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职称论文(精选5篇)

  • 幼儿职称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前言 职业倦怠是近年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Maslach和Iackson(1986)认为,职业倦怠是人际工作者(People worker)表现出来的一组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简称EE)、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简称DP)和低成就感(Personal Acc…

幼儿职称论文(精选5篇)

幼儿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倦怠;大五人格特质;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5-0034-04

一、前言

职业倦怠是近年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Maslach和Iackson(1986)认为,职业倦怠是人际工作者(People worker)表现出来的一组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简称EE)、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简称DP)和低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t,简称PA)的综合征状。

大五人格理论(Big Five Model of Personality)是近年来众多研究者比较关注的人格理论。研究者们在分析被试的人格特质时发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身份的被试都存在五个突出的人格特质,即大五人格特质,约翰(1990)将这五种人格特质重新命名为:开放性(Openness)、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外倾性(Extroversion)、神经质(Neuroticism)和宜人性(Agreeableness)。其中开放性指个体的创造性、好奇心;责任感指个体的勤奋、组织性、可信度、坚定性;外倾性指个体合群、果断、善交际;神经质指个体的不安全感、焦躁和压抑:宜人性指个体具有合作精神、为人热心、性格开朗。

幼儿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在影响职业倦怠的诸因素中,人格被认为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基础性个体变量。

本研究试图对幼儿园教师大五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关系进行探讨。以揭示出人格特质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六座城市的563名幼儿园教师作为样本,其中苏南地区苏州、南京两市教师共174名(30.9%),苏中地区南通、淮阴两市共191名(33.9%),苏北地区盐城、徐州两市共198名(35.2%);被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1.29岁。平均教龄11.13年。

(二)研究工具

(1)职业倦怠问卷(MBI)。研究者参考《职业倦怠工作量表》李超平修订本,并根据江苏省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对该量表作适当调整。问卷共有22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制。1分表示从未出现,2分表示每年出现,3分表示每月出现,4分表示每周出现,5分表示每日出现。三个维度分别为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其中个人成就感分量表采取反向计分。

(2)大五人格问卷(BFI)。研究者以黄希庭译稿《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为蓝本,参考大五人格问卷英文原版作适当调整。量表共有44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制测量个体的大五人格特点,1分表示非常不符合,2分表示比较不符合,3分表示无明确意见,4分表示比较符合,5分表示非常符合。

(三)研究方法

2007年5-7月,研究者采用分层随机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苏南、苏北、苏中三地区各抽取两座城市,每座城市随机抽取两所幼儿园;采用邮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3份,有效率80.42%。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职业倦怠基本情况

表1可见。22.0%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属于正常范围,74.1%的幼儿园教师存在一般性职业倦怠,3.9%的幼儿园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问题。

在职业倦怠三维度中,人格解体维度上职业倦怠的严重程度(7.3%)远远高于其他两个维度(分别为2.8%和3.7%),这表明当前幼儿园教师的人际枯竭现象比较严重,即教师在与他人相处时存在一种消极、否定、冷漠的态度,人际关系比较紧张。被调查教师在回答“工作中,能否很冷静地处理情绪问题”时,仅有14.2%的人认为经常能做到,而62%的教师认为很难做到。这证实了幼儿园教师人际关系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与余欣欣、王福兰等人关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的结果一致。

当前幼儿园教师出现人际枯竭现象可能与他们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有关。幼儿园教师面对交往群体时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异质性,二是价值选择性。幼儿、家长、园长及其他同事等都是教师的交往、互动对象。这些对象各自不同的需求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幼儿园教师为了满足不同交往对象的需求,必然要投入很多情感、精力和时间。如果他们无法有效调整自己、排解压力,就易将自身内部情绪带到外部人际互动中,引发人际交往问题。

(二)大五人格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表2显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与大五人格诸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宜人性、神经质人格特质与情感衰竭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宜人性、神经质、责任感人格特质与人格解体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倾生、开放性人格特质与低成就感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

为进一步探索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人口学变量与大五人格结构诸因子为自变量,以职业倦怠三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各项回归方程式的F值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神经质人格特质对个体职业倦怠三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职称和神经质人格特质是职业倦怠情感衰竭维度的预测变量;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人格特质是职业倦怠人格解体维度的预测变量;神经质和开放性人格特质是职业倦怠低成就感维度的预测变量。

总的来说,宜人性、神经质与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倾性、开放性与低成就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这与前人的相关研究结论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近之处。

第一,与Zellar等人研究结论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宜人性人格特质与其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与人格解体维度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幼儿园教师宜人性人格特质得分越高。其职业倦怠程度越高。而Zellar等人研究得出,宜人性得分高的个体更容易通过与他人进行与工作无关的同情性内容谈话而感受到情绪性社会支持,即宜人性得分高的护士(zellar的研究对象)能够通过获取情绪性社会支持而降低职业倦怠的程度。出现两种不同结论可能与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特殊工作特点有关。宜人性人格特质群体较为善良,合作意识强,可信度高,因此,宜人性得分较高的

教师在现实工作情境中更受欢迎,这恰恰会使这类教师透支时间和精力,从而更易引发职业倦怠。相反,宜人性得分较低的教师由于亲和力不强,家长与幼儿主动接触他们的机率相对较少,他们付出的情感、精力、时间也相对较少。

第二,本研究发现,人格的开放性特质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也与Zellar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开放性人格特质得分高的个体愿意探索。好奇心强,创造性思维强;得分低的个体则倾向于自我封闭,喜欢固定的生活和工作程式等。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在提倡培养“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为了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反省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他们必须达到越来越多的教学要求,遵守越来越多的管理规范,如经常性地上公开课,接受家长满意度问卷调查,必须定期上交若干教育笔记或备课记录等。因此,教师的工作重心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应付各类检查上。那些开放性人格特质明显的教师往往能寻求“创造”与“规范”的平衡点,他们会经常自问:“想要观察孩子,反思教学,幼儿园要求的任务能否完成呢?”“如果先完成上级规定的硬性任务,还有时间去观察孩子吗?”正如Pines指出:那些自我要求比较高的教师更有可能感到耗竭。相反,Zellar的研究对象护士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工作,相对幼儿园教师而言,他们不必面临那么多的“自由”与“限制”的冲突,开放性人格特质反而成为护士职业倦怠的规避因子。这说明幼儿园教师相对护士而言可能需要更多的创造精神。

第三,本研究发现神经质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存在正相关,同时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与李永鑫、Mills等人认为神经质人格特质能显著预测个体的耗竭水平的结论一致。Zellar等人指出,神经质人格特质得分高的个体更容易关注那些带有消极意义的谈话内容。这表明,情感反应过于强烈、情绪易激动的教师容易在工作时投入过多情感,从而更易引感衰竭、人格解体。需要指出的是,李永鑫等人认为神经质仅对人格解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本研究则发现神经质对个体职业倦怠三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四、建议

当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不容忽视。大五人格特质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因此要减少或避免出现职业倦怠,必须引导幼儿园教师真正了解自己,调整自己,增强适应周边环境、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

首先,从个体调适角度来说,幼儿园教师自身积极主动调整人际关系对预防职业倦怠非常重要。事实上,无论哪种人格特质的幼儿园教师都可以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也都有可能产生职业倦怠,关键是幼儿园教师自己要明确发展目标。并对专业发展作出比较准确的定位,积极利用周围各种资源为自身发展搭建平台,扬长避短,增强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

幼儿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604(2008)10-0039-05

目前,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能否较好地感受和领悟来自外界的社会支持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这些帮助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支持,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支持。西方学者从广义的角度把社会支持分为六种形式:物质帮助,如提供金钱、实物等有形帮助;行为支持,如分担劳动等;亲密的互动,如倾听、表示尊重、关怀理解等;指导,如提供建议、信息;反馈,对他人的行为、思想和感受给予反馈;正面的社会互动,即为了娱乐和放松而参与社会互动。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改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社会支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是幼儿园教师维护心理健康、缓解工作压力和增强教学效能感的重要资源。本研究旨在了解幼儿园教师获得和领悟社会支持的现状,以期为幼儿园基层领导进行管理提供依据,为幼儿园教师维护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综合国内外研究者对社会支持维度的理论探索和对部分幼儿园教师的访谈结果自编《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问卷》。该问卷包括物质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五个维度,共45个题项。

经检验,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65,这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研究方法

2006年9-11月,采取分层抽样(按园所级别分层)和整群抽样(从各层中抽取全体幼儿园教师组成整群样本)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武汉、长沙、太原和北京五大城市约40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59份,有效率为94%。有效被试的构成见表1。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213.0 for Windows20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的总体水平

根据幼儿园教师总体社会支持得分的平均分,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其中2-3分为低社会支持,3-4分为中等社会支持,4-5分为高社会支持。对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水平的频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低社会支持的幼儿园教师占5.57%;社会支持水平中等的幼儿园教师占74.10%;高社会支持的幼儿园教师占20.33%。可见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都处于中等以上水平。

由表2可知,在社会支持的各因子上,除了物质性支持的平均得分为2.8510分(最高为5分)以外,其他各维度平均得分均在3.5072-4.0237之间,其中情绪性支持平均得分最高。这表明幼儿园教师物质性支持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他各类支持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二)不同婚姻状况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以幼儿园教师的婚姻状况为自变量,对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已婚与未婚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无显著差异。在物质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维度上,已婚与未婚幼儿园教师也没有显著差异,而在陪伴性支持上,已婚与未婚幼儿园教师差异显著,已婚幼儿园教师获得的陪伴性支持水平显著高于未婚幼儿园教师。

(三)不同文化程度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以文化程度为自变量,对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进行独立样本单因子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在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表明,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与中专、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均有显著差异,而中专学历幼儿园教师与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差异不显著。文化程度为本科的幼儿园教师,其总体社会支持水平显著优于中专、大专组。

在物质性支持、尊重性支持方面,文化程度差异并不显著;而在情绪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方面,文化程度差异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情绪性支持、信息性支持维度上,本科组幼儿园教师均优于中专、大专组。在陪伴性支持维度上,中专组幼儿园教师显著低于大专组、本科组。

(四)不同职称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在某种程度上,职称是幼儿园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根据国家有关幼儿园教师职称级别评定标准,本研究将未评职称者归为第1组,小教一级者归为第2组。小教二级者归为第3组,小教高级者归为第4组。

以职称为自变量、社会支持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不同职称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各因素上,除了在物质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上各职称组幼儿园教师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因素均有显著差异。通过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信息性支持上,小教二级组幼儿园教师显著优于未评职称组、小教一级组;在陪伴性支持上,小教高级组幼儿园教师显著优于未评职称组、小教一级组。

(五)不同月收入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根据月收入水平的不同可将幼儿园教师分为4组,即收入在800元及以下的为第1组,801-1000元的为第2组,1001-2000元的为第3组,2001-3000元的为第4组。

以月收入为自变量、社会支持各因素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不同月收入水平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存在极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说明,月收入水平越高,幼儿园教师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也越多。同时,在各维度上,不同月收入水平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物质性支持上,第4组显著优于其他组;在情绪性支持、陪伴性支持上,第4组、第3组分别显著优于第1组、第2组;在尊重性支持上,第4组显著优于其他组,第3组显著优于第1组;在信息性支持上,除了第1组、第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六)不同园所级别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根据国家有关幼儿园级别标准和各城市教育部门对本地区幼儿园级别的划分标准,本研究将一级幼儿园归为第1组,二级幼儿园归为第2组。三级幼儿园归为第3组,未定级幼儿园归为第4组。

从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不同园所级别幼儿

园教师的总体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在社会支持的大部分因素上也没有显著差异。仅在信息性支持方面,不同园所级别的幼儿园教师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说明,一级幼儿园教师显著优于二级幼儿园教师,而其他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讨论

(一)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的总体特点

研究发现,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总体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小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偏低,这与王艳芝等人(2006)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在社会支持的各因子上,幼儿园教师对物质性支持的主观感受性最低,对情绪性支持的感受性最高。这可能存在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与现行的社会分配制度和传统教育观念有关。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两性职业存在较大差异。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也较普遍,这导致女性群体的平均工资比男性低,而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均为女教师,她们更能体会到自己经济地位不高。从教师同行来看,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幼儿教育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幼儿园教师的福利待遇远不如中小学教师。从幼儿园教师内部收入分配来看,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收入更多的与其学历、职称和教龄有关。虽然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量和能力影响其工资标准,但过于繁多、琐碎的幼儿园日常事务往往导致幼儿园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劳动付出与物质收益不成正比,这进而直接导致幼儿园教师对物质性支持的感受性水平偏低。

第二,与现代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和幼儿园的师资建设有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最低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如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园教师群体也不例外。加上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通讯技术日新月异,人们保持和发展人际关系、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手段日益增多。幼儿园教师对情绪性支持、陪伴性支持的主观感受性自然较高。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实施,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有了进一步认识,幼儿园教师职业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尊重。同时,幼儿园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园所领导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展示才华、在职进修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幼儿园教师普遍对来自社会、同事、领导的尊重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的感受度较高。

(二)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在其个体特征变量上的差异性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在其个体特征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幼儿园教师的婚姻状况来看,总体上,已婚与未婚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以往有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材料不同所致。从社会支持的各因子来看,已婚幼儿园教师的陪伴性支持水平显著高于未婚幼儿园教师。这符合现实情况。对于已婚幼儿园教师而言,配偶的社会关系网络会不同程度渗入自己的生活,并逐渐成为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已婚幼儿园教师的人生阅历相对丰富,社会关系网络较广,因而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表现出拥有较高的陪伴性支持。

2.从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程度来看,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越高,其情绪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水平也越高。这说明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幼儿园教师,不仅其就学过程是一个网络资源的积累过程,而且还可以通过同学关系与不同职业的人建立多元的人际关系,并且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各种学术的和非学术的社团,从而获得更高效益的社会网络资源。第二,依据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人们之间的交往要收支平衡,一个人同另一个人的交往能否继续,主要看二者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是否平衡。一般来讲,高文化程度与低文化程度的幼儿园教师相比,前者的社交圈较大,收入较高,且由于懂得更多的知识善于安排自己的时间;而后者的社交圈较小,收入较低。相比之下,前者所能付出的要多于后者,前者的交往要比后者广,因此高学历的幼儿园教师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相对更多。第三,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们对学历越高的教师期望也越高。幼儿园领导可能会根据教师学历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比如园长可能会给本科学历的教师更多上公开课或者出外进修、进行业务培训的机会。

3.从幼儿园教师的职称来看,总体上,不同职称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王艳芝等人的研究结果稍有不同,她们认为有职称的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总体水平显著高于没有职称的幼儿园教师,而吕莉认为,职称对高校教师社会支持总分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职称是幼儿园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职称越高,幼儿园教师各方面的待遇也越高。未评职称教师和小教一级教师在信息性支持、陪伴性支持方面表现出较低水平,可能是由于他们大多是年轻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其社会关系网络建设相对不成熟,而小教二级教师和小教高级教师由于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其社会关系网络比较宽阔,因而能感受到他人资源、问题解决和同伴关系上的支持。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一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当、经历相似的人组成学习团队。职称为小教高级、小教二级的幼儿园教师组成的学习团队,其综合实力明显优于未评职称和职称为小教一级的幼儿园教师。

4.从幼儿园教师的月收入水平来看,有人研究认为,收入状况对幼儿园教师感受社会支持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本研究证实,月收入水平越高,幼儿园教师体验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解释。第一,在人们的众多需要中,生存需要是最基本、最低层次的需要。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合理的满足,人们就会产生不满意感,离心力就会随之增加。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下,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生活需要不能得到保障,其工作的积极性也就无从谈起。这说明物质需要在个体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第二,根据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关系,个人不仅能支配自己的资源,也能通过这种关系摄取其他资源。个人资源决定了一个人在因社会交往而发生的社会交换中给他人提供回报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个人的资源越多,他就越有能力为他人提供回报,因此他通过社会网络摄取他人支持的能力也就越强。经济收入显然是个人网络资源的一个主要指标与决定性因素。收入越高者,社会网络资源越丰富,越能得到他人的支持。

5.从幼儿园教师所在的园所级别来看。一方面,一级幼儿园一般是一些软硬件设施比较好、教学质量比较高的幼儿园,而上级主管部门为了让

它们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一级幼儿园代表着更高的水平,它们对师资选聘和任用更加谨慎,其教师的学历、工作能力大部分比二级幼儿园、三级幼儿园教师高、强。因此,一级幼儿园的教师本身就比二级幼儿园的教师更善于寻求和利用同事、幼教专家及社会公众的支持。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具有不均衡性和差异性,怎样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

幼儿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张宗麟之后,又有多少奋不顾身投身于幼教事业的后继者,现在尚难以一一统计,不过以今日所见的某些报刊评论可见一斑:“即便是今天,在很多人眼中,一个大男人去做幼稚园教师,就和男人绣花一样,是怪异和没出息的代名词。”

某位学者曾描述了这么一个亲身经历:“有一天中午我到一所幼儿园小班参访,看到一位男老师,很年轻的男老师,把一个小朋友揽在怀里睡觉。男老师看我的目光有些不自然,而我则赶紧离开了。”

再以笔者为例。1999年笔者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幼儿园做教科研工作,虽不是带班老师但也曾被人视为幼儿园“男阿姨”。当有人询问我在哪儿工作时,我几乎从来不会说是在幼儿园工作,通常会耍个小心眼,说是在幼儿园所属的那个上级单位工作。

……

在我们已经不再将幼儿园教师称为阿姨的今天,在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男性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性的今天,“男阿姨”称谓是社会公众对于这一人数极少的社会特定群体的心理围观和猎奇,也是阻碍男性进入幼教机构的不良社会舆论的集中反映,亟待有识之士的自觉抵制和有关部门的明令禁止。

一、“男阿姨”称谓――社会舆论和大众心理的集中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制的变化(学前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和人们对于子女教育需求的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总体上在不断提高,入职条件也越来越严格。相应地,对于幼儿园教师的称谓也出现了某些变化。

从近现代到当代以来,官方颁布的各种文件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称谓经历了“保姆、幼稚园教师、教养员、幼儿园教师”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和对教师专业自主性认同的时代进步。

时至今日,用“阿姨”来称呼幼儿园教师的,已相当罕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百度上查找到“男阿姨”这个词语,虽然这其中大多是正面、积极的宣传。“百度百科”还对“男阿姨”下了一个看似颇正式的定义:“男阿姨是社会、幼儿园小朋友和幼儿家长对像阿姨那样细致认真地为幼儿提供知识教学、游戏活动、内务管理、生活帮助等方面服务的幼儿园男老师的别称或敬称。”

但是,这里仍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

1.社会大众已经不再称幼儿园教师为阿姨,但为何网上仍要将幼儿园男教师称为男阿姨呢?

首先,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一定历史时期的称谓语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阿姨这个概念现今在用于职业称谓时,通常是指从事体力劳动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的女性。幼儿园男教师虽然并非是从事体力劳动者,但是社会地位不高,不甚符合主流社会的价值判断确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男阿姨”的第一层意思,可以理解为社会对于幼儿园男教师较低社会地位的社会认同。

其次,在曾经的显意识和如今的潜意识里,人们一直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女性的专属职业。男性进入幼儿园工作,一方面不符合人们的职业性别期待,另一方面也被人们至少是下意识地看作是一种很另类的现象。

再次,从概念的语用心理上来看,男阿姨是一种带有玩笑性、戏谑性的称呼,其中暗含着人们逗笑、嘲讽的心态。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这类构词法,即将两个原本相反或对立的名词组合在一起做称谓,以达到某种戏剧化的效果。除了男阿姨(男人+阿姨)之外,还有女汉子(女人+汉子)、老顽童(老人+顽童)、小大人(小孩+大人)等。

最后,男阿姨这个称谓体现出一种令人诧异的时代错位。这个已经消失的曾经的幼儿园教师称谓,现在在幼儿园男教师身上复活了。

2.为何网络、报刊、电影等媒体如此热衷于使用“男阿姨”这一称谓?

笔者以为正是当前幼儿园男教师的稀缺和所谓的“怪异”这两大职业现状挑动了大众的围观心理,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一方面是幼儿园男教师稀少,另一方面是围观稀罕事物的津津乐道;愈是被津津乐道的,便愈是稀少的。这就是当下我国幼儿园男教师不得不面对的外部舆论和内部心理上的困境。

除了这一心理困境,幼儿园男教师这一社会特定群体整体上还面临如下尴尬:

尴尬之一:媒体用“男阿姨”的称谓“颂扬”男教师的阳光,鼓励更多男教师的加入,如电影《男阿姨》,却罔顾绝大多数当事人并不愿意接受这一称谓的心理。

尴尬之二:虽未做过统计,无法认定精确的比例,但是仅从一些幼儿园打出“我们有多位男幼师”的招牌来吸引生源这一现象,就可以确定社会大众对于男性担任幼儿园教师大抵是持积极欢迎态度的。然而,如果这个男教师是他的亲朋好友乃至儿子孙子,那么他立刻就叶公好龙了。也就是说,幼儿园男教师来教我的孩子,这很好;我的孩子去幼儿园教别人的孩子,没得谈。

尴尬之三:家长甚至专家学者一方面希望男教师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发挥男性特质,另一方面却又希望他们能具备一些女性的细腻温柔;一方面欢迎,另一方面又顾虑重重。这种矛盾的心理可能表现在某一个人身上,也可能表现为家长和专家之间的价值观冲突。

由此可见,幼儿园男教师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生存处境确实颇为艰难,虽然其中不乏极少数内心强大的勇者和小环境良好的幸运儿,但是整体来看,这种困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镜像的投射。别人――或者是性质上重要的他人,或者是数量上的社会大多数人――如何看待幼儿园男教师,男教师也会不自觉地甚至是无可回避地用同样的标准来看待自己。到最后,不论他们愿意与否,是否充满激情和热爱,他们都会在实际的人际交往和想象的社会境遇面前,内心至少有那一刻的犹豫或迟疑,有那一丝的不自信。仿佛偷偷摸摸地,仿佛他们做的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

二、改变社会舆论――从抵制男阿姨称谓做起

我们期待幼儿园男教师队伍壮大,期待他们能更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这需要全社会为男教师的入职创造良好的条件。改变社会舆论,不仅是对男教师在心理和社会关系上的支持,更是我们这个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的一种体现。社会大众何时不再觉得大男人做幼儿园教师是一件怪事,何时不再以围观的猎奇心理和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位幼儿园男教师,我们的男教师才不会承受入职和在职时巨大的心理压力。

幼儿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原因;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一般包括两种,分别是职业内的流失和职业间的流失,职业内的流失是指幼儿教师在所工作的园所、教育机构等流动到另一个幼儿园或教育机构,即幼儿教师在本职业内的流动;职业间流失是指从事幼儿教育这一职业的人从这一职业领域流出、转行等。

一、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现状

一方面,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大,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湖南省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地区,不仅师资队伍得不到有效补充,就连现有的师资队伍建设也不稳定,幼儿教师流失问题非常严重,师资队伍力量较弱,直接导致农村学前教育的相对落后。湖南省偏远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能力较高的幼儿教师纷纷往城市、资薪较高的地方流动,二是一部分幼儿教师转行到其他行业。现有的情况是在农村偏远地区,有较多在岗的幼儿教师并未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且年龄较大,很难通过继续教育获得教师资格证,或者临近退休,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更不愿意投入金钱去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

二、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

1、家长因素。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了解。但与之矛盾的是,广大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育儿观念并未随之得到改变,他们对幼师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却忽视幼儿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对幼儿教师缺乏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觉得幼师就是孩子的保姆,教师偶尔出错常常会遭到家长的无限放大和责骂。2、幼儿园因素。根据实际调查数据显示,幼儿园工作环境和硬性条件与教育、管理理念是影响幼儿教师留任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偏远农村仍有大量作坊式的幼儿园,幼儿园不敢高投入,也做不到高投入,大都是实行“包班制”,一个老师一个班,幼儿教师的保教工作负担重,幼儿在园安全责任重大;有的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甚至是“包园制”。勉强有当地年轻的准幼儿教师在寒暑假进行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顶岗实习期间进行短期实习,但在如此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重的工作负担下,一般少有幼儿教师选择留下。幼儿教师入学和毕业的起点很低,尤其是在偏远农村,幼儿教师入园资格更低,农村幼儿园少有新鲜血液补充。调查问卷统计显示,23%农村幼儿教师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且年龄偏大,“无编制、无身份”的这种尴尬境地使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比持证幼儿教师和城市幼儿教师更需要学习机会,但幼儿园却做不到外派学习,更做不到将专家请进来。3、幼儿教师个人因素。影响幼儿教师流失的个人因素包括幼儿教师的实际年龄、职称、工龄等。有研究表明,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和教师的实际年龄、工作年龄、是否有职称成负相关,实际年龄越大、工作年龄越长、职称越高,幼儿教师个人的流动性越小。另外,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环境和教师待遇与城市的无法相比,导致农村幼儿教师难以形成积极持久的职业认同感。在访谈中了解到,刚刚进入农村幼儿园的新老师因自身专业思想方面不牢固,对幼儿教育职业缺乏全面的了解,缺乏职业认同感,常常会选择离职、改行;而另一部分工作年龄稍长的幼儿教师,却可能因家庭、婚姻等原因选择离职。农村幼儿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扎根农村幼教,才能形成积极的职业情感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以及正确的职业发展观。4、国家政策因素。我国国情导致城乡社会的二元格局发展很不平衡。首先,国家政策倾斜度不够,很多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农村幼儿教师被边缘化;其次,城乡地区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差距较大,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上得不到保障,使得许多农村幼儿教师从农村流向经济发展好的区域甚至转岗转行,进一步加剧农村幼儿教师资源缺乏的现象。第三,农村幼儿教师职称评定情况差,农村幼儿教师没有评定职称的人员数量要远远高于城市。第四,农村幼儿教师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教育主管部门有扯皮、推诿的现象,也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大量流失和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五,总体来说,国家对学前教育领域整体投入较少,农村幼儿园要想分一杯羹,则更困难。第六,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亟待提高,农村幼儿园受过专业化教育的幼儿教师可谓少之又少,根本难以谈到教师专业化建设。总之,农村幼儿教师的就业环境恶劣,工资薪酬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大量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使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一盘散沙的局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幼儿基数大,更该从源头上重视农村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带来的影响

农村幼儿教师的大批量流失和不稳定必然会造成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也必然对农村幼儿发展、幼儿师资队伍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1、造成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严重,无论哪种流动和流失,都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偏远农村地区教育的差异,违背了教育的平等原则,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影响师资队伍稳定。农村幼儿教师的大量流失给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阻碍。湖南省农村偏远地区经济本就不发达,幼儿园教师招聘困难,师资力量薄弱,如果在岗在职的老师再离职的话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给幼儿园的管理带来困难,不仅打乱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幼儿园的某些长期教育计划造成较大影响,甚至难以进行或实施。同时,幼儿教师的流失往往还会造成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动摇军心,导致更多的农村幼儿教师产生离职念头,影响在职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3、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农村幼儿教师的大批量流失不仅会导致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不稳定,还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幼儿教师作为日常接触幼儿时间最多的人,在幼儿心中的地位甚至可以与家长相比,尤其是部分留守孩子,心理上对幼儿教师更加依赖,幼儿教师的离开会让幼儿觉得是老师不喜欢自己从而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一个教师的离职,势必有另一个教师的顶替。因此,无论基于何种原因的离职,都会对孩子造成隐形的伤害,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四、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对策

针对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大批量流失的严峻局势及其缘由,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注意,进行深入的思考,并采取有用途径,尽快改变这一现状。1、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社会职业有一条规律,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一直处于低下水平,所以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各级部门和幼儿园应为农村幼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机会。地方政府和国家应对农村幼儿教师实行政策倾斜,大力加强县、乡两级的幼儿教师培训,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财政投入,高度关注幼儿教师流失问题,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各农村幼儿园应该尽可能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培训或进修的机会。其次,农村幼儿教师实行事业单位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承认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价值,而农村幼儿教师则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深入了解所从事的职业,坚定职业信念,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专业知识。2、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幼儿教育是一个需要付出极大责任心、爱心和耐心的事业,幼儿教师不仅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要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安全负责,如果想要留住高素质、高能力的幼儿教师,一方面,幼儿园园方安排的工作量要合理,保证基本的师资配备,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同时,幼儿园必须实行有效的奖励制度,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在工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满足。所以国家财政应加大力度,保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媒体及农村幼儿园本身应加强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正面宣传,消除负面影响,减少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偏见,从意识上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3、完善农村幼儿教师的管理制度,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知道,人的最高追求是追求精神的愉悦和满足。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应该利用各种机会了解教师在园或职业发展中的需求与困惑,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关怀与尊重教师,肯定教师的付出与努力,并尽量为其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提供更多的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或培训的机会,不断提升农村幼儿教师成长的空间,以吸引更多的人才、留住人才和发展人才。

作者:鲁涛 邓小菊 单位: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郭莉.促进学前教师队伍合理流动的制度思考——基于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

[2]雷芳,周丛笑.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论坛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4(04).

[3]张帆.论社会支持系统上减少幼儿教师的流失[J].当代学前教育,2009(03).

[4]姚艳.幼儿教师流动的社会学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5]彭礼,周险峰.基于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探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6]谢蓉,曾向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么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

幼儿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论文;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21-02

幼儿教育改革的形势不断要求幼儿教师成为研究、反思型教师,2012年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把“反思和发展”列入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而撰写论文,作为衡量幼儿教师实践反思能力的一个指标,也愈发凸显其重要地位,在职称评审、评名师或各种奖励、晋升等,都需要幼儿教师在正规刊物上公开。

为调查了解幼儿教师撰写论文的现状,反思写论文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价值,笔者随机抽取了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十个镇(街道)30所幼儿园的243名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43份,回收243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39份,占总数98.4%。同时,对部分幼儿教师、园长进行访谈。

一、幼儿教师对论文的认识与态度

(一)幼儿教师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

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教师肯定开展科研、撰写论文的价值,92.8%认为撰写论文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帮助作用。幼儿教师近五年参与过课题研究的人占71.3%,在问及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时,61%表示是“真正想通过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想通过论文把自己的思想、经验表达出来”,表明大部分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实践能力正在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对研究者、反思者的职业定位愈发认同。

(二)写论文不是幼儿教师的“必需品”

尽管大部分幼儿教师肯定写论文的价值,但66.2%的教师不认同写论文是衡量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其他素质如师德、教学基本功、班级管理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养被视为更加重要的指标。幼儿教师普遍认为撰写和会有压力,调查显示,仅有11%近五年在正式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对于现行职称评审、各种奖励及晋升都需要的体制,有69%的教师认为不合理,另有41%曾因槊挥蟹⒈砺畚亩影响到自己向更高层次发展。教师普遍认为写论文、不应成为他们工作的“必需品”和考评的重要指标,而应根据幼师的职业特点作出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价和考核。

二、影响幼儿教师撰写和的主要因素

(一)工作繁琐,缺乏思考时间

大部分幼儿教师表示,写论文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需要静心思考与提炼,但幼儿园工作繁多,每天除了带班、教学外,还要备课、制作教玩具、布置环境、与家长沟通等,此外幼儿园还有各项检查、评比、评估和接待等,教师根本没有空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研究。工作的疲倦掩埋了幼儿教师提笔的动力,这在客观上极大地影响了幼儿教师写论文的积极性。

(二)幼儿教师自身科研基础薄弱

83.5%教师认为自身科研基础薄弱、理论水平不够也是影响写论文的主要因素。幼儿教师大多为中专、大专学历,少部分是本科,研究生则寥寥无几。其中42.6%没有学过系统的幼教科研方法,尤其是在选题上经常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如何入手查阅参考资料,写论文停留在类似写经验总结这一层次上,没有从理论上提升和从深度上挖掘。访谈中,幼儿教师直言很多时候写论文是“没经过研究,有感而发”。

(三)缺乏专业人士指导

缺乏专业人士指导和写作方面的培训,也致使写论文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幼儿教师普遍希望写论文能得到“导师”的指引,以确保论文的质量,但在现实中幼儿园往往没有配备这种“高学历、学术型”的专家,幼儿园也极少得到科研机构或高校方面的指导。幼儿园在这方面的培训也较少,调查对象里61%没有接受过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培训,59%认为自己文字组织能力弱,难以支撑起整篇论文的架构和内容。

(四)职业倦怠

此外就是,幼儿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长了,有一定的职业倦怠感,越来越不爱思考,加上幼儿园教科研氛围不够浓厚,久而久之导致总结、研究能力下降,这点老教师更为明显。对于年轻教师,则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强,没有良好的待遇保障和社会地位,幼儿教师流动性较大,也就难以静心研究和思考创作。

(五)外在硬性要求

调查显示,53%写论文是出于“评职称、评优评先或晋升等需要”和“幼儿园要求”,外在的硬性条件也是迫使幼儿教师写论文的主要因素。面对自己难以完成、而又不得不写的论文,有教师选择从网上或书本上摘抄,“拼凑而成”。

三、对幼儿教师写论文现状的反思

(一)准确定位写论文,发挥论文应有的价值

让幼儿教师写论文的初衷是美好的,能引导幼儿教师逐渐转型为“研究型教师”,让教师通过反思来改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把经验成果提升至理论层面。但是,若把写论文当成一种强制要求,论文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写作、思考需要自由、自主的空间与意愿,在强制环境下产生出来的文章和思想难免欠缺真实和深入。当下,写论文的范式也较为单调和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教师特长优势的发挥。

论文,也就是教师表达教育思想、总结研究成果的形式,本身包含的内容就可以多元化,教育随笔、观察日记、经验总结、优秀教案等,都可以成为“论文”的一部分。这样,幼儿教师就可以结合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进行选择,理论水平高的可以写论文,教育经验丰富的可以写总结随笔,教学能力突出的可以写优秀教案,做到幼儿教育成果百花齐放,真正发挥论文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二)调整幼儿教师考评的标准

论文已经成为当下考评幼儿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准。笔者利用百度引擎,搜索“幼儿园骨干教师评选条件”,在搜索到的103份幼儿园骨干教师评选办法、方案、活动通知中,包含各地省、市、区各级行政机构评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的条件,都把列为一条必达指标。此外,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明确规定要求在正式刊物上。这让许多幼儿教师“望文兴叹”,有相当一部分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经验丰富、反思能力也较强但不善于写论文的幼儿教师,被拒之于“骨干”与“优秀”的培养行列之外。正如有学者指出,“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倾向于静态的结果评价”,而忽视了“教师动态的、过程性的专业态度与能力”。[1]这样的评价体系是导致论文成为评价优秀幼儿教师的重要指标的根本原因。美国全国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NBPTS)制定的《3-8岁儿童教育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在这方面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它强调的是教师的动态反思及对实践的改进,而非一纸论文。这为我们重新建立科学、可信度高的幼儿教师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

(三)加强幼儿教师科研方法和写作方面的培训

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通过多学、多写、多练才能提高。访谈中,幼儿教师都希望能得到专家、教研人员的引领,高校、教科研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创设条件、搭建平台来加强对幼儿园的专业指导。幼儿园也可以在师资团队建设中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此外,还应该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促进幼儿教师自主阅读,采取多样化激励措施来提高教师总结反思、写作的积极性。针对幼儿教师查阅文献资料较为困难的状况,幼儿园可改善信息平台,购买相关数据库,为教师查阅资料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