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活动个人总结(精选5篇)

  • 建材活动个人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工学结合是建立在高职院校行业性、区域性发展办学的基础上,依赖企业真实项目的良好环境,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促进毕业生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把项目教学法引入课程的教学中,是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工学结合活动、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

建材活动个人总结(精选5篇)

建材活动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摘 要:项目教学法是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深化课程改革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和传统教学法相比较,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越性。本文就高职建筑材料课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案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工学结合 项目 方案

工学结合是建立在高职院校行业性、区域性发展办学的基础上,依赖企业真实项目的良好环境,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促进毕业生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把项目教学法引入课程的教学中,是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工学结合活动、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方案设计要点

项目教学法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来设计和实施课程教学方案,其要点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机构和项目小组,共同在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完成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处在工程项目生产环境中,与生产实际接触,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以实际的工作任务来驱动学习,教学过程基于行动,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与自己的行动相关联;学生通过开展工学结合活动,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机会通过调查、研究、咨询、请教,独立克服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处理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采用项目小组工作的方式,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制订计划,共同完成(或分工)整个项目;在不断地追踪预期成果的过程中获得动力和成功的喜悦;学习结束后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项目成果。

二、项目教学法建筑材料课教学方案设计

现以建筑材料课为例,提出在开展工学结合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教学方案设计并进行研究和探讨。教学模型:辽宁省辽阳市××工程项目。

1.课程教学目标

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和外形,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熟悉建筑材料的取样执行标准、取样方法;掌握正确选用、检验和保管材料的方法;熟悉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标准、规范;掌握建筑材料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能运用相关标准和规范独立完成建筑材料检测的操作,根据试验结果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完成试验报告,正确判断材料质量状况;能正确地选用、验收和保管材料;能运用网络或工学结合活动收集和整理市场信息;能运用多媒体或工学结合活动获取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相关信息;具有较强的项目学习计划制订和执行能力、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能力、计划和报告等应用文写作能力、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

2.项目工作目标

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项目工作计划、项目组工作计划、个人项目学习计划;完成项目总工作报告、项目组工作报告;完成工作日记、试验报告;完成项目工作总结、项目组工作总结、个人项目学习总结。

3.计划学时

第1周至第15周总学时为60,周学时4学时(每周安排一天下午5、6、7、8节)。在施工现场教学时,各组每完成10学时进行小组轮换。

4.重点、难点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

5.教学依据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目标、项目工作目标;建筑材料高职教材;《××试验员手册》《建筑材料与检测手册(附能力训练活页手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材料防火性能试验方法》《××材料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材料试验方法》《××材料检验评定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设计规程》《××应用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图集》;辽宁省辽阳市××工程项目施工图样等。

6.教学框架

组建辽宁省辽阳市××工程项目模拟项目部,指导教师和聘请的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担任负责人。下设4个项目小组,每个组由1个学生和聘请的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任组长。项目工作过程即教学过程如下。

(1)第一周:校内集中教学。完成任务:建筑材料项目学习动员,公布项目工作计划,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做好总体部署,强调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明确行动路线;组成四个项目学习小组,即混凝土材料组、砂浆砖石材料组、金属材料组、防水材料组,选出组长,明确分工,合理组织和分配人员;按项目工作计划做出项目小组工作计划和个人项目学习计划。

(2)第二至第七周:校内集中教学。完成任务:以选定的教学模型为例,通过多媒体教学完成项目教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包括建筑材料性能与应用、水泥质量检测与分析、混凝土质量检测与分析、砂浆质量检测与分析及石材、砖和砌块质量检测与分析和金属材料质量检测与分析、防水材料质量检测与分析、功能性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完成专业理论测试。

(3)第八周至第十四周:在选定的教学模型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教学。完成任务:按四个项目小组即混凝土材料组、砂浆砖石材料组、金属材料组、防水材料组分别开展实践活动,即开展走访、调查、咨询、请教、研究活动并参与工作,每10学时进行小组轮换;识读项目施工图样;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学习材料统计、计划、选用、保管方法;学习材料抽样及检测仪器设备应用;学习水泥、混凝土、石材、砖和砌块、金属材料、防水材料质量检测;学习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完成施工日记、试验报告、项目学习总结报告;完成实践活动过程考核。

(4)第十五周:校内集中教学。各项目小组长和每个学生分别提出项目学习总结报告并向全班汇报,指导教师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全面总结,对各项目组的活动进行点评和成果展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工作业绩和工作日记、项目学习计划、材料试验报告、项目学习总结报告等的质量以及专业理论测试、实践活动过程考核,参考学生汇报和质疑答辩表现,综合评定学生建筑材料课学习成绩。

7.注意事项

(1)项目的选择。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项目。出色的项目要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控制下体现工学结合,既要符合课程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又能贴近学生实际,实际工程项目所在地距离学校交通便利,校企合作前期准备条件成熟。

(2)计划的制订。制订一个完整有序的项目工作计划,是项目教学法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教师要认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了解项目实施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合理进行项目分组、选定组长,帮助学生制订可行的项目学习计划。

(3)项目实施准备。项目实施是指项目确立之后,项目执行者运用所具备的人力、物力、财力围绕项目付诸行动的工作过程,是完成整个项目质量好坏的关键。然而,项目实施的先期准备工作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如要做好模拟项目组织机构的组建和分工落实、召开筹备会议、筹措经费、安全及交通配备、校企联络和磋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等。

(4)成果展示和点评 。在项目完成后,根据项目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指导教师和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取得的成功进行展示,共同进行点评,提出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意见,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5)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50%来源于闭卷考核(专业理论测试),50%来源于开卷考核。开卷考核范畴为:项目学习计划、工作日记、试验报告、项目学习总结、汇报答辩等方面的质量;施工现场实践活动过程考核,包括平时表现以及完成建筑材料检测操作能力、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正确判断材料质量状况能力、正确选用和验收及保管材料的能力、获取市场新信息能力、项目学习计划执行能力、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能力、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开卷考核由项目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共同完成。

三、推行项目教学法的建议

1.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充分遵循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综合训练,纵向注意能力的多元化,横向注意能力的层次化,理论教学服务于行业企业。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体系是两个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部分,学科知识模块要面对岗位群构建,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知识的学习针对性要强,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

2.改革考核方式

项目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过程性”考核。特别强调在完成工作目标过程中的能力评价和个性化评价。因此,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终结性”考核办法,遵守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项目设计、听取汇报、现场测试、质疑答辩、成果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利于特长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积极性、创造性。

3.改革教材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企业工作流程,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注重将生产实际所涉及的典型案例、图、表、标准等及时引入教材,把教材编成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步入工作岗位的技术手册。也可以及时编制、修改和完善与项目教学设计方案相配套的讲义,把选用的高职教材仅作为课程学习的参考书。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应通过多渠道配备教师、校企合作、实施“双师型”教师激励政策等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员精干、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深化课程改革,使项目教学法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四、小结

建材活动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深入贯彻全国木材运输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以保护森森资源、建设“森林”为中心,以加强执法行为、案件查处和内部管理监督为目标,通过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自由裁量权执行、开展案卷评查、加强票据档案管理等工作开展,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执法监督,努力为全市林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和谐环境。

二、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以“严肃执法、严格管理、严明纪律、严谨作风”为主题的“执法监督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市木材检查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树立全市木材检查系统“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三、活动重点

(一)加强执法行为监督

1、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一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木材检查执法人员实行资格审查,没有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执法工作;二是严格履行执法程序。进行木材检查执法时,执法人员必须在两人以上,且着装整齐、亮证执法。执法全过程要按照法定程序,规范行使行政执法权,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2、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一是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及时发现所属木材检查站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执法不规范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制定相应措施;二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一方面,通过走访执法对象、发放意见征求卡和设立意见箱等形式,查找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予以整改;另一方面,加大举报投诉案件的受理和查处力度,对群众举报投诉的木材检查人员违纪违法行为及时严肃查处,并向举报人及时反馈查处结果;三是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实行上级站对下级站,特别是对基层木材检查站的行政执法进行监督,使木材检查站行政执法得到纵向监督。

(二)加强案件查处监督

1、强化自由裁量权的执行。全市各级木材检查站要坚决执行《省林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统一处罚原则,统一处罚标准,在案件处理中杜绝一切人为因素,确保执法的公开、公正、公平。同时,各站要建立相关责任追究制度,对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执法人员要严格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责任。

2、强化执法案卷的评查。一是要成立评查小组。各县(市、区)要成立由林业局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案卷评查小组,确保评查工作的高位推动;二是要制定评查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标准,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评查工作保质、保量的开展;三是要认真开展评查工作。通过采取定期评查和不定期评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四是要抓好成果运用,建立健全规范林业行政处罚案卷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内部管理监督

1、加强档案管理监督。全市各级木材检查站要根据工作流程,在档案管理上坚决做到“四个规范”:即流量登记管理规范、案卷归档管理规范、票据使用管理规范、处罚案件台帐建立规范。为方便备查,尤其是对已使用完毕的流量登记本及林业行政处罚案卷要妥善保管,且至少保存五年以上。期满后报所属林业局批准后方可销毁。

2、加强自身建设监督。一是加强无房站和电子监控建设监督。按照省木监局《关于加强木材检查站站房及电子监控建设的通知》要求,今年重点抓好靖安县东源木材检查站的危房站建设和区木材检查站、靖安县东源木材检查站、高安市大城木材检查站、上高县五里岭木材检查站、铜鼓县三枣岭木材检查站等5个木材检查站电子监控安装任务。同时,按照《全省木材检查站“执法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的通报》(要求,去年因涉及站址调整或新建站房等原因未完成电子监控建设任务的高安市伍桥木材检查站、铜鼓县带溪木材检查站,也要确保在2012年底前完成电子监控建设任务;二是完善“五统一”建设。2011年度因各种原因未完成“五统一”建设任务的区木材检查站、丰城市洛市木材检查站、上高县五里岭木材检查站、宜丰县清水桥木材检查站、宜丰县棠浦木材检查站、铜鼓县三枣岭木材检查站、万载县黄茅木材检查站等7个检查站,也要在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五统一”建设任务。

(四)加强全国木材运输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监督

1、加强执法装识统一。严格按照省木监局《关于统一全省木材检查服装的通知》要求,完成全市木材检查系统人员工作服装更换工作。从2012年7月1日起,全市木材检查执法人员统一穿着新式检查服装上岗。

2、加强流动巡查工作的开展。一是各县(市、区)成立的木材运输流动巡查机构还未经当地编制部门批准的,要积极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在2012年9月底前完成批准备案工作;二是规范流动巡查执法行为。要严格按照《省木材运输流动巡查工作规范》要求开展流动巡查工作,推行阳光执法,杜绝公路“三乱”行为的发生。

3、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在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方面,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二是继续坚持军事化管理,树立良好执法形象;三是抓好政治、业务、法律和作风培训,不断提高木材检查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活动步骤

活动分为部署动员、组织实施、总结提高、检查考核四个阶段。

(一)部署动员阶段(4月—5月)

市、县两级木材检查站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开展“执法监督年”活动,并制定活动方案,成立工作机构。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10月底)

1、市、县两级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对非法运输木材行为的打击力度。

2、采取省、市、县三级木材检查管理机构联合、不定期地“上对下监督”的办法,对所属基层木材检查站执法的规范性、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内部档案管理和自身建设等情况进行明查暗访、检查监督。

3、县级管理站、基层木材检查站进行自查,开展完善和整改工作。

4、各县(市、区)以基层站为单位对活动开展进行总结,建章立制,并把活动材料汇编成册。

(三)总结提高阶段(11月份)

在县级管理站、基层检查站进行自查的基础上,由市木材检查站组织开展全市的交叉检查工作,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在11月20日前对存在的问题完成整改。全市交叉检查结果及整改情况按要求报省木监局备案,用作省、市联合考核验收时参考。检查内容为:

1、检查内部档案管理。检查各站在内部档案管理“四个规范”的执行情况。

2、检查案件查处情况。根据各站的案件处罚台帐,检查案件查处是否规范、处罚是否到位,尤其是涉案中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情况。

3、检查案卷制作情况。按照省木监局《省木材运输类林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要求,对案卷制作进行评分和全市排名。

(四)检查考核阶段(12月份)

由省木监局、市木材检查站对全市木材检查系统开展“执法监督年”活动进行全面检查验收、评比排名,并由省木监局将排名情况全省通报。

五、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县(市、区)林业局分管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规范林业行政执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开展“执法监督年”活动为契机,切实规范木材检查工作的执法程序和执法内容,提高林业行政执法水平。

(二)加强组织。全市各级木材检查站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开展“执法监督年”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制定具体活动方案,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上下同步、上下联动、整体推进。

建材活动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动态管理;经济体制;材料价差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成本管控活动是目前的管控活动的关键内容。结合当前的经济体系之下的等价交换的思想,在明确好成本构造的前提下,明确价格以及价值之间的关联。变革成本的计价信息,而且集合相关的法规体和颁布的成本数值,开展动态的管控活动,进而形成一种在总的调控背景之下的以市场为前提的价格模式。建立起政府宏观控制,业主对建设项目投资全过程负责.强化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和成本管理;其是目前落实成本管控的关键点。文章分析了项目落实时期的动态管控的思想和具体的措施等,以此来为了提升项目的成本管控能力,提升利润。

2 项目成本动态管控的具体状态

所谓的成本,在不一样的场地之中其内涵也是不一样的,文章分析了怎样对其开展综合化的管控。项目的成本是说开展好一个项目要使用的全部的资金。其涵盖业主和设计机构等等的一些资金。通过国家目前的该项资金的构成要素得知,其涵盖项目资金,安装资金和装置等的一些资金。所以的动态的管控,就是对成本动态要素开展的管控活动。针对基建项目来说,其能够划分为三个类型,首先是量变要素,其次是价变要素,进而是定额取费的变动因素。项目成本的管控活动,即是对成本开展的综合化的管控和预估管控措施。

可以这样说,最近几年对该项成本开展的管控活动,获取了很多的成就。在重视过去的定额体系的前提下,确保其经由法定性不断的朝着指引性发展。获取了一项非常优秀的计价措施,其非常的合乎市场发展规定。不过,有意义经济体系高度的发展,目前的成本管控体系还有非常多要完善的要素。

3 项目成本动态管控中的方法

3.1 对价差的应对

为提升价差的管控,调节好价差,切实的结合各个项目的具体特征,以及市场价格的状态,使用合理的调节价差的措施,也就是说关键的材料,像是钢材以及木头等材料结合定额差来设置。对于砖瓦等别的材料就是用结合测定综合材差系数进行调整价差,各类工程主要材料范围、信息价格、地方材料综合价差系数,由当地定额站每月或按季公布,作为工程计价的基础,也可以由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商定价格结算的办法,对工期短(如六个月内)的工程,或承发包双方同意,在工程招投标或工程中标(含议标)后的合同价格,可增列材料价格风险系数。造价一次包死,决算时不再调整,风险系数可参考公布的价格预测系数、由双方协商确定、或投标报价自行确定。凡不考虑增列风险系数的工程,在确定标价时,都必须填列“材料价格明细表”(包括招标和投标价格)。作为工程结算调整价差的依据,并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条款,单项主要材料结算价格超过(或低于)签订合同所列材料价格时,可对超出(或低于)部分进行调整。单项主要材料结算价格,目前根据采购时的发票价格按实结算。这种按实结算的办法不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且发票价格存在着种种弊端。亟待改进,单项主要材料结算价格的确定,应该以施工期内公布各期信息价格总和除以期数之值,而期数则按合同工期的80%确定,并以合同规定计算工期日(开工日期)为期数的始点。

3.2 人工费差额调整

当前建筑产品价格改革正在逐步展开。我们对人工费的组成和计算办法暂不宜作改变,采用以基本工资和各项工资性质的津贴补足到预算工资单价中的形式作过渡性调整,以解决当前人工费远远脱离实际,减少建筑产品价格与价值偏离幅度。制止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局面,随着建筑产品价格改革的深入,加快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步伐,积极稳妥地出台人工费改革方案,实行综合人工费的计价办法。

3.3 物价变化与工程造价挂钩

物价改革进一步深化,物价放开,实行随行就市,物价将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和社会经济情况变化而变化,物价的变动。必然影响生活费用总指数的上下浮动。施工企业的人工费或工资收人及生活支出,也将随之变化。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物价变化与工程遣价挂钩的办法来处理,即根据当地政府定期公布的物价或生活费用总指数,测算出人工费补贴系敷,定期公布调整,作为工程计价的依据。同时,材料价差系数作为直接费,应该收取相应管理费,与社会市场物价相适应。

3.4 缩减时间增加措施资金,设置提前完工奖

当今的经济建设速度非常快,此时建设方也要从利润层次来考虑。规定使用较短的时间来开展完活动此时就出现了比设定的时间要提前完工的现象了,其是合理的,而且是社会的进步所认可的。不过,提倡科学的,合理的时间。并非是没有目的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时间。但凡是比项目的设定时间要少百分之十之上的项目,在标价之中要设置抢工资金,该项资金由单位自行来明确。积极地参加到竞争之中,而且要设置提前完工的奖励,要结合设定的时间等来开展考核活动,那些完工很快的项目,要结合总费用的千分之零点二来开展奖励。对于那些时间提前十分之三的,要按照千分之零点四来开展奖励,将这些资金发给相关的工作者。以此来带动建设速率提升。为了保证建设速率非常快,保证建设合约能够落实好,应该在合约中订立奖惩体系,认真的落实。

3.5 结合奖惩体系来开展活动

在关注建设速率的时候,要要重视生产优质的物质,项目的品质级别分成达标和优良。在招标资料中,或者是合约中,由建设方提出一些规定达到项目的级别。凡要求达到优良等级标准并经质监站验收评定达到优良等级的工程,结合相关的体系对其进行鼓励,对于那些测试不达标的就要严格的处罚。此类要素都要在合约中认真的论述,而且要接受相关机构的审查,不应该存在不均衡的状态。对于奖罚的额度,也要由两方一同来落实,通常在总的成本中占据的比例为百分之三。

结语

总的来讲,建设项目的投资范围非常的宽,其干扰要素也很繁琐,必须要非常成体系的,综合化的思想来分析这些干扰要素,对于那些影响要素开展全方位的管控活动,才可以实现投资管控的具体意义,也就是说要切实的结合市场体系的规定来开展活动。结合市场的发展状态,使用科学的管控措施和优秀的管控方法,明确成本,进而合理的掌控,以此来提升利润,提升安装的效益,降低耗损现象,提升利润。

参考文献

建材活动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1. 问题提出均有情境,情境材料的呈现方式以文字资料为主,兼顾图表形式(主要是经济试题)。

2. 设问考查的角度多样,包括是什么的角度,如下面【例2】(1)(2);为什么的角度,如【例1】(1)(3);怎么办的角度,如【例1】(2)、【例2】(3)。

3. 设问的知识限定以微观(某个知识点,如【例2】(2))和宏观(整个模块范围,如【例2】(2))为主,兼顾中观(单元范围)。

4. 组织答案要求做到知识点与材料信息的有机结合,体现思维过程;措施类的问题特别强调知识的综合调用。

【例1】(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呈现方式:文字材料。设问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简析“中国之谜”的原因。(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现实意义。(13分)

【例2】(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呈现方式:图表和文字材料。设问为:

(1)图6、图7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10分)

综合看来,文综政治的主观题均以时政素材创设情境,多角度提出问题,考查思维的过程和灵活性,既重视知识为载体、强调知识运用的精准度和综合性,又突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查,充分体现能力立意的导向。

二、对政治二轮复习备考的具体建议

基于主观题凸显能力、重视基础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备考中要做到兼顾知识与能力,重视方法归纳与自我反思。备考具有阶段性,一轮复习做到夯实基础知识、发展基本能力,二轮复习重视建构知识体系、提升解题能力,最后阶段要回归基础、查漏补缺、调整状态,完胜高考。二轮复习备考的主攻方向为:

(一)整合知识形成体系

高考强调知识的灵活准确的调用和表述分析,决定了构建知识体系是二轮复习的关键。建构知识树要根据考点知识的内联,考点既要全面过关,又要突出主干,还要重视易错易混点的区分、理解、运用以及知识点的界定,才能为提高准确调用知识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遵循记忆的遗忘规律,要继续加强书本基础知识的背默,没有知识积累就没有能力的提升,要做到闭卷训练能“写完整的、准确的、有条理的、有专业术语的、有逻辑的话”。

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因人而异、因模块而不同。《经济生活》构建方法1:根据消费、生产、分配与交换四个经济活动的环节为主线进行构建,形成全书的总体架构,再分别将各个环节对应的考点细化。方法2 :抓住经济活动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个人”,根据各自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重要性、参与经济活动的具体原则要求及措施等建构知识体系,适当融入时政新提法或专业术语。例如: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体系(详见附),这种方式能有效提升针对特定主体的问题解答的思维广度、深度和表达的精准度,如以下设问:

[2011新课标全国]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该企业发展的作用。假设你是企业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014广州调研]36(2)结合上述图和材料,根据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S企业破产对同行业发展的警示。(10分)

《政治生活》的知识体系构建,可以按照单元的主题整合,包括: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国际社会等;也可以按照主体的方式进行构建,包括个体(公民、人民);一般社会组织(村委、居委);政党及组织机构(执政党、派、政协);国家机关(政府、人大、司法机关等);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等),分别抓住各主体的地位性质、权利义务(职责要求)、作用等将相关知识进行归位整合,从而明确各主体的区别和联系。主体区分法也是《政治生活》的典型考查要求。

《文化生活》的知识体系,可以从共性到个性的顺序,从文化的内涵、作用、发展创新形成共性知识体系,再从中华文化的特点、重要性、发展(强调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形成个性知识体系,体会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打通整个模块的内联。高考文化模块问答题往往跨度大、综合性强,所以要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明晰四个单元知识的内联。

《生活与哲学》从主观题的角度,比较典型的是以辩证唯物论(物质观,包括: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包括:实践、真理、认识等)、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等)和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唯物史观、人生价值观等)为主题进行知识构建。具体知识整理要注意原理与方法论的准确对应,还要特别注意单元、框题、目题的标题名称及其包括的内容界定,因为设问有时也以此种方式呈现。

(二)审题训练提升能力

一轮复习之后,主观题仍会暴露出找不准答题方向而简单罗列观点甚至大包围答题的问题,这在能力立意的高考中是低效的。备考过程中重视审题训练提升解题能力,才能在考场有限时间内提高答题的效度。因此,建议在一模至二模之间,抓住题型训练,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实战能力,这是二轮复习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1. 研究设问特点,归纳审题方法,掌握解题规律。

近几年的文综政治主观题,四个模块主要都是常规的问答题,经济模块有时考查图表题,政治、文化和哲学模块有时会涉及评析题,备考中要通过真题的训练和分析总结,掌握各类题型的审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触类旁通提高备考实效。

常规问答题解题方法及过程为:(1)细心审题。①运用逆读法:先读设问,再读材料。增强自觉性、目的性,提高审读材料的效率;②根据设问,综合分析。第一,审题时要抓住设问的三个限定性要求:判断知识范围(模块的判断、宏观或中观或微观的知识限定)、明确考查角度(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材料的信息指向(即要针对什么事情分析);第二,根据这三个限定条件,对材料进行综合与分析,提取关键信息,注意明确共有几层意思、整体的立意是什么;第三,建立指定范围内知识点与材料信息联系,注意根据提取的信息准确调用相应的知识,形成答题的思路要点,避免大包围。(2)组织答案。答题要做到材料与观点有机结合,观点表述规范,答案要点化,每要点内容注意“观点+材料”或者“材料+观点”,要点的排序要按照由主到次的原则,突出重点保证精准度。例如,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热点素材为背景,考查政府职能的题目:

【2012 广州模拟】材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单位用工自和劳动者自主择业权逐步落实,以双向选择、自主协商、订立劳动合同作为确立劳动关系的基本方式,增强了人力资源市场的活力和效率。同时,政府逐步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劳动就业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日益完善。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政府在完善就业市场中的作用。

【解析】

1. 此题以经济热点为背景考查政治生活的道理,跨模块思维的转换增加了审题的难度。根据上面介绍的方法审题(1)审设问:知识范围是“政府的职能”;考查的角度是政府的“作用”、意义;设问中提示材料信息应关注的指向是“政府在完善就业市场中”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指向“政府如何解决就业问题”。(2)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增强了人力资源市场的活力和效率;政府逐步改革相关制度,加大培训、就业政策和环境日益完善。对材料总体立意概括。(3)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准确调用政府职能相关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材料反映政府履行了什么职能?这对就业市场起什么作用?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具体的职能必须根据材料的信息进行调用,不能大包围;二是题目的立意是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定位,而非政府如何履行职能来解决就业问题。

2. 组织答案:注意一:观点+材料。材料要扣回政府的哪个职能具体表现为什么做法以更好的发挥市场的作用。(强调:不是笼统的说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注意二:基于题目立意在于政府要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应写出“转变职能,打造有限政府”而非简单写“打造服务型政府”。

【答案】

①政府履行了经济建设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释放了市场解决就业的活力。(4分)

②政府履行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了就业规模。(4分)

③政府努力转变职能,通过改革制度和政策,充分尊重和发挥劳动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3分)(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新精神,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此外,经济模块特有的图表题解题方法为: ①抓住图表三要素(标题、图表主体内容、表注),围绕标题主旨,根据图表主体内容呈现的时间进行纵向比较变化,根据图表主体内容中不同项目进行横向比较差异,概括表注的意思,形成信息要点 ;②注意各个信息的内联,总结指出实质或问题。

评析类的问答题解题方法为:①找出观点是否有合理性,如有需调用相应知识点进行肯定;②找出观点是否有不合理之处,如有也需调用相应知识说明理由;③指出辩题的实质问题和要求,对辩题进行总体评价。

2. 坚持精做练习,及时订正反思,提高实战能力。

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个过程,所以要坚持适当的解题训练,但是不能搞题海战术。建议做到:(1)精选训练题目。首选高考真题,广东省各主要地市的调研题、模拟题,以及本校老师提供的训练题,保证题目的质量。(2)每天坚持限时训练。题量为12道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时间不超过20分钟,并能保证15分钟用于订正和反思解题思路和答案的生成方法。(3)重视讲评课堂的参与。参与交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与进步,还能集思广益优化自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有利于提高备考实效,也为形成自信的应考心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材活动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健身器材 社区 健康意识

1、相关现状分析

1.1健身器材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增强,体育服务需求日趋旺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亿,体育健身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载体,在保障群众体育健身权益、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方面日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加强和改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增加投入,为人民群众开展体育健身创造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初步覆盖广大城乡,总量超过100万个。但总体上,公共体育设施仍不能满足群众快速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具体表现在:一是供给不足,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1.2平方米,远低于日、韩等周边国家平均水平。初步调查显示,中西部地区的设施短缺问题最为突出,许多县(市、区)完全没有可供使用的大中型公共体育设施。二是布局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明显。三是结构不合理,大型综合性比赛场馆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群众性健身场馆所占比例偏低。四是设施利用率不高,社会开放度不够。

大力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增加健身器材建设投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是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国民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水平、拉动体育消费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2居民健康状况现状分析

健康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改善国民健康、防范疾病风险必将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持久稳定。相对于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而言,在剧烈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之下,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面临更大的冲击与挑战使他们的健康发展状况变得模糊、复杂而且难以预测。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境况得到巨大改善。然而,环境、压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问题也日益突显,掌握科学方法改善城市健康水平的愿望日渐成为城市居民关注的重点。

(1)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了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了35%,大大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而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根据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我国慢性病例数已达到2.1亿,由慢性病带来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构成的80%以上。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达到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另外,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2、结果与分析

2.1社区居民年龄结构及其健身器材使用状况分析

从表2-1中可以发现,本调查涵盖各年龄段居民,其中,45-65岁占总调查人数的39.64%,据调查人数之首。

调查结果显示,之江社区的居民体育锻炼者的年龄集中在中老年。其中16~25岁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12.61%,因为多数为大、中学生和一些青少年,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为充裕;26~35岁的人数比率较低,占总调查人数的12.61%;36~45岁占总调查人数的15.77%,主观上他们对体育锻炼还是有较为强烈的需求,客观上由于他们工作负担重,社会应酬多,作息不规律,家务劳动繁重,造成该年龄层次的人群体育锻炼不规律,难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45~65岁的人数比率最高,占总调查人数的18.92%,主要是这部分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以及某些退休人员因社会角色的改变出现孤独感,同时由于医药费用居高不下,成为这部分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原因;65岁以上人数比率最高,占总调查人数的39.64%,这部分人群的锻炼意识很强,他们的身体机能衰退,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已经退休,没有工作和生活的太大压力,有充足的时间利用社区健身器材进行锻炼。

2.2社区居民受教育程度与使用社区健身器材情况分析

从表2-2中可以看出,大专以上居民占总调查人数的43.29%,高中居民占总调查人数的30.63%,初中居民占总调查人数的15.77%,小学居民占中调查人数的8.11%,文盲占总调查人数的1.80%。从这个数据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之江社区居民社区健身器材使用者之中,使用者数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岁文化程度升高而逐渐增多的现象,即学历越高,参与体育锻炼,使用社区健身器材的积极性程度也越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文化程度越高,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越清晰,更加具有健康意识,健身的价值观也就越牢固。但是,也有部分情况说明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比年轻人还要高,而有些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却比这些年轻人要低,这主要是由于年轻人由于社会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以及家庭的现实压力,因而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锻炼,因而就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没有足够的健康意识。

2.3社区居民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的满意度分析

从表2-4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之江社区居民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其中很满意的占总调查人数12.60%,良好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8.47%,一般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5.59%,不太满意的占27.93%,很不满意的占5.41%,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之江社区居民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的满意度主要集中在一般和不太满意,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满意的居民只占总调查人数的12.60%,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其实之江社区居民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的满意度并不是很高,但是之江社区的居民使用社区健身器材锻炼的程度也并不高,这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之江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3、研究结论

经过调查发现,人口年龄段与使用社区健身器材进行身体锻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的人群利用社区健身器材进行身体锻炼的人数越多。分析原因,主要是:1、年龄越大,患病的可能性越大,人们为了改善健康,往往采取治疗与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来恢复健康,于是年龄大的人群就利用社区的健身器材进行锻炼,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健康意识与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成正比。但是这样子建立起来的健康意识是被动的,身体状况改善之后,身体锻炼也就终止了。2、利用社区健身器材健身与人们闲暇时间的充裕程度有关。老年人往往是退休或者赋闲在家,有更多的时间来保证他们利用社区健身器材进行锻炼,也能更加容易唤起参加锻炼的行为意识。而中青年则正处于社会各方面负担较重的时期,很容易因公事、家事、社交等干扰,而忽视锻炼,但正是该群体的人最需要锻炼,我们认为这与该群体人的健康意识尚未建立有直接的关系。

4、建议和对策

4.1持续深入地开展健康活动和宣传健康知识,针对活动实施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不高情况,我认为必须持续深入地开展健康活动,普及健康知识,让居民了解使用社区健身器材的好处,尤其是中青年人群,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可以专设信息公告栏,方便居民及时了解健康社区建设的动态,体现民主性,促使居民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参与到健康社区建设的活动中。

4.2开展多样化的社区健身活动。在活动形式上提高趣味性,可采用有奖参与、访谈会等形式,使专业的健康知识易于理解,让居民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另外活动应具有针对性,使居民有选择地参与活动,主动关注活动信息,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4.3实施一体化管理。加强社区与社区之间联系,形成系统的一体化管理,保障利用社区健身器材的健身活动均衡有效的实施。因此,我们建议加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定期进行交流、汇报、总结,选择积极有效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保证活动的目的与效果。

参考文献:

[1]乐开颜.攀枝花市社区健身器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8,(6)

[2]刘婷婕,陈燕,吕旺盛,王建峰,王建森,周颖,张婷元.杭州市居民对社区健身活动环境满意度调查及分析[J].健康研究,2011,(3):198-202

[3]张启平.中小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器材的利用现状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35):253

[4]黄雄,司荣贵,王庆贤,耿香玲,东芬.苏南小城镇全民健身点健身器材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8):117-120

[5]张建国.呼和浩特市居民健康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1):246-247

[6]Investing in Sporting opportunities in rural Communities[J],http://CommunitySport for Kids,2009:5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