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螺号教案(精选5篇)

  • 小螺号教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做好我镇人、畜感染监控工作杜绝急血发生;全年灭清螺面540000㎡,居民院落周边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螺环境、高密度钉螺环境和在有螺区新建工程周围环境在基础灭螺提下采用喷洒法、浸杀法、泥糊法等综合药物灭螺措施开展药物灭螺工作降低现有螺面50%,加…

小螺号教案(精选5篇)

小螺号教案范文第1篇

一、工作总目标

(一)血吸虫病:

做好我镇人、畜感染监控工作杜绝急血发生;全年灭清螺面540000㎡,居民院落周边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螺环境、高密度钉螺环境和在有螺区新建工程周围环境在基础灭螺提下采用喷洒法、浸杀法、泥糊法等综合药物灭螺措施开展药物灭螺工作降低现有螺面50%,加快我镇做好传播阻断达标工作各项前期基础准备;完成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任务要求。

1、流行村、组认真做好春、秋两季螺情调查工作弄清螺情,结合川中项目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基础灭螺,提倡有螺环境优先环改灭螺。

2、对有螺环境均须采取机械抽样法拾捡部分活螺送市血防所解剖镜检,全镇完成大村1000只小村500只活螺压片镜检任务,对压片检查的原生钉螺环境,各村要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反复灭杀,防止血吸虫病的局部发病。

3、畜牧站完成全镇引进耕牛的扩大化治疗,并搜集为耕牛户治疗资料统计工作,年终考核。

(二)地方病:

做好我镇疟疾基本达标后的监测、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疟疾的暴发流行,镇卫生院要做好对“四热”病人血检涂片镜检疟原虫的监测工作,发现疟疾可疑病人和确诊病人,按《疟疾暴发流行预案(试行)》要求进行相应处理。全年完成180人次血检任务。

二、具体工作任务

(一)加强领导、责任落实

各村要跟据我镇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结合本村疫情落实防治计划有一名村干部分管血吸虫病、地方病工作,并列入议事日程,确保2013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前期各项基础工作的扎实开展和顺利推进。

(二)认真落实解决防治经费

镇财政要根据我镇2013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任务,保证——2013年达到血防阻断达标工作经费。各流行村也应组织相应的保证措施确保血防、地方病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抓好健康教育宣传,增强防病意识

根椐市府办[]151号文件精神,努力增强全镇干部、群众防病意识,参与投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全镇广泛开展血防和防治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各村要利用广播开展血防、地方病防治科普知识宣传。镇学校要认真落实把血防、地方病防治知识纳入教学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案,健教资料留存以备检查。广泛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到2013年全镇学校达到学校预防控制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村要成立以主要领导牵头的地方病防治小组,认真组织好本村乡村医生,及时安排落实防治任务和防治经费,从4月22日至4月28日开始查螺;5月3日至5月18日为灭螺时间。请各村务必遵守时间安排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保证防治任务的顺利完成。

小螺号教案范文第2篇

(一)以“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教学内容开展案例教学

改变传统的对力学计算模型进行受力和变形分析的方法,而是以教室中的投影仪设备安装为例,让学生代表校方安装负责人的身份进入角色。如:学校要在原有建筑的教室中安装投影仪设备需要考虑哪些问题?若在新增投影仪设备自重作用时,原有教室承重结构仍能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该考虑什么问题?在投影仪设备型号、自重等已知条件下如何选择投影仪吊杆?选择投影仪吊杆要考虑哪些因素,选择什么材料?吊杆截面形式和截面尺寸如何确定?带着这些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又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开始进行吊杆的受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然后在学生已学的图学基础上,再进行立面投影,从而抽象出教材上的力学模型;然后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引申出工程实际中的吊车绳索、斜拉桥的斜拉杆、千斤顶、活塞杆等工程实际问题中具有同样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的这一类变形,统称为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的基本概念,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具体工程问题如何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的力学思维,树立了学生工程意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受力分析和变形分析基础上,再就如何选择吊杆材料属性等引出轴向拉伸和压缩试验的必要性和具体试验方法等。在确定了吊杆选材后,再就如何确定截面形状和截面尺寸及横截面面积大小和杆长短的影响引出研究内力、应力和应变等概念及其强度、刚度条件公式推导等。然后在学生自己应用强度、刚度条件选取材料和确定截面形状和截面尺寸后,由学生总结发生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这类工程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考虑的影响因素等。这不仅理论联系实际,增加了学生学习材料力学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且这种从学生到工程负责人角色的转变,使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升华,真正实现了材料力学教学的目的。

(二)以“剪切和挤压变形”教学内容开展案例教学

提前预留作业,请学生分组讨论课桌与地面之间连接件螺栓主要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并讨论:螺栓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障课桌的正常使用?举例说明具有这类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的连接件还有哪些?这些连接件通常用在哪些地方?课堂上先由各组学生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组的观点和考虑的因素等,然后由老师来总结并分析课桌与地面之间连接件螺栓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及为什么考虑主要变形是剪切挤压因素而忽略了弯曲变形等次要因素;再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举出小到生活上用的剪刀,大到工程上用的截筋机、剪板机、汽车轮轴的链接以及土木施工脚手架、机械零件的连接,“泰坦尼克号”等船舶、车辆,航空航天的飞机、宇宙飞船等都离不开小小的螺栓、铆钉和键等连接件。在明确了连接件螺栓主要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基础上,用类比法建立与轴向拉伸和压缩强度条件相似的剪切挤压强度条件,再由每个学生自己假设自己推桌子的用力大小具体来选取课桌地脚螺栓的直径,最后由学生一起来确定工程上选择的螺栓直径应该取所有同学计算螺栓直径中的最大值。这样的就地取材的案例式教学不仅仅是学习了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强度条件,更让学生逐步感觉自己俨然是参与到设计团队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的信心,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和见识,对以后分析问题时如何抓住主要因素和如何设计等起到了促进作用。同理,以学生拧瓶装矿泉水瓶盖、洗衣服时拧衣服等体验和教室内的梁,学生的书、本、笔,讲台的粉笔盒、黑板擦等为案例素材,对扭转变形和弯曲变形进行案例教学,对学生们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其实质内容及熟练应用所学解决具体工程问题,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实施的策略与评价

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沟通交流合作,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案例选择遵循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适应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因此,选择案例时应遵循案例选材的真实典型性、科学完整性、积极教育性、信息适量性等基本原则,这也是成功案例教学的前提要求。[3]

(二)案例教学实施步骤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事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加强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课堂管理,注重案例讲评与总结。其具体实施开展案例教学主要包括:1.教师课前选取合理适用的案例,设计分组讨论方案,预留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和案例分析的课前作业;2.学生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和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在认真阅读案例,充分理解案例所描述的事实和细节及反复思考讨论的基础上,以报告的形式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3.课上,在精心设计基础上,教师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展开具有启发性和目的性的案例讨论分析,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过程中,都能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4.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使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升华的同时,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5.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还应注重过程管理,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状况下,还应对具有独到新颖见解的学生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等奖励。

三、结语

小螺号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运用

数学教学在导学案模式下,如何让学生有效预习并自主利用学习时间把导学案提前做完,如何在课堂上展示学生预习成果,如何在课上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实现师生互动探究,如何高效检测当堂所学内容,如何完成知识构建,让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网络化。这些都是用导学案教学的老师关注且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近一年的课堂实践,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上述目标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导学案教学中的运用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小组合作为完成导学案提供了平台

当数学的导学案提前下发后,如何让学生有效预习并生成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为导学案的完成提供了平台。因为小组合作它定好小组组长,科代表,确定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责任到人。为了保证学生在上课前能够完成相应的导学案,我是这样开展活动的:晚自习时间由组长管理监督本组的纪律,科代表负责提醒、督促本组成员预习,完成导学案,并检查做好记录。每节课都检查学生完成情况。检查的方式多样化,有 “组内自查、组间互查、科代表抽查,老师抽查”等,通过检查评出优胜组,鼓励后进组。这样既使工作任务目标明确,又增加了组内成员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在各组的督促下都能自觉的完成导学案。为课堂开展提供了保障。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了合作学习有序而有效地进行,真正把导学案落到了实处。

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是推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和生成问题的前提

学案展示,问题生成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在课堂上如何展示自学成果,采取何种方式展示,如何生成有效问题是教师推行新模式遇到的难点,也是大家讨论的焦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尝试与探索,我认为小组合作探究是突破该难点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课堂上我是这样组织的:

第一,组内互学互助交流探究。上课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和评价之后,用5或10分钟首先让组长收集本组不懂的问题,了解本组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同学,然后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最后小组再交流达成共识,展示学案。通过交流展示解决个人在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实记录下来。

第二,组间交流探究。有问题的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本组问题,其他组同学帮助回答。

第三,师生讨论交流探究,组间交流仍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解答。

第四,展示成果,请各组同学在各组的黑板写出收获或本节知识要点,并选代表进行语言归纳和成果汇报,其他同学注意检查补漏。这样组内成员人人都有任务,同时还要有团队意识,确保集体成果创优。

例如,在进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配套问题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上课前5分钟首先让每个同学在小组内交流学习,通过交流解决个人在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如什么是配套,怎样配套。如何找等量关系列方程。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实记录下来。

第二,组间交流。各组交叉解决未解决的问题,如第二组提出如何找等量关系时,选“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还是“使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为什么?”第5组的同学回答“等量关系应是使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这句话,即生产的螺钉总数:螺母总数=一个螺钉:两个螺母,即螺钉总数:螺母总数=1:2,就是螺钉总数的2倍=螺母总数。第一组又问:如何快速又准确的找等量关系?第三组答:总数的配套比=单件的配套比……同学们就是这样不断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并不断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的。既完满地解决了疑难问题,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三,师生互动探究。例如,学生在展示:某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型号的学生校服,已知3m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库内存这种布料600m,应如何分配布料做上衣和做裤子才能恰好配套?的方程时得出了两种结果①,② 3x=2(600-x)”不知道哪种结果是正确的?于是,教师点拨“这两方程形式不一样,实际一样吗?”学生仔细观察,突然领悟,原来两个方程实际是一样的。教师及时评价“能写出第二个方程式的同学很不简单,说明他们不仅懂得列方程,还懂得将它化简,当然,第一组同学也不错,他们对题目理解很到位,找等量关系准确”。通过激励评价,同学们不仅加强了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探究。学生不仅能生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

三、小组合作为导学案的检测反馈提供保障

根据学生的自学成果和教学环节所生成的知识,教师如何当堂检测,当堂为学生打分,及时了解和掌控学生的当堂学习效果,我认为最好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小组合作。通过当堂练习,小组四位同学相互判阅,当场亮分,最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从而能更进一步的查漏补缺或拓展提升。

四、小组合作提高了导学案的知识建构

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能不能清晰化、条理化和网络化,能否把知识进一步升华并转化为能力,关键看这一环节能否落实到位。教师要相信学生,欣赏学生,依靠学生,想方设法留出足够时间就本课所学内容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发挥集体的智慧画出思维导图,或知识树图等,使本节知识结构得以建构。

导学案只有走进课堂,才是走进了新课改。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当然,构建“导学案”有效课堂教学,教师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能在教学之路上越教越轻松,越教越快乐。

参考文献:

[1]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普教研究,1994

小螺号教案范文第4篇

初教-6是一种安装活塞式发动机的串列双座初级教练机,主要供空、海军航校训练新飞行员,用于各种飞行科目的初级训练。设计之初,它被称为初教-1,代号102号机,后被命名为“红专502”教练机,1961年投产装备空军部队时又被称为“六一式”初级教练机,1964年总参谋部统一飞机命名时定名为初教-6型飞机,简称初教-6。

初教-6在研制过程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南昌飞机制造厂(现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洪都),在上级支持下顽强地坚持下来,终于取得了研制的胜利。

迄今为止,初教-6已成为我国生产时间最长、产量最多(2600多架)的机种,为我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飞行员,被誉为中国飞行员的摇篮,到目前仍是我国空、海军初级教练机的绝对主力。初教-6还援助了欧洲、亚洲多个国家,并远销到美国,圆了许多热爱蓝天、向往飞行的航空爱好者的飞天梦。这种保持浓重二战风格的经典飞机,在国外是许多爱好者追寻的珍品。美国一位痴迷飞行爱好者透露,初教-6在美国相当普及,拥有一批忠实爱好者,有固定活动地点,二手市场相当活跃。

1979年,初教-6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机种。

研制任务的由来

我国在1954年根据苏联雅克-18飞机仿制出初教-5。但随着空军训练的进一步发展,雅克-18后三点式起落架与前三点的乌米格-15喷气教练机相差太远,从雅克-18,直上喷气式教练机有困难。加之雅克-18是骨架蒙布结构,飞行设备很落后。因此,从训练体制上,空军要求改进雅克-18或者重新设计一种初级教练机,以便与歼教-1、乌米格-15等喷气教练机衔接。为此,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即航空工业局)于1957年8月14日,正式向设于沈阳飞机制造厂的沈阳第一飞机设计室,下达了设计一种性能超过雅克-18的前三点式起落架、全金属结构的螺旋桨初级教练机的任务。此时,雅克18的改进型雅克-18A的起落架也从后三点式变成前三点式。因此,是仿制雅克-18A还是新设计一种教练机有过一番争论。

当时航空局的生产部门持反对意见,首先很多人不相信自己的设计能力,再者认为生产多年的雅克-18的工艺装备丢掉可惜。第一设计室主任徐舜寿据理力争,反复强调:虽然仿制雅克-18A的进度有可能比新初教提前,但雅克-18A机身结构用铬锰矽薄壁钢管材料国内尚不能完全供应。同时该机主要部件承力骨架为钢管焊接结构,技术上难度也较大,而我国铝厂生产的薄铝板则大量过剩。所以他建议自行设计一种适合本国国情、性能优于雅克18A的飞机,能与当时世界先进的初级教练机如美国的T-34相抗衡。徐舜寿的意见最终得到局领导的同意。第一设计室派员到部队进行调查和征求意见之后,即着手飞机的技术设计,总体设计由林家骅、程不时负责。从1957年第四季度到1958年5月,第一设计室完成了初步设计,包括方案论证、总体布局、风洞试验、性能计算,以及结构、系统的打样设计。沈阳飞机制造厂还制作了1:1的木质样机。飞机各项性能,特别是飞行速度、爬升率、操纵性、飞行员视界等明显超过初教-5。这个当时称为“初教-1”的方案采用平直梯形下单翼,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为了改善飞机前方的视界,把雅克-18难看的大机头设计为美观的扁平机头,选用了捷克斯洛伐克制造的道里斯-B气冷式V形发动机和与其配套的V-411型木质螺旋桨。

1958年4月,苏联雅克设计局主任设计师马尔道文和安东诺夫设计局斯米尔诺夫等专家参加了样机审查。马尔道文特别提醒中国的设计师们要注意防止翼尖失速。为此我国设计师在机翼设计上一反雅克18采用单-CLARK-YH翼型的办法,在中翼采用升阻性能好的NACA230系列翼型,在外翼采用失速性能好的NACA44系列翼型,并增加了几何扭转。

1958年初,四局领导决定喷气式的歼教-1由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活塞式的初教-6由洪都试制。当时洪都厂长王实先和设计科科长高镇宁去沈阳看了初教-6木质样机。了解了飞机的设计情况,表示可以接受继续研制任务,并于3月初派了3名设计员前往沈阳参加初教-6的技术设计工作。5月,空军和四局共同对木质样机和技术设计进行了审查,进一步明确了战术技术要求,批准进行详细设计,同时正式决定飞机的详细设计和试制转洪都进行。

不平凡的72天

几乎与共和国航空工业同时诞生的洪都。通过修理、仿制上千架飞机的锻炼,完全掌握了保证飞机气动外形和结构协调的模线样板工作法,生产所需的工艺装备都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基本上掌握了活塞式飞机的结构和各种系统的设计。

然而,在发图工作即将完成之时,捷克的发动机还在试制,不能如期到达。怎么办?总体组钱国平等人连夜搞出了一个用国产160马力的M-11FR发动机(初教-5的发动机)暂时顶替的临时方案。飞机性能虽有大幅度下降,但飞机仍可上天飞行,虽然不能对飞机进行全面的定量鉴定,但可以拿到定性结果,可以尽早暴露问题。厂领导肯定了这个方案。由于M-11FR是星形气冷式活塞发动机,与道里斯-B发动机外形上有很大不同,飞机机头不得不变成了大机头,这种改型被称作“红专502M”。

施工图设计和试制计划最初要求是5个月,在全国“”的形势下,提前为3个月。实际上由于全厂动员,昼夜苦干,只用了72天就完成设计并试制成试验批飞机四架。第一架初装仅用了两个星期,总装只用了七昼夜,全部试飞准备工作一天时间就完成了。

原型机01架进行了静力试验和起落架落震试验,都达到了设计要求。02架飞机于1958年8月27日由试飞员吕茂繁、何银喜驾驶飞上了蓝天。当这架全身喷着大红色,并有两条白色闪电状条带的飞机飞过人们头顶的时候,许多为她日夜奋战的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今天看来,初教-6是一架不算复杂的飞机,但在1958年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这里还要提及的是119厂、514厂和沈阳橡胶三厂为飞机早日上天,曾以最快的速度高质量地分别研制了油量表、轮毂和轮胎。

飞机上天后,沈阳第一设计室人员便返回沈阳参加新的战斗了。1958年9月按照四局的指示,第02、03两架“红专502M”教练机拟参加国庆节通过天安门的检阅飞行。洪都派检验科科长何文治带领汇报小组前往北京,两架原型机分别由吕茂繁、何银喜、张责成、宋光炯驾驶飞往北京。后因飞机尚未设计定型,有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因此有关领导取消了参加检阅

飞行的计划。但在国庆节后,“红专502M”和歼教-1在南苑机场进行了展览,并为中央军委一些领导同志做了飞行表演。发动机带来的挫折

1958年底,向捷克斯洛伐克订购的道里斯-B发动机和V411螺旋桨到厂。经阅读说明书后,才知道这是一台带有电动起动装置、浮子式汽化器和手摇变距螺旋桨的发动机,还另附一个滑油散热器。这种发动机使用时十分不便,也不允许倒飞,作为初级教练机的动力装置显然不合适。但它的标称功率比N-11FR大,因此还是把它装上了04架原型机进行试车。在试车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发动机的一系列毛病:发动机不允许倒转;螺旋桨倒扳90°,连动装置中的铜卡圈就坏;而发动机停车时自动倒转的现象经常发生;发动机上所装的火花塞。包括随带备件质量不好,在高温下经常停上跳火,致使发动机运转两分半钟后就自动停车。试飞过程中,在最大桨矩状态下,油门只能推到一半,再往上推,发动机就出现超转现象,以致飞机无法进入大速度飞行。这时,人们才醒悟到在总体设计时忽略了飞机、发动机和螺旋桨的相应匹配问题。但一时又没有其它发动机和螺旋桨可用,所以原型机只好停飞,对飞机进行油封另做打算。

这时,新机研制工作已无法在工厂各部门继续下去,设计室只有留下叶绪仑、罗果隆、王世昌、吴坚四个设计员继续坚持负责初教-6的攻关工作。攻关小组认为发动机起动困难和不允许倒飞的问题必须解决。于是决定与331厂联系希望对发动机进行改进设计。至于螺旋桨与飞机不匹配,只有更换其它型号的螺旋桨。但是合适的螺旋桨又没有,只好自行设计。然而几个设计员对螺旋桨只有一般知识,不知从何入手,且当时国内还没有螺旋桨的设计和制造单位。此时,洪都为仿制安-2型飞机请来的苏联专家斯米尔诺夫主动介绍了用涡流理论设计螺旋桨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些俄文设计资料。攻关小组边学边干,用该方法对雅克-18使用的螺旋桨进行了设计计算推导的验证,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正确有效的。于是攻关小组即开始自行设计新螺旋桨。经过5个月的日夜苦战,螺旋桨的设计终于完成了。几个设计员望着一大堆亲手搞出来的计算报告和图纸兴奋不已,但却并不感到轻松。因为设计完成的只是纸上的东西。不知后面还会发生什么问题。果然,图纸晒出后,工作却久久不能推进。几经奔波,最后还是由于当时我国没有螺旋桨的试验和生产单位,而不得不终止自制螺旋桨的尝试。

面对研制工作的搁浅,工厂党委虽几次提出要坚持下去,可是螺旋桨无法解决,真是到了山重水复的地步!当时年轻的设计人员毕竟还缺乏经验,致使在影响全局的关键性问题上遭到挫折,留下了难忘的教训。

绝路逢生

正当人们一筹莫展之时,在1959年8月的一天,主管设计师叶绪仑从苏联《祖国之翼》杂志上看到了有关雅克-18A飞机的简介,从中知道该机选用的是AI-14R发动机和F350-D35螺旋桨。他由此提出选用这种发动机作为初教-6动力装置。攻关小组搞出了初步的总体方案。当得知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研制的“红旗一号”和北京航空学院研制的“北京一号”飞机安装的就是AI-14R发动机和F350-D35螺旋桨时,叶绪仑专程到北京进行实物考察。北京航校人员得知初教-6研制几经周折。仍要坚持下去时,深受感动,当即把发动机资料全部赠送给洪都人员。更为感人的是,当洪都人员提出希望借一台发动机时,他们二话没说,立即从“红旗一号”上将发动机拆下来,连同全套附件一起装箱发往南昌。那种只要航空事业需要不分你我、全力支持的风格至今令人难忘。

在进一步对AI-14R发动机了解后,飞机改型的总方案正式确定。这个方案使飞机速度达到280千米,小时,爬升率近5米/秒,其它性能都有所提高。

飞机的改装工作是在04架原型机上进行的,04号机于1960年7月18日由具有丰富飞行经验的试飞员黄肇濂驾驶再上蓝天。飞机在工厂完成了一般飞行课目后,于8月20日转往陕西阎良六院八所(飞行研究所)进行飞行性能试飞。这也是该所组建后承担的第一个新机鉴定试飞任务。六院八所对04号机先后进行了飞行性能、操纵性、安定性、尾旋性能、机动性能的试飞,共飞行108架次,计66小时。12月28日,三机部四局主持召开了技术鉴定会。与会人员认为飞机总体设计成功,结构强度足够:对试飞中发现飞机存在气缸头温度过低,滑油系统散热性能不好,左、右油箱耗油不均,空中飞行有右偏航等四个主要问题认为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同时提出了使用维护方面的127条改进意见。

选型之争

空军最初希望初教-6经过一二年的研制,就能够迅速定型转入批生产。但是自行设计的飞机在研制过程中不可能像仿制机种那样顺利。此时空军迫切需要教练机,雅克18A是苏联已定型的机种,比较可靠,就产生了仿制雅克-18A的想法。1960年1月11日四局与空军工程部订货部总协议联合通知中明确“空军1960年需要雅克-18A飞机40架,320厂(洪都代号)应抓紧试制并生产交付。”3月5日四局正式向洪都下达了试制雅克18A的任务,同时要求初教-6试制定型。后因雅克-18A资料没有按期到厂,计划调整为1961年上半年将初教-6定型,三季度试制雅克-18A。

两种飞机齐头并进,在洪都当时的条件下是难以做到的。因而在初教-6研制工作进入二年半之后又重新面临选型问题。

当时人们的普遍看法是:初教-6设计性能优于雅克-18A。就生产条件而言,其主要部件都是铆接结构,技术容易掌握,而雅克-18A主要部件的承力骨架为钢管焊接结构,掌握焊接技术和控制变形困难较大。从器材供应来看,两者所需各种成件和一般材料国内绝大部分都能解决,但雅克-18A机身骨架所需的无缝钢管共64种规格,国内能供应的仅有13种,需依靠国外进口。从转入批生产和开始供应飞机的时间看,雅克-18A有可能比初教-6早半年。虽然初教-6是我国自行设计的飞机,应大力支持、优先选用。但初教-6定型尚无把握,人们无法预测其长期使用寿命以及是否还会暴露其它问题,今后若影响空海军装备则事关重大。

面对难题,洪都首先执行了上级的决定,在加快初教-6研制步伐的同时,进行了仿制骓克18A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对两种飞机及生产条件等各种因素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分析研究,对初教-6原型机的设计改进措施再三论证落实,并向上级汇报供领导决策,希望将初教-6研制继续下去。经四局派人到洪都进行具体调查后,1961年1月,三机部副部长刘鼎明确表示支持搞初教-6。在此期间,有着30年驾驶经验的试飞员黄肇濂也奔波于空军有关部门报告初教-6研制情况,说明初教-6设计是成功的,是一种优秀的飞机。1961年2月10日,四局以航总字第97号代电告知洪都:“国防工委和空军党委已同意初教-6型机确定为初级教练机的试制机型。”选型问题就此结束。

改进设计

针对04架试飞鉴定中暴露的问题,洪都于1961年初开始了改进设计工作。设计修改的主要方案是:在机身1号框前加一斜框,除去原发动机罩上的起落架收放缺口,解决飞机下滑时发动机汽缸头温度低的问题;适当减少前起落架罩角,解决飞机滑行时前起落架转弯中的滞涩现象;重新设计滑油散热器并改变机上安装位置,解决滑油温度偏高问题;用调整垂尾和飞机横向重心位置两种方法作改善飞机向右偏航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观察油耗不均的改善情况;调整纵向重心,减少襟翼面积,增加操纵系统的刚度,以改善操纵性能;参照其他机种,调整座舱布置;尽可能增加检查口盖,改善维护条件。

工厂按上述方案设计定型批飞机的图纸,进行试制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决定将02号03号两架原型机先按方案改装成定型试验机。这两架定型试验机先后于1961年的5、6月份改成。经工厂检验性飞行后,分别飞往飞行研究所,从6月1日起开始试飞鉴定。02号机进行性能试飞和电气、仪表试飞,第03号机主要进行四大故障的技术改进措施和无线电设备试飞,第04号飞机主要进行使用试飞。10月15日定型试验机的试飞鉴定工作全部结束,共飞行了1800架次,612小时27分。试飞结果证明:设计更改后,各种设备及系统工作基本正常可靠。空军选派了经验丰富的两位试飞员黄肇濂和初善东,完成了全部试飞科目,证明飞机性能良好。在进行科研试飞的同时,从1961年4月5日开始,按空军军校部编写的使用试飞提纲,空军先后于第02、04号飞机上组织了飞行,共完成了航线、空域、编队、仪表、航行及攻击等飞行科目,飞了1519架次,计363小时24分。使用性试飞期间,空军还将一架刚从苏联进口的雅克-18A调到飞行研究所与初教-6进行对比试飞。凡是飞过雅克-18A的飞行员下飞机后都连连摇头,认为比初教-6差多了。他们感叹道,幸亏未把雅克-18A作为我军初级教练机的试制机型。

由于采取了定型试验机先行改装试飞的措施,不仅提前落实了设计改进的效果,同时整机的鉴定也因之而至少提前了半年。

1961年9月初,聂荣臻元帅视察六院八所,听取了初教-6鉴定情况的汇报,观看了飞行表演。聂帅对飞机良好的性能和飞行员高超的飞行技术加以赞扬。

通过国家鉴定

被确定为初级教练机的试制机型后,试制初教-6便成为三机部的重中之重。虽然设计图纸到5月才基本发齐,生产准备工作到9月才基本结束,而整机零部件的试制工作从4月份就全面铺开了。9月19日,供静力试验用的01架机部装完毕后,进行了69个项目的静力试验,全部合格。02架机于11月4日总装完毕,11月9日至24日,国家鉴定委员会试飞小组对定型批第02架飞机进行了鉴定试飞,认为“可以交部队实际使用”。同时还指出存在着陆动作复杂、飞机较重、载油量较少、高空操纵性变差等问题,需要改进。

为使定型批飞机完成后能尽快生产出后续飞机,经上级批准,洪都在定型批飞机未经国家鉴定就开始投入了10架份的零件制造,并且修改了689处设计。

空军和三机部对定型工作非常重视,在定型批01架飞机总装完成后的第二天,即1961年9月21日,就联合有关部门组成技术小组对初教-6进行了技术审查。11月6日,技术小组向国防工委、空军党委、元帅、聂荣臻元帅、总参谋长罗瑞卿提交了“关于初教-6型初级教练机试验批试飞结果及试制批鉴定工作情况的报告”。12月1日,经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初教-6国家鉴定委员会正式组成。12月15~16日。以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为主任委员,空军副司令员常乾坤、三机部副部长薛少卿和国防部六院院长唐延杰为副主任委员的国家鉴定委员会,在洪都对初教-6进行了设计定型鉴定和成批生产条件的审查,并于12月19日向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上报了《关于初教-6飞机设计试制鉴定报告》,同意定型并投入成批生产。12月18日,洪都隆重召开了“庆祝初教-6型飞机制造成功大会”,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为初教-6起飞表演剪彩。

1962年1月5日,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根据初教-6国家鉴定委员会对该机鉴定的报告正式批准初教-6定型。投入批生产。至此,历时四年半,耗资246万元的初教-6研制宣告结束。

改进改型

初教-6通过国家鉴定后,洪都加快了成批生产的步伐,至1962年底就生产了36架飞机交付空军使用。另一方面制定了改进方案,并在0批第10架飞机上集中进行了设计改进。经对该机试飞鉴定,飞机的维护使用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1962年初,331厂成功制造了活塞-6发动机(仿AI-14R),6月4日经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投入批生产。550厂(保定螺旋桨制造厂)也于1963年9月20日测绘试制成功了木质桨叶的F350-D35螺旋桨。至此,在国家鉴定时国内不能提供的14项配套成件已全部在国内解决,初教-6从此成为完全中国制造的飞机。

1963年1月15日,洪都飞机设计室和株州331厂设计科共同提出发动机加大马力的改型设想,并在四局主持下对发动机的改型方案进行了论证和协调。经过两厂共同努力,1964年9月28日在331厂和洪都分别完成了改型的活塞-6甲(当时叫“604-1”)发动机和飞机换装活塞-6甲发动机的全部地面和飞行鉴定试验。改型发动机和原型发动机相比,提高了额定转速,发动机最大功率由260马力加大到285马力。额定功率由220马力加大到270马力,发动机外廓尺寸和飞机重量均不变:飞机最大平飞速度增加了10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提高了1.6米/秒;实用升限提高了1 000多米;航程增加40千米;垂直飞行和特技飞行掉高度的现象有较大改善。这种改型飞机后来被命名为初教-6甲。后来,洪都根据用户需要还改型设计制造了初教-6乙等型号。

1965年5月,550厂自行设计的“奋发-530”金属螺旋桨设计定型并开始投入批生产。从此初教-6得到了质量更好的配套螺旋桨。

小螺号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机械制图;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24-02

1 引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推进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工程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规律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手工绘图和利用计算机绘图的技术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开展创新设计活动、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机械制图课程目前的课堂教学虽然也采用了三维模型、PPT课件、Flash等一些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但是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作业抄袭严重,课堂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设想。另外,本课程目前的课堂教学仍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制图原理及表达方法,忽略了本课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单一,缺乏后续课程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图样表达能力和看图能力不强。

2 改革目标

改革是为了达到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不仅能合理使用专业书籍、网络资源、课程网站等各类资源,而且在课余时间能真正利用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实现自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相关技术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达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后续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学习工作中,有较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图样表达能力和看图能力。

3 改革方案

教学内容整体设计 减速器是机械行业当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机械传动装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整体设计以减速器的工程图为主线,将绘制减速器各零部件的零件图及其装配图的整个工作过程贯穿于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完成绘制减速器项目及子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学习与之相关的机械制图知识、投影作图知识及图样的表达,在体验实际工程图设计工作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工程图样的制图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识读机械工程图样、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应用综合能力[1]。

减速器是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独立的传动装置,用来降低转速和增大转矩以满足各种工作机械的需要。减速器的种类很多,齿轮减速器主要由齿轮、齿轮轴、箱体、轴承等零件组成。减速器的绘制工作主要包括绘制各零件的零件图,由零件图绘制装配图,以及用绘图软件绘制所有零件图和装配图[2]。

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各教学单元包括:绪论;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点、直线、平面的投影;……;装配图。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将以具体的一系列工程项目为载体,如绘制键、垫片、螺母、螺栓、齿轮、齿轮轴、上箱体等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再根据能力培养目标的不同分解成若干子任务(即教学单元)。学生必须具备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等教学内容将会贯穿在这些模拟工程实验的项目和任务的解决过程中,与单纯的课本知识介绍讲解比较,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接受程度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工程图样表达能力和看图能力可以得到提高[3]。

改革后,基于工程图设计过程项目化教学内容包括:项目1,绘制垫片、键的平面图及三视图;项目2,绘制上箱体透盖的轴测图及三视图;项目3,绘制螺母、螺栓等标准件;项目4,绘制螺栓连接、双头螺柱、销连接;……;项目8:手工绘制减速器装配图。

教学方式方法选择 以学习者为中心,小组合作过程体验式教学。学生在典型的工程图设计过程中的参与、讨论和完成中,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课前以小组形式自主预习单元知识点,讨论形成初步小组的设计方案;课堂上教师对各小组初步方案点评讨论,在点评过程中产生问题并引出问题,再由教师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课堂教学);然后小组讨论修改设计方案,形成每位学生自己的方案;最后经小组互评后上交任课教师点评。

教学运行组织 本课程基于工程图设计过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教学组织过程为:确定任务(教师)制订和实施解决方案(学生)质量控制与检测(师生)评估反馈(教师)。这样开展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还能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验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完成模拟真实项目过程中逐渐培养团队精神。

课前分组共同制订实施解决方案后,分别绘制草图,然后通过小组相互点评打分,选出最优者参加全班师生交流设计方案点评,师生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再由教师提出解决途径和改进方法,引出相关课程教学知识点内容。课堂上,教师不仅对课程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着重在学生计划实施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单独指导和引导。学生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图纸后,再小组交叉互评打分,最后提交教师点评评估打分,三次得分共同形成学生本项目总得分。教师将选出最佳方案上传网络课程平台共享。

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考核评价注重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参与评价。学期课程成绩由各项目的测评得分总计得分组成,不再组织统一期末考核。各项目的测评得分包括学生的方案制订的草图小组点评得分、小组交叉互评得分、教师点评得分。

4 特色与创新

将机械制图的陈述性的系统性知识与工作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 以典型机械产品的工程图设计过程为载体来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理念。

以学习者为中心,小组合作式学习 课内教师讲授课时减少,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课内参与讨论和点评,促进学生通过网络、书籍、资料等各种教学资源课前完成部分知识点的内容获取,再通过团队之间的方案讨论,培养学生的小组团队合作意识。这个学习过程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过程成果展示,师生互评考核 学生作品成果增加学生的互评环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图样表达能力和看图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谦.基于渐进式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