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_发与利用中强调: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果农村学校挖掘乡土文化,从中探索乡土化的课程体系,利用乡土资源开展…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由此而知,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不仅能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一、挖掘乡土资源,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_发与利用中强调: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果农村学校挖掘乡土文化,从中探索乡土化的课程体系,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品德教育,这对于培养适合地区发展的合格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校所处杨屋村,大部分学生都是杨氏子孙,而杨氏文化历史悠久,名人典故多,具有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我校结合所处独特的人文环境,挖掘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开发了以“秉承杨氏优良传统(杨家祖训――笃志博闻,清白传家)”为主题的校本教材――《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道德人格教育。本套校本教材分三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

二、依托校本课程,营造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

育人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此,我校结合校本课程,充分挖掘杨氏祖训文化,融合本校几十年的办学经验,努力打造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让校园体现“处处是德育之所,时时是德育之时”的育人功能。

1. 设计寓意深刻的校徽

“梅花香自苦寒来”,杨氏家族自古至今以梅为记。为此,我校以梅花为素材设计校徽:以白色为底色,由一朵红梅和两片绿叶组成。在色彩上,绿色充满生机和活力,象征着学校健康向上,开拓创新,蓬勃发展;红色寓示着杨屋一小如旭日初升,具有无限的上升潜力和发展空间;白色纯洁,象征杨氏家族清白传家,万世流芳。在构图上,梅花既象征杨氏家族高尚的品格,又如一轮红日普照子孙后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以它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鞭策着后代人立志奋发;绿叶则象征着学生勤奋学习,像幼苗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下,朝气蓬勃,茁壮成长。

2. 营造主题鲜明的文化氛围

我校一直致力于构建文化品味高,美化绿化好,富于教育性的育人环境,使校园内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学校利用围墙、走廊等设施,建成文化长廊、环保长廊、科普教育长廊、德育成果展览室和荣誉室等,寓教育于环境之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主校道建有一个催人奋进的“希望之星”雕塑,在教学上的正面墙上壤着醒目的校训“立志勤奋、开拓创新”;建有文化长廊及文化橱窗多个,分别有“文明班评比”“五旗教育栏”“少先队专栏”等专题宣传橱窗。学生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耳闻目染,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三、结合校本课程,开展主题鲜明的德育实践活动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互动教学

在课堂互动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⑴过分追求“动”的频率,忽视了“动”的内在品质:⑵过分追求“动”的形式,忽视了“动”的内容。一节课下来热闹不断,学生一会儿表演,一会儿辩论,忙得团团转,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却被冲淡了。我们该如何把握互动有效性的尺度,真正实现互动的有效性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有以下三项基本策略:

一、确立宏观的教学思路,丰富互动的有效内容

常态教学的有效性具有三个特征:⑴知识信息的丰富、清晰、构筑特征,这是有效性的基础性:⑵认知过程的质疑、诱导、释惑特征,这是有效性的思维性:⑶能力转化的迁移、裂变、知新特征,这是有效性的创新性。确立宏观的教学思路,是基于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基本特征的理论,推动互动教学的最优化选择。

宏观的教学思路,是突破常态教学的知识传授和练习落实的教学程式,以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学情、学生互动中将出现的偶况、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力等,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1、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整组设计”,丰富互动的容量。面对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要确定一个宏观的教学思路,准备选取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按什么顺序组织,哪些内容作为重点处理,哪些内容是学生参与,学生怎样参与。例如讲授“宗法制”,一般该知识的构成是:宗法制的目的、宗法制的内容、宗法制的作用。如果按此序列讲授,学生的互动肯定达不到最有效的程度,也激发不了学生深入探求知识的兴趣。宏观的“整组设计”是:⑴纵向牵引:宗法制的起源、发展及终结,学生的认知就不会停留在宗法制只存在于奴隶社会中;⑵重点突破:当时的统治者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代替宗法制?(推出宗法制原因分析的互动)为什么非要“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引发宗法制内容、作用分析的互动);⑶现实寻痕:为什么我国当代很多游子回乡寻根问祖,民间百姓慎终追远?(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的互动);⑷中外联通:中外都曾出现血缘世袭制,中国为何规定更严谨,而且长期延续?(探求中外政治文明的差异互动)“整组设计”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而那种追求成功的兴奋会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师生的互动不仅动起来,而且还把有效的基础性与思维性带活了。这样消除了学生思维上的依赖性和惰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创设情境,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让师生乐于互动。教学情境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⑴选择的教学情境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成为新知识生成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性发展:⑵教学隋境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因熟悉而备感亲切;⑶教学情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他们就能放得开,畅所欲言。

例如宋明理学所说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到明清成为束缚女子的教条。如按常规方法去教,可能会让学生误解为:明清的所有女性都要遵循“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规范。但创设新的情境就不同了,笔者用了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一件清代自卖自身的执照:

“立执照:婚书人刘门杨氏,因丈夫亡故,并无家业、儿女,无依无靠,度日难过,亲朋无有,每日哭哭啼啼,家人可叹,因此自托冰人(即媒人)自卖自身,情愿卖与周凤喜身旁为妻,度日远年,三造说允同家言明,做身价钱壹佰伍拾元正,当交不欠,笔下交足。自交价后,永不反悔,此系两家情愿;若有反悔者,有冰人执照为证。媒人:李德功、老金太太,宣统元年九月十二日杨氏代字赵青山。”

这材料让学生互动起来:在观念严谨的明清,女子自卖自身是否与理学相抵触呢?学生互动的收获很大,得到了许多结论:⑴杨氏女夫死贫困,不得已为之,情有可原;⑵杨氏女为了生计,得到家人同意,还有媒人引线,再嫁并不违犯理学,因为从程序上看符合理学礼仪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⑶杨氏女违犯了当时的理学基本原则“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无论情况如何特殊,都是不可原谅的。

总之,不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学生就会非常乐于参与互动,就能使互动的有效性不断加强。

3、精心设计问题,围绕教学的三维目标,激发互动的创新性。教学互动起源于问题,问题推动教学的互动。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能使学生学习活动的品质产生质的飞跃,通过对问题讨论的互动来达成教学目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2008年6月20日上午11时,来自海内外的300多名陈氏太极拳弟子统一着装,按顺序走进拜师大厅。大厅内座无虚席,陈正雷大师夫妇端坐于拜师台中央,面带笑容接受弟子拜师行礼。300多名新老弟子中,既有金发碧眼的洋学生,也有鹤发童颜的中国老者,既有风华正茂的年轻后生,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学员。此次收徒仪式不仅是陈氏太极拳第一次公开收徒,也是陈正雷首次正式确定18位入室弟子。

陈氏太极拳也称陈式太极拳,起源于温县陈家沟,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随着发展门派逐渐增大,目前已经衍变为陈氏、杨氏、孙氏、和氏、吴氏和武氏等几大流派,而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始祖。近年来,陈氏太极拳的领军人物陈正雷,依托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在世界各国开设太极拳馆。陈氏太极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2.5亿。

拜师大厅内,陈正雷大师率300多名弟子向太极拳祖师行礼汇报,大师宣读弟子应遵守的门规戒律,要求弟子们内外兼修,把陈氏太极拳和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以造福人类。300多名弟子在18位入室弟子的带领下,向师傅师母三鞠躬并递上拜师帖,弟子代表恭恭敬敬地奉上拜师茶。亚洲武联名誉主席徐才亲临现场,海内外几十位武术名家,包括杨式(氏)太极拳正宗传人杨振铎、孙式(氏)太极拳掌门人孙永田、吴式(氏)太极拳掌门人马海龙,以及杨式(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陈龙骧、李政,吴式(氏)太极拳名家吴光宇,陈式(氏)太极拳名家蒋家俊,少林拳名家梁以全,八极拳名家吴连枝等,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整个拜师仪式在庄重严肃的气氛中进行,既有中国传统礼仪的特色,又彰显了时代的风格。

传统武术中的师徒关系,无法摆脱儒家礼教思想的教条影响,“师徒相互选择几乎是所有文化艺术门类传承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的关键在于确定一种‘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下各自所承担的义务。同时,师徒关系作为习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是与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即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和教育条件之下,师徒关系有不同的存在形态”。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关键在于继承人的选择。学者周伟良研究指出:“拜师过程中首先需要介绍人,介绍人在北方的许多拳种中被称之为‘引师’,或曰‘接引师’,又名‘引进师’,顾名思义是起到师徒关系的结识作用,一般需要1~2名。有些特别讲究拜师仪式的拳种如梅花拳,还专门设有一个‘送师’,即负责把由‘引师’介绍来的弟子送到拜师场所。拜师时引师必须到场,有送师的送师也必须到场,这就是所谓的‘三师(引师、送师、师父)在位’。第二是拜师者在正式磕头前必须写有拜师帖子。按照习惯,这种拜师帖又叫‘门生帖’。拜师帖的内容简繁不一,但格式大体相同,一般写有拜师者的姓名、师父的姓名,有的还要写上介绍人――‘引师’的姓名,以及拜师的日期。磕师,意思是向老师行叩头礼表示敬意。磕师是确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徒关系的最集中体现,也是传统社会中尊卑长幼伦理规定的折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上磕祖拜师的内容在各地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拜师程序中需要介绍人、递帖和拜师的三个结构,至今或在观念上或在实践中被许多拳种普遍延续着。”

自古以来,武术界都非常重视师承关系,强调“凡吾习武之徒,必须以贤为师,谦虚好学,尊敬师长,崇扬武德”。“尚礼崇德”是古代侠士伦理道德的基础,也成了习武人生活的基本准则,“武以德立”,“武以德先”。武术界历代各门各派的武学大师都十分重视武德教育这一根本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了许多今天看来仍有指导意义的武术礼仪规范,以端正武风。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宗亲会;性质;历史渊源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247-04

宗亲,原则上是指同出于一个祖先、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同姓之人。《辞海》对“宗亲”有两种解释:一是“同母兄弟”,《史记・五宗世家》:“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亲。”二是“同宗亲属”,《后汉书・梁冀传》:“诸梁及孙氏中外宗亲送诏狱,无长少皆弃市。”孙氏为冀之妻。亦专称同一祖先所出的男系血统。《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1]由此,“宗亲会”应是“建立在相同姓氏基础上的血缘组织,是源自相同世系的同姓人聚在一起组成的姓氏团体。”[2]

中国人移居海外的突出特征之一,是社会组织和传统社团的出现和发展。宗亲会和同乡会、商会、同业公会一样,也是海外华人组成的社会团体种类,具有群众性,其前身是同宗会、家族性的家族会。萌芽期的宗亲会,是从19世纪初东南亚华人社会中的“馆、堂、会、祠”发展起来的,以血缘和地缘相结合为特征,范围小,规模也不大,并没有固定的组织或制度,人员也较少,只是为了祭祀共同祖先、调解争执或筹集慈善救济款而举行聚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才逐渐有了固定的场所、财产、收入、组织、事务,社会地位也相应地提高,带有更强的独立性。其变化途径可以简化成以下公式:祠堂联宗同宗会海外华人华侨社团宗亲会。与同乡会相比,宗亲会带有更多的独立、封闭和等级性,并且划清各族的分支。每个分支都严格按照家谱中记载的继承性及有关规定,有各自的祠堂、财产和祭拜礼仪。

20世纪70年代末,宗亲社团出现了联合的总体趋势,世界性宗亲组织开始纷纷建立,现有26个世界性的宗亲组织。如1977年世界至德宗亲总会成立;1977年8月,世界各地区谢氏宗亲会联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了“世界谢氏宗亲总会”[3]。1982年首届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在马尼拉召开。1986年,新加坡185个宗亲会和会馆联合起来,组建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包括地域性的同乡会、业缘性的行会和血缘性的宗亲会)。1994年3月,全球苏姓宗亲代表在菲律宾马尼拉,以“敦亲睦族,联络宗谊,秉承血亲关爱之精神,谋求世界宗族之团结,促进社会繁荣”为宗旨,成立了“世界苏姓宗亲总会” [4]。2003年11月29日,世界张氏总会在马来西亚诗巫市成立 [5]。

宗亲会和地域性的同乡会是海外华人华侨社团性质的组织中最为重要的两根支柱。但当代宗亲会组织,尤其是海外宗亲会,参加者实际上并不一定具有亲属血缘关系,也不可能维系真正的谱系血缘关系,而是借姓氏结成社会团体,以联络感情,求得团结,维护共同利益,共谋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团体。如加拿大的龙冈亲义总会,就是由刘、关、张、赵四姓组成的宗亲团体,联系他们的纽带是三国时桃园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加上赵云四位著名历史人物,其成员结盟为兄弟,宣誓永远忠诚团结 [2]。宗亲会分“单姓”、“两姓”和“多姓”几种形式。其中单姓的,包括李、梁、丘、吕、陈、林、马、梅、许、童、郑、潘、颜、伍等姓氏;两姓、多姓的,如全球董杨宗亲总会、世界济阳柯蔡宗亲总会、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含陈、姚、虞、胡、袁、田、王、陆、夏、车十姓)、世界至德宗亲总会(含吴、洪、翁、龚、方、汪、苏、周、连、辛、柯、蔡、曹、江十四姓)。也有联宗的形式。联宗即异姓人士通过追溯同源始祖,合成宗亲关系,有二姓联宗,也有数姓联宗。

海外宗亲会目前主要分布在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韩国、越南、缅甸、老挝、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哥伦比亚、古巴、秘鲁、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据台湾宗亲谱系学会1985年编印的《谱系与宗亲组织》记载,新加坡有200个宗亲会,菲律宾有110多个宗亲会,马来西亚有4 000个以上的华人宗祠和会馆。

值得强调的是,有不少世界性宗亲会的总会会址都设在台湾。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绝大多数台湾人民都是从大陆迁移过去的,他们与大陆居民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对大陆有着深厚的宗亲感情和念祖情结,他们往往在自己的聚居地建立祖籍祠堂、庙宇。近六十年来,海峡两岸虽遭到人为的隔离,但在台湾却掀起了一股宗亲、修谱、寻根的热潮。20世纪70年代以后,台湾的宗亲活动进入一个活跃期,它直接地推动了世界性华人宗亲活动的开展。据台湾《新生报》统计,1979年全台登记的宗亲会达222个,其中单姓198个,联宗24个。1977年,台湾成立了“宗亲谱系学会”,1978年在台北举办了“宗亲谱系资料展览”,1982年起还到各地巡回展览,并举办多次谱系研讨会,1985年出版了《谱系与宗亲组织》,全面介绍了19个世界宗亲会,58个省市宗亲会的情况,包括姓氏源流等内容[6]。20世纪80年代中叶有学者对台北作的调查表明:“宗亲组织的发展,表现出蓬勃而富朝气的趋势,至少在数量上远比十五年前为多。此外,许多老的家庙重新翻修整建,有的迁往郊区山清水秀之处进行扩建,更有许多新设立的宗亲组织,将其办公室供奉先祖的神位,设置在公寓式建筑内,或店铺的顶楼。此外,还有一些宗亲组织热切地讨论兴建祠堂或祖庙。这都是近年来所发生的现象。”[7]台湾宗亲会还积极、广泛地联络世界各地的宗亲,以台湾为中心,分别组建各姓氏的世界性宗亲组织。1987年至今,即台湾当局开放探亲之后,台湾地区的各个宗亲会多次组团回祖籍地寻根谒祖,撰写族谱,支持家乡经济,建设公益事业。

台湾宗亲会大多是单姓宗亲会,如林姓在台湾是个大姓,渡台的林姓人以县市为单位,组成宗亲会15个,地域性的宗亲组织一个,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林氏宗亲总会。此外,在台湾还有不少联宗的宗亲会,如张廖简、董杨、何麦等。张廖简在台湾很有势力,张姓在台湾是大姓,人口近150万,向有“无张不成乡”之说,加上廖姓和简姓,人数超过200万,差不多占全台人口的10%。张廖简宗亲会全台有25个,人数多的达8 000人,下面又设立20个分会,人数少的有50人[6]。郑氏在台湾为第十二大姓,目前总人口为31万多,散居全岛,共建有18个地方性的郑氏宗亲会和一个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现“世总”理事长就由中国中央常务委员郑为之担任。台湾宗亲会一般都建立祠堂,如林姓宗亲会,先后建立的祠堂36座,其中以台北“林氏祖庙”最为著名 [6]。位于台北市重庆南路1段63号重南大楼的全球董杨宗亲总会,成立于1973年10月8日,是海内外董杨二姓的全球性宗亲组织。海内外董杨宗亲团体组织除总会之外,达60多个,分布在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美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文莱、缅甸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台湾地区最多。有台湾地区董杨宗亲联谊会、台北市杨姓宗亲联谊会、高雄市董杨宗亲会、财团法人杨姓四知堂、桃园县董杨童三姓宗亲会、宜兰县杨姓宗亲会、基隆董童宗亲会、基隆杨姓宗亲会、桃园县董杨宗亲会、桃园县杨姓宗亲会、新竹县杨姓宗亲会、新竹市杨姓宗亲会、台中杨氏宗亲会、云林县北港杨姓宗亲会、台南县董杨宗亲会、屏东县杨氏宗亲会、金门董杨宗亲会等。海外知名的有菲律宾弘农杨氏宗亲会、泰国杨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杨氏总会、印度尼西亚杨氏宗亲总会、马来西来云龙杨氏公会、文莱杨氏宗亲会、韩国中兴宗亲会、日本国董氏宗亲会、缅甸仰光杨氏四知堂、美国董杨宗亲联谊会等 [8]。

宗亲社团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物,但也随国际局势及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近二三十年来,海外华人宗亲社团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其特征也较为明显。

首先,外部组织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宗亲社团的组合由地域性向跨地域转化,即由小地域的宗亲会逐渐向大地域、跨地域的同姓总会转化,也即是由过去的地缘与血缘关系的结合,转化为单纯的同姓同宗的血缘关系组合。宗亲社团的组合由同姓向异姓同宗以及多姓联合转化。血缘关系的宗亲会与地缘关系的同乡会出现了联合。

其次,内部组织结构出现了变化:(1)理事机构的分工逐渐严密。宗亲会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临时性机构和长期性机构。临时性宗亲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修膳祖厝、祖祠、“祭祖”、修族谱,任务完成后,便自行解散。长期性宗亲组织机构比较完善,有固定活动场所,影响力较大。(2)教育基金和福利基金向有独立的机构转化,基金的筹集由会员中的富商捐赠为主向集资形式转化。随着海外华人各所在国经济的发展,多数宗亲会馆都设立奖学助学基金机构,向宗亲会成员子女提供奖学助学金,有的在理事机构中增设教育股,更多的则成立专门的机构,制定奖学助学章程,专门处理奖学助学事务。

此外,为避免海外宗亲会发展出现衰退的趋势,近年来,海外宗亲会馆领导对宗亲会也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如通过联合扩大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组织。一些宗亲会也依靠雄厚财力新建会馆大厦,成立青年会、妇女会等团体,以吸引年轻的华人后裔参加。原新加坡黄鼎昌总统曾说:“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宗乡总会后,许多会馆都积极致力于推动与发扬华族传统文化,开展了许多宗乡会馆团体活动,吸引了一批批年轻人,也引来了不少年轻有为的才俊,为宗乡团体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气象。”

宗亲会入会的条件和程序非常简单,除了自愿加入组织和具有血缘关系、相同或相关的姓氏等基本条件,没有对入会条件有过多的要求和限制。入会自愿,不分男女,也不强调籍贯和血缘上的亲疏远近。如澳门张氏宗亲会章程规定:“凡持有有效证件居澳张氏居民,年满十八周岁,同意并履行本会会章者,均可申请入会,成为个人会员。”[9] 世界许氏宗亲总会章程规定:“世界各地凡属许姓裔孙,年满20岁,不分性别,愿遵守本会章程及决议者,可申请加入为个人会员。”[10]中华宾氏宗亲会章程规定入会条件是:“拥护并遵守本会章程,有加入本会的意愿;愿按期交纳会费,为本会发展提供帮助;积极支持本会工作,热心宾氏文化研究,愿意参与家族活动。”[11]参加宗亲会的成员往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会费和捐款,捐款多少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捐献多的人常常受到大多数宗亲会成员的尊敬和赞扬,因而也掌握着宗亲会的领导权。

在管理上,宗亲会内部设有办公性质的机构,专门负责组织活动,协调日常事务。如《世界谢氏总会章程》规定:“世界谢氏宗亲总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总会设理事会,由理事35人组成,为闭会期间最高执行机构,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若干人。理事会下设秘书处、总务处、财务处、公关处、服务处、康乐处、文宣处七个办事机构。” [3] 世界白氏宗亲会下设办公机构包括:总务部、组织部、教育部、青年部、妇女部、财务部、 监察部、会刊编辑室[12]。宗亲会内部设立的办公性质的机构各司其职,或者负责会员之间的互助活动,包括庆典活动中的贺金及葬礼费用的支付等项目;或者负责对会员子弟及贫寒学子发放奖学金;或者负责各种组织活动的策划和联络;或者负责整个宗亲会的资金筹集、财务预算、财务支出和审核。较大的宗亲会,例如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谢氏宗亲总会等世界性宗亲会通常表决通过本宗亲会的组织章程,在组织章程里详细地规定本宗亲会的组织制度。但一些宗亲会内设办公机构和组织章程并不完备。各个宗亲会的基本组织制度大致相同,差异不大。

纵观现在世界上许多华人宗亲社团的宗旨,多为弘扬祖德、敦亲睦族、资助教育、奖掖后进、服务社会。其担负的职能大体是以下这些内容:一是弄清本姓氏源流,筹备、撰写、出版大族谱。这是所有宗亲会共有的一个职能;二是调解纠纷、解决争端、保护和支持同族成员,保持彼此间的融洽相处、精诚团结;三是济贫恤寡、育幼养老、筹集慈善福利款项,帮助同族人渡过难关,主办会员婚丧喜庆及各种聚会;四是完成祖墓的修葺,建立宗祠,定期组织祭祖仪式,尊祖祭祀,联络宗谊;五是定期举行聚会活动,作为世界各地同姓氏族人的联络中心,商讨宗亲会物业、公产经营,以维系其运作和发展,普及华文、华族历史的教育,保持文化的延续传递,开展音乐、戏剧、武术等文体活动,组织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六是回祖籍地寻根谒祖,省亲观光,办厂经商,设立奖项资助奖掖英才,支援家乡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宗亲会的这个职能得到了增强。

除此之外,历史上有海外宗亲会组织参加过政治斗争,不过目前只有少数宗亲组织表示关注政治,希望赋予政治使命,即政治职能。总的来看,宗亲会在政治方面的职能衰退较大,主要致力于祭祖、编族谱、建祠堂、调解、救济、奖学等活动,其社会职能大大增强。总体上,宗亲会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同宗同族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关系,向着经济―政治―社会多元功能全面发展。当前,随着各国华侨、华人的不断增多,华侨国籍的变化,华人与居住国人民的联系日益密切,海外华人宗亲社团的地位和作用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正朝着本地化、权益化、集团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由宗亲会牵头的宗亲活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许多海外、台湾地区的宗亲会陆续回大陆寻根谒祖和敦睦访问,同时支持大陆的公益事业。这在大陆一些人中引起了反响,并激发了大陆对宗族――姓氏文化研究的热情。随着对外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大陆与海外、台湾一些宗亲会的联系和交往趋于密切。

长期以来,国内侨界只重视做好传统爱国社团的工作,而对海外宗亲社团的联谊交往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海外宗亲会是“封建团体”,与国内的宗亲祠堂等同看待,对社会无积极意义。或者把宗亲会问题看做是政治问题,认为不宜过多参与。也有的人认为有着一两百年历史的宗亲会已经过时,正逐步走向衰落,不必过于关注 [13]。其实,境外的宗亲会虽然从外在来看是以宗亲为联系纽带,但内在的却是以传统的中华文化、以利于团结当地族群、凝聚旅外华人作为当地少数族裔的一种有效手段,来达到保护自己、谋求族群权益,兴办族群福利为目的的。对此,由于国内与国外所处环境不同,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地把境外宗亲会等同于国内的宗亲祠堂。

无论是华侨的血缘关系还是亲戚关系,都为保存和发展中华文化本色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以工作关系与祖籍国与家乡保持联系:给亲人汇款、向中国投资、贸易交流;而且还有亲情文化的关系。很久以前,华侨的亲缘组织已成为传承传统文化价值的载体,是倡导和帮助与外界贸易和交流活动的基础。按传统,宗亲组织的财物不仅用于祭祖等活动,还用来发展教育、资助族人参加各种试举、竞争社会地位等。目前许多海外华人的行业福利团体多数也是依靠宗乡会馆举办或支持的,如马来西亚1 341所华文学校,多数是由宗乡会馆领导人担任董事长,许多宗乡会馆都设有助学金和奖学金。

作为华人社会团体,海外宗亲会是海外华人社会的主流之一。宗亲会馆在国外的社团中是最具有群众性和实力的,他们应是我们侨务工作可以团结的海外有生力量。海外各行各业同宗名流大多是参加宗亲会的领导层,或者受聘担任名誉职务,其身份与社会职务是交错多重的。如马来西亚李氏宗亲会会长是马来西亚开国元勋前财政部部长李孝式,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主席是澳门福建总会长颜延龄,泰国谢氏宗亲总会会长谢慧如是泰国著名的慈善家、天华医院董事长,新加坡宗乡总会会长黄祖耀是著名的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韩国梁氏宗亲总会会长梁俊模是韩国法理学会会长等。由此可见海外宗亲会是华侨华人社会知名人士云集之地,是华侨华人社团的主力之一,其作用和影响较之只能集一业名流的行业团体要大得多。

“如果把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比作一座大厦,社团就是华侨华人社会的支撑点。社团是一个个连结点,几万个社团联系着几千万华侨华人,形成一个社会,形成一个网络。”[14] 作为华侨社会团体的宗亲会,同其他华侨社会团体一样,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职能。不仅有利于促进海外各地区华侨华人沟通感情、联络乡谊,增进亲善团结;有利于增强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与共识;而且有利于各地华侨华人工商业界之间的互惠互利和交流合作;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和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关部门不仅要提高对海外“宗亲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对宗亲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加强法制建设,为规范宗亲活动创造一个制度化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288.

[2]梅显仁.加拿大的华人宗亲会[J].八桂侨史(季刊),1998,(1).

[3]谢秀宏,艾延丁.世界谢氏宗亲总会[J].寻根,1994,(1).

[4]张新斌.世界苏氏宗亲总会[J].寻根,1995,(1).

[5]张德茂,李广恩.姓氏文化龙乡灿烂张氏宗亲根在濮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03-12 .

[6]王鹤鸣.台湾人的宗亲情结[EB/OL].,2008-08-31.

[10]中国民国宗亲谱系学会.谱系与宗亲组织[M].北京:成文出版社,1985:702.

[11]中华宾氏宗亲会章程[EB/OL].省略/huiyuan/zqhzc.htm.

[12]世界白氏宗亲联谊会章程[EB/OL].省略/wenzhang.asp?id+10.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家谱,记录了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世系及人物事迹的档案,是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历史变迁的记录和凭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谱发言,供大家参考学习。

家谱发言1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你们好!《邢氏宗谱》敬爱堂x版自x年3月8日开始编纂,历经十五个月的紧张艰辛努力,经过上上下下反复核对,于x年7月付印。我们宗亲迫切盼望早日看到新谱,今天盼来了新谱的隆重发行。四方宗亲代表欢聚一堂,同贺新谱,共话亲情。在此,我代表《邢氏宗谱》敬爱堂x年庚寅届编纂委员会,热烈欢迎大家前来参加《邢氏宗谱》敬爱堂x版隆重发行庆典。我代表阳新邢氏,热烈欢迎外县市邢氏宗亲代表光临阳新邢氏宗祠,欢庆新谱发行,密切增进兄弟情谊。在这热情洋溢的庆典上,我激情满怀,心中有几多感谢道不尽,有几多钦佩讲不尽,有几多喜爱说不尽,有几多祝愿表不尽。几多情感,几多欢欣,汇成万世祝福:宗族好,宗亲好!

在《邢氏宗谱》敬爱堂x版隆重发行庆典上,我衷心感谢大家的同心协力支持。首先感谢上谱宗亲慷慨出资修谱的敬祖孝宗之心,是他们增强了编纂新谱的前动力。从中,能人名人热情捐资,楷模后进;工人农人热情筹资,报本崇先。他们出一分功德钱,谱出十分的福惠双修;他们出一分功名钱,谱出十分的锦上添花。更要感谢编纂人员呕心沥血的敬业负责之情,是他们增强了编纂新谱的主动力。从中,外局者认真收集资料,无微不至;依规收集资金,不厌其烦。内局者革故鼎新,创意独特;精致编辑,任劳任怨。同时要感谢兄弟分支合派统序的敬族联宗之义,是他们增强了编纂新谱的联动力。从中,武穴邢氏最先响应我们“认祖联宗,合派统序”的倡议。接着,黄梅邢氏、淅川邢氏、内乡邢氏、浠水邢氏、新洲邢氏、广水邢氏、黄州邢氏、汉川邢氏先后与我们签订了合派协议,为我们邢氏派序大同先行一步,打下了区域性的基础。今天我们将向与我们联宗合派的宗支赠送新谱谱首和纪念品,聊表我们的感谢之情。

在《邢氏宗谱》敬爱堂x版隆重发行庆典上,我衷心敬佩宗族文化的绚丽多彩。我们邢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望族。前有开姓祖的雄姿英发,有王之爪牙的仁威春秋,有德行堂堂的和雅信厚,有国子监的南院家声,有论语疏的忠孝世家,有西坑世泽的望烟楼,有艾水泽长的进士第??说不尽的人文典故激励了后人,赞不尽的先辈辉煌荣耀了族史。今有莘莘学子的博士桂冠,有任重道远的社会精英,有勤勤恳恳的孺子牛,有春风得意的千里马??数不尽的风流人物各领风骚,喜不尽的繁荣族群日新月异。是我们宗族文化,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我们宗族的灿烂文明。

在《邢氏宗谱》敬爱堂x版隆重发行庆典上,我衷心喜爱新型宗谱的精美神韵。本届宗谱是涣然一新的宗谱,令人赏心悦目。红版金字暗画的封面,庄重典雅;图文并茂的篇章,雅俗共赏;史料翔实的内容,千古流芳;圆背压膜的装订,耐看耐用。本届宗谱是科学设计的宗谱,令人得心应手。世系网络图纵贯辈行,横连辈流,让人一目了然蕃衍传承;世裔简况男女并重记述,逐系顺、逐家明排列条块分明,一家人彩照相连,亲情跃然影集;总目录、分索引,查找内容直通快捷。本届宗谱是用存方便的宗谱,令人爱不释手。全谱分谱首和一至十卷,各分卷既独立又统一,看古今在谱人的世系简况不须越卷。装谱的红漆木盒工艺精巧,古色古香,便于携带和收藏。本届宗谱是联谊洽情的宗谱,令人注目关心。我们在编谱过程中,开通了“邢氏宗亲网”,将新谱资料在网上,让邢氏各支宗亲了解邢氏根本源泉,了解邢氏蕃衍变迁,了解邢氏人文典故,了解邢氏现代信息,为邢氏合派统序大造舆论,广泛宣传。

在《邢氏宗谱》敬爱堂x版隆重发行庆典上,我衷心祝愿新谱发行的好时好运。新谱发行是我族的又一大喜事,是我族欣欣向荣的标志,是我族蒸蒸日上的展现。我衷心祝愿新谱发行为我族的科学发展带来新契机,让各行各业奔向新的里程碑;我衷心祝愿新谱发行为我族的追远祖联大谊带来新动力,让合派统序之举幅射九州;我衷心祝愿新谱发行为我族宗亲带来新福祉,让家家户户人兴财旺,吉祥如意!

亲爱的来宾,亲爱的宗亲,好时好运发新谱,新谱发行运更好!

谢谢!

家谱发言2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字辈第33世孙陈凯,在33世孙中本算不上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让我发言确实诚惶诚恐。

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谱已有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编委会的前辈和倡议、关心、支持修谱工作的所有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历史变迁、时展,我们敦行堂陈氏宗亲流动性非常大,有些宗亲可能已迁徙至千里、万里之外了,编修家谱意义重大。

家谱具有传承文明、正史补正、宣扬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观本族,一世祖请于朝而作家谱,宋高宗赐金钱谱,并命史官汪藻作序,令我非常感动。史臣汪藻承圣上之命在族谱序中写到“家声四锐,赫赫播扬,世不乏人”使我等众后生深受鼓舞。序文我不一一宣读了,总之看完全文深有感悟。孙中山先生说过:“由于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当加以发扬和利用。”

我想,也正是基于这种情怀,陈氏族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祖辈辈将家谱的缮修工作延续到了今天,并以此来教育后代铭记祖先、不忘根源,厚德敦行凝聚亲缘。缮谱、修谱、续谱,彰显的正是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族风、激励后人的思想和精神。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家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作为陈氏后辈和所有前辈一样,我热切期望全族宗亲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家谱、家族发扬光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族人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动力。有宗亲曾提议修建陈氏宗祠,我本人非常赞成,并愿力尽所能予以支持。为了更好地推动今后宗祠修建、宗亲联系及与其它堂号陈氏或其它姓氏宗族交流,建议本次会议就成立“敦行堂宗亲联席会秘书处”予以讨论。希望各地敦行堂陈氏后裔在今后要加强联系、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为弘扬陈氏家族的优良族风不断努力,为当地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衷心祝愿家族繁荣富强,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幸福安康! 谢谢!

家谱发言3各位来宾、各位长辈、各位族亲: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举行盛大仪式,祭告皇天厚土、列祖列宗,为x支脉重修族谱。

人之有祖,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水流千里不舍其源,树高万丈不离其根。我x氏家族源远流长,历史上出了不少成功人士。饮水思源,叶落归根,寻根访祖,承继发扬祖业,是我x氏后裔之传统美德。修族谱、立排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正本清源,尊祖敬宗,使长幼有序、尊卑有份;是为了追念先人创业之艰辛,弘扬先人优秀文化和精神传承,加强道德教育,建设和谐家园;是为了加强族人间的联系沟通,增进情谊,增强团结,共同发展;更是为了使我x氏家族更加兴旺发达、枝繁叶茂!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我自己,向倡导发起重修族谱事宜并付出辛勤劳动的会长x,副会长x、x、x及理事会各成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对社会贤达及各位师傅的指导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关心理解和大力支持这项工作的各位族亲表示忠心的感谢!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一个家族的传家宝,是子子孙孙的根系所在,是维系家族和睦的纽带。本次我族重修族谱,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心血,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大团圆、大聚会,能在思想、精神和感情上进一步唇齿相依、水乳交融,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加强交流,促进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同心同德,精诚协作,续写我族的绵绣篇章,共创x氏后裔的现代辉煌。我坚信,全体族亲有志气、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必将大有作为!

在此,我们祈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祈愿我们x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祈愿各族亲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

家谱发言4尊敬的各位宗长、宗亲,各位来宾:

你们好!

清明时节雨绵绵,杨氏家族敬祖先;肇公后裔续修谱,爆乐齐庆合成天。在这山花烂漫、春意盎然、万物生辉的阳春三月,在这风光优美、人杰地灵、生机勃勃的老家——下杨,参加杨氏六修族谱峻工庆典活动,本人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景聪房迁出的杨氏宗亲对六修族谱的园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宗长、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对热心于修谱事宜并为修谱事宜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各位宗亲表示由衷的感谢。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绕山之水,必有其源。各位宗亲:尽管历史的岁月无情地把我们分开在各个不同的乡镇和山村角落,但永远都隔不断我们同一个祖宗,同一脉相存的亲情,我们都是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和共同的梦想相聚在一起,来参加这个隆重的族谱峻工庆典,这既是对我们祖人深切的缅怀,也是构建和谐家族的美好开端。续修族谱的完成,能使更多的族人对杨氏家族历史和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更是为杨氏家族搭建一个交流合作、沟通情感、共创美好未来的平台。使我们增进了友谊,沟通了感情。共同构建了一个团结友爱、无私奉献、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杨氏大家庭。

翻开杨氏家谱、家史,不难发现我们的家族有两大特点:

其一,杨氏族人耿直厚道,清清白白,不会献媚取宠,鄙视拍马奉承,行贿受贿,只会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这正是我们杨氏家族代代相传的门风。其二,杨氏族人素来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尚文习武,具有忠君爱国的高尚品格,并享有广泛的社会美誉。

历史上,杨氏家族代出名人,杨姓称帝者有十几人,如杨坚建立隋朝,历任二帝,五代时,杨行密创建吴国,历任四帝等等,除了称帝称王者外,历史上还在文化、科技、军事、政治上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才。如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杨朱、杨修等,东汉末有文学家杨修,特别是唐、宋朝时期。我们的祖先更为辉煌过、显赫过。如唐代杨氏任宰相者就有11人,宋代以杨继业为首的杨家将,忠君报国,杨延昭、杨文广等三代均为北宋名将,杨家将的故事现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们的祖先杨震公,是名声最大的古代杨姓名宦。勤奋好学,博览群经,东汉时有“关西孔子”的称誉。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其“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贿成名言佳句。这也是我们杨氏清白堂的堂名的由来。至今共和国时代也出过不少名人,如共和国开国上将杨勇、杨至成、杨成武、杨得志等4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杨尚昆,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杨振宁,中国第一个搭乘神舟五号飞船上天的杨利伟,还有很多很多,为此,我们杨氏后人应感到由衷自豪和骄傲!

今天我们杨氏后裔都在以一种发自内心的怀祖之情缮谱、修谱、续谱,这一壮举它体现的是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家族良风、激励后人、奋发努力的思想和精神。毫无疑问,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聚人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完全吻合的。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

在此,我提议,不论是哪一支杨氏家族的后裔,今后一定要加强联系、交流沟通,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为弘扬杨氏家族的优良族风奋发努力。相信我们杨氏家族一定会再振雄风,不久的将来,政界要员一定会有我们肇基公的后裔,两院院士一定有我们肇基公的后裔,乃至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可能有我们肇基公的后裔,亦一定会出千千万万个千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

杨氏家族的后裔们,让我们共同勉励吧!

最后,祝愿杨氏家族兴旺发达,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万岁、万岁、万万岁!祝愿各位宗长、宗亲,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事业大发,合家欢乐、万事胜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