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入门教学总结(精选5篇)

  • 美术入门教学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国内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国内三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开设情况、师资队伍、学生态度等方面对公共艺术教育进行研究。普通高等院校按照办学水平可分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一般…

美术入门教学总结(精选5篇)

美术入门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普通高校现狀启示

虽然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依然处于边缘化地位,即便在政策与制度的保障下,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本文将对国内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实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掌握其发展状况,为艺术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内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国内三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开设情况、师资队伍、学生态度等方面对公共艺术教育进行研究。普通高等院校按照办学水平可分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一般本科大学,针对三类大学各选取一所进行分析,分别为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和东北石油大学。学生的年级分布从大一到大四,共发放问卷800份,其中清华大学260份,上海大学240份,东北石油大学300份,实际回收了721份,回收率为90.1%;有效答卷675份,有效率为84.4%;清华大学发放的26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218份;上海大学发放的24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201份;东北石油大学发放的3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256份。

据统计,大一的学生数为165人,占总人数的24.4%;大二的学生数为132人,占总人数的19.6%;大三的学生数为216人,占总人数的32%;大四的人数为162人,占总人数的24%。从总体上看,文科、理科、工科均有涉及,样本分布较为合理。

1.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三所高校均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清华大学2015-2016学年度秋季学期文化素质课程分为八个课组,一共开设155门,其中艺术与审美课组开设37门,占总开设课程数的23.87%,文化素质课程还包括新生研讨课和为新雅书院单独开课,除此之外还开设全校任选课111门,其中艺术教育中心开设30门,占总开设课程数的27.03%,远远超出10%的标准;上海大学核心通识课程分为三个领域五大模块,其中艺术被列入人文类通识课的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模块,共计25门,占总开设课程数的19.85%;东北石油大学2015-2016学年第2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53门,其中艺术类课程开设6门,占总开设课程数的11.32%。

2.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和师资队伍情况

通过笔者的调查了解,发现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立独立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即使有管理机构,一般也是挂靠在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校团委等部门。如上海大学虽然成立了艺术中心,但是挂靠在二级院,并未独立;而东北石油大学根本没有独立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由艺术学院负责,教学管理与督导由教务处负责;但是清华大学却不同于上面两所高校,清华大学1993年成立了艺术研究中心(由原来的音乐室更名),2000年设立了艺术学硕士点,并且在2005年被批准为艺术学一级学科点,不挂靠在任何部门,成为独立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也成为全国高校学习的典范。

在对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中,其中有一题“您认为高校艺术教育是否需要专门的、独立的管理机构?”的选择上,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而这一结果也验证了成立艺术教育专门管理机构的必要性。

从表1中所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有74.2%的学生认为高校应该设立艺术教育专门机构,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艺术教育需要设立专门的独立管理机构,不应该把它挂靠在其他的部门,而应该作为与其他部门平行的职能部门独立运行,并进行有效管理。事实上,我国有一些“985工程”、“211工程”大学对艺术教育能够给予足够重视,设立专门艺术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但还有一些高校由于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够等原因并未设立专门机构,如东北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延边大学等。

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建设较以往,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较大发展,但很多高校的师生比依然没有达到0.15%-0.2%,如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有任课教师31人(数据截至2017年):包括专任教师13人、兼任教师18名,其中专任教师中有1名博士后、1名博士,4名硕士,其余均为学士;其中有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4名。而艺术与审美课组的很多校选课除了由艺术教育中心的教师授课外,也由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14名教师共同授课,清华大学2015年全日制本科生有14263人,师生比悬殊,并未达到标准;上海大学艺术中心现有正教授2名、副教授4名、讲师16名;上海大学公共艺术实验中心现有教职人员168人,其中专任教师119人,正副教授53名,讲师39名,助教10名1,上海大学2016年全日制本科生有22799人,师生比为0.83%,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东北石油大学的校选课由艺术学院的老师授课,现有4名教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助教1名,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全日制本科生有15815人,师生比为0.03%,距离国家文件规定的标准相差甚远。

3.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态度与满意程度情况

在问卷中有两道题是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态度与满意度进行调查的,各高校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所持态度与满意度并不相同。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522人认为在高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有必要,占总人数的77.3%;认为无所谓,可有可无的学生有108人,占总人数的16%;有45人认为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没必要,占总人数的6.7%。

从表3中可以分析出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满意程度,其中87人对开设的艺术课程非常满意,占总人数的12.9%;有375人持满意态度,占总人数的55.6%;有66人对开设的艺术课程不满意,占总人数的9.8%;有9人则非常不满意,占总人数的1.3%;有138人则对艺术课程的满意度说不好,占总人数的20.4%。

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我国公共艺术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1)管理问题:首先,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开展,诸多问题相继产生并难以解决。其次,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能不明确,甚至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很多学校是把其挂靠在艺术学院、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处等机构中共同管理。所以,艺术教育的管理应该得到重视和保障。

(2)课程设置与教学问题:?譹?訛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因人设课”现象,或者是课程设置倾向于单一的艺术品鉴或欣赏课程,忽视其他艺术类型课程。?譺?訛课程结构缺乏综合性:合理的课程结构,需要各门课程之间相互关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综合性。?譻?訛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若要改变教学方法其关键是教师思维的转换。教学方法问题体现在以下两方面:?譹?訛教学方法缺乏双向性;?譺?訛教学方法缺少情感性。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过程,其情感性则不容或缺。

(3)师资问题:首先,艺术教育师资综合素质偏低,数量不足;其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欠佳:尤其是高学历、高职称的艺术教育教师则相对匮乏,教师的学历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后,师资建设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由于激励政策不公平、激励方式单一,且激励执行力度不够,导致艺术教育教师积极性不高。

(4)公共艺术教育场所与实践基地问题:艺术教育的硬件离不开活动场馆和实践基地,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如果没有实践场所,那么对艺术的理解仅处于浅表层次,艺术是需要观摩、体验、亲身实践的。专用场所和实践基地的缺乏,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艺术教育建设经费和维护经费不足等问题。

二、国外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启示

1.国外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自身明显的文化特征甚至政治制度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风格和品位,代表着各阶层的价值观。所以,大学艺术教育和整个高等教育有时又不是同步的,表现为明显的滞后状态。

(1)英国伦敦大学的艺术教育

大学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英国,英国的教育模式是“精英教育”的典型。但是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一直致力于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方向努力,更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知识的广博与实用,并不以获取具体知识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英国的艺术教育是大、中、小学紧密衔接的,为学生进入大学积累了较高的艺术素养,在大学中将艺术课程列入人文课程体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基础,英国艺术课程更多强调学生亲身参与艺术实践的过程,更重视学生的艺术感受。

目前,英国大学艺术教育的体现为“大众化”,主要指在大学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人数和开设艺术课程的规模与数量,还包括艺术教育的目标和对艺术理解的变化。

以伦敦大学为例,伦敦大学最初只有八类学科31门课程,在1837年开始增加艺术课程,诸如绘画、考古与艺术、艺术史等。《伦敦大学法》中规定,伦敦大学下设9个学部(主体),40所学院和研究所(隶属于学部)。其中9个学部中有1个音乐学部,可见伦敦大学对艺术的重视程度。音乐学部是由七个学院组成,均可开设艺术类课程,并且分专业方向设置。具体课程设置见下表:

坚持以人为本一直是伦敦大学艺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如文学部本科生学位课程就设置了几十门艺术类课程,其大量设置跨学科交叉课程与人文学科结合式课程,充分体现出艺术课程在设置上具有复合性特点,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则是伦敦大学的终极目标。

(2)美国哈佛大学的艺术教育

哈佛大学的校训为VERITASFORTHECHRISTCHURCH,意为“遵循基督教会真理”;体现其最初建立时,仅是一所神学院。而今天,这则校训只保留了“VERITAS”(拉丁文,意即“真理”),成为哈佛大学的永久标志。

纵观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了解非专业艺术教育模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变革,它改变了本科课程体系,奠定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哈佛大学艺术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五种模式:一是传统模式:1849年,每个本科生必须上学院规定的所有教育课程,共计13门,其中虽未涉及纯粹的艺术教育,但已经将文学艺术兼容其中,重在陶冶学生心灵,促进心智成长;二是自由选修模式:1869年,逐步将本科生全部课程改为选修制,根据学生兴趣选择科目,包括人文和艺术的科目,并在1874年正式把非专业艺术教育列入本科课程;三是集中与分配模式:1909年,本科生在全年16门课程中必须选择6门主修,采取“集中制”,并进行结业大考,其他课程至少6门“分配”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中,并引进德国的自由选修制和英国的导师制结合,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秩序化;四是通识教育模式:1945年,哈佛大学文学艺术教育模式又发生变化,比如说要求每位学生必修三门课程,即“文学名篇”、“西方思想和组织机构”以及任一门物理学或生物学方面的课程;五是核心课程模式:1975年,哈佛大学要求除专业课和选修课外,建立一套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目的使学生接受广博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思维方式。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从1982年-2007年间不断臻于极致。其涵盖七个专业领域,11个类别,共计253门课程。其中,文学艺术教育的内容不断扩充,占总課程的1/4,达到63门,而每个学生要求选修的门数占本科全部课程1/4,即选修64门,而一学期结束的课程(半课程)也要达到32门;并非11类全部选修,可以从中选出8类,每类各1门,即8门课作为学生拟主修的学科领域距离最远的。

哈佛大学注重艺术教育本身,并按更换校长实行课程改革可划分为:?譹?訛自由艺术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即人文教育或博雅教育)时期;?譺?訛通识教育时期;?譻?訛核心课程时期。无论其如何划分,其艺术教育模式与其他教育模式是一致的,更注重自由开放,以满足社区社会的需求。

(3)日本东京大学的艺术教育

日本第一所国立大学——东京大学,就其学科构成来看,大学在创立之初对理学、工学更为重视,美学不过是文学部的一个专业分支,基础美育尚无从谈起。直到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提出应在大学设立公共课,即所谓的“通识教育”,来保证得到知识与技能的共同培养。20世纪中期日本风行教育家小原国芳提出的“全人教育”思潮,这种思潮即是在通识教育理念上发展而来的,全人教育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完美和谐、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具体来讲,东京大学审美教育分为两种,即基础审美教育和专业审美教育。在东京大学,基础美育属于通识教育,是一个独立的学部——教养学部。教养学部负责东京大学前两年全部课程(即教养课程)的教学工作。当时日本许多大学设立教养部来负责教养教学,而东京大学则专门设立一个单独的学部,可见对教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当时的课程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国语及体育五个领域,可以看到,美育课程只是夹在人文科学课程中,并未独立出来。1993年,教养学部实行课程改革,废止了原来的五个领域的划分,重新设立了“基础科目”、“综合科目”、“主题科目”的划分方法。

2005年,东大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还是延续1993年的基础科目、综合科目、主题科目三大部分,只不过划分的科目更为精细,具体如下表:

教养学部设立的教育目标,不是以习得知识量的多少或掌握多少技能,而是要实现基础美育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健全的人为目的,这也是设立教养学部的主要目的。

通过对国外三所大学艺术教育理念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艺术教育思想与非艺术教育思想的理念是一致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都注重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以培养健全的人为目的,坚持艺术教育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交融,如英国伦敦大学的课程设置讲求跨学科交叉课程与人文学科结合,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美国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将不同学科领域的主要知识方法介绍给学生,目的使学生接受广博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思维方式;日本东京大学教养课程重在培养健全的人。国外的艺术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亲身参与,亲身感受,以培养学生的智力技巧和思维习惯,最终达到全面均衡发展的人,这也正是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2.国外高校艺术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艺术教育起步较晚,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艺术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精髓,才能形成本国艺术教育特色。

(1)加强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

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无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英国伦敦大学的“跨学科交叉课程与人文学科结合式课程”,还是日本的“基础科目、综合科目、主题科目”的课程设置,都在艺术教育内容中体现了感性与理性、逻辑与形象、人文与科技的相互渗透、均衡发展的特色。

我国高校应该重组各门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艺术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使学生正确认识整体与局部及其相互的内在联系,这也是公共艺术课程不同于其他通识课程的特征之一,所以,我们不应仅仅把艺术教育视作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花瓶”,应该把它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2)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艺术教育课程结构

西方高校的艺术教育属于多学科交叉结构,以美国推行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edArt-Education,简称DBAE)理论为例,它强调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史与美学这四门学科之间相互合作,并以最大限度地扩展学习艺术的机会。这四门学科并非单独进行研习,而是将四门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分阶段传授给学生,并且是在中小学阶段就开始接受艺术教育的学习,倾向于亲身参与,亲身感受;而到大学,其课程设置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主要以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课程为主,而鉴赏类课程一般不提倡开设,主要原因是美国从城乡到中小学,艺术教育普及且发达,提高鉴赏能力并不是大学开设艺术课程的目的,大学艺术教育需要探讨艺术及作品的文化、精神层面的意义与价值,重在培养学生的智能与思维方式。

而我国艺术教育并未做到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有效衔接,就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来看,各个高校开设情况也是五花八门,但无外乎有四大类:理论类、艺术作品鉴赏类、艺术实践类、艺术史类,而且课程内容有重复、交叉现象,并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合理的课程结构,并且以艺术作品鉴赏类课程居多,这恰好与西方艺术教育形成极大差异。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根据学生艺术兴趣,与高校实际相结合的,全新的艺术教育课程结构——“金字塔式”课程结构,则刻不容缓。

(3)走“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之路

美术入门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变化幅度最大,其他服务部门变化很小,虽然旅游服务下降的比较大,但这3个部门一直是三大出口部门,而相对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较低,变化不大且三者占比之和近11年均不足3%,因此,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而美国的出口结构呈“高端化”趋势(表2)。近10年中,只有运输、旅游服务的出口比重不断减少,且旅游服务的下降幅度较大,约降低了11%。金融服务的上升趋势最明显,其次是其他商业服务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服务所占的比重都较低,变化不明显,美国的这种演变表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正在向“高端化”结构演进。以上是定性分析中美服务贸易结构的演变趋势,为了更确切地说明演变情况,在此选取劳伦斯指数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公式为:L=(1/2)Σni襔Eit-Eit-1襔Σit=Xit/ΣniXit其中,L表示劳伦斯指数,Xit表示一国在n年出口i产品的贸易额,Eit表示n年i产品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例。劳伦斯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1],取值越接近0,说明该产品的出口变化幅度越小。表3、4分别是整理计算出的从2000~2011年和2000~2010年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各部门的出口劳伦斯指数。由下表可以得到,2000~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劳伦斯指数为0.0604,变化不大,但高于美国2000~2010年的指数值0.0412,说明美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较成熟完善,贸易结构优化程度高于我国,因此结构变化不大。其在各服务部门中,我国在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3个部门的贸易结构变动最大,其次是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讯服务,这些部门均大于美国的变动幅度,而技术、知识密集的保险、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贸易结构变动最小,且低于美国的结构变动。可见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还是以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的结构变动为主,虽然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讯服务变动高于美国,但是变化不大,且主要以低附加值为主,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贸易的变动最小,对我国整体服务贸易结构的改善贡献微弱。美国的保险、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贸易结构变动都大于我国,说明科技创新性还在不断的强化和发展,贸易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中。表32000~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劳伦斯指数表数据来源:根据自我国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衡表》2000至2011年数据整理。表42000~2010年美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劳伦斯指数表数据来源:WTO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

影响因素

1.高知识、高技术人才如图所示,2010年我国大学生粗入学率达到25.95%,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推行高等教育扩招的政策方针,使得我国大学生入学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与美国94.81%的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教育水平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导致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知识和高技术人才极为缺乏,制约了我国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知识密集的服务贸易的发展。缺乏高素质人才,传统服务部门得不到提升,现代服务贸易不能好的发展,导致服务贸易总体地位低,贸易结构低端,此要素已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上的一大障碍。图1中美两国大学生粗入学率(%)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WorldBankWDIDatabase。2.科学技术水平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资本为美国服务贸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才使美国服务最终实现技术创新成为现实,从而出口高端服务产品,改善其服务贸易结构,例如美国近年来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比重的不断上升,并成为第二大出口部门。而各国所拥有的科学技术主要通过科研、技术开发等方式不断积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研发支出国,2007全年研发投入达到3690亿美元,占到当年GDP的2.68%,超过欧盟27国的2630亿美元和整个亚洲区的3380亿美元,2008年研发投入达到了3980亿美元。而我国2007年研发投入只有664.17亿美元,占当年GDP的1.40%,2010年研发投入1043.22亿美元,虽然研究投入在不断增加,但和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3.服务业的发展图2中美服务业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资料来源:UNCTAD、UNCTADstat数据库、《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从1984年起美国国内服务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就已超过60%,2009年达到80%左右,2010年美国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81.2%,可见服务贸易在美国中的重要性。与美国相比,我国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较低,从1978年占比的23.9%上升到2010年的43.1%,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也不断上升,1978~2010年比重由12.2%到34.6%,虽然当前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由于我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致使服务贸易虽然增速较快,但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对策建议

美术入门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作者简介:汪甍,女,助教,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邮编:510006。

由于艺术教育界长期努力,艺术学终于从原来的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成为—个新的学科门类①,这对于艺术教育的发展而言,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其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及其所属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的学科判断与分类,包括学科学术范畴的划定与理论体系的建构,特别是下属学科建设的架构布局和建设标准的制订,是当前艺术教育界的重要任务。

从这个意义来说,对某一学科的建设已不是—个单纯的如何独立和量的发展问题,而是要对这个学科进行重构时应作出怎样的深度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就艺术学下属的一级学科设计学而言,其研究应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首先是作为从美术学科脱离出来的设计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后,应如何进行建设与分类;其次是通过这两个学科之间区别的深入研究,如何确定各自人才的培养方向;第三是人才培养的手段和方法如何适应—级学科的要求,须确定人才的培养方向、培养手段、培养规格。

一、设计教育现状统计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设计教育大量引进西方的设计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展非常迅猛。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高等院校约有1900多所,几乎所有的大学,包括少数医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农业大学等专业院校在内的1125所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成立了艺术设计系。开设广告专业的达1080所;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达到1098所;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达992所;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达821所。例如:江-西省总共60所大学,有56所大学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上海市60所大学,有45所大学有该专业;还有高校最多的江苏省,118所高校中,有74所开设该专业;山东省110所大学有74所大学开设此专业;高校数排名第三的广东省有109所大学,也有60所大学开设了设计专业。全国高校中开设此专业的总体比例达58.93%,总在校人数至2010年有60万以上(还不包括中专学校),占全国2700万在校大学生总数的2.2%。每46名在校大学生中,就有一名设计专业的学生。也就是说,每年有15万设计专业的学生入校,同样有15万设计专业的学生要进入社会。据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止,该专业毕业的学生达255万。如果把中专及民办学校的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也纳入统计,人数达到500万之多。

二、设计人才的选拔

众所周知,设计是从传统的美术学科中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西方也是如此。我国第一代设计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是从美术教师的行列中分离出来的。任何事物都暗含着一种异化的特征,这种特征实质上是所有事物演变与发展的基因。从西方现当代的现状来看,设计越来越朝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设计学到了今天,其艺术属性似乎开始边缘化。设计实质上是利用某些艺术的元素和手段进行创制的功能性学科。

由于设计人才的定位和学科的特点,人才的知识结构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在招生和人才选拔方面要有—定的针对性,如工业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等,应当要求学生的文化成绩达到理工科的本科最低线;还应与建筑学一样,在人校前作一次绘画技法的面试,对学生的绘画水平有一定的考核,以便入学后能达到设计学习的基本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等),则要求学生的文化成绩达到文科的本科最低线,入校前进行一次绘画技法的面试,对其绘画水平有一定的考核。动画分成两个方面,—是动画的创意及脚本的创作方向,必须达到文科的专业线,培养故事编写的创作者,入校前还要进行相关绘画技法的考核;二是动画创作和设计的专业方向,则与美术专业的考试一样,要求有较高水平的绘画能力,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动画设计人才。

三、设计人才的培养

在以上人才选拔的基础上,设计学专业不同于美术专业,还要在自身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上进行学科的调整和改革,针对各类设计专业的不同要求进行学科内课程的重新构架。比如产品设计,就需要加大理工科的教学内容,把力学、化学、材料学的课程纳入该专业的必修课之中,同时,在培养观念上明确他们是设计师,而不是艺术家。这样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才能适合产品设计的需求。在其他美术类的教学中,则要与此相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艺术观的人才。再则是在各自的教学手段上和方式上进行改革。设计专业应注重其创意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到生产的第一线进行设计实习,培养实用性的、与社会设计要求同步的设计师。而美术专业则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技能进行,以培养社会需要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工作者。

西方的设计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从美术中剥离出来,走向完全相反的注重实际应用和充当生产力的方向,并公开声称与艺术(Art)无关,甚至与传统的学院教育无关。在包豪斯学院里,教师甚至被称为“师傅”,直接走向社会生产、生活的第一线,直接为生产服务。由于西方的设计教育彻底脱去了“艺术”的外衣,便轻轻松松地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普及开来,找到了设计教育自身的位置。设计的“属性”已不在艺术之中,而属于科学范畴,其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法走到独特的路径之中。

理想的设计教育所培养的人,应是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既有较扎实的文、理科文化基础,又有健康的审美能力,并有很强的绘画表现能力,能随手将其创意绘制出来。因此,在教育理念的探索中,应对不同设计门类和专业方向进行调整与规划,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四、结语

商业社会和实用主义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观念也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本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教育对社会的依赖以及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引导,这三者相辅相成,同时又相互矛盾。首先,由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决定着教育要为社会服务,为社会的文化发展服务,为社会的科学和经济发展服务。其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问题。同时,大学教育又必须有能力引导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科技的发展。不可避免的是,由于发展程度、意识形态、社会关系的不同,这种对接和适应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是有选择的对接。有选择是一种必然,选什么则是问题的关键。

因此,设计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都应该立足于自身的需要和特性之上,才能真正找到自身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是当下对设计教学观念的认识与探讨的关键。

探索设计教育与教学的改革,重新认识美术与设计的关系,以及研究在新独立的艺术门类之下如何发展设计教育,以适应新时期设计教育的发展,具有深层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意义。

美术入门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现代美术教育对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

现代美术教师的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观,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开放的审美情怀,多元美术知识结构,明澈的美术发展视野等。如此,给21世纪的美术教育者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除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科学基础知识;除了具备完成美术教学的综合能力外,还应具备合理、全面的美术学科素质结构。

现代美术教育课程理念是多元的和具有通过性的,这里有两个核心的概念:一是“通道”,二是“经验”。所谓“通道”是指它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贡献体现在它具有一种非达标性的目的设定,“过程及目的”。所谓“经验”是指它通过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学生人生体验的丰富。美国教育家艾斯纳所倡导的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学科基础教育)。他尊重美术教育的学科独立性,强调美术教育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些理念对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和影响。美术批评、美术史、美学以及美术实践,在专业化的美术教师素养中都具有核心的价值。而具体到现代美术教师所应该具有的能力结构包括:⑴人文素养。⑵教育理论及实践能力。⑶美术文化拓展及研究能力。除此之外,现代美术教师还应不同程度的具备丰富的姊妹艺术知识、前瞻的文化发展观。

现代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与设计

现代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以现代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建设为基础,以推动中小学美术文化的普及,推动中小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完满为核心价值目标。

本科四年的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师范生所要学习的课程应包括基础文化知识类课程,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等五个部分。

1.基础文化类课程应涵盖基础人文学科和部分自然科学学科的文化常识。它是作为教师素养的基本保障和学习钻研更深层的艺术教育以及美术文化的基础。一般大学都会开设诸如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哲学基础、现代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文化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不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主体学科而开设,应该在具体内容和程度上合理配置。

2.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是教育类专业的通修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心理学、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是所有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与素养的保障,也是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

3.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第一大核心专业课程。它具体包括: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往往在美术学院的教育专业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把这些课程当作专业核心课程来看待,更多的是把它们笼统的归类为文化或理论课程,这是本质性的错误。造成这样的认识究其原因根本来自于学科教育中对这些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价值的忽视。加上美术学院大的教学环境中对美术实践类课程的推崇与侧重,也是使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这些课程的核心地位的引导也是专业课程建构中的重要环节。

4.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师美术专业素养的基础。它的地位仅次于美术教育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中的第二大核心。对于它的构成应具有现展的课程观念,应具有包容意识和综合意识。其中美术文化理论课程应包括:美术史、美术概论、美学(或艺术哲学)、美术批评、现代美术研究、艺术比较学等。其次,美术专业实践类课程可以因不同的校本资源来合理配设。建议开设课程包括:造型基础(以现代开放的素描实验为基础)、色彩基础(色彩知识与主观色彩表现实践)、自由绘画(自觉的、自主的、非特定媒介的绘画实践)、现代媒体艺术、综合艺术实践(以社会生活与现实为背景,开展总体的、综合的、多元的视觉表述、艺术策划)等。另外,传统的书法、国画、油画、工艺设计、版画、雕塑(或陶艺)、水彩、水粉、摄影等可以以选修的形式开设,具体的内容则以鉴赏和基础技法训练为主,点到为止。

5.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滋养与丰满的途径。各学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基础开设相关的拓展课程以供学生选学。在这个板块中综合类大学相较于美术学院更显得得天独厚。建议所开设课程应尽可能的宽泛和丰富。可开设的课程如:艺术人类学、艺术市场学、音乐鉴赏、现代艺术传播与媒体研究等等。

对综上这些课程的课时配比需依据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各学校资源的整合、综合利用的整体考量之后来设计。建议在第一部分基础文化类课程中做到文理兼容,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在第二部分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中,尽可能做到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典的教育理论综合阐释,兼容并蓄使其具有包容性。在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中,应尽可能多的展示国内外最优秀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研究与调研、总结相结合。在第四部分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中,应以前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的美术文化,以作为素质教育要求下的中小学生的美术需求为出发点,以美术教师综合的现代美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来设计。在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的设计中,应充分的考虑到现代美术教师应具有的艺术文化素养的广博性和可延展性。

具体到每个课程板块的比重,因第一、第二部分为国家调控课程,已基本固定。第三、四、五部分的课程内容应至少是等分的比例。其中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第四部分则较为复杂,建议美术理论课程与美术实践课程的比例为2:1;美术理论课中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创造性、实验性美术实践课程与传统技法实践课程内容的比例至少保持1:1的比例,甚至2:1。在美术实践课程中民间 美术的研究与实践内容应占到其总内容的1/4左右。现代美术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创造与管理也应该在所有课程中有所涉及。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应兼顾到传统与当代、理论与生活实践相互补的原则。

如此设计与配比是基于对现代美术师范生的自身素质的需求而考虑。总体设计理念是立足当代美术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以美术的发展为前瞻,以美术文化的传统为滋养。也只有具备了当代意识的美术教师,才能在美术传播中紧密的联系生活,发觉现实世界的审美本质。

现代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实践研究

明确了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组织的方法与原理,还应该对不同的美术课程实践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课程的实施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总结与评价四个部分。

1.课程定位是课程实践的基础。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设计目的。特定的课程针对受教者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促使受教者在某一方面得到完善与发展。每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都具有关联性,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为基础。认识每一门课程的目的、意义与价值是进行课程实践的开始。

在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中所罗列的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就具有关联性。其中美术教学方法论是美术教学实践的前提和指导。美术教学实践是美术教学方法论的具体应用与检验。美术教育史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补充,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则是所有这些课程的总结与深化。这几门课程的安排也应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总结。

2.课程研究是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秩序、组织、知识点、难点、重点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对课程的深入研究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和保障。

比如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美术史的内容就应该有所侧重。因为课程时间的限定,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对于非艺术史论专业32课时的西方美术简史授课内容里,西方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内容合理的比例应该是40%比60%。而在中国美术简史的教学中,32课时的教学时间里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当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则应该是70%比30%左右才更合理。

在美术实践课程里,自由绘画的提出和设立则意在模糊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等狭隘的画种界限。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工具媒介,自觉的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造型语言。从而自由的吸纳更多元的美术技巧,创造更为原创的、丰富的视觉信息。

3.课程实践是对课程的具体实施和体验。不同的美术课程实施的方法存在极大的差异,没有绝对的正确与标准。教师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应保持主导的地位,参与与旁观相结合。

理论性课程建议以学生课外的资料收集、整理,加课堂讨论为主。教与学双方提出问题以学生自主研究并解决问题为目的。美术史类的课程则建议以比较美术的方法来展开。

实践类的课程也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学生个体独立实践与集体小组实践相结合。教师适时地旁观与指导整个过程,但不能生硬地左右学生的实践成果。

4.课程总结与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理性的思考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与客观的界定课程得失的重要环节。评价则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另一个是对课程中学生学习的评价。

美术入门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言艺术;美术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B

人类的交流主要依靠语言来实现,语言具有艺术性,语言艺术目的就是人类的交流达到最佳的状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技能课,更是一门艺术的课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具有较高的语言艺术造诣,才能较好的完成小学美术的教学。

1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语言特点

1.1美术课堂教学的口头语言

教师通过精美的语言传授知识,是语言艺术的表演者。课堂实践证明,教师精准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吸引学生们陶醉在美的课堂教学之中。美术是一门艺术的科学,因此美术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教师必须注重课堂教学口头语言的科学性,以体现艺术教学的美。在美术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用精准的语言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体现出规范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另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性,教学的语言充满激情,不但具有优美的节奏感,而且富有积极的感彩,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容易吸引让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率。

1.2美术课堂教学的态势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无声语言,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向学生传达着信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手势必然会使学生倍受鼓舞。教师得体的穿着,适度的举止,会让学生感觉亲切,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另外,对美术的专业知识辅助以积极向上的体态语言,对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时常在课堂上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用温和的眼神和手势“说话”,运用端庄大方的姿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吸引学生全神贯注的听课。

1.3美术课堂教学的板书

课堂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一门独特的无声语言艺术,是一种正式的严肃的辅语言。教师具备好的板书在教学中往往具备优势,好的板书能给学生清晰流畅的美感,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艺术体现在示范展示上,要讲究规范,体现形式美。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和形式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设计重点突出,凝练的板书内容,或亲自示范作画的姿态、制作步骤、展示具有代表意义的示范画,让学生过目不忘。在一些实物教学中,教师可将这些实物添画表情,使这些实物变得生动有趣味,一下子就使教学进入高潮,这样不仅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

2小学美术课堂的语言艺术的提高策略

2.1善用导入语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在新课的导入中,如何在简短的时间内,有目的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顺利的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且进入教学内容的情境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语在此环节尤为重要,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探究心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进行周思聪的国画《人民和总理》教学时,笔者首先播放了汶川地震时总理探望灾区的视频,让学生进入到令人悲痛又感动的场面。随即,笔者打出当时冒着危险慰问受灾群众的画面,学生触景生情,不由怀念起人民的好总理——。接下来对课堂知识等专业知识的讲解也犹为轻松,让学生在敬仰中欣赏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体会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深情。

2.2巧设问,让语言艺术具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从提问入手,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在讲授透视知识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具体景物,让孩子们透过教室的窗子向外望,并随机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小的窗户,却容得下大片的景物?”教室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孩子们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激昂陈词。笔者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观察具体景物,并运用实验、演示、直观教具“寓教于趣”,把理论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更好的领会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2.3善评价,让语言艺术具有鼓励性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和学习效果,做不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合理评价,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美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历,改善了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全都统一成一个标准,而应因人而异。对优生提高标准,优中求新;中差生降低要求,发现其闪光点,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带着这种观点去评价学生的作业,用学生的眼光去解读学生的作业,促进他们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得到自然发展。

2.4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丰富性。

现代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促使现在的美术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是一味的模仿机械的作业,更多的是通过轻松活波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如教学《恐龙时代》这一课,笔者在《恐龙时代》的主页上设计了相关的恐龙知识、欣赏、师生交流、学生探讨等环节,学生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自己所想了解的内容马上就出现在眼前。看着形态各异,身躯庞大的恐龙,欣赏着远古时代奇特的自然风光,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沉浸在奇幻的感受中,就像坐上了时光穿梭机回到了远古时代,和恐龙作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激发了学生对地球上奥秘的探索,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能否掌握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对一名教师非常重要,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就必须把课讲得生动、形象、有一定的感染力,并带有趣味性、启发性。生动恰当的教学语言艺术会给学生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让学生乐学、好学,使学习变成是一件快乐的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