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一大总结(精选5篇)

  • 三重一大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产业结构优化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它是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

三重一大总结(精选5篇)

三重一大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疆 产业结构 贡献率 产业结构变动值

一、引言

产业结构优化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它是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它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2012年,新疆生产总值7505.31亿元比去年增长895.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明显。在“十二五”期间,全新疆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效益和竞争力,使农林牧渔业的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新疆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1320.57亿元,比2011年增长181.54亿元。新疆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3481.56亿元,比去年增长255.66亿元,产业内部结构逐步协调优化,工业、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改善,现代服务业发展快于传统服务业。在“十二五”期间,新疆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2012年,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2703.18亿元比2011年增长458.06亿元,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金融、贸易、电子通信、房地产、文化教育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发展,经济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势头,同时,全新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796元比去年增长3709元。

新疆的三次产业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矛盾依然突出。新疆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做强新疆工业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二、新疆三次产业总值变动分析

1、新疆三次产业总量趋势分析

新疆三次产业产值来看,第一产业产出总量相对较小,发展速度比第一、第二产业慢。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第一产业本身也在加速发展,其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新疆第一产业仍然是三次产业中总量最小、发展较慢的产业(具体如图1所示)。第二产业产出总量最大,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2004年以后,新疆的第二产业一直是三次产业中总量较大、发展较快的产业。在2004年,第二产业就以914.47亿元超过了第三产业848.49亿元的生产总值,成为三次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产业。可以肯定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各产业的增加值都实现了较快增长,第二产业的增长尤为引人注目。2004年以后,第二产业一直是新疆各产业中总量最大的产业。第三产业产出总量一般,但发展速度比第一产业最快。从2002年以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影响了第三产业的优化发展,才真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尤其政府对第三产业优惠政策和的启动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2、新疆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为了更了解新疆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本文对1998年到2012年的新疆三次产业的比重进行分析。

从表1中可以知道,第一产业比重从1998年开始逐渐下降,当年新疆的第一产业的比重为26.3%一直下降到2002年的18.9%,2002年到2004年为上升趋势,2012年又下降到17.6%,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内部比重突出的特征是长期处于以农牧业为主体的单一结构模式。第二产业比重总体上是上升趋势,2012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6.4%,从1998年到2000年为上升趋势,而2002年下降为37.4%,比重差额很小,从2003年开始逐渐上升到2008年的49.5%,从2008年到目前下降了3.1%,比重差额很明显,其内部比重突出的特征是工业的比重远远大于建筑业的比重,其总产值的比重也明显偏小,可以说,工业的主导作用已得到充分发挥,在第二产业中仍然处于从属高地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从1998年逐渐上升到2002年的比重为43.7%,但有从2002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34.0%,2009年又上升为37.1%,其中2010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最小,是32.5%,2012年增加为36.0%,就产业结构而言,第三产业在新疆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于第二产业,其内部各行业比重突出的特征是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没有大的区别。

3、全国和新疆三次产业对比分析

分析新疆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并进行国内比较,可以使我们认识新疆的落后。2012年,新疆三次产业结构为17.6:46.4:36,与全国三次产业结构相比,第一产高于7.5个百分点,二产高于1.1个百分点,三产低8.6个百分点(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知道,新疆的第一产业的比重大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的比重在2011和2012超过了全国水平,说明新疆具有比全国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更优势的自然环境,以后要继续发展农业和工业,但新疆的第三产业还是比较落后,从1998年至2012年没有大的变化,产值比重低于全国水平。总体上看新疆三次产业总量与我国整体水平相比,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矛盾依然突出。

三、新疆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1、新疆三次产业增长率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分析

我们把新疆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按三次产业划分,则有:Y=f(x1,x2,x3),其中Y表示生产总值增长率,x1,x2,x3分别表示三次产业增长率,以1997―2012年新疆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长率为样本观测值,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Y=-0.7+0.192x1+0.439x2+0.392x3

Se=(0.5737)(0.01402)(0.0142)(0.03402)

t=(-1.22)(13.69)(30.91)(11.52)

R2=(0.994) R=(0.992) F=(613.548) DW=(2.138)

回归分析的结果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该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该方程表明新疆三次产业增长率对新疆总增长率有贡献,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新疆的产值增长的过程中,第一产业增长率每增加1%,总增长率上升0.192%,第二产业增长率每增加1%,总曾长率上升0.439%,第三产业增长率每增加1%,总增长率上升0.392%。其中dw统计量是2.138,n=15,k=3在这种情况下,查表可以知道,显著性水平a=0.05得临界值dl=0.95和du=1.54,DW=2.138,du〈DW〈4-du,误差项之间无自相关。

从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新疆第二产业的增长率对总增长率的贡献最大,因为新疆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第一产业的增长率对总增长率的贡献没有第三产业明显,所以,在新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产业结构变动度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度是反映产业结构变化幅度指标,这里用库兹涅兹结构变动值和MORE结构变化值来测度。

(1)库兹涅兹结构变动值。变动值k=∑|qij-qi0|,qi,j为报告期各产业构成比,qi0为基期各产业构成比。K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变动幅度越大。

(2)Moore结构变动值判断。Moore结构指标是运用向量空间运用空间向量测定法,以向量空间中夹角为基础,将产业共分为n个部门,构成一组n位向量,把两个时期间两组向量间的夹角作为象征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该指标成为Moore结构变动值。计算公式如下:

M■■=■

其中M+t表示Moore结构变动值,wi,t表示t时期的第i产业占比重,wi,t+1表示第t+1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Cosq=arcos M+t。

本文使用这种方法测定了产业结构变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动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来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疆的产业结构中是否存在区域空间的集中和转换趋势。

(3)产业结构变动系数。按照以上的理论,分别计算新疆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值和和变动系数。

第一,变动值。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到表2。

K=|17.6-35.8|+|46.4-47|+|36-17.2|=37.6%

若用AK来表示年平均结构变动值,则:AK=(37.6/34)=1.105%。新疆的年平均结构在1.105%,可以说明新疆的产业结构在缓慢的速度变动。

第二,Moore变动系数和产业结构转变速度判断。为了动态角度验证新疆产业结构中变动的问题,本文继续采用Moore变动值分别讨论1978―1995年、1995―2012年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根据Moore 计算公式,对这两个年份的相关数据进行适当处理后的数据如表3和表4所示。

根据表3和表4数据和本文所提供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

M■■=■=0.9285,

q1978-1995=arccos0.9285=21.7978

同样的方法可以算出:

M■■=■=0.9642,

q1995-2012=arccos0.9642=15.3774

从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两个阶段的变化幅度不一样,第一阶段的角度为21度,第二阶段的角度为15度,说明新疆的产业结构在第一阶段调整的非常快,第二阶段调整的比较慢,是因为第一阶段,政府认真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大力发展农牧业和轻工业,调整重工业发展方向,相应加强基础实施建设,使新疆产业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第二阶段,虽然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但这个冲击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还不如第一阶段那么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新疆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较低,而且发展速度跟不上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始终在经济发展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占DGP得比重份额最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大,因此,在新疆未来发展工业上,可以继续提高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推进工业化和工业化结构升级上,并利用新技术提升工业的生产方式,使工业发展取得较好的增长,并带动第二产业乃至带动新疆经济高速增长。

(2)产业结构演进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但具体结构比例显示不合理,与全国水平比较,新疆的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大于全国水平,2012年新疆的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了全国水平,但总体发展趋势还是不稳定,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低。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不稳固,可以说新疆三次产业发展在总体上还很落后。必须要进一步突出各产业优势,提高新疆三次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3)新疆产业结构变动分析来看,可以说新疆近期的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如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调整,所以新疆在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度化过程中应该提高政府政和市场的作用来调整产业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

2、合理性建议

(1)从新疆第三产业的总体情况来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1998―2012年基本上呈现上升态势,但发展速度比第二产业较慢。第三产业中新疆服务业的发展不是全面的发展,而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发展,盲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会真正有利于经济持续有效发展。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必须以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使三个产业之间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这个循环过程中第一产业尤其是农业是第三产业的材料来源;第二产业的发展也不会阻挡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促进它们的发展,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基础,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给它们提供有用的、最新的、最优化的技术;第三产业不会阻挡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减轻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压力,第三产业尤其是运输业、邮政业和服务业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需求,所以我们应该进行更好的措施使各产业协调发展。

(2)新疆三次产业的比重与国家三次产业的平均比重和新疆人均生产总值与国家人均生产总值相比,2012年新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7.6:46.4:36.0,国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0.1:45.3:43.4可以看出,新疆第一产业的比重高于国家平均比重,这标明新疆第一产业的发展好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也大于国家的平均比重,这标明新疆第二产业的发展跟国家的发展同步,但是新疆第三产业比重小于国家的平均比重,而且差别较大。这标明新疆第三产业发展较落后;2012年新疆人均生产总值33796元,国家人均生产总值是38354元,这表明新疆和国家平均的差额大,所以我们要消除各产业之间的矛盾尽量消除能源和劳动力的浪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消除各产业之间的矛盾尽量消除能源和劳动力的浪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 高建泉:新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5).

[2] 吴一丁、陈磊:新疆区域环境状况比较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8(2).

[3] 黄宝璋:新疆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

[4] 努尔亚.阿布都热合曼、苏来曼.斯拉木:新疆劳动力产业分布结构研究[J].特区经济,2011(9).

三重一大总结范文第2篇

(德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本文以德州市产业结构为例,着重分析了德州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提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德州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关键词 :产业结构;回归分析;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6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08-03

经济结构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上,要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优化产业结构.[1]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目前德州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因此分析德州市产业结构现状,推进德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调整在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德州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1.1 德州市产业结构的总体趋势分析

如图1所示,2006年至2013年期间,从总体趋势来看,德州市三次产业比重波动较为平缓.其中,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第二产业则相对稳定,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逐年减少.经济增长仍然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因此德州市的产业结构需进一步发展.

“十二五”以来我市积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发展方式,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注重科技投入,突出科技创新,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主引擎.[2]而2013年德州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1.1:52.9:36.0,与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依然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1.2 德州市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化分析

1.德州是传统农业大市,但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农业收益较低.虽然2013年,德州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3.54亿元,增长3.8%.从内部分行业情况看,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43亿元,增长4.2%;林业实现增加值7.9亿元,增长3.1%;实现牧业增加值97.9亿元,增长3.3%;实现渔业增加值8.9亿元,增长3.3%;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4.8%.[3]但畜牧业在德州市第一产业中占比接近40%,由于畜牧业价格易波动,将严重影响到第一产业整体的稳定发展.

尽管德州市第一产业格局正在发生转变,但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其次,“农业大市,经济小市”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因此大力加强、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2.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并以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为主保持相对稳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两大类,其中工业在德州市的第二产业中占最为主要的地位.2013年,337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68亿元,同比增长14.3%,居全省第三位.其中1661家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94.34亿元,增速13.17%,总量占比达47.3%;1710家重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73.91亿元,同比增长14.96%,增速高出轻工业1.4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4.9%.轻重工业比重为45:55,重工业比重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德州市工业经济整体上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并且保持明显的增长趋势.与此同时重工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3.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由表1、表2得知,德州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5.38亿元,增长11.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2.4%,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63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3%提升到36%,提高了3个百分点.2013年德州市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创下了自2006年以来的最好水平.虽然近几年第三产业结构总体变化趋势良好,但在发展层次方面还是相对滞后.目前,我市服务业仍以传统的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仍然不足.

尽管第三产业的比例逐年缓慢增长,但依然能反映出德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扩张,技术含量较低.长远来看此种内部结构并不利于德州市产业结构发展.

2 德州市生产总值(GDP)与三次产业实证分析

在本部分中,首先给出本文实证分析采用的变量及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主要是德州市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最后给出德州市生产总值(GDP)与三次产业百分比的回归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1 根据“德州市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信息整理得到德州市2006年-2013年生产总值(GDP)及三次产业各占GDP的百分比,其中Y表示生产总值(GDP),X1、X2、X3分别表示一、二、三次产业各占GDP的百分比,具体数据见表2.

2.2 以表2的信息为基础,利用参数最小二乘原理估计生产总量GDP与三次产业的变动关系.假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β0+β1*X1+β2*X2+ β3*X3;利用EXCEL软件的统计功能对表2德州市生产总值(GDP)与三次产业所占GDP百分比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

根据表2的结果,得到生产总值(GDP)与三次产业各占GDP百分比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7670.264+0*X1+12.6985402*X2

+262.406895*X3

各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为:

β1=0表示,第一产业变动与生产总值(GDP)无关.

β2=12.6985402表示,在第三产业占GDP百分比不变的条件下,第二产业占GDP百分比每增加1%,生产总值(GDP)增加12.6985402亿元.

β3=262.406895表示,在第二产业占GDP百分比不变的条件下,第三产业占GDP百分比每增加1%,生产总值(GDP)增加262.406895亿元.

3 结论和对策建议

3.1 基本结论

通过对德州市2006年-2013年的统计数据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生产总值(GDP)与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存在不同的依存关系.其中,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受第三产业占GDP百分比的影响最大,每当第三产业占GDP百分比增加1%,生产总值(GDP)就会增加262.406895亿元,是第二产业对生产总值(GDP)影响作用的20倍.换言之,生产总值(GDP)对第三产业增长的变动最为敏感,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是增加GDP最有效的途径.由表2得知,2013年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11.0:54.1:34.9调整为11.1:52.9:36.0,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个百分点.虽然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但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仍未改变,也正因如此,一直以来德州市“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改善.

这样的产业结构,表明德州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粗放型,以投资拉动为主,工业技术水平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节能、环保工作形势严峻等.要进一步提高德州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就必须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3.2 对策建议

3.2.1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重点,持续稳定地发展第一产业,适当地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地发展第三产业.对三次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之与制造业一起成为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支撑,对于促进德州市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义深远.具体来看,第一,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方向,结合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的渗透力和辐射力,服务于中高端制造业升级;第二,鼓励创新,把企业作为发展服务业的实施主体,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技术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改变德州服务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分布散的状况.第三,结合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要求,加速发展房地产、旅游、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带动提升产业结构.[6]

3.2.2 加大第二产业中工业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技术投入,推动纺织服装、食品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环节发展转变.就德州而言,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推广具有德州特色的小枣产业、德州棉花和德州扒鸡产业集群的优势.通过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进行新产品研发,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推进名牌战略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重点发展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提升传统产业;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工艺技术,实现由“两高一资”产业向节能环保产业的转变,推进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

3.2.3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新兴产业崛起

高新技术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2013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虽然达到25.4%,但发展还有较大空间.[7]作为太阳城的德州,发展新能源的优势与潜能是巨大的,2010年世界太阳城大会结束后,我市新能源产业在建项目达到63个,总投资额为268亿元,建成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511亿元.因此,“十二五”时期,德州市应大力发展低碳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加快建设部级产业基地,着力打造新能源、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和新材料、体育装备、环保设备三大产业集群,推动德州市工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以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于青.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6).

〔2〕德州市统计局——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德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路径选择分析,2014.9.

〔3〕德州市统计局——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德州三次产业齐发力助推经济实现新跨越,2014.3.

〔4〕德州市统计局——统计数据分析研究.2013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综述及2014年展望,2014.1.

〔5〕德州市统计局.德州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三重一大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优化升级结构的思考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条件,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途径,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提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水城县经济结构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逐渐形成了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产业调整带来的经济效益初步显现。经济结构调整变化的轨迹,记载着水城的发展变化史。

1.水城县经济结构变化历程

1988年区县分设以来,水城县经济结构经过了三次重大的调整变化,经历了“一、三、二”、“一、二、三”、“二、三、一”结构格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水城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重由1988年-1995年的一、三、二顺序,到1996年-2001年形成了一、二、三的格局,2002年――2012年形成了二、三、一的格局。2012年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11.5:64.3:24.2。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稳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相对稳定,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得到一定优化升级,也记载了水城县二十多年来攻坚克难,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如何由农业县一步步发展到工业县的奋斗历程。

1.1第一阶段为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1987年12月水城特区被撤销,分成钟山区和水城县,原水城特区主要的工业经济基本划归了钟山区,留给水城县的基本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农业是当时绝对的领军产业。此阶段经济结构呈三大特征:一是持续时间长,结构变化小。从1988年区县分设至第八个五年规划末期的1995年共8年的时间,保持了一、三、二的格局,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从1988年的72.5:10.0:17.5调整到1995年的58.1:19.5:22.4,此期间第一产业的比重均在60%以上,历经8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4.4个点,年均2个点,仍稳居全县经济的主导地位。第二产业虽上升了9.5个点,但年均也才上升1个点;第三产业上升了4.9个点,年均上升不到1个点,结构调整变化幅度较小。二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1988年经济总量只有2.01亿元,即使到了1995年,经济总量也不足5亿元,平均每年增加约3500万元,年均增长6.5%。三是第二、第三产业总量小,发展严重滞后。第二、三产业由于总量小,虽然年均增速高于第一产业,分别达到14%和17%,但两个产业总量加起来不足2亿元,比重不到50%,发展严重滞后。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988年的0.2亿元增加到1995年0.9亿元,不足1亿元,每年增加不到1000万元,尤其是工业基础薄弱,到1995年工业增加值仅0.6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88年的0.35亿元增加到1995年1.04亿元,每年增加仍然不到1000万元。

形成一三二结构格局有五大因素:一是区县分设后,水城县的工业变得一穷二百,亟待重新规划,经济处于恢复时期;二是水城县的基础和条件先天不足,海拔高,山区多,土地贫瘠。三是封闭、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四是投入少,建设资金严重紧缺;五是改革开放力度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1.2第二阶段为农业、工业齐头并进的经济结构

从1996年到2001年水城县经济实现新的突破,特别是在顺利实现第九个五年发展规划目标后,第二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在总量上与第一产业平分秋色,全县结构调整实现了新变化,形成了一、二、三的格局。在结构格局上具有三大特征。一是经济总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新的跨越。经济总量大幅提升,2000年,水城县GDP总量突破10亿元大关,是1988年的5倍。二是第二产业发展速度突破历史纪录,总量追上第一产业,形成了二者齐头并进共同推进全县经济发展的格局。第二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经济的迅速崛起,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9.39亿元,是1988年的30倍,年均增长30%。200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13亿元)与第二产业增加值(3.72亿元)总量差额仅为4100万元。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88年的73%下降到41%,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88年的10%上升到了37%,比第一产业的占比仅低4个百分点。到200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25亿元)与第二产业增加值(4.08亿元)在总量上差额已缩小到1700万元。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8%,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37%,差距已缩小到1个百分点。三是三次产业发展及不协调。从1988年至2001年间的发展速度看,第一产业发展相对平缓,年均增长4.8%;第二产业发展最快,年均增长20.3%;第三产业虽增速较快,年均增长15.6%,但总量较小,到2001年仅为2.97亿元,占GDP的比重由1988年的17%上升到26%,每年仅提高0.6个百分点。

经过第二阶段的发展,全县工业经济迅速崛起,彻底打破了水城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的经济发展格局,从此全县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1.3第三阶段为不断优化升级的经济结构

2002年至2012年,经过“十五”、“十一五”两个规划的实施,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到“十五”期末经济结构已从“九五”期末的“一二三”已演变为 “二三一”格局,经济总量逐步壮大,人均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竞争能力增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经济总量连上台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在2004年跨上20亿元台阶,2008年又跨上50亿元台阶,2012年冲入100亿元台阶。2012年全县GDP总量达到109.45亿元,是1988年-2003年16年间的总合;在全省88个县中位列19位,实力明显增强。二是经济发展速度再次突破历史新记录。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达18.4%,“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速14.5%,分别比“九五”期间的10%高8.4和4.5个百分点,尤其是200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达32.6%,为历史最高。三是建筑业和工业支撑主导GDP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2年到2012年,建筑业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达26.6%、2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3%、78.5%、64.0%、58.1%、69.3%、56.3%、61.8%、68.3%、75.3%、79.4%、66.3%。二者占据了经济的半壁江山,是绝对的领军产业。

此阶段是水城县各族人民最为自豪的阶段,农村经济结构得到初步调整,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发耳电厂、双元铝业、玉舍煤业、发耳煤业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以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能源工业得到迅速壮大,使以煤兴县,以煤立县的重要战略得到巩固,煤炭、冶炼、电力成为支柱产业,工业经济迅速崛起,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2012年在全省88个县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的综合排位由2007年的28位跃升到的第10位,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2.水城县三次产业结构存在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水城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经济增长仍以粗放型为主,运行质量不高。经济增长仍是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为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企业少,所占经济总量的份额少。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发展规模小、效益不佳、数量少、速度低。三是农业基础脆弱,农村贫困面大,人均水平低,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还未根本改善。这些问题将长期影响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3.进一步优化升级水城县经济结构的思考

3.1保持农业稳步发展

一是强化基础,确保粮食稳产增收。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引进农业新品种,不断优化粮食结构。二是挖掘优势,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发挥全县立体气候生物多样性突出的优势和潜力,在稳定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大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力度。三是继续加大调整农业结构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规划建设好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四是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繁荣稳定。

3.2加快推进工业结构升级,促进企业转变生产方式

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促使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淘汰低水平的工业生产,促进企业由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生产方式的转变,增强地方工业的发展后劲,做大做强特色工业,加强和巩固工业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一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和建设步伐,努力引进新上一批带动作用强、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污染和能耗低的项目。二是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调整产品结构,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知名品牌和企业。

三重一大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曲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

一、曲靖第三产业总体情况

曲靖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的总体特征是第一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低,从201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国范围第一产业的比例为10%,而云南省的第一产业比重为16%,曲靖则达到18%,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的比重,也高出全国水平4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落后全国平均水平下降12%。

二、曲靖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

曲靖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仅占比低,在发展速度上也落后于昆明,在2010年到2013年期间,曲靖市的生产总值增速每年维持13%,而同期间第三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仅有11.3%,可见,曲靖第三产业比重小增速慢,已经成为了经济结构当中的短板,严重制约着曲靖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2013年,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为主的生产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低,而批发和零售业这一项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高[1]。

从全国和云南省范围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连续减少,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持续增加,而曲靖市从2011年到2012年的数据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结构上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曲靖市的第三产业并没有带动起经济的新增长,像计算机、软件、金融,商业服务、科学研究等可以带动经济大力发展的一些行业在曲靖市发展非常缓慢。这对后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严重的隐患问题。

除此之外,由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曲靖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一直增长缓慢,2013年昆明市人口总数为659万人,曲靖市总人口数为597万人,曲靖市人口总数达到昆明市90%,生产总值曲靖市达到昆明市46%,而2013年,昆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2亿,曲靖市该数字仅仅为3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取经是仅达到昆明市的22%,相当于昆明市90%的人口和46%的生产总值,却只有昆明市1/5的商品零售总额,因此曲靖市的消费水平远远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同时可以看出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较高,一方面是曲靖市农业从业人口较多,可以说曲靖市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已经对曲靖的整体经济结构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曲靖市一直以来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资源依赖型经济。而曲靖现有的科技创新不足,科研经费投入不够,科技人才缺乏等现实因素造成了种种发展困难。科技含量高、能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很少。因而目前紧迫的问题是如何打造第三产业的新增长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拉动消费。

参考文献:

三重一大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兵团;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贡献

作者简介:张军民(1964-),男,新疆石河子人,新疆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1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1-0021-03

一、引言

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生产总值的增加来度量的,而生产总值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角度去衡量。产业结构是指各类资源(生产资料、人力、技术等)在社会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产业间的生产联系和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不同的产业结构有不同的整体效益.从而导致经济以不同的速度增长;而不同速度的经济增长又对产业结构有不同的要求,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等经济学家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指出产业结构状况和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提出产业结构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之一。战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加快经济增长的一个本质要求。

近十年来,兵团进行了内部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使兵团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兵团经济发展也出现一些新问题,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单一、盲目性投资过多、重复建设和经济同构现象严重。因此,研究近十年兵团不同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即产业结构是以怎样一种方式来影响兵团经济增长的,进而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对促进兵团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建立和数据说明

1.模型建立

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Romer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变迁)贡献的,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贡献的。而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现考虑不同产业结构对生产影响的函数,总产出是各个产业产出量以及经济的制度和技术水平的方程,于是存在:

Y=F(X1,X2,X3…Xk,A)(1)

其中,Y表示总产出;Xi(i=1,2,3…k)表示第i产业的产出量;A表示经济的制度和技术水平。现对函数Y=F(X1,X2,X3…Xk,A)求全微分得到:

LnY=?茁0+?茁1LnX1+?茁2LnX2+…+?茁kLnXk+?着(5)

因此,我们可以用(5)式作为模型来分析兵团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2.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1998-2007年《兵团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这一时期兵团进行了内部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总体上处于扩张期。兵团199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具体见下表:

三、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根据兵团1998-2007年生产总值及第一、二、三产业的样本观测值,并运用Eviews5.1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如下:

LnY=1.14+0.385LnX1+0.2621LnX2+0.3484LnX3 (6)

t (31.09)(51.91)(18.42)(21.76)

R2=0.99996R2=0.99994 DW=2.367014 F=49966.22

该方程的可决系数R2为0.99996,调整后可决系数R2为0.99994,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增长对兵团经济增长解释性很强。由各系数的t值和F统计值可知方程参数均能通过t检验和F检验,单个系数和整体均显著,DW统计值为2.367014,这说明回归方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因此,上式回归方程可以分析兵团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由(6)式可以看出:从三个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增长弹性看,兵团第一二三产业对兵团的经济增长弹性分别为:0.3857、0.2621、0.3484, 即第一产业产出每增加1%,会使兵团生产总值增长0.3857%;第二产业产出每增加1%,会使兵团生产总值增长0.2621%;第三产业产出每增加1%,会使兵团生产总值增长0.3484%。因此,在兵团经济增长中,不仅第一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而且第一产业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最大,第三产业次之,最后是第二产业。以2007年为例,兵团第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分别为36.8%、28.9%、34.3%,由此可推测2007年兵团第一产业在总产值中增加1个单位的产值,其GDP会增加1.05个单位;第二产业在总产值中增加1个单位的产值,其GDP会增加0.91个单位;第三产业在总产值中增加1个单位的产值,其GDP会增加1.02个单位。总体来看,兵团第一产业的产值增加对GDP增加的作用最明显,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弱。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对总产值的贡献会制约其他产业对总产值的贡献,因此兵团调整产业结构中应注意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同时继续加快发展第一、第三产业,使经济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增长。

为进一步说明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将第二产业X2细分为工业X2l和建筑业X22,对样本观测值进行回归,得到以下方程:

LnY=1.33+0.3836LnX1+0.1836LnX21+0.07LnX22+0.3561LnX3 (7)

t(27.48)(4791)(15.37)(3.36)(18.25)

R2=0.999966DW=2.39577 F=36481.00

该回归估计模型的可决系数R2为0.999966,且DW统计量为2.39577,这说明回归方程的残差项已不存在序列相关。方程所有参数估计值通过t检验,F值为36481,这说明方程整体上具有解释性。并且,从回归模型参数意义上看,各产业的产出弹性都是正的,通过经济意义检验。因此,方程(7)也可以分析兵团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兵团第一产业X1增长1%会使其GDP增长0.3836%,工业X21增长1%会使其GDP增长0.1836%,建筑业X22增长1%会使其GDP增长0.07%,第三产业X3增长1%会使其GDP增长0.3561%。

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一产业相对而言是一个高效的产业,但其发展空间较小,从相对量而言,2007年占到GDP的36.8%,三产产值比例仍为“一三二”模式,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发展空间也较大。因此,兵团应大力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实现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对GDP的贡献较大,其发展空间也较大,2007年占GDP的28.6%,因此,要增加其占GDP的比重,同时继续优化其内部结构,增大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四、兵团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对农业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促进兵团优势农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来说,从产业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看是一个高效产业;但兵团各师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水资源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第一产业的发展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有很大的需求且效率相对偏低,因此在制定第一产业发展战略时,应处理好第一产业和其他产业对水土地等资源需求的关系。从长远看,第一产业很难成为兵团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短期内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现阶段应采取措施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着力改造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大力度发展第一产业。具体做好以下几点:(1)在完成棉花和粮食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形成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的产业结构,从产值来看,兵团的林果业和畜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要继续抓好棉花和粮食生产。在坚持棉花战略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按照“高产区进、中产区调、低产区退”的原则,向高产优质高效区集中,努力提高品质和单产,提高市场竞争力。(3)加速农业产业化步伐。把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摆在突出位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同时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奠定农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综合化配套服务基础,实现产供销、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第二,挖掘企业潜力,通过加快信息化步伐推动工业化,加快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对第二产业来说,从工业产业在其产值中的比重以及工业及其行业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看,兵团工业潜力尚未发挥,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低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兵团应挖掘企业潜力,通过加快信息化步伐推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以及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1)以科技为依托,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战略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优势产业培育为重点,通过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2)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取得突破。国有资本要从小企业中退出,继续通过合资、转让、租赁等形式,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型经济,提高工业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3)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番茄酱棉花加工畜产品加工和蔬菜水果保鲜等龙头企业。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争创名优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内部结构,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对兵团第三产业来说,其对国内生产总值有较大贡献,但从行业贡献率看,其内部差异很大,且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份额偏小,因此,兵团第三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关键是优化内部结构,提高产业整体水平。第三产业发展应突出高效性、集约性、服务性、先进性,重点应抓好以下内容:(1)优先发展各种产业服务业。包括各种形式的中介服务、服务和专业服务,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各种中介服务机构,促进新疆兵团各种产业服务业的发展。(2)开拓推动特色旅游业。兵团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亟待开发。要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兵团、宣传新疆和兵团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发展鸣锣开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培育国内外市场,并积极参与自治区“五区两线”重点旅游景点的开发。加强对兵团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市场调研工作,通过对旅游景点线路考察,对兵团旅游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加强对兵团旅游资源整合。在继续发展并深度开发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应努力营造新的旅游产品,积极开发丝路景观旅游、西域文化古迹旅游、商务会议旅游、生态文化旅游、军垦风貌旅游等系列旅游产品,以此开拓海内外旅游市场。(3)加强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这些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比重在不断上升,其对社会其他服务业的带动效应明显,因此,必须推动这些行业高效发展。(4)第三产业发展必须依赖于第一、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盲目发展第三产业不会真正有利于经济持续有效发展,要防止产业结构空心化。

总之,以农业为基础,三大产业协调互补健康发展的产业结构,应是兵团近期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模式,也是兵团能够在最大限度发挥优势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 王力.新疆兵团经济发展分析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8,(04).

[2] 郝守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1999.

[3] 葛新元、王大辉.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01).

[4] 高松青.安徽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