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精选5篇)

  • 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会计审计风险偏大,经常因审计人员审计方法的失误以及舞弊行为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计同行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与举报,由于企业的盈利性,设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片面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对真实信息的追求,对同业者…

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精选5篇)

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由于我国的事务所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应有的重视。因此,当前国内虽然很多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会计审计专业,但是由于学生思想观念的落后,选择该类专业的人数十分的少。从而导致了事务所的审计部门的从业人员不仅学历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在审计过程中没有采取合理的审计方法,由于工作人员素质的限制,导致了事务所的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只具有会计审计的相关技能,此导致审计工作只能做一下表面工作,并不能真正的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审计同行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

会计审计风险偏大,经常因审计人员审计方法的失误以及舞弊行为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计同行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与举报,由于企业的盈利性,设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片面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对真实信息的追求,对同业者舞弊行为司空见惯,审计行业行风偏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降低。

三、我国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风险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充分的保证注册会计师机构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公平、公正的特点,因此,事务所必须进行有效的事务所内部管理机构的改革和调整,充分的保证注册会计师机构的独立性,使得其能够不受干预和影响,顺利的进行注册会计师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还能进一步推动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开展,提高审计结果的实用性。注册会计师机构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可以对事务所的任何人、任何事进行数据的审计调查,但是,不被上级领导以及同事进行事后报复”。因此,要保证注册会计师工作的独立性,事务所的上级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好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及权力保障机制,从而尽可能的保障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人员的利益不受侵犯,维护事务所内部的公平、公正。

(二)建立完善的事务所会计注册规范。(1)实现科学的注册会计师的分工及管理。为了解决注册会计师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优化了注册会计师的结构,通过工作人员的增加以及分组,实现科学的分工和管理,进一步协调了工作人员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财务风险的规避。另外,国内事务所正在积极的购进先进的财务审计管理系统,努力通过高科技实现自动化较高的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开展,为事务所的经营管理提供一些科学的指导意见。(2)以事务所文化为链条构建注册会计师体系。事务所文化是一个事务所的灵魂,而且事务所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能够把员工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发挥团体的力量。因此通过事务所文化的宣传和影响,从而推动注册会计师文化的建立,以链条的形式,构建一个统一的注册会计师体系。

(三)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和道德素质。逐步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以及道德素质是促进审计风险降低的一个主要措施,通过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能够有效的提高审计人员运用审计方法的准确性,减少在审计过程中工作的失误,从而降低给企业造成经营损失的风险。通过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减少在审计过程中的舞弊行为,并不断提高审计的风险意识,逐步提高其责任意识,从而更为负责的进行审计工作,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

(四)建立、健全同业互查制度。所谓同业互查就是由另一家会计事务所或者独立审计组指定相关的检察人员对一家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以及审计制度进行调查以及评估,从而有效地减少会计审计人员的舞弊行为,从而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注册会计师监管体系,不断提高会计注册师审计行业的整体审计力量。利用同行之间的竞争意识,不断促进同业之间的监督,减少审计失误的现象发生,从而促进会计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以及完善。

四、结语

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如何降低我国注册会计审计风险,本文将从各个审计风险因子出发进行考虑,归纳出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并从这些该原因出发,得出而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来提高审计质量的方法。

二、审计风险概念

随着20世纪市场经济竞争不断加剧以及科学技术的急剧变化,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基础细胞体,与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状况、战略风险、经营目标等一系列关系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越来越大,最终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作为注册会计师应该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重大影响,深入了解财务报表深层隐藏的东西。在蒙哥马利审计学中,作者也曾经提到说,“为了有效地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必须接受一定的风险”,那么何为风险、何为审计风险,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解释。

三、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

一个具有健全内部制度的会计师事务所是规避和减少审计错弊和过失、提高审计质量、避免法律责任以及降低审计风险的关键。事务所是需要依靠优秀审计人员独立完成审计业务的,从而审计人力资源是满足是否胜任是业务的根本依托。

1.被审计单位蓄意进行财务舞弊

由于利益的驱使,很多上市公司铤而走险蓄意进行财务舞弊,采用的舞弊手段也越发高明,从操纵利润到伪造各种销售单据,从虚报固定资产到少提折旧,假账技巧可谓千变万化。由于注册会计师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是被审计公司蓄意舞弊,所采取的手段也是有规划和有目的高明手段,那么注册会计师做出准确的判断就存在很大的难度。下面以万福生科为例,分析其一系列的财务舞弊手段给注册会计师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在万福生科审计案中,为达到其上市的目的,万福生科蓄意采用了很多造假手段进行财务舞弊,手段繁多而隐蔽。在虚构收入方面,万福生科就采用了一系列的造假手段,其中主要包括私刻客户假公章、编造假销售合同、虚开假销售发票、编制假银行单据、假出库单等,这一系列舞弊手段都是为了让虚增的销售收入看起来真实可信,而且注册会计师审计出来的难度较大。首先,万福生科有五大客户都是虚构的,其中包括已停产达数年之久的湖南傻牛食品公司、经营部店面只有50平方米的东莞常平湘盈粮油、销售额实为118.73万元却虚报为1341.95万元的天津中意糖果、根本不存在的怀化小丫丫食品公司、销售额实为223万元却虚报为1415万元的湖南祁东佳美食品;其次,万福生科为虚增销售还虚构了很多的销售合同;第三,万福生科对一部分的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回单进行了伪造,且其伪造水平非常高,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很难发现其进行了造假。万福生科蓄意采取的一系列财务舞弊手段加深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难点,进一步提升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2.市场经济尚未完备

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与欧美较为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相比,我国距离真正的市场经济机制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而制的痕迹也随处可见。在这样的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只是模拟市场经济的样式存在,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市场需求。曾经有专家指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如果不是政府的硬性规定,那么90%的注册会计师可能面临失业。我国企业为何要审计?因为工商年检的硬性规定所以审计;因为国家规定上市必须经过审计所以审计;因为国家规定变动资产必须审计所以进行审计等等一系列类似不自愿的原因,抑或更多为了应付政府部门的要求所以选择进行审计。这样的状况类似于经营人聘请注册会计师来揭露自身的问题,缺乏理性经济行为的逻辑性。

3.有关法律、法规尚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注册会计师每一项认定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而且职业道德要求审计师在执业过程要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计,可以说法律法规是独立审计的生命线。但是,我国的法律、法规仍存在一些相互冲突的,也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领域出现新问题、新现象,国家没有及时制定法规,甚至出现一些地方法规规定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相一致。

4.被审计单位公司治理失效

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起到提高作用,而失效的公司治理则会引起审计独立性的下降,造成审计风险的增加。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只有在有效的公司治理运行框架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有效控制和减少虚假财务报告,提高年报的可靠性和审计的可信度,从根本上有赖于公司治理的完善。下面主要以绿大地为例,分析其公司治理的缺陷给注册会计师所带来的审计风险。首先,在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的控制下,绿大地在上市3年中,公司高管三套班子全部进行了大规模更换。上市时的九名董事加独立董事,除董事长仅剩两人;三名监事则全部进行了更换;公司的财务总监也已经换过两任。由此可见其内部控制环境的混乱,监督机制弱化。掌握公司实际控制权的是董事长或总经理,外部独立董事行使权利非常弱,股东大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因此,绿大地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缺乏从出资人利益出发的信息公开的机制,常常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其次,绿大地管理层并没有对来自内外部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作为苗木生产为主的农业公司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然而绿大地却没有对从2008年7月开始出现迹象一直持续到2010年一季度的严重旱灾天气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导致对绿大地的绿化苗木生产业务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公司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最后,绿大地管理层没有对相关项目进行有效的控制活动。例如,在管理层对存货进行的相关管理中,从2004年到2006年存货的总金额每年都在增加,截止2007年6月底,存货总金额占流动资金总额的比例已经高达67.74%。如此大量的存货积压造成了资金流的急剧短缺,再加上天气给存货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而计提的减值准备也有很大的金额,因此公司在2009年的亏损总额就高达1.51亿元,这充分说明绿大地没有对存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由以上三点足以看出绿大地公司治理严重失效,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的增加,年报的可靠性和审计的可信度的降低,进一步加深的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

四、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内因角度

在上表的分析中,由审计业务操作不规范(F15)风险因子被列为第一等级的影响因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谨慎执业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要素,注册会计师在采取每一步审计时,以及对审计决策做出判断时,必须考虑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以及如果失败所带来的后果,在风险导向审计中我们就已经知道,审计是有一系列几乎接近完美的审计流程,从业务环节分析,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深入了解客户经营现状。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对客户进行了解又分为两次的了解,首先是在最初关于是否接受该业务审计时对客户进行了解,避免接受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风险业务;而后在接受业务之后在对客户进行了解以帮助接下来的审计程序的制定等一系列初期工作。在了解中重点要对客户的经济状况进行剖析,主要分为内在和外在两个部分,内在是包括财务结构及经营绩效;外在是包括经济景气及竞争情况。通过这样的了解有助于审计人员评估客户财务报表有无遭受重大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

(2)分析性程序。分析性程序是我个人较为推崇的审计方法,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至少会运用到三次分析性程序,其较于实质性细节测试更加简便易懂。曾经有人通过分析性复核的方法连续发现已经通过审核的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造假的嫌疑,所以注册会计师不妨站在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公司的经营状况,在风险基础审计阶段利用分析性程序进行审计。

(3)利用专家工作。在“天歌科技”万信所对天歌科技控股子公司荆州天歌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水产品存货过程未聘请专家评估,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在过去“银广夏”案件中,由于注册会计师对于萃取产品一无所知但也未利用专家工作最后造成审计失败。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在对一些自己没有把握的有对报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一定要向专家请假或者外聘专家协助工作。

2.外因角度

(1)关注管理舞弊

在数据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管理当局有意操纵数据(F7)也是占据大量比例的审计风险因素之一,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通过对管理当局的接触与了解,发现管理当局异常行为的就值得被怀疑。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伴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而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制定并不断规范企业的内部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完全可以借鉴COSO委员会模式的精华,并将其与我国企业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措施。

3.环境角度

(1)添加第四关系人

审计关系三方面形成的委托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基础,也是构成审计这个客观事务的最基本的、最初的元素。而审计关系的现实是,真正的审计委托人缺位,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同为一人,审计人屈从。可以考虑加入第四审计关系人的设想:由独立的第四审计关系人评估并聘请审计人看。签订审计协议、支付审计费用和传递审计报告。第四关系人的角色可能考虑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或监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证监会下设审计服务机构、保险公司或公共管理机构承担。美国纽约大学的罗恩教授率先提出了财务报表保险制度,何为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就是由上市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进行时很急,割断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依赖,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审计的独立性,而这时保险公司就成为了我们所谓的第四关系人。这样的财务报表保险理论,引用保险公司这个第四关系人,进一步提高了审计的独立性,减少了审计合谋的可能,并且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进行了转嫁,减少了投资者的压力,也分散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更加专业地担负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风险的责任。

(2)完善审计轮换制度

在现在的独立审计中,虽然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任期年限作出了规定,但是没有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任期作出明确的限制规定。理论上说最佳的审计任期为7~8年,如果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任期过长或过短都会对审计质量产生非正面的影响,国家也颁布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严格执行。因此我们要更好地完善审计轮换制度,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减少审计风险。

五、结束语

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产生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对新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具体包括债务重组定义、债务重组方式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三个方面。研究表明,债务重组准则变迁的突出特征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实质就是国际趋同。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堵”了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将利润转移给债权人这个“漏洞”的同时,仍客观存在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利润的可能。文章建议注册会计师在审查时,尤其应关注关联企业之间债务重组交易的公允性。

关键词:债务重组准则变迁比较启示

一、基本缘起:会计历史性变革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顺应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这39项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完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任务,成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要的里程碑。这也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其突出特征就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来说,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使用范围还比较谨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对于财务会计模式的改进和改革将具有深远的意义。公允价值会计代表了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它将起到连接财务会计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作用。新会计准则引入的公允价值计量,更强调反映经济实质,更注重信息披露。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和损失才最接近现实,向投资者提供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才是最相关、最真实、最有用的。由于公允价值也具有数据、资料不易取得,计量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得出的信息不够可靠等缺点。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引入是比较谨慎的、有条件的,只是适度引入,而不是广泛引入。在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一些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致使盈利能力下降或经营发生亏损,资金周转不快,出现暂时资金紧缺,难以按期偿还债务。在此情况下,虽然按我国法律债权人有权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但在债务人主管部门申请整顿且经债务人与债权人会议达成和解协议时,破产程序应予中止。此外,即使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也可能因为相关的过程持续很长,费时费力,结果还可能难以保障债权人的债权能如数收回。于是就有了另一种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债务重组,包括减少债务本金、债务利息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为了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称“新债务重组准则”)。

二、新旧债务重组准则变化:比较与启示

财政部曾于1998年《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范债务重组实践。由于引入公允价值,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进行反映。但是,由于当时生产资料市场和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中,相关公允价值难以真正“公允”,从而有可能影响因债务重组而产生的“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基于此,财政部又于2001年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重大修订,不仅拓展了债务重组的概念,而且在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规定方面有很大突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加之2006年新会计变革背景之公允价值引入和市场环境变化对债务重组的新要求,财政部又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修订。我们认为,了解此次会计变革背景对思考准则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债务重组准则必然要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以体现会计变革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如下差异。

1、债务重组的定义

旧准则中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新准则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新旧准则比较,其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旧准则中未以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为前提,而新准则中指明,进行债务重组的前提即为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第二,旧准则未指明债权人做出让步为债务重组的结果,就包括了债权人做出让步的事项,也包括了未做出让步的事项。旧债务重组的定义过于模糊,未指明债务重组的前提是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也未强调债权人做出让步。债务重组的性质即为修改债权债务合同的经济行为,其前提是合同的一方(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双方协商或法院裁定更改合同。这里新准则强调了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应是客观上不能履行而非主观上不能履行。而按照旧准则定义,只要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协议,不论债务人是否有能力清偿债务,均视为债务重组。这就大大增加了利润操纵的空间。只要债权人与债务人合谋,就可以相互随意调节或转移利润,尤其是关联方企业时,这就更为严重。此规定显然违背了债务重组的本意,从而使债务重组成了操纵利润的新手段。新准则则避免了旧准则的上述缺陷,明确了债务重组的前提是债务人发生了财务困难,债务重组的结果是债务人获得重组收益,债权人发生重组损失,从而使债权人的会计处理更为稳健。即便如此,新准则在“堵”了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将利润转移给债权人“漏洞”的同时,仍客观存在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利润的可能。建议注册会计师在审查时,尤其应关注关联企业之间债务重组交易的公允性。

2、债务重组的方式

旧准则债务重组方式包括: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新准则认为,债务重组准则方式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不包括上述两种方式;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债务重组方式的变化主要是形式上的而并非实质上的。新准则关于债务重组方式的归纳显得更为完整与简练。

3、债务重组中债权债务方的会计处理

(1)债务人会计处理

第一,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旧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以产成品抵偿应付账款为例,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账款,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借:应付账款,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而在新准则中,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记入当期损益。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贷:库存商品。

第二,当用债务抵偿资本时,旧准则要求债务人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份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账款,贷:股本(股票面值);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新准则要求债务人应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实收资本);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和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记入当期损益。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账款,贷:股本(股票面值);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第三,当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益金清偿债务时,旧准则要求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作为资本利得,记入资本公积,以银行存款偿付应付账款为例,简化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账款,贷:银行存款;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而在新准则中,债务人将此差额作为重组收益,记入当期损益。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账款,贷: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2)债权人会计处理

第一,将债务转为资本时,旧准则中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股权的入账价值。以应收账款转为资本清偿债务为例,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应收账款。在新准则中,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按股权的公允价值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债权人因放弃债权的账面价值与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益处理。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贷:应收账款。

第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旧准则规定债权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设计多项非现金资产,债权人应按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以固定资产和原材料抵债为例,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债权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固定资产与原材料公允价值之和);原材料(债权账面价值×原材料公允价值/固定资产与原材料公允价值之和);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在新准则中,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应将受让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记入当期损益。以产成品抵偿应收账款为例,会计分录为: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坏账准备;库存商品;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贷:应收账款。

新准则体现了与美国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对参与债务重组的非现金资产和股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由此债权人的损失得以显现,体现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当然,整体而言,新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非现金资产和股权,使得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会计信息更客观公允。与旧准则相比,这是一个重大进步。并且也减少了利润操纵的空间。然而,新准则仍客观存在利润操纵的空间。因为新准则要求债务人将债务重组中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不再记入资本公积,而是记入当期损益。这就意味着债权人可与债务人合谋,通过将债权人利润转移到债务人账面上,从而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我们建议注册会计师应尤其关注关联企业之间债务重组交易的公允性审查,以此规范债务重组交易的公允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评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J].会计研究,200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6(9).

[4]黄学敏: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会计研究,2004(6).

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财务重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08

[中图分类号] F23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014- 02

注册会计师作为确保现代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真实公允的最后一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发挥这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提高审计质量,需要注册会计师练就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也需要改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作为改善执业环境、强化行业监管的重要举措,注册会计师的定期轮换制度已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

1 文献回顾

关于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Mautz和Sharaf(1961)认为,尽管长审计任期并不直接损害审计质量,但与审计客户建立长期联系会不知不觉地逐渐损害审计人员的诚实公正,引致对独立性的重大威胁。Johnson,Khurana和Reynolds(2002)认为,与中等长度任期相比,短任期下财务报告质量更低,长任期下财务报告质量并未下降,说明审计任期延长并没有损害审计质量。Jeff P.Boone,Inder K. Khurana和K. K. Raman (2005)首次检验了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发现,就投资者而言,二者在前期是正相关关系,而在后期则是负相关关系。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会受到第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董南雁、张俊瑞(2007)研究发现,在以公司治理质量高低为标准区分样本时,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当公司治理质量较低时,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关系,转折点在5年附近;当公司治理质量较高时,审计质量随审计任期的延长而提高。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签字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变化符合学习曲线效应,在任期的前期明显呈上升趋势,而后期则逐渐平缓;而随着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的延长,审计独立性将逐渐下降。审计质量随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延长而发生的变化特征取决于决定审计质量的这两方面因素中作用力度更大的一方,而哪方面作用力度更大则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

在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对专业胜任能力的影响上。签字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随任期延长的变化符合学习曲线效应,在前期上升,而后期则逐渐平稳。由此可提出假设1。

假设1:在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中,审计质量随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的延长呈学习曲线状变化。

在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上。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随任期的延长而下降。由此可提出假设2。

假设2:在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中,审计质量随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的延长而下降。

3 研究设计

本文以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的所有年度报告重述公告为依据,选取重述内容所属年度为2003-2010年,且重述内容涉及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筛选后可得最终样本共计711个。

模型一:

OP=β0+β1TENURE+β2SIZE+β3ROA+β4GROWTH+β5LEV+β6ST +β7BIG+β8BIG×TENURE+ε

模型二:

为检验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中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OP=β0+β1TENURE+β2SIZE+β3ROA+β4GROWTH+β5LEV+β6ST +ε

OP表示审计意见类型。TENURE表示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SIZE表示被审计单位规模。 ROA表示被审计单位业绩,等于总资产收益率。GROWTH等于本年营业收入除以上年营业收入。LEV为资产负债率。ST表示被审计单位是否在重述内容所属年度。BIG表示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国际四大或国内六大之一。BIG×TENURE为是否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与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的交叉项。

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检验初步证实了,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抑制了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延长对审计独立性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中,审计质量随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的延长而下降。

5 结 论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会影响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抑制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延长对审计独立性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中,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上,审计质量随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的延长而下降。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南雁,张俊瑞.中国证券市场审计任期与盈余质量关系的实证检验[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4):43-51.

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审计收费研究,过去的文献大都存在着各自为营且没有联合起来研究的缺陷,使得对现实审计收费问题的分析不能深入展开,本文的目的在于基于委托理论的审计收费研究,提出自己的“递进式双委托—审计收费模型”,从而回答最优审计收费是什么。

关键词 委托 审计收费模型

一、引言

多数文献,把独立审计关系纳入委托人、审计人以及被审计人的三方契约关系来分析。运用这种委托理论来分析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强审计独立性和改善审计质量。Antle认为在注册会计师不独立的情况下不能形成最优委托关系契约。Baiman认为投资者可以设计出一个委托者与注册会计师的最优合约机制,以抵消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当局的合谋影响。杜兴强认为存在“高努力、高成本、高质量”的关系。

对于审计收费问题,Simunic假设客户的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和审计风险将使得审计师付出不同的努力,从而决定了审计收费的差异。

笔者认为,以上文献存在着以下缺陷——

1.现有文献对于审计关系的契约研究上,其委托模型最大的问题在于将会计师事务所与单体注册会计师合二为一统称为审计人,造成了在现实中的解释力不强。

2.过去的文献对于审计委托关系的研究,大多数都得出了高激励、高审计质量的结论,其缺陷在于未能够将审计委托关系产生的激励问题与审计收费相联系起来。

本文的目的在于使前述假设更为具体、现实化,并试图通过委托理论与审计收费相关联,从而提出自己的“递进式双委托—审计收费模型”。

二、假设

为了更好地在下文阐释基于审计委托理论的审计收费问题的观点,在此有必要提出自己的假设。

1.审计契约各方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2.在审计契约中,审计人是会计师事务所与单体注册会计师的合集,也就是说,在审计人内部仍然存在着会计师事务所与单体注册会计师的委托关系。

3.委托人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就需要对审计人进行激励,此处的激励行径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委托人的审计收费以及审计收费在会计师事务所与单体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分配安排来实现。其中的激励为线性激励。

4.在审计契约中,不考虑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以及被审计人与审计人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排除其之间相互行为可能对审计产生的破坏作用。

三、模型分析

在运用委托理论分析审计中的激励问题时,面对的是两层激励。一是委托人与会计师事务所在事前的一种审计收费协议,二是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审计收费的内部转让安排问题。三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问题可以看成在各方最大化自己利益的同时如何进行审计收费安排,从而更好地审计质量。

由此建立分析模型,设单体注册会计师的努力程度为 ;在此基础上注册会计师审计出的问题金额为 , 是 的增函数,即 ,为了便于分析问题假设 ,其中 是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 的正态分布随机变量,表示其他随机因素对审计问题金额数的影响;那么单体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成本为 ,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付出的努力越大,则成本越大。在此借鉴费军对该成本问题的简化假设, ,这里 代表成本系数,表示同样的努力程度所带来的负效用越大。为了进一步的简化和说明问题,审计质量 ,表明被审计出的问题金额越多,审计质量越好。根据线性激励假设,用审计收益来表述审计收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益为 ,此处的 是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的分成收益系数,表明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收益是建立在审计的问题金额上的函数,且为正相关。另外设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成系数为 ,他们之间的利益分成是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的。

至此可以描述出审计契约三方的目标函数,

对于委托人而言,

= = = ;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

= ;对于单体注册会计师而言, 。

重点考虑 的大小,即审计契约中的三方如何进行利益分成,从而能够保证最大化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利益的同时可以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对上述的函数进行求解,得到 =1, = , ,t=0.

上述结果表明:

1.会计师事务所希望可以分享全部的问题金额的收益,从而最大化自己的目标;同时只希望最多给予单体注册会计师一半的基于问题金额得出的审计收费;

2.注册会计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努力为0或者注册会计师提高自己的努力从而间接的提高 系数达到相应提高自己受益的目的。

四、结论

上述模型给出的基于委托理论的审计收费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委托人、会计师事务所和单体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利益分成来达到各自的最优状态。基于模型,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利益考虑导致的局限性,注册会计师只能通过懒散获取收益,或者提高努力从而间接造成 系数的提高,从而使自己受益程度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则希望将自己收益可以完全的和审计出的问题金额挂钩,从而最大化自身利益,而且其对于成本的控制限额是将审计收费的一半给予注册会计师,其余留作自己收益。这就要求了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承担起这种风险,即将自己的收益完全与问题金额挂钩,可是考虑到会计师事务所的理性,它希望的是能够在固定收费的基础上加上一部分这样的变动收益。

因而给出建议:

1.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各方追求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固定审计收费制度不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励审计人。

2.委托人如果希望得到最好质量的审计报告,就应该联合各方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痛过外部监督机制的设立来保证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峰.非对称信息下的审计委托理论——激励契约安排与外部监督机制.审计研究.2007(5):50-54.

[2]朱峰.审计委托最优契约研究——基于非对称信息下的心理预期差异模型..财会通讯.2008(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