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精选5篇)

  • 初中化学实验(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精选5篇)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基础知识 兴趣

初三阶段的学习在中考的压力下变得十分紧张和枯燥,而化学课程又是这一时期学生们才接触的新学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们由于对它的陌生感可能会产生排斥心理,即出现了一定的偏科情况。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教师们必须要积极的创设更多有趣的化学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在高度紧张的学习阶段可以放松心态来学习化学学科。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化学实验现象的神秘性教师一定要叮嘱学生不要从解读资料中提前去了解实验可能出现的效果,即让学生们通过第一现场的感受来自主的将化学实验反应的效果写出来,进而不断的加深学生们对化学反应的印象。

一、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精心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会上以说课的形式形成发言。说教材、大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n,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三、调整实验场所,突出学生课堂实验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因家庭条件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课本中的一些家庭小实验,有相当部分内容学生在家里根本完成不了,但这些实验于教学又不能缺少。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把一些家庭小实验放在课堂上来探究。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教学中,我设计成“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采用“边讲边分组实验”的授课方式,学生每四人一组,每组做设计好的以下一组实验并记录: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再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重点比较反应剧烈程度,由此归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大多数学生认为选用第4组比较合适。因为其他4组的反应速率不是过快就是过慢,甚至反应要自行停止(如第1组),不便于收集,所以被否定。我觉得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而且可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和锻炼。

四、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总之,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

结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格外重视对学生们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在神奇的实验中感受化学学习的魅力,而又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金花.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

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长期、单一地选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是极不妥当的。杜威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与人的实际思维过程相悖的,它不能使人的创造得到发展,而只能使人的头脑成为仓库,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新课标在教育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列出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不是只重结果,也不只是进行单一智力的培养。这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初中生化学实验素养

在基础教育中,化学科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面广,但难度适中或倾向简单,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选择演示实验时,应以突出教学重、难点为前提,以符合直观、简单、安全、可靠为基本条件,以规范操作为保障,以帮助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及获取化学知识为目的。

2.学生实验和简单实验设计及实验习题是学生实验技能形成很好的途径。

3.规范学生实验。对学生操作不正确,应给予及时纠正,以防止学生形成错误操作习惯。因此,对学生的规范操作必须严格要求。特别学生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时,应鼓励学生按规范操作多练习几次。相互监督,相互纠错。而且教师还要善于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三、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1.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学生便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

四、改革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

3.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开出,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如①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②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③易出错误的实验;④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

五、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现今,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和实验条件还是比较有限的,这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只要我们注意到本地的一些资源优势,同样可以充分利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为培样学生的各种能力服务,尤其对培样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以至用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农村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育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及时引导用于农业生产中,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如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或假期对本地的土壤进行酸碱性的调查,对本地农民的肥料施用情况以及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分析讨论本地农业的基本现状,学生获得这一些知识后,回家与家长讨论怎样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怎样正确地配制药液等。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很有帮助,同时也对当地农村的农业生产也产生了相应的促进作用。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今后我还将继续努力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姜淦萍,项闪飞。化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化学教育31,7-8,2000。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能力

在初中,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的教学,让学生更直观更容易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在化学的学习中。往往通过实验来探索某个物质的性质,并证明其所具有的特性,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如何进行实验教学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注意观察

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鲜明、准确、生动的材料,将较为抽象的概念、原理转变为形象化的知识,便于理解,更易于记忆,通过实验演示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通过实验的演示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有效科学方法,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步骤的严谨,以此来帮助学生正确的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与方法。

学生往往会以教师的实验操作做为学习的标准,因此,在演示实验的时候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操作的正确与规范,起到示范作用,切勿在实验中不严谨,不规范,让学生产生误解,要做到实验演示的规范,无可挑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与实验的技能,在实验进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或者在实验进行前可进行多次操练,尽量避免错误,教师的实验演示中的每一个步骤,是被学生当做学习的标准来看待。若教师在演示中操作不规范或者犯错误,对学生将具有极大的影响,在实验演示中,有些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实验的结果,而忽略了小的操作,有时这些的操作在该实验不会产生什么大影响。而有些时候这些操作就会影响到实验的成败,例如,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实验要求选择比较大的集气瓶,并且要在瓶底放置些许的水或者铺上一层细沙;细铁丝要求将其表面存在的铁锈等除去干净,然后将其扭成螺旋状,并在扭成螺旋状的铁丝未端系好一根火柴,在实验操作中,应待火柴杆将要燃尽时,才将细铁丝插到集气瓶内,在插入时,动作应当缓慢,不可过急,做好每一个步骤,实验结果将会看到铁丝燃烧的剧烈、火星四射,并且还能发现在集气瓶底有大量的黑色固体生成,在实验操作中,如果不在瓶底放置少量的水或者铺上一层细沙,铁丝燃烧时放出巨大的热,生成的小颗粒四散,就可能造成瓶底破裂的现象,实验反应剧烈,还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要将实验做得完美,教师就应该严谨的进行每一步的操作,给学生树立榜样,切勿为了减少麻烦而省略步骤。

在演示实验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并思考每个环节的必要性,学生在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时,往往只会关注现象较为明显的部分,而忽视了小的部分,因此,需要教师适当的提醒学生在哪个步骤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穿插些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积极的发散思维。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早已走进了课堂上的舞台,发挥着它独有的魅力,多媒体将图象,影音,文字等集聚于一体,方便学生更加直观的观看相关知识的展示,在化学实验上,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减少在课堂上实验演示的麻烦,甚至可以补充某些在课堂上难以完成或者完成存在较大困难的实验,例如,电子的得失、分子的扩散、中和反应的过程等,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直观的教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将多媒体与实验灵活的结合,充分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CO还原CuO的实验中,学生在不明确实验步骤前,不知如何进行实验,往往仅通过老师对实验步骤的说明,不能让学生清楚的理解,此时,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化学实验的视频,并在播放的同时,教师对其进行解说,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

三、结语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处在一个启蒙阶段,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探索新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讲授实验教学的技能及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4篇

1 实验中的新思维

培养创新精神是改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的首要前提,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观察、去思考,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依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优化最佳实验方案,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如“如何操作才能得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学生可能会回答:“没有氧气或空气的条件下。”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伸入盛有FeCl2溶液的试管的液面下慢慢挤出其溶液,这时现象与前面操作现象一样。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从化学教学的第一堂课开始,笔者就力求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除了有现成的操作步骤外,一般还有明确的结论。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把这些实验做一些改进和补充,不通过实验手段来教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通过实验手段来教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实验室中,不但要应用好已有的设备,更要鼓励学生因陋就简地自制教具,加强对化学仪器和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把演示实验尽量请学生来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步骤做必要的记录,归纳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这不仅完成了课本实验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3 强化实验细节

初中学生总是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细致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认真地思考和分析。如实验教学中设计两种方案制备氯气:试验一组用含MnO2 8.7克的软锰矿与足量浓盐酸加热制氯气;试验二组用盐酸含14.6克浓盐酸与足量软锰矿加热制氯气。教师提问:哪种方案制出的氯气多?学生大多选择二组,这时教师应明确地答复:“一组方案制出的氯气多。”在学生深感疑惑不解、惊讶之下,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个时候结合化学实验教学,使课堂教学既生动又形象,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极大兴趣。引导学生将实验装置或者操作方法做一些改进,使操作更加简单。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但要学生“看”,还要让学生“闻”气体的气味,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鼓励学生参与,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都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对学生的成长极为有利。

4 认真观察实验活动情景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演示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他们一定会从微小的量的变化中觉察出别人早已习以为常但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成分。要让学生了解观察和实验的目的,了解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了解观察和实验的重点、关键,并能列出观察和实验的提纲,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采取适宜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在学生观察和实验中,要严格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努力挖掘潜能,扩展个人优势、特长和才能,在这样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敏锐性会得到充分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树立自主发展的意识。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高中化学实验;衔接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通过实验认识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变化规律,并形成理论,再把这些理论和实践知识运用于探究未知的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课本的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化学实验,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化学实验不仅要求重视实验结果,而且要重视实验流程的设计、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现象的本质分析。

本文通过对初中、高中实验的对比,探讨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如何顺利与高中实验课程衔接,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一、初中学段与高中学段化学实验的差异

1.中学化学实验的内容大致分为下列六种类型

(1)化学基本操作练习的实验

(2)阐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验证和探究实验

(3)物质的制备和性质的实验

(4)测定物质的含量和物理常数的定量实验

(5)联系工农业生产的实验

(6)解决一些综合性的简单问题的设计实验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虽然他们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都很少。但是初中学生对自然变化和化学实验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兴趣。因此初中阶段的实验的重点集中在实验基础操作学习,如“药品的取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结晶法提纯粗盐”等;密切结合生活体验的实验,如“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净化黄泥水”;简单的物质制备实验,如“实验室制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等;一些物质的性质验证实验,如“蛋白质的性质”以及“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这样的涉及基础理论的探究实验等。

初中化学实验所使用的仪器比较少,实验的流程、操作简单,突出探究的特点。在学习基本操作的基础之上逐步深入到物质性质验证、物质的制备、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同时与生活经验结合紧密有利于学生的接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高中实验在初中基础之上有较大提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的基本操作,使用的仪器比初中更复杂

高中阶段要学习更加复杂的一些操作,如萃取操作、趁热过滤、蒸馏操作、移液、滴定操作等。

实验的精度要求更高,要求学生的操作更准确。初中和高中具体的仪器使用与实验操作要求见表1和表2。

伴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数字式传感器实验越来越多地走入中学课堂。该系统包括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分析软件三大部分。传感器精度高、使用方便、采样速度快,常见的传感器有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滴数传感器等。利用传感器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变化过程的物理量的变化,并数字化、图形化;有利于学生开展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的探究实验,完成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很多定量分析实验。

(2)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实验环境更加复杂

高中学习的内容远比初中丰富,典型的金属、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各种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反应及其副反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要去验证所学的物质的性质,还要注重观察不同于课本描述的各种现象,深入探究其原因。实验中学生遇到的有毒有害危险物质更多。需要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高度地重视实验安全,掌握各种突况的处理方法。

(3)实验现象的记录更加全面系统,实验数据的处理更复杂

初中时要求学生记录好实验现象即可,而高中阶段除了要记录实验现象,还要记录好实验的数据。例如反应中温度的变化、溶液pH的变化等等。其差别见表3:

(4)实验从定性延伸到定量,掌握误差分析的方法

高中实验中涉及测定物质的含量、物理常数等定量实验。要从微观的、定量的、推理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变化的规律,发挥理论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这些实验对操作技能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所得的结果与理论数值相接近,但因受设备条件的限制,采用的实验方法一般都比较简单,加上学生操作技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这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二、初中到高中化学实验衔接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和培养

由于初三面临中考,许多学校并没有开出足够的学生实验。而是以讲实验替代学生做实验,造成很多初中毕业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非常薄弱。例如,不会正确地使用酒精灯、不能正确地使用试管夹、不会振荡试管、不清楚试管夹和坩埚钳的用途差别,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泥三角。笔者甚至见过学生做完镁与热水的反应实验后,因镁片粘在试管内壁上无法取出而束手无策。因此在学生进入高中后很有必要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强化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防止在以后的实验中出现意外。

2.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高中由于实验使用的药品、仪器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药品分类摆放要整齐,标签向外,仪器使用前后要彻底清洗,及时地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教师要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由于高中实验中会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的药品、易燃易爆药品、强腐蚀性的药品。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细化安全规范,防止出现由于学生不清楚其危险而造成安全事故。

4.延续初中实验的探究要求,更好地与高中所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设计实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