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证毕业论文(精选5篇)

  • 幼师证毕业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幼儿教师教育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7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7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郭力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蔡迎旗(华中师…

幼师证毕业论文(精选5篇)

幼师证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幼儿教师教育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7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7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郭力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张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鄢超云(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贺永琴(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郑健成(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彩凤(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7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严格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严格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7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将参评论文的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 。

4.子邮件格式要求:邮件主题请写:学校+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名请写: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全文宋体、小四号、两端对齐、1.5倍行距。在发送电子文档前,请删除论文中的学校名称和导师姓名,以及页眉、页脚及致谢页中有可能涉及学校、导师、作者本人的相关信息。

七、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7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幼师证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提高幼师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加强技能技巧的培养力度

1.加强幼教专业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专业学习的基础,幼教专业学生要不断加强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师英语、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基础学科的学习,注重中专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使得学生也具备相应的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幼教专业技能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幼教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培养普通幼儿园的教师,比较重视技能训练。因此,中职幼教一定要找准定位,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从舞蹈、声乐、美术、手工、键盘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专业技能优势是中专幼教一个明显的就业优势。

3.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学习。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保证日常的课堂教学质量,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对于从业者的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校期间应注重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带学生到定点的幼儿园实习基地实习、见习,不断增加学生与幼儿接触的机会,同时,定期开展幼教专业师范生素质比赛:如上课技能、儿歌弹唱、教具制作、普通话、幼儿舞蹈等,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强调学生的幼儿课堂的驾驭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实行毕业生多证制。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是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根据幼教发展的趋势,要求学生具备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也是很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好、实践能力强。毕业之后就能够迅速地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5.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学历。虽然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幼教专业学生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但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相应的,对于幼儿教师学历、能力的要求也会随之增长。因此,要求学生必须不断深入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学历,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幼教教学。

二、深入研究幼教发展现状。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了解专业,认识自己。幼教专业是一个有着很好就业前景的专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不能好高骛远,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专的学历属于教育行业很低的一个学历,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段炼自己,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并发展。

幼师证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方高师 学前教育专业 可持续发展教育 课程 构建

一、构建地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的现实需要

1.基于遵义学前教育教师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遵义已基本完成各级师范的整合,不再招收初中起点的学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只招收高中毕业起点的学生。但由于缺乏培养学前教师的培养经验,没有建立和形成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性的课程体系,仍然按照培养中学教师的模式来培养学前教师,出现了“中学教师化”的偏向。从中师和高师原有的课程体系来看,中师的课程体系重视幼儿教师的技能培养,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是围绕与幼儿教师专业相关的理论、原理、技术加以组织而展开的。中师课程体系的特点是艺术类课程、师范技能三年或五年不间断,重视未来幼儿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薄弱,教育理论知识浅薄。高师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文化素养的通识课比重大,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相对厚实,教育理论扎实。从对他们实习调查的信息来看,也体现出这种课程体系所形成的优势和差异。中师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强、技能水平高,但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突发事件不知所措,容易陷入就事论事,接纳新事物、新理念的后发力不足。高师学生则具有良好的理论思维能力,善于接纳新事物、新理念。课程的设置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2.基于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需要。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就是使全民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使今后的人才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宏观的社会视野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积极地通过协作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高度的生存智慧,是人类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素质,这种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教育开始,因此必须摆正高师与幼儿园的关系,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需要是解决理论与实践从何出发问题的关键。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可持续教育课

程的构想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坚持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一方面,由于该专业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要求课程设置必须具备师范性;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能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要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研究者,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具有学术性。因此课程设置必须考虑三类课程,且三者比例达到基本均衡,不能人为偏重,基于此,课程设置应强调“四块”:

1.理论模块。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素养,使学生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要充分考虑现行课程的实用价值,不合理、不实用的课程一定要删减,为增设实用的课程创造条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基础模块。教育目标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所需要的通用职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这类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例应在30%,包括思想政治课、公共必修课(英语、普通话、写作、体育、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艺体技能、教师教育类课程)。本模块强调实践与理论结合。公共必修结业后,学生可获得英语、计算机、普通话以及舞蹈等级证书(由专门的机构测试后发放),专业基础课中的艺体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考核合格后由学院颁发合格证,取得合格证的学生才能参加实习。

3.定向模块。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上岗能力,达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目标。这个部分应占40%的比重,包括学前教育专业必须的学前教育基础理论、保教技能与教学法课,并结合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可以在毕业前申请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除幼儿教师资格证外,还可申请营养师证、心理咨询师证等)此类证书由当地劳动局或教育局鉴定。其他方面的实践能力由学院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技能合格证书。

幼师证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专 学前教育专业 农村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54-02

农村幼儿园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队伍中最薄弱的部分,整个学前教育教师的缺口非常之大,需要大量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投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很多在城市求学的毕业生选择回到农村,担任农村幼儿园教师。笔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农村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追求、影响了中职毕业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最终更是影响了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 目前农村学前教育整体发展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影响

1.1 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

地方政府在学前教育部分投入精力有限便鼓励民办幼儿园的设立并减少审批手续和审批环节。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者和管理者素质不高、开办幼儿园主要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因此一些农村幼儿园为了降低教育成本,采取私自降低硬件设施标准,低薪聘用缺乏专业训练的人员从事幼教工作,减少配班教师人数,甚至降低幼儿的生活水平等做法。

1.2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超负荷

据笔者调查,在大连普兰店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的比重一般在1∶30至1∶40,也就是说一个班型在30~40人的班级里,一名幼儿教师在没有配备保育员的情况下要负责30~40个幼儿吃饭、喝水、盥洗、睡眠、组织幼儿活动、制作玩教具及环境布置等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如此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工作的重中之重,家长的指责和不配合让幼儿教师身心俱疲,工作负重可想而知。

1.3 农村幼儿教师身份“尴尬”

200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进行核编定岗工作,幼儿园教师被排除在外,这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悖论――农村地区急需大量幼儿教师投入到学前教育的工作中去,但是10多年来幼儿教师编制不增只减目前、尤其在农村幼儿园,由于大部分都是民办形式,更没有编制这一身份的认证,因此在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医疗保险等方面,无法和在编公办教师相提并论。

1.4 我国农村专任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总体偏低

2005――2010年我国城镇专任幼儿园教师的学历以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为主; 2010年有75.96%的农村专任幼儿园教师未评职称,与城镇相差14个百分点。农村24.04%拥有职称的专任教师,不论是在高级教师、小学高级,还是小学一级、小学二级职称中,城镇专任幼儿园教师的比例都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5~6倍[1]。很多农村幼儿教师都是以乡村招聘的民办教师或者小学教师转岗为主,大多没有收到正规的学前教育理论技能培训,加上农村幼儿园教育投入不足,继续学习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很少,蔽塞的教育环境和信息交流的不畅通,使得幼儿教师的发展停滞甚至是落后。

2 中专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遇到的问题

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其特殊性,幼儿教师从业人员年龄较轻,需要承教育的角色,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如美术、舞蹈、音乐、键盘等方面的技能,中专毕业生作为现代服务型人才虽然目前很受农村幼儿园的青睐,但实际状况却是流动性很大,由于现实的种种困难即便到了农村幼儿园也很难长时间坚守这个工作中;办园者急切需要年轻血液的融入,却因为无法满足人才的需求不得不面对人才的流失。

2.1 待遇普遍偏低导致人才流失

调查显示,目前大连市无编制的幼儿教师的平均工资参考城市社平工资,即每月在1300元左右。因为职称评定政策的不完善及教师身份难以被认同,此后工资再次调整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也就是说农村幼儿教师最高工资水平平均维持在年收入20000元左右。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将数量众多的农村无编制教师置于市场中的弱势位置,成了工资的“价格接受者”。这种制度必然会对幼儿园教师劳动力市场和学前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在幼儿园教师工资普遍较低但劳动强度超负荷的情况下,一些素质较高的中专毕业生也会因为预期工资较低而流人其他行业,导致幼儿园教师的人才流失。

2.2 被重视程度低、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由于农村幼儿园开办者本身素质有限,加之农村地区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偏低,毕业生的特长没有人重视,更难发挥出来,很多中专毕业生回到农村幼儿园后要适应当地幼儿教育的特点,只是进行机械的重复性劳动,毕业生自我实现的程度非常低。而无法实现自我,就会在年轻的教师的心态产生恶性循环。她们自信心和职业满足感低,使其对自己职业的选择产生怀疑。

2.3 继续发展的空间狭小、机会少

由于中专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文化基础比较低,因此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为了学校或专业的生存、保证生源,很多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院校也迫不得已取消了入学面试关、降低了文化成绩要求。目前中专院校对学生并没有科研训练方面的要求,在幼儿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具体课程的设置上都没有把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个别幼儿教师想突破瓶颈在事业上有所追求也找不到实现的途径。其自身的文化水平抑制了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外在繁重的工作环境也不得不让这些年轻教师面对现实,有想要搞科研或写论文的想法,除了利用互联网下载或剽窃之外,不知道其他的方式方法。

3 以幼儿教师为出发点对农村学前教育提出的几点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第三章“学前教育”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因此,在政策上建议。

3.1 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工资保障制度

(1)鼓励政府、企业、个人、家庭对农村幼儿园的工头投入。应鼓励社会力量的资金注入,调动家庭力量参与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中,试图建立家长――园长轮流制,让幼儿家长切实地参与幼儿园一日工作常规中、去理解幼儿教师的辛苦。幼儿园资金充足了、家长的重视程度增加了是保证幼儿教师愉快工作的必要前提。

(2)中职毕业的幼儿园教师年龄小稳定性相对弱,这个年龄的劳动者稳定的心态需要牢固的社会保险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幼儿园负责人要与幼儿园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从调查数据来看,民办幼儿园中有48%的幼儿教师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公办幼儿园也有33%的幼儿教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刚毕业的幼儿教师权益得不到保障,发展前景渺茫会产生换工作离开幼儿教师岗位的想法,即便继续留守在幼儿园也很难有积极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也不可能全情投入。

(3)建议政府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行特殊的津贴制度,增强吸引力。各地方政府针对本地区的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对边远的、条件艰苦的农村幼儿教师实行补贴,让年轻的幼儿教师感受到被关爱,愿意踏实地、稳定地在农村长期发展。

3.2 建立并完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首先在管理体制上应建立园长负责制,投资者仅作资金方面的扶持,园长全权管理幼儿园。这样,使投资者和管理者合理分工,避免为了经济利益违背教育原则的事件发生。此外,教育部门应经常对农村幼儿园园长进行培训,如省培计划和国培计划都应让农村幼儿园园长参与进来建立省、市、县、乡幼儿教师堵训网络,设专家讲座、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在线答疑等多种活动,为年轻的农村幼儿教师开辟自我提升的平台。鼓励省、市级的示范性幼儿园与乡镇幼儿园结对子,采取教师和管理人员互换的培养模式,组织专家、名优及骨干教师定期到县、乡镇、村幼儿园或办班点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推动城乡幼儿教师的定期轮换流动制度,通过城乡教师的流动政策[3]。

3.3 为幼儿教师减负,让其快乐地工作生活

中职毕业生年龄普遍较低,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正是年轻女孩爱娱乐、关注自身形象,体验社会的时期。因此提倡让年轻的幼儿教师快乐地工作生活,让她们充满青春活力去感染身边的同事,带动幼儿园的气氛。

(1)逐渐完善农村幼儿园“两教一保”或是“一教一保”的教师配置,让年轻的幼儿教师不拘泥于繁琐的幼儿工作,放开手脚,发挥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特长,让其实现自身价值。

(2)开展幼儿园生活会,定期开展同事之间交流和学习研讨会,年轻的幼儿教师要多学习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在处理家长问题及应急事件的方法;老教师应该多从年轻教师那里获得新鲜的教育资讯和最前沿的理论技能。

(3)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多种技能培训及技能大赛,不断的展示自我。完善“双师”政策,让年轻人在本专业之外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丰富了年轻教师的头脑,为其生活带来新的感受。

4 结语

总而言之,全国每年有为数不少的幼儿师范学校或是中职院校学前教育教育专业的中专生毕业,这部分人才走进农村幼儿园工作不仅能拓宽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为农村学前教育注入活力,更能解决毕业生在城市工作难、压力大的现实问题。切实保障新晋农村教师的权益,为这些年轻人提供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舞台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期望在未来能够建立多体系保障系统,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制度,让更多的人才走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中。

参考文献

[1] 洪秀敏,罗丽.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教育学报,2012(10).

幼师证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师教育 职前培养 在职进修

一、前言

幼儿期是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智力开发的关键期,因此,幼儿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而同时幼教事业的发展与幼儿师资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幼教工作者对日本幼教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介绍,但涉及到中日幼师教育比较的研究相对较少。有鉴于此,本文从幼师教育(教师养成方面)出发,对中日两国的幼师教育做了一个大致的比较,并从中吸取经验,从而改善我国目前的幼师缺乏、质量不高的现状。

二、中日幼师教育的比较分析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总起来说主要分为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两个阶段。本节主要从职前培养、在职进修两个阶段来比较分析中日两国的幼师教育。

(一)中日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异同

1、职前培养的相同点

(1)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要想成为幼儿教师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学校教育。具体细化到专业设置方面来看,日本幼儿教师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儿童健康、儿童心理学、早期教育和保育、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以及儿童福利等。中国幼儿教师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科学教育法、幼儿数学教育法、幼儿音乐教育法等。另外,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幼儿教师都必须参加幼儿教育实践活动。1988年日本国会通过了新修改的《教育职员许可法》,增加了教育实习的时间和学分,重视教育实习的事前后事后指导。同样在中国也有法律明确规定三年制幼师教育实习共9周,四年制幼师教育实习共11周。

(2)中日两国为提高教师队伍质量都制定了教职标准。日本于1949年公布的《教员许可法》和《教员许可法实施令》中规定:凡在大学里学完规定的学分者,都可以获得教员资格证书。且具有教师许可证是成为幼儿教师的前提条件。中国在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中规定: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同时在《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中写道:幼儿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

(3)两国都规定新任教师有一年的见习期。文部省决定从1987年度起在部分县市试行新任教师研修制度,并根据使用期间的实际表现做出评价,合格者才能被任用为正式教师。中国虽然也规定新任教师有一年的见习期,但一般都只是流于形式,幼儿教师在录用后一般都能够转为正式教师。

2、职前培养的不同点

(1)培养幼儿教师的机构和办学层次不同。二战后,日本基本取消了战前培养师资的中师和高师,并在1949年制定的《教育职员资格法》中明确提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师一律由文部省认定的4年制大学和2年制短期大学完成。中国幼儿师范教育自清末以来,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终于构成了一个拥有中等(含幼师、职高幼师班、中师幼师班)和高等(含大专、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以及成人继续教育的完整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

(2)具体的招生对象不同。在日本攻读教师培养课程者同其他大学应考者一样,需是高中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历者。而中国到20世纪末仍然是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并存。

(3)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不同。在日本,幼儿园教员的资格证书分为一级普通资格证书和二级普通资格证书。一级资格证要求在大学里学院4年课程并最少获得124个学分;二级资格证要求在短期大学等学校完成两年课程并最少获得62个学分。而在中国要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在教师任用模式上,日本实行公务员聘任模式。教师是国家公务员,享受同政府工作人员同样的待遇保障。中国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文规定“幼儿园教师实行聘任制”,对有幼儿教师资格的人员进行招聘,择优录取。

(二)中日幼儿教师在职进修的异同

教师在职进修是指对取得教师法定资格并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所进行的一切再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同点:为了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资质,

日两国都建立了教职员在职培训制度,鼓励在职教员利用节假日及业余时间积极参与进修。日本早在1949年颁布的《教育公务员特例法》中规定“教育公务员为履行其职责,必须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参加在职培训”。中国方面也有法律明确规定教师享有“参与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不同点:日本的在职进修主要有:到大学深造或听公开讲座,参加大学函授教育、大学或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实施的资格认定讲习会等。而在中国幼儿教师进修的途径相对较少,主要有选送到教师培养机构培训,收听或收看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开设的学科节目和各级各类学科辅导节目等方式。

三、对我国幼师教育的启示

从以上中日幼儿教师教育各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的幼儿师资教育既有相同的地方,但是更多的还是不同。日本的幼师教育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在职进修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提高幼儿教育的办学层次。我国虽然在一部分发达地区实行专科、本科乃至研究生的幼儿教师教育,但是目前大部分地区仍然是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幼儿师范学校、职业高中附属幼师专业等机构。我们应逐步取消幼儿师范学校等中等幼师,幼儿师资一律由4年制本科大学和2—3年制专科大学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