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段落(精选5篇)

  • 经典文章段落(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岁记式――选取几个典型的年龄段或时间段,作为起笔。 2006年北京一考生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是这样组织结构的,文章有三个主体部分,每个主体部分都有一句领起:“五岁的我,耳边是歌谣,回响在四合院中。”“十岁的我,耳边是朗朗书声,回响在四合院…

经典文章段落(精选5篇)

经典文章段落范文第1篇

1.一线串珠式――文章中有一条线索把所有零散的材料串联起来。

每一段的首句都相同。如2006年安徽卷满分作文《读项羽》除了用对比式小标题“一、兴起”和“二、失败”外,全文有一句话贯穿始终,那就是“随着一声令下”,这个短语放在六个段落的开始,成为全文的线索。它如同一根红线,把作者筛选的精致“珍珠”串联起来。

2.岁记式――选取几个典型的年龄段或时间段,作为起笔。

2006年北京一考生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是这样组织结构的,文章有三个主体部分,每个主体部分都有一句领起:“五岁的我,耳边是歌谣,回响在四合院中。”“十岁的我,耳边是朗朗书声,回响在四合院中。”“十五岁的我,耳边是推土机的隆隆声,回响在四合院中。”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三个年龄段,以时间推移的方式,写出了时代的变迁。

3.发散式――以主旨为基点向外发散。围绕中心,正文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进行描述或议论,大多以排比句或排比段的方式来组织,文采飞扬,气势前后贯通。常见的基本形式有:(1)总分论述式――段首的领起句既是分论点,也是本段的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具体阐释。(2)排比抒情式――采用排比句式,增强抒情效果。(3)典型人物式――选取可以突出中心的典型人物,以其典型性格或事件为内容,以并列式结构处理。

2006年江苏卷满分作文《人与路》如此构思:围绕“人与路”的主题,作者非常有创意地把悟空、八戒、沙僧作为唐僧性格的三个侧面来写,从而揭示“取经”必备的三个条件。结构上也采用了三者并列的方式:“悟空,这个几乎为所有男孩子崇拜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勇敢者的形象。”“八戒,他常常是被嘲笑的吧,可在我眼中,他是最懂得坚持的。”“沙僧,他总是默默的。他不善言谈,不苟言笑,老实本分。”

经典文章段落范文第2篇

我爱生机勃勃的春天,也爱果实累累的秋天,更爱秋天的早晨,它纯洁、凉爽,使人振奋。 (点评:这样的开头比较经典,也常见,是属于四平八稳的开头模式。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秋天早晨的特点――“纯洁、凉爽、使人振奋”。接下来的文段,最好接着对此展开详细叙述。)

清晨,我和好友郑炜散步到河岸边。(建议:此段开头第一句,不妨交代得更详细一些。比如,河叫什么名字?如果是无名河,则可以在河岸处落笔。河流很长,河岸也很长,各处景致不同。可以散步的河岸当然有些特别的地方。意思是,得把到河边散步这件事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小编我也喜欢到河边散步,我会这样描述:我和谁到河边散步,这一段河岸很安静,沿岸有桂花树。清秋时节,恰好也是桂树花开时节,一边散步,一边轻闻桂花香。走一段路,心旷神怡……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这是我平时在河岸边散步的真实感受。) 河水清澈见底,如同一面大镜子平铺在大地上,顿时觉得有一股难以形容的凉意透过全身。河边,有许多鹅卵石,我拾了一块看了看后,往水里一扔。呀!“镜子”被我打破了。正当我感到惋惜时,一阵秋风把几片金黄的叶子吹到了河里,像几只小船要去远行了。树木的落叶景象让我很快想起一句名言:“一时的委屈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着。”我明白了,原来树木是在养精蓄锐,以使来年长得更旺盛。(点评:这段由河水的清澈平静,写到吹落到水面的树叶,然后再联想到秋天树木落叶是为了养精蓄锐……作文的步骤是符合逻辑的,可是读者看完这一段,总会觉得有种空泛之感,觉得太简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作者对河水的描写,对落叶的描写不够细致,不够具体。那种河水清澈,落叶飘飞的情景,原本是很有画面感的,一幅秋天意境的图画,清静,萧瑟。可是作者一笔带过,不能详细地把画面展开。所以,文段结尾的联想也同样显得苍白,不像是自然而然的感触。)

远处,火红的太阳慢慢地升起,一会儿就升到了半空中。好温暖的阳光啊!我和好友情不自禁地赞美熠熠照人的晨光。看看美丽的小花,看看翠绿的芦苇,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勇气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建议:“翠绿的芦苇”?南方的秋天虽然温暖,但一般来说,清秋时节,芦苇是由青绿转为浅黄了。作文源于生活,所观,所察,有所感触,发而为文。观察细致很重要。建议小作者平时多多留心平常生活。有心人,处处皆是神秘世界。)

啊!秋天的早晨,你催人奋进、向上,你鼓舞着我们这代人去迎接新的明天、更美好的未来!(建议:这是经典的结尾,首尾呼应,又升华了主题。形式虽然经典,但不是适用于每篇文章。此段删去,文章更显简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勇气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这句结尾已经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作为结尾显得更加自然。)

经典文章段落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识码:A

Type of sonata form Analysis in Classical Socialist Period

HOU Jie

(Music School, Langfang Normal School, Langfang, Hebei 065000)

AbstractThe sonata form is a big musical form, it is a common used structure in main movement of sonata. This paper will Summarizes several types of sonata form from sonata's development in classical socialist period.

Key wordssonata; sonata form; musical types

奏鸣曲式是以对比、发展和统一的原则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大型曲式。一般说来,典型的奏鸣曲式属于一种三部性的结构,即是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为呈示部,在呈示部中由不同性质的对比主题进行呈示,分为主部和副部两部分。第二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是这些对比主题进一步的配合发展或更加剧烈的矛盾冲突,称为展开部。第三部分是总结部分,再现的各主题趋向统一,相互接近,称为再现部。作为一种较复杂的曲式结构类型,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类型,以下总结几种较常见的奏鸣曲式类型进行区别分析。

1 古奏鸣曲式

成熟的典型的奏鸣曲式是由古奏鸣曲式发展而来。古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分、展开――再现部分两大部分组成,如下图:

古奏鸣曲式是二部性的。第一部分的结构和成熟期古典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已基本一致,而第二部分则包含主部的展开和副部的再现两个段落。在第二部分中,主部的调性一般先不回到主调上,而是先延续呈示部结束部的调性,再回到主调上来,从这一点来看,比较接近于成熟期奏鸣曲的展开部;但展开的手法比较单纯,展开的素材通常仅限于主部主题,则又与成熟期奏鸣曲式有较大区别。

《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曲式图式:

古奏鸣曲式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是D・斯卡拉蒂,他在奏鸣曲式方面的一些创作方式一直被延用至古典主义时代,他开创了古奏鸣曲式的结构形式,成为海顿和莫扎特的先驱。在莫扎特的早期交响作品中,第一乐章的写作很多是沿用了这种古典奏鸣曲式的前身――古奏鸣曲式来写作的。如他的第一交响曲。

2 古典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在18世纪中叶定型为三部性的结构,一般都包含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这三个部分,这样的奏鸣曲式称为古典奏鸣曲式。古典主义到了后期,奏鸣曲式的结构加入了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写法。

(1)加入尾声。在贝多芬以后的奏鸣曲式中,由于展开部的扩大和再现部的动力化,用尾声来总结整个奏鸣曲式的发展就有了必要,尾声常成为奏鸣曲式的第四部分。如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就是他的后期作品,这个奏鸣曲式就有较长的尾声作为全曲的结束部分。细部结构如下:

呈示部(1―65)展开部(66―135)再现部(136―204) 尾声(204―262)

(2)带有引子。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式也常常带有引子。引子按其结构功能有两种:一是全曲引子;二是主题引子。在奏鸣曲式快板乐章中,全曲引子往往是慢板段落,具有独立主题。主题引子与主题没有速度的区别,在古典主义时期,主题引子是奏鸣曲式在主部之前常常有一个主和弦(也可加上其他和弦)构成的号角式和弦旋律作为引子。在贝多芬的奏鸣曲快板乐章中,有带有全曲引子的奏鸣曲式,如《悲怆》奏鸣曲(1-10小节),也有带有主题引子的奏鸣曲式,如NO.24(1―5小节)。

3 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这是奏鸣曲式发展到后期的变体形式。它是慢乐章奏鸣曲式的典型现象,由于慢乐章的抒情性和歌唱性主题往往不适于展开,而且慢乐章音乐的运动较为平缓,为了避免过于拖长,往往省去展开部,这种奏鸣曲式除了没有展开部外,比起正规的奏鸣曲式来还有如下特点:主部通常是收拢性的结构,而副部的规模则通常比主部小;主部和副部之间的连接部通常比较简短,甚至没有连接部;在副部和再现部之间常常以连接部代替结束部,有时两者之间只有一个和(下转第254页)(上接第237页)弦;呈示部不反复;再现部中的主部和副部(特别是主部)常有变奏性的装饰。

这一变体的奏鸣曲式虽没有展开部,还是可能有展开的因素,这种因素可以包含在主部中,也可以包含在副部中,而最典型的是包含在连接部中,有时呈示部中没有展开的因素,而再现部的结构扩大了,加进了展开的因素。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德婚礼》序曲,就是属于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虽然没有展开部,但是有展开因素出现,即在呈示部结束部分后,有一个补充式的段落,可以看作是带有展开因素的。

4 有两个呈示部的奏鸣曲式

这是古典协奏曲第一乐章所特有的形式,在协奏曲中,单独由乐队演奏的部分和有独奏乐器参加的部分常常交替出现,第一呈示部是“合奏”部分,第二呈示部则是“独奏”部分,这样,两个不同的呈示部就代替了呈示部的反复。两个呈示部的区别在于:

第一呈示部结束在主调上,以便自然的导入第二呈示部,因此主部和副部都在主调上出现,这就使第一呈示部和再现部相似。第二呈示部中主部和副部的调性关系像普通奏鸣曲式中的呈示部一样。

主部和副部的所有主题往往并不完全在第一呈示部中出现,如果副部包含几个主题,往往在第一呈示部中出现其中的一、二个主题,而在第二呈示部中出现其余的主题或所有的主题,这样可以避免累赘。通常主部在两个呈示部中都出现,但有时在第二呈示部中也可用新主题替代主部主题。两个呈示部往往以不同的方式叙述主题,第二呈示部为了发挥独奏乐器的演奏技术常较流畅华丽,结构和调性也较不稳定。

古典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和普通奏鸣曲式的另一个区别是在尾声前或尾声中加进充分发挥独奏乐器演奏技巧的华彩乐段,这是出现在终止式中的K46和弦上的即兴性段落,常形成第一乐章的高潮。

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就是运用了双呈示部的写法。(1―86小节)是奏鸣曲式的第一个呈示部,由钢琴单独奏出主题,相当于乐队的合奏部分。(87―101小节)是到小提琴单独演奏呈示部部分的一个连接段落。从102小节是小提琴演奏的呈示部(也就是第二呈示部)主题部分,小提琴把主题经过变化加花进行装饰变奏。在乐曲的结束部分,从511小节开始,是独奏乐器在尾声前的一个华彩段落,这也是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另一个典型特征,用于演奏者充分发挥独奏乐器的演奏技巧。

5 总结

奏鸣曲式是有基本的结构规律的,但在细节上则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以上这四种结构是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式的主要类型,要进一步认识、掌握典型奏鸣曲式及其各种特殊变体的结构、材料、调性特征,还必须从大量的实践中去获得。总之,熟悉、掌握各种形态的奏鸣曲式结构特征,对于更准确、更深入地分析和欣赏作品都有极大的帮助意义。

参考文献

[1]邵华.古典奏鸣曲式溯源.德州学院学报,2003(1).

经典文章段落范文第4篇

1.写好提纲式作文的关键是认真审题和分析所给的提纲,认清题目和提纲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文章的主题、内容以及文体。

2.每一个提纲可以作为文章的一个段落层次,段落的展开围绕提纲的中心和内容,不能偏离,也不能任意增减。

3.提纲只是对文章的提示和概括,不是主题句。这需要根据提纲的性质,写出完整的、体现提纲主旨的句子,使之成为主题句。然后围绕主题句进行扩展。

4.收集材料支持主题句。材料可以是事实、例证、亲身经历、名人名言、谚语警句等。应当注意的是,所选材料要与文章的主题相符,即要“扣题”。同时要具有典型性,能充分说明问题。在有多个例证的段落中,还要注意各个例证之间的连贯性。

叙事类作文:

一、起因二、经过

三、高潮四、结果

写人类作文:

一、外貌二、性格

三、事例四、品质

写提纲之前要事先大略考虑一下:哪些材料先写,哪些材料后写,哪些材料要写得详细,哪些材料可以简略,文章分几层意思来说,前前后后怎样连贯起来

作文提纲的形式一般有两种。

1.标题式提纲

这种提纲比较简单,只写出行文各段的标题。

2.要点式提纲

这种提纲比较详细,它即要表明作文的中心,又要写出作文的大致内容;同时,还要交代出文章的详略。

下面这个简单的提纲只能粗略地见到全文的大体轮廓,按这样的提纲着手成文,一般是缺乏把握的,如果再要从头到尾打一遍草稿,时间又往往不允许。

《骄傲使人落后》(议论文)

第一段:提出论点。

第二段:用古今中外的事例去论证论点。

第三段:进一步举例说明论点。

第四段:结语

如果可以时最好能编列稍详细一点的提纲。

仍以上述题为例:

《骄傲使人落后》

第一段:提出论点:骄傲使人落后,是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了的真理,它是成功和进步的大敌,特别是在“四化”建设中,

有了骄傲情绪,就会造成损失,使我国在各方面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段:用典型论据去论证论点。

1凡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的人都会停滞不前,甚至遭受挫折。如明末农民革命将领李自成,推翻明朝后就自以为了不起,骄傲自满,放松了警惕,结果惨遭失败。 2**年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失利了,就是因为连续胜利,背上了世界冠军的包袱,滋长了骄傲情绪,放松了训练,导致奥运会上的惨败。

3、爱迪生早年有一千多项发明,他晚年变得很骄傲,甚至对手下人说:“你们不必再说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都超越不了我的思维。”结果堵塞了智慧的源泉,再也没有什么发明了。

4、引用巴甫洛夫的格言来说明不能骄傲的道理:“由于骄傲,你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你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

第三段:进一步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去论证论点(应举例证明)。某某同学因为他处处谦虚好学,所以取得成功;某某同学由于骄傲所以落后了,一事无成,甚至惨遭失败。

第四段,结论:我们必须牢记“胜不骄,败不馁”,“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名言,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发扬虚心进取精神,在“四化”建设中才能不断前进。

经典文章段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典原著学习;党校教学;方式创新;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1.4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4-0037-03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的集中体现。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习,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利益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何发挥党校理论教育的传统优势和特色,让经典原著进课堂、进学员头脑,把经典著作讲精、讲透、讲活,不断提高经典理论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党校理论教学的现实课题。

一、遵循教学规律,“四个坚持”保证经典原著教学效果

由于经典原著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一些经典著作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方面理论内容,在时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解读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经典著作,让学员在较短时间内获取理论知识、感知经典魅力,的确有不小的难度。为此,哈密党校在原著教学中开展“四个坚持”,以保证经典原著的教学效果。

(一)坚持“贵有恒”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学习是要有所积累、持之以恒的。多年来,哈密党校一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习与教学,把学经典、读原著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举措,在各层次的主体班分别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经典原著课程。同时,把学经典、读原著同“班级论坛”、“学员讲坛”等班级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习研讨,使之成为一种常态。

(二)坚持“寻本真”

在经典原著教学过程中,教员必须做到尊重经典原著,对经典原著要从背景、章节、段落到字句进行认真的解读,不能歪曲原著本意或过多引申,要“原汁原味”。学员由于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通读原文,教师也不可能像高校那样一章一节地讲,那样既不必要,也不现实。哈密党校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反复研讨,确定经典原著理论课“寻本真”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三方面:其一,要先交代经典原著针对的问题与背景;其二,要讲清经典原著的核心观点与学术框架;其三,要重点指明经典原著的前提与当代的实际有何异同。使学员通过学习,探寻经典原著的本真含义,明确经典原著的哪些结论应坚持、哪些结论应发展、怎么发展等实际问题,让经典指导工作,服务工作。

(三)坚持“先温故”

温故而知新。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内容比较深奥,学员必须要提前阅读预习,如果没有课前预习,不先对经典原著有大致了解,学员很可能对课堂教学的内容理解消化不了。考虑到学员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涉及经典原著少,有的学员只是参加党校学习后才认真接触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状况,教师在讲授前就向学员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安排学员对经典原著进行预习,班主任、跟班辅导老师对学员预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过“先温故”的学习,学员对经典原著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学习效果大大增强。

(四)坚持“双互动”

在经典原著教学中,需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通过课堂答疑、研讨答疑、论坛答疑等多种形式,为学员答疑解惑。为此,哈密党校在每个经典原著模块学习开始及结束时,坚持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班级释疑等活动。比如,在县处班及中青班经典原著模块学习之前,以“学习马列原著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马列原著”为题组织学员讨论,教师则针对学员互动中对此问题的不同认识,提出现实思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员先自行寻找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答疑解惑,并通过组织“学员讲坛”,将学员对此问题的认识再次深入研讨、交流,从而达成共识,解决学员在经典原著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进一步巩固学员的学习成果。

二、创新方式方法,打造经典原著精品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使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教学更深入,更有效,多年来哈密党校始终坚持在方式上求多样,在方法上求创新,不断增强经典原著教学的吸引力,提升经典原著教学的水平,把经典原著教学打造成特色课、品牌课、精品课。目前,哈密党校的经典原著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有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师有独自完成专题教学的,也有合作完成专题教学的。每一个专题的讲授都要经过精心地准备、严格地试讲,力求在“精”、“深”、“新”、“用”上做好文章,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切实让学员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精”就是要做到精选、精炼。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体系庞大,卷帙浩繁,内容广博。学员来党校学习,时间很有限,对经典原著不可能全部涉及。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对经典原著进行精选,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意义、适应学员岗位需求的重点书目供学员学习,哈密党校在2011年主要精选了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共产党宣言》及《马列主义原著》中的重点篇章进行重点学习。除了在内容上的精选以外,还突出篇目中的重要章节、重要段落,特别是注重对经典段落、经典语句的导读,用精练的语言把经典原著的精髓表达出来,既做到“原汁原味”,又避免重复嗦,既能让学员容易理解接受,又能让学员掌握经典原著的思想要义。

“深”就是做到深刻、深入浅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到经典原著的历史背景中去,深入到经典原著的思想体系中去,深入到经典原著的作者内心中去,深度挖掘经典原著的文本意义,深刻阐述思想观点的来龙去脉,深层剖析理论体系的历史影响,同时又要用浅出的方法、通俗的语言、现实的例证,把最真实、最具体、最全面的信息展示出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员的学习动力。[1]例如:在讲解《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时,适当穿插对马克思恩格斯出身、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马克思贫困生活等方面情况的介绍,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家庭生活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员对经典作家人生历程有所了解,这不仅有助于把经典作家与其思想理论贯通起来,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而且可以使学员从经典作家的曲折经历和坎坷人生中感受其高尚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和人格的魅力。

“新”就是做到创新讲课方法,讲出经典原著的新研究成果。经典原著的教学要善于运用讲课艺 化繁就简,抓住要害,恰到好处地给出例证,让学员想听,爱听,听有所获。为此,哈密党校在“新”字上,钻研出了一条模式,即“三个清楚,深处求新,掌握节奏,推动互动”。“三个清楚”就是要求教师要把问题想清楚,写清楚,说清楚;“深处求新”就是要求教师在吃透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及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做到深处求新、浅处求胜,讲“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邓小平讲“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语言朴实无华,道理却是博大精深;“掌握节奏,推动互动”,就是说教师讲课要注意调节课堂气氛,把握讲课的节奏,同时应加强与学员的互动。有研究显示,成年人的注意力一般每十五分钟为一个单元。因此,教师讲课就需把握这个规律及节奏,课堂中适时穿插一个小故事、一个笑话调节课堂气氛,但笑话与故事也要紧扣讲题,不能游离太远[2]。经典原著的教学内容本就有些枯燥,教师只有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和时代的要求引导学员去读经典,学原著,把经典原著的思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概述、新观点、新理论讲清,使学员坚定信念,拓展视野,在多元知识背景中去更好地比较和辨别。

“用”就是要“管用”、“实用”。学员往往是带着理论困惑进党校学习的,他们希望在党校学习期间通过研读经典,解开思想上的诸多误区。如资本主义为什么至今仍然有生命力?为什么人们对社会主义有困惑?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如何运用理论解答中国当下面临的诸多困惑和难题?这就要求党校的经典原著教学不能成为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要坚持经典原著学习与时代的主题相结合,与发展的实践相联系,与现实的工作相衔接,要触及学员思想的深层空间,让他们感受到理论上的解渴,做到“管用”、“实用”[3]。其实,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久远的著作至今仍在闪烁着真理的光辉,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因此,经典原著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放在把经典原著中的思想力量发掘出来,让学员信服,给学员信心,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加强管理,确保经典原著教学落到实处

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习与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置、效果评估、心得交流等关键环节,精心组织,加强管理,确保经典原著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教学计划安排与课程内容设置上,要针对不同班次区别对待。例如,哈密党校在为期2个月的主体班次中,设置一个教学单元板块,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系统学习,同时安排2次“班级论坛”对学习内容展开讨论,指定、推荐1-2本经典原著认真学习,并要求学员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和撰写读书心得;在为期1个月的主体班次中,设置2至3次适应调训对象岗位需求的经典原著课程或导读,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进行初步介绍,安排1次“班级论坛”进行研讨,同时指定、推荐经典原著中的某些重点篇章要求学员认真学习,做好相应的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定期检查,并将其作为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哈密党校还在校办的《理论研究》杂志、《学习动态》简报上开设专题栏目,刊发学员的学习心得、学习论文、调研报告,报道学员学习讨论情况。总之,哈密党校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中,通过多方面切实有效的管理,确保了经典原著教学落到实处,极大地提高了干部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