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层学习材料(精选5篇)

  •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基于此,我校历史与社会组老师决定立足于本校学生的主体发展,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开发一套为本校学生需要的优质教辅资料。在编写校本资料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师生座谈等形式,全面科学地了解我校学生学习社会学科的困…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精选5篇)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辅资料;学生发展;校本

所谓校本教辅资料就是以校为本,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自行开发出来的教辅资料。一套好的教辅资料,不仅要体现课程要求,更要富有学校特点,适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前我校采用的省编作业本,部分题目对于我校生源来讲难度过低,起不到能力培养的作用。部分题目设问不合理,容易使学生理解偏差,影响教学。

基于此,我校历史与社会组老师决定立足于本校学生的主体发展,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开发一套为本校学生需要的优质教辅资料。在编写校本资料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师生座谈等形式,全面科学地了解我校学生学习社会学科的困惑和需求,然后通过教师团队的合作和精心打磨,编写了一套校本化的教辅资料。以下是我对社会学科校本资料编写的经验之谈。

一、目标设置要体现多样性

学习目标是预期达到的学生学习结果,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的依据,也是教学效果评价的标准。它作为教学活动的灵魂,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习目标应规定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能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业行为,并限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情感态度发展的层次。对每节课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向、评估和激励作用。因此,编写教辅资料之前要明确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我校编写的教辅资料首先将一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向学生展示出来,使学生明确要求,也给老师讲课指明方向,而所用的材料和问题都集中在目标的达成上,这样使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更有目标性。在目标设置中要求融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认识学习内容,体现多样性。

二、内容选择要体现自主性

传统教学由教师统一布置的作业,常常让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不想吃”,明显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自编的教辅资料在内容选择上分为“必选作业”“自选作业”“我的疑问”三部分,这三部分的框架由教师创意、师生共同讨论决定,允许学生不断提出新的创意。必做部分根据学习目标统一安排(以课后练习为主),选做部分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和能力自行选择。“我的疑问”,即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想不通、理不清、解不透、弄不明的疑问传递给教师。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作业环境,尤其是为那些平时不敢提问的学生创造一个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打开问题的宝库、思维的闸门,形成社会学科思维品质。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三、网络构建要体现联系性

历史与社会学科有些章节知识多而零散,这时候就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整个知识网络、理清层次,找出重难点。知识网络会让学生一目了然,在不知不觉中巩固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的构建,首先是回归教材,从教材中提取主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宏观上驾驭知识,要研究教材的衔接,包括上一个知识点与下一个知识点的衔接,上一个章节和下一个章节的衔接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衔接的有效研究,做到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梳理的知识内容要求体现本专题的内在联系以及主干重点知识。

四、图文案例体现原理性

众所周知,图表是历史和地理的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图、文、表并用,有助于学生直观感知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历史事件的脉络。因此,编写教辅资料应为充分发挥图表在学习中的有效性,要依据不同的知识类型,设计科学合理的图表或自编图表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图文材料分析与本专题相关重要的学科原理,归纳地理特征和历史影响,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材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五、习题检测要体现针对性

校本教辅资料最重要的功能是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校编写的教辅资料课后练习采用分层布置,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理,从作业安排上分为必做部分和选作部分,最后并设置了“好题推荐”环节。即把作业本构筑成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的题目呈现,大家一起交流,形成合力,进而拓展作业空间。同时,创造自由、开放、平等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教辅资料的校本化,是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教辅资料和学生学习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手段。它必须立足于校本和学情,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但这项工作繁重,同时囿于学校的单兵作战和教师个人能力的参差,需要改进之处颇多。

参考文献:

[1]苗宝泉.如何用好教辅资料.山西教育,2011(1).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1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达到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的能力,对培养本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极为重要。

1.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等工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工科院校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统一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怎样的水平,他的创新精神就会达到相应的高度。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从属于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未能真正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创新应用型、工程实践型的转变。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动态实践教学

2.1动态实践教学的基本概念

实践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使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更清晰[3~5]。实践教学不仅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而且还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深入细致的科研作风、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动态实践教学中的“动态”意味着综合与开放,即动态实践教学由综合性实践教学和开放性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综合性实践教学应该体现实践教学的多样化,即实践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实践教学途径的多样化。开放性实践教学应该体现实践教学的立体化,即实践教学领域的层次性、实践教学强度的阶段性。动态实践教学是一个框架体系,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和开放性实践教学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弥补各种具体实践教学的不足,以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2.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动态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2.2.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动态实践教学结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动态实践教学由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包括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多样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包括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领域的层次性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强度的阶段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动态实践教学的原则应为:以“材料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主导,坚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协调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材料工程意识、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2.2.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多样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核心是专业实践知识的多样化。专业实践知识的多样化培养目标为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实现培养目标的方法为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统一。专业知识课程是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专业知识基础而开设的,应从满足生产企业的需求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两方面来考虑。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要考虑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和实用性,从而更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立足生产实践全过程,注意专业基础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妥善处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等方面的关系。在专业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整合课内课外资源,优化专业相关教学内容,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2.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途径多样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多样化核心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培养目标为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方法为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的统一。实践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常规模式,应当努力拓展实践教学外延。既要有教学计划内的集中学习——强制性实践教学安排,又要引导学生分散学习——课堂外的自主学习、自由实践。在课程设置上,要更多地考虑和尊重学生个人的就业取向,适度拓宽专业口径,引导学生喜爱专业,善于进行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尽可能地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为学生选择就业方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方便。

2.2.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

教学领域层次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领域的层次性核心是知与行的层次性。知与行的层次性培养目标为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方法为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统一。实验室在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应该在同一个层次上,即,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到怎样的程度,专业实践也应该达到相应的程度。实践教学的外延是非常丰富的,除了常规的模拟生产环境、案例实践教学等方式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事一些专业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以此弥补教学计划内实践教学的不足。专业理论并非枯燥的文本,专业实践无处不在。在实践中消化理论,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亲切感,对生产设备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根据专业特点,依照专业所应具备的能力结构要求进行的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为学生构建专业能力平台。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目的是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

教学强度阶段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强度的阶段性核心是专业训练的阶段性。专业训练的阶段性培养目标为学生适应面宽,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培养目标的方法为校内训练与校外训练的统一。实训基地在专业训练过程中发挥着前沿性作用。由于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应用型技术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职业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校内训练与校外训练的整个过程中。校内训练是整个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学过程容易控制、教学成本低、实习效果易于保证等优点。校外训练是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工程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在校内训练与校外训练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甚至可以创造性地应用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使专业实践和生产实际更好的结合。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实践教学模式的强度应加强。既要循序渐进,使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又保证在教师和学生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发挥学生的创新性,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结语

(1)动态实践教学由综合性实践教学和开放性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综合性实践教学应该体现实践教学的多样化。开放性实践教学应该体现实践教学的立体化。

(2)动态实践教学是一个框架体系,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和开放性实践教学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弥补各种具体实践教学的不足,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动态实践教学由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

(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动态实践教学的原则应为:以“材料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主导,坚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协调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材料工程意识、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材料化学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一、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从“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出发,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学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大部分内容构成。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教育,体育活动,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等。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类,自然科学和艺术类等知识体系。

专业课程包括:大类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材料化学专业方向性选修课程。

实践性课程包括: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材料化学专业实践训练知识体系。

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其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材料的制备、表征、技术开发和生产的基本能力。在构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一直强化教学环节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将所有教育环节分为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个知识体系。其专业课程体系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基础,把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作为本专业的入门专业课程。在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之后,陆续学习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形成专业特色方向。并通过开设材料科学导论、纳米材料导论等任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了淡化专业界限,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和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实施按大类培养,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平台。在2011年修订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633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与我校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一致;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综合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有区别的开设,更加突显材料化学的特色。

三、构建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材料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教学计划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优化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实验层次,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二是测量实验层次,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设置了课程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综合实践层次,注重综合素质训练,设置了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践活动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更新重组实践教学内容。

在2011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为35学分,占总学分的22.7%。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和重组了原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将实践教学内容分层次进行教学,确立了基础实验、测量实验和专业实验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了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教学内容。同时,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积极创造条件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强化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检查和指导;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安排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完善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今后多年的一大工作任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实际,研究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课程体系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在四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分析理论教学相关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学时数,使课程体系逐渐趋于科学、规范,达到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禹筱元,罗颖,董先明.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读者需求;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4-0109-04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任务。加强高校教材资源建设对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教学内容模式研究和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充分重视和加强这一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笔者拟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加强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教材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职能的重要途径

教材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的教学资料,这些教学资料一般以教材和参考书的形式表现出来。教材具有由基本原理到高级理论的完整的、逐步加深的知识链条,是对特定知识领域的知识结构和发展趋势的总结,具有教学论特征、知识论特征和学科知识特征。.[1]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无论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汲取、掌握,都离不开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类文献资源。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中,教材是重要的文献资源,其在高校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而,教材资源建设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合理的教材馆藏既可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也可以为教学部门选用教材提供样本,还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各种参考资料。.[2]

由于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任务,因而,加强高校的教材资源建设既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职能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文献开发职能、教育职能、情报职能、咨询和检索职能、文献报道职能等,是衡量图书馆工作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志。而之所以说这些职能的发挥都与教材资源建设工作具有密切关系,是因为学校要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要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都离不开对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和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利用。因此, 高校图书馆做好教材资源建设工作,是充分发挥其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志之一。

(二)加强教材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满足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对教材资源需求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开始大力倡导高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各高校纷纷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许多高校由过去片面关注教学内容的改革,转向了更加关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大力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某些专业的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高校教材是以严密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基础、以充分反映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而编写的。因此,高校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丰富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可见,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建设可以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从事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服务,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教材资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必然会在教师或同学的指导、帮助下,到图书馆对相关领域的教材、参考资料进行学习研究,以便开阔自己的视野,解决疑难问题。

由此可见,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教材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满足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对教材资源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此项措施,既能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国内外学科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也有利于师生选用优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教材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适应国家高校教材出版发行制度改革形势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推进关于高校教材出版发行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对高校教材出版发行的管制。在此形势下,2012年,中国取消了高等教育教材的核准制度,高校获得了对于教材出版、发行、采用的自。这一变化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教材建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出版大中专教材年均增长12.54%,中国年均出版高等教育教材达一万余种。

高校教材发行数量的猛增在提升高校教材整体的编写质量、最大限度地拓宽教师使用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的同时,也使加强高校教材资源建设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在高校教材发行数量猛增、更新速度加快的形势下,单凭教师的一己之力是很难收齐、选好教学科研所需教材和参考资料的,更谈不上简便、快速、准确地检寻到自己所需的教材资料;同时,面对品种繁多、数量巨大的教材资料,高校图书馆因经费有限,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将所有的高校教材和参考资料收入馆内。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会同教材管理部门共同进行教材资源建设,以便有效利用经费,为教师在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或编写教材时提供文献参考依据。.[3]此外,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教材资源建设,还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尽量减少购买教材的费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的教材资源进行专业学习。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在加强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承担为所在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任务,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对教材资源的需求,适应国家高校教材出版发行制度改革的形势,就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

(一)系统性与重点性原则

在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系统性与重点性原则。由于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而每个专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都有自身不同的教材资源需求,所以,高校图书馆就必须为所在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完整的、系统的、重点的知识保障。这种系统的、重点的知识保障在图书馆的教材资源建设上,既指教学科研所需的整体文献资源的知识结构覆盖的系统性,亦指单学科文献资源从基础到高级的完整性。要在综合配置多种类型文献资源的同时,重点配置所在学校具有专业特色的文献资源,如中国石油大学图书馆必须重点建设具有石油特色的专业教材等文献资源。

依据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建设应遵循的系统性与重点性原则,图书馆在教材资源建设时,首先要保障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专业学习,保障所开设专业的科研开发;其次是满足师生对于本专业相关专业的学习要求;再次是对非本校开设专业的学习提供最低教材资源保障;最后是满足读者休闲阅读的文献需求。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教材文献资源配置的顺序和种类如下:(1)学生学习本专业所需的教材。教学是高等院校的第一任务,因而,学生的专业学习所需的教材是高校图书馆进行教材资源建设的第一重点。(2)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需的主要专业的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属于研究用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需要。由于一定的专业所需的教学参考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可以将其与专业研究用书区分开来,单独将其划分为一类。(3)师生研究本专业所需的教材和文献资料。科研也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配置专业研究所需的文献是师生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4)师生学习、研究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文献资料。相关专业所需教材和参考资料是指学校未开设的学科或课程的教材,但其与已经开设的专业或课程具有学科相关性,因而,高校图书馆应满足在高新研究领域,特别是工业科学领域的读者进行科研时对所需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的需求。(5)师生所学专业以外的专业教材。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自学是每个人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为此,高校图书馆应为师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教材保障。(6)师生所学专业以外的专业教学参考书。(7)师生休闲阅读的文献需求。图书馆应为师生的素质教育以及休闲阅读提供教材资源保障。(8)师生所需要的其他文献资源。

以上教材文献资源配置顺序是根据文献资源重要性的权重大小,由大到小排列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经费、人员等限定条件,依据教材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和重点性原则,对相应教材文献提供保障。当高权重的教材文献资源保障无法满足时,图书馆就应放弃对低权重教材文献资源的配置。例如,当经费不足以保障所开设专业的研究用书时,就应放弃上述第(4)项以后所有教材文献资源的配置。

(二)层次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所在学校的开设专业、教学任务以及自身特色,在教材资源建设中坚持层次性原则。高校图书馆应对所在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进行学科知识分类,对每个专业所包括的知识内容进行界定,对专业知识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根据学科交叉耦合度进行区分。应当把每个专业所涉及的学科划分为基础学科、核心学科、交叉学科、松耦合学科,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别的学科所需的教材等文献资料采用不同的配置策略。例如,应重点保障基础学科、核心学科、交叉学科的教材配置,资金不足时,可放弃无关学科的教材资源配置。对于不同的学科可分配不同规模的文献资源,如应重点配置教材、教学参考书、练习册等教材资源类型;有选择地配置包括经典教材、参考书等在内的所有教材资源类型。必须重点配置学校特色专业的教材资源,对于学校培育发展的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要给予足够的教材资源配置。

(三)实用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对教材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原则是指图书馆不应拘泥于任何框架标准,而是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本校读者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具体学科的教材配置的原则。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每个专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自身不同的对教材资源的需求。在当下,由于大部分学生在长时间学习过程中习惯于拥有自己的教材,而不是采用向图书馆借阅的形式;而图书馆的教材借阅时间限制以及图书借阅的不确定性,也限制了图书馆馆藏教材成为师生正常学习用教材的可能性。同时,学生对于教材的需求往往是短时间段的集中需求,图书馆正常的采购数量也就往往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加之教材资源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高校图书馆馆藏教材一般复本数量不大,往往只适合师生作为参考资料使用,而不是作为学生普遍的学习工具。

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的教材资源建设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在实际运作中,对于特定的教材资源,可根据高校自身情况、教材资源的消耗水平、需求紧迫性等问题进行建设。否则,就会导致教材资源分配失调、资源浪费或者资源不足的局面出现。

(四)经济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在教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当前,由于高校教材和参考资料的大量出版,导致学生在购买教材和参考资料时需要花费较多资金;同时,由于在一些高校中,很多学生都来自农村,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存在着一些学生买不起课本和辅导书籍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只付费下载教材中需要使用的少数章节以节省购买教材的费用,有的学生甚至购买盗版书籍。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教材资源建设时应针对上述情况,在购买一定数量的纸质版的教材供学生借阅的同时,也要增加电子版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以便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下载使用。总之,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建设遵循经济性原则的目的,就是要尽量满足90%以上的学生对教材和辅导书籍的不同使用方式的需要。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制定一些政策,对贫困学生进行优惠,以便满足所有学生正常学习的需要,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采购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在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采购是最主要的途径。随着中国高校教材出版体制的改革与放开,中国大中专学校的教材出版数量剧增,2010年出版的大中专学校的教材达到了7万余种.[4],如果算上高校采用过的未进入大中专教材目录的教材,教材数量将达十余万种。同时,一些教材良莠不齐,抄袭雷同现象严重。在此形势下,为了在数量庞大的高校教材中采购到数量足够的上乘之作,就必须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情况、教材征订和馆藏资源规模、教材出版循环状况,加强对教材采购环节的管理。目前,高校教材主要由学校的教材管理部门统一征订,虽然图书馆采购的图书中也有部分教材和参考书,但同一课程不同版本的优秀教材样本不多,相当一部分教学参考书与课堂教学教材不配套,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为此,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校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有计划地采集相关课程的多种教材样本和教学文献资料。在此过程中,可与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协调,根据全校报订教材的详细书目,由图书馆采编部(通用馆藏数据库)整理后,纳入图书馆的招标图书一并采购;还可以充分征集教学院系的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意见,因他们对学科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成果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充分征集他们的意见或建议,能有效提高教材样本和教学资料的采集质量。.[5]

在教材资源配置上,应尽力满足学校开设的主干专业的必备教材、教学参考书和研究用书,对这些教学资料应增加种数,减少复本;对与主干专业相关的专业应采购少数经典教材,加大复本;对学校的非主干专业,应分析此类专业的读者群的大小,有足够的读者群就应采购教学资料;对于未开设的一些冷门专业可不采购相关教学资料。总之,加强采购环节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根据实用性和系统性原则进行采购、安排馆藏,防止资源的浪费和采购的泛化。

(二)加强部门间的合作,科学安排馆藏

高校图书馆在加强教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应加强与教学院系的合作外,还应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合作。如针对目前国内没有教材循环利用机构的现状,图书馆应发挥自身场地优势与高校教材部门合作开展教材的循环利用。此举既可满足学生对专业课本的需求,降低学生的费用负担,又可解决图书馆无法满足学生在用教材的大规模集中需求的困难,同时还可为绿色节能环保做贡献。

加强教材资源建设必须科学安排馆藏。当前高校教材庞大的出版数量、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图书馆经费和馆舍容量都对高校图书馆增加教材资源的数量有一定的制约。在此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可以增加网络版、电子版教材的馆藏数量。因这些电子教材具有价格低廉、占用空间小、便于检索、可以按需订购等优势。为此,高校应加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尤其是电子图书的资源配置,如此既可以满足师生的需要,又可以节约图书馆和师生的费用。由此可见,加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扩展高校图书馆的教材资源、科学安排馆藏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与师生交流,认真听取师生的意见

高校图书馆主要的服务群体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因而,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教材资源的满意度是衡量图书馆教材资源建设的重要标准。因此,在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的建设中,图书馆应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与高校师生的沟通与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对教材资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反馈的信息是对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系统性、层次性、实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直接检验。通过高校师生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定期与不定期的深层次沟通,并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就会使高校图书馆收集到师生反馈的全面、及时、真实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就会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范印哲.教材设计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11.

[2] 张惠君,李娟,袁玫,等.高校图书馆教材使用和教材建设探究[J].医学信息,2009,22(1):51.

[3] 赵伟.高校图书馆教材样本库的建设与管理[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5):177179.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材料科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36-02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何培养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新要求。材料测试综合实验是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课,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各种测试仪器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及其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应用。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材料测试方法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偏光显微镜和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样品制备、晶体的镜下特征、图谱解释、数据处理等;学会利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解决材料的物相组成及结构鉴定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高等教育经历了十多年的大众化发展,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以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重点[1]。材料测试综合实验教学正是基于上述宗旨,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将材料测试方法理论教学付诸实践的机会,同时还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针对以上目标,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无机材料的测试分析方法并形成系统化的认识,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材料测试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材料测试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材料测试实验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以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3,4]。根据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设置情况,首先结合材料测试方法理论课教学内容,令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各种测试方法理论的掌握;针对无机非金属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验内容,如加大对矿物材料的测试分析环节比例,设计建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比例;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一些实验程序复杂、耗时较长的实验可以开展多个小组的学生合作完成注重学生协同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材料测试实验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1.实验内容的更新与优化。由于材料测试方法内容广泛,新仪器、新方法层出不穷,发展迅速,因此在内容选择上更要突出重点,增设研究性实验、分析方案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把材料测试实验教学由让学生学会使用仪器和测定数据,上升到让其学会如何运用仪器设备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的新高度。加大综合性、专业性强的实验比例,综合性实验课时占到总实验课时的65%~75%。此外,针对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办学特点,我们在测试仪器的基本操作实验教学外,还增设了许多针对无机矿物材料的研究性实验。这样的实验课程设置不仅能够确保学生掌握仪器基本操作方法,而且体现了专业特点,增强了课程与生产实际的联系,有利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只有持续不断地更新与优化,方可令材料测试实践教学在培养高层次综合型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指导教师应重视实验测试前的专项讲解。在实验前的讲解过程中,应从以教授知识为主的传统被动教学方法向启发思维、探索知识的主动教学方法逐渐转变,形成“实践引导、自主思考”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兴趣的基础上,阐明实验的目的与意义、操作要点以及在现实生活、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及国内外的相关前沿知识。让学生在对仪器设备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了解当前的先进技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要清楚地了解相应理论课的授课内容。这样方可令实验前仅有的10~15分钟讲解过程对整体实验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操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3.重视学生基础实验能力的培养。学生基础实践能力的欠缺往往会成为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阻碍,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在教授每种仪器使用的实验环节,都应有意识地保留一次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基础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课时大约占实验总课时的1/4~1/3。在基础性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不单让学生熟练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使用流程,同时要让学生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督促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相应的实验结果,巩固和加深对不同材料测试方法原理的理解。

4.重视实验后的分析讨论。每次实验结束后,必须带领学生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类实验现象以及科学问题加以分析讨论,探讨实验现象的理论解释以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各种材料测试方法的认识,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结合实际数据与结果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逐渐构建学生的从现象认识本质、从规律探索抽象的主动学习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是培养高层次综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目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本文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的材料测试综合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分别从实验内容的更新与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基础实验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验后的分析讨论四方面对进行了阐述,旨在通过这些改进措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基础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而为培养、造就高层次、高质量、综合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人才提供培训手段。

参考文献:

[1]吴其胜,张长森,焦宝祥,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03):14-17.

[2]姜德立,陈敏,谢吉民,等.大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