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识图实训总结(精选5篇)

  •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特点 《建筑构造分析》课程主要分析讲解的内容涉及两大部分:一是建筑设计原理分析,二是建筑构造设计原理分析。《建筑构造分析》课程分章节分析讲解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及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主要组成部分中的基础、地下室、墙体…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精选5篇)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构造分析;考核改革;开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23-02

一、《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特点

《建筑构造分析》课程主要分析讲解的内容涉及两大部分:一是建筑设计原理分析,二是建筑构造设计原理分析。《建筑构造分析》课程分章节分析讲解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及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主要组成部分中的基础、地下室、墙体、楼层、地层、楼梯、屋顶、门和窗等构件的构造知识。教学重点是建筑构造设计原理、建筑构造要求及做法。该课程内容多学科交叉综合,课程结构逻辑层次分明,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应用性较强的特点。

二、《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通常《建筑构造分析》的考核是采用闭卷的方法进行,重点放在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基本理论和建筑构造设计方法的掌握上,由于时间和场地的原因考察学生设计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试题较少,容易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也就造成了学生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找答案、背题目,不能深入地、综合地进行复习,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能力。因此改革《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确有必要。

三、《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的开展

针对《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特点及传统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了过程考核的方式,对考试成绩的评定采取的措施是将过程考核与期中、平时成绩相结合,用教学全程考核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其中学生平时成绩是根据出勤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中期理论测试主要考核构造要求、构造方法,以选择题、构造分析案例题为主,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过程考核以理论教学的开展中应掌握的实训为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比例为60%。这样做淡化了学生对期末考试的依赖,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负担,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应以适应新的建筑技术发展为依据,《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依据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组织不同的实训环节来引导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环节的顺利转换。伴随着《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教学的开展应完成的实训任务有建筑施工图初步设计实训(如建筑平面图设计、建筑立面图设计、建筑剖面图设计)和建筑细部构造设计实训(如墙体细部构造详图设计、楼梯详图设计等),通过实训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在不同阶段布置构造设计实训任务书,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推进知识体系并在不同的知识环节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第2章是民用建筑设计部分,通过此阶段的设计原理讲解、典型建筑施工图识读、现场参观教学,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建筑制图标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图集相结合,首先要求学生完成建筑平面图初步设计实训。在经过同学间的交流探讨、任课教师指导、进行了多次比较修改完成的建筑平面图初步设计实训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完成建筑剖面图及立面图初步设计实训。此时因为建筑构造设计部分的内容还未学习,且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正在开展之中,学生的设计成果虽不具有准确性、完整性,但教师通过对此阶段实训成果的评价、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热情,提示学生对其中尚不能完成的图纸设计内容将通过后面的相关章节学习可以逐步补充完善,这样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学习动力。在学习了第5章墙体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补充完成之前建筑立面图设计实训中的墙面装修做法,进行墙体细部构造详图设计;在学习了第6章楼层和地层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善之前建筑剖面图设计实训中楼地面构造做法、确定楼板类型与尺度;在学习了第7章楼梯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善之前建筑平面图设计实训、建筑剖面图设计实训中楼梯的形式与尺度、建筑立面图设计实训中建筑入口及立面处理,进行楼梯构造详图设计;在学习了第8章屋顶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成屋顶平面图设计的实训任务;在学习了第9章门窗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学生可以确定之前相关设计实训图纸中门窗的位置;在《建筑构造分析》课程教学中开展的上述实训活动,使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掌握了建筑设计的程序,懂得知识的运用与联系,通过反复修改实训任务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毅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训考核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及课后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运用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制图知识、构造知识等确定符合条件的构造方案设计。随着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师及时讲评、指导每一次实训,同时平时做好每一位同学每一次实训情况的记录,课程结束时学生按照要求将实训成果装订成册上交,教师汇总平时记录评比整体效果确定过程考核成绩。

四、《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取得的实效

1.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考核改革的推行,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不再搞“一言堂”,而是在课堂上起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师生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设法让学生“背”知识,而是通过规范、标准、图集、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去理解、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学与做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目的的明确性、学习热情的提升。采取了过程考核,学生出勤率高了,主体意识增强了,学习热情显著提高。平时不努力期望于期末考试一次性过关的想法行不通了,过程考核督促学生注重平时对教学内容的领会、理解,并及时用于对应的实训任务的完成,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践应用,同时采取过程考核也减少了考场作弊的情况。《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来,同时在完成任务的阶段中积极讨论、交流,学会查阅资料(规范、图集等)辅助完成任务。让教师能及时对学生完成的成果进行评定,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效果,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增强了学生建筑施工图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识与知识的联系能力较往届学生有所提高,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我们将不断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推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各地区通用民用建筑配件图集[Z].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思维导图混合式教学

引言

微课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学习和吸收知识,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翻转,凸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思维导图又能很好的弥补微课资源之间知识体系的不连贯性的缺点,促进学生在零散的微课学习中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提出了基于微课和思维导图的混合式实训教学,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构建出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一、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微课视频设计

微课的特点就是时间短、内容精,这就要求老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主题进行重点划分,在短时间中把知识点进行便于理解的讲授。因此,老师在微课制作之前,就要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着重把握微课视频中能展现教学、技术、角色的具体内容及手段,实现对微课视频时间的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帮助老师熟悉微课教学的内容、把握教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微课教学内容更加协调。

二、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过程

(一)微课预习

利用微课让学生进行在线预习,减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微课预习这个学习过程是不存在监督的过程,教师不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只把相应课程的微课视频存放在教学网站上。学生通过网上学习根据微课内容对知识点进行预习和理解,把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通过询问老师、查阅资料以及讨论等方式来帮助自身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出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自身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进行知识点的深入思考,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堂实训引导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对课堂实训进行演示和讲解,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只需要记住实训步骤进行相应的操作即可,虽然在实训步骤中学生可以对相关问题提出疑问,但是由于学生对实训步骤的不清晰,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与实训操作相关的基础问题,并没有对实训的意义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实训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对实训意义的讲解,要做好课堂引导作用。例如: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中进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连接与调试实训》的实训教学时,老师可在前一次课后给学生讲明下一次课要求实训,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微课弄清楚实训的步骤及实训方法。这样,老师在上实训课时就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训的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对实训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章节巩固及检测

对于学习章节完成了之后,学生们的知识体结构大多都停留在零散的状态,不能正确把握知识点的理解,利用微课以及思维导图,设立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在章节测试中要包含基础性的知识问题,也要包含复杂的知识问题,创建出一套章节巩固的在线检测试题。

三、采用思维导图与实训报告相结合的考核形式

实训报是由“实训目标、实训步骤、实训内容、实训结果以及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几个方面组成,是实训教学中的主要考核方式。虽然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考核学生对实训目标、步骤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们对实训报告样式排版的能力,但是对于实训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核就有很大的缺陷。例如: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连接与调试实训》实训教学中,学生们都能够独立完成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连接与调试、明确实训目标、掌握实训步骤,但是对于老师的提问“调试结束后为什么先关主机再关外设?”,许多学生就对这种原理、理论概念就不清晰了,无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正确的回答。这时老师若采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考核,让学生对总体知识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再结合实训报告把实训的内容与思维导图上的知识点一一对应,就可以使学生们基于实训项目的意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很好的掌握。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理论;应用

一、四理论的基本概念

言语听辨轨迹理论是从心理语言学研究中的一大主题――语言理解中而来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先后通过声音记录仪、声音摄谱仪、电子肌动记录仪、电子记波仪、摄影摄像技术等来记录声音的动态变化,从而建立言语听辨的理论模型,以此预测解释更多的言语听辨现象。通俗来讲,就是听者利用言语发音知识来帮助听辨。对外语学习者而言,用自下而上的学习模式更加有效。听者利用感知知识,从音素、词、句子三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理解。而轨迹理论则强调听力理解是大脑长期记忆中的背景知识与听力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即用听力材料来扩大大脑记忆,用不断丰富的大脑记忆来辨别听力材料。

图式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图式是指已知事物或者信息存储在人脑中形成的知识架构,它能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存储在长期记忆里,当人们处理新信息时,总会把新信息与脑海中已知的旧信息相连通,从而给认知提供依据。图式理论认为,听者的听力由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来决定。语言图式指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和语篇等方面的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内容图式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是指对听力材料主题和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可以弥补听者在语言图式上的不足,提高话语分析能力;修辞图式指的是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如果听者能够了解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各类应用文如信函、通知等体裁的语篇结构特点,那么听者可以按照不同体裁的篇章结构去辅助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人们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所建构的一种对于世界的解释,即学习者在丰富的情境之中,通过主动探索和协商合作,从而建构意义、创造知识。师生是平等的参与者和对话者,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与促进下主动建构知识。它的三个主要特征就是: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元认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在元记忆基础上提出的,是指认知主体对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调节的过程。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两部分,前者是对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后者是对认知过程的思考。其中元认知策略又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是在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元认知策略实现对自我学习的思考和调整。

二、听力理论的有效应用方法

国际上关于听者英语听力的研究理论有许多,但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初中学生的听力提高上呢?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单从听力方法入手,还应该结合这些理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并将其在实际的听力学习中实践起来,最后通过多次训练巩固理论的应用效果和习惯,达到英语听力的有效提高。

首先,师生共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或者进行多项理论的糅合,从中组合成适合自己的听力理论。传统的“听听力―判对错―对照原文”的听力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提高听力也没有太大作用。学生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不妨先从了解听力理论开始,思考其中适用于自己的理论方法,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图式理论中,认识到内容图式相对于语言图式的优越性,那么学生就可以着重丰富自己的内容图式,在平时的阅读中,多多涉猎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丰富自己的见识,保证在面对听力材料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度,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在此基础上总结各种题材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哪些需要重点听,哪些只需粗听,在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像庖丁解牛般,把握文章脉络,指导文章的行进方向,从而用这种听力技巧渡过听力难关。老师也可以从这些理论中发掘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因素,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剖析言语听辨理论,老师从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的相互关系出发,帮助学生实现四者之间迅速转换,即能迅速听音写词、看词辨意,帮助学生系统性训练,克服在语音、词汇方面的听力障碍。

其次,在实践中熟悉理论,感受理论带来的提高。如,师生将言语听辨理论与图式理论结合起来,首先开设英语语音课加强语音教学,要求学生能读准音标,辨别单词中的长短元音、辅音,并学会和辨认出语音中的重读、弱读、爆破和语调等,做好提高听力水平的首要工作。在此基础上,增加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的训练,师生课下多阅读各体裁多行业的文章,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同时分析英语材料中各体裁文章的规律,发挥主体作用,自行总结,加深印象。接下来,教师发挥自己的辅助作用,传递相关听力技巧,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在学生正式进行听力训练时,先听一段相关材料进行热身,唤醒学生脑海中已有的图式知识,降低听力中的焦虑感,提高听力学习的成就感。在实践时,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交流自己结合理论在这次听力练习中听到的部分,互相分享、交流听力练习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并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是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听力的学习方法。

最后,老师通过多形式化训练,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学生听力理论应用的习惯和能力。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采取精听、泛听相结合的训练,也可以打乱听、说、读、写四种形式的训练,实现视听训练、听读训练、听说训练和读写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听力反应速度和准确率。具体来讲,教师通过让学生看视频片段回答问题、听短文进行个人的口头重复、跟读录音稿、完形填空和项目排序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听力考查形式的适应性,提高训练强度,并结合元认知策略,在听前、听中和听后的三个阶段不断反思、总结听力理论应用的情况,并进行自我调整、提升。

总之,国内外关于英语听力的理论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都应用到,教师需要发挥好辅助、指导作用,挑选合适的理论,在学生了解的情况下选择适合个人的理论方法,进行独特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训练。

参考文献: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职 机电一体化专业“金字塔"递进法 教学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订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是包含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有机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以目标体系为导向驱动,以内容体系合理配置具体教学内容结构,以管理体系反馈和调控整个体系信息,以保障体系保证整个体系有效运行的有机整体。在运行中各组成要素既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能相互作用,协调配合,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

“金字塔”递进法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应用(见图示),能够有针对地进行中职院校实践教学和管理,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打造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第一学期的金工实训――奠定“金字塔”基础层

第一学期里,在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计划的同时,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不少于3周时间的金工实训。目的是通过钳工、焊工、车削加工以及铸造、磨削等实训,让学生对其专业将要从事的工作情况及其专业相关的车、钳、铣、焊接等工种的基本操作规程进行初步了解,以增强对其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兴趣。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线切割、电火花、数控及加工中心等加工设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专业相关行业的的博大精深和自动化程度。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学习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目标体系是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在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引导驱动作用。内容体系包括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认证等)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管理体系是指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它在整个体系中起到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

二、第二学期的基础实训――固牢“金字塔”根基层

第二学期里,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安排学生进行金相实验、热处理实验等金属材料部分的实训和材料实验、机械制图测绘、Auto CAD等力学部分的实训。帮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机械性能及力学性能,掌握改变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方法;让学生不仅能看懂零件图和装配图,还能测绘零件图和装配图,并掌握在电脑上运用Auto CAD绘图的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

三、第三学期的基础实训――掌握“金字塔”核心层

第三学期里,安排1~2周时间的机械设计基础实训,以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电机线圈绕制和控制实训、单片机实验与实训、PLC实验与实训及Master CAM实训等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电学方面知识的能力及电学方面的动手能力;并通过数控车、铣的动手能力以及切削机床拆装能力的实训,帮助学生加深对机床结构和加工范围的了解;还要进行数控设备的编程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实训,学习、了解并实训UG、Pro/E。有实训和师资条件的,还可安排学生了解并掌握线切割、电火花及加工中心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加工设备的操作实训,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第四学期的技能考证――迈向“金字塔”顶层

第四学期里,最好安排两个月时间的技能考证实训,使每个学生能够考取至少1~2个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劳动技能中级操作证书,以检验学生之前的学习和实训成绩及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从好奇兴趣爱好的转化,提高学生对自己能力结构的认识,增强学生自主调整,深化学习实践的能力。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申请考取高级证书。

五、第三学年的专业实训――登上“金字塔”顶层

在整个的第三学年里,学院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劳动技能水平,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和专业对口的合同企业单位实习,以发挥、拓展、提高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最后的毕业设计,在学院图书馆资料参考和老师的专业辅导提供全力支持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三年所学后获得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实习获取的实践经验,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课题,以使毕业设计与答辩成绩达到最优化。进而保证向社会输出高技能、高素养的职业技能人才。

六、结语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金字塔”递进法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知识结构,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进出的良性循环。但在实践中还需不断完善“金字塔”递进法模式。需根据中职院校各自的师资、实训等条件制定相应匹配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材,以明确各实习阶段的实习目的、内容、方(下转第82页)法及考核要求,保证实习过程的连贯性、实习阶段目标的递进性;还应建立双师型和高技能技师构成的高质量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以增强实训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盛秀兵.试论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制图实训;多元化实训体系;专业技能;综合素质

建筑制图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读和绘制工程图的技能,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完成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不可或缺的基础[1]。该课程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还须完成一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即建筑制图实训。制图实训是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实训质量直接关系到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2]。因此,如何设计实训环节,提高学生识图、绘图技能,同时在实践中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是建筑制图实训教学改革研究的内容。

1实训环节基本情况

1.1现有模式

建筑制图实训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建筑制图理论教学结束之后,由于学生在此阶段还不具备专业的测量知识和手段[3],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训环节设计,仍把重点放在二维工程图样的描绘上,即工程图纸抄绘练习。教师给定几套建筑施工图,有多层办公楼、住宅、教学楼和集体宿舍,选择学生熟悉的建筑类型,难度、体量大小等相当,在一周的时间内,让学生分组抄绘其中一套,完成规定的尺规绘图练习。

1.2存在问题

1.2.1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以多层办公楼为例,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往往有十几张,考虑时间问题不可能全部抄绘一遍,因此,往往指定学生抄绘部分代表性的图样,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各画一张。绘图训练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对各种图样表达内容、图示特点、制图标准要求理解不透彻,绘图经常出现多线少线、标注不完整等错误。这一问题在大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尤其突出,总平图、屋顶平面图、建筑剖面图以及详图出错严重。1.2.2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薄弱在实训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就是照搬照抄,绘图前不会先主动将整套图纸系统性地识读,认为只要完成指定的几张抄绘练习,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前上交全部作业就可以。这种简单的抄绘练习,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有限,学生创新的地方太少,不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这样的实践教学缺乏对学生工程素养的基本训练和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的激励,更加谈不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4]。

2实训环节设计研究

2.1设计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能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实训环节设计除了要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制图技巧之外,还应着重关注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自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2.2实训体系构建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充分调研学生现状、学生技能掌握规律及制图课程的特点,对建筑制图实训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整个实训体系设置为三个阶段:基础性训练、系统性训练和设计性训练,由易到难、由低到高,通过实施多样化、创新性的实践活※基金项目:莆田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2071)。2.2.1基础性训练培养学生绘图和识图技能是实训环节的任务之一,而不管是绘图还是识图,从空间三维形体到二维平面图形的投影,都要依靠空间想象力来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基础差距大,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因此,必须让学生多接触实物,以增强感性认识,通过不断地由物看图,由图看物,由图想物,通过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换,逐渐强化空间想象力[5]。(1)参观实习。制图课程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新生对专业认知不足,对课程了解很少,更不用说掌握课程和专业的关系,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建筑制图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内典型的一些建筑物,如教学楼、宿舍楼,了解建筑形状、体型、布局和立面效果,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尺度感和空间感。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尽量引导他们主动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如设计规范或标准,培养这方面的工程意识。通过对实体工程的参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专业课程学习观,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在对建筑物有一个直观认识之后,组织学生参观房屋模型陈列室、建筑构造实训室,让学生反复对比实物模型,进一步了解建筑形体的空间组成。这种立体的三维空间模型,再现了建筑实物的造型,真实地反映了实物的空间结构布局,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可视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图纸中难懂的空间结构。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学习,进一步了解房屋构造、建筑材料及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2)三维建模软件辅助。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往往比较复杂,依靠想象很难理解,通过计算机三维建模软件将其剖切开来,可以全面地表达其内部的结构构造。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三维建模软件演示,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模型变化的过程,如建筑平面图、剖面图的形成,随着剖切位置的变化,得到的投影图也跟着发生变化,学生可以反复观察,便于理解。三维建模和实物模型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力,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2.2系统性训练为切实提高学生识图、绘图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性训练环节安排了课堂实训练习、图纸识读技能考核、图纸抄绘练习三种形式,以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加强对图纸识读、绘制能力的培养。(1)课堂实训。课堂实训是随课堂教学进行的实训,边讲边练,学做结合。为实现课程教学任务,根据课程内容和进度,设计了多个课堂实践训练,见表1。在讲授制图基本技能时,布置线型练习作业,让学生根据国家制图标准严格规范线型和线宽等细节,掌握制图的正确步骤。在讲授立体表面交线、轴测图、组合体及工程形体表达时,都把简化的建筑体块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后面识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打好基础。简化理论,重视实践,让学生把方法应用到识图和绘图表达中,能显著提高学习效果,进一步促进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2)识图技能考核。为了解决学生绘图时照搬照抄、对图纸识读不够的问题,选择多层办公楼、教学楼、集体宿舍和住宅施工图,在校园网教学平台上共享,要求学生识读指定的一套图纸,完成规定的考核任务。通过建立识图习题库,识图技能考核测试,考查学生对图纸的识读能力、对建筑构造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实际工程图纸的识读,进一步熟悉图样特点及图示内容,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和锻炼学生识图的专业技能。(3)绘图大作业。当学生掌握制图标准的规定,读懂施工图图示的内容之后,开始进行图纸抄绘练习。要求学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和步骤,严格按照制图标准的规定,规范作图。通过抄绘练习,了解和应用投影法的基本理论,贯彻制图标准、熟悉基本的专业知识,掌握正确阅读和绘制房屋施工图的方法和步骤,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升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先识图再绘图,将整套图纸系统性地识读,再完成抄绘任务,这样绘图速度、准确度都大幅度提高了。只有真正将识图和绘图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培养和锻炼专业技能的目的。2.2.3设计性训练学生在完成实际工程图纸的绘制后,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习兴趣逐渐提高。这时,要积极鼓励优良的学生参加一些设计性的项目,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1)建筑模型制作。鼓励大一新生参加建模比赛,与高年级学生一起组队,3~5人一组,共同完成建筑模型的制作。通过建筑模型制作,训练学生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以便在绘制施工图的时候能够准确地表达平、立、剖面图的位置关系,同时在与高年级学生讨论方案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建筑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等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识图能力。在模型制作过程中,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团队参赛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参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课程安排上,建筑制图的教学先于房屋建筑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两门课程教学内容又相互渗透,见表2。在讲授建筑制图内容时,需要介绍房屋建筑学的基本内容,以使学生明白建筑施工图各种图样图示的原理和方法。而在讲授房屋建筑学内容时,为使学生能规范、准确地表达设计成果,又要反过来重讲建筑制图的基本规定和绘图技能。建议可以结合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安排,在建筑施工图绘制过程中,鼓励大一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了解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又能综合运用建筑制图知识准确、规范表达设计内容,有利于学科的完整教学。

2.3需要改善的地方

2.3.1实践学时分配基础性训练和系统性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性训练让优良学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性。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建筑制图实训只有一周时间,安排在建筑制图理论教学结束之后的一周。因此,部分实训活动需要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如基础性训练部分,而在一周的实践周内,主要是完成系统性训练环节,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合理分配,才能确保实训质量。2.3.2加强过程监控在实训过程中,总有学生不按进度安排,出勤少,在实训结束之后才上交全部作业。虽然识读、抄绘施工图是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来完成,而教师进行指导,但总有学生答疑时不到,导致上交的作业内容不完整、标注不齐全、线型不规范、字体书写潦草,等等。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加强考勤管理,制定一个严格详细的考勤细则,同时把整个实训过程进行阶段地划分,每个阶段都要有相应的成果上交。目前建筑制图实训评分标准中,实践性环节占90%,平时表现占10%,应适当提高考勤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2.3.3教师队伍建设建筑制图是一门具有“实践特色”的课程,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莆田学院建筑制图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让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加入,不仅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也更贴近专业发展。年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工作,进行课程内容优化、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3结语

建筑制图实训环节设计,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识图、绘图技能,更应着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创造中学习,增加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三个实训环节,基础性训练在于实现实训的知识目标,系统性训练在于实现实训的能力目标,设计性训练在于实现实训的素质目标。通过对建筑制图实训环节的探讨,能够更好地适应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江莉,杨一振,韩有民.卓越工程师模式下《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安徽建筑,2017,24(3):219-220.

[2]刘香萍.民办工科院校“三层次、双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理工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8):80-82.

[3]马智英,贾鹏.道路工程制图实训的“开放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9(4):118-123.

[4]关文芳,赵耐丽.应用型本科《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实践教学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6,32(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