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精选5篇)

  •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在控制环境方面比较薄弱,具体体现在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由此导致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整和人力资源政策的不完善。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不够健全,没有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精选5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小企业的发展备受关注。中小企业如何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大洪流之中,既发挥自身特有的力量,又助推大型企业的发展,这一问题值得深思。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自身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保障企业经济资源的安全,亦是协调企业的经济行为并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使企业内部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牵制,形成规范而系统的控制方法,使之成为严密且完整的体系。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在控制环境方面比较薄弱,具体体现在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由此导致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整和人力资源政策的不完善。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不够健全,没有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具有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对企业文化强调的力度不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会被埋没。

2.中小企业缺乏对风险的重视

风险评估是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大部分中小企业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不高,无法及时对风险进行评估,甚至有的企业并没有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以及制定风险应对策略。这样以来,企业在面临风险时,无法准确而又快速的制定应对措施,导致企业的运营出现问题。

3.员工素质不高

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和核心岗位人员都是家族成员,其中某些员工并不具备岗位所要求的资格。比如,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并不具备专业素养。在企业的控制活动中,会计控制活动的作用日益突出。只有会计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保证会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认真监督企业的经济业务。

4.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不及时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已然变成现代企业处理财务问题的一种趋势。但如今的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系统的更新上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会为企业带来财务危机,从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

5.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难以做到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企业将无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以至于难以明确内部控制的缺陷并为此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这将会严重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1.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供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应建立完整而有效的治理结构,并且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以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在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同时,企业也应重点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导向,指引企业的健康发展。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加强风险评估,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风险无处不在。尤其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就无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也就不能在风险来临时及时应对。因此,企业应该加强风险评估,构建风险防范体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中,会计人员的作用极为重要。会计人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并根据企业乃至社会的发展逐渐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其发展。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应该重视应聘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会计及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会计人员内部控制的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认真监督和审核每一个程序、层层把关,完善企业的财务授权审批制度,定期进行财产清查,防止企业舞弊现象的发生。

4.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

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已然进入信息时代。那么企业的内部控制面对如此信息化的环境,应该拥有一套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更新。在这个管理信息系统中,应该包括企业的每项业务的数据、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有效地保证了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

5.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控制

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会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推动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助力。企业应该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承认缺陷并改正缺陷。在不违背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原则下,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小组,定期实施内部监督,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管理措施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has become the mainstay of national economy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as well as perfect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Because our country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is not per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weak, which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performance is the entrepreneur's management ability is not strong, imperfect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enterpris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lacks, such 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need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ptimization control environment, clear control objectives, to improve the control technology,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mprove internal control ability and level.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ternal control; The problem;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依据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与完整、防范管理漏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利用企业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基础是企业内部分工;其核心是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它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

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

内部控制不仅是一种面大量广的基础性管理,而且也是一种成本低廉、作用长久的治本性管理,是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系统网络中的基本环节。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应当涉及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范围扩展得越大,控制就越是严密,作用也就越大。一般来说,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企业经营战略的贯彻执行。每个企业都要达到一定的经营目标,必须拥有一个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科学管理是一种现实的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监督不力,就无法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集中体现了经济活动的成果,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利于促进经营活动各环节之间保持协调,也有利于促进各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防止错弊现象的发生,促进经济活动健康有序的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有利于防止资产的流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财产物资管理混乱、小金库现象严重,以及灰色消费现象的频频发生。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可以有效的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2、内部控制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原则是指企业在建立和设计内部控制体系时必须遵循和依据的客观规律和基本法则。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依据内部控制的理论和规范,借鉴内部控制先进经验,立足于企业实际,在企业整体有效的视角中来构建科学、合理、动态的内部控制体系。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一般坚持一下原则:

①相互牵制原则。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如果是经过两个以上的有相互制约环节对其进行监督和核查,其发生错弊现象的几率就很低。

②成本效益原则。企业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如果单纯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参与控制的人员和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严密复杂,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其发生的错弊现象就越少,但因控制活动造成的控制成本就越高。一般来讲,只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

③岗位责任原则。内部控制的设立是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紧密联系的,企业按照其推行的管理模式设立工作岗位,并赋予其责、权、利,规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处理程序。

(2)内部控制设计的方法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而只有在建立内部控制结构的基础上正确灵活运用各种内部控制方法才能真正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一般有以下方法:

①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②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这种控制方法要求单位明确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③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

有的企业财务不透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处理随意性大,会计信息系统严重失真,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有的企业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有的企业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有的企业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

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企业将会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生存风险,而实施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包括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

(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会计信息失真、做假账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中小型企业账目不清、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以达到偷逃税金为目的。中小型企业因其规模小、业务量少、交易金额较小等特点,不易引起各检查机关的足够重视。二是以达到粉饰业绩为目的。有些国有中小企业,为了年终向主管机关顺利交差、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报喜不报忧,只好在账目上做手脚。三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会计根本没有会计资格证书,不具备起码的会计基础知识,难免账务处理不出现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资产安全完整系数低

中小型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在资产管理上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②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收回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帐。③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3)经营活动缺乏有效性和合规性

我国企业上演了多年的“ 三国演义”,即1/3企业赢利、1/3企业亏损、另有1/3企业账面基本持平但实际仍属潜亏。企业绩效低下与内部控制质量不高密切相关。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虽有经营灵活多变的优势,但在实力、资金及知名度上都无法与之抗衡,因此大多难逃亏损的厄运。而在贯彻国家法规制度方面,中小型企业较大型企业而言在进行经营活动时,更加缺乏合法、合规性。

三、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建议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特提出以下改进对策。

1、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重视人的因素

企业的内部控制,表面上是管理和会计的控制制度,实际上所有内部控制的关键都在于人,因此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必须要从“人”这一要素入手。由此,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以下几点:①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保证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②被委任的会计岗位领导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位任职资格,绝对不可以滥竽充数。③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任用标准、聘用程序、教育培训等应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贯彻落实在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内部控制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广大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2、明确权责利关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中小企业的组织体系通常采用直线制结构进行垂直管理,管理跨度小,管理幅度窄。由于受规模、人力、财力等限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划分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和人员数目的特殊性,无法做到专职专人负责,所以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增加岗位设置的牵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明确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企业财务专用章与法人代表私章由不同人员管理,财务专用章与银行支票应由会计、出纳人员分别保管;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互相监督与制约的作用。

3、建立健全的资产安全完整维护体系

针对中小型企业在资产管理运作方面所暴露的弊端,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

①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作为企业营运的基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把握资金的来龙去脉,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运用,对资金的调拨进行严密的权限控制,从而减少资金的流失。②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是解决现今中小企业陷入的流动资金紧缺困境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资金运用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企业应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等级评定,定期核定应收账款,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即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做账龄分析,并根据合同等建立一系列的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催款措施,尽快缩短收回账款的时间,防止发生坏账。③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存货物资,避免大量存货积压在库、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4、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①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没有成文的内控制度,导致缺乏明确的控制程序和标准。②虽然建立了但很不健全,如较重视销环节的程序控制,但忽视内部控制结构的整体协调,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经济往来疏于管理,造成资产不清,债权债务不实。③虽然制定有内部控制制度,而且也较为全面,但仅仅停留在纸上而不执行 不落实,未能发挥有效作用来制约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

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集权现象严重。一些企业之所以内部管理混乱,就是因为一些领导破坏如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等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者的自身问题,从而使得内部控制没有被摆在企业重要的议事安排上。企业领导者必须自觉接受内部控制的制约,力求内部控制在企业中随时发挥作用。会计监督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但现行会计监督存在局限性,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加大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的力度,为会计监督提供良好环境;全面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让会计人员依法监督;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是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教程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 [M]. 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

[4] 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 [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5] 王世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M].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

[6] 李 戈.如何加强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J]. 冶金财会,2005, (7):37-38.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范文第3篇

(一)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人员少等因素,内部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稍微大的企业划分的部门要多,较小型企业设置的部门相对较少,并且由于人员不足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很多企业往往“一才多用”,比如会计兼职出纳,甚至还做审计工作;采购人员又是销售人员等,这样一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实施起来就相对困难,岗位之间也缺乏牵制性和有效监督。中小型企业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同时还导致部门之间“家长式”管理模式更加严重,因为企业本身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使权力更加集中在管理层手里,而下属部门无法发挥作用,最终导致人才流失。

(二)企业内部管理层、执行层人员缺乏职业素质

一些企业的管理层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真正作用,对内部控制缺乏合理的理解,有些人甚至盲目地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就是加强人员管理,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和方法。据有关调查,我国约占40%的管理人员缺乏风险规避意识,比如在供应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由于管理层的凌驾控制,再加上执行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教育,从而增加了公司内部经营风险,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盈利与发展。

(三)企业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交流

很多企业部门之间缺乏主动沟通交流,导致对其他业务活动生疏,影响企业运营的流畅性,这种封闭式的模式会致使某些环节出现管理风险。此外,管理层和下属执行人员沟通较少,有些管理人员与下属串通舞弊,无视内部控制制度。这种以利益为先的做法使得内部控制失去作用。

企业内部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间缺乏沟通,影响企业扩大资金规模,降低企业的信任度。企业内部与客户、供应商缺乏交流,致使企业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对公司的采购数量、质量都会有不良影响,并且没有真正地做到对客户负责,销售产品时对客户的承诺实施不到位等。企业本身与其子公司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放松了对子公司的业务控制,对子公司的重大交易事项、重大投资项目管理松懈,未对其进行定时有效的内部审计等,这些都是企业缺乏信息交流导致的后果。

(四)企业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

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内部根本没设置审计机构,这些权力都分散在各个管理层手中,却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有些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由于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组织不科学、不合理,或者是审计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再加上职责分工不清等因素,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真实性和独立性。在审计和监督过程中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明知故犯的行为没有及时给予纠正,对管理层、执行层的这些行为没有更好地完善审计制度加以监督。在公司的审计机构中还存在未经授权审批就开展各项活动,因为得不到上级支持而失效的现象,审计人员未对重大审计问题提出质疑,未进行深入调查,使得业务风险变大,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降低了经营质量。

(五)企业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

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为追求企业利润忽视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促使企业内部矛盾日趋恶化,加大了员工的抵触和反抗心理。例如,在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出现行贿,采购人员从供货商那里获得一定的优惠却未真实汇报,销售人员故意抬高价格销售给顾客从中取得差价等这些不和谐的现象都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由于管理层没有做好带头作用,没有合理的实施计划,致使企业内部人员缺乏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没有良好的管理理念,企业缺乏凝聚力,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务,成为企业获取更高利润的绊脚石。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发展的建议

(一)合理设置企业的组织机构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大小、资金多少、人员多少等情况合理规划组织机构,将权力分散到各个部门,制定严格的职工考核制度,加强部门人员的责任考核,让部门将各自的经济业务落实到位,定时向上级管理人员汇报工作。在经济业务活动中,组织机构都应经过授权,如采购员的采购计划要经过采购经理的批准,销售员的销售计划要经过销售经理的批准等,做到相互控制。由于企业的人数不多,应该重视对人员分工与合作,避免人才流失,同时各个部门要做好岗位监督,这样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

(二)着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层、执行层的职业素质

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实行内部控制,其次管理层要知道怎样实施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在哪些方面,由谁来实施,最后要达到的效果等,对员工要实行奖惩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公平对待每位员工,激励政策与惩戒方法要结合。管理层要对每位员工的业绩、上下班时间、出勤率、请假情况进行考核,定时进行职工专业技能培训,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也有利于开展内部控制,有利于每个部门对业绩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控制。

(三)加强企业内部、外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应该有一个和谐的氛围,打破封闭式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沟通交流和业务活动的流畅性。对管理层要实行考核制度,规避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串通舞弊,促进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的信息沟通。上级人员多与下级人员沟通,不仅有利于管理人员对业务活动的了解,减少内部控制矛盾,还能深入关心下属人员。

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之间要有经常往来联系,彼此了解,使对方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为资金的长期运转打下基础。企业的采购部门、营销部门要时常做市场调查,及时反馈市场的采购、销售情况,为企业的采购和营销计划做准备。企业对待往来多的供应商可以实行优待政策,为企业长期的合作打下基础。企业对待顾客要守信用,要有责任心,不仅在销售时要做到让顾客满意,在售后也要实现对顾客的承诺,做到让顾客放心。对企业的子公司,更不能放松内控管理,公司可以组织专员不定时对其进行内部监督,审查其重大交易事项是否符合正常营运范围、是否经过审批,管理人员是否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对其进行控制监督,管理人员是否各司其职、是否存在利益关系,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与其经营活动相符,是否存在错报、漏报等现象。做好母子公司间的信息沟通,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良好开展,为企业长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落实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为了更好地规避公司经营和管理风险,使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发挥作用,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和治理结构设置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对于已经设置了审计机构的企业,应配备一定数量有执业资格、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并且分清职责权限,按照内控的要求对公司内部的一切经营活动和在职人员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同时还要定时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培训,加强职业素质培训,提高审计质量。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反制度的行为,要马上制止,并且按照错误大小给予相应处罚;对于业绩突出职工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这样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内部控制独立性、有效性的发展。在审计时对发现的问题要经过上级的授权审批,并且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然后针对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收集审计证据,抓住需要控制的关键点,减少经营活动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日益迅速,国民经济显著增长,中小企业是促进社会关系稳定,提高就业机会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的增长,保障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合作能力,研究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进程是必要的。

一、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特点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特点如下: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态度决定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被企业接纳。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以一些重要的内容为主。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结构单一,其主要是对采购、收纳、投资、管理资产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人员控制。中小企业内部会计主要以互相评审的方法为主。我国中小企业内部的员工数目一般不多,所以,某些职务的分配是交叉的,因此,大多数企业会采用互相评审的方法。

二、分析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不完善,由于不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而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营状况日益恶化,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未受管理者重视。第一,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整体结构单一,管理者控制者所有权利,管理者所发出的命令必须得到快速有效地结果,所以,在众多中小企业中,管理者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没有必要制定。其次,中小企业内部资金周转不开,如果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的话,就需要另设专门的岗位,但是,这样就会增加企业的人工费用,管理者处于节约的角度是不可能再中小企业内部建立会计控制制度。最后,由于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学习基本管理知识,错误的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是对企业内部的资产资金控制,从而制约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

不完备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开始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效仿其他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相似的会计控制制度,但是从制度的整体上来看,该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如果某些企业的管理者依旧墨守成规,采用旧式的经营管理形式,只是重视事后解决措施而忽视事前防御措施,没有完善的自我管理的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触犯法律而受到惩戒,导致企业成本费增加,经济效益减退,那么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效力就会消失,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从根本上发挥其主导作用。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者权利混乱。由于我国国情的影响,中小企业内部员工人数过少,工作无法平等的进行分配,从而导致经常某些人要担任多种角色进行工作。所以根据不同的职责来对部门进行划分,完善工作分工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困难重重,因此中小企业内部岗位的设置还不完善。其次,企业在设置各个部门的同时,更加重视权利及义务,而忽视各部门间的协调交流,尤其是会计部门。

落后的用人观念。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由于未受正规的专业培训,管理者对人才的选拔过程当中只看重其忠诚的程度,而忽视其专业素养,因此,在我国中小企业当中,重要的岗位大部分都是由管理者的亲属当任,以此来杜绝舞弊的现象发生。中小企业在会计人员的选拔上,多数由自己的亲属来做企业的出纳工作,应聘专业人才进行辅助,这些人才有的会在国家的税务部门任职,有的会在大型企业会计部门工作,一般做账都是定期的。

表面上,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人才非常重视,但是实际上多数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他们只是用金钱来利诱人才为企业工作,但在管理者的角度,他们并没用真正重视人才。

中小企业内部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内部员工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专业知识缺乏,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基本的管理知识,管理水平落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业务越做越大,需要从社会上招聘大量的员工,但是这些员工大多数没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员工从整体上来说素质参差不齐,诱发了企业会计对数据进行造假的现象,从而阻止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

三、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措施

培训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学习内部会计控制相关知识。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员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努力贯彻实施会计控制制度,通过培训促使员工们认识到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管理者应建立专门的会计部门。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根据企业规模和资金的大小,业务的繁重程度,来设立专门的会计部门,明确该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吸纳可靠的专业会计人才进行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1]杜培仁.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中国集体经济,2007,(10).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治理;内部控制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规模逐渐分化,少数成长为大型企业,而为数众多的仍然是中小企业。在民营企业迅猛发展的背后,因为体制的、传统的等各方面的原因,民营企业也暴露出自身一些先天的不足,这其中尤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不强、企业治理模式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欠缺。目前中小企业其治理结构的规范往往是形式上的规范,需要落实到操作层面,真正实现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需要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但影响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更会关系到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不仅是合理的治理制度,而且还有下一个层面的具体实施的措施,限于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不仅需要设计出恰当的治理制度,还要设计出匹配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而且应通过人力资源的整合真正将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由理论走入实务。

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一直是理论的热点问题,我们注意到,我国学者分别在这两个领域取得了

很大的成就,而且也注意到了两个领域的对接,然而,理论与实务的视角基本定位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中小企业在该领域被忽略了。中小企业人员少,经营链条短,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对于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应同步着手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疲于应付企业的内外事务,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因此,从理论与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方案,既可以优化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环境,又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不重视企业治理和管理的局面。因此,进行不同阶段中小企业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促进其持续发展,提高其经营绩效,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持久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在联系

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的典范是美国的萨班斯法案,其总的原则是把财务报告可靠性和有关内部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实际执掌公司权力的关键人物身上,实际是从美国公司的现实情况出发,突破了内部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机械分割,加强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责任。国内学者注意到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互动性,比较典型的研究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吴水澎等,2000;阎达五等,2001);不同治理结构下内部控制的效率(冯均科,2001);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杨有红胡燕,2004)。笔者认为: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是,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撑;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中小企业的企业治理如何完成制度安排,企业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如何制定,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又如何真正得到贯彻实施,笔者以为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谈及其他。

1.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的支撑

迄今为止,内部控制理论最权威的阐述是著名的COSO报告,该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此种解释得到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等社会各界和审计人员及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

狭义的公司内部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

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它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及其相关机制来实现。

目前,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主对企业治理的完善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认识不足,更多的是短期行为。中小企业的企业治理主要问题包括:股权不明晰,所有权过于集中或内部人控制,缺乏有效的制衡关系;忽视制度化管理,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缺乏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等等。由此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很薄弱,会计和财务体系不完善,会计人员分工不明确,内部控制经常处于失控状态,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会计报表未接受社会审计监督,财务报表质量很差。长期以来,在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在其经营活动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和经营管理,造成了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

笔者认为:中小型企业应建立一套符合本身实际情况的企业治理体系,将国际通用的企业治理惯例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良好的企业治理有助于企业发展,使董事会更好地进行决策,高层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对公司实施管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贯彻落实提供良好环境,为此,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企业治理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的组织结构,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提供环境保障。

2.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将促使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尤其是中小企业要在坚持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要形成以共同治理为特征,制衡与效率相协调的治理模式。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在企业的作用过程中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真正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转构建完善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完善民营企业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企业主的重视、理解和支持,民营企业主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加社会责任感,实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主的经营意识、理财意识,是民营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关键。其次应强化外部监督,明确财政在民营企业监督中的职责和权限,树立财政监督的权威,提高财政监督的效果。会计报表必须接受社会中介审计的监督,社会审计应指导民营企业按照会计规范的要求建立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税务机关要依据相关法规规范民营企业的纳税行为,严格税收管理。使民营企业认识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约束,也是对权力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可见,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其目标已相当明确,其作用也远不止防弊纠错,有效和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仅需要良好的企业治理环境的支持,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现代企业运行模式

企业的运行机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企业治理和企业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企业治理,如果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则无法实现共同治理为特征,制衡与效率相协调的治理模式。也不能为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提供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1.规范企业治理结构

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多数中小企业中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一半以上中小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应该作为所有者产权代表的董事会,既不能充当所有者的“守护神”,又不能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这种责权不分的企业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企业治理中应明确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利,通过有效的约束机制减少或消除内部人员控制行为,从制度和程序上限制会计人员的“越轨”行为,这样一种机制具有良好的相互制衡关系,使各层次的组织均拥有不同的权限,保证层层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和经营计划的实施,才能使内部人员的行为遵循规范,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根本保障。

2.建立多层次内部控制体系

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覆盖经济业务流程环节的,适合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能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整,不断修订完善控制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动态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规定各层次、各项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3.强化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在企业的董事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查错防弊,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帮助管理当局对内控系统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执行的有效性,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

4.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任何一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会受到决策者和执行者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影响,人是企业治理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决定因素,尤其是企业的决策者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民营中小企业人员素质相对较差是一个不容怀疑的事实,在企业内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会计人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和改善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是确保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条件。

鉴于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从权利制衡到决策科学,企业各方的利益都体现在企业实体之中,只有理顺各方面的权责关系,才能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行,而企业有效运行的前提是决策科学化。因此,企业治理的最终目的不是制衡,只是保证企业科学决策的方式和途径。企业主应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现代企业运行模式,促进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刘纪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挑战与机遇[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2.李连华.企业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连接与互动[J].会计研究,2005第2期

3.郭勇.论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J].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4.李维安.企业治理中的五大热点问题[J].经济日报,2000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