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统计工作总结(精选5篇)

  • 社保统计工作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要充实统计工作力量。通过公开招聘、调入、轮岗等多种有效形式,把具有一定理论水平、业务素质过硬的同志充实到各部门统计工作岗位上来。要建立统计分析队伍,形成统计分析的长效机制。二要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各部门的统计人员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统…

社保统计工作总结(精选5篇)

社保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掌握着大量的信息数据,涉及的数据面宽,如社保、医疗、工资、工伤、职称等统计,是各级领导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加强业务管理、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一要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统计工作责任制,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认真抓,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二要像抓业务工作一样,抓好统计工作。各级领导要及时掌握各项统计数据,做到胸中有数;上报的各项统计数据,都要签字把关;要善于使用分析统计结果,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三要健全“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业务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制。统计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组织指导、综合协调、统计数据汇总、分析等工作;业务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做好本业务领域的统计工作。

二、加强统计工作队伍建设

一要充实统计工作力量。通过公开招聘、调入、轮岗等多种有效形式,把具有一定理论水平、业务素质过硬的同志充实到各部门统计工作岗位上来。要建立统计分析队伍,形成统计分析的长效机制。二要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各部门的统计人员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统计业务培训,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实现统计队伍专业化。三要稳定统计工作队伍。各级领导要关心本部门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和成长进步,支持他们开展工作、干好事业。同时,要保持专兼职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和后备力量的培养。

三、完善统计制度

结合实际工作,制定统计调查、定期通报、档案管理、研究分析、考核评估等规章制度,逐步实现统计工作法制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报表标准化、统计调查多元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服务优质化。并按照《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制度。加强统计工作考核管理。设立统计、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办法,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统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推进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

四、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

1.整合信息化资源,规范统计信息化建设。在原有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信息化建设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提档升级。例如,将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程的重点筹划范畴之内,结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统一设计和规划;还可以通过推广电子统计台账的方式,支持常规的报表填报工作,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门应当不断加强统计软件技术的开发,力求统计应用软件与统计业务系统相结合,实现统计应用系统与统计业务系统相对接,自动化采集数据信息,提高统计信息化的水平。

2.建立统计数据资源信息库。目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信息数据库有一部分出现了不准确的现象。对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首先应该进行全面的整治,彻底清理业务库的有关统计信息,对于错乱信息应该进行校正,欠缺的信息项目应该进行补充;其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该按照国家标准统一信息的基础数据与交换数据,实现不同系统间和不同地区间的信息交换,为进一步的信息化系统升级打下基础。

五、强化统计职能,推进统计工作发展

1.做好各项统计工作。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各项统计数据工作,及时向统计部门提供详实的数据,按月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要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建立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统计汇总,完成党政人才、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统计调查任务。

社保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统计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回顾总结20*年统计工作,研究部署2009年工作任务。刚才,项云霞局长对去年的工作做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对今年的统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上,还表彰了农业普查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0*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国内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深化三大会战,齐心协力,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03.43亿元,比上年增长7.7%;财政总收入27.5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45亿元,分别增长13.5%和13.9%。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全区统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在过去的一年里,统计系统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圆满地完成了日常统计工作和统计调查任务,为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比较及时的统计信息,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较好的统计服务。同时,为扎实推进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在统计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统计是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是宏观决策的重要基础。当前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统计数据的质量会左右宏观决策的效率、水平。宏观调控要更加审慎,更加灵活,时机怎么把握、节奏怎么安排、力度怎么掌握,这些都需要统计数据的支撑。现在统计开始讲增长方式的转变,讲数据的真实性、严肃性,讲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所以,统计工作在这样一个新的阶段,要提高主动性和适应性,在统计的内容上、方法上、制度上都要适当调整,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的统计指标体系,从而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二)统计是引导和支撑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当前形势,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到困难,又要树立信心。今年区“两会”上,区政府明确提出“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线。结合我们的统计工作,既要立足当前共克时艰,又要着眼长远推动科学发展。如何进一步破解难题保增长,加快调整促转型,确保全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如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都需要统计部门提供更多、更准确、更及时的统计数据。当前,统计系统要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办实事、解难题、优服务、求发展”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统计数据监测,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为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三)统计体现政府公信力和反映民生。统计部门是政府的重要部门,其准确度、公信力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我区的统计工作还存在着统计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信息化水平不够高、基层统计队伍比较薄弱等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统计工作全局,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认真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坚定不移地推进统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切实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和建区25周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统计工作,要紧紧抓住以下几方面重点:

一要牢牢把握提高数据质量这一工作中心。统计数据质量不仅关系到投资者微观决策,更关系到政府的宏观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工作的生命在于真实、可信。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生产出真实可信的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检验统计改革和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是统计机构的第一要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统计工作的中心只有一个,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二要始终坚持提供优质服务这一目标导向。统计数据的价值在于使用。统计数据是政府对经济社会实行全面管理的基础和决策的参考依据;统计数据又是重要的公共产品,来自社会必须回报社会。为党委、政府决策管理服务,为公民参政议政和民生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是统计服务的主要领域,也是统计工作的目标导向。统计部门务必增强服务意识,把握服务需求,创新服务方式,致力于提高服务水平。

三要大力抓好统计能力建设这一发展根基。各镇(街道)、工业园区和区各有关单位要把统计机构、队伍建设放到突出位置,特别是各镇(街道)、工业园区及有统计任务的单位要高度重视,配备与经济社会实力相适应的统计力量,认真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大力推进统计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四要全力以赴做好普查工作。2009年,是组织实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的关键一年。全区各级普查机构要坚持质量意识,坚持依法普查,着力做好普查登记、数据处理、质量审核评估和资料开发等一系列工作,确保圆满完成我区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任务。除此之外,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准备工作已启动,我区要马不停蹄,着手组建区、镇、村级普查工作机构,抽调普查工作人员,落实普查工作经费,开展一系列人口普查概念宣传,扎实做好前期调研、技术业务研讨等各项业务准备工作,为人口普查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立足服务,上下联动,营造统计工作的良好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计工作,总理、副总理多次对统计工作做出指示。我区的统计工作环境总体上是好的,这里还要强调几点:

(一)大力发挥统计服务的职能。利用好统计成果,就是最好的统计工作环境。所以,要用好、分析好统计数据,为决策服务,为评价服务。各地、各部门的要学统计,懂统计,用统计,对统计了解了,那么统计工作的环境就会日益完善。

(二)着力确保依法统计职权。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统计法要求依法办事,决不能弄虚作假,决不能人为干预数据,影响统计部门依法独立开展工作。最近,总理就有关部门报送或对外公布的经济数据不够准确、口径不规范等问题做过有关批示。所以,所有的数据,所有的口径,统计部门是权威。

社保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现就2011年度由市人社局牵头实施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民工技能培训两项民生工程(以下简称两项民生工程)考核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实施36项民生工程的通知》黄政〔2011〕25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印发〈2011年度人社部门两项民生工程考核办法〉通知》皖人社秘〔2011〕322号)要求。制定本办法。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生工程协调领导小组负责两项民生工程的组织实施和年度考核工作,第一条按照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和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市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市2011年农民工技能培训实施办法》黄政办〔2011〕12号)要求。局医疗保险科、职业能力建设科按照各自职责,具体抓好落实。

牵头并统筹做好两项民生工程的宣传、信息、统计报送等基础工作,第二条市人社局民生办(设在医疗保险科)具体负责两项民生工程的日常协调、联络。会同责任科室对基础和日常工作进行考核。责任科室根据工作需要,可适时组织开展单项督查、考核。

由市、县(区)分级负责。市人社局负责考核各区县两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各区县人社部门负责对所辖乡镇、街道(社区)进行考核。第三条两项民生工程的考核。

不列入市对各区县的考核范围。各区县自行安排实施的有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方面的民生工程项目。

考核各区县两项民生工程完成情况,第四条考核工作主要以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订的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所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有关要求为依据。政策、资金、待遇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主要内容包括:

1.市政府下达各区县本年度两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相关政策措施和工作制度的制定、执行与落实情况;

3.组织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和内部工作机制落实情况;

4.医保经办、培训机构和信息系统、基层平台建设情况;

5.财政补助、补贴资金的位、发放和待遇支付情况;

6.统计月报、基础台帐和信息报送、政策宣传等工作情况。

建立健全基础台帐,第五条两项民生工程实行按月报送实施进展情况和通报、督办等制度。各区县人社局民生办和相关科室应确定专人。按要求及时向市人社局民生办和相关科室对口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市人社局民生办负责汇总并及时报送市民生办。同时,市和各区县人社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编发工作简报,加强信息交流和情况通报,加大对区县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

由市人社局民生办会同相关科室进行考核。对各区县两项民生工程统计月报、基础台帐、信息简报、宣传报道、文件备案等工作情况,各地两项民生工程统计月报和信息、宣传材料的上报情况。分别给予相应的考核计分(分值等详见附表)

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在媒体、网络上公开公示,各地应特别注重两项民生工程社情民意的反映。尽可能让广大受益对象及时知晓获悉;并确保群众得到便捷、高效、优质服务。两项民生工程社情民意的调查由市统计部门统一负责,按市政府的规定2011年计入对各地的考核得分。

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第六条考核方式主要是各地自查和市局考核评分。

由市人社局责任科室负责,日常考核。主要根据平时所了解掌握的各地进展情况,结合业务工作,适时组织实地督查考核(重点抽查区县和基层一线)可通过抽样验证、暗访摸排、查阅资料和定期、不定期下发通报等方式进行,并依据局民生办汇总统计的各地宣传、信息报送等基础工作情况,综合评分。

安排在11月下旬进行。届时,第七条年终考核。各区县人社局对本地区一年来两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自查、总结,形成书面材料,经区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和人社局主要负责同志审定、签字后,于11月20日前报市人社局民生办。必要时,市人社局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考核组,实地督查考核。

市人社局将适时组织各区县人社部门集中进行总结、互评,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单项的年终考核工作。互评的具体方式另行通知。

两项民生工程单项考核的基准分均为100分,第八条按市政府《考核办法》规定。其中人社局的考核分值占90%社情民意调查考核(市民生办根据市统计部门的调查结果)分值占10%

社保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科学发展观是系统论

“发展”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建国时期,主席在总结中外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沉痛教训时得出的结论是“落后就要挨打”,于是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工作方针,“促生产”其实就是促“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十年”的历史教训时得出的结论是,建国近三十年,我们“始终没有把工作的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因此提出必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并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同志要求全党始终要做到“三个代表”,其必须的前提仍然是依靠发展。党的三代领导人和领导集体对“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表述都非常准确和精辟,并付出了积极的探索和艰巨的努力,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个人的理解是未能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理论。以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又好又快地实现找到了最准确、最科学的发展答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尽管只有四十个字的表述,但只要认真去琢磨、去思考,就不难发现,每一句话的内函都非常丰富,每一句话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庞大而复杂系统工程,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宝贵经验的高度总结和高超提炼,是一个理论系统,所以我们的学习也必须做到是系统的。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理论,又是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更在其基础上实现了升华和跨越。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理论尽管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博大精深,但只要在你认真学习之后,再进行总结和概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发展观”其实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首先教育全党同志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入手,到思维方式的较变,再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操作务实的科学方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县城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对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重要论述,既是教育全党同志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的根本方法,又是如何做到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评判标准。所以这种方法既有理论上提炼,又有操作上的引领;既有宏观上的战略,又有微观上的战术。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处在什么层次,总能从中找到“对号入座”的方法和要求。所以,“科学发展观”不是纯理论的,而是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上的一种根本方法。审计工作同样能从中找到方法和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实践论

“科学发展观”是理论,也是方法,但更是实践。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核心在实践,所以”科学发展”又是实践论。作为审计部门的干部,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发挥审计在经济运行中“免疫功能”,确保中央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为社会的科学发展尽职尽责,深感任重道远。

――在做好财政同级审计工作上任重道远。“财政同级审”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如何按《预算法》的要求和同级人大通过的财政预算,对财政资金的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服务,是审计干部必须认真做好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我们既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又要考虑政府工作中的临时性和突发性;既要确保上级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和管理规范,又要调动全县各级向上争项目、争资金的积极性;既要减轻财政的压力,又要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机关的正常运转;既要确保财政增收,又要为今后的发展积蓄后劲;既要保证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又要保证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等等。

――在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上任重道远。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审计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搞好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揭露其资金收支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对维护财经法规定的严肃性,创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营造公平和正义的社会秩序具有深远意义。这项工作要求我们既要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又要考虑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性;既要规范其行为,又要调动其积极性;既要保证单位能正常运转,又要有利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既要使干部职工的收入有保障,又要考虑单位之间的个人收入相对平衡,等等。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上任重道远。财政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审计,也是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目前国家新增拉动内需的投资,各地都有不少项目。从应付国际金融危机层面上看,是中国政府对确保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但从科学发展的层面看,又是协调和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些资金使用情况,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百姓都非常关注。还有地方各级政府对民生工程等方面的投资情况,同样也倍受社会各界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审计干部作风要更正派,技能要更高超,眼睛要更明亮,思想要更纯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每笔资金、每个项目审深审透,审清楚投资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中央和地方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固投审计监督要求我们既要使资金做到效益最大化,又要使承接建设单位能接受,所以深感责任重大而又任重道远。

――在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上任重道远。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和实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体系,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在经责审计实践中,评价领导干部是否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履行自己职务和职责的情况,审计部门责无旁贷。在今后的经责审计实践中,应努力从以下十个方面创造条件进行思考和探索。(1)节能降耗的情况,节能设备使用的情况;(2)环境保护对比情况,重点是水质变化和“三废”排放情况,辖区范围内的动植物资源和数量增减情况;(3)区域内的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情况;(4)社会治安状况,安全生产状况,群众安全感状况;(5)区域内各种资源的节约和利用状况,是否有过度开采、砍伐等行为;(6)重大投资的决策程序和效益情况;(7)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8)耕地、林地保护情况;(9)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10)负债情况。进行这些思考和探索,深感审计部门责任重大而又任道重远。

社保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新常态下人社统计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统计是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统计对判断经济的走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决策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统计工作搞好了,才能编制出符合实际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监督计划的报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经济理论的研究工作,才能有可行依据。新常态下,结构调整、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权益维护、包容性增长等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包含的具体内容,与人社工作密切相关,既是党委政府力推的工作,又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人社统计要通过优化指标体系、加强统计调查分析,发挥促进科学决策,助推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人社统计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风向标。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人作为资源的核心要素,在社会各行业配置情况历来备受关注。什么年纪、受过何种教育、在哪个行业工作、具备何种才能或技能的人最能成为市场的香饽饽,通过人社统计相关指标能得到直观反映。因此,人社统计应该成为了解人力资源行情的窗口,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风向标作用。

(二)人社统计是民生事业发展的晴雨表。人社统计指标应在反映人社工作全方位情况的基础上,更侧重劳动者创业、就业与再就业、职业培训、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待遇水平等指标的统计;动态反映和评价我国人力资源要素的开发使用水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水平、社会公平正义程度和民生幸福指数,帮助政府及时制定完善的领域政策,回应社会关切。

(三)人社统计是运行发展趋势的预测仪。经济社会运行发展有趋势和规律可循,透过人社统计指标观察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有时会比观察投资消费类统计指标更加直观。如社保扩面征缴、保险中断缴费等重要指标数据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关行业经营状况、劳动者就业流动情况和收入水平等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成为政府宏观调控、投资者投资、劳动者创业就业的重要参考。

(四)人社统计是政府行政绩效的成绩单。人社统计数据不仅是一定时期内人社事业发展状况和水平的反映,而且是一份综合反映政府相应时期内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和稳步提升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等方面工作的成绩单。人社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经常性向社会晒出这份成绩单,既是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评价的有效途径,又是打造透明政府、诚信政府的有力手段。

二、新常态下人社统计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多年来人社统计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在辅助公共决策、行政绩效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但当前仍存在一些与新常态下人社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统计制度改革不够全面深入。统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运行机制不够顺畅。统计管理填报体制不够科学,普遍存在业务经办主体、数据管理主体和数据填报主体相互分立的情况,协调工作难度大,权责不清情况时有发生。统计工作保障力度不够,基层单位统计工作人员、经费、设备和技术不足的情况仍较为普遍,在客观上制约工作开展。同时,统计分析方法不够科学,统计调查方法有待改进,统计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统计体系方法不够科学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不够科学,一方面未能随着人社事业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动态调整相关统计指标,另一方面部分统计指标内涵不清,外延不周,未能充分考虑业务实际情况,让基层填报人员难以掌握。统计工作方法不够完善,目前多采取填报人员分部门取数、汇总层层上报的填报方式,随着统计工作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参与统计工作的部门逐步增多,各部门对指标的理解存在差异,采取的调查方法和统计软件不相同,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三)统计工作队伍素质能力建设滞后。受编制和经费制约,基层人社部门普遍未设置专门统计部门或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统计工作,一般将其挂靠在内设部门或由工作人员兼职负责,人员更换频繁且职责落实不到位。现有兼职统计人员因本职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统计专业化学习培训不足,造成统计理论知识欠缺,统计工作水平特别是信息化工作水平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的统计分析和写作能力普遍缺乏,都给统计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造成较大影响。

(四)统计工作任务执行力不够强。统计工作强调时效性和准确性,尽管实际工作中普遍建立起较为规范的统计工作制度,但部分地区制度流于形式,统计工作要求较松、较软,导致报表上报不及时、数据统计口径有偏差等问题屡屡发生,给统计数据汇总、审核工作带来较大压力。此外,统计工作随着人社事业发展不断变化发展,每年上级部门都会部署新的工作任务,但有的地区和部门满足于一般性传达贯彻,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统计工作难以形成特色。

三、新常态下做好人社统计工作的若干措施

新常态下,人社统计工作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围绕人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及时调整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指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效率;强化统计分析运用,多选题,选好题,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支撑科学决策、促进科学发展、增进民生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一)健全完善统计工作制度体系。健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实行综合统计和专业统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统计综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整合统计报表制度,构建多元化统计调查体系。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查,实施相关数据快速调查制度,加强统计监测分析,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建立统计数据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加强统计归口管理,统一报表制度,统一数据管理,统一上报,统一对外协调。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系统的数据质量控制办法,认真组织统计数据的采集,加强对源头数据质量的控制,保证数据的衔接。

(二)推进统计工作方法和手段创新。人社统计数据随事业发展而剧增,统计手段和方法创新尤为重要。要有计划地进行统计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和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新优势实现统计手段革新,改变各层级统计系统网络不通、层层汇总上报的现状,逐步推广统计报表网上直报系统,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单机版模式向网络版模式的过渡。要推动分析方法多元化,根据统计数据的不同属性、反映的内容和分析目的,灵活采用对比分析、动态分析、因素分析、模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方法,做到数图结合、图文并茂,提高统计分析质量,运用科学方法加强预测性研究,实现统计服务由以提供统计数据为主向提供数据咨询与政策建议并重转变。

(三)推进统计指标体系改革创新。随着行政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统计范围和对象的逐渐扩大,传统单一普查统计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把统计范围逐步由公共部门领域拓展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把统计对象由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扩展到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对统计指标体系适时进行结构性调整,取消不能客观反映工作实际的指标,减少静态指标,增加动态指标。在统计调查方式上,采取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更灵活地获取管理工作急需的有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