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案例分析(精选5篇)

  • 沟通案例分析(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113-02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1]。师生关系的状况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相关,也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教育、教师自身的健康发展[2]。因此,研究分析高校师生沟通问题,对改进师生关…

沟通案例分析(精选5篇)

沟通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师生沟通;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113-02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1]。师生关系的状况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相关,也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教育、教师自身的健康发展[2]。因此,研究分析高校师生沟通问题,对改进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组织沟通是在一定的校园文化背景下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传递过程[3]。沟通是高职院校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师生沟通顺畅与否对校园文化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 沟通案例

一天晚上,张老师和王老师在校园里散步,途中遇到下课的学生,有两个主动过来问好,王老师微笑着回应,叫出她们的名字,还与她们聊了几句。待她们走后,张老师问:“是你的学生吗?”王老师说:“是啊。”王老师是专职辅导员,管理的班级多,但只要是自己的学生,她几乎都认识,还能说出学生的一些情况、性格等。张老师不由感叹。这时,另一个学生过来主动向张老师问好,张老师有些疑惑,然后微笑颔首。其实张老师不确定这个学生是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这多少让那个学生有些尴尬,没说两句就匆匆走了。这时王老师问:“是你的学生吗?”张老师回答:“应该是吧,但不记得是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王老师笑着说:“你上那么多个班的课,那么多学生,每天除了上下课,其他时间都没有联系,怎么记得住?”

通过这一案例发现,虽然专职辅导员和专任教师在岗位上有所区别,但是在学生的教育工作中都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密切,而专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却显得这么尴尬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2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中的现象,反映了师生之间课外沟通的确存在问题。师生双方的沟通和交往是一切教育活动实现的基础,假如没有沟通和交往,便没有教育活动的产生[4]。师生之间通过沟通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沟通的概念 沟通是一种行为,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通过沟通进行信息、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 [4]。沟通过程具有两个功能:信息的传递和感情的交流。师生沟通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并共享信息的行为[5]。

师生课外沟通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

1)教师个人原因。有些教师认为上好课就行,课外沟通不是必要的工作职责。这样的教师缺乏沟通技能、沟通意识,对待学生缺少真情,缺乏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或学生活动的热情。导致教师在进行课外沟通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的想法和体会学生的感受,从而忽视了学生心理、情感方面的问题。

2)学生个人原因。有些学生认为师生之间身份差异大,对教师有畏惧心理而导致沟通时紧张,不情愿、被动,也缺少和教师课外沟通的技能等。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师生地位的位差效应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是相对其他高校的学生基础较差,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更畏惧与教师的交流;二是综合素养较差,在生活品性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不喜欢与教师交流,即使教师主动与他们沟通,他们也是爱理不理。有些学生有主动沟通的意愿,但是通常认为课外沟通应该找辅导员,而不是专任教师,也没有想过在课外找专任教师咨询专业学习或者学习之外的问题。

3)沟通文化原因。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组织以及师生沟通管理制度,不能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鼓励师生沟通,价值观不明显,缺少沟通氛围等[6]。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师生课外沟通的约束机制,没有搭建好师生课外沟通的平台,如课外答疑、座谈会等。即使有建立了一些师生课外沟通的机制,但没有相应的教师课外工作量考核标准。师生交流流于形式,没有考虑沟通质量,对师生课外沟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4)师生关系原因。师生之间存在代沟,感情不深,教师对学生的沟通需求不了解。师生间沟通的话题较少,除了有时工作需要,如开展活动或分配任务需要学生参与或组织时,教师会主动找学生,但只是协助工作,很少进行情感交流。在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的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弱,而教师往往强调权力和威严的教学管理,因此,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理解和信任,会产生师生沟通障碍。在学生评教中,评价教师严厉、冷漠,不理解、不信任学生,而教师抱怨学生难管、不理解、不信任教师。

5)沟通条件原因。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而专任教师较缺乏;为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将班级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人数众多,又缺少沟通的时间和场所,这一客观事实导致师生之间接触交流的机会减少。而认为师生课外沟通很有必要的教师,也可能由于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抽不出多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想要与教师沟通的学生,又因为没有良好、宽松的沟通环境而放弃。学生不喜欢在办公室和教学楼这些比较拘谨的地方或课堂上与教师沟通,而在课后轻松的环境下容易沟通,这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提高教学效率。

6)沟通技巧原因。师生缺乏沟通的技巧,是产生沟通障碍、影响沟通结果的原因。在高职院校,教师沟通技能的提高被忽视了,没有开展相关的讲座或技能培训,导致教师习惯于说教式的沟通,不善于用学生能理解、接受的方式把事情说清楚;对于学生,没有开设表达与沟通有关的课程,他们也很少关注和学习有关沟通的知识,有意识地提高沟通能力。开设相关沟通课程也属于公共课,班级规模大,交流困难,学生懂得一些沟通的理论知识,但不能学以致用,沟通技能提高有限。沟通的技能与技巧的缺失会导致不好的沟通效果,甚至沟通后反而加剧矛盾。

3 启示

师生关系是教育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一切教育的行为和结果最终是在师生关系中实现并获得的[2]。师生之间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相长[7]。通过有效沟通架起师生间心灵的桥梁,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彼此理解接纳的师生关系,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梦莹.高校师生沟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5):100-101.

[2]王芳.高校师生沟通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4):

85.

[3]陈燕.基于沟通审计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学术论丛,2009(27):82-83.

[4]代春花.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课外沟通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5]高小艳.促进师生沟通再塑师德师风[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2):44-45.

沟通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讲授案例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临床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3-03

讲授案例法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教程和案例两个部分,使系统掌握知识和培养职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1]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后,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演绎推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见解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如何引导学生将病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3]为此,我们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9年临床专业1-2班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55人为讲授案例法组,2班55人为传统讲授法对照组。

2.方法。①讲授案例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法组主要在高职、高专合堂大班制进行,首先,两节课时间前2/3(约70分钟)系统讲授病理学理论知识,然后利用两节课后1/3的时间(约30分钟),分析与理论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病例,即课堂病例插入式教学,所选病例为学生践习时录像病例,教师进行整理、剪辑,做到简明扼要、客观真实、层次清楚,病例内容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不超出学生所学知识范围。多媒体呈现病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讨论过程由班干部主持、评价,教师巡回旁听,并做最后点评。②传统讲授教学方法,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录像等方式进行理论课讲授,学生被动听讲,以教师讲授的内容为主进行复习考试,形成系统、稳定、扎实的理论式传统讲授教学方法。

3.评价方法。期末成绩评定,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试卷按统一标准答案,由教研室集体改卷,然后输入教务处教学考务管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PEMS3.1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习期间综合素质评定,调查讲授案例教学法组与对照组见习期间基本情况,逐一评定医生基本素质构成:知识素质、临床思维能力和态度素质。[3]知识素质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临床实践中试图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做出有根据的、正确的临床决定,态度素质评定包括职业道德、合作精神、医患关系等方面。[3]职业道德由所在见习科室主任打分,以上由见习生所在医院医务科组织代教老师组织负责调查,盖章后寄回学校实践部统一整理分析。

二、结果

2009年临床专业1-2班病理学期末考试单项试题成绩比较,讲授案例教学法组病理期末考试案例分析成绩优于传统讲授法组,而基础知识成绩两组无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两种教学法期末考试单项试题成绩比较(x±S)

通过调查见习期间医学生基本素质:知识、能力及态度素质,发现讲授案例教学法组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表现优于传统讲授教学法组,而知识掌握和态度素质两者无明显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教学法实习期间医生综合素质评定比较

注: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0.05如表3所示,讲授案例法与传统讲授法比较,学生在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相互协作能力的自我感觉均有所提高。

表3 两组教学法互相协作、沟通能力的比较

三、讨论

1.讲授案例法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全面系统讲授,有利于学生全面、牢固掌握病理学知识,但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讲授案例教学法使期末病例分析成绩、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相互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讲述案例法不仅重视知识的转移,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之后,马上进行案例分析与应用,可使知识向能力转化以实现“无缝对接”,防止知识与应用脱节,通过案例分析强调学生不是死记硬背讲授的知识,而是重点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即应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能力,这也是我们提倡素质教育、职业能力教育的根本所在。

2.讲授案例法利于提高学生相互协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讲授案例法不但能通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由于讲授案例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上学生的被动地位,如积极思考、应邀发言、主动讨论,所以使学生学会了沟通合作,经过小组、大组、班级之间的交流思想的撞击,在合作中相互沟通,在沟通中相互合作,增强了说服别人及聆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3.讲授案例法没有影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讲授案例法组与传统讲授法组,在考试试题单选、名词、简答题,其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因可能是两组教学法均采用讲授为前提,尽管讲授案例法讲授时间稍短于传统讲授法组(约30分钟),但由于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及时复习、巩固与案例有关的理论知识,所以并没有影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说明在讲授案例法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不会影响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因此,讲授案例法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又保留了传统讲授法的优势,受到学生普遍认可。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只有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并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综合运用,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统一,让理论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得到共同升华。

总之,讲授案例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法,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得以实现,可提高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易激扬.讲授—案例结合教学法探索[J].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91,(4):99-102.

[2]Noblitt L,etal.A Comparison of Case Study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for Improvement of Oral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Thinking Skills[J].college science teaching,2010,39(5):26-32.

沟通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一)明确交流与沟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沟通是在各项技能中最为基本和富于人性化的,它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职场竞争时,良好的沟通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然而,由于视野及阅历等的局限,相当多的高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等到快结束学校生涯真正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时,才发现由于自身沟通能力的薄弱而阻碍了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应适时开设《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课程,让学生尽早地明白较强的沟通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主动地关注和提升相关的沟通技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沟通技能的训练,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二)掌握交流与沟通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在学生明确了交流与沟通的重要作用的前提下,《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课程的开设能够教给学生沟通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使其掌握沟通的原则,并在沟通中加以运用。一般来说,沟通技能可以从“听”“说”“问”“答”四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这四个方面基本上囊括了沟通的现实流程,四个方面各有侧重,涉及的技能技巧也不同。学生掌握了“听”“说”“问”“答”这四个方面的沟通技能后,就能从总体上对沟通流程进行把握,在不同的环节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三)提升在不同情境中的沟通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听”“说”“问”“答”四个方面的沟通技能后,可以将学生带入不同的情境,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就高职学生而言,由于其面临的是毕业后走入职场,因此职场沟通对他们来说是较为重要的。高职学生在毕业时也会面临较大的就业竞争和压力,因此,以求职作为情境,重点训练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沟通技能与艺术也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例如,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其创设导游情境,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其创设护患沟通的情境,针对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其创设谈判的沟通情境,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的沟通能力。

二、《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关于沟通相关概念的讲解,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人际沟通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对该课程的学习形成一条清晰的主线,能够将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序地串联起来。在完成这部分的学习之后,教师再从不同的沟通情境入手,具体讲解在不同的情境下需要采取的特定的沟通策略,教师可以设定职场沟通、日常沟通、演讲、谈判、求职、导游、主持、推销、护理等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该情境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在不同情境下所运用的沟通策略的不同。这样的教学内容做到了主干清晰、脉络分明,学生能够有重点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把握,并能够有效地将其运用到实践之中。另外,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还应多结合“案例分析”“实践训练”“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等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设计教学情境以及模拟角色等方式,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不断提高其人际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三、《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导向教学

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下,他们所习得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反复的实践对知识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和掌握,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用于指导自己今后的实践。任务导向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以及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对整个过程的掌控。如果教师下达给学生的“任务”过于容易,那么学生往往会认为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教师下达给学生的“任务”太难,学生又会产生畏难心理和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过于简单和过于困难的“任务”,都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及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在这之间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其提供带有难度但是经过努力可以达成的“任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教师要先对所设定的“任务”进行分解,并分层次地下达给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当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分配层次对应的“任务”,由易到难,阶梯式地把知识的学习引向深入。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水平,分层次地指派给不同学生不同的“任务”,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教师在讲解求职情境中的人际沟通时,可以给学生设定模拟招聘的任务,指派一部分学生担任招聘人员,一部分学生担任应聘者,以此锻炼学生的自我推销能力,积累他们的应聘经验,掌握在应聘中需要的礼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在完成模拟招聘任务的过程中,从面试的准备到面试的口才锻炼,从面试的问与答到面试的仪态等都有了全方位的经历,这对提升他们在实际求职中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案例教学

沟通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1 1 有利于实现师生优势互动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 填鸭式 的教学方法,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改变了授课中 自我说教式 的讲解和 满堂灌 的教学方法,注意师生间的密切沟通、双向交流,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又由于案例本身是有一定情节的典型事例,有很强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改变了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 为主动进取创设了条件。

1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分析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不是单纯去帮助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 而是让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激发思维,努力创设思考的空间,激发想象,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事实上市场营销案例的答案本身就不一定是唯一的,因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答案自然就不会相同。所以应重视让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和分析的具体思路正确与否,而非答案的唯一。这样学生将从中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锻炼,从而学会求知、做事、思维、创新。

1 4 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案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辨能力的发展,它不仅仅是对那些固定的理论知识、原理和规则的获取和掌握。借助于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讨论技能,提升学生将思想准确、及时地对外描述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着较大的自主权,他们参与讲座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达到培养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种能力的效果。

1 5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一般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各有分工,而案例分析成果评定是以小组为单位,因而要求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这种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营销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学生工作后在任何工作岗位上不可缺少的。这样的能力培养在理论教学中很难实现。案例教学作为一项群体活动,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2 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2 1 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及对学生进行测验的手段和标准。教学目标可分解,既要清楚通过案例解决营销活动中什么层次上的什么问题,又要明确体现出学生解决营销问题时所显现的能力水平;既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态度的改变,又要考虑学生的条件和状况。

2 2 精选市场营销典型案例上好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课,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中国市场要。教师要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案例选择要紧密联系现实企业营销实践,收集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运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又可以了解社会营销实践,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沟通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隐性知识;分析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0-0297-01

1 隐性知识与案例教学

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其《个人知识》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知识可分为两类: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Implicit Knowledge)人类知识中某些个人“技能”、“感悟”和“经验或诀窍”常常处于“难以言传”、“无法明示”或“缄默”状态,它们就是隐性知识。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植根于行为本身,并受个体所处环境的约束,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观点、心智模式等。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不是显性知识的阐释和传授,而是隐性知识的外显和共享。通过对隐含知识的研究,心理学家们发现,智商高和学校学业成绩优秀的人并没有在其后的工作中取得相应的成功。成功的管理者大都认为有效的管理来自于正式学业之外的知识,不是靠以直接教授与机械记忆为特征的学校教育,而是靠非正式的、在工作中通过实践、观察获得的知识,即成功与隐含知识的掌握情况密切相关。

案例一词来源于“Case”,其意为具体事例。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案例通常以现实的财务事例或某种假想的情形为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像管理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通过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有效的思维方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对案例分析常常包含三个环节即:情景再现、事实分析、理论提炼。案例教学的过程与隐性学知识的特征可以实现良好契合,通过隐性知识的外显与共享提高财务管理案例的教学效果。

2 隐性知识的特征与重要性

隐性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学习积累与创新的过程,是不同知识主体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交互过程。主体从外部各类知识主体或知识库中筛选、吸收、积累自身所需要的知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激活知识存量,提炼出大量存储于主体脑海中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有以下特征:①抽象性。隐性知识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成果,很难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明确表述,这是隐性知识本质的特征。②专属性。隐性知识的主要载体是个人,它很难通过正规的形式进行传递。这种专属性表现在,除非通过特殊的学习,否则某一属体的隐性知识难以转移给另一属体;同时,某个属体的隐性知识一旦形成,需要用较高的成本才能改变。③非理性。人们可以通过逻辑推理获得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则是通过身体感官、直觉或领悟获得,与逻辑推理无直接关系。④情境性。隐性知识总是与特定的情景紧密联系,依托特定情境存在,是对特定任务和情境的整体把握。⑤稳定性。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的建构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不易受环境的影响,隐性知识一旦形成难以对其进行改造。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领域重视书本知识的教授和显性知识的掌握,学生注重文凭、证书的获得,淡漠对隐性知识的学习和对所学知识的转化,由此造就一批“高分低能”和“缺乏创新能力”的学生。他们在考试中无所不能,在实践问题面前却无从下手,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隐性知识的把握。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强调隐性知识的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

3 完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对策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并在案例教学中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提高案例教学对隐性知识流动的促进作用,实现隐性知识的外显与共享。

(1)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案例的意识。隐性知识是一种个人能力,类似于技巧、经验或智能,是一种在当前或未来认知的能力,必须以学生个人亲自参与实践为前提。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充分参与每个案例,从最初的材料收集,到资料分析,再到基本结论给出。学生在复杂的案例分析与决策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思考、归纳、领悟,形成一套独特的适合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这正是隐性知识的基础。这一切都需要学生自主参与,能动参与到财务管理案例的探讨中。

(2)提高学生对案例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学生在实践中最需要获得的基本能力。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参与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过程,学生可以将财务理论融于经济行为,从而深化对企业财务的认知和把握。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观察要贯穿始终,将观察目标分解到案例分析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把握经济行为背后的实质。

(3)培养学生对案例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提供的人际互动,促进隐性知识潜移默化的形成,通过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是激发其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团队或个体的人际互动进行交流、沟通、讨论、启发,有利于经验的汲取和默会知识的再现,促进隐性知识的外显与共享。

(4)完善案例分析环境。隐性知识管理的一个重点就是提高隐性知识创造的效率。完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环境对于隐性知识的实现效率有重要作用。在案例教学中,有必要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讨论环境,每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实现隐性知识之间的交流和振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新。

(5)改善案例分析路径。隐性知识的产生具有主体属性,这源于在其产生过程中对个体的性格、经历、价值观、环境的依赖。隐性知识作为一种积累下来的带经验性质的知识,是学生在思考、分析案例过程中通过反复试错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行为倾向,学生对于这种分析路径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实现财务管理案例的最优分析路径,保证学生不断按照最优路径进行分析。财务管理案例的分析路径包括学生对案例思考的角度、资料收集的程序与范围、案例分析的步骤、结论可靠性的检验、相关案例的扩展等内容。

参考文献

[1]杨浩威,何建敏,李国良.基于错位博弈的企业隐性知识流作用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5).

[2]王颖,娄成武.隐性知识升华与大学知识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