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政策(精选5篇)

  • 大学生创业政策(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支持建立众创服务平台 综合运用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鼓励支持研发设计、科技中介、金融服务、中试孵化、成果交易、认证检测等众创服务平台建设,政府部门服务要延伸到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

大学生创业政策(精选5篇)

大学生创业政策范文第1篇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加快构建众创空间

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鼓励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各区县、滨海新区各功能区、各高校要充分利用老旧厂房、闲置房屋、商业设施等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提升,为众创空间免费提供专门场所。统一制定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高校众创空间由市教委组织认定,区县及滨海新区各功能区众创空间由市科委组织认定。实施众创空间示范工程建设,到2016年,全市每所普通本科高校、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独立学院至少建设1个众创空间,各区县、滨海新区各功能区至少建设3至4个众创空间,全市众创空间超过100个。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支持建立众创服务平台

综合运用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鼓励支持研发设计、科技中介、金融服务、中试孵化、成果交易、认证检测等众创服务平台建设,政府部门服务要延伸到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补贴发放等 一站式 创业服务。建立健全科研设施、仪器设备、宽带接入和科技文献等资源向创客企业开放的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降低创新创业门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企业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首次出资额允许为零。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缩短登记时间。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可 一址多照 和 一照多址 ,允许众创空间内按工位注册企业。采取业务代办、 一站式 窗口、网上申报、多证联办、快捷登记取照等措施,为创客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

支持高校建设一批创业实践和孵化基地,进一步完善学科安排、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和教育资源分配,加强创新创业技能教育。允许在校大学生利用弹性学制休学创业,在校大学生利用弹性学制休学创业的可视为参加实践教育,并计入实践学分。支持高校建立专门机构,加强学生创业的管理和服务,积极开展创业辅导培训,鼓励教师带领或辅导学生创业,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上给予倾斜。将大学生创业扶持期由3年延长至7年,即毕业前2年和毕业后5年。外地高校毕业生在津创业的,准予落户,并给予相应政策扶持。

天津创业公社将为大学生从创业开始,提供场地入住、创业培训、融资服务等一站式孵化服务五、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创业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对在津转化科技成果或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5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编制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在职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可采取兼职兼薪方式创业或服务企业创新。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实施科技成果使用

赋予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和处置自主权,科技成果转化所得全部归所在单位,并按照不少于50%的比例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个人奖励,经确认后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待其转让该股权时按照有关规定计征。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力度

对经认定的众创空间,分级分类给予100至500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补助,用于初期开办费用,高校众创空间补助资金由市财政负担,区县及滨海新区各功能区众创空间补助资金由市和区县财政按7︰3的比例负担。引导众创空间运营商设立不少于300万元的种子基金,主要用于对初创项目给予额度不超过5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借款,以及收购创业者的初创成果,市财政按30%比例参股,不分享基金收益,基金到期清算时如出现亏损,先核销财政资金权益。对众创空间内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1年岗位补贴和3年社会保险补贴。大学生创业且租赁房屋的,据实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每月1800元,补助期为2年。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完善创业投融资服务

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发展,争取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加大创业信贷支持力度,大学生自主创业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已成功创业且带动就业5人以上、经营稳定的创业者,可给予贷款再扶持,总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并给予贷款贴息。鼓励使用专利技术进行质押贷款、入股、转让。创新创业企业可纳入我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贴政策范围。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的创业者获得金融机构发放的 创业卡 ,无需抵押可直接获得贷款。鼓励各类社会团体组织创新创业论坛、草根创业者大会、科技创业产品展等活动。利用夏季达沃斯论坛、融洽会、津洽会等会展活动,为创新创业者搭建交流平台。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报道一批创新创业先进事迹,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培育创客文化,让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加强工作组织推动

市科委负责全市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对各项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市科委、市教委、团市委要定期组织点评、分析、交流活动,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各区县、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积极落实促进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力度。

创业公社成立于 2013年5月,由京西创投发起设立的。2014年被中关村股权交易中心战略投资,随后小米的顺为 资本、首钢基金、西部优势资本、中股集团顺隆基金又相继对公社投资。

公社旗下拥有创客金服、水滴数据、37 公寓、长青商学院等多个子品牌。创业公社在京运营管理办公空间和创业公寓超过12万平米,聚集了近百家投资人,入孵企业约1200家,超过200家企业获得融资。培育了82家中关村雏鹰人才企业,7家中关村金种子企业,8家新三板企业,20家北京四板挂牌企业,5家被上市公司并购、战略投资企业。

 

天津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相关文章:

1.天津创新创业政策

2.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政策

3.天津创业扶持政策

4.2016创新创业政策

大学生创业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

随着多年大学持续扩招,每年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大幅增加,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逐年累创新高。2015年高校毕业生比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4年多了20多万人,2016年比2015年又多了16万,达到了765万,迎来了最难找饭碗的毕业季。逐年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加上种种社会因素,致使我国大学生就业持续面临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

面对这一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总理在多次场合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举措,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举国上下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新浪潮。这是我国各级政府及其相关就业部门开展就业、创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它体现了党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各级政府及其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应积极面向新形势,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东风主动转变思路,通过各项举措,使那些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大学生来“创造工作”。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外部困难分析,主要是通过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学生创业帮扶工作,探讨了如何为大学生更加顺利地“创造工作”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逐渐建立起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长效机制。

一、加大创新创业资金扶持力度,用好用活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

一是各级政府及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降低贷款门槛、放宽政策许可条件、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大学生创业贷款额度,切实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缓解启动资金短缺这个拦路虎的问题;二是各级政府和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应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补贴和奖励工作,树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信心。

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主动开展创业服务指导

第一,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四川省2011年出台《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级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川财社〔2011〕65号),规范和加强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设置大学生创业人员项目经营跟踪回访制度,积极主动开展创I服务指导,“扶上马再送一程”,只要创业者有需要,各相关机构应随时帮助创业者解决在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遇到的问题;第三,出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相应的配套措施,明确了大学生创业的方向,如:相关规费如何减免、税收如何优惠、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奖励、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毕业生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办理、职业岗位培训等各方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铺平道路。

三、积极拓展众创空间,提供创业创新平台

各级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应积极拓展众创空间,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如创建大学生就业创业一条街、创业园区等,帮助大学生创办各类经营项目。另外,对创新创业的大学生,除享受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外,当地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再可酌情给于一定期限的租金定额补贴等,如提供廉租门面。

四、搞好创业培训和服务,支持定点培训机构深入高校开展创业培训

一是各级政府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应深入到学校、街道、社区等地,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及时了解并掌握辖区内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为每一位大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创业培训台帐,并针对他们的创业需求积极开展各种创业项目的培训。二是狠抓创业培训效果,将参加创业培训后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作为创业培训质量的重要指标,组织专人加强对创业培训全过程的检查、监督、指导和服务,对培训效果好的培训机构,按国家政策给予培训补贴。对培训效果不佳的培训机构,应责令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三是每年根据大学生创业者和市场的实际需求,开发了针对市场前景广阔的创业项目专项培训,鼓励定点培训机构深入高校,组织有培训意愿的大学生创业者参加,提升创业者创业成功率。

大学生创业政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4-0074-05

一、既有研究回顾

(一)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基本概念

综观学界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概念的界定,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在一般意义上的概念界定,另一类则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的概念厘析。

在一般意义上界定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概念,主要包括三种定义:一是从创业环境视角来界定,认为是政府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文化、制度等创业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1];二是从激励手段视角来界定,认为是政府为刺激大学生创业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教育、服务等激励政策和措施[2];三是二者结合起来界定,认为是政府从定性上塑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从定量上刺激更多大学生创建企业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3]。

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界定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概念。狭义上,一般认为是政府支持和帮扶大学生创业过程的一系列经济、教育、服务等政策和措施[4]。广义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政策主体从政府扩宽到高等院校、创业园等[5];二是政策内容从经济、教育、服务等延伸到社会保障等方面[6]。

(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体系框架

陈成文指出,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是针对大学生这个独特的创业群体,本质上与一般的创业扶持政策是相同的[7]。目前,各研究组织和个体学者关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框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类是由国际组织或社会团体提出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框架。有代表性的是全球创业观察GEM 框架、OECD框架、瑞典小企业研究基金会所MOS框架、创业机会协会AEO框架和芬兰贸易与产业部门MTI框架等。另一类是由个体学者提出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框架。Lundstrom和 Stevenson将其分为促进创业文化、开展创业教育、减少进入障碍、启动资金/融资支持、商务支持和刺激目标群体[2];陈成文将其分为创业教育培训政策、创业促进政策、创业融资政策和创业环境政策[7];熊伟将其分为舆论宣传、教育培训、开业优惠、金融优惠、税收减免、财政扶持、所有制优惠、产业引导、综合服务、企业退出、社会保障、生活配套和风险规避[8];钱N将其分为政策性融资扶持、税收优惠和规制环境扶持、创业场地及费用扶持和创业服务[9];李明将其分为2010―2011年的创业优惠政策具体化,2012―2013年的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的更多省份参与,共创良好环境[10]。

(三)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学界关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主要有以下三位学者的研究成果。

一是刘兰剑构建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创业总体竞争力、创业效益和创业服务3个二级指标,创业规模、创业质量和经济效益等6个三级指标,创业率、创业成功率和企业比重等22个四级指标[11]。二是任爽提出的政策效应、政策效率和政策回应度3个二级指标,目标实现度、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等6个三级指标,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人数和接受创业教育培训的大学生人数等18个四级指标[12]。三是赵建国提出的宏观税收负担、贷款补助、财政补贴、高等教育经费、毕业生人数、就业率、初始薪金等指标[13]。

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评价

目前,学界关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评价主要从时间顺序、地域范围、政策类型和指标类型等方面开展。

在时间顺序上,赵建国和李明等人从三个阶段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了评价。赵建国指出,1999―2002年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在促进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发挥了显著效果[13];2003―2008年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效率逐年下降,政策执行效果逐年递减[13]。李明指出,2010―2014年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有所提升,尤其是在创业教育和政策资金方面,但在政策涉及面及效用性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10]。

在地域范围上,学界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较为典型。钱N指出,上海市大学生融资扶持政策起步早,运作规范,创业场地和费用扶持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政策针对对象窄,税收优惠和规制环境力度不足[9];王惠指出,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起到了催生创业者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执行效果,但与政策预期有一定差距[14];汤耀平指出,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评价不高,关注政策比例不高,认知度低[5];任爽则定量地指出,杭州市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评价得分为81.68分,总体执行效果为良[12]。

在政策类型上,陈成文认为,创业教育培训政策、创业培训有长足发展但创业教育落后,创业促进政策减少,进入障碍政策日渐完备但商务支持不足,创业融资政策、信贷政策日趋合理但创业基金政策滞后,融资渠道单一,创业环境政策改善,硬环境日益完善但改善软环境政策缺失[7];汤耀平认为,创业教育政策、创业金融政策、创业环境规制政策执行效果不佳,认知度低[5]。

在指标类型上,任爽从政策效应、政策效率、政策回应度3个二级指标对杭州市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了评价,政策效应得分为88.90分,执行效果为优良;政策效率得分为81.04分,执行效果为良;政策回应度得分为67.46分,执行效果为中[12]。

(一)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绦行Ч影响因素

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宏观因素主要是政策本身、政策执行、政策主体、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15]。目前,学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资金因素

陈益纯提出,资金限制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因素[16]。许蓉艳指出,大学生由于社会关系等因素导致创业融资渠道单一,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创业持质疑态度[6];郭德侠提出,专项资金投入的程度和财税支持力度不足[17];赵建国进一步指明了政府在贷款补助、财政补助、高等教育经费、税费减免和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及效率损失[13];钱N则提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规模和可持续性有着直接影响,而财政支付能力既要受到现有税收制度的约束,又要受到地方政府税收能力的影响[9]。此外,林雪治还提出了我国税收优惠措施的创新性、限制性和合理性问题[18]。

2.政策本身因素

董元梅指出了政策的可操作性及科学规范程度问题[19];汤耀平提出了政策的范围和内容等因素[5];叶映华提出了政策与政策之间的衔接和协调程度是否存在隔阂与矛盾的问题[20];林雪治提出了政策的针对性是否充分注意到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问题[18];郭德侠提出了政策之间的配套体系问题[17];王惠提出了政策的明确性和目的性问题,若政策模糊不清,可能导致大学生难以理解,另外,政策的目的应该与政策受体的主观需求相吻合[14];李明提出了政策的限制条件问题,若限制条件太多,难以产生实际效果[10]。

3.政策执行因素

在政策宣传方面,许蓉艳提出了政策宣传的普及面问题[6];汤耀平提出了政策宣传工作的协调性与合力程度问题[5];任爽提出了政策宣传方式、宣传内容等问题[12];吴珊提出了宣传主体的单一性及宣传渠道的单一化问题[4];张可提出了宣传工作的认知情况问题[21]。在政策落实方面,许蓉艳提出了政策落实的具体执行细则问题[6];钱N提出了社会中介等补充主体问题[9];叶映华提出了执行过程中的民主问题[20];汤耀平提出了政策落实的机制及程序问题[5];吴珊提出了政策落实中的监督问题[4];赵建国提出了政府失范和后续政策跟进问题[13];李明提出了政策执行力度问题[10]。

4.政策主体因素

董元梅提出了政策主体部门之间的协调性问题[19];汤耀平提出了政策主体的组织结构合理性及简政放权问题[5];叶映华提出了政策主体的服务办事效率与办事能力问题[20];任爽提出了政策主体的目标管理问题[12];张可提出了政策主体职权的明确性问题,若职权交叉,将严重影响政策执行效果[21];林雪治提出了政策执行人员的服务素质及政策主体的认知程度问题。

5.目标群体因素

叶映华提出了大学生的社会经历、独立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问题[20];汤耀平提出了大学生自身创业意识及承担风险的能力问题[5];任爽提出了大学生道德思想素质问题,存在大学生创业项目以次充好、搭便车的现象[12];任爽同时还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适应市场能力、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规模等问题[12];吴珊提出了大学生对政策的认知程度问题[4];郭德侠提出了大学生的户口、人事档案、技术职称等问题[17];王惠提出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及主观差异性问题[14]。

6.政策环境因素

董元梅提出了户籍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和基本法律缺失等问题[19];张可提出了创业环境的宽松程度、市场准入条件和创业者的合法权益等问题[21];任爽从经济视角提出了地区经济基础和创业氛围问题[12];林雪治提出了政策与地区法律法规的矛盾性问题[18];王惠提出了地域文化、人文精神、社会环境及分担创业风险的机制与保障体系等问题[14]。

(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完善研究

1.资金层面

一方面,陈益纯提出应降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税率[16];钱N提出应扩大政府新的税源,以增加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投入[9];郭德侠提出在减税方面可以采取加速折旧、税基式减免等创新方式[17];张可提出应开展税收监督和质量评估[21]。

另一方面,林雪治提出应构建政府主导金融机构,企业、学校等多元参与的完善的大学生创业金融支持体系[18];在此基础上,许蓉艳提出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6];汤耀平提出政府要大力发展信用担保行业[5];任爽提出可采取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商标质押等创新抵押方式[12];郭德侠提出应构建多渠道的融资政策体系,包括创业基金、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和发放债券等[17];林平提出应完善小额贷款政策,提高贷款额度,简化贷款程序[22]。

2.政策本身层面

王惠提出应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的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14]。一方面,汤耀平等人强调应重视和完善创业教育政策[5];许蓉艳提出应实施免费创业培训政策,完善社会保障政策[6];钱N提出应完善创业平台政策[9];郭德侠提出应完善创业配套政策[17];林雪治提出应统筹协调创业教育促进、培训补贴、资金扶持、场地扶持、服务扶持、税费减免等政策的制定和整合[18]。另一方面,董元梅提出应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19];汤耀平提出应减少政策的限制条件[5];叶映华提出应从“全面扶持”的政策原则转变为“择优激励”[20];林雪治提出应加大政策优惠力度[18];王惠提出政策首要目标应转变为促进弱小创业者之间的公平竞争[18];李明提出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减少限制条件[10]。

3.政策主体层面

许蓉艳提出政府应加大政策落实程度和公开程度[6];陈益纯提出应设立统管大学生创业的专门机构[16];汤耀平提出政府应出台更多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5];叶映华提出应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性,理顺各部门的职能关系[20];钱N提出政府应动员和组织更多的社会中介[9];任爽提出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政策信息反馈渠道[12];赵建国提出政府应减少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效率损失[13];郭德侠提出应简化政策程序,降低政策门槛[17];林雪治提出应强化政策主体服务水平,端正服务态度,提升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18];王惠提出政府应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理论和适度干预理论[14];林平提出应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优化政策宣传方式[22];李明提出政府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条龙”业服务[10]。

4.目标群体

陈益纯提出应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16];许蓉艳提出应提升创业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信用水平[6];钱N提出应提升创业者自身的创业意愿和创业积极性[9];汤耀平提出大学生自身应确定合理的创业目标[5];吴珊提出大学生应提升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4];李明提出应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等[10]。

5.环境层面

在法律环境方面:董元梅提出应修改《就业促进法》等法律[18];许蓉艳提出应加强已有的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机制[19];林雪治提出未来需要制定一部全国性法律扶持大学生创业[18];王惠提出应为大学生提供公司法、合同法等多种法律在内的法律风险防范教育、服务和救济体系,同时还提出创业情况较好的地区可以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14]。在文化环境方面:陈益纯提出应弘扬独立自主的创业精神,营造全社会尊重、包容、支持创业的舆论氛围[16];吴珊提出创业政策应谋求创业共识的形成,发展创业文化[4]。在社会保障方面:李明提出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户籍、住房和医疗卫生等方面[10];汤耀平提出对经济困难创业大学生需要重点扶持[5]。在监督管理方面:任爽提出应加强对基层部门的监管力度[12];许蓉艳提出应对政策执行部门落实问责制度[6]。

三、简要评析

(一)构建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框架缺乏实用价值

国外学者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进行体系框架构建,而我国学者对此构建的种类多种多样,如一般框架、历史性框架等,但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很少有学者对政策进行完备而又系统的梳理,并且没有针对大学生的独特需求形成一个实用型的政策体系框架,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学术层面而不是实用层面。

(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尚未成熟

目前,关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少,具有代表性的只有刘兰剑和任爽的研究。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指标的筛选更多地是从执行主体和指标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等层面进行考量,忽视了目标群体的需求问题以及对政策本身和执行环境的整体考量;其次,评价指标的优化普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不具有说服力;再次,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缺乏科学严谨的方法;最后,各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化问题严重,使得评价结果难以比较。

(三)在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忽视了目标群体的关键作用

现有的文献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资金、政策本身、政策主体、政策执行等方面,总体而言已经较为全面。但是,忽视了目标群体的关键作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不够深入,这是目前学界已有的文献中所不足的。

(四)完善路径的提出缺乏体系化

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完善路径的提出是割裂的和不系统的。首先,诸多学者提出的对策意见难以形成体系,没有借鉴相应的理论模型,从执行主体、目标群体、政策本身、执行环境等层面逐一系统地提出对策意见,并形成合力、解决问题;其次,研究过于强调政策主体和政策本身的作用,忽视了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等因素。

四、未来展望

未来,学界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会更加深入和细致,具体而言,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研究范畴上,学界依然会从两个角度开展:一是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角度,二是实证研究的对策角度。在理论基础方面,学界会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概念、本质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更具有实用价值的政策框架体系,构建更加成熟的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证研究的对策方面,将会更加重视影响因素中的目标群体的关键作用,形成更加体系化的对策建议。

第二,在学科研究范式上,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评价也将会进入跨学科性的交叉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法学等学科的界限将会模糊,相互之间的借鉴和介入会促使我国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效果评价研究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David M H.Entrepreneurship Policy:What it is and where it came from New York[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2]Stevenson lois, Lundstrom Anders.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for the Future[J].Swedish Found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Research,2001(1):372-389.

[3]Degadt J.Foramore Effective Entrepreneurship Policy.Perception and Feedback as Preconditions[R].Brussels:Rencontres de Saint-Gall,2004.

[4]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府扶持政策研究――以长沙市为个案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12.

[5]汤耀平.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实施、评价与完善[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6]许蓉艳. 浙江省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7]陈成文,孙淇庭.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J].高等教育与研究,2009,30(7):24-30.

[8]雄伟.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的构建框架与实施模式[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18-23.

[9]钱N,陈云.地方政府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比较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28.

[10]李明.我国近五年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评价与展望[J].理论观察,2015(1):120-121.

[11]刘兰剑,温晓兰.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体系研究[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1,19(1):71-75.

[12]任爽.大学生创业政策绩效评价研究――以杭州市为例[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

[13]赵建国,么晓敏.基于DEA方法的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政策有效性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2):85-89.

[14]王惠.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评价及其优化――基于浙江省的分析[J].企业经济,2014(3):168-172.

[15]T B Smith.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J].Policy Sciences,1973,2(4):203.

[16]陈益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公共政策研究[D].汕头:汕头大学,2011.

[17]郭德侠,楚江亭.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评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7):65-69.

[18]林雪治.我国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成效研究[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 2013(1):62-68.

[19]董元梅.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20]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1):34-38.

大学生创业政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业政策;大学生创业;创业活动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5.063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庞大的毕业生大军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因此,多数专家及学者提出“大学生创业”的就业途径。大学生创业既可以解决自身就业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吸收带动更多人就业。

我国2014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2015届比例为3.0%。虽然提高了0.1个百分点,但是仍然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0%到30%的大学生创业比例。造成如此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校内外的政策环境。因此,近年来中央与地方逐步颁布了各种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且提出了强化执行的措施,进而促进大学生创业,缓解就业难的困境。

1相关概念

国外关于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已经趋于成熟,Stevenson & Lundstrom(2001)认为创业政策(entrepreneurship policy)是为了激励国家或地区经济创业精神,提升其创业的活动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方案。Hart(2003)将创业政策划分为两个方面,创业和政策。创业即为建立或扩充新企业的过程,而政策意为更为宽泛的政府政策。国内学者高建(2007)认为创业政策分为制度支持政策及项目支持政策,制度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工商行政管制等政策,而项目支持政策主要指科技园项目、政府部门采购支持政策等。

综上,创业政策即是政府所制定的,为了支持创业、激励创业、改善创业环境和制度,最终促进创业活动而制定的方针、政策。

2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沿革

随着1995年国家首次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以来,高新技术的创业活动越来越得到重视与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以及相关的一系列激励政策便开始启动与发展。纵观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其历史沿革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2.1高校自行探索阶段(1998年―2002年)

最初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始于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的创业计划大赛,教育部对此表示鼓励与支持。当年共有320人参加大赛,但是到了第二年,大赛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吸引了3000多人参加。其中一些参赛者在清华科技园注册公司,并将创业项目投入实践中。2002年,教育部发文将九所高校(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且于第二年举办了首届“教育部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此举大大推动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工作。

此阶段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活动积极开展,借助创业大赛这一载体,充分激发大学生专业特长,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2.2大学生创业政策起步阶段(2003年―2006年)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第1年内可以免交管理类和登记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费用。并且有条件的地区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2005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到大力提升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及创业能力,鼓励其自主创业,并给予期限不超过3年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0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若干问题的意见》,鼓励自谋职业与创新。同年,工商总局发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表示积极支持引导高校毕业生兴办个体私营企业,自谋职业及自主创业。2006年科技部《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自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认定之日起,可免征一定期间内营业税、房产税、所得税及城镇土地使用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规划、财政、用地等方面为创业中心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且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创业单位或创业个人给予表彰。

这一阶段国家已经明确给予实质性的促进大学生创业政策,不仅有鼓励措施,也尽力营造良好创业条件和环境。这与前一阶段相比,重视的创业领域不仅有高科技,也包含服务业、零售业,并且提供的创业优惠政策更加实质且注重落实。

2.3政策完善与推进阶段(2007年―2012年)

由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中国经增速缓慢,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因此增大。为此,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在2008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中不仅牵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商总局,还牵涉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工信部等共十一个部委。同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及商务部共同《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于运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从基金的设立于资金来源、运作原则与方式、基金管理、监管等多个方面促进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及运作,最终扶持创业企业发展。之后各部门又出台多个创业政策文件,如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的意见》;同年,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意见》;201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等等。

可以看出,此阶段的创业政策正逐步完善与重点推进。而且相关政策出台的频率较之前几年明显要快很多,关于政策的内容与实施方案更加具体详细,政策的主体也在不断扩大,不再是教育部,还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个部门。

2.4重视改进与实施阶段(2013年至今)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结构性矛盾突出,且就业任务更显繁重。这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该文中再次强调鼓励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尤其鼓励支持通过网络创业并带动就业。201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中提出培养目标为在校大学生以及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以便引导和支持更多的大学生创业。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总理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由此便引导、推动大量学生进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传统制造业结合的创业模式中。

此阶段的创业政策不仅强调创业技能的培训,还包含创业意识、创业思维的扩展;不仅提供了各种创业优惠政策,还提供多种创业服务,创业政策体系也更趋完善。

3存在问题与建议

3.1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创业,但是高校学生创业成功率却并不高,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一段差距。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创业的领域仍很局限,主要处于产业链下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但是最终高校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进行对接的并不多,多数项目与最新技术衔接的力度不够大。

大学生创业政策突出强调财政金融的支持的较多,而在创业项目指导与培训方面缺乏指引。大W生在校期间所学的是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创业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创业能力和素质有所缺乏,进而很难解决创业期间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各地方政府也相继颁布一系列支持激励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不过部分相关政策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与办法,高校创业者在实践中找不到相关负责部门,使得创业政策形同虚设。在一项针对创业者的调查中,在创业者遇到创业困难时求助对象的数据中,大部分选择父母与家人,而选择政府部门的仅仅为169%,说明政府在创业推进与扶助方面的工作显得有些不足。

3.2几点建议

大学生创业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创业,拉动经济,带动就业。为了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还需要在政策内容的制定与实施等环节做进一步优化。首先,需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支持,降低学生的创业门槛,简化创业流程手续。同时需要对在校学生增加创业知识、创业素养方面的知识传授与技能锻炼。可以树立成功创业的典型,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知与兴趣。最后,需要有个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实施监督与评估系统,不断跟进政策实施并及时评估,可以修正、完善相关政策,更能为高校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进而形成更加良好的创业效应。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虽然经历了四个阶段,但是起步较晚,在创业政策内容制定及实施与监督过程中还不太完善、成熟。国家与各级政府及学校应该通过政策引导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为他们减少创业制度障碍,并提供相关保障措施,最终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创业型社会。

参考文献

[1]林凯雯.大学生创业政策、创业机会原型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6.

[2]王曼恬.大学生创业政策及其执行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5.

大学生创业政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政策 创业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逐步增加,创业成为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形式和大学生报效祖国、促进社会和谐、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载体。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生创业困难重重,迫切需要政府改善创业政策环境,完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目前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系还很不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完善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支持体系,健全创业服务体系。

一、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对策措施

1.提高大学生创业政策层次,健全大学生创业政策法规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政府各部门要根据这一发展战略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创业政策法规,对大学创业教育、大学创业实践、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小企业扶持(企业准入、融资、税收、培训等)、政府组织和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为创业企业提供支持等方面以政策法规做出规范。有些现有创业政策要提高层次,如大学生创业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文件都需要由部门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而一些创业政策要逐步转化为法规。创业政策要由明确的导向,要反映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发展趋势,积极鼓励大学生创办以科技型为主的企业,创办产生较大社会价值的企业。创业政策的制定要加强部门间的综合协调,使不同部门的创业政策相互衔接、一致,共同组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有机统一的大学生创业政策法规体系。

2.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法规内容,提高政策法规的操作性。政策法规的针对性、操作性直接影响政策法规的实施效力,要针对大学生创业中的不同问题,制定不同的政策法规,使大学生创业政策内容规定更细致具体,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国家出台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有必要附上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让各地基层政府或部门在执行时,明确如何具体地操作这些政策。对一些重要的大学生创业问题,不能只是在其他的政策法规中简单地、原则地提一提,而是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进行具体系统的规定。要明确对违反大学生创业政策行为的惩处规定,增强政策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以保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贯彻落实。

3.加大创业基金投入,增强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把大学生创业基金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一方面,加大政府出资的额度,形成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基金随之调整,相互匹配的良性机制。另一方面,在扩大社会各界捐资的基础上,拓宽大学生创业基金融资渠道,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加盟,从而有效扩大基金规模和产出效益。此外,要加强对所发放资助基金的监管和跟踪服务,确保在履约的时限内基金按期收回,有效发挥基金的使用效率。

4.加强创业教育,完善创业教育政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创业教育,要把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各高校要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战略规划之中。把培养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作为大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要不断制定和完善关于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相关政策,使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得到制度保障。首先,建立全国创业教育组织机构,规范和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其次,制定相应明晰的奖励政策。高校对在创业教育方面作出贡献和成就的教师、包括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援助的教师和相关人员,给予奖励和学术发展的机会。与政府和其他私人组织合作,设立创业奖项,促进和鼓励大学师生的创业活动。第三,建立跨学科的创业研究和教学中心,组织学术人员、创业者和其他具有创业教学经验的培训者共同开发完整的创业课程和创业教育资源。中心与各大学建立联系和网络关系,达到资源共享,推广好的创业教育实践,形成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第四,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一支创业教育团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第五,开门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实践性非常强,邀请具备实践经验的政府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创业者充实创业师资队伍。建立大学生创业教学实践基地,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

二、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现状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的时间范围,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毕业初期。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服务主要体现在创业教育方面,而毕业初期的创业服务主要体现在创业扶持上。目前,大学生创业服务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义的认识不足

毋庸讳言,大学生创业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但是,就世界范围来看,这种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创业教育在欧美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美国的创业教育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甚至在大学期间,就走上了独立创业之路,微软、雅虎、惠普等众所周知的企业都是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有资料显示,如今美国95%的财富是由1980年以后受到良好创业教育的“创业一代”创造的,美国的新一代创业者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

为此,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不是单纯为了就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后备力量,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训练,拥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他们是劳动力市场的优势群体,有责任也有能力担负起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岗位的社会责任。因此,大学生创业也是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创新的需要。

2.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滞后

创业教育最早出现于美国,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引入创业课程。1983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成功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计划竞赛。世界创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得以迅速发展。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概念。1998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当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到2005年初,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德国在1999年提出要使大学毕业生创业率达到20%~30%;英国政府1998年启动大学生创业项目,要求所有12―18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商业培训课程;日本在1998年提出从小学开设实施就业和创业教育。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5月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是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端,中国创业教育理念确立于教育部1998年12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组织了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4月国家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这标志着我国的创业教育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2003年10月,教育部举办首届“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创业教育”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2006年2月,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在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试点推行KAB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

从以上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看出,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突出表现在创业教育普及的明显滞后上。截至2008年,中国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有2239所,而真正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主要集中于一些本科院校。其中占中国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1169所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上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大多局限于就业教育中相关知识的有限涉及。

3.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不够

最近几年,为鼓励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是,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政策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从政府方面来看,大学生创业表现为在国务院领导下的各职能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但是促进创业的目的,主要是出于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考虑。因此,出台的政策应急的多、短期效应的多,中长期政策规划不足,体现在政策导向层次低、含金量小、设限条件多、操作难度大;政出多门,措施零散,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其次,从社会方面来看,制约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社会风险投资参与程度不高;国有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的创业贷款,由于信用担保问题,也是顾虑重重,谨慎操作;大学生创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管理、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更是服务缺失。

三、健全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议

1.改革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要明确使命,改革教学内容。创业教育的使命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同时,让学生获得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政策。大学生创业必然要与其它同类企业参与竞争,市场竞争是残酷的,竞争者不会因为是学生创业公司就手下留情。所以,创业教育课程必须立足市场、以实践为导向、让学生懂得市场竞争的各类规章和潜规则。其次,要培养充足、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创业教育的师资培养要在专业化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创业教育,配备专业的创业课程教师,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制定激励措施,鼓励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授课,或担任兼职教师,从事创业方面辅导与研究工作,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2.打通要素之间的鸿沟,突破校内和校外的壁垒

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中的各要素实际上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作用,但各要素之间存在沟通不畅、配合不好的问题,校内、校外资源也存在着无形的壁垒。所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中,必须把零散分布的支持和服务要素联系起来,打通要素之间的鸿沟,突破校内和校外的壁垒,尤其是要把校内的创业服务体系和社会化创业服务体系嫁接起来。

具体来说,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几种:创业教育课程与创业大赛、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园区的交流与融合;创业大赛与技术成果转化、风险投资的交流与融合;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开业指导中心的交流与融合;大学的创业服务机构与市场化服务组织的交流与融合。

总之,各高校应该在研究现有问题和实际需求基础上,整合内外资源,疏通服务要素,建设有针对性的、结构健全、特色鲜明、高效运作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3.以大学为主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领域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服务、创意策划、填补某些细分市场的空白等方面。但是,由于各大学的专业特长和生源背景不同,具体创业领域并不相同,对服务体系的需求也不相同,所以,要以大学为主体,根据本校学生创业的特点,建设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体系。这也就是说,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校内的特色资源,进行目的明确的创业教育,争取建立以某种特色为基础的创业园区,弥补市场细分中的空白点,找到创业领域中,适合自己大学的定位。

4.为大学生创业项目争取风险投资开展服务

大学生创业者认为风险投资是目前整个创业服务体系中最不容易接近的一个环节。由于我国风险投资起步晚,同时,大学生创业也不成熟,让一个不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支持不成熟的大学生创业,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但是,风险投资体系对所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普遍的支持作用,所以政府更应该积极促进风险投资的培育与成长。

为大学生创业项目争取风险投资,需要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是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风险投资的培训,让大学生创业者了解争取风险投资的技巧,也让大学生创业者都知道争取风险投资的渠道。二是提高项目本身的市场适应性,让项目更具成长潜力和盈利潜力。三是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与风险投资接触的机会,协助大学生创业者向风险投资推荐项目。

5.落实和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营造创业氛围,倡导创业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同时,加快速度构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对创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增加对创业企业的政府服务型组织,改善研究开发转移的条件,将是政府创业政策考虑的重点,也是对大学生创业的有力支持。政府要大力构建大学生创业平台,规范市场游戏规则,降低公司注册资金准入标准,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

6.注重实效,避免形象工程

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一有三无”的实际特征,即有知识、无资金、无经验、无关系。创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须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这种实际特征,不要仅仅做表面工作,更要落实到实际。

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中,不能不计成本地投入,更不能以“争面子、树形象”为目标,而要讲究实际效益和效率,建立相应的效益和效率评价机制。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进行,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以更高的效率获取更满意的效益,而实现“双效”的关键就是通过创业服务体系对相关创业主体进行有效的、切合实际的激励。服务支持体系的建设不能好高骛远,应结合实际,从微观层面入手,通过活动课程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先海.大学生创业政策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