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汇报(精选5篇)

  • 人才工作汇报(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以科技为依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业。 一是绿色蔬菜产业。以“兴和润”、邓召进等蔬菜种植业主为带动,新发展蔬菜3000亩,绿色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0余亩。筹资100万元在蔬菜核心区完善道路水系建设,并帮助业主安装了40盏平振式“灯光杀虫”…

人才工作汇报(精选5篇)

人才工作汇报范文第1篇

一、加强领导、建立基地、完善设施。

一是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乡政府集思广益,筹资16万元在乡政府建起了60㎡人才超市和十一个村村建起了“农村书屋”。书屋配备有书桌、椅子、书架,电脑、电视机和DVD等硬件设施,并安排专人管理。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读书制度、书屋借阅制度、科技培训制度、读书实践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用以鞭策管理人员尽职尽责,让广大社员同志们能够以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用制度监督管理员履行职责。三是组建了一支11人的读书信息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调研,从农民朋友口中知道他们关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购买、收集相关书籍。目前人才超市和农村书屋共有藏书9000余册、音像制品200余套;其中,各类农业科技书籍6000余册。

二、以科技为依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业。

一是绿色蔬菜产业。以“兴和润”、邓召进等蔬菜种植业主为带动,新发展蔬菜3000亩,绿色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0余亩。筹资100万元在蔬菜核心区完善道路水系建设,并帮助业主安装了40盏平振式“灯光杀虫”设备。成功将“红涪”牌蔬菜申报为绿色食品,蔬菜成为全区第一个绿色农产品,为蔬菜进入全国市场扫清了障碍;积极发展、壮大果蔬协会和开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果蔬协会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百强协会。二是绿色生猪产业。高金公司在产业园投资1.5亿元建成占地500亩,集良种场、扩繁场、育肥场为一体的丹麦式生猪养殖示范场。年1月至6月底,整个猪场已出栏育肥猪20000头,高金二期建设全面竣工,在这同时可士可公司也新建了1个优质猪场,共8栋,200余间圈舍;预计年出栏生猪上千头。高金三期工程“养殖能手培训综合苑”正在规划建设,建成后乡将成为西南地区高等院校的最大教学实践基地。目前我乡在现代农业示范片的核心区域内已发动了丹育猪养殖户60户,存栏寄养丹育猪1000头。三是优质柑橘产业。按照“四园”规划,引进可士可果业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成占地2000亩、年出苗200万株的全省最先进的优质柑橘种植及幼苗培育基地。(其中:堆料场2600平方米、育苗场4万平方米、采穗圃3000平方米、钢架温室大棚2000平方米);投资1.2亿元、占地200亩的NFC橙汁加工厂正在筹建中,已新植柑橘1500亩。四是特色乡村旅游观光产业。引进长龙林业有限公司在东山村、西堰村投资5000万元租地1200亩,建起了全国最大的中华红叶杨育苗及速生林基地。公司目前正筹划林间养殖及旅游开发项目,茂盛的千亩红叶杨引来了成百上千的白鹭栖息,同时也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光临,目前市“摄影家协会”和“新闻摄影家协会”将红叶杨基地作为市首个外景基地。政府搭建平台,6名大学生村官开创了“思创苑”农家乐,展现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全乡初步形成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文明相交汇的特色乡村旅游。

人才工作汇报范文第2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县始终把硕士研究生招聘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争取,主动作为,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2013年,在全市率先招聘硕士研究生以来,我们严格执行硕士研究生招聘各项规定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年度招聘计划,既为有序调整我县人才队伍结构明确了方向、探索了路子,又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增添了活力,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成效。现就我县高层次人才引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人才队伍状况

目前,我县共有各类人才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中党政人才 人,占人才总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人,占人才总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万人,占人才总量的%;高技能人才,占人才总量的;农村实用人才人,占人才总量的%;社会工作人才人,占人才总量的%。人才结构日趋合理,一、二、三产人才数量占比由2010年的逐步调整到。

(二)引进高层次人才情况

2013年以来,我县共招聘硕士研究生xx人,其中:2013年招聘人,2014年招聘人,2015年招聘人,2016年招聘人,2017年招聘人。目前实际在岗人,辞职人。按性别划分,男性人,占招聘总数的;女性人,占招聘总数的5。按籍贯划分,商洛籍人,占招聘总数的53.5%;省内商洛外31人,占招聘总数的4.4%;外省人,占招聘总数的22.1%。按专业划分,经济类13人,占招聘总数的10.2%;农技类人,占招聘总数的%;工程类人,占招聘总数的%;法律类人,占招聘总数的17.3%,教育类12人,占招聘总数的9.5%。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引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把人才招引作为实现追赶超越的战略举措和经济社会发展最现实、最有效、最快捷的选择。2013年,我县率先在全市开展招聘工作以来,坚持年年有序招聘不间断。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招引不少于200名硕士、20名博士和不少于2名全国科技领军人才”,并将其列入未来五年的“三件大事”之一,在县人代会上向全县人民作出郑重承诺,在县委全委会和县政府全体会上作出全面部署。

(二)精心组织,主动上门引才。县上抓住每年高校毕业生招聘的最佳时机,由县人社局牵头,县编办、财政等部门组成人才招引小分队,分头带队深入省内各普通高校,与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对接,组织专场宣讲会,发放宣传册,与研究生互动交流,介绍我县的地理文化、风土人情、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有关优惠政策等情况,登记研究生生源情况,了解专业情况、就业意向等信息,主动上门揽人才。2013年以来组织各类宣传推介会120多场次,发放宣传册2万余份。

(三)编制计划,科学申报引才。结合县域发展实际,根据《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商洛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办法》、《商洛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办法》的规定,每年由各主管部门申报硕士研究生招聘计划,人社部门梳理汇总,结合登记掌握的研究生信息,按照急需紧缺原则,科学编制硕士研究生招聘计划,经编办核编,县政府主管领导、主要领导审定后,及时向市编制、人社部门申报。

(四)严密组织,公开透明引才。在每年的研究生招聘工作中,依照《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规定的程序,按照市上的招聘公告,采取现场报名、资格审察、面试、体检、考核考察、公示、聘用等环节严密进行。特别是面试环节,严格实行试题专家定制、考官异地外聘、面试全程录像,纪检监察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监督,成绩现场公布,结果当天公示,确保了人才选拔的公开、公平、公正,人才招聘工作社会反响较好,应聘对象评价较高。

(五)优化服务,贴心关爱安才。把硕士研究生服务管理作为引才安才的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商洛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办法》、《商洛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为招聘的硕士研究生免费提供生活住房,每人发放1万元的安家补助费,享受八级职员工资待遇。对招聘的历届硕士研究生本人首套房屋在**购买的,给予每人5万元购房补贴,夫妻双方同为招聘的研究生给予10万元购房补贴;对招聘的博士研究生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按贷款限额、年限30万元、15年一次性给予100%的贷款贴息;招聘的硕士研究生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按贷款限额、年限20万元、10年一次性给予90%的贷款贴息。专门开办研究生食堂,确定专人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定期召开座谈会、读书报告会等为研究生学习交流提供平台,组织联谊会交友会,为新录用的硕士研究生提供交友平台,在配偶就业、工作调动,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关爱照顾。

(六)搭建平台,锻炼发展用才。按照“靠人才成就事业,用事业凝聚人才”的思路,从长远培养人才的角度着手,积极搭建培养激励平台,从政治上关心激励,工作上压担培养,给其干事创业提供平台,有计划的选派研究生参与到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建设和精准脱贫工作中,让他们充分展示才华,为县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陕西人才网以《汉字故里的引才故事》宣传报导了我县硕士研究生招聘管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目前,已有2名硕士研究生提拔为镇办“三站”副科级领导,10名研究生通过公开遴选担任县属国有旅游公司经理、副经理。

(七)鼓励激励,持续培养育才。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度重视硕士研究生的继续教育及培养工作,制定出台了《**县鼓励在职干部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在职工作人员攻读硕士研究生及在职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研究生的人员,在学习期间,其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和各项福利待遇及职务(职称)晋升均不受影响。县财政对经批准参加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工作人员,脱产学习在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后,按80%比例报销学费;不脱产学习并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书的,全额报销学费。目前,已有1名硕士研究生获批攻读博士学历,10名同志获批攻读硕士学历。

三、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虽然我县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照“人才强县”战略思路和目标任务,全县人才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层次人才引进仍面临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才环境不够宽松。受历史原因影响和编制限制,我县有岗无编的问题比较突出;除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招聘外,大多数单位多年未引进人才,专业人才队伍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导致人才出现断层危机。同时,由于我县基层条件较为艰苦,许多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近五年来先后有15名硕士研究生辞职。

二是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目前我县高层次人才数量仍严重不足,近年来招聘的高层次人才有限,只占到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 1.25%,人才需求矛盾一时难以缓解。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在编制方面,受控编减编政策制约,编报计划只能在空编单位申报,市上批复的高层次人才编制计划数量偏少,致使不少单位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

三是人才引进时间节点相对滞后。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编制计划、招聘计划审批权限在市上,县上只能等每年的6、7月份审批及公告后才能组织实施,此时,学生已毕业离校,大部分也找到了工作。但在具体工作中发现发达地区在研究生毕业的前一年10月份即着手开始下年度招聘,签订协约,优中选优。与之相比我县每年招聘的时间相对滞后,影响招聘的数量和质量,一些知名院校的硕士毕业生招聘至今未实现零的突破。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逐步下放招聘审批权限。给县上更多自主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权限,以便于我们提前介入,抓早动快,争取更多的优质生源,及时解决我县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

二是适当放宽编制限制。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面向未来、推动发展的原则,合理补充高层次人才。在县级事业单位人员只减不增的前提下,按照县级事业单位每年退休、自然减员人员的数量,合理确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招聘计划,以保证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人才工作汇报范文第3篇

一、**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工作制度和办事程序,加强人才中心效能建设。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开展了以“推进科学发展、服务**崛起、打造阳光人事、提供人才保障”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市人才中心通过参加局党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坚持与时俱进,提高服务意识,才能较好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开创工作新局面。

市人才中心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中,不但完成局党组举办的规定动作,还在中心开挖自选动作。结合自身工作职能,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融入实际工作中,认真对中心的工作制度进行梳理,对人事人才法规进行再学习,在此基础上,中心制作了《制度程序及文件汇编》学习材料。适时召开全市人才中心主任会议,把这种学习、工作作风传达到县区人才工作。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活动,市人才中心形成了管理制度化、办事程序化、纪律规范化,工作人员养成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坚决按照工作程序办事、积极主动办事的良好工作氛围;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了服务质量,建立了夯基础、强自身、高效率、讲学习的人才工作队伍。

(二)加强人才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搭建人才和企业的桥梁,铸造较高水平的就业平台。

1、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第四届会才智交流会

按照原安徽省人事厅的统一要求,中心精心组织了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井中集团、安徽亳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双轮集团、安徽徽皇肥业集团、安徽安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六家企业于**年4月26日参加了第四届会才智交流会,提供就业岗位276个。会上接收求职简历618份,其中研究生24人,本科生449人,专科生145人。现场达成求职意向243个,招聘应届大学生175人。

2、开展了**年“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就业的影响,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对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中心配合原市劳动保障局等单位于**年5月11日至17日举办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本次招聘周共有152家企业(其中民营企业x家)进场招聘,提供岗位x个(其中适合高校毕业生岗位2315个)。签订就业意向x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175人,进城和返乡农民工人,下岗失业人员人。签订职业培训(含企业委托培训)x人,维权及法律援助155人次,印发政策宣传材料50000份。

3、举办“销售冠军训练营——大客户销售策略与技巧”讲座

为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提高我市企业营销队伍的销售水平,促进我市企业市场竞争力、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中心与市经济委员会、上海锐柏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了“销售冠军训练营——大客户销售策略与技巧”讲座。**古井销售有限公司、**占元面粉集团、良夫面粉厂、安徽三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三一纸业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共48人参加了讲座。本次讲座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圆满成功。讲座的成功举办为我中心今后开展各类人才社会化培训工作积累了经验。

4、配合公务员科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按照局领导的安排部署,中心配合公务员管理科做好了高校毕业生见习、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县域经济地区开展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工作,共计安排就业见习基地20个,落实就业见习人员320人,村官选拔25人,基层教师招考764人。配合组织部落实“三支一扶”人员100人。

5、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和**年冬季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按照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和市局**年工作要点任务安排,我中心于**年8月1日和12月5日举办了主题为“搭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两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招聘会首次采用了高校联动、市县(区)联动的方式。共有277家单位参会,提供岗位x个,参会人员5400余人,达成求职意向3638个,其中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2241个。按照省厅、市局布置,我市从**年12月1日——**年12月31日开展**年冬季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三)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宗旨,构筑人才服务体系,扎实开展人才服务工作。

1、建立高校毕业生人才信息库

建立高校毕业生人才信息库,市人才中心采取了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高校毕业生报到时,对未就业且有求职意向的人员进行详细登记,信息资料经整理、审核无误后由专门人员登记到本地人才信息数据库中,以备用人单位查找。截止到12月17日,本地人才信息数据库中共有513条数据。二是毕业生本人登陆到**人事人才网进行个人信息注册,经网站管理员审核无误后进入网上人才数据库。用人单位可免费进行网上人才信息查询。截止到12月17日,网上人才库中共有8348条信息。

2、完成了**籍在外人才信息库

为了加强与**籍在外人才的沟通、联谊和交流,宣传推介**,为**籍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和献计献策搞好服务,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建立**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工作。制订了《**籍在外人才统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统计范围和对象、统计内容、统计方法、完成时间及相关要求,截止到10月1日,共计有1670名在外人才信息入库,较好的完成了此项工作。

3、人事人才网站的管理和维护

人事人才网作为原人事局的门户网站,承担着人事相关信息和提供求职招聘平台的任务。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对网站信息流程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制订了《网站信息审批流程》、《网站信息审批表》、《网站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等相关制度和表格。其次对进入网上人才库的人才信息进行严格审核,不符合规范的信息绝对不允许进入网上人才库。对进行网上招聘的单位,一律要求出具相关的资质证明材料,并填写网上招聘申请表。经过严格审核后方可放开网站招聘权限。

4、高校毕业生服务工作

**年是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工作特别重视的一年,通过三个方面切实做好毕业生服务工作。

(1)强化毕业生报到程序。为了做好毕业生的报到工作,针对毕业生找不到报到处的问题,中心在单位入门处拉起“欢迎高校毕业生来我处报到”的横幅进行宣传;设计了三县一区统一标准和格式的《高校毕业生报到登记表》和**年高校毕业生报到数据库,对接收报到的学生进行了详细的登记并输入数据库中保存,各县(区)定期按时上报,由市人才中心汇总保存;印刷了5000分就业指导信息宣传材料免费发放。

(2)强化毕业生求职登记。首先在接收高校毕业生的同时,对未就业并有求职意向的人员进行登记并输入到本地人才信息库中,供用人单位查询。其次建立和高校之间的联系,对高校当年的毕业生进行就业宣传指导,发放就业宣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促进学生的就业。

(3)强化就业统计工作。按照省就业处的要求,人才中心负责每月3日以前上报上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为此,中心统一制订了统计表格,统一了统计口径和上报时限,并下发到三县一区各人才中心,定责定人。从10月份开始,共计上报了四期数据统计表,较好的完成了任务。

5、规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今年,中心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到档信息查询系统,并定期进行更新,对高校毕业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档案流向起到很大的帮助。为保障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中心加强了对档案材料的完善工作,及时办理各种档案接转手续,做好了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及信息录入等工作,形成了以计算机管理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模式。**年共接收档案926卷,转出档案120卷,接收档案材料280份,接待档案查阅515卷。

6、开展流动人员人事服务

为早日实现人事全方位服务,中心扩大了人事服务范围,加强了人事的宣传力度,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开展了转正定级、档案工资调整等新业务,并制定了《人事知识宣传问答》,通过发放宣传单和网上宣传等方式,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人事有了更深的认识。**年,新增个人委托人事152人,新增单位人事5家共61人,其中市拆迁办7人,市白蚁防治中心6人,市房产物业有限公司8人,市房地产交易中心32人,市环护科研所8人。转正定级及档案工资核定作为新开展业务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年,共办理人事人员转正定级及档案工资核定193人,开具商调函及相关档案证明106份,办理聘用合同鉴证90份,办理就业协议28份。

二、**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人才工作汇报范文第4篇

一、摸清底数,建立乡土人才库,把有发展潜力的村民培育成乡土人才

××*镇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紧紧抓住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开发重头戏,在全镇31个行政村展开摸底调查,把转业退伍军人、高中以上毕业生、外出务工回村有一技之长人员、企业下岗人员等作为乡土人才培育对象。按照不同类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乡土人才库,并层层建立了乡土人才档案,做到一村一册,一人一档,实行动态管理,形成一个遍布全镇,上下衔接,滚动发展的服务网络。如王老家村村民刘尊龙高中毕业后,常年在外打工,掌握工艺麦杆画技术,镇党委从乡土人才库了解情况后,多次交谈,鼓励他创办了丰县刘尊龙麦秆工艺品有限公司,用家乡丰富的麦秸秆作资源,招收40名工人,进行大批量生产。如今,成批用麦秆制作的工艺品,按着订单从丰县发往全国各地,发向海外。他的成才事迹先后在《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徐州日报》、市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了报道,不仅带动一方经济,而且致富一方百姓,成为闻名一方的“民间艺人”。

二、转变观念,把乡土人才培育成致富能人

××*镇更新观念,围绕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大乡土人才开发力度,激活现有人才,培养造就“永久性”乡土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该镇对乡土人才库人才进行跟踪,服务指导,每季度邀请县专家或组织本镇农技人员深入村组,对乡土人才进行科学指导和提供致富信息,开设专题讲座,向“田秀才”、“土专家”传授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及时帮助解决科技难题。同时,因势利导,鼓励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发展型经济实体,镇政府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使其及早进入角色。赵集村农民罗国征,高中毕业后,他由3000元起步,经过艰苦创业,创办了丰县求实化工厂。镇党委多次深入化工厂,了解创业中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使他增加信心,先后创办了徐州卓越肥料有限公司、复合肥厂、微肥厂、磷肥厂、生物活性有机肥厂、徐州生物有机肥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心实中小型企业技术服务平台、100亩规模科技示范园等经济实体,集生产、经营、科研、开发和服务于一体,是目前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实力最强的农用肥企业,拥有职工590名,固定资产净值达5400万元,年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年利税突破1500万元。他富裕不忘群众,热心公益事业,先后为村小学捐款捐物,修建道路,先后被市县评为优秀农民企业家、当选为县政协常务委员。张庄村东张庄组村民张效领创办的徐州森鑫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他从一个只有一台刨条机,3名工人的家庭作坊生产画框到成为苏北唯一出口画框的生产基地,品种由原来的8个逐渐增加到近千个品种,经过多年努力,工艺画框全部出口国外1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固定资产1000万元,现有职工600余人,年创外汇300多万美元,在他的带动和扶持下,张庄村及邻村韩庄、张月铺等陆续建成50多家画框厂,他还无偿地为他们提供技术,并多次到厂指导生产,同时带动圆木加工、半成品加工、半成品供应、包装辅助材料加工,还吸收一批剩余劳动力和贫困户进厂做工。由于成绩突出,被授予全县“十强私营企业”称号,当选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三、加强管理,把乡土人才培育成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

通过调查,××*镇乡土人才种类很多,有“农业型”、“工业型”、“经纪人型”、“务工型”、“民间艺术型”等几类,他们在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考虑到农村乡土人才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辅射效应和带头作用,通过培养实用人才,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同时,该镇在帮带培育、开展培训、考察学习、村务建设等工作中,有针对性地组织优秀乡土科技人才参加,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素质,并把优秀乡土人才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行列,近年来,全镇党员发展120名,其中优秀乡土人才45召,占党员发展对象总数的37.5%。该镇两合集村计生专干洪风雷,高 中毕业办起了木线条加工厂,不仅自己富裕了,而且带动更多百姓从事木线加工,他还帮助他们销售木线。使两合集村成为当地有名木线加工专业村。现在列为村后备干部来培养。

四、突出重点,把优秀乡土能人后备对象培育成村级班子成员或党员

人才工作汇报范文第5篇

一、三地人才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三地在人才工作开展方面都体现了氛围浓、手笔大、机制全、平台新、效果好等显著特点,党政领导思想认识、具体政策措施以及人才的社会保障等方面都非常到位,值得认真学习借鉴。

1.氛围浓。三地党政领导对人才工作都高度重视,都把人才工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形成了上下一致重视人才、对人才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如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小组由区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负责牵头开展工作。区委、区政府每年召开的第一个全区性会议就是人才工作会议。同时把人才工作作为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加大工作绩效考核和督查力度。如引进海外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创新人才是区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目标考核的核心指标,对此,区委区政府每半年进行一次年中督查,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确保了引才工作高质量完成。

2.手笔大。三地在人才目标制订、投入保障等方面都体现出大眼界、大气魄、大手笔。如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5年投入5个亿”,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文化产业人才、教育人才、卫生人才、旅游人才等“9大”人才引进培育计划。区提出,用5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扶持1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到创业,到2014年,使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和引进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创新人才的嫁接式企业相关项目的销售总收入超过80亿元;到2020年,引进并重点支持2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创新创业。把建成无锡集聚高层次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具有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创新创业重点地区。区对进入企业工作并签订三年以上聘用合同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在三年内按引进人才的实际工作月数,分别给予工作生活津贴,其中最高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人每月补贴达8000元。同时区还实行了量大面广的人才津贴制,三年内对40周岁以下博士、35周岁以下硕士、30周岁以下本科生每人每月分别补助1000元、300元、100元。这些措施,使人深切感受到三地对人才引进的真诚愿望,对人才队伍的真心关怀,极大地推动了三地招才引智工作的开展。

3.机制全。三地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全面、内容详实,既有吸引力又具操作性的人才工作机制。如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激励政策方面:区出台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从资金、工作场所和住房、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给予具体扶持,根据无锡市综合评审意见,分别给予A、B、C三类海外留学归国(来)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100万元、60万元、40万元不等的创业启动资金;不低于300万元、150万元的风险创业投资;不低于300万元、150万元的资金担保;并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经营场地,不低于100平方米住房,三年内免收租金;对企业所建市级、省级研发机构,分别给予10万元、100万元资助;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分中心的,政府补贴100万元;对新设立的部级和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政府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资助。对留学人员创办企业,从企业注册起五年内,第一至第三年由政府按企业对地方财政实际贡献额的100%,第四年和第五年按50%给予奖励扶持。在人才保障政策方面:为进一步解决引进人才创业就业初期的住房问题,市制定人才公寓租房补助办法,对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合法劳动合同的紧缺专业人才租住人才公寓给予为期2年的补助,其中对科技领军人才实行全额补助;博士、硕士、本科生分别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每月800元、500元,补助所需资金由财政和企业按60:40的比例分摊。区计划到2010年建设1000套总建筑面积达111258平方米的人才公寓,由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事业单位购买,用于引进人才的流转入住,也可由符合条件的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租赁。在企业人才服务机制方面:区建立了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由政府出资统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派驻到涉及“530”项目的重点企业,采取定人跟踪“保姆式”服务方式,及时掌握企业发展需求,主动跟进服务,反馈问题,积极帮助解决,做到能快就快、能宽就宽、能倾斜就倾斜,为“530”项目和人才及时高效解难题、排忧虑。这些政策力度都非常大,对人才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为三地在吸引人才的竞争中赢得了优势。

4.平台新。在搭建人才工作平台方面,三地也都有创新做法。如在海外人才招聘引进方面,区、区都在海外留学生相对集聚的国家建立了海外人才引智联络站,聘请留学生作为工作人员,负责收集有意回乡创业的留学生资料并做好相关牵线搭桥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区每年都组团赴海外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今年5月由区委组织部长带队,率区人保局、科技局和开发区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通过举办“百人计划”推介会、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政策创业经验报告会、创业交流会等形式,赴欧洲留学生最为密集的法国、德国等地区开展引才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区成功设立了海外引才巴黎工作站、海外引才德国工作站,并聘请了一批海外引才顾问;在“柔性”引才方面,区从2006年开始推出“高校教授服务团进”活动,在年初,通过向各镇乡、街道征集企业在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汇总材料后,赴北京、西安、武汉、上海等高校密集的区域有针对性地邀请各地知名高校的教授、专家组成服务团到,帮助区内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今年的“高校教授服务团进”活动中,101名高校教授共走进79家企业帮助解决了102个技术难题,涉及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检验检测等诸多领域。这种政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的方式受到高校专家和企业的普遍欢迎;在服务高层次人才方面,区建立创业导师服务机制。聘请市、区海外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创业导师理事会成员担任区内有关“530”项目创业导师,推进区内重点骨干企业、区内外服务机构与海外人才创办企业的合作发展,在企业管理、市场拓展、融资筹资等方面为海外人才创办企业提供帮助。在企业人才培养方面:区推出百名企业家进北大、百名企业骨干再训练、百场培训进企业、百名企业人才读硕博等“四百工程”。在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区围绕提高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的入驻率、存活率和成功率,高标准建设一批人性化、国际化、智能化的科技创新创业创意载体,推出了开发区科创园、科技社区、高铁站商务区高端服务业载体群和各镇(街道)重点产业为特色的科创园区等创新载体。区在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基础上,已建设层次更高的院士工作站2家。在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方面:区政府在清华大学设立“清华大学无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首期提供2000万元,用于支持清华大学对企业需求技术(产品)和符合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等,并建立了“清华大学无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相关平台,将区的产业、区位优势和清华大学的科研、人才优势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5.效果好。由于领导重视、政策完备、工作到位,三地人才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至“十一五”期末,三地人才总数都将达到10万左右,“双高人才”、海归人才比重显著提高。如市至2009年底已拥有具备位于国际前沿、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高技术含量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能引领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新能源、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型人物15名。区“十一五”期间共引进双高人才1100余名,海归人才109名,“530”项目人才93人,依托人才优势,科技创新助推经济运行质量不断优化,2009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七分类)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6.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2.5%。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

二、对加强我区人才工作的几点启示

经过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做好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三地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的正是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快速发展。三地在人才问题上的认识高度一致,说明了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人才资源已初具规模,预计至2010年底,全区各类人才总量可达到15万人,符合“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与先进地区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相比,当前我区人才发展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创新型科技人才缺乏、人才密度偏低、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不足、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可能会对我区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和制约。为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人才的发展,把实施“人才强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来抓紧抓好。

1.要形成共识,进一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要充分认识到,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求已成为各地的共识,未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对人才的投入,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最具远见和回报最高的投入。要把人才资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来看待,真正把人才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

在人才工作管理机制方面。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宏观决策机制,切实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借鉴、、等地先进经验,建议对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升格,由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并充实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统一领导,推动各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协作,健全有效的人才资源开发宏观调控体系。要落实“十二五”人才规划纲要实施的目标责任制,建立任务实施情况年度评估和督促检查制度,把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在人才工作氛围营造方面。要在全区大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建议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适时召开全区性人才工作会议,以区委名义制订下发有关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同时,形成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例会制度,每年召开1次。以进一步营造党政领导重视,各部门配合支持,全社会共同关心人才工作的浓厚氛围。

在人才工作投入保障方面。要体现在人才投入上的大手笔、大气魄。完善人才工作经费正常增长机制,确保人才投入增长不低于财政增幅;高标准建设区人才大厦,切实发挥人才大厦在引进区内外各类人才的平台载体作用;要进一步建立符合实际的人才用房建设体系,根据出租与出售结合、布点与扩面相结合、货币与实物相结合的原则,按各类人才奖励用房、安置用房、租赁用房等不同用途,进一步加大人才用房建设力度,推进人才用房建设由城区向各平台、各镇街延伸,切实解决各类人才在创业安居问题;大力推进国际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人才孵化基地、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确保各类创新产业在得到孵化并发展壮大;加大对各类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要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

要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激励和创业扶持力度。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在国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拥有独立知识产权,且其技术成果国际领先、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海内外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对于加快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目前,对比宁波、苏州、无锡等先进地区,我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创新扶持的政策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建议利用“十二五”人才规划制订的契机,针对我区实际,比照先进地区经验,进一步明确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点、方向和目标,对现有激励政策进行及时整合和完善,使之达到“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标准,同时在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工作场所和生活用房,资金担保、贷款贴息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型人才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

加大稳定盘活人才队伍的政策引导力度。随着各地“招才引智”工作竞争的加剧,“十二五”期间,我区在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到落户的同时,要将稳定、留住、盘活、用好现有人才放在重要位置。一是要不断拓展人才政策享受面。建议在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的政策力度的同时,研究出台对一般人才普惠式的奖励政策,如对在萧工作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实行生活津贴等。二是要逐步降低人才引进门槛。适应发展的客观实际,更加主动地破除政策壁垒,降低人才引进门槛,大力引进如医院全科医生等各类应用型急需人才。三是要坚持“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的原则。通过定期编制《区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加强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引导人才有序流动,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需求问题。不断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民营企业经营人才与创新型人才创业结对等活动载体。在人才公寓申请、创业扶持等相关人才政策制订和具体操作中,坚持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享受相同待遇。真正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从而用感情留住人才、事业吸引人才。

加大人才培养与培训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是提升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要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目标,从能力培养、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加大人才培养与培训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要积极拓展出(国)境培训基地建设。根据加大推进本土人才国际化力度的要求,积极拓展国(境)外培训基地。二是要积极拓展高校培训基地建设。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对高校培训基地的拓展建设,采取订单模式,主动介入高校教学,合作开展对预期需求大、市场缺口大的专门人才的培训和培养。三是要加大紧缺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发挥现有创业中心等平台载体作用,在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发展实际的紧缺型、科技型人才队伍。四是要加大应用型人才培训力度。通过完善区、镇(街道)、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网络体系,扩大职业院校规模,加快本籍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步伐等途径,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城乡统筹发展需要。

3.要改革创新,进一步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适应发展建设大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