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精选5篇)

  • 张晓风散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的张晓风在笃信宗教和喜爱创作的信仰下,得奖不断,盛名常在。她于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是江苏铜山人。八岁后赴台湾,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张晓风的生活顺利,在顺利中却也能写出有深度的散文,表…

张晓风散文(精选5篇)

张晓风散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张晓风,张晓风散文,散文性,戏剧性

在精神领域的需求日益提升的年代,文学便也在不断走向商业化的同时也不断对作家有更高的要求。要在文学众家中占领一席之地并能长久不衰更需要有全方位的素质。作为女性

的张晓风在笃信宗教和喜爱创作的信仰下,得奖不断,盛名常在。她于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是江苏铜山人。八岁后赴台湾,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张晓风的生活顺利,在顺利中却也能写出有深度的散文,表达出精致的思想实属不易,当属例外。这和她的基督教信仰以及热爱古典戏曲息息相关。其散文之所以能有挖掘的价值亦少不了散文中的戏剧性因素。

㈠散文性与戏剧性的关系

戏剧性的含义最早表现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其间表述为 戏剧式 、 戏剧化 的。剧作家庇考克认为,所谓戏剧性 即有关一切突然的、惊奇的、骚动的和猛烈的事情,和一切有紧张性的事件 。德国剧作家古斯塔夫 弗莱塔克也认为戏剧性 就是那些强烈的、凝结成意志和行动的内心活动;也就是一个行为的形成及其对心灵的后果 。戏剧性不仅在戏剧里表现,散文等其他文学样式里同样也浓厚地渗透着戏剧性的因子。戏剧性的笔调所体现出的戏剧冲突、戏剧结构、戏剧情境使散文更具生活的真实。戏剧性最主要在文学构成和舞台呈现两个方面生发。在散文里的文学构成主要通过文学语言、情感意识、生活片段、世事感悟表现;舞台呈现主要通过散文的结构设置、矛盾冲突的展现、戏剧性对话、戏剧性手法的运用表现。舞台呈现也要体现出集中性、紧张性、曲折性的特征。文学构成与舞台呈现的融合即要在运用戏剧手法的同时又不失其文学特征。作家在用文学者的眼光写作时又要不失其文学的感觉同时也要融进戏剧式的体验并诉诸于散文的形式论文下载。张晓风因受禅宗的影响散文性,把散文中各种戏剧式的冲突置于天国的光辉和人间的悲苦挣扎中,把人间的俗情世事的矛盾上升为上帝与人间的纠葛。因此张晓风的散文弥漫着天国光辉的色彩也散播着人间的情欲与理智。正如其在散文《种种可爱》所言:我记得住的而且在心中把玩不尽的全是那些可爱的片断,那些从生活的渊泽里捞起来的种种不尽的可爱。[①] 正是这些可爱的人间生活让作者在颤抖和卑微于上帝的面前时能够对人间的悲苦有所释然。也正是在散文中运用了戏剧性的手法使作者真实的心灵真诚的呈现。 融会贯通地运用戏剧手法在散文中支撑起一个小舞台,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种种矛盾冲突逐一呈现 [②] 这样不仅能够使散文保持随意性的同时也能有戏剧的严谨性。黑格尔解释戏剧性时说 真正的戏剧性在于由剧中人物自己说出各种旨趣的斗争以及人物性格和情欲的分裂之中的心事话。 [③] 在晓风的散文里,作者以代言的身份对事智与感情,对理想与现实,对人间与天国的各种交织设立了一道道门槛,继而用各种类型的人物去跨越去站在各种尖锐的边缘濒临各类抉择。此间戏剧性的表现一以贯之。情节和事件的传奇性、曲折性产生了戏剧性,构成了极大的审美诱惑,散文中原始的戏剧形态呈现了精到的起承转合。诗性的想象,夸张的动作性等亦形成了戏剧性。再者,假定性的存在也为散文的戏剧性增添了营造的情境。晓风的散文里各种心情、场景、人物心理的猜测和假定把散文的格调提升到戏剧性的层次,使散文的状态呈现了更高的格局。

㈡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差异体现

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戏曲以写意为主,西方戏剧以写实为主。西方戏剧对于演员要求不如中国戏曲那么高。由于戏曲表演的特殊性,需要演员从小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舞台道具、舞台布景的运用和选择需要表演者有戏曲的功底。从 戏曲 二字亦可看出: 戏 指舞蹈和动作, 曲 指歌唱部分, 载歌载舞 就形成了中国戏曲主要的标志性特征。而西方的戏剧表演演员大多为生活化的体验,大多也要求接近生活,戏剧舞台欢迎一般的戏剧爱好者。西方从遵循 三一律 法则的古典主义戏剧发展而来,对政治的倾向异常明显。为了适应君主专制、王权统治的需要,也为了受到政权的特殊保护、鼓励与培植,他们崇尚理性,蔑视情欲,以塑造英雄人物为主要目的,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在戏剧作品中,对国王的描述成了 正义 、 公正 化身的代名词。讴歌式的作品频繁上演。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都明显地带上了规范化的色彩。直至发展到浪漫主义戏剧才有所改变。而在中国,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散文性,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都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满着 虚与不虚 的写意性。在张晓风的散文里,其戏剧性没有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常从小事中见出大智慧、悟出人事。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又是极人道的,鲜明的带有中国戏曲的传统文化特征,亦可看出港台作家对祖国大陆的依恋及文化的归属性。再者, 中、西戏剧存在着两种各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话语模式,一种是叙述性的话语模式,一种是展示性的话语模式。 [④] 中国戏曲所代表的叙述性的话语模式主要是 外交流系统 ,西方戏剧所代表的展示性的话语模式主要是 内交流系统 ,前者主体是 叙述者或本人 ,后者主体是 剧中的主人物 ,具体地说,中国艺术重表现,西方艺术重再现。张晓风的散文巧妙的运用表现的艺术;以小见大、以物见理、以景抒情,有时也采用西方现代文学中的象征、幻觉、错觉等手法传达丰富的意蕴和思想,使散文中的戏剧性动人心弦,有声有色。

㈢戏剧性的具体体现

张晓风的散文作品有三类题材:对故国家园的乡愁、对山川风物的虔敬、对人生层面的观照。在这三类题材中浓厚的渗透着三重情结:母性情结、文化情结、禅宗情结。其散文中随处可见戏剧性因子,如《许士林的独白》就是对平剧《祭塔》的诗意改编,《那人在看画》就是融戏剧于散文的创新之作。晓风善于在散文中设置戏剧冲突来提高散文的精神境界,《未绝》就是典型的例子。文中主人公亮轩的父母亲之间、亮轩和他的父亲之间、亮轩和他的姑妈姑父之间都存在着极为尖锐的冲突,正是这些冲突把文章带入了紧张的氛围和情境,推动着故事情结和主人公事件的不同寻常的发展。在其他一些写人记事的散文中,晓风也大量运用戏剧冲突来营造情景。戏剧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冲突,冲突可体现为人与人、人与环境或者环境与环境的冲突,也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冲突论文下载。不管是人物内部的冲突还是外部的冲突,都将使散文的戏剧性更为彰显散文性,使散文的表达更加多样化。除了戏剧冲突的设置外,悬念的设置也是晓风散文的重要特色。此种戏剧性效果可以从戏剧式的对话,戏剧式的动作方面体现。如《溯洄》、《火种取莲》、《我听到你唱了》等。戏剧性的悬念不仅能够成为戏剧冲突的契机,也能使散文更富于爆发性。人物对话表现的戏剧性也能同时融合代言性叙述和戏剧性对话二者的指称和意动的功能。另外,晓风散文中人物的出场方式也常带有戏剧性,如《找个更高更大的对手》、《承受第一线晨曦的》等。再加上散文中讽刺、揶揄、嘲弄等视野的扩大和插科打诨等戏剧式表现手法的运用,作品不断呈现出喜剧的风情,从而也使作品形成了强烈的戏剧性张力。喜剧风情的弥漫也呈现出了晓风平实的幽默感以及女人式的含蓄。散文的的审美情趣不禁扩大。在戏剧结构方面,晓风经常借用戏曲开放式的幕场结构来结撰散文,分幕分场的结构成了晓风散文的一大特色。楔子和后记的运用是显著的特征,如《看松》、《我有一个梦》、《秋千上的女子》、《未绝》。用楔子的引言引起下文或以楔子终结全文都起到了统合全文的作用,让读者能对文章内容和主要思想胸有于心。此外,晓风也常用主题复见和回顾照应的方法来结构全文,如《春之怀古》、《愁乡石》等。用此种方法强调文章的主旨可以使散文的结构更加浑圆和畅通。

张晓风的散文堪称 现代中文经典 [⑤],其突出的戏剧性亦可称散文性所呈现的极致。散文里所表现出的人格和精神的修养来自散文家长期的阅世经历和性情的真诚。这其中有宗教的虔敬和中华文化的浑厚,有女性的大智慧和中生代散文家的沉稳和进取。她散文里的真率和担当,让读者感受到了作家心底灼热的民族情。

参考文献:

1、《比较戏剧学》,周宁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

2、《张晓风精选集》,徐学编选,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

3、《美学》第三卷下册,黑格尔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4月。

4、《余秋雨散文戏剧性研究》,潘慧,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5、《戏剧性散文与散文戏剧性》,张瑞田,2010年3月。

6、《情怀独寄豪秀焕美》,茅林莺,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张晓风散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散文之所以能保持长久的魅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兼备精深的古典文学造诣和广博的西方艺术素养。这使她的散文既漾动着传统渊源的温润之光,更激荡着现代诗艺创造的前卫意识。她将诗的想象逻辑和诗的情感结构运用于散文创作,在散文中借鉴诗歌的复沓、联想等手法,借鉴现代诗的语言和节奏,追求散文的色彩美和建筑美,在时空上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和思绪。

在台湾地区的文学天地间,散文以其代有人才,名家众多,阵容齐整,佳篇绚烂而占有重要的位置。众多散文家因对传统的承继光昌以及大胆革新与锐意创新而形成了重峦叠嶂、万壑争流的散文景观。在这群活跃的散文作家群中,张晓风无疑是一位令人瞩目的散文大家。浓厚的古典文学涵养,使张晓风的散文散发出古典文化的芬芳,尤其是长期受古典诗词的浸润,使她具有诗人气质。她以诗人的眼光和感觉去观察生活,感受人生。她的散文具有诗的激情,诗的联想,诗的感应,诗的风采,诗的气质。她把诗与散文糅合在一起,跨越了诗与散文的界限,字里行间透露出浓郁的诗情和诗的意蕴,造就了一种既有意象,又有蕴含,既清新又朦胧,既现实又浪漫的风格。古典诗词中“雨荷”“圆月”“松树”“杜鹃”“梧桐”“垂柳”“红枫”等意象的大量应用,直接体现了张晓风与古典文学传统之间深厚的渊源关系。但是,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着几近痴迷的她,并没有在古典里迷失自己。如果说,张晓风早期作品充满着古典诗词的阴柔之美,趋于婉约的话,那么,她后来的一些散文,便明显地借鉴了现代诗的意境和语言策略,无论从其内涵或艺术表现技法看,都显现着现代诗的品格,而别具艺术魅力。

一、诗的联想与感应。张晓风在她的散文《地泉》中写到:“有人以为诗是题在题诗的壁上,扇上,搜纳奇句的古锦囊里,或是一部毛诗,一卷杜子美里。其实,不是的,诗是地泉,掘地数寻,它便翻涌而出,只要一截长如思绪的绠,便可汲出一挑挑一担担透明的诗。”作为一个至情至性的作家,她说过,她不是书写分行押韵那种职业意义上的诗人,而是以诗为事业,以追求和创造诗意为人生终极目的意义上的诗人。她的散文洋溢着浓郁的诗情和诗意。她的许多作品实际上是一首具有鲜明的意象、浓烈的感情和动人的旋律的散文诗。不少散文采用了诗的结构和节奏,句子跳跃性强,意象密集,有些则类似意识流作品。张晓风常常采用诗歌那种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她的散文也因此通篇涌动着强烈的感情激流,这感情经过诗化的提炼,具有令人陶醉的诗的韵味,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从她的散文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诗一般的情怀和语言所带来的审美愉悦。

首先,张晓风将诗的想象逻辑和诗的情感结构运用于散文创作。她挥动着诗笔写了大量的诗性散文。她的许多散文,有明显的诗化倾向,淡化对日常生活过程的记述,代之以阐释自然,解读社会人生的奇思玄想和瀑布流泻般的感情抒发。如《母亲的羽衣》中的“羽衣”就是诗意化的形象比喻,羽衣是一件梦的衣裳,是每一个女性的青春梦想,青春岁月的标志,也是每一位母亲深情回顾中的往昔时光。有些散文则注重通过对自然景物,作者心理感受的描写以形成作品的诗意情调。如写景记游《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展现在读者跟前的是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一路上对自然所寓含的神谕的参悟,是宽远的联想和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全文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叙事线索,内容随作者的思绪和感情而自然流转,极富诗歌的跳跃性。作者按诗的想象逻辑,将人与物合一,抒写深切的人生体验,有着诗一般细腻而炽热的热情和瑰丽宽远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她写的是散文,但把握世界的方式却是诗性的,即以感悟代替对生活历史性的考察,而这本质上与诗是一致的。其散文体现诗的精神:自由、抒情和想象。“临场感”甚为饱满的感性,经灵性和知性的提升之后,体现了一种高妙之境。

诗的构思离不开想象和联想。张晓风基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驾起感情的马车,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散文王国里纵横驰骋。她的散文想象大胆而新奇别致,天上地下万事万物都可信手拈来,在清风明月、山松野草之间驰骋想象,营造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意境,令人耳目一新。不着痕迹的比喻在散文中俯拾即是。她把春天想象成一个“美丽的、多层的大蛋糕”,而地上的野花是“蛋糕的底层”。在山水中徜徉了一天,临走时她说:“山风跟我说了一天,野水跟我聊了一天,我累了。”她想做“旷野上的一只野鹤”、“深山里一缕宛转的气流”,赤足在石块与石块之间跳跃着,“恍惚以为自己就是山上的一块石头,溪边的一棵树”,一切世俗的烦恼消失了。

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的头上,我却苦于没有云样的笔。(《画晴》)

这是何等的气魄!

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每一个杯形的小野花里。(《魔季》)

阳光为酒花为杯,让人感到春天暖洋洋的太阳,照耀宁静悠远的深色原野,到处满含着无边的甜美的醉意,令人备感生命的美好。

我此刻也卧看大树在风中梳着那满头青丝……我也有华发绿鬓,跟巨木相向苍翠。

花蕾是蛹,是一种未经展示未经破茧的浓缩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灯谜,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个谜底。花蕾是胎儿,似乎混沌无知,却有时喜欢用强烈的胎动来证实自己。(《咏物篇》)

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缔造的。(《花朝手记》)

这种想象简直要直追盛唐诗人了。她深入体察事物,从中寻找美的所在,捕捉思想的火花,只用淡墨淡笔,简单勾勒,便使寻常的花木,都别有一番生趣。

张晓风在散文中还借鉴诗歌的表现形式。她的许多散文是用诗一样的结构组合而成的。如《一个女人的爱情观》全文几乎都是由一种句式写成,反复吟诵爱一个人就是怎样怎样。这种跳动的节奏,一咏三叹的旋律,分明就是诗。《如果你是天使》通篇围绕标题这句假设句行文,每段以此句起始,来表现母子深情。她将诗中的“复沓”借鉴到散文中,一来使所抒之情有波澜起伏的层次感,二来也造成一种回环的美,颇具音乐性。再如《雨之调》分别由“雨荷”“清明上河图”“秋声赋”“青楼集”“油伞”等五个独立小文编缀而成。这样的结构,很容易让人想起诗歌中的“组诗”这一形式。张晓风对这样类似组诗的“组散文”情有独钟,《春俎》《常常,我想起那座山》《爱情篇》《矛盾篇》《眼神四则》《魂梦三则》《林木篇》《花朝手记》《衣履篇》《初绽的诗篇》《玉想》等等,它们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或咏物,都是围绕总标题,运用现代诗组诗的形式来营造散文集锦式的艺术,从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出发勾起一串串萦思,处处散发出诗一样的象征意象,各显奇颖,各呈异彩。这类散文如书法中的狂草,有着最自由随意的布局,读这样的散文就像跟作者做一次天马行空的精神漫游。

二、诗的语言与节奏。丰富的历史知识,精深的古典文学造诣,以及广博的西方艺术素养,使张晓风的散文艺术殿堂建筑在坚实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基础上。她的散文自由活泼,挥洒自如,文字意象繁复,节奏感强,语言复沓跳跃,具有音乐美和意境美。她极力注重语言的加工提炼,善于将文言、现代人的口语和欧化语熔为一炉,精心铸造,巧妙地加以剪裁衔接,另创新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她的语言,既有如“爱是火炽的,恨是死冰的,同情是深渊的,哀愁是层叠的”(《雨天的书》)的古典的清新典雅的排比句,也有现代诗的快节奏语言。

我愿我的朋友也在生命中最美好的片刻想起我来。在一切天清地廓之时,在叶嫩花初之际,在霜之始凝,夜之始静,果之初熟,菜之方馨,在船之启碇,鸟之迥翼,在婴儿第一次微笑的刹那,想及我。(《初心》)

这段文字速度快,笔力强健,气势充沛,一气呵成,运用现代诗的节奏和律动,有最好的现代诗那样苍苍莽莽的感性。

我愿我是那春泥年经上生活过的众生的记录,我是圆我是方我是点我是线我是横我是直我是交叉我是平行我是蹄痕我是爪痕我是鳞痕我是深我是浅我是凝聚我是散。我是即使被一场春雨洗刷掉也平静不觉伤悲、被仓颉领悟模仿也不觉可喜的一枚留痕。(《你要做什么》)

这些语言运用现代诗常用的语言反常搭配的技法,似翻滚的大海,滔滔不绝地喷涌。有时她的语言又似山间的溪流,轻快热烈、幽默诙谐;在她笔下阳光是可以嗅出来的,芳草可以绿得冒出水来,白色的天光可以乱扑扑地压下来,桥因超载月光而成为危桥。有时又似纯净的潮水,恬静温柔,充满诗意。《眼神四则》中,当她听说明治年间,为了把极重的木材拖到工地,有个村里的女子把头发剪了,搓成百尺大绳时,不觉神思飞扬:

美丽是什么?是古往今来一切坚持的悲愿吧?是一女子在落发之际的凛然一笑吧?是将黑丝般的青发,委弃尘泥的甘心捐舍吧?是一世一世的后人站在柜前的心惊神驰吧?

所有明治年间的美丽青丝岂不早成为飘飞的暮雪,所有的暮雪岂不都早已随着苍然的枯骨化为滓泥?独有这利剪刀切截的愿心仍然千回百绕,盘桓如曲折的心事。信仰是什么?那古雅的木造结构说不完的,让沉沉的黑瓦去说,黑瓦说不尽的,让飞檐去说,飞檐说不清的让梁燕去说,至于梁燕诉不尽的、廓然的石板前庭形容不来的、贮水池里的一方暮云描摹不出的以及黄昏梵唱所勾勒不成的,却让万千女子青丝编成的巨索一语道破。

这些语言刚健不失柔美,豪气中犹存雅韵,显示出特有的情调和色彩。这些语言奇俏精炼,字字珠玑,为了适应文章整体风格和表达至情至性的审美激动,打破呆板的句法框架,形成一种迫不及待的气势,作者的感情和才情避开任何既定的结构和组织,无拘无束地显现出来。难怪王文兴评价:“张晓风的文字,其运用之灵活,在当今的我国作家中几乎不作第二人来想。”

张晓风的语言有绮丽婉约的一面,柔肠千曲,情思逶迤,但婉约中有昂扬和洒脱,是婀娜寓阳刚,常用比喻和意象,情思郁勃,自藏豪气,将古典诗文的典雅整饬精练与适合表达浓情烈意的欧化句式很好地熔铸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风格。她充分发挥了中国古典散文汉语言文字那种立体化和感性化的美学效果,但对于中国古典散文的不足之处,她也有清醒的认识。传统中国画对色彩和光影对比关注不够,因此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色感都很淡,崇尚的是冲淡清远。见之于游记,描写山水,往往在清淡中见韵味,不是在瑰丽奇伟中见生命。张晓风在散文创作时,既汲取了中国古典散文重视韵味的优点,以凝练文字和意象传达出盎然的天趣和无尽的哲思;又取法西方现代文学,追求一种在浓墨重彩尽情挥洒中凸现强劲生命力的美学风格。这使她的记游散文恣肆而细腻,远看有气势,近看有细节,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开创了中国现代山水游记的新局面。为了营造诗的意境,给读者视觉的愉悦和色彩的象征意义,张晓风的散文文句力求整齐对称,错落有致,色彩感强,具有绘画美和建筑美。

首先,张晓风通过对色彩的捕捉和描绘,去进行散文意象的创造。《雨之调·雨荷》就在短短的篇章中,描绘了一株雨中挺立的红莲。冷暖色调的对比,不同颜色的叠合、互映,使这篇散文的色彩达到了和谐美和层次美。同时还用象征意义,演绎其思想内容。雨中半开的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红色象征热情、勇敢、炽烈的生命之火。

初春的嫩叶照例不是浅碧而是嫩红,状如星雨的芒萁蕨如此,尖苞如纺锤的雀榕如此,柔枝纷披的菩提如此,想来植物年年也要育出一批“赤子”,红彤彤的,血色充沛的元胎(《我在》)。

用嫩红的元胎来描绘芒萁蕨、雀榕、菩提等植物的初生嫩叶,惟妙惟肖。

其次,张晓风的色彩描绘是服从于自我心灵表达的需要的,她已抛开了意象的浅表描写,而趋向内在和心灵,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她的散文往往运用华美的辞藻绘画造型,写意与写实相结合,具有色彩斑斓、意蕴深远的绘画美,这显示她散文语言方面的精深造诣。

从来没有偏爱过红色,只是在冷冷清清的落叶季节里,心中不免渴望地向往那一片有着热度的红。当满山红叶诗意地悬挂着,这是多么美丽的忧愁啊!那一树枫叶,在晨风中舒开我纯洁的浅碧,在夕阳中燃烧我殷红的灿红。(《林木篇·枫》)

小草莓包括多少神迹啊!如何棕黑色的泥土竟长出灰褐色的枝子,如何灰褐色的枝子会溢出深绿色的叶子,如何深绿色的叶间会沁出珠白的花朵,又如何珠白的花朵已锤炼为一块碧涩的祖母绿,而那颗祖母绿又如何终于兑换成浑圆甜蜜的红宝石。(《咏物篇》)

作者把创造诗的意境作为营构篇章的美学理想。“花”经过情感的过滤和哲思的包孕,已带上了某些理念的色彩;花只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中介,而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体悟才是作品的灵魂。作者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借助富有动感和质感的语言,经过精心的架构,理念从酣畅的描述中不露斤斧之痕地流露出来,艺术的魅力由此而生。在这里,“你会惊悟到原来颜色也是有欲望,有性格,甚至有语言、有欢呼的!”(《矛盾篇之三》)色彩的描绘成了张晓风作品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张晓风散文节奏明快简洁,文气顺畅多变,体现了“英伟之气”的又一侧面。她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或者赋予旧词新的生命,并通过长短句的搭配产生抑扬顿挫、疾徐快慢的效果,形成跌宕起伏、自然优美的节奏。

秋山寂寥,秋容空寥,秋天也正自搭着一条围巾吧,从山巅绕到低谷,从低谷拖到水湄,一条古旧温婉的围巾啊!(《衣履篇》)

我若能挥鞭纵马,直攀峰头;我若能逐草而居,驱羊到溪涧中去痛饮甘拳;我若能手拨马头琴,讲述悠古的战史;我若能身肩绫罗绸缎去卖给四方好颜色和女子,是的,我若是草原上的战士、牧人、行吟诗人或商贾,则阿尔泰山便如沙地的长枕,可以狎昵亲密。但我不是,我是必须离去的过客。(《戈壁行脚》)

寥寥几句,随着情绪的起伏形成了自然优美的节奏,状写出自己生命的感动,给人以诗的清新和柔丽,具有诗的节奏。她常常根据感情的跌宕起伏而安排节奏,自她的散文中,读者可领略现代诗的感觉,现代诗的意象,现代诗的节奏。这些蕴含现代诗的诗质散文语言,与传统美文比,感觉敏锐,意象繁复,节奏灵活,弹性十足,密度加大,富于表现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抒情小品所能概括得了的。

参考文献

[1] 楼肇明:《星约·情冢·诗课》,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 《张晓风散文系列》1-7卷,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3月版。

张晓风散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百年;张说;研究;述评

abstract: zhang yue is a famous literati and statesman at the turn of early tang dynasty. the article bases on the material of literature from 20th century,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es on zhang yu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ignificance of literature history, life official position, thought, poetry, essay legend, etc.

key words: 100-years; zhang yue; researches; review

“开元宗臣”张说在初盛唐转变之交,“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1],身兼朝中重臣和文坛翘楚的双重身份。然而对张说的研究,却跟张说应有的文学史地位极不相符,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才逐渐进入文学研究视野。目前的研究专著仅见《张说年谱》[2],研究论文有大约六十篇。本文将全面梳理百年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总结主要成就与不足,展望张说研究可供拓展的研究空间。

文学史意义与地位述评

陈子展的《张说一千二百年忌》是20世纪对张说进行专文评说的开山之作,文章旗帜鲜明地指出:“有唐代隋,张说显贵于开元盛时,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很足以抬高他在文学上的地位。所以他能主一时坛坫,开一时风气。”[3]惜此后嗣响寥寥。近二十五年,张说的文学史地位渐渐凸显,不少学者开始认识张说在初盛唐之交文坛上所起的作用。葛晓音在《论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中,认为张说是介于四杰、陈子昂和盛唐诗人之间的过渡人物,为盛唐文学勾勒出“奇情新拔”、“天然壮丽”的风格和“属词丰美,得中和之气”的旨趣相结合的理想艺术风格[4]。许总《盛唐诗繁荣的人学视野》将张说置于文化史中予以观照,认为盛唐诗的繁荣除了政治社会背景及文学史自身规律因素外,张说及张九龄标举弘远阔大的审美境象并提拔众多杰出诗人,以其宰辅地位的权威性力量,推动诗歌创作的繁荣和走向,是不可或缺的主观因素的一环[5]。邓小军《盛唐时期诗歌人文意义的再发现》指出,以张说为代表的盛唐人把唐诗提升到与六艺经典同等的高度[6]。这些新见的提出,对于确认张说的文学史地位很有推动意义。

概而言之,对于张说的文学史地位的认识整体上尚有不少值得审视和开拓之处,研究相对薄弱,视野较为狭窄。对张说文学史意义和地位的评价,乔象钟《唐代文学史》涉及张说生平、文学业绩以及诗文、传奇、版本,认为其是“盛唐文学的开路人”[7],是当下文学史对其评说最为详尽的。其他对张说立有专章的文学史还有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8]、章培恒《中国文学史》[9]、聂石樵《唐代文学史》[10]、王永宽、白本松《河南文学史》[11]等,而更多文学史则对张说只字不提或一笔带过,不重视其文学史地位。在张说在初唐渐盛文学的转型意义未被学界正式确认之前,这种局面还将维系很长一段时间,学者对张说意义的探讨,一时之间还很难激起研究的热潮,但是张说文学史地位的评价问题已经渐渐呈现升温之态势。深入理解张说的文学思想、文化活动和诗歌散文创作实绩对唐代文学发展的卓越贡献,剖析其研究未受重视的原因,是将来张说文学史意义研究或有进展的突破口。

生平、仕历与交游研究

对张说生平与仕历考证发明甚多的《张说年谱》,对谱主的文学史地位、籍贯、生平、交往以及作品系年都有比较确切的论述,体例完备,言简意赅,参考价值很高。傅璇琮通过对《唐才子传》的校笺,也梳理了张说的生平、仕途、文学诸方面[12]。海外汉学也对张说的生平及诗歌予以考证评价,如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张说传记与文学》[13]、美国学者克罗尔《张说卒日考》[14]、宇文所安(斯蒂芬·欧文)《张说及过渡到盛唐》[15]等,或多或少都涉及到张说生平仕历的某些细节。通过这些努力,基本理清了张说的生平与仕历的若干问题,比如籍贯归属,就考证得相对明晰;但家世脉络、仕宦系年等似是而非的问题,仍然有待廓清,以明了张说的仕宦生涯对“开元之治”和“盛唐气象”形成的确切贡献。

对张说的政治与文化意义进行评价,学界做过一些努力。曾智安《论张说推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的曲折过程》论及张说在贬谪生涯中汲取教训经验,主动迎合玄宗追求时用的政治观念,逐渐实现对现有吏治格局的突破,对盛唐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6],突破传统囿见,颇见新意。汪?提出的“吏治与文学之争”为学者关注,杜晓勤《“吏治与文学之争”对盛唐前期诗坛之影响》指出开元前期张说等“文学”派,较之姚崇、宋?的“吏治”派实则处于劣势,这对于文学的影响是促成以张说为核心的贬谪诗人群体的形成;而张说开元九年复相以后对文坛的积极影响和对诗歌艺术发展的推动,要到开元十五年以后逐渐显现[17]。作为政治史上的重要人物,张说引起了很多关注(包括负面的,如其对封禅的鼓吹、“泰山”称谓的由来等),相关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多,但是与文学相关的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张说在国史监修与大型图书编撰中的文化意义、身为文儒的文治主张、三度从戎生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对后进的诱掖奖劝对盛唐文学的带动意义,都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对张说交游和同时代作家的比较研究中,丁放《张说、张九龄集团与开元诗风》力证“二张”是开元政坛和文坛的双重领袖,同备识拔文士之功,并考察二人诗歌的渊源和创作倾向,得出结论二张集团代表的是盛唐诗发展的初级阶段[18]。张说、苏?合称“燕许大手笔”,两人散文充溢着格调雄浑、气势恢弘的盛唐气象,开启了由骈趋散、清拔宏丽的一代新风,王太阁《论“燕许大手笔”》就苏张之关系、“大手笔”之由来及演变、“燕许”散文的共性与个性详加考论,指出二人在唐文由骈趋散的发展史中的开拓之功[19]。但纵观研究史,张说与其他士人的交往研究所见寥寥,实则张说与初盛唐诸多文士如杨炯、李峤、崔融、沈?缙凇⑺沃?省⒊伦影骸⒙?赜谩⑼鹾病⑼跬濉⒗铉摺⒑刂?隆⑺镥选⒚虾迫弧⒋掾?⒎楷g、高力士皆有过从;而以张说为中心的代表初盛唐文化转型的士人群体的研究几乎仍是一片空白,珠英学士集团、集贤学士集团、湘岳贬谪诗人群三个文士团体中张说的地位和意义等重要问题,则较少有学者论及。若能从张说为圆心的诗人交游与诗人群的角度来把握初盛唐文人交往,对于全面理解初唐渐盛的时代风尚和文化背景,当是不无裨益的。

思想研究

唐朝的宗教文化政策是“三教并流”。张说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葛晓音《盛唐“文儒”的形成和复古思潮的滥觞》认为张说是以礼乐和仁义扭转初盛唐之交学术风气的关键人物和在复兴儒学的进程中文儒知识阶层的领军人物[20],持论比较中肯。张说的佛禅因缘也很深,张海沙指出张说不仅与僧人交往甚密,还参与译经,深受空观和定慧理论的影响,而这些禅学思想促使张说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崇尚天然、素而不饰的观点,对其创作由初唐渐入盛唐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21]。总体来说,在唐代“三教调和”的背景下,对张说儒释道的思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其思想的主导性和偏向性,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甚突出;对张说三教思想的融合及其对文化建设的影响问题、道家思想的表现与在文学创作中的印记等问题还重视不足,仍需要做更深入地考察。

文艺思想方面,作为盛唐气象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张说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又强调文学表现的各种艺术,其文艺思想对于初盛唐文风的转变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杨洁琛比较完整概括了张说的文艺思想,其《“完美”的追求:张说文学思想论略》认为张说兼备功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强调“风雅”、“吟咏性情”,再加上对“风骨”、“滋味”、“文采”、“声律”更为具体的要求,构成张说传统儒家诗教的思想体系[22]。尽管还有一些论文对张说文艺思想已有一些总结,但仍然值得继续探讨,以对张说在初唐渐盛过程中之于文学的意义予以确认,在更为总体的把握和综合的考察中,横向比较其与同时代的有突出创见的文艺理论提出者如陈子昂、苏?等的异同,有助于重构张说在中国传统思想史和文艺理论史上的地位。在初唐向盛唐文学转变中,唐初史学家、四杰、陈子昂等已经在理论和创作上有所准备,但是就整个文坛来说,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创作风尚和创作队伍。要使整个社会出现文学高度繁荣的局面,这一任务事实上是由张说来承担的。张说以四杰、陈子昂的诗歌、散文理论为基础,综合诗歌发展的方向和主张,提携后进而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创作队伍,改变了个人孤军奋战变革文风的局面,转向形成团体创作的兴盛繁荣,以共同的审美风尚带动诗风的转变,推动了当时诗潮向盛唐转变的进程,这应该是将来张说思想研究的方向。

诗歌研究

闻一多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研究张说的第一人,他把张说的诗介于初盛唐之间,张说不仅承继初唐风格,而且作品整篇匀称,无句可摘,使人精神有所寄托,代表盛唐新调,并认为他是“试帖诗典型的建立者”,对唐诗的影响重大[23]。但此后便无嗣音,学界往往笼统地认为张说多作应制诗,充满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基调,往往与初唐的上官体、颂体诗相提并论,谈不上对张说诗歌艺术价值的客观评价。

八十年代以来对张说诗歌研究多维度次第展开。许总《论张说与盛唐诗歌审美理想》将张说的诗歌艺术创作置于唐诗史的大背景中,认为其诗歌创作实践以时代性主题为基点和核心,其多样化表现特点是时代各种艺术范式和类型的融汇,提到其对诗境的构造是对新的艺术理想和境界的标举和倡立[24];杜晓勤从文化阐释的角度指出张说在诗歌表现题材、诗歌形式、诗境、骨力等方面都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为开创盛唐诗歌新风貌作了全面的准备[25]。还有一些论文对张说诗歌的研究涉及到风格、境界、气象、韵味、体裁等诸方面,张说诗体现魏晋与齐梁诗风的结合的倾向,是初唐跨入盛唐的新起点的标志之一,其诗歌创作在题材深化、构思方式、文体类型、表现风格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这些认识是非常可喜的。与此同时,在另外一些问题上,如张说诗歌发展脉络、诗风的多样性、诗学渊源及影响、时代性主题的表现力度、应制诗的价值估量等则几无学者触及,值得进一步梳理和挖掘。

题材方面,学界对张说诗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山水诗的关注相对较多,如葛晓音《唐前期山水诗演进的两次复变:兼论张说、张九龄在盛唐山水诗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开元前期的山水诗虽然再度复兴了齐梁诗风,却并未重蹈其绮靡的覆辙,原因之一便是张说的正确引导,兼取大、小谢两种不同的风格,促使晋宋与齐梁两体趋于合流;而张说更大的贡献在于其以一代文宗的地位引导诗歌发展的方向[26],概括张说在山水诗的发展上所做的努力。张说贬谪岳州,诗风为之一变,人谓得江山之助,关注者相对较多,这对于研究的深入很有帮助,但对于其山水诗承前启后的意义似乎未能形成共识,而对张说其它地域如京洛、蜀道、荆州、岭南等诗作则未加深究。张说其他诸如送别诗、边塞诗、感怀诗、咏史诗、感怀诗等题材,都没能引起学界重视,对张说诗歌艺术如体裁、格律、修辞等方面的研究也是亟待填补的空白。目前所见极少部分涉及到地域、音乐等题材的研究论文是对张说诗歌进行多面阐释的尝试,丰富了研究的畛域,但是多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少有创获,这也许是将来张说诗歌题材研究突破的重点,而张说诗歌对于后代诗人诗作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散文、骈文及传奇研究

张说存文二百五十余篇,但对其文章方面的研究显得非常薄弱。一方面是散文研究方法论上的单调,一方面也在于对张说文价值认识的不足。初唐时骈文大行于世,张说将部分表奏改为骈散夹杂,在应用文转向散文化的过程中起着过渡作用,如王太阁《论张说散文创作的“新变”》认为张说开一代散文之新风,文章体式上运散体之气于骈体之中,气格情调则于宏丽之中洋溢雄浑之气,文法技巧开创以传记手法撰写碑志[27],颇有建设性,然而对此的探讨却显得异常单薄。而对于张说散文“大手笔”的认识则相对深入一些,如肖瑞峰《论“大手笔”张说的散文》从时代特征着眼,以张说的礼乐雅颂和碑文墓志两类文章为研究对象,指出其散文特点是创作手法多样,体式骈散兼行,气势雄浑,肯定了张说在文体革新过程中最早大量创作“笔”类应用文的重要作用[28]。张说的碑志久负文名,他力图摆脱传统碑文虚假和程式化的弊病,以创作手法之新、章法结构之变开创了碑志文创作的新局面,但费解的是,学者很少对这块肥沃的土地勤加开垦,几无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对张说文研究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整体把握,往往未能深入,少有研究者通过作品的细读来把握张说的创作心态,多凭一、两篇作品的阅读印象遽下结论,往往采用简单的印象式的批评术语,缺乏对其散文与韵文创作真正深入的剖析。张说在唐代文章史的发展中具有转捩作用,研究其文整体的创作情况,探讨其骈散相间、运散于骈的艺术创造,以及其于宏丽之中洋溢雄浑大手笔的气格,对确定张说的文学史地位是很有帮助的。

传奇研究是张说研究中的新领域。早在五十年代,王运熙就提出张说可能是《虬髯客传》的作者一说,认为其可能填补盛唐无传奇的空白[29],但臆测大于坐实。对张说传奇进行考论后面还有一些视野有所开阔的研究成果,然而囿于文献的匮乏,对于张说是否撰有传奇,撰有哪些传奇,学界尚未统一认识,这限制了张说传奇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版本与系年考证

作品系年与考证方面,陈祖言《张说年谱》和陶敏、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30]对张说的大部分作品予以系年,据理考证、精细梳理,不可不读,但其中仍有一些遗漏舛误之处;朱玉麒在整理《张说之文集》过程中检讨张说诗文重出、误收的几类原因,并对重出于他人名下的张说作品二十八篇、误收于张说名下的他人作品二十四篇进行了辨识,很见功力[31]。版本方面,万曼对《张说之集》的版本介绍详尽可信,颇有发明之功[32];朱玉麒研究宋本《张说之文集》的流传,对宋刻本的著录与影宋本的发现作了介绍[33],材料详赡,考辨精细,较有参考价值。

既是初唐渐盛之际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又兼为唐代诗文由初入盛的发展过程中关键人物之一,张说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文学特长建功立业,展现盛唐蓬勃慷慨的精神风貌,但是张说研究整体上来说仍然相对冷落,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通行的唐诗分期研究法,忽略了过渡阶段的作家作品;其二,研究多以印象式的批评为主而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张说文学以歌功颂德为主调;其三,张说作为封建统治的中坚分子,本身会受到历史阶级主义者的批判,而力倡封禅,则被认为助长了玄宗骄奢淫逸的执政作风。可喜的是,随着学术视野的拓展、文学研究方法的丰富、文献资料的新发掘和整理,新时期张说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涵盖文艺理论、美学思想、诗歌创作、散文韵文创作、传奇创作、文化政策的制定及其文化活动、文士提携、对盛唐文坛的影响等诸方面。但是各方面的研究都还存在诸多不足和谬漏之处,研究领域狭窄,热点过于集中在其政治地位、山水诗等,研究往往失之总体性、厚重感,尚不足与张说在文学史的地位相匹配,还有很多空白亟待填补(如,仍无学术专著以及点校本、注释本面世)。加之学界对张说的研究向来关注不足,且言其一端,各自为阵,没有出现以张说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者,目前很难扭转张说在文学研究史上地位不高的现实,这是十分遗憾的。学界呼唤对张说更为整体、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d. 旧唐书(卷97)[z]. 北京:中华书局,1975. p3057.

[2] 陈祖言. 张说年谱[m].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4.

[3] 陈子展. 张说一千二百年忌[j]. 现代文学:第1卷,1930-12-16.

[4] 葛晓音. 论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1995(2):p191~208.

[5] 许总. 盛唐诗繁荣的人学视野[j]. 中州学刊,2002(2):p91~95.

[6] 邓小军. 盛唐时期诗歌人文意义的再发现[j].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5):p101~103.

[7] 乔象钟,陈铁民. 唐代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p246~261.

[8] 谢无量. 中国大文学史[m]. 北京:中华书局本影印,1918.p38~39.

[9] 章培恒,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中)[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p43~46.

[10] 聂石樵. 唐代文学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299~301,p407~410.

[11] 王永宽,白本松. 河南文学史(古代卷)[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p340~343.

[12] 傅璇琮. 唐才子传校笺(卷一)[m]. 北京:中华书局,2002.p130~139.

[13] [日]吉川幸次郎. 张说传记与文学[a]. 吉川幸次郎全集(卷11)[m]. 东京:筑摩书房,1975.

[14] [美]克罗尔. 张说卒日考[j].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and reviews,1980(2).

[15] [美]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初唐诗[m]. 北京:三联书店,2004. p293~322.

[16] 曾智安. 论张说推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的曲折过程[j]. 文学遗产,2006(1):p57~65.

[17] 杜晓勤. “吏治与文学之争”对盛唐前期诗坛之影响[j].文史哲,1997(4):p60~64.

[18] 丁放. 张说、张九龄集团与开元诗风[j].文学评论,2002(2):p153~159.

[19] 王太阁. 论“燕许大手笔”[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6):p41~45.

[20] 葛晓音. 盛唐“文儒”的形成和复古思潮的滥觞[j].文学遗产,1998(6):p30~44.

[21] 张海沙. 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p106~118.

[22] 杨洁琛. “完美”的追求:张说文学思想论略[j].郑州大学学报,1999(2):p15~20.

[23] 闻一多. 说唐诗[a].郑临川.闻一多论古典文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p114~120.

[24] 许总. 论张说与盛唐诗歌审美理想[j].辽宁大学学报,1997(5):p36~40.

[25] 杜晓勤.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p266~309.

[26] 葛晓音. 唐前期山水诗演进的两次复变:兼论张说、张九龄在盛唐山水诗发展中的作用[j]. 江海学刊,1991(6):p146~154.

[27] 王太阁. 论张说散文创作的“新变”[j].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4):p120~123.

[28] 肖瑞峰,杨洁琛. 论“大手笔”张说的散文[j].清华大学学报,2003(6):p17~22.

[29] 王运熙. “虬髯客传”的作者问题[n].光明日报,1958-3-2(5).

[30] 陶敏,傅璇琮.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m]. 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p193~664.

[31] 朱玉麒. 张说诗文重出误收考[j].文教资料,2000(3):p115~131.

张晓风散文范文第4篇

肺阴虚气阴两虚脉图分析 王洪燕,周凤龙,旋秀俊,李民熙

管遵惠老师刺法经验及临床运用 丁丽玲,郭翠萍,管遵惠

崩漏治验三则 康翠梅

二冬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中老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 傅宝君

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治探讨 俞世伟

应用《伤寒论》诸方治疗胃痞证的体会 王盛邦

标本兼顾治疗小儿哮喘临床体会 刘庆春

中药配合手术治疗瘘121例经验与体会 李银昌

益肾温通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体会 王国红

抽动秽语综合征治疗体会 王津

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体会 洪波

小儿腹痛证治浅识 丛丽,旋秀俊,郑琳,郑鸿雁

生脉注射液治疗窦性心律心衰疗效评价 陈士洲,尹秀蓉

温阳利水、益气活血法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40例 孙德晶,赵玉辉

丹参粉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9例临床观察 高志刚

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偏头痛30例临床观察 胡新平

柔肝养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38例 尤峰

加味佛手散治疗104例早期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毕德忠,张博

祛风清热通络法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43例 蓝华生

蒿芩清胆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 朱雪琼

膝痹汤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 周就荣

从脑论治儿童精神发育迟滞 刘传珍,周丽华

辨证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14例 刘春霞,罗普树,王黎君

半夏造曲的临床应用 刘涛,齐更红,张艳霞,刘仁俊

二叶红生发酊治疗斑秃42例临床观察 景瑛

辨证治疗结肠炎80例 韩生先,孙宏普,宋建波,王清华

凉膈散加味治疗痤疮 吕丽红

祛风活血汤治疗颈椎病68例 田跃军

加减麦门冬汤治愈顽固性口疮28例 吴跃勇

麝香抗栓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薛亚风,薛亚光,赵雪梅,丁桂兰,门英

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术后呃逆46例 张越,卢义,刘永红,曹伟

养阴清热汤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56例 谭为民

自拟麻菖龙牡汤治疗遗尿 孟祥敏,赵健伟,李伟民

胶艾汤加味治疗产后臂痛12例 吴述珍

沉香止痛散治疗胃痛103例 陈松石,关宸

微波加祛疣口服液治疗尖锐湿疣58例 梁尚财

熊胆滴眼液联合阿斯匹林治疗春季结膜炎 李勇,张伟,张莉,王宏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管化脓性汗腺炎51例 汤翔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38例疗效观察 谢静华,殷丽旭,侯占鹏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现代医学认识 刘爱群

培土生金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周高峰,郎松月

浅谈《内经》中的心理学思想 李丰衣,南征

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用药体会 袁雄芳

四神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江馨,程东红

翟亚春教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证治心得 申树林

李济舫老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 周嘉平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治心得 张霆

缺乳治疗经验 张秀梅,张伟光

中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黄颖思,刘一星

康肺汤在肺癌治疗中的运用 戴林

消渴通脉饮治疗消渴合并脉痹30例观察 张睿

头痛逐瘀汤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65例 马丰林,王正文,胡荣

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外伤性头痛14例 李小平

内服外贴治疗面瘫83例临床观察 姚慧芳

温肾化痰法治疗高雄激素血症性月经不调32例 黄美华

固冲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60例 李碧华,郑萍

固胎饮治疗滑胎193例 马法宪,马僖英

小儿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王占华

中西医结合对褥疮的护理 王晓芹,于秀荣

钙离子阻滞剂早期防治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刘丽霞

辨证治疗小儿肺炎102例 程刚

喙突移植术治疗陈旧性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赵波,于治涛,刘宣成,尚晓辉,牛春风,王徐来

颈椎病诊断治疗中的几种常见错误 孔力,吴向东

马鞭草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6例疗效观察 邱峰

荆防四物汤加味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萍

肿痛安治疗复发性口疮临床观察与探讨 吕晓丽,马宁,魏秀峰,高文信,王雷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500例疗效观察 石志发,牛春萍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0例 汪伟,王玉娟

解毒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30例 马彪,陈惠卿

从肝火论治喉源性咳嗽46例 薛新庆

无脉症验案1则 张晓辉,车明海,赵越,罗桂贤,杨世红,崔本连

单味雄黄外敷治疗带状疱疹50例 潘凤芝

中药加直肠热疗法治疗肛窦炎120例 胡强,赵爱莲

糖尿病肾病38例治疗体会 刘英,刘聿辉,刘丽,宫玉艳

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902例 谷凯峰,杨秋丽,洪伟,谭国喜

清肝镇痛饮治疗带状疱疹64例 肖洪俊

新癀片治疗带状疱疹15例 毕秀芹,黄苒,林乐红

仙草化血丸治疗外伤性视网膜出血 李勇,张伟

慢性鼻炎从补气祛瘀论治 杨秀华

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陈琴,潘海洋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眼性甲状腺肿合并蛋白尿 刘芳,余江毅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60例 魏加树,罗飞

中西医结合治疗智齿冠周炎50例 孙鸿雁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26例 王琦

八髎穴的临床运用 王宛彭,刘洪恩,刘红

针刺治疗面瘫无效原因 宋海滨

针刺为主治疗痤疮32例 金涛

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62例疗效观察 王洪俊

精气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运用 吕凤珍

周仲瑛教授配伍用天仙藤鸡血藤经验 叶丽红,周红光

李七一教授从中焦论治冠心病四法 宋郁珍

临床诊断血瘀证的体会 壮梦今

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运用 李云

非内服疗法在男性不育症中的运用体会 陈健安

30例慢性盆腔炎治疗体会 尤庆华

红花注射液治疗肺心病高粘滞血症的血流变学观察 赵虹,王洪峰

三桑三藤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研究 徐明

国老调律丸治疗室性早搏82例临床研究 李秀芝,史建萍

复肾膏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29例 沈新民

扫日劳-7胶囊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56例观察 郑四平,王檀,李凡,杨海淼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分析 高祥华,李春婷

益胃汤治疗慢性胃炎182例临床观察 车振文,李有田

三联疗法结合中药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梁志敏

中药内服加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20例 王萌,董华英

加味清心莲子饮治疗肾小球肾炎 刘景龙,王明莹

上尿路结石X线表现与中医分型的关系--附106例临床分析 邹传兵

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 王建文

祛瘀补肾利尿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5例 赵鹏飞,宋汉生,胡春光

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0例 邢波

安神息风散治疗中枢性高热临床观察 鹿克华,张强,付生国,吴昌彬,汪大庆

中药治疗慢性咽炎42例 胡淑荣

中医药辨证治疗肿瘤放化疗反应42例 沈芳

化瘀通腑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 何淑英

止痛脱膜散治疗膜样痛经47例 周云

活血化瘀消肿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38例 郝善堂

自拟痒疹合剂治疗痒疹70例 杨浩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59例 文丹,柯红,张金早,吴发明,夏进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46例 唐艳芬,高想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200例 潘玉珍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粘连性肠梗阻42例 姜正洲,蒋兰娟,王正文

针刺配合按摩治疗乳腺增生36例临床观察 许向东,刘东,谢静华,孙良金

深刺腰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朱建国

指压按摩法治疗虚证便秘 李春芳

齐刺配合弹拨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66例 韩正勇

小针刀并TDP照射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46例 唐树杰,刘复奇,孙付杰

崩漏治验 林乐红,陈欣,曲曼静

重症肝炎1例治验 吴晓霞,鲍淑娟

低血糖癫痫1例 王恩龙

以女贞子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朱士伏

从痰辨治舌证二则 董金晶,张巍巍

黄连解毒汤加味治验四则 王志辉,郝云,王晓民

骶管阻滞回吸有脑脊液1例报告 贺淑文,李吉平

夏季婴幼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石振云,冉唤英,刘卫东

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 郑春英,顾蓬

中西药处方的配伍体会 刘卫华

熊胆与其伪造品的鉴别 王兰

青春期功血的治疗进展 王斌,赵鸣芳

针灸治疗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研究进展 纪峰

蒿芩清胆汤的临床应用概况 彭彤

抗病毒动物药研究进展 胡嵘,张辉,徐凤英,李莉,汤静文

蒙医辨证心得 韩学作

银翘祛湿汤治疗小儿水痘78例 徐光宇

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6例疗效观察 吴洁

温肝散寒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34例 周琴,王鸣,叶志勇

肝脂隆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炎30例疗效观察 陈旭,胡春杰,陈日,张熙

柴平二丁半钱汤治疗急性胆囊炎46例 叶昌琼

扶正和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38例 庞翠云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 韦麟

蜈蚣全蝎酒治疗坐骨神经痛30例 袁习文

益气养阴生津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32例 万云莉

补肾健脾养胃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孟晓东

舒肝消癖汤治疗乳癖62例 吴晓明,李鸿娟

四味排石颗粒治疗泌尿系结石38例 徐行

养阴活血化痰方治疗慢性咽炎56例 蔡建华

滋阴活血法治疗顽固性过敏性紫癜 王洪军,姜丽,张翠燕

中医辨证治疗口腔扁平苔癣63例 吴国荣,蒋萍

自拟消斑汤治疗黄褐斑150例 梁尚财

止泻方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病40例 文吉莲

高位虚挂引流法在高位肛瘘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钱海华,于丽杰

中医治疗肛周脓肿酿脓期211例 冯明予

强化护理管理者的法制意识 陈传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 廉晶

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中医护理 王宁红

中药炮制不可忽视 赵凤君,张迪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93例 张洪秀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6例 蒋云峰

加味五虫丸结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2例 苏启刚,蒋希勇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660例 邱兆利,荆玉玲,吴宗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硬结症15例 姜杰

论五脏生痰与五脏痰的针灸治疗 宫艳华,陈滨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治疗 亓卫东,徐鸣署,齐瑞,李明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100例 李晓帆,田佩庸

刘公望教授经方合用之经验举隅 祁向争

高热治验 马济佩

脾胃病临证举隅 徐金鹏

玉屏风散加味防治呼吸道疾病 朱晓红,张卓

"卒持寸口,何病能中"浅谈 陈金禄

浅谈影响方剂治疗效果的因素 石绍顺

张晓风散文范文第5篇

2.热诱导浮力羽流涡旋结构直接数值模拟邹丽,邱榕,ZOULi,QIURong

3.有风条件下航空煤油池火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童琳,张瑞芳,谢启源,黄冬梅,李立明,TONGLin,ZHANGRui-fang,XIEQi-yuan,HUANGDong-mei,LILi-ming

4.我国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雷击火发生的火险天气等级研究于建龙,刘乃安,YUJian-long,LIUNai-an

5.普通壁纸与防火壁纸热解特性的对比研究高亚萍,GAOYa-ping

6.典型热塑性聚合物热解行为研究徐亮,伍卫军,丁严艳,XULiang,WUWei-jun,DINGYan-yan

7.Fe(OH)2在湍流扩散火焰中抑制效果的CMC模拟研究郑景川,蒋勇,邱榕,毕昆,ZHENGJing-chuan,JIANGYong,QIURong,BIkun

8.PLS-BP法定量分析火灾中的常见有毒有害气体赵建华,高明亮,武秀娟,ZHAOJian-hua,GAOMing-liang,WUXiu-juan

9.改善典型硝胺类易燃易爆材料引燃性能研究田稻,王廷奇,李俊侃,TIANDao,WANGTing-qi,LIJun-kan

1.超细水雾抑制甲烷爆炸的实验研究谷睿,王喜世,许红利,GURui,WANGXi-shi,XUHong-li

2.BTP-N2复合气体配比优化及灭火临界条件研究周彪,金祥,周晓猛,吴建星,ZHOUBiao,JINXiang,ZHOUXiao-meng,WUJian-xing

3.细水雾扑灭油池火过程中火焰强化现象的实验研究唐海东,秦俊,李权威,倪佳迪,李森,TANGHai-dong,QINJun,LIQuan-wei,NIJia-di,LISen

4.梁柱全焊接节点火灾响应特性分析王汉杰,姚斌,李娟,胡军,WANGHan-jie,YAOBin,LIJuan,HUJun

5.一种基于小样本数据信息扩散的重大火灾频度估算方法李炳华,朱霁平,小出治,彭晨,LIBing-hua,ZHUJi-ping,OsamuKoide,PENGChen

6.火灾中闭式喷头响应时间的概率分布特性研究徐晓玲,姚斌,陈素娜,陈跃光,XUXiao-ling,YAOBin,CHENSu-na,CHENYue-guang

7.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热解分析许春明,李莹,张和平,XUChun-ming,LIYing,ZHANGHe-ping

8.中庭在大型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分隔中的应用俞翔,陈素娜,姚斌,YUXiang,CHENSu-na,YAOBin

1.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张焱,徐志胜

2.室内火灾喷出和旋转火焰的实验和数值模拟陈爱平,宋飞,崔晓星

3.国产Q345钢在不同热-力路径下的材料性能对比和材料模型应用屈立军,李焕群

4.羟基锡酸锌阻燃聚氯乙烯电缆材料及其潜在火灾危险性评价杨玲,刘志敏

5.消防第一出动时间的频次分布规律研究彭晨,朱霁平,佐藤晃由,李炳华

6.温升速率对某防火保护简支钢梁耐火时间的影响李娟,姚斌,胡军

7.细水雾雾强分布及灭火有效性实验研究陶常法,廖光煊,陆嘉,刘海强,王德勇

1.Q345(16Mn)钢在恒温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弹性模量屈立军,李焕群,王跃琴,QULi-jun,LIHuan-qun,WANGYue-qin

2.基于正交试验响应面法的烟气层概率分布计算宋志刚,李彬,陈硕,杨瑞新,SONGZhi-gang,LIBin,CHENShuo,YANGRui-xing

3.基于浓度敏感性分析的甲烷机理简化邢佳佳,安江涛,邱榕,蒋勇,XINGJia-jia,ANJiang-tao,QIURong,JIANGYong

4.用于早期火灾分类的非线性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庄哲民,李卡麟,张新蜂,李芬兰,ZHUANGZhe-min,LIKa-lin,ZHANGXin-feng,LIFen-lan

5.过负荷铜导线金相显微特征分析张金专,刘强,于春华,ZHANGJin-zhuan,LIUQiang,YUChun-hua

6.吨量煤体的自燃过程实验模拟研究路长,郑艳敏,余明高,贾海林,LUChang,ZHENGYan-min,YUMing-gao,JIAHai-lin

1.高原地区浮力羽流温升特性研究任彬彬,李元洲,阳东,徐伯乐,RENBin-bin,LIYuan-zhou,YANGDong,XUBo-le

2.室内窗帘竖直火蔓延特性全尺寸实验研究陈龙,张和平,谢启源,CHENLong,ZHANGHe-ping,XIEQi-yuan

3.商业类建筑人员密度统计分析与建模冯磊,谭常春,陆守香,孔得朋,FENGLei,TANChang-chun,LUShou-xiang,KONGDe-peng

4.基于失碳速率的煤氧化动力学模型研究顾俊杰,王德明,仲晓星,李大伟,许涛,GUJun-jie,WANGDe-ming,ZHONGXiao-xing,LIDa-wei,XUTao

5.贫烟煤氧化热解反应的动力学分析余明高,郑艳敏,路长,YUMing-gao,ZHENGYan-min,LUChang

6.隧道坡度对临界风速影响的数值研究陈海峰,周德闯,王浩波,汪箭,CHENHai-feng,ZHOUDe-chuang,WANGHao-bo,WANGJian

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水强度概率分布特性及其控火性能研究徐晓玲,姚斌,王汉杰,李娟,XUXiao-ling,YAOBin,WANGHan-jie,LIJuan

8.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金相分析研究姜蓬,蒋勇,邱榕,廖光煊,JIANGPeng,JIANGYong,QIURong,LIAOGuang-xuan

9.钢筋混凝土矩形梁的当量耐火时间屈立军,史可贞,QULi-jun,SHIKe-zhen

10.计算机显示器材料的热解动力学分析石龙,张瑞芳,谢启源,SHILong,ZHANGRui-fang,XIEQi-yuan

11.氟碳表面活性剂对空心微珠三相泡沫抗溶抗烧性能影响研究陈伟红,杜文锋,何威,CHENWei-hong,DUWen-feng,HEWei

1.应用遗传算法优化氢气/空气燃烧反应系数牛宝柱,蒋勇,邱榕,NIUBao-zhu,JIANGYong,QIURong

2.火旋风模拟实验中热电偶测温辐射误差修正方法研究陈璞,刘乃安,CHENPu,LIUNai-an

3.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在实际火灾下正截面承载力数值计算屈立军,史可贞,QULi-jun,SHIKe-zhen

4.基于火灾动力学模拟的古建筑火灾探测系统设计研究郭子东,吴烦,吴立志,徐晓楠,GUOZi-dong,WUFan,WULi-zhi,XUXiao-nan

5.TF5池火平均质量损失速率简化模型及其高原环境下的适用性研究涂然,于春雨,肖霞,方俊,王进军,张永明,TURan,YUChun-yu,XIAOXia,FANGJun,WANGJin-jun,ZHANGYong-ming

6.楼梯井内烟囱效应对着火房间燃烧和溢出烟气的影响研究孙晓乾,许兆宇,胡隆华,李元洲,霍然,SUNXiao-qian,XUZhao-yu,HULong-hua,LIYuan-zhou,HUORan

7.火源位置对房间-走廊式结构下烟气危害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李晓,杨立中,武来喜,张甲雷,LIXiao,YANGLi-zhong,WULai-xi,ZHANGJia-lei

8.四苯基双酚A二磷酸酯及复配纳米SiO2体系阻燃PC/ABS的热动力学分析徐晓楠,卢林刚,殷全明,王大为,XUXiao-nan,LULin-gang,YINQuan-ming,WANGDa-wei

9.EOS火灾遥感光谱通道性能和监测实例分析与研究黄慰军,黄镇,黄刚,王蕾,HUANGWei-jun,HUANGZhen,HUANGGang,WANGLei

10.模式识别在火灾调查中的汽油分类问题的应用研究支有冉,宗若雯,王荣辉,李松阳,ZHIYou-ran,ZONGRuo-wen,WANGRong-hui,LISong-yang

1.供氧条件和水分对煤粉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王青松,郭耸,孙金华,WANGQing-song,GUOSong,SUNJin-hua

2.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小隔火厚度屈立军,江伟,QULi-jun,JIANGWei

3.饮食业油烟道火灾的模糊事件树分析谢正文,吴超,梁晓瑜,袁巧,XIEZheng-wen,WUChao,LIANGXiao-yu,YUANQiao

4.电焊熔珠对棉布和聚氨酯泡沫的引燃能力研究卢志刚,陈伟红,LUZhi-gang,CHENWei-hong

5.基于锥形量热仪实验的卷烟及其包装材料燃烧特性研究付丽华,张瑞芳,石龙,FULi-hua,ZHANGRui-fang,SHILong

6.基于安全等级的地铁车站火灾人员安全疏散方案及其工程应用姚斌,徐晓玲,王汉杰,YAOBin,XUXiao-ling,WANGHan-jie

7.基于CFD的井喷失控喷射火温度场和辐射场模拟仿真王其华,李占稳,雷文章,艾志久,陈高松,杨芳,WANGQi-hua,LIZhan-wen,LEIWen-zhang,AIZhi-jiu,CHENGao-song,YANGFang

8.利用SEM-EDS分析火场中白炽灯灯丝通电状态支援,王平,刘义祥,胡建国,ZHIYuan,WANGPing,LIUYi-xiang,HUJian-guo

1.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人员运动参数提取方法研究刘轩,宋卫国,马剑,张俊,LIUXuan,SONGWei-guo,MAJian,ZHANGJun

2.北京西山森林潜在火行为及防火林带有效宽度分布研究王明玉,周荣伍,赵凤君,安玉涛,舒立福,田晓瑞,李涛,WANGMing-yu,ZHOURong-wu,ZHAOFeng-jun,ANYu-tao,SHULi-fu,TIANXiao-rui,LITao

3.时间序列模型在火警短期预测中的应用仝艳时,陈鹏,疏学明,吴振波,TONGYan-shi,CHENPeng,SHUXue-ming,WUZhen-bo

4.服装商店火灾的实体灭火试验研究黄鑫,高宁宇,张晋,华文明,薛岗,HUANGXin,GAONing-yu,ZHANGJin,HUAWen-ming,XUEGang

5.基于混沌时间序列分析的感光式火灾识别算法蔡志远,赵长征,马少华,于丽丽,CAIZhi-yuan,ZHAOChang-zheng,MAShao-hua,YULi-li

6.地铁车站火灾中调度列车辅助站台人员疏散方法研究李炳华,朱霁平,彭晨,刘力,LIBin-hua,ZHUJi-ping,PENGChen,LIULi

7.不均匀防火涂层对火灾条件下某简支钢梁温升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周煜琴,姚斌,胡军,高兵,ZHOUYu-qin,YAOBin,HUJun,GAO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