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市场营销论文(精选5篇)

  •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迅速,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类型繁多,主要包括管理学院双学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及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和国际学院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等多个层次。2010届毕业生183人,2011…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精选5篇)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确保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许多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特别是本科生的科研氛围不太浓,学生们常常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清楚不同研究方法的特色、差异及适用条件,更不熟悉这些方法的运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现实中,由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缺失、错用或乱用等导致相当数量毕业论文的结论难以成立。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也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早就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给出了“标准化”建议。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为研究样本,分析这些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研究背景

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迅速,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类型繁多,主要包括管理学院双学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及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和国际学院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等多个层次。2010届毕业生183人,2011届毕业生130人,2012届毕业生234人,2013届毕业生212人,2014届毕业生211人,2015届毕业生219人。六届合计1189人。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指导教师只有23人(含3名双肩挑人员,还有一些教师出国深造、外出学习),教师年人均指导学生8.62人,论文指导的工作量较重。由于毕业生在毕业前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考会计证、考驾照等社会活动,大多心神不宁,难以全副身心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更遑论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了。到来年春天,只有短短八周时间,要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十分困难的。

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该选择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色和适用条件?本文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试图发现其中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研究方法和目标

在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0-2015届1189名毕业生中,由于部分同学毕业论文的电子档案未能找到或者不全,本文只找到598篇资料齐全的毕业论文。因此本文只对这598篇有效论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中,试图发现毕业生选择不同研究方法的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基础

1.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在具体实证分析之前,本文先确定本科毕业论文有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输入“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等关键词,获取相关文献20余篇。删除一些级别不高、不太相关的文献,余下有近10篇重要论文(见文后参考文献)。在这些论文中,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在《管理世界》杂志发表的论文《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与学位论文评判标准》最为经典。虽然该文主要是针对管理类(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谈研究方法的,但其基点高、立论准,能够为本文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庆国(2004)认为,从内部理性(logos,人的思维、推理、分析)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来看,主要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如下四个大类别(称为四类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和实验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和“数理分析的方式”本质上是演绎式的。在管理科学中,一时还找不到“从理论到理论”的事例。以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是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即从现实出发,通过调查,获取数据,通过以统计分析为主的对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被研究对象的演变规律,或者相应的结论、理论。这是管理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是国际通用的研究方法,也是相关结论被承认的基础,是研究论文的通用语言。这也是学位论文所要使用的主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式,也就是从现实世界中,提炼前提,用实验方法研究变量间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也是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流研究方式之一。它突出的是管理科学结论的可重复性。

欧阳桃花(2004)提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

李仁意(2010)将国外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假设法、实验法和模型分析法。国内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评估法。

经过小组研讨并请教相关专家,本文将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划分为5大类:描述性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对比法)、定量分析法(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案例分析法(兼具定性和定量研究特色)、研究方法不明。

2.主要研究方法的特征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上述研究方法的概念和特征如下:

(1)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参与式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的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其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其缺点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访谈法(interview)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访谈法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对比研究法,作为几个基本的科学探索方法之一,是把一组具有一定相似因素的不同性质物体或对象,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通过综合比较它们在构造方面的差异(因),在性质方面的不同(果),得出这种物体或对象某性质(果)是由什么、哪些因素(因)造成的。

(3)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市场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结合市场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营销情景和营销过程,建立真实的营销感受和寻求解决营销问题的方案。

三、实证分析

1.统计结果

本文主要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频率进行统计,以反映大学生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选择差异(见表1) 。

本文发现,案例分析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首先的研究方法,占一半以上。其次是定量分析方法,达到四分之一。排名第三的是描述性研究方法,不足一成。定性分析排名第四,不足4%。研究方法不明的毕业论文将近一成。在定性研究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访谈法,其次是对比法。在定量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实证研究方法,其次是调查法,运用最少的方法是实验法。

表1 2012-2014届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使用情况

研究方法 使用数量/百分比

描述性研究方法 37/6.19

定性分析法 对比法 7/1.17 20/3.34

参与观察法 0/0

访谈法 13/2.17

定量分析法 调查法 74/12.37 152/25.42

实验法 1/0.17

实证研究法 77/12.88

案例分析法 336/56.19

研究方法不明 53/8.86

合计 598/100

2.运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原因分析

案例研究方法,即运用大学生身边、所处城市或地区、亲友所在的企业或行业的具体案例,去印证某一营销理论或策略,这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大二、大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习中,类似的训练已在开展,只是规模小些。这也是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选择此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在学位论文中使用调查法、实证研究方法和实验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次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毕业论文选择这类研究方法,这说明相当部分高校已经将“科学研究方法”当作“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内容,也说明相当部分大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使用了这类研究方法。这中间,选择调查法和实证研究的比例大抵相当。而选择实验方法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比例甚少,说明高校在这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不足。

描述性研究方法,亦即仅仅使用基本的经济管理理论,进行逻辑推理。具有一定难度,对于逻辑推理程度不强的学生来说,选择这种方法的可能性较小。使用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理论积淀,需要长期的理论关注,更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并非短期内能够养成。在具体运作时也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本科生较难掌握。

在定性研究中,大学生较多地选择了访谈法和对比研究法,没有人选择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

访谈法要求大学生与相关企业和行业人士就某一个营销问题进行深度访谈和交流,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一些演讲能力强,与人交流畅通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应该承认,仍有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较弱,特别是与企业和行业高层,就一个专业问题进行深度交流的能力较弱,这也是这些学生没有选择这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做对比性研究,需要依靠科学的指导,精细的规划,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如果仅仅做表面的比照,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就难以得出创新性的结论。大学生在这方面还是需要训练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看似简单,容易操作。但它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还需要与被观察对象的深度沟通,赢得他们的信任,并与他们较长时间的相处。这对于处于毕业季、人心惶惶、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操作起来就较为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成的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不明。也就是说,从网上拼凑一些资料,没有做深入的鉴别,没有做深入的分析,就得出一些看似“合理的”结论,仍是一部分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广场做法。如果毕业论文体现不出“论”,说服力也就大打折扣。态度不端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学校相关部门把关不严也会助长这种风气。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案例研究法、定量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法和调查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较多使用的方法,而描述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中的访谈法、对比研究法和参与观察法,定量研究中的实验法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较少使用。

造成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同研究方法使用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与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条件和难易程度有关的,另一方面是与当前高校对本科生科研的重视程度、本科生的科研氛围有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与大学生对待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和投入程度有关的。

2.建议

(1)进一步营造高校本科生科研氛围

本科生是高校的主体。本科生科研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石。具备了良好科研能力的本科生是更高层人才的前提。高校要加强对本科生科研氛围的营造,鼓励学术研究,讲究大胆创新。特别是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当成一门必修课,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设。尽量让每一个本科生都懂得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同时,要严把毕业论文的质量关,不让学生浑水摸鱼。要降低毕业论文的过关率,迫使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把毕业论文撰写当成本科生毕业前的一项重要业务活动来看待,与学分挂钩,与学位挂钩,与毕业证挂钩。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49-02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各种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实践变化的要求,高等院校需要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地设置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市场营销人才。本文从市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出发,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的设计。

1 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员能力要求

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是企业营销活动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对企业走访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不是十分满意,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一定的实际技能。

根据罗伯特 卡茨的观点,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技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如果从事本专业,按就业时间推移,主要分布在业务代表、营销主管、营销经理、营销总监和营销副总经理这样一些岗位群上。

从工作内容讲,业务代表主要从事产品推销,营销主管主要从事营销协调与调研,营销经理主要从事营销策划(广告策划、促销策划等),营销总监和营销副总经理主要从事经营管理。

从工作能力讲,不同层级营销人员对自己技能要求不同,上级营销管理人员对下级要求技能侧重点也不同,但这些营销从业人员最重要的是应具备沟通协作能力、判断分析能力与社交能力。具体到不同层级时,基层营销管理者及一般营销人员需具备市场信息分析能力、市场信息收集能力、业务谈判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客户维护能力和销售管理能力。营销主管应具备开拓市场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商品推销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中高层营销管理者应具备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以此为目标,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机会,加强此方面技能培训,为今后工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2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存在的问题

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这三个方面。一般来说,素质是知识、能力的核心,它代表着人的内化并相对稳定的品质,知识是素质和能力形成的基础,而能力是知识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在校学生要达到上述要求,需要通过一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一定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服务的着眼点要放到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上。然而,目前在课程群设置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的不足

存在着课程结构单一,知识结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①知识结构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课程设置多数以营销理论课为主,培养的学生似乎什么都能营销,但是由于他们对营销的商品并不熟悉,特别是对专业性很强的如医药、汽车、机械等特殊产品,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大大影响其市场营销的能力。②选修课不成体系。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选修课程方面偏少,加之没有很好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教师引导不力,学生在进行确定选修课程时主要从是否能通过考试角度考虑,造成选修课开设存在着不成体系,课程发挥效果不佳。其结果是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综合素质没有提高,不利于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2.2 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主次不清

主要表现在:①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完整性和系统化,特别是强调每一门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教师之间对教学内容的沟通较少,结果造成了有些内容多门课程都讲,重复严重;另外有些内容任课教师认为应由其他教师讲,结果是谁也没讲,浪费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②单科性课程越来越多,综合性课程越来越少,忽视了课程之间的整合,课程设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不少课程内容严重重复。

2.3 课程更新速度慢

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化,教师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多是经多年来的讨论和实践,形成体系的那些较定型的知识。如果教师按教学大纲进行授课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远远不能得到反映,没有明确规定却得不到快速的补充,毕业生所掌握的某些知识难以满足社会和时展的需要。

2.4 教材建设滞后、重复现象严重

营销专业各课程的教材建设,只注重本课程教材建设,片面追求教材体系结构完整,忽视教材之间的整合,教材内容互相重复,教材种类越来越多,教材越编越厚。

2.5 理论内容较多

现有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理论课程明显多于实务课程。在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纯理论课程的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必要的,但具有较强实务性的课程如现代推销技术与技巧、市场营销策略等,在实际教学中,也往往是理论多于实务。由于实际操作课程较少,造成学生仅仅是纸上谈兵,遇到实际营销问题,一筹莫展。

3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高等院校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按照教育部关于本科教育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总体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从事行业性市场营销活动的职业生涯规划,本文认为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应构建“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与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学科专业基础教育(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教育(学科专业选修课程)”、“实践与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与综合技能课程)”四类课程群。其中:

“通识教育”是全校学生必须修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包括人文社科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身体素质课、外语课、计算机基础课等。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课,是为学生掌握该学科和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经济类课、管理类课、市场营销类课等。

“专业方向教育”是根据学校现有资源、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及其行业发展趋势而设置,可以跨学科选修课程。包括市场营销活动的理论课程、技能课程、管理课程及相关行业产品知识。

“实践与创新教育”是为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开设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习、专业实习、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这种课程群结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各行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个性化需求设置,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内容

根据以上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本文设计出以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

“通识教育”:课程群涉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大学语文;综合素质拓展课设置一些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教育及其他学科的课程,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上述课程主要安排在第1、2、3学年学习。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包括高等数学Ⅲ、概率与统计Ⅱ、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概论、人力资源管理、商务交流与礼仪等。这一部分的课程主要安排在第1、2学年学习。

“专业方向教育”:此类课程群安排,我们既考虑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对市场营销管理技能的影响。课程群设置主要以营销的4P、4C及相关管理知识为主,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技巧、产品与品牌管理、消费心理学、分销渠道管理、广告策划与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与C I策划、零售学、销售区域管理、营销风险管理、组织市场营销、服务营销、国际市场行情与营销、电子商务、企业定价、客户关系管理、营销新动向述评、财务管理、企业危机管理、创业管理、项目融资与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时间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商品学、证券投资、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小企业管理。此外,结合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以及我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要求,设立了行业营销研究、农村市场营销研究等专题讲座,供学生选修。这一部分的课程主要安排在第3学年学习。

“实践与创新教育”具体包括军事训练、课程实训、模拟商业计划书设计、模拟市场营销策划、毕业教育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外实践及创新活动等。除军事训练外,其余课程主要安排在第4学年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勤.基于能力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开发调查[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13-17.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医药院校;市场营销;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8-0024-03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学子步入中医药院校的非中医药专业学习。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中医药本科院校非医药专业的招生规模出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01年为3.62%,2010年为18.5%[1],这充分说明非医药专业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我国新医改的逐渐深化引发了医药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由此,医药市场营销在现代激烈市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众多医药企业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予以了高度重视,认识到在新医改新常态新竞争中,优秀的医药营销人才是其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然而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药营销人才需要经过系统培养、理论和实践的检验,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就成为了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建设较为重视的一项工作。本文主要探讨现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校企合作模式下此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一、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概述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对医药行业细分基础上新设立的应用型专业。相对于其他医药专业,市场(医药)营销专业在中医药院校的发展历史中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制定、实践环节安排等方面更是不够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医药行业新环境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诚信品质,熟练掌握医学知识和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 和专业技巧,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医药行业)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制订(医药)企业总体营销计划以及发展战略目标,依据医药行业市场变化随时调整市场营销战略与战术,制定公司品牌管理与发展策略;能独立进行业务谈判,从事(医药)企业广告、市场调研、企业策划、销售管理、基层销售等职位的应用型人才。

二、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跨国公司蚕食我国的医药市场领域的步伐;另一方面,随着 “回归自然”、“生态健康发展”理念的强化,引发了人们对天然药物的追捧热潮,而这些变化无疑给医药市场营销人才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进而对此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快速适应这些新变化,有必要认识到现有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目前,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如下。

(一)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作为湖中医大的一个新建应用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其行业特色性而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有所区别,但发现现有课程设置把综合性大学的课程体系照搬到中医药院校中,再加上一些医药方面的课程,生硬地拼凑在一起[2],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与行业特色课程、医药类课程相互之间的耦合不够,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二)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

在现有课程设置上,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主要开设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三个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与学校其他专业统一设置。专业主要课程有“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销售管理”、“广告学”、“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3],而医药方向的课程比较少,仅有“医学概论”、“药学概论”等作为专业限选课进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从课程体系来看,课程涉及面较广,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市场营销方向和医药方向两个专业的教师是分开的,因而传播理论知识的交叉点自然就会很少,全凭学生自己去耦合这些知识点,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可能不是社会真正所需的医药市场营销人才。

此外,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总学时为2720),必修课占主要地位(2128学时),达到总学时的78.2%,远远高于国外50%的水平。而选修课偏少(592学时),占总学时的21.8%,不超全部课程的1/4,跨学科、跨专业、跨系的很少。

(三)理论课与实践课配置欠佳

市场营销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理论性相对偏弱,且实践内容不同于学校的医药类专业。但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偏多,而实践课程偏少,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严重脱节[4]。即使有些课程安排了实践课,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相关实践教学的条件限制,老师们基本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实践指导,而无法亲临市场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四)过于强调专业学科教育,忽视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其是用一种适应时代的文化内容来扩大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5]。相关研究也证实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但现有课程体系中,特别重视营销管理的专业核心,过早地给学生进行专业定性,且教学过程完全是按照单纯学科的自身内容进行的,而语言、历史、文化、科学技术、逻辑思维等方面通识教育比较缺乏,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校企合作下的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

设置策略

在各种数字新媒体时代,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因此,新形势的发展对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教学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要求营销专业的教学不止完成理论的教学、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营销的创新思维,营销动手能力。而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质量培养,注重在线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6]。从实践来看,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模式和订单式合作模式[7]。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一般只有校方和学生两个基本构成要素,而校企合作模式,把企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把企业引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校方、企业共同参与,学生互动”的格局。因此,我们可以把校企合作概括为“教学三要素,学习两课堂”。

(一)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校企

合作项目特点

为探索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响应教育部推行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湖中医大管工学院从2014年开始,启动“卓越营销师”培养计划,寻求与企业合作,加强(医药)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每年暑假在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中从大一到大四,选出部分学生进医药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旨在让学生从大一时起就能学习与市场对接、与社会接轨,避免学生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探索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下的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策略

为了使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顺利实施,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也要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1.在课程体系的结构上,可分成“学校课程”、“校企共建课程”和“企业课程”三大模块。学校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根本,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战略视野;培养专业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掌握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学校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校企共建课程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保障,是课程体系结构的重点,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在掌握学校课程体系下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校企共建课程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调研”、“产品管理”、“分析渠道管理”、“广告策略”、“营销策划”等。

企业课程主要是指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是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认知就业所需的专业岗位技能,熟悉和适应就业岗位环境,提前进入“岗位角色”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2.在原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上,重新组合“学校课程”的构成。学校课程设置不能脱离校企合作培养目标的核心思想,基础课程应重视文科基础课程、科学技术基础课、商科基础课程。因此,在学校课程设置上,应做如下调整与改革:(1)合理增加大学生通识教育的教学,以此培养大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学科有所认识,以至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2)合理加强专业基础平台的教学。市场(医药)营销专业在专业理论课程上,授课内容应该以越简明、越通俗易懂越好,关键是把要求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融汇到解决实际的企业管理问题中,因此,可以适当减少“线性代数”的学分,但需增加与市场营销专业岗位竞争力相关的“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理论性课程的学分。(3)聚焦专业核心课程,打破以往教学计划中拼凑的课程体系,以医药行业特色为背景,以营销管理的理论为支撑,增设医药学专业的前沿性课程,把医药学专业前沿性课程与营销管理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3.根据学校特色、师资力量与企业资源,共建“校企课程”模块。(1)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提出相关课题,由课程授课教师和企业专职人员进行教学设计、共同开展教学活动。以“产品管理”课程为例,合作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拟定企业产品(线)规划项目,将项目的实施与学校“产品管理”课程相结合,企业产品部门负责人与学校授课教师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并共同组织教学。(2)校企分别担任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其中,理论部分由学校专业教师讲授,实践部分由企业人员负责指导。如“市场营销调研”课程就可以采用这种合作方式来进行教学。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应该使各种教育资源更加优化,课程模块设置更趋科学,比例结构更加合理,课程应用性更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设置的实施和推广,将有利于高校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洋,张智兵.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教育发展过 程分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4).

[2]申俊龙,陶林.论高等医药院校非医药类专业的课程设 置[J].中医教育,2005,(1).

[3]冯夏红,肖晗.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 究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2).

[4]官翠玲,杨柳青.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5).

[5]李惠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0,(1).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院校;市场营销;特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257-03

引言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与完善,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以来,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连续位列榜首。由于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企业更希望能够觅得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营销技能的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如何把专业知识融入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便成为诸多高校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而在全国2 286所高校中,地方院校就占到2 179所,占比95.3%[1]。因此,地方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担负着重要责任。

专业的比较优势就是专业特色,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的定位和学生的就业。对于一般地方院校而言,常常在某些专业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素质也较好。但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在地方院校多数是较新专业,缺乏吸引学科建设资源,因而也往往是地方院校的相对“弱势”专业,其按照传统模式培养的营销专业毕业生,也往往因为不具有比较优势而不具备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如何在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取长补短、错位竞争,既体现地方院校特色,又具备营销专业基本技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期望能对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思路起到开拓作用。

一、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杨柳(2006)在其硕士论文中对于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必要性作了十分详细的分析[2]。尽管作者是站在整个高学层面上讨论该问题,但本文认为,在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建设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杨柳在其论文中认为:

第一,特色建设是高校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分配都是由中央统筹管理,学校的任务就是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但在市场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改变,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考虑市场需求,实现差异化培养,而特色培养则是最为有效、可行的实现途径之一。

第二,特色建设是高校获取有效资源的必然要求。资源的有限性是管理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伴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就读大学的人数则呈减少趋势,如何通过特色建设,吸引优秀生源就成为企业未来生存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第三,特色建设是高校自身层次性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和部属院校相比,地方院校在师资、生源、可利用资源等各方面略逊一筹。地方院校避开这种劣势,进行特色人才培养,总体上也丰富了我国人才的层次。和飞(2003)认为,多样化是美国高等教育保持高水准的基本原因[3]。

第四,特色建设是高校满足区域经济差别发展的外在要求。地方院校更多地承担着为所属地方培养人才的任务,因而,从现实角度考虑,地方院校也必须考虑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和人才要求的特色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化日趋深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加强各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市场营销专业,作为当前需求最为旺盛的专业之一,也必须未雨绸缪,加强特色人才的培养,以满足日趋明显的差异化需求。

二、 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特色,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那就是“事务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从解释可以看出,特,具有独特性、统一性、代表性和积淀性的特征,既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优异本质表现,又是事务在发展中的历史沉淀。因此,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就是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授课内容及运行机制等。关于特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许多文献都有论述,如毛成等人从培养方案方面描述了几点不足,包括未反映社会需求、缺乏特色和个性化、重理论轻实践等[4]。结合众多文献和作者自身的认知,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地方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尽管很多学校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中都有培养目标,但多数大而空,不具备实际的指导意义。而且,培养目标上没有考虑到所依托学校的优势专业,使得培养的学生缺乏竞争优势,就业压力也就比较大。尚钢在《关于大学办学特色建设的理论思考》中也提到,在人才培养特色建设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三个重要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培养目标建设[5]。因而,目标作为导向,没有明确的目标,人才的培养就失去了方向。

(二)专业课程设置过于机械

目前,多数高校课程设置都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教育,共性课程多,培养的学生尽管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对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因而,学生毕业后需要长时间熟悉产品知识和行业背景知识,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风险。另外,由于课程设置中实践训练环节太少,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基于上述课程设置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因缺少行业知识而缺乏竞争力。戴林富[6]在其文章《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中,强调培养创新包括培养内容的创新,而培养内容则是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因此,相对于目标作为方向,课程体系则为载体,良好的载体是通向目标的重要条件。

(三)培养手段过于单一

目前,地方院校对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手段多是采用“课堂+实验”的培养方式。课堂,即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学生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则是学生走进计算机机房,利用模拟软件对营销的某个环节进行模拟。基于上述方式培养的学生尽管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也了解一些软件的使用,但其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和社会脱节。即使一些学校能够提供和创造条件开设一些专业实习课程,大多也是由老师带领一批学生到企业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四)专业优势未能充分利用

很多地方院校都具有某一专业领域的学科优势,但学校在进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时,往往忽略了这一优势。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广西区工科类院校的代表、全国四所著名的电子类高校之一,在机械设计与制造、通信工程与微电子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学校的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尽管近年来学校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明确提出专业的“带机、带电”,但实现工(科)管(理)的真正结合,还需要不断的借鉴和探索。

综上所述,地方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尽管拥有自身的专业优势,但并没能实现专业知识和营销技能的有效结合。如能把这种专业优势和市场营销技能融入到营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势必能够培养出专业优势突出,更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

三、 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对于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为了使对策更加具体化,下面的对策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一)关于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

关于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那就需要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用文字的方式明确培养目标。

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在市场营销专业方向有突出特长,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在各类工商企业从事营销策划、商贸业务、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该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对营销专业知识、计算机和外语水平的培养目标,并没有体现出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有效结合。因此,针对该目标,本文认为应该加以修正为:具备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掌握电子信息类产品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在信息产业领域从事营销策划、商贸业务、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关于培养手段问题和专业优势问题

关于培养手段和专业优势问题,本文提出了“1+1”培养模式。一方面解决培养手段单一化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突出专业优势,即关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机电、通信等学科方面所拥有的传统学科优势。

“1+1”培养模式,即“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电子信息教育”。前者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后者强调利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专业优势,突出行业背景及产品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教育。

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共设两个方向:销售管理和国际市场营销。但这两个方面所开课程均没有体现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电子信息类学校的专业优势。因而,本文认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应该把本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于为我国的电子信息类产业服务。根据营销人员工作环节的不同,从售前、售中和售后三个环节入手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结合该校作为电子信息类高校的优势,突出“带电”色彩,保证学生一方面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还要了解信息产业的发展背景和信息类产业相关产品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产品结构。

(三)关于课程设置问题

关于课程设置的问题,关键是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特色模块的学习,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区别于其他高校对营销专业人才的大众化培养。该问题的解决,首先要分析出目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培养目标,加以修正,从而从内容上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目前的课程群设置

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的设置如表1所示。

上述表格中,“专业”均指市场营销专业,基础也指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基础,因而所有课程设计中均没有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专业特色的衔接。这种课程设置尽管可以很好地保证市场营销专业基础知识的通识教育,但缺乏行业背景和产品知识的教育,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培养的人才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学生就业压力增加。

2.调整的目的与思路

本论文通过研究,挖掘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电子信息类高校的专业优势,以便对课程群进行重新设置。经过调整后的课程群将在以下两个方面突出特色优势。

第一,课程设置方面具有电子信息行业特色优势。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将必修信息产业经济学、电路分析基础、机电产品基础等课程。学校拥有开设这些课程的基础,商学院拥有产业经济学硕士点、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机电产品基础也是商学院曾经开设的课程。

第二,教学实践方面具有行业特色优势。信息产业被广西“十一五”列为支柱产业,桂林市拥有大小电子、信息产业企业100多家,产值占全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的2/3以上。目前,已有清华同方、中软公司、国信科技、托普公司等知名电子信息企业在桂林安家落户,因此,桂林拥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基地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市场营销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环节提供了扎实基础和基本保证。

结合一般地方院校的专业优势,开展对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7],尽管在很多专业特色明显的高校已有应用实践,但理论研究不足,系统性不够,因而缺乏推广依据。本文利用系统理论的观点,结合地方院校的专业优势,力求对地方院校市场营销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系统分析,从而为全面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分析基础。另外,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背景,或工科、或理科、或医学、或农业等不一而从,这些地方院校都在自己的传统学科里颇具特色和优势。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院校在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本身所具有的专业优势,使得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日趋同质化。仍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该校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类专业方面颇具优势,但该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却抛弃了这种优势,从而失去了专业特色,使得专业缺乏竞争优势,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因此,就地方院校而言,如何培养出既懂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又具有产品知识和行业知识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本论文希望在前述的基础上,能够对地方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小峻.彰显特色:地方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08,(1):46-49.

[2] 杨柳.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4):6-8.

[3] 和飞.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J].高教探索,2003,(4):24.

[4] 毛成,蔡玲丽,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磁性材料特色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09,(1):70-72.

[5] 尚钢.关于大学办学特色建设的理论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00-103.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高职专家型教师能力研究是目前教育界重点关注的领域。本文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研究作为突破口,通过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和高职教育的应用性特征,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确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构成要素以及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特征进行全面解析,对高职专家型教师能力进行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高职专家型教师;能力研究

一、专家型教师概述

专家型教师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在《专家型教师的教学原型观》中他指出专家型教师是具有某种教学专长的教师。专家型教师也是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结果。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明确说明:“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久的学习, 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新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培养专家型教师对于我国教师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应用型学科,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市场营销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沟通能力、谈判能力、策划方案写作等能力是专业必备能力。

三、高职教育的特征

强调应用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的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宗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教育部有关《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也指出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意义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快。高职院校现在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强调应用性的特点对于专家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社会对于具有专业技能劳动者需求巨大,社会需求决定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专家型教师培养,没有足够数量专家型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大批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员工,满足社会的需要。其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高职专家型教师培养必须强调专业性,只有具备专业技能的专家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高职人才。市场营销专业是具有应用型特征的文科专业,研究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特征,确立高职专家型教师模型对于探索高职文科类专家型教师培养路径,提高高职教师总体水平,丰富我国专家型教师理论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的调查

为了科学、客观、系统地得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具备的诸多能力,为此进行了专题调查。此次调查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访问。问卷以封闭式题目为主,调查范围基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调查对象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管理者、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发放问卷120份,其中,教学管理者40份、市场营销专业教师60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50份,共回收调查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并抽取了一定比例的问卷进行电话复核,以检验调查结果,有效问卷为120份,合格率为100%。调研内容主要针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内容涉及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的核心能力、科教研能力等13个方面。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面,对调查问卷获取的原始数据,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采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分层处理。定性方面,主要对收集的材料与访谈信息进行分析,以此得出客观的结论。

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特征解析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古人认为,作为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传授知识和为学生解答人生的困惑。高职人才的培养靠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传统的“工匠型”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亟需大量高素质的教师,尤其是专家型的教师。面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所进行的包括《经济学基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与分析》、《销售通路管理》、《销售计划与控制》、《推销与洽谈》、《产品终端推广与维护》、《客户服务与管理》、《小企业创办》九门销售岗位群项目制课程的改革,亟需培养营销专业的专家型教师。通过封闭式问卷专题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我们认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能力特征表现以下方面:

(一)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调查显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求主动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理念:最重要占62%,重要占38%。”,因此,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既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还要具有潜心教育、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培育新人的高尚师德。热爱祖国,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对高职教师工作的本质、责任和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具有为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身正为范,德高为师,对高职学生有爱心、信心和耐心,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勇于进取,努力探讨、运用和总结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如德国的“双元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以企业为主)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TAFE教育)以及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厚积薄发,形成自己独特的高职教育教学风格。“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求具有“创新、创意、创业”的三创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最重要占64.67%,重要占35.33%。”

(二)具有优良的复合型专业知识结构

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具有职业教育理论、专业专长、相关学科、职业技能等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理解并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教学法理论,具有精深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营销实践的操作技能,能以宽厚的教育理论、丰富的知识内容、最新的学科信息、现代教学手段来实施市场营销教育教学。同时还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及跨学科知识,并能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问题、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和完善的教学监控能力。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不仅善于用辩证的观点思考和总结教学,引导学生去探求现象的本质及其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还善于从专业交叉、对比与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而且其复合的专业知识是高度职业化、组织化、系统化的,并能灵活运用。

(三)具有丰富灵活、高效一流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调查显示“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该具备5到10年的教学经验:最重要占67.33%,重要占32.67。”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是凭借丰富的教学能力、语言、教具、情绪感染及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思想、改变态度等能力。教师的职业能力素质是教学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求具有教学经验丰富,能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的不同教学情境,作出迅速准确地预测和自如地调控,以出色的教学设计和多种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技术、设备的能力、教学成果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善于凭借敏感的信息意识,运用多种媒体广泛收集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并善于将获取、处理信息的技能传递给学生。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2010年参加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荣获一等奖和近几年的浙江省营销师职业技能大赛和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取得一、二、三奖的实践体会,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必须具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能力。尤其是作为浙江省精品课的负责人,能够带领教学团队的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另外,还要有对日常教学工作驾轻就熟的能力,如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对一”老带新,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指导组织学生课内外实训、顶岗和毕业实习、完成项目制课标的制定、课程教学设计、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等。

(四)具有突出的教科研和教改实践能力

调查显示:“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的科教研能力主要体现在(可多选): 其中,撰写专著、编写教材、教学成果占12.67,、申报课题、编写教材占9.33%,申报课题、撰写专著、教学成果占9.33%。”可见,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具有教科研素质,才能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具有创造性,更快地接受现代科学新知识及最新职业教育理论,把握营销专业发展的最前沿的信息,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并将其运用于自身的市场营销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提炼和鉴别出有助于解决教学问题的信息,并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新颖、独特、恰当地运用于教学。具有突出的教改实验能力,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敢于对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观念提出质疑,敢于对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勇于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职业教育理念。

(五)具有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市场营销是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期内与学期外相结合的道路,更是促使营销专业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营销专业教师要身体力行,更要带领学生“走出去”为社会服务。调查显示: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必须有在企业一线工作或挂职锻炼1到2年的经历要求:最重要占66.67%,重要占33.33%。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该具备本专业的引领、带头和表率作用。这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同时也是高职教师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

你认为学校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该具有“双师型”素质能力调查显示:应该具有“双师型”素质能力最重要68%,重要占3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我校要求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必须有营销师、经济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还应具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把握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前沿,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通过各种渠道,与工商企业保持联系,在利用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为企业开展咨询、调研活动中,取得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既发挥了自己的才智,也增长了自身的才干;既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又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我校成立的“中小企业营销服务中心”就是由专家型教师带来学生开展日常教学和实战营销的。

调查还显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要求具备的专业技术职称是( )以上:讲师占26.67%,副教授40%,教授33.33%。”在“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该具备()性格特质”选项中:外向型的占74.67%,内外兼顾型25.33%。在“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是否可以兼任(可多选)”选项中:专业负责人、专业群主任、班主任占36%,不一定占19.33%。在“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选项中:最重要占65.33%,重要占34.67%。在“你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的称谓是如何产生的(可多选)” 选项中:潜移默化中同行公认的、是靠自身能力证明出来的占24%,潜移默化中同行公认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某一个领域的权威占13.33%,自然形成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某一个领域的权威占12.67%。

总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家型教师的核心能力特征集中表现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比赛、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设备的能力、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既要把握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前沿,又要与行业及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等方面。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日积月累,螺旋上升的过程。面对当今高职教育的教育改革和学生未来就业和岗位的选择,任重道远,只有立足高职教育的一线工作,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就一定能成为具有为高职教育事业献身,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较高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有丰富企业教育实践经验、富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丁芳,傅丽萍.浅析成为专家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J].当代教育科学,2005,(5).

[2]曾玉华.论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第1卷第1期,2003,(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1999,(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