现在与税收监管密切关联的工商登记信息、企业编码、银行账号、个人身份证明等技术标准受现行行业体制和部门法规的制约,既不规范也不统一,既难获取又无法得到利用。如税务系统与工商部门的信息不共享,可能产生税收征管漏洞。现行各地工商部门登记的工商户数普遍高于当地税务部门登记的纳税人数,就是税收征管漏洞的表现之一。税务系统与银行系统的信息未联网,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证号和银行账号难以相应登录掌握;税务机关查询涉税案件企业的银行存款的权利难以通过税务系统与银行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

三、践行科学发展走出信息化税收建设误区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管理方面,与一般的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同,信息化税收建设除了注重科学性的规律问题之外,更要注重人文性的素养问题。要大力培养税务人员的信息素养,从社会学、管理学和情报学等多重角度来认识信息化理论,充分认识信息的作用和价值,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服务和创新能力;强化网站等信息门户的人文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公开、公正、公平地将税法贯彻、适用于全体纳税人,以及通过帮助个性需求不同的纳税人了解和履行纳税义务,为纳税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二)向精细化、知识管理方式转变

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提高数据应用水平。针对目前强化“首问责任制”和强调管理“精细化”的新要求,在数据应用上应以“一户式”为主要改革方向。构建一户纳税人“横向”和“纵向”两个信息库,对纳税人的信息实行集中管理。在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方面及继续满足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应对个别纳税人实施精细化监督管理并作为数据应用的新目标。

以“创造税收价值”为目标,从提升管理的角度关注和挖掘信息技术在推动业务管理方面的潜力,引入知识管理,达到社会和纳税人不断增长的期望值,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税收等方面的价值。抓好信息管理制度的落实,落实数据管理规程、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数据公开制度、数据信息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形成知识管理流程,以流程化的方式,使制度体系紧密衔接、规范运作;建立以风险识别、风险评定和风险应对为基本环节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把高风险的纳税人作为管理重点。

(三)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共建和谐信息化社会

注重内部信息化与外部协调发展。在重视部门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做好与外部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信息化税收建设的社会化程度,这是构建和谐信息化社会的必由之路。加快纳税服务系统建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纳税人的宣传和引导力度,采用网上办税、推行防伪税控器具等方式,提高纳税人财务会计、信息应用水平和为纳税人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建立民众广泛参与、满足电子政务要求、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开放式信息系统,并成为社会信息系统建设的组成部分。税务部门在加强自身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要加强与其他社会经济管理部门如,公安、工商、海关、银行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广泛利用第三方信息,改变过去自下而上的手工采集和重复采集信息的方式,提高数据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蔡金荣,等.中国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财税电子化研所,2001.

[2]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电子政务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谭荣华.税收信息化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魏国宏.我国税务信息发展的宏观思考[D].安徽大学经济学院,2004.

税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税收管理理念 人本 服务 法治 诚信

一、现代税收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管理理念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一定的管理理念总是基于一定人性假设之上的,管理者总是根据这些人性假设来确定他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

西方关于人性的传统基本假设为“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每个人都能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的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人是“自私自利”的,总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根据这一传统的人性假设。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于1957年在其《企业中人的因素》一文中提出了x理论。x理论认为人天生是好逸恶劳,没有雄心壮志的。宁愿受到指挥,要求安全高于一切。因此,必须对大多数人实行强制的监督指挥和用惩罚作为威胁,迫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适当的努力。在此基础上,x理论认为多数人不能自我管理,需要另外的少数人从外部施加压力。在管理实践上,x理论强调强硬管理的权威性和服从性。在管理方法和措施上,x理论强调:管理的重点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基本上不考虑人的感情和道义上的责任;管理工作只是管理者的责任,是少数人的事情,被管理者的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服从管理,而无权参与管理;为了加强管理,需要制订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通常的激励措施是金钱刺激加严厉惩罚。传统的管理组织结构、管理政策、措施和计划都反映了上述假设。

然而基于x理论的管理理念在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使麦格雷戈认识到,传统的指挥和控制的管理理念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管理实践,因此,需要一种对人进行管理的不同的理论,从而提出他的新理论——y理论。

y理论认为: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工作,因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就像游戏、娱乐或休息一样自然;人们在自己对目标负有责任的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而外部控制和惩罚只是迫使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手段之一;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人不仅能够学会接受责任,而且能够学会主动承担责任,而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强调安全感一般只是经验的结果;在现代工业社会,许多人对组织具有相当高的想像力,人的智力潜力仅仅利用了一部分。在这些假设下,y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成长和发展是完全可能的。通过组织一体化原则,创造一种条件,使组织成员通过努力争取组织的和自我的成功,以最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因此,y理论主张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有:管理者的工作重点,要从控制人转移到创造一种适宜的条件和环境,使人们在这种环境下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充分实现自我;管理者的职能和任务应当从单纯的指挥者,转移到成为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的良师益友,为发挥人们的才干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人们在实现自我中的障碍;奖励方式从强调来自外部的奖励转变到强调内部的奖励。

y理论与x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x理论强调外来的控制,而y理论则侧重强调被管理者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由于x理论把人们的行为过分一般化、简单化了。因此,y理论的贡献在于提出了能提高管理者目标和被管理者目标一体化的管理理念,并体现了人性的发展。同时,他把尊重被管理者人格当作管理目的本身,而在x理论指导下的管理根本无法实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利益的统一。因此,y理论为人性化的人本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现实中,虽然管理层很少会承认他们信奉x理论,但他们的实际做法与口头所宣称的相悖。如果实事求是地看一看管理者是如何管理被管理者的,那么大多数组织的管理方式都反映出这样一种理念,即:若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被管理者是不能很好地服从的。

(二)现代税收管理理念

税收管理是管理的一部分,关于管理理念的理论同样适用于税收管理。一定的税收管理理念同样是基于对被管理者的人性和行为模式的假设基础上的。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认为并且强调:纳税人都不可能如实申报纳税,人人都想少缴税,最好不缴税。因此,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必须像警察对付小偷一样,对厂商企业和纳税人实行“上对下”式的强制型管理关系。

然而,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伴随着经济上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西方近年来兴起的“新公共管

理”理论,根据现代管理理念的相关理论,对现代税收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公共管理运动缘于对20世纪7o年代以来凯恩斯干预主义经济政策所带来的“滞胀”困境以及西方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期间传统官僚制政府管理模式弊端丛生的深刻反思,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服务导向和顾客导向的特征,主张把公共管理对象视为顾客。将顾客满意程度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标准。这给谣方乃至世界各国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带来深刻的影响,促使传统的韦伯官僚制模式向以市场与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变。同时,对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税收管理理念从“管理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前提取代了传统韦伯官僚制人性恶的假设前提,认为以人性恶为基点并试图通过规制导向约束人的行为来维护公众利益的思路是不完备的。应该承认人的经济性特征,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并实现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统一。这一点给西方国家税收管理理念带来深刻影响,促使税务机构从过去视纳税人为偷税者处处设防严查重罚,转变为重视对纳税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通过提供高服务质量,降低税收征收成本,以提高纳税遵从率。有测算表明,一份纳税服务方面的努力,相当于50份税务监督打击方面的收获,成本收益率比较不言自明。鉴于此,一贯以严厉著称的美国联邦税务局也于1998年实施了重组和改革方案,把“通过帮助纳税人了解和实现他们的纳税义务,并通过使税法公平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以此为美国纳税人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作为美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理念和使命,并把为每个纳税人提供一流的办税服务和为所有纳税人提供旨在确保税法得到公平实施的服务以及创造高质量的工作环境(为税务人员服务)作为其三个战略性目标。

二、树立现代化的税收管理理念

(一)转变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

我国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正是基于前述的x理论。税收管理的重点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为了加强对纳税人的管理,制订了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指挥与服从管理的关系,是一种传统的“上对下”式的强制型管理关系。这种传统税收管理理念是一种任务统帅下的陈旧理念,其直接后果是纳税人与税收管理者形成一种对立甚至敌对的态度,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纳关系和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从而造成了大量的逃漏税和税收流失。给我国的税收征管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因此,必须对这种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从根本上加以转变:(1)从传统的征税人即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对纳税人居高临下的纵向管理,转向征税人对纳税人的横向平等的现代人本管理;(2)从传统的权威管理和服从管理,转向现代的和谐管理和服务管理;(3)从传统封闭式的以税收计划和税收任务为中心的管理转向全面开放的以依法治税为宗旨的现代税收管理;(4)从传统的人治管理、目标管理、承包管理,转向现代系统管理、综合管理、有效管理和法治管理。

然而,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直接跨越以规制导向为特征的税收计划和任务强制管理模式是不现实的。况且新公共管理运动所体现的税收管理理念于现阶段也不可能在我国全面推行,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仍是我国当前税收管理的主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新公共管理运动所蕴含的“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必将成为我国税收管理理念创新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税务部门应由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参与者的角色逐步向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的角色转换.并根据社会公众的需求,提供优质的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

正是基于此,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树立“监督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税收管理理念,明确地把我国税收管理理念定位为“优质服务+科学管理”。这是一种新型的适应税收管理现代化发展方向的税收管理理念,也是适应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需要的税收管理理念。它把重视服务和加强管理相提并论,是对传统税收管理理念的扬弃和对新形势下税收管理活动的内涵和实质的准确把握,是我国今后税收管理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现代化税收管理理念的具体内容

创新税收管理理念,就是要在扬弃传统税收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树立适应现代税收管理实践的现代化的税收管理理念:

1.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现代税收管理强调“以人为本”,首先就是以纳税人为核心,把纳税人服气不服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罱税务机关执法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要根据纳税人的确切需要,做出正确的税收征管决策,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贴近式的服务,引导纳税人正确理解国家的税收决策。增强其税收遵从意识;其次,要注意提升税务干部队伍的素质,加强思想品质教育,强调任人唯能和奖优罚劣原则,实行“功绩制”考核;严格把好税务人员“入口”和“出口”关,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充实税务公务员队伍,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培训机制,培养造就复合型知识人才,承担起知识时代税收征管任务。

2.树立服务管理理念,实现办税服务与日常税收管理的有机结合。要转变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改变把纳税人放在税务机关对立面的做法,应通过多种形式为纳税人依法纳税提供服务。如成立纳税人服务中心,建立纳税服务专门机构,专门为纳税人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纳税辅导与培训、票证领购表格领取或下载等互动式服务;建立公共服务型税务机关,健全纳税服务体系,将纳税服务贯彻到税务检查、行政处罚、听证、复议、诉讼全过程,使纳税服务制度化,利用信息网络,采取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等多种手段,为纳税人提供“全天候”优质服务。

3.树立信息应用和科技管理理念,实现由传统的手工征管向现代化信息征管的转变。近年来,税务部门通过“金税工程”、“大集中”工程等信息化措施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信息集中。集中信息的目的是应用信息,实现对税收工作全过程的分析、监控、改进和完善。各级税务人员既要善于利用信息网络广泛采集信息,并对信息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又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使税收管理情报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保障。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就要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建立依托计算机网络和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覆盖所有控管税种和工作环节的税收管理系统;开发全国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软件,按照全国统一的税收征管工作规程,对纳税流程实现计算机自动监控管理;建立覆盖各部门的税收综合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监控系统,实现税务与其他各部门的联网与资源共享。提高税收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树立系统综合管理理念。信息化支持下的专业化税收征管模式,是—个不可分的整体,所有税务人员都应该树立系统综合管理的观念,掌握本岗位工作如何与相关岗位进行配合衔接。尤其是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下,必须注重征、管、查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注重运用系统整体观念来系统分析,综合解决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同时,要树立系统综合管理观念、自觉地把税收管理系统与整个国民经济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税收管理系统的运行质量。

5.树立法治管理理念,实现由依靠行政手段管税向依靠法律治税的转变。要最大限度地弱化行政权力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强化税收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和覆盖面,建立规范的税收立法机制、科学的税收征管机制、有效的执法考核机制、严密的内外监控机制,把税收执法的各种行为置于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之下。

6.树立效率管理理念,实现由注重完成任务向注重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的转变。简化办税程序,减少征税成本,将税收效率作为评判税收征管工作效能的重要指标。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扩大窗口办事权力,谁受理谁负责。谁办理谁承担责任。合理设置人员机构,弱化任务考核,强化质量考核,把征管质量高低作为判断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规范税收征管费用支出,并列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年终考核指标,调动全员参与税收成本管理。

7.树立社会管理理念,发展中介机构。现代税收管理是一项牵涉颇广,工作量巨大的工作,仅凭税务机关的力量是很难做到完美的。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大力发展税务业,将税务机关的主要精力放在大税源的监控、稽查上,而对报税环节的监管从税务机关转移到税务中介机构,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有效提高了征管效率,使税务在为纳税人提供广泛社会化纳税服务的同时,也成为税收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

8.树立文化管理理念。税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观念,是先通过一定的载体,凝练在管理上、制度上以及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层面的,然后通过学习和观念上的提升来达到提升管理理念的。所以税收文化建设应该更好地与税收征管各方面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税收文化建设,营造一种氛围,让征税人和纳税人逐步理解税收本质,形成征纳双方一致认同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把税收意识融入日常管理中,最终增加征纳双方的诚信度、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税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税;自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02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我国快速进入自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和政务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问政平台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一种新的网络参政形式。网民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快速了解到政府的各项信息,从而达到参政议政的目的。蓬勃发展的自媒体为基层国税部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对树立国税部门形象、拉近税企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自媒体平台的概念和特点

(一)自媒体平台的概念

自媒体(英文名: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自媒体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人人网、百度贴吧以及众多科技博客(主要指专注互联网和科技的新闻资讯网站),例如百度百家、搜狐、网易、腾讯等自媒体写作平台。而基层国税机关常用的自媒体平台主要有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和博客等,本文主要对国税机关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信息传播的模式进行分析。

(二)自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平台的区别

一是信息传播范式不同。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以传递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为核心,为受众对信息的认知提供一定的媒介视角,旨在引导主流的新闻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而自媒体平台为核心的技术手段传播,偏重信息传播过程的时间第一性,因而信息有时会呈现出碎片化、模糊化和非客观性等特征。

二是接受群体和时间不对等。接受群体不对等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报纸广播的电视已经不是公共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经常关注传统媒体的受众以中老年居多,而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为主要信息传播渠道的自媒体则是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时间不对等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从历时层面来说,传统媒体对信息时间具有延迟性和受众不可选择性,信息以后,传统媒体的信息需要进行多层审核,而自媒体则实现了完全自由的网络化传播,实现了第一时间与第一新闻的结合;从共时层面来说,自媒体实现了对同一信息的反复看、回看、慢速看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功能。自媒体观点的广泛传播对受众形成了事件的第一态度,自媒体的话语公信度并不高,因而传播过程中个体传播者的媒介自律和媒介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监管机构要界定自媒体的媒介责任。

三是媒介的互动性不同。传统媒体以定向传播为特点,信息的互动反馈滞后。自媒体在媒介互动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以网站、微博、微信和论坛等应用型传播门户为例,他们能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实现信息与传播,自媒体可以在最短时间完成一次阅读、转发转载和评论,信息在自媒体这个无限大的环境中得到多视角解读并以裂变的形式迅速传播,自媒体之间的互动会增加新的信息,改变信息的传播路径和形态,信息的资源共享和传播让每一个参与者既是信息的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因而具有信息消费的双重身份。

二、基层国税机关基于自媒体平台的传播模式

(一)基层国税机关自媒体传播形式概述

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和优化“政府――民众”关系是基层政务自媒体的主要功能。作为一种媒体,信息传递是基层国税机关自媒体的主要职能,也是其他职能的基础。在这一平台上,纳税人和普通民众能直接获知国税机关的政策、活动等相关信息,基层国税部门也能通过收集咨询问题、建议、意见等信息,避免由于多级传播造成的信息损耗和各种误解、曲解。此外,基层国税的自媒体平台还可以通过提供网上办税链接,优化自媒体平台界面。和线下的办事大厅相比,更加方便快捷,信息沟通更加顺畅,服务更加有序高效,基层政务部门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更加对等。

(二)基层国税机关自媒体传播模式

根据传播学者拉斯韦尔“5W模式”理论,任何一个传播过程都可以分解为一下五个要素,即who――传播主体,say what――传播内容,in which channel――传播媒介,to whom――传播对象即受传者,with what effect――传播效果,下文主要基层国税机关自媒体传播的“5W模式”进行分析。

一是自媒体平台的传播者――控制分析。政务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主体与传统媒介的传播主体有很大不同,其运营者是国税局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国税局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推送各类信息,受众可根据需要选择性地获取有效信息。此时,国税局的身份发生了转变,其充当的角色为知识服务者而不是发号命令者,传受双方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同时,自媒体平台的建立改变了原来纳税人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站等渠道自行搜集涉税信息的模式,通过自媒体平台,基层国税部门可以主动推送涉及本辖区内纳税相关信息,使传受效率得到提升。

二是传播内容――内容分析。从内容分类看,基层国税机关自媒体平台推送的内容大致分为政策类、提醒类、辅导类三类信息。政策类信息主要是指国税部门重要政策通知和政策解读;提醒类信息主要是与纳税人涉税办理事项紧密相关的紧急或重要事项提醒;辅导类信息是对纳税人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辅导。从信息的来源上看,基层国税机关转载总局、省局、市局重大涉税政策文件和通知通告占比较重,同时,通过自创涉税提醒或服务事项对纳税人进行提醒。这样的信息来源既保证了重大涉税政策的普遍性告知,又能够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提醒或辅导,从而更好地维护受众的信息知情权。

三是传播媒介――渠道分析。新媒体具有多媒体技术融合的特点,便于进行多种形式的整合传播,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将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加入其中,或者加入网上办税链接,发起话题等方式形成互动,能有效拓展公众参与度,拓宽传播渠道。

同时,继计算机网络争夺以后,移动终端成为自媒体平台的主要媒介载体,通过快捷、易读的传播手段抢占关注资源和受众眼球,在这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碰撞中,可以有效提升传播效率。

四是传播对象――受众分析。由于其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和推送内容的本地化倾向,基层国税局自媒体平台所定位的受众人群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以纳税人为主要受众对象的定位,一方面,增强了微信公众平台鞑サ恼攵孕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基层国税部门政务微信平台的构建,注重内容的品质,增强传播内容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五是传播效果――效果分析。基层国税机关在自媒体平台的内容因其与纳税人的紧密相关性容易获得广泛的关注。微信还集合了同步传播和异步传播的特性,国税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送信息,无论受众是否在线,信息都能够达到对方微信终端,保证了深度信息的精准达到,密切了税企关系,提升了服务质量。

除此之外,以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的建立,使得纳税人可以根据需要搜索信息,并按照提供的反馈渠道获得人工服务,保证了信息接收和反馈的快速性和及时性。税务机关可以通过自媒体搜集纳税人咨询的问题及反馈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组织纳税人集中培训、一对一解答,帮助纳税人充分掌握政策,优化服务质效,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基层国税机关自媒体平台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基层国税机关自媒体平台的管理员大部分都由本部门的工作人员兼职管理,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和维护,这就导致各地自媒体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二)信息审批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基层国税机关通过报纸、网站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拥有较为完善的政务公开审批机制。而相比较而言,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信息,缺乏较为完整规范的配套审核机制,较易发生信息格式、内容错误、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最终易对自媒体平台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

(三)信息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目前,基层国税机关自媒体平台内容的时间和形式没有形成较为固定的机制。信息时间不固定,使得受众对信息的感知力和期待效果不佳;自媒体信息的内容多以政策文件和文字说明为主,图片和视频资料的配合使用不够充分,信息的生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用户的感知度和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自媒体平台是服务大众的产物,公众满意度决定着自媒体平台的长远发展。现有基层国税机关自媒体平台的信息内容主要转载官方文件,缺乏线上线下活动的有效互动,尚未充分发挥出其互动迅速、受众参与性强的天然优势。

四、基层国税机关自媒体平台建设的改进建议

(一)配强专业管理人才

传播管理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与网民的沟通,因此各级税务机关应通过吸纳和培养新媒体专业人才,着重培养一批年轻精干、精通网络语言、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作为专职管理员,形成自媒体平台专业管理团队,强化自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效果。

(二)完善自媒体控制机制

建立完善的信息机制,业务部门和办公室之间需要紧密配合、有效衔接。信息的提供者必须是专业的业务人员,经由信息者后,完善后期审核机制。同时,对信息的时间点予以固化,比如选择受众阅读时间比较集中的8:00-9:00前发送信息,增加用户的阅读量和感知度。

(三)丰富自媒体内容形式

由于自媒体公众平台具有快速、浅显的阅读需求,而快速阅读、浅显阅读要求信息的呈现要直白、简练、精确。而图文并茂的阅读形式可以缓解受众的视觉疲劳,方便信息的回看和检索。基于此,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自媒体平台文章应予以简短化,尽量将信息内容控制500字左右,并通过辅助使用图片和视频优化受众地阅读体验,保证受众一般可以在1分钟左右看完所有内容。

(四)引入线上办税功能

优化基层国税机关自媒体平台的功能,引入线上办税链接和政策文件链接,提供并优化便民服务。通过与线下办税大厅的结合使用,保证信息沟通的顺畅和服务质量的有序高效。由此,经由基层国税自媒体建立的税企关系更具对等性、互动性。

以基层国税机关为传播者的自媒体传播平台,拓展了政务信息公开的渠道,使国税机关掌握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同时树立了涉税信息传播的权威地位。在日常信息的传播中,结合自媒体传播的特征和受众信息接收特征,有针对性地优化传播策略将会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果,从而积极主动地构建新型税企关系。

参考文献:

税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5篇

开征虚拟货币交易税,这无疑是中国互联网中破天荒的一件事,对于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影响也非同小可。

自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虚拟货币交易征税问题做出明确批复后,北京市地税局就相关细则做出规定,各界对此讨论激烈,上海、重庆等地也相继宣布考虑出台相关细则,但已过月旬,仍未见首位主动申报者,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为何呢?

虚拟货币一直被当作是一种金融产品,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从本质上说,虚拟货币是作为现代信息服务业中的增值服务诞生的。比如Q币、魔兽币等,都是相关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仅仅是交换虚拟物品如道具或武器的一种凭证,它并不具有真实货币的功能,不能视为金融产品,而应当看作是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一部分,是信息服务多样化的表现。

而其既然是信息服务业的一部分,那么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规定来看,虚拟货币交易税应如何与此对接呢?

据报道,当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研究制定新18号文,(18号文原是指国务院在2000年颁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即国发[2000]18号文件,业内俗称“18号文”)。据该部信息化推进处处长董宝青透露,新18号文将在税收、金融、信贷、人才流动、外汇结算、政府采购支持、主管部门资源倾斜等各个方面支持信息服务业发展。

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信息服务业的支持相比,同样作为信息服务业的虚拟货币,是否也应当享受相对宽松的政策呢?

按照国家税务局的批复,凡是个人通过网络收购玩家的虚拟货币并且加价出售,所获得的收入属于个人所得税纳税范围,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计算并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但虚拟货币交易税的相关细节中并没有规定起征点,相对于个人所得税,这引起了不少的讨论,有调查显示,近半数公众赞成虚拟货币交易税设起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