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调查报告(精选5篇)

  • 基建调查报告(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多年来学院基层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比较多样,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学院中心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态势是好的。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基本经验: (一)重视形式多样。特别是在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方面…

基建调查报告(精选5篇)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党员人数:截止20xx.11xx月xx日,全校共有党员299人,正式党员229人,预备党员70人(教职工3人,学生67人)。其中,在职教工党员148人,占全体党员比例为49.5%,占全院教职员工比例为56.92%,;学生党员99人,占全体学生比例为5.5%;离退休党员42人,占全体党员比例14.53%。 组织设置:目前学院党的基层建制主要有4个党总支(经济系、管理系、法律系、外语系)、10个总支下设党支部、8个直属党支部。直属党支部除培训部支部外,均为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党支部。 党务工作人员配备:在在职党员支部中,四系设专职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各1人,委员、下设党支部书记及委员都是兼职。基础部和机关、教辅、后勤各党支部所有人员均为兼职。(离休、退休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由离退休人员担任)

二、总体评价和基本经验

多年来学院基层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比较多样,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学院中心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态势是好的。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基本经验:

(一)重视形式多样。特别是在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方面,通过观看录象、听讲座、参观访问、影视观摩、网络学习等形式,使党员教育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有了新的改善。另外,有的支部还针对学生特点,对网络党建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重视联系实际。各党总支、党支部大都能联系实际,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和部门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并形成了一些特色,发挥了党组织宣传群众、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外,有些支部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如图科党支部与北蔡阳光驿站结对服务;后勤党支部关心流动党员管理;机关支部与贫困学生开展扶贫结对工作;等等。

(三)重视组织建设。近年来,从有利于开展组织活动、有利于部门之间工作联系、有利于发挥支部在部门工作中的作用、符合高校管理规律等角度,对各系部的组织设置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均设置了总支部,配备了专职书记或副书记,对推动系部党建工作以及加强对学生工作、辅导员工作的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重视基础工作。近年来针对党员发展、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等出台了18项规范性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支部达标工作,各支部的基础工作逐步规范。特别是各系学生党支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党支部工作档案,党员发展更加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得到了一定落实。

三:学生党员必须加强的工作

(一)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我院学生党员比例在。20xx年第17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统计,全国高校学生党员比例为8%(20xx年7月1日《光明日报》从教育部获悉的信息)。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xx年7月2日的信息,全国本专科大学生党员比例为8.16%,研究生党员比例为41.83%。教育部网站中共云南高校工委资料表明云南省高校本科党员比例为20.39%。上海本科生党员比例为12.1%,其中许多高校比例达15%左右,毕业班党员比例在有的高校达25-30%。复旦本科生党员比例为15.8%。上海交大学生党员比例为30.1%。华师大本科生14.4%。上师大本科生12.7%。上海金融学院10%。二工大8.6%。外贸10.63%。民办东海职业学院20xx年4月学生党员比例高达24.5%。可见,我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党建工作与部门工作联系还不够紧密。各支部(除图科支部外)大都反映,党的工作如何与部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特别是要从体制、机制上探讨一些新的举措。目前,专职党总支、支部书记反映工作重心主要是党务或学生工作,很难围绕部门中心抓党建;而联合支部兼职书记反映各部门工作职责、任务差别比较大,党务工作很难与各部门工作紧密融合。

(三)分党务工作者素质不能适应发展要求。主要是许多兼职党务干部缺乏党务工作经历,又很少有机会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方式等了解不够。在行政工作与党务工作间,兼职支部书记往往觉得精力不够,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本部门的行政工作上,抓党务工作的力度不够,党建工作很难深入。同时,党务工作责、权、利之间的关系还比较模糊,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党务工作压力不够,导致部分党员干部重行政、教学,轻党建,甚至不太愿意做党务工作。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基层党建工作的设想

(一)加大党员培养发展力度。根据我院办学方向和学生培养目标的特点,要进一步加强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要注意不断激发并努力保护好学生的政治热情,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学生党员比例。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把主动申请入党、基本素质良好、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尽可能纳入培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并完善团组织推优、党员与群众评议、党支部把关、党办监督审查、党委审批的发展程序,确保发展质量。建立党员后续考察、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素质。

(二)完善基层党支部设置。中组部、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上海市高等学校实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单位应建立党支部。”同条还规定:“应尽量减少联合党支部的数量。”根据这些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和发展需要,要从便于党员参加活动、便于党支部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对联合党支部设置进行调整。目前,除监察室、基建处、工会等三个部门党员不足3人外,其余各部门党员都在3人以上,可以考虑单独成立党支部。

(四)规范基层党组织生活。认真研究xx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新举措新要求的制度落实,形成、完善新的制度体系。在坚持各种党内生活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各支部特点,努力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积极倡导各党总支、党支部在开展独立的组织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联合活动,如机关与教师之间、相邻支部之间、教工与学生之间等开展联合活动,做到有分有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学院努力为各类联合活动提供条件。

(三)明确基层党建工作职能和作用。党的xx大报告和xx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努力贴近学院和部门中心工作,找准推动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努力关注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发展需求,找准服务群众的着力点;努力构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宽阔平台,找准凝聚人心的着力点;努力提高发现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找准促进校园和谐的着力点。各党总支、党支部要积极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真正成为基层单位的战斗堡垒。加大对支部工作的考核力度,把完成党务工作任务的情况,作为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高度重视、快速组织实施调查摸底工作

一是召开乡专题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会议传达了县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和组织工作会会议精神,并对我乡如何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和怎样开展好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摸底工作作了详细的讨论和研究,形成了一套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指定责任心强的同志专人负责调查摸底工作。二是召开全乡19个党支部参加的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摸底工作会。会议就如何开展好调查摸底工作作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会上对开展好调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意义及相关要求做了明确强调,要求各支部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保质保量完成调查摸底工作,为成功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打下坚实基础。

二、细化措施、确保调查摸底取得预期效果

一是每个党支部明确一名支委委员作为调查摸底工作联络员,具体指导各支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确保调查摸底工作质量。二是深入一线,确保摸底数据准确。各联络员深入到各支部,通过召集召开支部会议、个别访谈、翻阅支部资料等形式,核准支部信息,指导填写相关表册,确保统计表册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及时汇总,全面掌握全乡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在各支部完成调查摸底后,乡党政办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各支部摸底表册,并对表册进行进一步的审核汇总,确保汇总数据的准确性。四是开展分析研究,乡党委对汇总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查找目前我乡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不足方面,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做到有针对性地提出本乡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的重点内容,为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打下坚实基础。

三、汇总分析、全面掌握基层组织基本情况

经调查汇总,我乡现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4名(农村支部13个,社区支部1个),其中女性2名,45岁以上10名,55岁以上3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4名。家庭年收入5万元—10万元的6人,10-50万元6人,50万元以上2人;全乡总人口33163人,常年外出务工11338人,空巢老人1518人,留守儿童1924人;全乡村(社区)共有党员509名,其中女性68名,少数名族0名,45岁以上302人。大专以上文化49人,初中以上文化336人。年收入5万元以上致富带头人86人,从事经商办企业个体经营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13人。近三年发展党员38名,培养入党积极份子67名);全乡现有耕地24632亩、旱地9985亩、稻田14644亩、林地13660亩。现有企业15个(其中工矿企业8个,农副产品企业3个);全乡现有村(社区)基层组织办公场地14个(13个村级办公阵地,1个社区办公阵地,其中120平方米以上办公阵地11个)。现有村(社区)远程电教站点14个,现有村(社区)远程电教管理人员14人;“”每年达4次以上的村(社区)党组织14个,推行“四一两公开一监督”做法的村(社区)党组织14个,每年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村(社区)党组织14个;全乡现有乡机关、单位党组织6个(党委(总支)1个,乡机关党支部1个,学校党支部4个),党组织书记6名(其中女性1名、无少数名族、45岁以上3名);全乡乡机关、单位党组织共有党员81名(其中女性35名、少数名族1名、45岁以上党员18名,近三年发展党员17名、培养入党积极份子21名)。6个机关和单位党组织“”每年均在4次以上,每年召开1-2次民主生活会,每年均各自的有活动主题,定期按要求开展组织生活,开展党员示范岗评比活动121人次。

经汇总分析,全乡乡村两基层组织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1、党支部书记以中年为主,文化程度有明显提高,初中文化仅有3人;致富带头带动作用发挥明显,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仅1人;群众信任度高,组织号召能力总体比较强,县级两代表一委员达8人,其中市党代表1人。个别支部书记总揽全局的能力不够强,目前还有两个村级党组织是由乡机关下派干部兼任支部书记。

2、全乡人口与耕地资源状况。外出人口比例较大,占总人口的34.2%,家庭主要劳动力整体外出比较多,平常空巢老人达1518人,留守儿童达1924人。现有耕地24632亩,在家人口21825人,人均耕地面积1.13亩,主要在家的“386199”人群队伍目前对耕地的耕种存在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难。

3、我乡是纯农业乡,结合农业乡的实际。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集中化、规模化,特色蚕桑、猕猴桃、杂竹正在以序发展,势头良好,即将发展成为全乡劳务经济的有力补充甚至替代。

4、党员队伍作用发挥总体较好。三年来新发展的党员中青年致富带头人占据比例较大,全乡党员队伍中致富带头人达200人,具有带动致富能力的党员达248人;45岁以上党员302人,点总数的59%,党员队伍年龄偏老;外出党员达287人,占总数的48%,外出的党员中占全乡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的5%,在劳务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带头带动作用。

5、村级组织阵地作用发挥明显。全乡14个村级组织办公阵地、远程电教全面正常投入使用,作用发挥明显;组织建设各项活动基本能按要求落实,但规范化运行不平衡,机制不够健全完善。

6、机关、单位党组织活动情况。乡机关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明显,活动载体丰富,形式多样,党员干部工作成效明显,全乡各项重大工作、中心工作有序推进,引导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效果显著。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1、党的领导方面

一是部分村、社区对妇联和妇女工作还存在熟悉上的偏差。对于“妇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等问题熟悉不足,认为妇联和妇女工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对妇女问题和妇女工作缺少关注和研究。二是妇联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机制不够完善。镇党委政府在“三个文明建设”的年度考评体系中群团工作内容占的比例太少,所以,有的村、社区、单位领导对妇女工作没有量化的指标和要求,也不纳入目标考核治理,把妇女工作当成是软任务和虚的工作。

2、组织建设方面

(1)、妇联组织覆盖面不全。就目前来看,我镇妇联组织的设置远远达不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这一目标。非凡是部分镇属单位和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其他城乡新经济组织中还没有设置妇女组织。

(2)、基层妇联组织无法保证独立设置。目前,就镇妇联工作来看,还基本上能正常运转,但也存在问题,妇联现有人员编制少,人手紧张而疲于应付,易造成协调、调研、督查、服务工作的不到位。同时身兼数职,使妇联工作退为次要位置,问题更大的是社区和村级妇女组织,多数只是挂起了妇女组织的牌子,根本无法保证妇女工作的开展;村妇代会主任80%以上的精力是抓计划生育工作,在考核妇代会主任的工作也主要是看计划生育指标完成情况。

3、干部队伍方面

(1)、部分妇联干部自我认同感较差。一是部分妇联干部熟悉不到自己所应承担的工作职责,认为妇联工作比较虚,不轻易出成绩,因而只埋头搞中心工作,不钻研妇女工作业务,对妇女工作得过且过,使妇女工作陷于被动局面。二是部分妇联干部由于资历浅,没有工作经验,接受系统学习培训少,因而虽有工作热情,但缺乏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开展工作,只能被动地参与上级妇联组织开展的活动。三是部分妇联干部缺乏积极主动争取领导重视的意识,对于上级妇联安排的正常工作,不敢和领导讲,不敢协调,有好的意见和建议也不知如何得到领导的支持和采纳。

(2)、妇联干部流动渠道不畅通。妇联干部转岗困难,流动不畅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女干部流动缓慢,队伍结构老化,不利于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更不利于妇女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这与中心提出的“把妇联建设成为培养输送女干部的重要基地”这一目标要求不相符。

(3)、基层妇联干部待遇较低。主要是村一级妇代会主任,由于受编制、工作性质和工作量的限制,没有兼村其他主干的妇代会主任没有固定工资报酬。村妇代会主任的工资补贴多年得不到兑现,严重影响了村级妇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4、工作条件方面

主要表现在工作经费无保障。妇联要在提高妇女素质、维护妇女权益、参与三个文明建设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我镇妇联虽然作了财政预算的,但开展活动基本上是一事一请钱,有的活动因无经费支持也只好放弃,绝大多数村、社区没有提供妇女工作经费,各种活动和培训都很难开展,使得妇女工作缺乏生气和活力。

5、工作运行方面

一是工作定位不清。致使工作内容界定不清,没完没了,工作中缺少权威性,工作效率和影响力也不高。二是工作内容主次不明。妇联组织在为党或全局利益负责与为妇女群众负责的关系处理方面存在一些矛盾和困惑。往往体现了中心(大局)意识,却忽略了妇女群众的非凡需要,沉没了妇联组织的非凡职能。三是工作方式缺少创新。开展活动时一般还是按老套路老办法行事,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非凡是村一级妇女组织,往往是上级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基本是敷衍了事。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熟悉

各级党政领导要从妇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力军的高度熟悉妇女工作的重要性,带头学习与妇女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不断深化对妇女工作重要性的熟悉,做到思想上重视、经费上支持、工作上指导、政治上关心,为妇女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2、争取支持,夯实基础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它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建带妇建,促使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及各项工作上档次上水平。要争取把妇女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之中,切实解决好村、社区妇代会主任的经济待遇,落实好报酬,争取村、社区妇代会主任的误工补贴象其他村主干一样实行县财政统一打卡发放。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的例会制度,争取领导的关心、支持,使妇联组织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3、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当前,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要求妇女干部知识面要广,工作能力要强,而且群众越来越需要服务型、引导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加大对各级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妇联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希望县妇联能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正确引导、教育基层妇联干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作为求地位,同时要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上级妇联也要积极提供条件,组织妇干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

4、创新工作,提高效能

面对新形势给妇联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级妇联要自觉把妇女工作放到工作大局中把握,把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点作为妇女工作的切入点,把妇女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受益不受益作为履行妇联基本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工作,调处婚姻家庭矛盾,整合社会资源,为弱势妇女儿童服务.配合学校、家庭、社会作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发挥妇联优势,抓好家庭教育工作。要从满足妇女群众求知、求富、求发展的愿望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妇女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种养殖等高新技术培训,促使妇女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要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良好的组织服务和示范带动作用,帮助致富女能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要帮助村妇代会主任带头致富,支持鼓励他们领办经济实体创建示范点并通过他们帮助周边姐妹学技术、创业绩、奔小康。要积极开展双学双比、美德进农家等各类创建活动,通过抓典型、抓示范,提高妇联组织的整体功能。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发动社会力量,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开展规模大、档次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活动,既提升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凝聚力,解决各级妇联缺乏经费的问题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现实基础;调查报告

为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吉林省政府编制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并选择部分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为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准确掌握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情况,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马川子乡、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等3个乡镇的6个行政村,选择了343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其中部分行政村的村干部和村民进行走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基础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值过高,对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瓶颈制约严重,农业经济规模小且效益低。这些问题需出台有效的对策措施逐步解决。

一、调查结果

(一)农民最关心的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

调查显示,80%-90%的农民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最感兴趣。虽然有的农户地处偏远山村,信息并不畅通,但在尚未接到上级“红头文件”的情况下,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在农民群体中传播,并引起强烈共鸣。农民关心生产发展,关注生活宽裕,既反映出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合民心、顺民意,也说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是农民最为热烈企盼的切身问题。近几年,由于国家加大投入,部分农户所在村屯整体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观。如,珲春市马川子乡的公路已100%通到各村,有80%以上的农民对此比较满意;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农户已喝上自来水;乡政府还准备建一个垃圾废物处理厂,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而地处吉林省西部地区的长岭县永久镇,由于地下地质构造所限,饮用水没有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该镇永久村因位居镇政府所在地,已通了公路,但其他村尚未通公路,村民急切盼望公路通到村里。这部分村的农户对住房、周边环境、如厕条件、人畜用水、炊事用火的满意率不到半数。说明虽然农村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村民对居住条件和周边环境还有许多意见,如,畜舍、禽舍离住房太近,垃圾、废水、废物缺少统一治理,一些住户房前屋后物品胡乱堆放,不但影响环境,且存在安全隐患。

(二)农民心态从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转变

一是生活理念开始向高层次和多元化转变。尽管农民目前仍以种田为主,但吃穿不愁已不再是农民尤其是青年人的生活目标,农民需求呈现高层次和多元化倾向。调查表明,在40%以上的农户中有人常年在外打工,其中,离乡离土的人数逐渐增加,尤其在朝鲜族居民较多的延边地区,大批农民利用语言方面的优势到韩国打工。这些人从相对闭塞的农村涌向大城市,不仅获得较高的收入,改变了家庭生活的窘况,也增长了见识,或多或少具备了都市、城镇居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起居谈论带有许多时尚特点,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其他村民。虽然村民喜欢田园式的生活方式,但有70%的人希望外出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自己的眼界。二是消费理念开始从生存型消费观向享受型消费观转化。在吃的方面,追求“食品多样化,还要讲营养”的农民占50%以上;在穿的方面,80%以上的农民意愿是“讲究款式,朴素大方”;50%以上的农民向往“现代家庭经济生活方式”,努力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现在,农户几乎家家有了电视机,有的还有录放机、照相机甚至电脑,特别是朝鲜族家庭还购置了一些乐器,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增加。过去农民添置家庭设施首先想的是耐用,现在农民无论自制或购置物品时,更多注意款式的考究,在一些新婚家庭中也有了像城市里的组合家具。当然,由于收入水平所限,80%以上的农民认为自己还属于温饱型家庭,积累起来的收入主要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在生活消费方面还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经营理念开始从“以农为主”型向亦农亦工亦商型转化。农民在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正在与传统的小农意识告别。调查发现,70%的劳动力有兼业行为,在农闲季节到外地务工;家庭主妇也从事家畜家禽饲养、庭院作物种植等副业;一个仅有几十户的村子就有三四个小卖店。有40%的农民能阅读一些有关农业技术和管理的书籍,50%以上的农民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班,希望掌握科学种田和科学经营的新门路、新方法。随着经营理念的转变,农民的生活节奏加快,效率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猫冬”的习俗已改变,有的农户甚至一冬天能赚一两千元钱。四是在子女教育理念上,重文化、重技术已成为主导。受调查的农户“当家人”文化程度大都不高,并深知由此带来的苦恼,他们对自己的职业非常不认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儿孙身上。50%以上的农民希望子女考上大学,30%的农民希望子女当工人,10%的农民希望子女自己创业,几乎没有愿意让子女继续当农民的。但他们对子女上大学所需的花费普遍感到难以承受。

(三)基层民主管理逐渐改善

马川子乡是珲春市基层组织建设的典型,所属9个村的村委会办公室等设施建设较好,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也比较细致。村民代表大会、乡政府的现场办公会及农民的“说事日”都在村委会举行。70%的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基本满意,认为村干部办事比较公道;70%的村民对村政务公开的程度基本满意,认为“说事日”起到了很大的监督作用。永久镇、桦皮厂镇的村委会建设和村务民主管理近年来也在逐渐改善。当然,调查是在村委会帮助下进行的,有的村民难免会有所顾忌,因而对基层民主管理的改善程度不宜估计过高。

(四)农民生产和生活仍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

一是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及粮食收购价格满意度不高。调查发现,对当前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不满意的农民占80%。国家虽然免除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但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使农民得到的大部分实惠被抵消。从受调查农户的货币持有量来看,尽管国家实行较大额度的购置补贴,但绝大多数农户还是买不起大型农机具。农户对生活资料价格不满意的占70%~80%,如,对生活用煤不满意的占70%以上,原因是煤价太高用不起;对当前粮食收购价格不满意的占59%,认为收购方给的价格太低,挑剔太多。在农产品进入市场方面,农民反映农产品销售难、信息不畅、中介机构与经纪人缺乏诚信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目前,马川子乡已有95%的村民加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桦皮厂镇和永久镇还未进入试点。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农民对看病问题不满意,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原因在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的医疗负担,但大多数医疗费的补偿比例低,病人自付费用的比例依然很高,农民还是难以承受。至于那些没有实行新型合作医疗的地方,农民的境遇更困难,不可避免出现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二、几点思考

通过调查,我们对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从总体上看,吉林省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一些有利条件,但存在的共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实现建设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任重道远,需要各级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协调和指导,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的推进。

(一)基层干部和农民应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调查发现,有的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四种倾向”:一是焦躁,希望跑步实现新农村。二是偏颇,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盖新房、换村貌,主要精力投入到清街道、栽花草。三是趋同,规划强求统一,导致千村一面,有一刀切的倾向。四是等待,等政府拨款,等企业包点。按照中央的要求,新农村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方各级政府应通过干部培训、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文艺演出团体等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解读和宣传,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逐步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加强跟踪研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目标之间的关系,突出重点,根据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始终把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作为首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着力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带动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要始终坚持尊重和依靠广大农民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尽管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担负协调指导、提供公共服务、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等任务,但不能代替农民做出生产、生活、村务管理等方面的决策。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目标选择、规划设计、阶段性任务、实现途径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要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加强民主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广大农民自身的活力,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普遍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发展生产、改善居住条件、子女上大学、医疗保障等问题入手,根据不同乡镇和行政村的具体情况,选准突破口,推进新农村建设;把长期战略目标与现实的具体措施统一起来,尽可能让广大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从中得到实惠,不断增强信心,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调查所反映的最突出的共性问题来看,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吉林省农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200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190元。调查选择样本的6个行政村人均纯收入水平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也不过六七千元,比国内东部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低很多。这反映出吉林省新农村建设是以不发达的农村经济为现实基础的,因此,必须解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其他目标的实现打开通道。要通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来带动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特别是要利用生态省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三)要不断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渠道

在走访调查中,很多基层干部和农民都反映,新农村建设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吉林省经济不发达,农民自身积累水平低,地方可支配财力弱,因此,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将是今后较长时期必须面对的突出矛盾之一。从吉林省的省情看,政府投入和农民自身积累这两条渠道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问题,必须寻求更为宽广的筹资渠道。一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主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从而加大工业企业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带动农民收入增加。二是引导企业与农民采取股份制或其他合作形式,联手开发农业资源,使农业资源转化为资本并进入社会再生产过程。这一方面,可使农民通过实物资本投入取得一定的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可使农民从参与项目开发的各项劳动中取得一定的工资性收入,从而拓宽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三是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农户合作,进行新的生产技术、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的试验,开辟新的增加投入的渠道。四是鼓励机关干部、城镇居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尤其要鼓励那些从农村出来的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到农村引领和帮助农民创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五是鼓励各类慈善机构积极向国内外企业和社会募集资金,同时探索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基金会的途径和办法,逐步形成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援助机制。六是加大金融机构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新建住房、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户筹资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贴息等政策性贷款的积极作用。

(四)要积极探索农业规模经营的途径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某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

某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是我们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一、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河道整治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三义寨、柳园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通许、尉氏县省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赵口引黄灌区骨干工程维修,对贾鲁河、涡河等流经市内的主要河道进行了清淤治理。据统计,全市共有机电井8.5万眼,井灌面积可达43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48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9.3%。2、耕地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沃土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先进适用土壤肥料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培肥了土壤,提升了地力,耕地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有效提高了作物品质,粮食总产和单产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以来,市属五县相继承担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累计投入补贴资金890万元,完成了2万多个土样的采集与测试,落实万亩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基地建设10个,改造中低产田110万亩,提高土壤有机质0.02%,推广配方施肥面积689万亩次。通过项目实施,市县两级土肥队伍得到了加强,技术手段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市、县都建有土肥测试中心,都能独立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3、农畜产品质检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全市两级(市、县农产品质检中心)三层(市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检体系已基本形成。共建成市级检测机构1个,县级监测中心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站4个。市农产品质检中心被农业部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被省中心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同时,市级蔬菜、果品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已经启动。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已通过省级验收,并投入运行,年承检能力可达到畜产品1000个指标、兽药和饲料产品1000批次以上,畜产品、兽药、饲料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可检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我市的农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竞争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4、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新增大型农机具867台,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机6000多台,农机总动力达616万千瓦。在农业机械拥有量增加的同时,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进一步增加,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率达到70%。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42万亩,机收面积426万亩,其中联合收割面积423.79万亩,完成机脱小麦占全市麦播总面积的96%以上。5、农村社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加强了农村 水、气、路、电 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6.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3.2万座,全市农村沼气池已达8万多座;实施 村村通 和电网改造工程,农村道路建设和电网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路通电。二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建成11个农业信息网站,32个信息服务平台,58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628个村能够上网查找信息,约占全市行政村数的70%,电信、网络已成为农民获得农业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二、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我市在农业发展中投入巨大,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在政策性投入上,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在逐年增加,但相比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资金投入中要求地方配套的资金,由于市、县两级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相对困难,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投入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国家投入的资金多用于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而对于伸入到田间地头的支渠、毛渠等排灌设施则投入较少。在金融性投资上,农行、农发行、农信社本应是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但近年来受金融体制改革和商业效益的影响,银行主业已是 弃农经商 ,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是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公益项目,金融投入更是少之又少,融资难、信贷难问题较为突出。在农民自筹上,当前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千家万户经营,各自只管责任田,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 两工 ,对于周围排灌

 

渠系的简单管养、疏通、维修都成了问题,出现了管理缺位,加之我市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根本没有能力投资组织统一的维护,基层村组管理范围内的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远远不能满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要求。同时,由于资金欠缺,良种繁育体系难以健全,良种和技术的引进、繁育、推广力度不大;植物防治和检疫体系建设落后,仪器设备老化、落后;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人员知识老化却又难以得到及时培训,素质偏低,许多科研课题无法展开,许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推广。总之,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需要,甚至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传统生产方式占主要地位,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受土地政策制约,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无法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生产手段相对落后,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仅到70%,而山东、浙江等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达到80%,甚至90%。设施农业发展严重落后,节水灌溉面积小。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由于长期重氮轻钾、重化肥轻有机肥的施肥不当和高毒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土壤碱化、硬结严重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普遍发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规模较小,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新型营销体系还未建立,农村市场环境亟需改善。3、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不强。一是农田排水不畅。统计数字显示,全市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为483.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这就说明约有135万亩农田排水不畅,轻则形成田间积水,重则造成涝灾。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我们的调研对象中,凡是土质较重的地方,几乎都是怕涝不怕旱,个别地方排灌渠道淤塞,不仅涝不能排,而且旱不能浇;凡是夏秋雨水较多的年份,棉花、玉米等秋作物都不同程度地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二是引水灌溉面积小。我市紧邻黄河,引黄灌溉应是我市的优势。然而我市的引灌覆盖面积却十分有限,管理不到位,运行成本较高,往往是下游掏钱,上游用水,农民群众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加上惠济河等内河污染严重,灌溉功效明显萎缩。多数地块只能靠井水灌溉,但随着地下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井浇田受此限制影响较大。三是中低产田改造任务艰巨。我市耕地土壤沙化较为严重,水源涵养能力差,粮食单产在800斤以下的中低产田有424万亩,占到全市591万亩耕地的三分之二,大多还是 靠天吃饭 ,产量低而不稳,综合生产能力较弱,如遇大的涝灾或旱情,将会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4、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顺,管护机制不活。我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前或初期修建的,由于建设标准低和设施老化,年久失修等问题导致安全隐患多,抗灾能力差,加上近年来我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地方因修筑道路、建设厂房等,导致公路两旁、厂房周围排灌渠系等基础设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目前,我市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机制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工作职责不清。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配套,管护机制不完善,相当一部分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由于管护的措施不到位,管护的责任不到人,管护的资金不落实等原因,造成 重建设、轻管理 , 有人建、无人管 ,边建边毁、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重点设施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农村道路建设,在我市以前已完成的 村村通 公路中,由于排水设施的不完善和道路维护跟不上,才三年多时间,那时修建的柏油路,现在一些道路已是坑洼不平,损毁严重,部分农村又出现了新的 行路难 问题。农田水利设施也是如此:由于水源、供水、排水、治污节水等环节实行分割管理,难以建立、制定适应市场规律的、与相关的政策法规配套的规范管理措施,致使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已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善,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农田水利资源的优化配置。三、加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与对策农业基础牢则生产丰,生产丰则农民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必须尽快研究解决制约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瓶颈问题,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结合实际,长抓不懈。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农民负担监督查处力度加大,一些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对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花钱多,效益不明显。因此,愿意大笔投资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或发展工业及第三产业,不愿投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不研究、不解决,能推则推,推不了则拖,在农民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声望。在市九次党代会上市委就明确提出了 三大跨越 ,而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就是必须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我市近期开展的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开封大发展大讨论活动 ,建议有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带头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 先行资本 ;认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应统筹城乡发展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 基础工程 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长效工程 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 民心工程 来抓,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真正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研究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具体部署,从而尽快改变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2、以政府为主体,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解决投入问题。因此,应创新投资机制,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真正做到县级以上财政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 三农 倾斜,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 两只手 的作用,建立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是向上级要一点。充分利用本次世界粮食危机带来的机遇,紧紧跟随国家在河南建立粮食核心区、并给予大规模资金扶持的政策取向,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二是市县乡挤一点。地方财政,通过减压其它支出,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请农民集一点。可采取 一事一议 的办法,在坚持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愿,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方式,制订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农民维护基础设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四是去银行贷一点。通过申请补贴或以村为单位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方式筹集部分资金,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五是向社会筹一点。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探索多元化投资的新路子。同时,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建立专门的资金帐户,进行专门管理,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重视建后管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 三分建、七分管 ,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工作。要创新和完善项目长效管护机制,在落实专门管护力量的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作为设施管护主体的作用,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农业项目设施,保证项目工程常年发挥效益。一是通过宣传,增强群众管护意识,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管理。二是将项目的建后管护纳入各级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制定项目管护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同时定期对各项目区管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奖优罚劣。三是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机制。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探索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市场化管理新模式,具体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对已建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产权进行卖断,所变卖资产由村委会集中起来就地专门用于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滚动发展。对容易管护和维修的基础设施有偿承包,由承包人定期对管护的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村委会按照目标责任管理合同书的规定予以监督,使之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4、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田灌溉条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是对于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整合国家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资金,突出抓好赵口、黑岗口、柳园口、三义寨四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内陆河治理步伐,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对贾鲁河、涡河、运粮河、惠济河等重点灌溉排涝河道进行彻底整治。二是对于用于灌溉排涝的支渠,目前是地方拿不出钱,农民不愿拿钱,堵塞较为严重,存在的问题也较大,要采取国家投资为主和各县乡辖区内谁收益谁治理的方式,明确责任,尽快疏通。三是对于伸入田间地头的小型沟渠,要对受益范围内的一村一组采取 一事一议 、民主决策的办法,筹工筹劳,进行清淤整治。5、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重点支持基本农田整理和耕地质量提高。加快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扩大有效灌溉和节水灌溉面积,将项目区建成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鼓励和引导发展设施农业,根据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设施农业建设,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示范和带动全市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切实提高地力。扩大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实施范围,积极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提高品种优质率;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引导合理施药、安全用药,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和人工影响天气建设,提高突发气象灾害的预警时效和准确率,有效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6、以人为本,切实抓好有关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一是抓好农村道路建设。对全市农村已建、在建、续建道路进行认真排查,有针对性地进行逐个认真分析,对未毁道路,要完善排水设施,落实管护责任;在建道路,要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质量;损毁道路,要根据损坏情况,排出时间表,分类维修,切实解决农村道路的问题。二是抓好农民饮用水安全。饮水工程可因地制宜,采取打井取水和城市水厂管网延伸的办法,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清洁放心的饮用水。三是抓好沼气建设。进一步加大沼气建设实施力度,争取加大补贴标准。同时,要继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农村改厨、改圈、改厕,努力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四是抓好绿化造林工作。以林业生态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村庄道路和庭园绿化,提高村庄和农田林网的建设水平。五是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超市和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六是加快促进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融合,加快推进农村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体系建设,加强电子政务建设。7、要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新型农用工业。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和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努力提高我市农机装备水平。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联合收割机及各种专用农机产品。要在继续稳定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的同时,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水稻联合收割和玉米联合收割、花生收获机,不断提高机械化技术含量。着力提高水稻、玉米、花生生产过程中机械化作业技术和农作物精量播种、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