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庄实训总结(精选5篇)

  • 农庄实训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并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乡(镇)和村干部为主,新农村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为辅的规划编制队伍具体负责规…

农庄实训总结(精选5篇)

农庄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早上好!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县村庄规划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举办全县第一期村庄规划工作培训,目的是为了顺利推进我县村庄规划工作,保证村庄规划质量和进度,确保全面完成我县村庄规划的目标任务。村庄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11月17日召开的全县村庄规划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开展村庄规划与规划实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握好村庄规划的基本原则,明确目标任务,为全面开展村庄规划做好准备及时投入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举办本次培训班的重要性

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并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乡(镇)和村干部为主,新农村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为辅的规划编制队伍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市级已下达我县规划编制的计划数。现在已经是11月下旬,全年的各项工作都接近尾声,年底前各项繁重的工作任务也正加紧落实,而村庄规划的任务刚刚下达,时间紧、任务重、业务性强,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专门用一周的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举办这次培训班,主要基于三点原因:

(一)村庄规划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我县村庄规划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到2012年全面完成个村庄的规划工作,现在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而要完成今年175个村庄的规划任务,只有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了,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广大基层干部业务水平又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村庄规划工作,需要各乡(镇)和各有关单位之间协调配合,对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从而加强规划编制队伍建设。因此,组织这次培训非常必要。

(二)村庄规划工作人员新、业务不熟的具体情况。今年,我县15个乡(镇)刚配齐了16名乡(镇)规划员,但大多都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各乡(镇)的村庄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队员大多从水务、林业、国土所抽调,由于行业的不同,对村庄规划认识不深、业务生疏,开展村庄规划工作存在很大困难。通过组织这次培训班,让各村庄规划工作人员全面掌握规划的具体业务知识,以便各乡(镇)顺利推进本次村庄规划工作,为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工作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三)村庄分布在边远山区,规划工作难度大、条件差的现实情况。墨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的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布局不合理,农民发展意识淡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严重滞后。农村中存在村庄规模小,布局散乱;农房占地多,浪费大;基础设施配套难,环境差等问题,要科学、合理规划村庄,改善我县农村现存的问题,总体来说难度较大。如何提高规划水平,切合山区农村实际、符合农民的意愿是本次培训要达到的目的。

二、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着力提高村庄规划工作队的整体水平

这次培训目的在于提高我县村庄规划工作队的整体技术水平,但光靠培训是不够的,大家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争取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明显提高:

(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业务理论水平,各工作队员要认真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途径,提高编制质量和进度。

(二)要不断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本次村庄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各乡(镇)工作人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完成本次村庄规划的工作任务。所以,各学员在培训期间要互相学习、积极主动帮助他人,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和规划的基本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工作队与工作队之间、各队员之间都要全力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村庄规划工作任务。

(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由于,我县各乡(镇)的村庄布局情况不同,所以,在熟练掌握村庄规划技术的同时,要充分继承原来好的经验和做法,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科学的进行取舍;要积极用新办法、新举措来处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找出一条适合本乡(镇)、本村庄的规划方法,争取本次村庄规划的科学、合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推广使用。

三、要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确保培训班取得成效的前提。县村庄规划领导小组围绕本期培训班的主题,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希望大家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这次培训中来,珍惜为期不长的培训时间,珍惜每一次的授课内容,真正做到静下心,钻下去,使这次培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要严格学习纪律,确保学习质量。

严格的纪律是学习培训取得效果的保证。大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三个保证,确保这次学习培训的严肃性和实效性。一是学习时间要保证。在学习培训期间,严格遵守学习培训纪律,没有特殊情况,大家不要请假。二是学习培训内容要保证。大家要按照学习培训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保证学习培训内容能及时地消化吸收。三是学习培训质量要保证。在学习培训中,一定要集中精力静心学习,潜心钻研,虚心听课,认真做笔记,力求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三)要坚持学以致用,做好各项工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培训班结束后,大家要把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培训学习是一时的,而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却是不断变化、层出不穷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家一定要自觉加强学习,坚持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农庄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去年5月,省建设厅在肇庆市德庆县召开了全省村庄整治现场会,时隔近一年后再次召开全省村庄整治现场会,主要目的是总结全省村庄整治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对我省继续推进村庄整治作出部署。这次会议在湛江市召开,既是一次工作部署会,也是一次现场经验交流会。近年来,湛江市坚持以“六个一”(制定一个合理规划、发展一个特色产品、推进一批改造工程、建设一个公共村场、营造一个干净环境、种上一片成荫绿树)的工作方针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上午,与会同志参观了湛江市麻章区城家外村、大路前村和遂溪县新兴村、马六良村,有了十分直观的感受。这些村庄的整治都各有特点。我觉得湛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领导重视、因地制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百姓受益。刚才,湛江市、茂名市、*市、徐闻县等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廉江市新屋仔村村长也谈了他在带领村民整治村庄过程中的体会,都很生动。这次会议我们还邀请了建设部村镇办李兵弟主任亲临会议。李主任就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大家回去后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各地经验和贯彻落实李主任意见,因地制宜地做好村庄整治工作。

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加强交流,进一步坚定搞好村庄整治工作的信心

一年来,全省各地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各级财政加大了对村庄规划和整治的投入力度。*年,省财政共拨出涉农资金1100万元,用于支持村庄规划、整治和培训工作,额度之大前所未有。各地也都加大了对村庄规划和整治的投入力度。据各地上报的统计数,*年全省各市、县级财政共投入约18.37亿元用于村庄规划和整治工作。其中,以县级(*、*为镇级)财政投入为主(达13.28亿元),占市、县级总财政投入的72.3%。

——村庄规划覆盖率有突破性的提高。*年全省共编制完成村庄规划2431个。截至*年底,全省累计编制完成村庄规划37022个,村庄规划覆盖率达27.66%,比*年的25.85%提高了1.81个百分点,扭转了多年来升幅一直在0.2个百分点左右徘徊的局面。全省各地特别是韶关市受灾村庄重建规划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为加快灾后重建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村庄整治取得明显进展。据统计,*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村庄整治点3263个(包括省、市、县三级的试点、示范点、联系点和驻点等),村庄整治覆盖率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这些村庄都按照省建设厅《关于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五改”(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三清”(清理垃圾、清理河塘、清理乱堆放)、“五有”(有整治规划,有文体活动场地、有一片成荫绿地、有垃圾收集池、有污水处理简易设施)要求,开展了村庄整治工作,村庄面貌得到明显改观,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整治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加大。去年省建设厅在梅州、汕头、湛江、清远等地举办了4期培训班,每期7天,共培训了近400名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了我省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政策水平和专业素质,为顺利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打下了基础。此外,省建设厅印发了28期工作简报,交流和推广各地经验和做法。编印了2.6万套(每套2张)图文并茂的《广东省村庄整治宣传画》,发放到全省各村委会张贴,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不少市、县也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印发有关教材和宣传资料。

各地在开展村庄整治工作中积极开拓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了在大会上介绍的外,还有其他一些市、县也根据自身特点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已整理成书面材料供大家交流、学习。各地在村庄整治中的成功做法,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六条: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坚持政策引路。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看,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整治工作,逐步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仍必不可少。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政府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去年*市共编制了601个村庄规划,开展了602个村庄的整治;湛江市编制了409个村庄规划,开展了509个村庄的整治;茂名市编制了247个村庄规划,开展了170个村庄的整治,等等。这些都与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如*市从*年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以来,此项工作已惯例成为市委、市政府每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常抓不懈,目前已进入循序渐进、全面铺开阶段,成绩斐然。

二是加强规划引导,先规划后整治。规划是龙头,是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的经验介绍也表明,凡是村庄整治搞得好的村都有一个好的规划。特别是徐闻县,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高达74%,在规划的指导下,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成效显著。他们按4:4:2(县财政出4成,乡镇出4成,村庄出2成)的方法三级分摊规划编制经费,由县职能部门包干测量、踏勘、出规划成果,乡镇、村委会负责放大并张挂规划成果图,规划成果简单明了,指导性强,而且编制成本低,约需1万元左右就把一个村的规划编好,让村民一看就清楚未来的村庄是怎么回事。广州市规划局以党支部为单位支持农村建设,市、区联合送规划进文明示范村。珠海、*、湛江、*、清远等市则制定了村庄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案、指引或导则。

三是注重因地制宜,各显特色。村庄整治全省不设统一标准,也不作统一要求,的是实事求是。湛江、*、肇庆等市,将村庄整治工作与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使村庄整治工作顺利推进。这些市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以及茂名市的泥砖房改造、梅州市的“洁净家园、绿满梅州”活动、韶关市的推广沼气和灾后重建等,各具特色,但都是村庄整治的内容,主要目的都是要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容整洁”。

四是积极动员社会各方投入,解决整治资金问题。开展村庄整治,资金是个大问题。很多工作农民自己办不了,各级政府部门也“包”不起。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积极组织部门和企业开展对口帮扶,动员和鼓励创业成功人士为家乡整治建设捐款赠物,解决村庄整治资金问题。如吴川市根据当地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的实际,实施“回归”工程,*年以来发动务工经商成功人士捐资达5亿多元,创建了生态文明村803个,占自然村总数一半以上。*市每个生态文明村的篮球架等体育设施都是一些企业赞助的。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村民是村庄的主人,是村庄整治的实施主体,村民的支持、拥护和参与程度,是决定村庄整治成败的关键。各地对村民的主体作用给予高度重视,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从村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事做起,让村民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如湛江市在开展村庄整治过程中,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村庄整治在什么时间起步、用什么办法推进、确定改造什么项目,都让村民直接参与决策,使村民成为投资投劳、自主建设的主力军。清远市在组织编制村庄规划过程中,通过村民大会等形式,把村民召集起来,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并把规划方案、房屋设计、筹资方式等向村民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和说明,得到村民支持后再实施。

六是市、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市、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自身经费十分有限,日常工作任务也相当繁重。但是,大家都积极响应省建设厅的号召,按照市、县党委、政府的部署,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送规划下乡”、培训基层工作人员、对口扶持、抗灾救灾、为社会各界参与村庄整治穿针引线等等多个方面,为推进全省村庄整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志们,从一年来的村庄整治工作实践看,只要大家认识到位、大胆实践、真抓实干,就能实现本地区村庄面貌的变化,就能将村庄整治工作搞好。

二、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努力提高村庄整治工作水平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的村庄整治工作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今后的工作任务仍然非常繁重艰巨。张德江书记曾用一个词来概括广东的村庄面貌:“惨不忍睹”。他说,我真没想到广东农村建设的房子如此之拥挤,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如此之差。坐飞机往下面看,村里的房屋盖得密不透风,惨不忍睹,还都是楼房,拥挤得一塌糊涂。从客观情况看,很多村庄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庄规划和整治资金缺口较大,要继续推进村庄规划和整治工作,仍然需要各级财政的投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从主观情况看,一些地方的干部规划意识淡薄,时至今日仍对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的思想,或者认为没有钱不好做事。此外,去年全省的村庄规划和整治也存在区域不平衡的现象。除珠三角保持较快速度外,经济实力并不占优的粤西、*推进也很快。**年完成村庄规划和整治数量高居四大区域榜首,分别达到1011条和1521条,占全省的41.6%和46.6%;粤西紧随其后,分别达到735条和774条,占全省的30.2%和23.7%。而粤东相对缓慢,规划和整治数量只有131条和210条,分别占全省的5.4%和6.4%。希望粤东地区迎头赶上。如果追上来了,下一次现场会我们可以到粤东去开。

今年的形势对我们继续推进村庄整治工作依然十分有利。今年的中央1号文,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三农’工作。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工作,省、市、县党委要有负责同志分管‘三农’工作。”这就为我们继续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1号文又指出:“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要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村建设。”这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1号文还指出:“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搞好村庄治理规划和试点,节约农村建设用地。”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省政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省财政今年在支农资金中专门安排了1000万元作为村庄规划专项资金,比去年的200万元大幅提高。这些都是我们继续抓好村庄整治工作的有利因素。各级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充分认识到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对村庄生产、生活的空间和秩序等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抓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广东的必由之路;充分认识到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是我们规划建设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每年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牵头协调和管理服务,努力把我省的村庄规划建设和整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明确思路,强化措施,扎实有序推进村庄整治工作

去年省建设厅印发的《关于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村庄整治工作的总体目标,即:“*年为启动阶段,各地对村庄整治工作做出部署,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和生态文明村康居工程试点,积累经验。2007年到2010年为攻坚阶段,全省完成40%的村庄规划编制、30%的村庄整治工作。2011年到2015年为全面铺开阶段,全省完成90%的村庄规划编制、70%的村庄整治。”各级规划建设部门要按照这一总体目标要求,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我看近期要重点做好“六抓”:

一是抓规划。村庄规划是指导和调控村庄建设、引导和规范村庄整治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规划就是生产力、规划就是效益的观念,把搞好村庄规划作为村庄整治的前提和基础,下大力气解决村庄规划滞后问题。按照2010年全省完成40%村庄规划编制的目标,“*”余下四年每年全省村庄规划覆盖率需提高3个百分点才能实现,任务十分艰巨。各级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创新机制,采取不同模式来实现和突破。去年,省建设厅组织省规划院把清远市和大埔县确定为两个联系点,分别开展市域、县域“村庄整治规划”试点工作,省建设厅给予一定的规划工作经费补助。清远市联系点由省规划院、清远市规划局及当地规划院(室)共同参与,大埔县联系点由省规划院、梅州市建设局、大埔县建设局及当地规划院(室)共同参与。目的是探索一种技术帮扶、驻点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新的工作模式。目前,两个联系点共10个试点的村庄整治规划已全部高质量编制完成,省规划院也专门将两个成果编印成册,赠送给各地参考、借鉴。各市也可以尝试这种模式,推动一些积极性较高的县、镇逐步扩大村庄规划编制覆盖面。今年,省财政安排的1000万元村庄规划专项资金,主要补助东西两翼和*山区的村庄规划编制,每个村补助1万元。各市、县财政也要拿出资金支持村庄规划。如果省补助1000条村,市、县共补助*条村,有经济实力的镇、村自己承担规划经费,那么全省村庄规划覆盖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的目标,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除了争取资金支持外,各地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力量,切实做好村庄规划编制的组织督促、技术指导、协调服务工作,做到技术下乡、标准下乡、图纸下乡、服务下乡。要引导城市的规划、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到农村去,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开展一帮一、对口支援活动。在具体的规划组织编制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区分情况,区别对待。山区和东西两翼的村庄,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可按《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的要求编制简明适用的村庄规划,要让农民群众能够看懂并接受,便于操作,便于实施。城镇边缘地区及珠三角的村,规划的编制内容则可以多一些,深度可以深一些。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应将城镇规划覆盖到村庄,统一布局,统筹安排。

二是抓整治。村庄整治是我们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当前村镇建设工作的重点。抓好村庄整治,关键是解决整治什么、怎么整治的问题。村庄整治的内容很多,各地的情况也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从村民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入手。当前我省的村庄整治是有重点地开展“五改”、“三清”、“五有”。应当指出的是,这“五改”、“三清”、“五有”不是统一标准、硬性要求。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当地党委、政府的部署,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整治内容有所侧重,有所创新,有所差别。如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着力改变村庄环境“脏、乱、差”的现象,重点解决村民饮水、行路、用电、改房、改厕、改灶等方面的问题,争取在某些方面和局部地方取得实效。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既抓好村庄规划建设,解决“有新房无新村”的问题,又抓好规划管理,防止和解决违规建筑等问题,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向村庄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村庄覆盖、城镇文明向村庄辐射,统筹城乡发展。

三是抓试点。我省村庄数量多,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村容村貌等情况千差万别,全面铺开、齐步走是不现实的。因此,不论是村庄规划还是村庄整治,都要从试点起步,先抓点,再扩面。通过试点探索、总结经验、分类指导,确保完成一个,巩固一个,用具体生动的成果教育和引导村民自愿参与村庄规划和整治活动,让基层干部群众看得明白、记得清楚、干得自觉,然后逐步推开。前两年,在省财政的支持下,省建设厅抓了200个村庄规划试点和33个村庄整治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省建设厅计划进一步扩大试点面,通过资金补助、技术指导、政策扶持等方式,帮助试点做好规划、整治环境。各地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也要通过资金补助、技术指导、实物支持、以补促投等方式抓一些试点,在试点中培育更多的示范点,更好地带动和促进面上工作。对于试点的选择,我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村干部的威信高,有热心村集体事业的能人;第二,村民有整治村容村貌的迫切要求,有一定经济基础;第三,近期有望取得一定成效,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抓机制。要使村容整洁的成果长期保持下去,要求有长效机制作保证。当前要重点建立三方面长效机制。首先,是建立管理机制。各级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仅有一两个人管村镇是远远不够的,今年抓明年不抓也是不行的,要拿出相当的精力,调配精干力量,把该项工作作为每年的重点工作,年年抓,常抓不懈,才能抓出成效。去年省建设厅在城乡规划处中确定了4个人员专职负责村镇工作,相关处室也按职能分工都加大了村镇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各市、县进一步明确负责村镇工作的部门和专职人员,切实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门机构、有专职人员、有工作计划,扎实推进村庄整治的各项工作。其次,是建立协调机制。村庄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单纯依靠一个部门难以推动。为此,各级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及时有效的协调机制,齐抓共管。要通过规划统筹把各部门力量集中起来,捆绑各种渠道的资金和物资,让有限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第三,是建立法治机制。为了把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省建设厅起草了《广东省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目前正在修改完善,并将征求各市意见,争取早日报请省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各级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在开展村庄整治过程中,要转变“重建轻管”的思想,帮助指导农村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日常管理水平,巩固整治成果,防止“脏乱差”现象的反弹。

五是抓培训。搞好村庄规划、建设和整治,人力资源是关键。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就无法判断规划或整治方案的优劣,无法管理到位,无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村镇建设的部署。我省目前普遍存在基层专业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严重短缺的状况,甚至有些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连规划图都看不懂。为此,在当前难以增设机构、增加编制、大量吸收专业基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情况下,加强培训势在必行。今年,省建设厅将在去年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扩大培训规模。除了东西两翼和*外,也要在珠三角开展培训。省财政已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我们开展培训工作。各市、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也要争取财政支持,加强对县、镇一级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以及村干部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班、讲座、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工作在村镇建设第一线的管理、技术人员的政策水平、管理素质和专业水准。

农庄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元谋;高原特色庄园;发展;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3

现代庄园经济是指农户、城市居民、开发商或企业通过承包、租赁或购买适度规模的土地,以自己开发经营或委托经营为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本为纽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的农业产业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元谋县作为农业大县,借力国家各种优惠政策,发挥元谋自然优势科学发展高原特色庄园,是现代庄园经济在元谋的具体实践。其发展势必为推动元谋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元谋县推进高原特色庄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高原特色庄园有利于完善和创新元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直以来,元谋县建立的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小规模家庭经营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分散经营的农户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下,龙头企业经营规模不够大,经济实力不够强,并且不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与农户没有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因而不能形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高原特色庄园的发展,势必进一步促进农户与农民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结成互惠互利的利益联盟,为元谋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高原特色庄园有利于推进元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肯定是朝着产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没有产业化,就做不到标准化。目前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发展高原特色庄园,可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可以做到生产、加工、流通紧密联系,可以形成“一体化”的经营运行模式,把生产者与市场有机的连接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发展高原特色庄园有利于保障元谋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发展高原特色庄园更易让农民真正掌握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要领,更易健全完善绿色农产品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让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使相关部门对农产品质量也更易于监管。

(四)发展高原特色庄园有利于新型农民的培育

高原特色庄园生产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农民组织了起来,这样非常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开展农民培训。并且由于农庄负责人一般要比农民在科技意识上、文化素质上和经营管理上强得多,所以更有利于新技术的采纳、推广和应有。在农庄负责人典型带动下,也就更有利于新型农民的培育。

二、元谋县发展高原特色庄园的优势

(一)各种支农惠农政策是元谋发展高原特色庄园的“运气”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此基础上,云南省委九届四次全委会审时度势作出了大力发展“庄园经济”的战略部署。省委秦光荣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庄园经济的经验,把现代庄园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组织方式、一种重要发展模式、一种重要实现途径,来推动我省高原特色农业实现大变革、大飞跃、大发展,形成一大批高原特色农业精品庄园,产出一大批高原特色农业产品。”这一论断为云南如何发展“庄园经济”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这些重要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各种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将会向发展高原特色庄园倾斜,为元谋发展高原特色庄园带来前所未有的运气。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是元谋发展高原特色庄园的“霸气”

元谋位于滇中北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有充足的光、热、水资源,为发展商品蔬菜、林果生产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元谋还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更重要的是元谋生态资源良好,境内无重工业,特别是没有化学工业的“三废”污染。元谋四周群山环抱,空气清新。据气象、土肥、水文等有关部门测定,元谋的水源、大气、土壤适合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并且元谋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成昆铁路、108国道、G5高速元谋段纵贯全境,元谋至双柏二级公路经320国道与国际大通道连接,把元谋与缅甸曼德勒、仰光和南亚印缅孟地区连接起来,为绿色农产品外销提供了便捷的运输网络。

(三)农业机械持续发展是元谋发展高原特色庄园的“底气”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到2012年底,元谋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已达25405.54万瓦特, 全县拖拉机拥有量达6070台,全县微耕机拥有量达13500台。农用排灌机械12499台(套);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361部;农机从业人员达19605人。农业机械化成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措施,为元谋发展高原特色庄园奠定了基础。

(四)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是元谋发展高原特色庄园的“骨气”

多年来,元谋围绕农业实用技术和技能型就业转移两个核心,县、乡、村、社区四级联动,构建全县农民培训新体系,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做了许多工作。2012年,开展A级绿色蔬菜生产技术短期培训101期,开展普通中专送教下乡蔬菜生产技术长期培训13班、累计培训3207人次和田间指导690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39期,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23期,开展农民理论家培训50人。这些培训提高了农民思想素质、产业种养植技术,为元谋发展高原特色庄园增添了信心。

三、元谋县高原特色庄园发展的现状及模式

根据省州的要求,元谋县高原特色庄园依托本地现有的资源优势、特色正在发展过程中。从现有发展的情况看,元谋高原特色庄园的模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集种植、休闲、观光、体验、展示、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休闲庄园

主导产业是元谋热带优质果蔬种植。庄园内将建综合功能休闲区、有机农业观光采摘园、生态养殖示范区、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庄园采取“庄园+公司+农户”的自主经营模式,实行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推动庄园经营向生态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的方向发展,在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进行大规模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种植+农业庄园景观+农林牧渔生产和经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旅游庄园

人们可在农业庄园中进行农事体验,如葡萄采摘、捕鱼、观赏金沙江奇石、蔬菜种植、花卉剪插、宠物喂养、观看著名的的元谋花灯表演、农家婚喜宴、篝火晚会等活动。该类庄园将为休闲旅游者提供观光、度假、体验、娱乐、示范、健身等休闲服务,以增进对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的体验,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以农业种植、培训、销售服务为主,兼餐饮休闲服务

采用合作社+庄园+农户的形式,由合作社引进优良蔬菜种苗,在庄园示范种植成功后,以外商预签收购合同,在庄园对农户进行实物宣传、做种植培训,把优良种苗推荐给农户,跟户农前签订收购合同。收购来的蔬菜,在庄园做好保鲜加工包装后销售给外商。稳定农户的收入,庄园在种植和销售服务中获得部分利润,实现庄园和农户共同发展。

四、元谋县高原特色庄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元谋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级地区,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一是许多党员干部要么思想不够解放、动作不够大胆,要么实事求是的精神欠缺。在推进元谋县高原特色庄园建设中,表现为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依据元谋特色实事求是又好又快发展的开创性。二是在农民群众中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表现在推进高原特色庄园建设中“等、靠、要”的思想和“僵、懒、怕”的意识严重。

(二)政策扶持有待进一步到位

目前国家、省州对发展高原特色庄园的政策研究还没有深入开展,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出台,对发展高原特色庄园的项目扶持资金还没有到位。而元谋县对发展高原特色庄园所需的政策还未立足特色、实事求是的制定,对扶持的资金还未进行整合使用。

(三)土地流转有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元谋县各地先后以出租、转让、互换、转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累计把29985亩土地进行流转开发。这些土地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元谋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但同时,在土地流转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土地流转审批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监管工作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甚至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为土地使用过程中发生争议、纠纷埋下了隐患,为发展高原特色庄园增添了障碍。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元谋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呈现出社会化服务机构健全,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延伸,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较快的特点,为元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元谋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资金投入不足,服务队伍人才断层与知识老化严重,服务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服务市场不规范,社会化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也逐渐呈现,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将阻碍元谋高原特色庄园的发展。

五、元谋县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庄园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创新理念,强化高原特色庄园的发展

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逐步确立“扶持高原特色庄园,就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就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思想理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鼓励、支持高原特色庄园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尤其是当前元谋县高原特色庄园尚处在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关心支持。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以“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的态度,关心呵护支持高原特色庄园的健康发展。

(二)规范土地流转,促进高原特色庄园的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是高原特色庄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要坚持“平等协商、自愿、依法、有偿、有序”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一是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立县、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联动机构,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全方位工作。二是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以强化服务和完善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机制、农民全程收益的流转双方互惠机制、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合理的竞价机制,积极推行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实物计价、价格定期浮动、土地入股分红等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利益保障机制规范流转行为,建立以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规程,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为高原特色庄园发展奠定基础。

(三)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助推高原特色庄园的发展

加快元谋高原特色庄园的发展,全方位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是关键。一是要积极向上级争取发展高原特色庄园的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二是吃透国家和省出台的优惠政策,合理整合中央、省、州种植、养殖及能源利用、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和项目,把高原特色庄园与新农村建设项目、乡村旅游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乡村公路建设项目等有机结合,着力改善高原特色庄园发展环境。三是鼓励高原特色庄园开发资源优势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项目,逐步形成高原特色庄园的产业特色和品牌优势。

(四)树立典型,引领高原特色庄园的发展

元谋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庄园,在起步阶段一定要突出产业特色,着力抓好典型示范。要集中培育一批集种植、养殖、采摘、垂钓、餐饮、烧烤、住宿、观光游乐为一体的庄园经济实体,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推动高原特色庄园蓬勃发展。坚持以发展高原蔬菜为重点,打造以绿色无公害蔬菜为代表的高原蔬菜精品庄园;以高原特色农业为引领,打造以鲜食葡萄、小枣等热带经济林果为代表的水果精品庄园;以延伸产业链为核心,打造以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为主的生态休闲观光精品庄园;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打造以土林景观、金沙江风光、凉山彝族风情等为代表的的现代旅游精品庄园等。

(五)培育新型农民,给力高原特色庄园的发展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一是以现代农业适用技术和农业种植技术培训为主,加强种养殖能手、农村专业大户的培训。二是开展农民创业增收培训和农业现代经营管理培训,以农民专业合作社、高原特色庄园骨干成员和农村青年农民为主,以国家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业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管理常识、道德素质、农村消防安全、科普知识等内容为重点进行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农业现代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农村能工巧匠、农产品营销能手、农民创业带头人。总之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多管齐下,广泛宣传,引导农民踊跃参加培训;同时多方联系省内外农业专家,对广大农民开展集中培训,既给农民送技术,又为农民讲政策,讲市场经济和法律法规,坚持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努力提高新型农民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给力高原特色庄园的发展。

(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高原特色庄园的发展

一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强化新型农业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技术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指导高原特色庄园应用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种养新模式,开展标准化生产。二是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依托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农信通以及其它网络系统,搞好信息服务,促进增收致富。三是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高原特色庄园协会,加强农庄园与庄园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领作用,实现高原特色庄园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四是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保险险种,搞好农业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高原特色庄园的健康发展。五是加快农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金融服务,开展高原特色庄园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等级高的家庭农场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并支持和引导农业担保机构优先为高原特色庄园场提供担保贷款。

参考文献:

[1]李忠吉.楚雄强农发展战略研究[M].云南:科学出版社,2008:273-278.

[2]秦光荣.发展现代庄园经济擦亮高原特色农业品牌[N].云南日报,2013-6-15(1).

[3]杨文海.发展现代庄园经济的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08(12):61-62.

[4]张春香.基于农业产业化的中国现代庄园经济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农庄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以来,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国家和省上扶持政策支持引导下,农村住房建设积极性普遍提高,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同时,也存在村庄规划不尽合理、设计施工监管不规范、农房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加强农房建设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加强全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扩大投资、满足需求、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坚持政府统筹、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程,节约集约用地,协同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扶贫开发,加快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1、村庄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用规划规范和推进农村住房建设,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结合城镇体系规划,利用2-3年时间完成全区所有行政村村级规划编制和修编。重点做好县城所在地、乡镇所在地、旅游点以及交通沿线村庄规划和整治。优先安排年度实施整村建设、异地新建、整体搬迁和布局调整村的规划编制和修编。村庄建设遵循规划,实现一村一策、彰显特色的要求。

2、农村住房建设。在总结近年来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和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经验基础上,按照全省实施“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安排和统筹兼顾、点面结合、整村建设和既要见新房也要见新村的要求,从年起,用五年时间实施整村建设工程,到“十二五”末,整村建设村达到1000个以上。新一轮农房建设的任务全部改造完成,实现整合资金、整村推进的要求。

3、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坚持填平补齐、统筹安排原则,配套建设完善村庄道路、供水、电网、垃圾收集处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容整洁、环境卫生、进出通畅的要求。

(三)基本原则。

1、政府统筹。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资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环境相结合、与“百企联百村”工程相结合,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相结合、与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相结合。切实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凡涉及农村住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都要有效整合。整合捆绑使用农村各项资金,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有关政策,统筹安排农村住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及环境建设,做到资金集中投入、政策配套运用、效果尽快显现。

2、政策引导。按照统一规划、集约用地、布局调整、相对集中、配套建设的要求,在落实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同时,立足有利于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按照有利于工作推进、有利于发挥资金最大效益、有利于改善村容村貌、有利于改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的原则,创新推进整村建设和农村住房建设资金、用地、信贷、行政收费和农房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民生工程和资金项目货币化政策路子,并有所突破;鼓励农民个人既建新房又建新院。打破条块分割和注重部门利益的局面,完善规范运作程序和监管制度,扎实搞好配套服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传统老旧住房向特色现代民居转变,大力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3、群众自愿。农民是农村住房建设的主体,实施“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必须尊重民意,充分调动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农户在符合规划和执行规划的前提下改善居住条件。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优先安排经济条件好、村级班子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以及交通沿线、县城周边、乡镇所在地、旅游景区(点)优先实施整村建设,逐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体现多样化,不搞大拆大建,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4、市场运作。对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乡镇驻地村庄及经济强村,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加以改造建设。综合运用土地、信贷、资金、费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房地产开发、工程设计、土建施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参与农村住房建设。

(四)总体要求。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立足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房质量、节能和防灾抗灾能力,完善村镇公共设施配套,促进农村建新房、建新村。建立农房建设管理体制,优化农房建设规划布局,规范农民建房行为。加强农房建设技术服务和市场管理,着力提高农房设计、施工水平,促进农房建设走上科学、规范、有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突出抓好农房建设管理的重点环节

(一)大力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必须符合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按照改造城中村、整合城边村、建设中心村、合并弱小村、治理空心村、创建生态村、培育特色村、搬迁不宜居住村的要求,结合实施“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依据规划布局建设农房。村庄规划编制要以县为主,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地区规划办组织审定。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要坚持科学、民主,广泛听取村民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实行必要的听证和公示制度。要坚持控制增量、合理布局、保护耕地、集约用地、保护生态的原则,科学安排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按生产、生活、生态等不同功能实现合理分区,积极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聚建房。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村庄建设规划,应先对规划用地范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划定建设用地时要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带,特别是存在洪涝、山体滑坡及地质条件不稳定等隐患的区域。确实无法避让的,采取移民搬迁安置等措施,确保安全。规划要注意保护和利用生态特征、地域风貌、民族特色及历史文化遗迹。要注重与产业的结合,使村落布局、院落的布置既方便生活、又利于生产。要突出村级公共活动场所和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做到规划合理、功能齐备、设施配套。要强化村庄建设规划对农房建设的基础性指导地位,农房建设必须依据村庄建设规划实施。旅游景点村庄必须编制修建性详规。已划入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村庄,应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村庄改造和住房建设。

(二)严格执行农房建设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地区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农房建设的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管理。所有农房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各地要依据规划,从严控制农房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次和总建设高度,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建新必须拆旧。新建农房要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严格依照村庄建设规划选址,尽可能建到中心村的居住区。凡是规划要撤并的自然村点的新建农房必须建到规划的中心村居住区内。保留村农户新建、改建、扩建住宅,也要依据村庄建设规划选址,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鼓励以集中联建的形式建设农民新村。

(三)大力推行农房勘察设计制度。各县要加强农房勘察设计工作,农房集中建设应进行工程勘察和施工图设计,农房设计要彰显居民建筑的地方、民族文化风格,体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保温和环保原则,满足农房抗震、防火等标准规范要求。农房建设使用图纸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农民居住生活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组织编制农房建筑设计图集,标准图集建筑面积宜控制在60-150m2之间,无偿提供并指导建房户使用。

(四)切实加强农房施工管理。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乡镇政府应当切实加强对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建立农房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切实加强农房施工质量安全监管。农房施工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或具备相应建筑施工技能的农村建筑工匠承担。农村建房户应与施工承包人(或建筑工匠)签订施工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施工承包人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施工操作规范和施工技术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农村建房户和施工承包人应根据合同约定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止人员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农房建设完工后,建房户应组织竣工验收,对建房质量情况签署书面意见,并在15日内到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乡镇政府办理备案手续。建房户组织竣工验收确有困难的,所在地乡镇政府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完善农房建设管理体制

(一)明确农房建设监管职责。从年起,将农村住房建设任务纳入县乡镇和各相关部门的岗位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与各县政府的绩效挂钩,建立农村住房建设考核机制。各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是农村住房建设的责任主体。民政、国土资源等部门和乡镇政府要按照国家和省、地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辖区内农房建设实施监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住房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监督,要会同乡镇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履行农房规划建设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职能;民政部门负责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的对象确定、资金落实并配合实施;发改、财政、扶贫、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编制、资金整合和监管;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和土地使用的监督管理;监察部门负责规划的执行和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城乡建材市场的监管,切实防止不合格、劣质建筑材料流向农村。要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将农房建设日常监管和技术服务延伸到村。积极开展农村房屋产权户籍管理,加强对农房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管,规范农房建设行为。

(二)健全农房建设管理机构。各县政府要根据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实际需要,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规划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制。要积极推行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必须成立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公室,配备2-4名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村庄规划管理、建设项目选址定点、住房建设审批、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监督、施工承包人和农村工匠管理、住房建设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其对农房规划建设管理的协调和服务作用。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公室与人员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三)加强农房建设施工队伍管理。农村建筑工匠从事农房建设施工,应具备相应的建筑施工技能,并到工程所在地乡镇政府或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组建农村建筑工匠行业协会组织,引导农村建筑工匠加入行业协会,指导行业协会制定自律公约,加强行为监管,规范农村建筑工匠从业行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有计划地开展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对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出具培训合格证书。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编制农村建筑工匠施工技能培训教材,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的业务指导。各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县域内建筑工匠培训工作。鼓励不同工种的农村建筑工匠合伙组建建筑业劳务承包企业,专业从事农房建筑施工。

四、落实农房建设管理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是农村住房建设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需要出发,高度重视农房建设管理工作。成立地、县两级领导机构,强化乡镇管理职责。要切实保障农房建设管理特别是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农房设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所需的经费。各级发改、财政、住房建设、民政、国土资源、监察、新农办、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落实责任,确保监管措施到位。

农庄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1石家庄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政策导向不明显,法律法规不健全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政策依赖性[12]。当前,石家庄市农业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还没有针对农业信息收集、制作、传播相关的专门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农业信息化工作政策引导、宣传不到位,没有引起相关主体的重视,农业信息没有统一详细的报送制度,缺乏统一的制作标准,从而也增大了信息有效整合共享的难度。同时,由于没有对农业信息进行有效审核和监管,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涉及到专利的农业信息没有依法得到有效保护,甚至出现虚假信息,涉农信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1.2多头管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农业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13]。石家庄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信息服务系统,从而造成对容易出现“政绩”的信息服务,就会出现多头管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而对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由于具有长期性、效益不明显、周期长等特点,又会出现农业信息服务真空局面。另外,由于利益主体的不一致,不但降低了行政和服务效率,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还可能滋生腐败,更加不利于农业信息化建设。1.3现代科技技术在农业生产力上应用力度不够目前,石家庄市只有在藁城市、正定县等少数几个县市进行了农业物联网方面的示范建设,而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遥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只是在国家或者省级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省级农业单位进行了试点取样等尝试。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不够以及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度不高,直接影响了该市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1.4科技素质低下,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解决石家庄市农业人口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72.38%,而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仅占农业总人口的27.62%,农民自身文化组织偏低导致农民对信息技术掌握的能力偏低,从而也导致农民很难获取到真正需要的农业信息[14]。石家庄市基层信息员当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只有1592人,只占35.9%,很多信息员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另外,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基层干部、涉农企业和农民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导致大量农业信息停留在了“空”中,还未完全打通“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因素。1.5社会力量参与不够,经费无保障农业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15],不能很好地实现利益合理分配,农民由于收入水平限制,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涉农企业负责人习惯于传统的销售方式,基层工作人员意识不到农业信息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很难引起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另外,全市农业信息服务网站37个、基层农业科技服务站1346个、基层信息员4429个,设备费、人员工资、安装费、维护维修费就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一大负担,尤其是在西部山区平山、赞皇、灵寿、井陉、行唐等,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经费主要是靠政府财政的补贴,甚至存在无专项经费预算的现象。投入不足势必严重制约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16]。

  2推进石家庄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广泛的系统工程,应结合“三农”问题而展开,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17]。针对石家庄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以解决主要问题为突破口,提出如下建议:2.1构建“六位一体”的农业信息化参与主体结构农业信息化工作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农业院校、涉农企业、通信部门和农民6大主体,所以就要建立政、研、学、产、信、农“六位一体”的参与结构。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资金和环境支持;要加强产、学、研机构合作,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科研、人才、技术、培训和教育优势,建设示范和普及专业知识,提供农业科技咨询和服务;要充分发挥涉农企业的纽带作用;要充分发挥通信部门现有的信息服务网络的作用,提供成本低、信号稳定的信息传输方式;要利用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科技特派员、阳光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民自身信息化意识,促使多种形式合作,合力推进石家庄市农业信息化建设。2.2打造“五想”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需求方主要存在听、看、查、问、学5个方面需求。综合石家庄市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情况,要从整合信息服务方式入手,完善覆盖面广的大喇叭广播,结合电台广播,实现“想听就听”;利用“3G”技术,开创手机移动通信服务,实现随时随地“想看就看”;利用好互联网功能全面的优势做好信息网站,实现“想查就查”;并开通科技服务热线、专家视频等系统,实现“想问就问”;还要推行教育和培训,切实做好基层农技培训等工作,实现“想学就学”。从而构建“五想”信息技术集成服务平台。2.3下乡等,通过优惠政策快速填补手机和电话在乡村的空白区域;联合乡镇的农资经营门市,组建农业信息服务站;加快有线电视网络的推进步伐,让经济的渠道在农村更加畅通和普及。石家庄市要统一规划和制定全市统一的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标准。针对多口管理、各自为战的服务格局,以信息采集和管理为突破口,建立起信息采集、传输、和服务等标准体系;要成立统一协调涉农部门的主管机构,加快数据共享和功能集成2个方面的整合进程,促使各类涉农主体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2.4加快先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要加强各类通信技术与农业信息服务结合、信息服务技术集成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打通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同时,重点在数字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等方面,加快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遥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与农学、土壤、植保等学科相结合,并采取技术可行、经济有效的调控措施,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2.5拓展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渠道,积极培育农业信息化产业将农业信息化建设列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内容,采取市、县两级财政分别负担的办法,政府投入引导资金,并争取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外资以及其他社会资金的投入,形成以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体制。同时,从财税政策上对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行业进行优惠,提供无息贷款或减免个别税种征收等,引导信息技术研发、数据库建立、网络建设、信息服务等行业积极参与。将农业信息化工作列入专项经费,全面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切实地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18]。加大对现有涉农协会、技术市场、合作社和中介组织等信息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引导和扶持兴办农业信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产业化研究项目,促进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建立技术产业化示范推广基地[19];还要推动各类主体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独立经营、自主发展,逐渐使其具备生存和创收能力,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各类农业信息机构并存互补、优胜劣汰,促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21世纪是信息农业的时代[20]。农业信息化建设是石家庄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要提升至农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充分利用好现有设施、技术和平台,多措并举,进一步全面推进石家庄市农业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