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专业论文(精选5篇)

  •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 研究现状 (1)实训教材体系不够完善。目前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使用的实训教材中普遍存在着过分强调理论计算、忽视道桥专业的施工现场化问题。在现有道桥实训教材中,要求一般都是完成“道桥设计的理论计算”,即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再根据要求施…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精选5篇)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实训;教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073

1 研究现状

(1)实训教材体系不够完善。目前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使用的实训教材中普遍存在着过分强调理论计算、忽视道桥专业的施工现场化问题。在现有道桥实训教材中,要求一般都是完成“道桥设计的理论计算”,即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再根据要求施工的道路(或桥梁),最后根据理论计算模板计算出所要求的施工路线(或桥梁配筋等)。而忽略了实训环节所应具有的模拟施工现场化的特点,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在观念上忽视本专业应具有的实际应用能力。而这样的学生若走上施工工作岗位,工作将会很吃力。

(2)实训教材内容与职业衔接断层。高职院校就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材的编写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衔接不是非常紧密,甚至有些内容出现严重断层。

2 建议与思路

2.1 将实训教材建设与道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表明,该专业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质量人才。所以,在建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材时,要以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为基础,以实训教材的建设目标为导向,并且还要结合学生自身条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技能、提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材发挥本身的作用。

2.2 明确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各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

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从事路桥工程施工业必备能力的培养。因此,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与社会需求及工程施工各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相一致。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材的建设必须要明确工程施工各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且实训教材建设的相关人员需要深入工程内部调查研究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及任务,精准的把握工程各岗位对人才技能水平及职业能力要求的标准,继而进一步科学的落实实训教材的深度与广度。

2.3 实训教材应以理论结合实际为基础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材是该专业学生在学习道桥施工行业需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时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和传统的理论教材不一样,和完全不依靠理论的实践教材也不一样。它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道桥工程施工技能训练的重要参考。因此,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材建设在保证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重视实践技能的操作,实训教材内容要能体现出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操作。

2.4 实训教材要体现真实性与职业性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材建设的目的是在让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能与道桥施工业的发展需求相匹配。实训教材的真实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实训效果的好与坏。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材在建设时应该以工程实际为基础,并结合其他与道桥工程施工有关的资料来编撰,致力于在实训教材中反映最真实的工程施工情况,从而使实训教材具备较高的真实性。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实训教材的建设还应与职业挂钩。如技术员(施工员)读图、识图等岗位实训,概算工程预算等岗位实训等。实训教材建设的重点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岗位所需工作技能水准为主线,旨在培养学生在工程中的工作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所在岗位的工作时能做到游刃有余。

2.5 关注道桥工程行业新技术

高质量的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材必须能够体现当前工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技术。这就要求实训教材建设者要密切关注工程业发展,积极搜集工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甚至深入工程内部了解其最新l展动态,尽可能的把工程业新的技术内容及时收纳到实训教材中。同时还要始终坚持发展与创新的原则,根据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际发展情况,适当介绍国外新技术、新方法,以便拓宽教材的广度。在实训教材建设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承着删除陈旧过时的内容、技术与方法,及时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工艺的理念,不断完善实训教材,进而使之与当下工程业发展保持同步。只有保证实训教材的先进性,才能确保培养出符合时展及行业需求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2.6 立体化实训资源建设的开发

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为例,可以开发一个将普通教学、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知识学习集成一体的网络实训平台。通过这个综合性的平台,可以实现学生关于道桥工程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该专业的操作技能并且呈现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也能做到问题的回馈等功能。这样一个立体化的实训平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能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教材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内容。再者,这样一个立体化的实训平台也能利于兄弟院校、同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学习交流,使之成为教师之间交流信息的特殊平台,从长远上讲也有利于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材的建设。

3 结论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一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强调了对高职学生的培养一定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实践相结合,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毕业后才能做到立即上岗。因而实训教材是高职学校实施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获取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实训教材要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研究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新发展、新成果和新动向,不断充实和更新实训教材,才能为培养合格道桥人才提供最基础的保证。本文在分析当前实训教材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思路,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材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质量;土木工程

一、课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是一个古老的学科,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几乎所有的生产活动都要与土木工程打交道,这就决定了该学科最大的特点-实践性[1][2]。因此交通土建的专业课-《道路勘测设计》,就不可能像理科类课程那样仅仅通过课堂的讲解和课后逻辑分析而掌握,它需要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进行课程实践,并且在课程结束后有一个综合的锻炼。在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具有"半理论,半实践"性。又由于它是整个交通土建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因此学好《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目标

1、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土木类专业中,《道路勘测设计》的课程安排几乎都是"理论教学+课程设计"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设计、轻施工"的现象特别严重,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基础理论虽比较全面,但一到实践环节就出纰漏,甚至束手无策,出现一种"其实理论都懂,就是不知道怎么用"的现象,归根结底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与实践的脱钩,二是不同专业课之间的脱钩[3]。因此,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应用型本科学校,解决这两个问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前途

2、改革的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是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首选,这本身也是其专业特点所决定的。要使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到一种技能,并能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迅速发挥它的效益,而不是我们通常传的:"学的是一套,用的又是另一套,课本学的和工作用到的几乎没有关系",毕业后企业仍然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物力对毕业生进行再培训,这样就没有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国家社会办大学,集中资源专门培养人才的功能就大打折扣。因此要进行课程改革,并且以能力为重点,做到学以致用。

三、三位一体的设计方法

《道路勘测设计》是交通土建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这门课程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并运用到道路设计之中。因此,为了系统全面的掌握这门课程,为了解决目前《道路勘测设计》学习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钩,专业课之间脱钩"的两个大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三位一体的课程设计方法[4][5][6]。该方法的思路为:在第四学期学完《测量学》、第五学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第六学期学完《路基路面工程》后,把第五学期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放到第六学期期末,在学完这三门课后,由老师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布置一道综合测量、选线放线、路基路面结构的综合设计题目。这样,在测量的过程中,测量学的知识就得到了练习,就能为后面的选线和放线提供作为设计基础的地形图,第三个部分的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和交通特点,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路基路面结构,这样通过三位一体的设计,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程的来龙去脉有了清醒的认识,对这三门课程在交通土建专业中的位置和作用有了深刻的体会,就不会出现"每门课程都懂,却不知道怎么衔接、怎么综合"这种现象了。

四、评价体系

任何一种新方法的优秀与否都应该有其科学合理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三位一体的《道路勘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主要采用的是学生问卷评价和课程答辩两个评价指标。这两个指标各有特点,对于学生的问卷评价,有利于老师掌握课程改革是否适用于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主的的学习;对于课程答辩,既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有利于对该科目进行考核,评定等级。

1、问卷调查

学生评价采用问卷形式进行,学生是课程设计的直接参与者,具有评价的权威性,他们对课程设计的感受就能直接反应课程设计的效果,问卷一般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最终把各种结果反馈成百分比,直观反映课程改革效果。问卷如图1所示。

2、答辩考核

课程结束后的综合答辩有两个作用,第一,考察学生掌握本专业综合知识的情况,第二,对学生在设计中的表现进行考核,评定课程等级。考核成绩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最后对设计成果给出综合评价并归档整理。

3、反馈考核

反馈考核就是根据本专业已经毕业参加工作后同学的工作经历进行回馈,以及用人单位根据毕业生在单位的业务能力,进行综合反馈评价,这个指标需要建立跟踪考察机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留待以后备用。

五、结论

通过10、11级两年的跟踪考核,布置了10道综合性《道路勘测设计》题目,参与学生达到586人,对其整体满意度达到了95.7%,答辩结果也显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参与综合课程设计,不仅学到了理论,更锻炼了实践能力,也熟练了HintCAD、AutoCAD、Office等设计和办公软件,为以后的工作和工程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了本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璐,杜书廷.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实践教学一体化研究[J].河南教育,2011,(4).

[2]蒋育红,李妍,尹硕,等.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应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2,(1).

[3]康爱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课程群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5).

[4]凌平平,陈泽世.《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

[5]杨永红,姜艺,虞将苗,等.中美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对比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3).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道桥工程 教学方法 存在问题 优化措施

道桥工程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施工方向)的重要分支,通过这个专业的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路基和路面工程有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道桥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等环节具体操作方法和重点,促使学生形成分析和解决道桥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桥梁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到道桥公司等施工单位就业,这些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但负责整个道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还涵盖了路基、排水和养护工作。因此,要求学生除了具备过硬的道桥工程设计和施工知识外,还要掌握相关的道路桥梁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在将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作为一门实践性质较强的专业,道桥工程不仅要求过硬的理论基础,还应该重视现场实训教学的开展,然而,当前道桥工程专业教学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实训教学方法单一,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对现阶段道桥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现场实训教学方法优化措施。

一、道桥工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理论,轻实践。

道桥工程涉及多门学科,例如,其核心课程——道桥工程的测量,其测量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最紧密的专业课程,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两部分所占比重较大的一方应该是实践部分,这样才能符合现代社会企业的岗位需要,因此必须重视它的实践性和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但是,目前我国高校道桥工程教学的课时较少,在理论教学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要开展实践教学,难度过大。加上目前在理论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繁复,不能有效突出重点,从基本概念到误差理论乃至最后的专业施工测量,教学大纲中并没有突出重点,相反涉及过多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实训教学,实践能力较差,不能达到高校教育培养的真正目的。

(二)考核方式不科学。

现阶段,高校的考核仍然停留在学生理论成绩上,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这样,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往往会花更多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应付考试。这种只关心分数的考核办法,使学生过分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环节的表现,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实训教学失去兴趣和动力。[1]

(三)教师自身能力不足。

虽然道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是高校目前的道桥工程专业教学中,道桥工程专业的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因为道桥工程专业的教学比较复杂,学校普遍缺少教学器材,因此,大多数教学仅限于教师的理论传授,教师也没有真正对道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实践,因此,教师讲解往往是“纸上谈兵”,这就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无法提高,最终被用人单位淘汰。

二、道桥工程现场实训教学方法优化措施

(一)采用“全真”现场模拟综合实习方法。

“全真”现场模拟综合实习是道桥工程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的野外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内容与方法来源于现场工程实例,是现场道桥工程的一种简化模拟版。根据已有现场道桥工程实例所提供的设计图表资料,并通过适当修改,向学生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实习场地环境和条件的工程设计图表资料,主要包含路桥平面图、纵断面图、桥涵结构物及路基横断面设计图等图表。实习期间学生需要熟悉设计图纸,分析设计图表中有价值的线路建模数据,并借助路桥施工计算专家软件RBCCE进行计算机一维建模及测量放样计算,或对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实习内容包括现场布设线路、闭合导线布设、曲线测设、纵断面测量、路基横断面方向定向、横断面测量、路基横断面坡口点放样、桥墩桩基与承台轮廓放样、现场桥梁结构物放样结果检核、横断面地面数据带帽等。采用“全真”测量综合实习方法,需要涉及众多先进的进道桥工程测量技术,可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很好的强化训练机会。学生可对所学的理论、方法、计算机软件实现技术、仪器使用及道桥工程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应用,通过实践体会到现场道桥工程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及思维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扎实的道桥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工作应用基础。[2]

(二)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

为了避免传统的过分关注分数而导致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应该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在学生考核中,引入实践成绩,实现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的综合考察,督促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实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结语

随着路桥工程的不断建设,需要大量相关专业人才,在高校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训教学的应用,采用“全真”的模拟教学方法,改善考核机制,促进道桥工程现场实训教学效果的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道路工程;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6)01-0034-03 DOI:10.16145/23-1531/z.2016.01.012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核心课程改革是按照“教学”做一体化进行实施,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教学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真正做到了“教学做”融为一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基于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以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形式,能很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

一、校企合作深化核心课程改革

(一)校企合作打造优势课程改革团队

首先,由道路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其次,教学团队深入道路施工企业进行课程调研,由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梳理出典型工作任务;再次,分析确定毕业生所从事施工员岗位的素质、知识、能力要求,制订课程实施方案。

(二)开发课程标准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标准。通过去企业调研,参照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科学设计课程目标、课程任务、课程内容、学习情境、教学模式、评价方法、教学建议等内容。

(三)开发核心课程教材及教学资源

与企业合作开发任务驱动式教材,在2013级试点班采用修订的校本教材,在2014级试点班采用中国铁道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教材,2015年6月完成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虚拟教学资源开发。教材的开发是通过确定的课程标准,根据路桥施工过程工程测量的典型的工作任务,梳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情境,分析具体的任务作为学习性工作,依据任务驱动六步法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过程,每一个任务均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通过重新序化学习内容即资讯单,在教材中展现学生做计划,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决策,按照选择的施工方法及现场情况进行实施,多方检查及多元评价,完成该实践课程的学习。

(四)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试点教学

通过聘请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家参与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接受来自企业的具有实战经验的技能训练和企业文化,与我们专业的教师共同合作,完成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目前从学生生产实习及定岗实习来看取得了较好效果,得到了企业行业认可。

二、工学结合培育道路施工精英

(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课改的每一个学习情境都包含相应的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均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行动六步法”方式来进行组织教学。在每个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均以小组团队学习为基础,以任务驱动教学为手段,形成各任务学习阶段能力逐级递进的教学过程,在学习中锻炼学生对于工作项目整体的设计、分工、协作、组织等,突出团队作业的合作精神,强调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达到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效果。

(二)开展路桥知识竞赛

为了激发广大学生热爱路桥专业、努力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路桥技能,学院于2015年4月举办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路桥知识竞赛,我们以核心课程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竞争为平台,以展现技能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2015年5月代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黑龙江工程学院承办、黑龙江省教育厅举办的2015年黑龙江省第五届“龙建杯”土木知识竞赛,获得二等奖,总排名第五的好成绩。利用竞赛检验改革成果,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以后的技能大赛,在大赛中锻炼成长,掌握过硬本领和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将来工作奠定基础。

(三)建设真实路桥实训教学条件

路桥工程实训工场是国家骨干重点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校内实训基地之一,项目从前期谋划、立项论证、工程招标到建设完成历时二年,项目的建成标志着国家骨干重点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所有指标性任务全部完成。路桥工程实训工场占地面积2000m2,由五个实训功能区组成:桥梁工程实训区、道路工程实训区、路桥附属工程实训区、桥梁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区、高速公路互通区、沙盘展示区。实训工场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路桥工程测量、路桥工程施工、路桥工程检测等10余门专业课程创设了一体化实训环境,可满足120人在不同功能区同时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也可满足专业群的部分课程教学要求。此外,实训工场还为学生提供了原材料试验检测、构造物控制测量、钢筋加工与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动手实践和技能竞赛活动的实践操作区。路桥工程实训工场项目巧妙的空间设计和新颖的立体构思、完备的功能组合及多元素的全景展示,充分体现了共享型、综合性、开放式、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训工场的基本特性,是向着更高目标建设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的一次尝试。交付使用后的路桥工程实训工场,必将助力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目标。

三、课程改革的特色

(一)课程设计特色

按照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过程进行培养,以道路建设过程中各阶段需编制的施工技术文件为依据,以实际的工程项目设计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道路工程施工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二)内容构建特色

选取紧跟当前行业的最新动态,引入最新的行业标准、先进的施工技术与方法,结合最新的行业规范,采用真实的工程案例。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侧重实践知识教学,通过本门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识读施工图纸,计算各种工程量,并掌握一些施工工艺,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三)教学模式特色

在教学实施中,严格按照“做中学”及“学中做”的形式进行,按照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学生边学边做,创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四、课程改革的成效

2013级、2014级道桥专业共设置四个班级,经过两轮的教学过程试点,根据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情况,并分析实施一体化教学,搜集反馈信息。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上升

此课程通过共同设置检验控制点,利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及问答法对比后发现,试点班的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效果的明显提高,兴趣浓厚,学习氛围高涨,提问和爱钻研的学生越来越多。试点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参与程度高,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动手创造,在愉快的气氛中去获取知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在做的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享受成功的乐趣,同时还可以指导别的同学操作;动手能力差的同学,通过做找出自己的差距,及时弥补不足,从而形成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有效地解决学生由学校到社会过渡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信心,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钻研,更刻苦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学生学习方向明确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置为考试科目,但试点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而其他班级(正常班)课程为普通讲授式,由于不同的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对比也分侧重。一是试点班学生的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较小,仅设为40%;二是全员参加核心课程有关的技能竞赛,在相同的标准下进行技能考核,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从实施的效果看,虽然学生考试成绩所占比例降低,但试点班的求知欲更强了,学习书本知识更加具体,并且学习方向也变得明确了。

(三)学生技能加强

试点班的学生通过学习,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在教学内容上,把重点放在从事本专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上,专业理论教学突出应用性原则,以掌握实践技能所必需、够用为原则,对实际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内容、新设备,在实际操作和实训中有所体现。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决定了专业理论教学要突出适用性。试点班采取“边教边学边做”的方式,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仅在时间上融为一体,而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地也融为一体。

(四)学生综合水平上新台阶

试点班学生一是采取单项任务考核评价:在单项任务考核中以学习成果评定与工作过程评价并重,兼顾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每一任务都基于工作过程设计了相应的任务考核评价表,任务不同考核评价的内容有所不同。根据学习工作报告中的记录,在每个任务结束时进行评价。二是综合任务考核评价:综合任务的考核具有岗位工作任务的针对性,紧密围绕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路基、路面基层、路面面层、路基附属工程考核等综合任务测试题,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一套综合任务测试题。每套综合任务测试题由工作任务测试与学习内容测试两部分组成,工作任务测试设计有考核评价表。平行班考核比较片面,基本上以笔试为主,强调理论考核,缺乏对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考核。五、需要改进的建议第一,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能竞赛。既展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提高了企业对学生的认知度。第二,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道桥方面的竞赛,既锻炼学生的技能和增加学生学习经历,又扩大学校知名度,同时也了解兄弟院校的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企业专家到校任教,鼓励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结成互助对子,教学上互相探讨,制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互听课共进步。鼓励专业教师下企实践锻炼、参与社会服务及科研项目。第四,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同企业在各个方面的合作与探讨,让学生顶岗参与企业实践工作,进而为企业培养专项的技术人才,积极推进岗位订单班,联合多个路桥企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与学校深层次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易津湘.污水处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2]刘洋.管理沟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思考[J].北方经贸,2014(6).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规划设计课程 课程整合 交通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20

Research on Planning and Desig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ake Traffic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GONG Huawei , ZANG Xiaodo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try to use the education theory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improv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s. We hope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raffic engineering education.

Key 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s;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raffic engineering

在一些工科专业中,规划设计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这些不同的课程之间,存在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在联系,同时这些课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串联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学研究项目中,希望通过运用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优化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及相关实践类课程,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完善专业建设的目的。

1 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

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课程设计领域出现的一种新趋势,狭义的课程整合是指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综合课程是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内容或问题统整成一门新的学科。只要具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态度和情感的教育内容就是综合课程。”对于课程整合的理论内涵与外延的发展,虽然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仍然处于一个认识发展的状态,但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在从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已经出现了不少具有一定价值的实践和应用成果。

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同时也给予我们调整和改善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上指导。在文献[1]所提到的课程整合模式中,一种联立式的课程整合模式表述为“各学科仍然保持分离的状态,注意每一学科内部的细节和联系,学科之间通过一个主题、一个概念或一种技能与下一个主题、下一个概念或下一种技能的联系来形成明显的联结。”这种整合模式非常适合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构造。我们在下文结合交通工程专业规划设计类课程设置的特征,提出进行课程整合的思路。

2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特点

交通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只有30余年的历史,国内高校按照院校专业设置的渊源和特点,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土木类院校,以交通土建为特色,在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上参考了土木工程、道路工程等相关专业;第二类是传统的汽车交通类院校,以道路交通管理与规划为特色;第三类是传统的铁道类院校,主要依托强势和特色专业,其设置交通工程的主要出发点是弥补其在公路交通方面的学科缺失,以构建铁路运输和公路交通的综合大交通专业学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院校的专业设置侧重于交通运输或者自动控制等方面。在国外,交通工程一般是土木工程专业下的分支专业,目前研究发展方向重点在于交通智能化,交通环境和交通安全等方面。专业设置思路的不同,自然也带来课程体系上的差别,不同学校之间的课程体系表现出比较大的差别。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因为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分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学习重点,对课程体系的学习没有清晰思路和方向,以至于对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产生迷惘。在我们的教学改革活动中,希望通过转变培养模式和改革课程体系的完善,逐步解决这些专业建设中的存在问题。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于交通工程专业的介绍,交通工程专业培养具备交通工程和系统规划、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包括交通工程、系统工程、交通工程经济与法规、交通规划、总图运输设计、交通港站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道路工程、轨道交通、交通项目评价、工程概预算、智能运输系统等。主要课程的安排突显了交通工程专业交叉性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课程设置比较分散,造成课程体系系统性不强的感觉。

针对这样的问题,已经有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如张慧丽等在《关于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中提出将交通工程专业形成以交通工程为核心的五条知识链,分别是:专业基础及技术知识链、规划知识链、控制知识链、经济知识链和安全知识链。这种以知识链为结构的课程体系设想为完善交通工程课程体系做了有意义的构想。本文研究的是对于其中的规划设计知识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完善。

3 交通规划类课程设置特点及课程整合思路

以广州大学为例,虽然我校的交通工程专业主要依托实力比较雄厚的土木工程专业开办,在课程设置上对于土木工程,道路桥梁的相关课程有所侧重,但是在制定培养计划和设置课程体系上对于规划设计类课程也相当重视,规划设计类的课程有运筹学、交通系统工程、交通规划原理、交通港站设计和道路勘测设计等多门课程,另外如物流学、城市轨道交通等课程都包涵一些有关规划设计的章节内容。这些课程之间,表面上联系并不大,不同的任课教师也很少强调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很少同学能够有意识地将这些课程的学习进行有效结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课程之间的知识链,有效整合其共同的内容,深化课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在教学的效果上应当有明显的提升。在以上对于课程整合理论和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于交通工程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整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3.1 加强数学类课程在课程整合中的基础理论作用

交通工程专业开设的数学课程除大部分工科专业开设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以外,一般还会开设运筹学等课程。这些数学类课程一些理论和方法对于不少规划类的课程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比如概率论中的统计分析方法是进行交通规划的数据来源活动――交通调查的理论基础;运筹学整数规划问题,无论是物流学中的配送中心选址,还是交通港站设计中的站场选址,都会必然考虑采用的一种理论方法;而最小路径理论和算法在道路网设计和交通需求预测的交通分布阶段,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把运筹学等数学课程视为整合交通规划设计类课程知识链的源头之一,为我们建立学习相关的交通理论打下方法论的基础。

3.2 需求预测方法在多门课程中的共同作用

在交通规划的过程中,需求预测是制定各种规划方案的数据基础,需求预测方法本质上是一种预测学,现代预测学是通过理论方法合理预测未来的状况,其精度和准确性是影响规划效果的最重要影响因素。预测的本身会受各种未知因素的影响,存在偏差,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和模型是进行需求预测的重要工作。例如在城市道路网的规划中,掌握规划区域未来车辆出行的交通量大小和出行分布规律是规划的基础,一般我们采用四阶段法和一些非集计方法去进行需求预测分析,而这些预测结果同样是进行城市交通枢纽规划、物流规划等相关规划的数据基础,同时,出行交通量的大小和分布规律,无论是对于公路交通规划还是城市道路网规划,或者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由此我们总结各种预测方法的共同特点,贯穿于相关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可以强化学生对于预测方法的理解以及对于预测结果的分析判断。

3.3 设计方法和专业软件的学习运用

在交通工程专业的学习中,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交通设计是在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交通设施或者交通系统的设计。不同的课程设计内容,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现代设计方法体系,最重要的一类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学习通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基础上,学习使用各种专业软件完成具体的规划设计任务。例如在道路勘察设计中的纬地软件,交通规划设计的TransCad和Vissim软件,对于部分有高级程序语言设计和数据库基础的同学,我们鼓励他们在这些软件的学习运用过程中培养二次开发能力,有部分同学还可以利用这种能力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或相关学科竞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 结语

在工科专业越来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需求下,完善和改进专业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育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于比较分散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是我们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培养教育体系的一种尝试。结合同时进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改革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在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善中做出有益的尝试,从而能够全面提升教学效果,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目前我们在进行的教研项目中,已经开展相关课程任课教师的组织和协调工作,通过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与融会实现对于交通规划类设计课程的整合,下一步的工作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效果调查分析对于课程整合进行效果分析,这也是我们进行教研项目研究工作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资金资助:广州大学教研项目JYY201310

参考文献

[1] 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4):33-37.

[2] 朱晓海,骆勇,李慧.交通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以西华大学为例[J].中国科技纵横,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