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课程总结(精选5篇)

  •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课程结构的非连续性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结构就像一个系统,各个课程是其中的要素,相互联系和影响。我国部分中专学校没有把商务英语中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灵活融合在一起。由于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大部分中专生不能很好地把…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精选5篇)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1)课程结构的失衡性

保持动态平衡是课程结构得以长期稳定存在的必要条件,但当前中专学校中的商务英语课程结构存在设计失衡的现象。一方面,部分学校仍然过分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偏重有关英语词汇、语法及写作的课程而忽视商务贸易、商务谈判、企业管理等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力求改革创新,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强化实践教学,但存在理论教学偏少的问题,甚至把时间都安排到企业实习中,理论课程只占整个教学环境的三分之一左右,导致毕业生理论知识不足而缺乏长远的升值能力。

(2)课程结构的非连续性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结构就像一个系统,各个课程是其中的要素,相互联系和影响。我国部分中专学校没有把商务英语中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灵活融合在一起。由于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大部分中专生不能很好地把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降低了工作能力。此外,理论课和实践课也存在断裂与非连续的现象,没有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支撑和实践对理论的深化这一相互关系,降低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中专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策略

(1)明确课程设置目标

中专学校应在课程结构设置的目标上强调外部环境的作用,并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需要明确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所要达到的总体要求和目的。一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中专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结构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设置,并定期对市场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地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只有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该专业的课程结构作出调整,才能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时效性,使中专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赢得竞争的先机;二是以学生需求为目标。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是激发中专生学习商务英语的重要前提。

中专学校在设置商务英语课程结构时不能照搬高专院校甚至外国院校的结构模式,而应充分考虑中专生的能力特点和学习需求,提高商务英语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广州的中专学校为例,由于广州市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比较多,对外贸人才需求较大,学生也偏向于进入薪酬福利较好的外贸企业中工作。针对这一情况,中专学校应提高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经贸英语等课程的比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谈、访谈、商业谈判的能力和技能。以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为目标而设置的课程结构能避免过去的封闭式教学,为中专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构建动态平衡的课程结构

中专学校应结合自身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商务英语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构建一个从基础到应用的均衡的课程结构体系。在理论课的设置上,中专学校应合理安排以下课程:一是培养中专生人文素质和通用能力的公共理论课,包括语文、数学、计算机文化课以及思想德育类课程等;二是为专业能力培养奠基的基础理论课,包括英语语法、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口语以及英语写作等;三是培养英语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理论课,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经贸英语、英语翻译等课程。

传统的中专商务英语学时总量约为2800,其中理论授课学时约为1600,占总数的60%左右,而实践教学学时约为1200,占总数40%左右。在越来越注重实践能力的今天,中专学校应调整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比例,在均衡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实践课的比例。院校应从培养中专生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出发,合理设置 认识实习 、 课程设计 、 生产实习 、 毕业设计 这4个阶段,并在不同的阶段里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来贯彻不同的实践课程。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业务操作等可以使用实训教学的课程中,校方应提供足够的课时数量和平等的机会,让中专生能够真实地参与到实训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感受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自身学习结构,并深化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商务英语能力。

(3)提高课程之间的连续性

提高课程之间的连续性是促进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的重要前提。中专学校在设置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结构时不应把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割裂开来,而是尝试在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上加以联系和整合。中专学校可通过设计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 经验课程 来提高专业知识的联系程度。例如,中专学校可以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特征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一系列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联系性的 理论课程体系 、 实践教学体系 。如把在实践应用上具有紧密关联的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设置在同一学期,让学生能够系统、集约地培养英语听说能力。实践表明,具有多样化的商务英语课程类型是全面提升课程价值的重要方式。通过有机结合不同种课程,院校能够更好地促进中专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传统的高分低能现象,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融汇知识的能力。

三、总结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基金项目】本文系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教改项目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优化研究 以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为例 (编号:2014XQ0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57-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1448所本科院校(教育部2012)中设有994个英语语言文学点。仲伟合指出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使得国内各高校英语专业目标和模式趋同,人才培养千校一面。国内各高校的英语专业培养在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或多或少弱化了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 思辨能力 的培养,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欠缺。

我校自2006年第一次招收英语专业学生以来,至今已毕业了8届学生。为了了解我系的办学质量,笔者对在校的4个年级的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需求分析调查,以期发现目前课程设置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社会培养更加合格的人才。

二、需求分析理论

陈冰冰指出:需求分析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经贸、制造和服务等方面。在外语教学领域,随着关注点从学习者语言需求向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转变,需求分析开始被应用到通用英语教学领域,成为外语课程设计不可或缺的步骤。

学习者需求分析的目标一般有两个:一是设计新的课程体系;二是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本文的目的是在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反馈意见和学习需求后对现有的课程提出优化建议。学习者需求有两类:学习需求与目标需求(Hutchinson Waters,1987:59),同时,他们还把目标需求细分为必学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学习需求则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条件、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和策略以及学习动机等。目标需求是未来工作环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它和学习需求一起成为评价课程设置的重要指标。本调查研究包括学习者需求和社会需求分析两个方面。

Berwick. R把需求分析的数据采集工具有两类:归纳型和推理型。前者指案例分析、观察、无结构式访谈等;后者如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测试等,可为课程设计提供多种形式的基础数据。本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之后对所得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三、研究问题

本调查的主要问题有:①英语专业学生对目前课程设置(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是否满意?②往届毕业生就业率情况调查;③社会对英语人才的岗位能力有何要求?④现有的课程设置能否满足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如何根据这两个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1. 研究对象

本调查研究的对象分两类:英语专业本科在校生和用人单位。2015年,笔者选取了当时在校的4个年级(2011级至2014级)的21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为了了解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笔者选取了网上的相关招聘信息。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需求统计,分学习需求统计和社会需求统计。学习需求统计记录学生对课程的具体需求。社会需求统计记录用人单位对英语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及业务能力要求。

3.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对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外语系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需求分析调研。针对社会需求笔者归纳整理了智联招聘网的信息。

4. 研究步骤

本次调研共对在校生发放问卷239份,收回有效问卷218份,问卷回收率91 %。

四、英语专业在校生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在校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目前情景分析和讨论,包括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式等。调研主要有7个方面的问题:①选择英语专业的动机;②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③感兴趣的英语语言技能(多选);④比较欠缺哪些能力(多选);⑤最满意的英语专业课程(多选);⑥最不满意的英语专业课程(多选);⑦最受欢迎的英语教师。

第一个问题,46%的学生选择调剂到我校英语专业,24%的学生选择由于个人爱好。第二个问题,31%的学生表示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大量阅读,而42%的学生表示自己主要通过背单词来提高英语水平。第三个问题,57%的学生选择听作为自己感兴趣的语言技能,而58%的学生则选择说作为自己感兴趣的语言技能;第四个问题,81%的学生认为自己口语表达能力亟待提高;第五和第六个问题,在所列20门课程中学生最满意的课程是综合英语,学生最不满意的课程是语言学;第七个问题,与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科研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相比,学生更喜欢语言基本技能扎实的老师。

1. 往届毕业生就业率分析

2011届的82名毕业生初次总就业率92.68%,年终总就业率为97.56%;2012届85名毕业生初次总就业率98%,年终总就业率为98.82%;2013届88名毕业生初次总就业率94%,年终总就业率为96.5%;2014届63名毕业生初次总就业率92%,年终总就业率为98.41%;2015届78名毕业生初次总就业率91%,年终总就业率为94.87%。截至2015年,我系毕业生的就业率远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对于省属二本学校来说是一个不俗的成绩。

2. 近两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

从毕业生就业流向来看,同学们大部分就业于公司,从事与英语翻译相关的工作。英语专业2013、2015届毕业生有近59%的学生进入各类型企业工作;考研人数为7人,占4.2%;进入公办学校的人数为12人,占7.2%;进入国企人数为5人,占3%;进入其他非公立教学单位的人数为19人,占11.44%;进入高等学校人数为2人,占1.2%;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为4人,占2.41%;进入机关的4人,占2.41%;其他事业单位的8人,占4.82%。

3. 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现状

本次调研用人单位需求情况,笔者在智联招聘网上收集整理出了23份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本次调研主要针对用人单位的目标情景分析即毕业生在职场中应达到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目前急需的英语人才类型、英语专业毕业生最需加强的专业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等。

调查结果表明,就学历要求而言,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最大,占69.57%;对于研究生的需求不大,占13.04%;专科生占17.4%。就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而言,社会对听说的要求比较高,然后是读写、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就证书要求而言,用人单位普遍对于英语专业四、八级、CET六级、BEC中高级、报关员证和教师证的认可度高。就岗位需求而言,用人单位最需要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其次是能从事英语翻译、商务翻译、英语培训师、英语教师、海外市场经理等岗位的人才;就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方面,用人单位认为应聘人应具有责任心、上进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4. 现有英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优化

通过对我系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及需求分析,我们就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反思,发现了以下主要问题:①照搬其他院校的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来设置课程;②没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

根据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基于调查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应以 夯实基础,拓宽能力、提高素质 为指导,强化专业技能课、丰富课外活动、增强实践能力为目的来优化课程设置。

(1)夯实基础课程。我系81%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口译能力比较差,而社会需要口语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因此可考虑口译由原来的36学时增加到72学时。我系学生考研的比例较少,而且考研的方向基本上是文学和教学法方向,专八考试也取消了语言学方面的考查内容,同学们大都不满意这门课程,可考虑取消 语言学概论 ,或者减为36学时。我校学生专八考试的改错部分均分为1.2,因此可考虑把语法课由原来的36学时增加到72学时。 英语测试 这门课对于我校的大部分同学来说实用性不大,这门课程可考虑取消。我系综合英语只上到第六学期,建议第七学期继续上高级英语,为专八考试打下牢固基础。 英美报刊选读 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也不是很大,建议取消这门课。同时,英语专业的同学可以选修 国际商务概论 管理学 国际商法导论 外贸单证实务 或是 医学英语 等课程,以适应就业市场对多元化英语人才的需求。

(2)丰富课外活动。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把参加专业活动和学科竞赛作为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开展多元化的学科竞赛和专业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双语演讲大赛、电影配音大赛的基础上可增加口、笔译大赛、英语话剧大赛、商务英语演讲大赛、商务英语知识竞赛、商务模拟谈判大赛等。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课外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带领学生参加广东省口译大赛、韩素音翻译大赛、澳门 商骄 商务英语演讲大赛,参加广交会和各类商务会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3)加强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培训。我校毕业生基本上在外贸企业和各类教育机构服务,因此,可以开设一些有关BEC中高级考试、教师资格证、CATTI等考试的讲座,帮助学生提高合格率,获取更多的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结语

本研究以我系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为研究目标,调查了我系学生对课程的需求情况,并结合近五年我系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招聘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分析研究数据得出社会需求的新情况;对我系现有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优化建议。由于受调查时间影响,只对73%的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限于地理位置等的影响,本研究也未能对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只是收集了招聘网上的相关用人信息。希望今后可以就往届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的能力等方面继续进行调查,开展后续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我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3):47-50.

[2] 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 125-130.

[3] 范玲,吕英莉,腾飞.基于需求分析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调查研究[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3,(4):18-24.

[4] 李德凤.翻译教学:需求分析与课程设置[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5] 王学功.医学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105-107.

[6] 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18-126,160.

[7] 杨金蕊,丁晶.基于需求分析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调查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3,(5):74-82.

[8] 张虹,王娜,曹红晖. 层次化立体交互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研究[J].中国外语,2009,(3):79-84.

[9] 郑大湖.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多元课程体系构建[J].外语界,2016,(6):49-56.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本研究以郑州工商学院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该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找出该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四学生进行了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查,从而反思出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调查结果,最后提出完善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

关键词: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2011年9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把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需要大批量外语人才。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必须担当起时代的责任,培养出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专门人才。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属性,其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照搬其母体高校。因此,有必要从独立学院的实际出发,探讨适合其发展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

一、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本研究以郑州工商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其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文本和对学生的调查,了解该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找出其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郑州工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文本分析郑州工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如下:总学分为189,其中教学学分为119,学时为2244,占总学分比例为63.0%。实践学分为70,占总学分比例为37.0%。从课程类别来看,该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六大部分:分别是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集中性实践、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它们所占学分分别为16(8.5%)、14(7.4%)、60(31.7%)、28(14.8%)、53(28%)、17(9.0%)。从课程类型来看,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其中必修课学分为171(90.5%)。选修课学分为18(9.5%)。从以上课程设置的分析中我们得知:该校商务英语专业总学分偏高,与课程设置的课时量不成正比,尤其是必修课的比例偏高,应该加大选修课的比例,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二)在校毕业生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反馈

1.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刚参加过实习的大四学生对本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从而得出目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的独立学院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对策,从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专门的人才奠定基础。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郑州工商学院大四的58名学生,被调查对象中80%已经参加了校外实习,对学校课程设置情况比较熟悉,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进行的。此次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58份,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问卷,问卷回收率100%。数据采用EXECL软件进行处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要求的相符性

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设置具有指导作用,具体的课程安排是一定的学校按照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因此,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在问及“本校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是否相符”时,56.3%的学生表示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43.7%的学生表示不太符合或不符合。这反映出该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未完全体现出培养目标的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革和调整。

(2)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评价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并不是很高。只有7%的学生表示对课程设置“非常满意”,而表示对所设置的课程“不太满意”的人达到53%,还有8%的人表示“不满意”。同时,学生对该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不是很满意,只有12%的学生表示该校所设置的专业对就业有帮助,分别有51%和18%的学生表示“优势不明显”和“没有帮助”,另外还有19%的学生表示“不知道”。从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不是很满意,目前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在就业过程当中没有竞争力。

(3)对课程结构的满意度

课程结构是指按照一定标准选择和组织起来的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各种内部关系,主要包括各类课程的比重,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配合和相互渗透,以及课程内容的排列顺序等。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课程开设顺序、各类课程比例和课程衔接几个方面满意度比较高,满意度均超过75%,对学年课时安排和选课自由程度满意度很低,大多数学生表示课时安排过多,在选修课自由程度这个问题上,不满意率达到57%。这说明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失调,学生可参加的选修课不多,课程种类也比较单一。

(4)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

课程内容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当问及学生“对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满意度”时,表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学生达到33%。这说明,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内容有待改善和提高。这一点从学生对所期望开设的课程这个问题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

(5)所期望开设的课程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希望多开设一些商务类的课程,增加像外贸函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概论、国际商务沟通这些实用性比较强的专业。这些专业也是学生们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他们所欠缺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该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相脱节。从总的期望课程来看,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还有待完善和改革。

二、完善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

从上述调查研究结果得知,目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亟待改革和加强,而要改变其现状,必须从课程设置理念的改变、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结构的调整着手。

(一)转变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理念

商务英语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与普通英语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同,所以在设置商务英语课程时,应考虑到其任务和性质的独特性。改变过去以英语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树立以商务英语知识为基础,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为核心、人文素养为纽带的价值取向,协调好知识、能力和情感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就业形势的理念,始终坚持独立学院的特性,保持独立学院课程设置与其培养目标高度的一致性,注意课程设置的适用性和实践性。

(二)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否准确,关系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更关系到学院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设置课程之前明确培养目标至关重要。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郑州工商学院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了解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前景和社会的需求、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紧密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和学生的水平,确定该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内容。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应该是为社会培养既懂商务英语知识,又具备商务交际能力的外贸人员。

(三)调整课程结构

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和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努力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具体举措如下:适当加大商务英语课程学时的安排,多开设诸如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商务口译等课程。另外,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增强选修课的自由度。王金洛(2005)从21世纪的视角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认为35%-45%范围的选修课程比重比较恰当,否则选修课比例偏低不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要求,限制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我们应该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增加选修课的学时和学分,从而为个性化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结语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就目前调查结果来看,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课程结构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不实用等。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独立学院必须摆脱母体的课程设置方案,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和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前景,制定出可行的课程设置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托业桥 考证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高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落后的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味地依靠教材和老师,缺乏独立思考,缺乏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材单一,只是一般的听说读写的内容,缺乏专业性、实用性、职业性,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许多英语教师都在积极的摸索着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我们肯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基础差,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落后,教材单一,教学内容偏难等等,要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很难,而本课题正是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引进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托业桥考证,着力研究英语教学和托业桥考证相融合,革新教学模式,优化教材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TOEIC Bridge(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ridge) 托业桥考证是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研发,专门为初、中级英语学习者设计的职业英语能力测试。它与GRE、托福等考试属于同一考试和测评机构。托业桥考证是中国高职英语教学专家推荐的职业英语考试,考试题目是针对全球语言环境与各种不同的日常生活情境而设计的。它作为职业英语测评标准被众多企业所认可,许多企业以它作为员工聘用及内部升迁、外派、加薪的标准。

托业桥考证作为一种客观、公正、科学的语言测试,其重在考查学生的基本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日常交际能力,观察判断能力,提高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它测试的内容正是我们英语教学所要发展的方向,即实用,职场的方向。所以把托业桥考证融入英语教学中,即托业桥考证与英语教学相融合,这样既可以优化英语教学,革新教学模式,也可以使学生学到实用英语,职场英语知识,突破哑巴英语,能用英语在日常生活和职场情景中进行交流和沟通。既体现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木要求》提出的“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精神,又能使学生获得“双证书”。本课题对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2.1 研究目标

通过对托业桥考证与英语课程教学融合的研究,以教引考,以考促教推动英语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使学生获取托业桥、托业等系列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从事涉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研究内容

(1)托业桥考证特点和要求的研究;(2)托业桥考证和英语课程教学关系的研究;(3)托业桥考证融入英语课程教学的研究;(4)教学实验与总结推广。

3 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对托业桥考试形式的了解和认可度和教师英语教学方面的现状;调查研究过程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合托业桥考证的教学效果,搜集资料,了解情况。(2)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高职高专英语改革与托业桥考证的理论研究、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和提炼,针对实践进行反思,再进行实践和研究,以形成托业桥考证与英语教学融合的理论和方法。(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与托业桥考证融合的英语教学的模式,方法和手段,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教学效果,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4 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创新点和要解决的问题

(1)主要的特色: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中,结合国际商务活动的流程,突出“听与读”训练,强调操练,强调速度。(2)主要的创新点:托业桥考证与英语课程教学的融合,尝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大幅提高其“双证书”获取率。(3)要解决的问题:整合、融合“托业”系列考证与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适当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5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收集有关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定课题计划;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2)研究阶段:通过调查、文献等研究方法,推进托业桥考证融合于英语教学中,实验教师集体备课,分工协作制定新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实验组每两周开一次阶段性总结会议,根据教学效果,总结得失;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汇报会,及时总结与改进,解决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为课堂改革保驾护航。(3)总结阶段:细化各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归类分析,整理材料,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完成课题。

6 课题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

6.1 课题研究在理论上的价值

(1)对于探索和完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实现的途径和模式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动作用。(2)为专业英语(ESP)课程需求分析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课程观提供理论基础。

6.2 课题研究在实践上的价值

(1)学生更易考取托业桥英语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增加就业筹码,拓宽了未来职业选择方向。(2)可进一步备考难度和级别更高的托业考试。(3)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口语、实际应用能力。(4)更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5)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自信感。(6)为在更高年级学习专业英语(ESP)打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 郑金州等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 [美]艾什莫尔.托业桥考试官方指南[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双语课;软件工程;教学改革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现实要求高校要培养大量既具有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的专业外语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专业人才。在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中实行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大量专业外语词汇,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技术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当前新兴的软件服务外包教学中,创新的专业技能教育联合双语教学,可以提升软件外包人才培养质量。

1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软件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目前,印度是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市场中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占全球市场总额的65%,因为其有人力资源优势。而我国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虽然处于高速增长期,但每年至少存在20万的人才缺口,人才瓶颈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作为山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地方高校,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示,建立了山东省首个“软件服务外包”专业。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制定培养计划,其中一项重要原则就是提高双语课比例,培养既精通专业,又具有与世界交流能力的国际软件外包人才。

2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

我国双语教学的起步较晚,应该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美国和欧洲,基于内容教学理念的各种教学方法都以学科知识为背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注重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共同提高[1]。其次,我国包括英语在内的其他语言教学通常情况下只能称为TEFL(Teaching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而只有当目的外语逐渐成为日常交流用的语言之一,双语教学才能称为ESL(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2]。

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高校和各种培训机构中出现了三种双语教学模式:① MIC全浸入模式;② 双语混合模式;③ 汉语为主模式。

2.1全浸入模式

全浸入模式是我国双语教学的最高层次。教师采用全英语或接近全英语的形式授课,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非常高。笔者的观点是,全浸入式双语课应该尽量安排在大三之后,大三之前给学生进行一定的双语训练,并将本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作为前置课。

2.2双语混合模式

双语混合模式是当前高校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式。教师采用英汉结合方式,先用英语讲解重点和难点,再用汉语解释。这种模式在一定的课时内用两种语言重复同一知识点,必然会影响正常进度。笔者的观点是,为保证教学内容,应该适当增加双语课的课时。其次,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再决定是否用汉语解释。

2.3汉语为主模式

以汉语为主教学是一种最初级的双语教学模式。教师主要使用汉语讲授内容,重点是介绍专业英语词汇。这种模式主要应用在没有专业英语基础的低年级课程中,比如我校在大一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增加学生的专业词汇,为全浸入式双语课作准备。

3软件工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2007年,笔者担负的软件工程双语课经过层层筛选获得了校级双语课立项,每年在大三的四个专业班级中选出一个作为该课的双语班。在几轮课程的尝试过程中,笔者大胆借鉴了国外大学的“双向交流型”课堂模式和培训机构的项目实战作业方法,在下列几个方面摸索得到了一些适合软件工程特点的双语教学经验,特别针对新的软件服务外包专业改革了实验环节的双语教学,获得了学校和学生的肯定。

3.1教材和参考书的选择

高水平教材是一门课程成功的基础。相比普通课程,双语教学中学生更加依赖教材。为了保证学生在获得前沿专业知识时又能掌握最标准的专业英语,我们坚持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在课堂中引入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方式和学科知识。同时,为了协助学生理解英文教材,我们给学生指定了涉及该领域的多本中英文权威书籍,激励学生多读参考书。

3.2双语授课方式的探索

在选择双语授课方式时,我们考虑在提高课堂英语讲授比例的同时更加重视使学生听懂,能消化吸收。因此,我们采用“渐进式”双语穿插模式授课,要求学生会用汉语解释关键内容,课程后半段基本用全英文授课,并通过提问来确定学生接受情况,随时灵活调整。例如:在讲白盒测试时,对最简单的覆盖方法“Statement Coverage”,会完全使用英语讲解,并让学生分析该方法的缺陷,而对比较复杂的“Multiple Condition Coverage”,则用部分汉语辅助讲解,以保证学生对难点的正确理解。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还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避免“Yes or No Questions”式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学生即使不明白,也会大声说“Yes”,也没有得到任何锻炼口语的机会。笔者增加了因果式和假设式提问,引导学生积极用英语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真正学到知识,并能运用于实际,获得成就感。

此外,根据软件工程服务外包的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我们在通用的双语教学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了下面的双语互动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达到了非常好的双语互动教学效果。

1) 内容回顾 (Recapitulation)。

作为一项作业,笔者要求学生坚持用英语写“课程日记”(Course Diary),即课后用英语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每节课开始时,我们会开展一个“Recap”(内容回顾)环节,由学生用英语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这项作业首先使学生将听到的内容进行梳理,并总结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次养成了其主动应用专业英语写作的习惯;最后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 自主阅读检查(Self-reading Review)。

通过“Self-reading Review”(自主阅读检查)环节,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每次课后作业,教师会给学生指定独立阅读内容,让学生总结预习过程中碰到的专业英语词汇,针对学生总结的内容,教师再进行补充和针对性的讲解。这项内容虽然会占用课堂时间,却为后面的英语讲课扫清了障碍,突出了重点,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和学生水平。

3) 双向互动(Two-way Interaction)。

中国的大学课堂一般为气氛严谨的“单向传授型”模式,教师处于传授知识的主动地位,而学生成为接收知识的被动者,课堂很少有交流,即使有也是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提问。在笔者的课堂中,任何时候有问题,学生可以举手直接发问,教师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及时弄懂问题,更好地理解后续内容。

4) 小组陈述(Group Presentation)。

软件工程包含了很多理论,如果使用“填鸭式”方法,学生根本无法消化吸收。因此,笔者对一些重点理论加入了案例讨论内容,这些讨论有时在课程开始,从而引出核心理论,也可能在课堂结束,通过案例让学生体会所学理论的实际应用,并引出对本次课程的总结。例如:在讲授“软件过程模型”时,通过一个实际失败项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项目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每个小组使用提前准备的幻灯片用英语陈述,其他小组对其解决方案进行质问。最终,大家讨论得到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过程”出了问题,从而引出课程的核心内容“软件过程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实际问题中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并学会了用英语来分析、思考、阐述、讨论和总结问题,提高了学习热情,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3双语多媒体幻灯片的设计

多媒体幻灯片主要依据授课计划和原版教材设计,并针对双语教学和课程特色进行了改进。首先,以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设计幻灯片,对于复杂和核心的内容辅以中文解释。其次,配合双语授课模式,每节课开始的幻灯片都归纳本次课涉及的专业英语词汇,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最后,幻灯片中尽量多采用各种图表结果和设计图,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增强教学效果。

3.4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

对比程序设计课程,软件工程中增加了很多理论性内容,学生只能先获得一个感性认识,而后通过实践才能深入体会。因此,在实验课中,我们参考了一些IT外包项目和培训机构的案例,精心设计了两个实战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开发团队,在两个实战项目中分别选择担任不同角色,根据项目特点选择不同的开发过程,最终提交各阶段英文设计文档。在每个阶段,每个团队都要制作英文幻灯片并派出代表陈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很多课堂无法涉及的开发细节经验,熟悉了开发过程和角色责任,锻炼了撰写英文文档和英文口头表述能力,对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起到了巨大作用。

3.5课后作业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对于软件服务外包的软工双语课,我们注重的不是作业的数量,而是作业体现的教学效果。作业主要有“主动作业”和“被动作业”两部分。“主动作业”是和课堂教学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是“复习”,二是“预习”。“被动作业”包含两部分,一是根据需要布置的笔答题,二是实战项目需要提交的英文报告。经过几届学生的实践,笔者发现,“主动作业”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技能上的效果出人意料地好,许多学生不再害怕查阅英文资料和撰写英文报告,对今后的深造或工作都有很大信心。

在考核中,我们加大了平时学习表现和实验成绩的比例,作业占5%,课堂表现占15%;实验占20%;期末考试占60%。期末试题和答题采用英语形式考试。由于平时课堂、课下和实验都营造了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学生能够轻松地应对最终考试。

4结语

相比普通的软件工程课程,软件服务外包方向的软件工程双语教学必须突出两个特色。第一,培养软件外包企业需要的“适用性”专业人才;第二,培养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为了突出以上两个特色,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得到一些经验,在双语授课模式、实验教学、作业和考核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与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双语教学在高校仅处于起步阶段,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仍是一项长期工作。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高校,还应该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全面展开,使学生能尽早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无障碍地学习和思维,成为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亚能,张秀峰. CLIL学习理念对双语教学的启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1):161-162.

[2] 杨矫,赵炜. 在高校双语教学中探索针对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97-298.

[3] 盖兴之. 双语教育原理[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Special Bilingual Teaching Model to Cultivate Software Outsourcing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HAN Ting-t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Department,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