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教学(精选5篇)

  • 管理学案例教学(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3、交叉性。公共管理学科的交叉性是基于其学科理论基础和研究的问题内容而言的。公共管理学科以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对某一公共管理问题的研究都必定涉及到多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 二、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管理学案例教学(精选5篇)

管理学案例教学范文第1篇

1、综合性。公共管理学科一门综合运用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研究公共管理主体管理公共组织及其行为的规律的科学体系,其不仅拥有厚重的理论背景,而且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所涉猎的内容也更为多样化,有基于此也就要求所有运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更具有综合性。

2、实用性。公共管理学科实际上就是一门运用公共权力实现公共利益的应用性科学,一般来说公共管理学研究多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如何解决某类公共问题方法或手段的内在规律,并进行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归纳总结。

3、交叉性。公共管理学科的交叉性是基于其学科理论基础和研究的问题内容而言的。公共管理学科以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对某一公共管理问题的研究都必定涉及到多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

二、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及案例选取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理论与现实结合,完善知识体系。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就是一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它不仅仅是教师讲某一理论和相匹配的案例结合起来的一起分析,更是一种学科理论知识与社会的接轨。

2、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一般来说,社科类学科教学总是显得比较呆板,学生会认为理论性太强,课堂缺乏一个活跃的气氛。然而案例教学正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好方法,现实性的案例总能给学生一些可触感,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公共管理案例更是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样案例教学不仅是对教学形式的一种丰富,更是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学工作接地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如若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老师单向将只是传输给学生,总难免有些狭隘之疑。实际上,教学也是老师学习一个很好的形式,这种学习体现在老师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提高上,也更体现在老师对知识的再思考和更跟新上。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尽可能接触更多的公共管理领域的社会性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是很具有实时性的,在案例对认识收集、认知、分析、讲授系列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帮助教师学习到了更多的新知识,并使得教学工作接地气,不归属空中楼阁。

(二)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中关于案例选取的一些问题。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早已不是一个新的研究问题,在理论研究上已然有很多成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案例教学也已是相当普及,但存在的问题也依然是很多,尤其是在案例选取上。本文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案例选取存在的一些问题小作阐述。

1、难离理论式讲授,案例少。虽然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在教学中长期以来都在极力推崇案例教学,但或许是出于社科类学科的通病,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还是难以走出思辨的窘境,难离理论式的讲授,选取案例很少,甚至是以老僧读经般的精神去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咀嚼无味的理论。

2、陈年旧事,缺乏时效性。不容否认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存在很多经典的案例。但公共管理学科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总具有的时代性又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时效性,如此说来,公共管理学科中的案例也就必然不存在永世的经典。

3、不具典型意义,缺少代表性。案例作为个案来分析研究,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为了找出解决这问题的具有普适性的方法,无论基于哪个原因都无疑要求所选取的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意义。而现实总会有不少教学案例的选取过于随性,不能代表某一类问题或说不具备典型性。

4、过于高大全,脱离实际。当知识也有了统一的标准,总难免会出现一些高大全的东西,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不外于此。在标榜了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标准化后,不少教师容易在教学中紧扣标准要求,在选取案例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模范案例,而忽然了现实环境,严重脱离实际。

三、关于案例选取的想法

1、穿插讲授,突破理论化的枯燥。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案例的选取不仅要考虑数量和质量,还应对案例出现的时机予以考量。案例扎堆出现容易偏离中心理论主题,理论过于集中又容易让学生反感理论的枯燥,所以选择在合适的时机穿去案例显得尤为重要。

2、结合最新时事,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前文我们已经对案例时效性的重要做了相关阐述,新的时事总会具有很强吸引眼球的功能。教学过程中选取新时事作为案例来讲解,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案例相关理论学习的兴趣,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会用更多理论知识去分析时刻发生在身边的事物。

3、讲典型,注重案例的代表性。典型性案例不仅有很强的代表性,也很能加强人们对它的兴趣。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典型性案例的一般都是一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广为人知的事情,选择这类案例来结合理论讲解,能很好地带动大家参与到课堂的案例分析中来。并且,由于大家都案例有一定的了解,在参与分析中也会有更多的同学能够有较好的思考和发言,这也是案例教学中极为难得的。

管理学案例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学生素质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公报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即将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是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我国目前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学方式仍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务”,“重记忆、轻理解”,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也无法在竞争激烈、淘汰率极高的社会中开拓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针对这种情况,很多院校都作了积极的努力,探索出了不少好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最早是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中采用的,在近一个世纪的案例教学实践中培养出了无数个高级管理人才、政治家、作家和学者。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近年来也被我国MBA教学广泛采用。而在管理会计学科则运用较少,尤其在本(专)科教学中的应用更少。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内容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管理会计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设计上,应尽量体现其实践性特征,符合管理会计学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一、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改善教学效果

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师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管理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可使学生自觉进入工作“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笔者在讲授资本投资决策时运用了美国安达公司的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各抒己见,效果相当好。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目前,许多毕业生反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出的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案例教学,可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比如,笔者在讲授变动成本法时运用了“格兰仕成本管理”的案例;讲授责任会计时,运用了“海尔的SBU战略”,分析其成功的经验;讲授流动资金管理时,运用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案例,分析长虹衰败的表面原因以及根本原因。案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有些学生会主动寻找案例进行分析,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三)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

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条件下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工商企业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案例的最后总是问学生:你说,该怎么办?不经过认真、周密的独立思考,仅仅通过系统、规范的分析技术得到的答案是不现实的。案例教学法不是要求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或错,依据的只是个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由于案例教学法不重视能否得到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因其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求惟一答案,不求聚合效应,从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管理会计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管理会计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剖析管理会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会随之进一步提高。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必须注重其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以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一)选取适宜的案例

案例的实质是特殊的教材,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管理会计教学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涉及各行各业,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2.适应性。所选案例应使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教师自己也能够把握。3.启发性。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该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设计的问题并不在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4.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具有对已有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涵盖性,以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5.案例应具有历史的经典性和鲜明的时代性。6.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开展深入讨论。

(二)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准备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案例一旦选中,教师就要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管理会计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是评价型案例,它用来描述系统特征与决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何时特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一种案例是决策型案例,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企业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但更多的案例是把评价和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查阅资料以便应对。为了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学案》,在《学案》中,可采取列条式或连续提问式,大概描述此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学生在课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根据教师发放的《学案》搜集相关资料,撰写案例分析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发言、讨论。

(三)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讨论可分组进行,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在这一程序,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之间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觉加以修正。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进行操作,而不拘泥于权威性的评价结论。学生一方面应珍视难得的发言机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我国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这两方面是非常需要锻炼的。

(四)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应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在成绩登记表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整个程序的点睛阶段。

(五)案例报告的撰写

教师要在案例讨论结束后,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重点是评价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教师应对案例报告写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同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可为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三、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案例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过是对前面已学课程的“炒冷饭”,不需教师投入过多精力;也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是提倡学生参与、讨论吗?布置两道题,让他们自己准备、讨论即可,完全可以“放羊”教学。基于这些错误认识,某些院校核算案例教学工作量时就曾发生案例教学工作量被“打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应对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课时补贴,将对案例收集、整理、编写计入科研工作量;可组织全院师生进行案例教学的优质课比赛活动,对评出的优质课和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要在案例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由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促使新的实用案例不断推向课堂,案例不断推陈出新。

(二)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课堂讲授应当是诱导启发式的,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很多,如,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进行管理会计模拟试验、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撰写小论文等。这是案例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

(四)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法那样自己扮演课堂的主角,以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分析讨论,而是以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身份积极为学生服务,在必要时,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老师的评论要简短,不进行判断,没有导向性,而且通常应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学生继续讨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市场环境在发生剧烈变动,管理会计的内容在不断的创新。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使管理会计的有关知识、概念得到阐述、解释,可使学生在丰富的案例里面学到实用的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将对管理会计教学的改革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贺颖奇,陈佳俊.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管理学案例教学范文第3篇

第一,深入理解专业知识的需要。管理信息化对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要求,需要综合管理、经济、计算机三个大的方向。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能找到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教学案例所展示的真实而典型的企业环境,要求学生带入角色,从问题出发,围绕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展开学习、讨论,才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岗位职责,理解管理职能需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专业知识。第二,适应企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当前普通高校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与社会对相关人才的实际需求的偏差越来越大。造成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实际岗位要求,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只有通过案例教学在课程中让学生站在企业实际运作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当相关角色。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更能适应企业的需要。

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的来源极其有限,缺乏高质量的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案例

首先,我国高校的课程教学案例主要是由教师自己收集、整理。来源渠道有限,精力有限,财力有限,这些都使得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大打折扣。其次,信息管理专业的案例往往牵涉到整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解决方案等企业比较核心的内容,往往不愿意对外公开。因此使得相关案例编写中要不回避关键内容,使得案例论述模糊,学生难以深入分析案例;要不仅仅留下条条框框,使得案例内容枯燥,很难引起学生兴趣。

2、学生缺乏案例学习的积极性

长久以来的教育习惯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重于应试教学。而信息管理专业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属于隐性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地理解和领会,但由于学生长期单纯的校园生活,普遍缺乏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对于案例教学普遍不适应,感觉难度大。再加上有些教师和学生对本专业在理解上存在误区,认为信息管理专业学的就是计算机、就是编程。因此,很难激发那些重视编程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3、缺乏推动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

高校对于教师工作的考核硬性要求的部分都是是关于科研成果方面的,对于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的考核由于难以量化,难以衡量,因此往往为人所忽略。再加上搜集整理案例费神费心费力,这就造成很多老师更倾向于科研而不愿花时间研究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高案例教学法在信息管理专业实际应用效果的措施

1、努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素质。高校应该想方设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

2、重视案例的收集和编写,建立健全的案例库,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基础

教学案例的搜集和编写可以采取团队工作方式,以课程教学组的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建立和不断更新案例库。教学案例的采选过程中,注意典型环境下的典型矛盾带来的典型问题,结合学生的层次和接受能力,精心选择,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制定合理的教学课堂评价体制,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保证

管理学案例教学范文第4篇

【摘 要】在管理学教学中如何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越来越被证明是一种教学效果突出而且实用的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使其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效果不能同步,本文在分析案例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教学思想、案例教学、管理学

管理学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也是非常贴近实践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要告诉人们如何正确的做事,而且要告诉人们如何做正确的事,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都是千差万别的,但是管理者在处理相应问题的时候,都是要运用一定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际运用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差异,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想通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一、教学思想

教学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双方互动,有效的沟通,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我们知道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是有学文科也有学理科的,所以他们对于知识接收的程度是有差别的,有些同学对课程学习有一定的畏惧感,所以针对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首先就是要打消他们的畏惧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使他们喜欢这门学科,并对其感兴趣才能学好这门课程。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恰当的引导学生,活跃教学气氛,在课堂上努力为他们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使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想,主动学习。

二、重视案例教学法

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使得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管理专业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不同案例。案例教学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该方法最初是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并已逐渐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情景氛围,培养他们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接近甚至融入整个案例中,使其体会到如何运用相关的知识点去做正确的事。但是当前管理学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是: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管理学这门课程来说,由于大多数教师没有实践经验,不能长期深人企业,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如果只是简单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会使得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人、全面,进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应有效果的现象。

其次,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管理学知识涉及太少,特别是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学生,尽管对案例教学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面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比如说某案例要求学生思考:“某某是不是一位有效的管理者,如果不是,你建议他如何改进?”有些学生却是从这位案例中管理者的现状来进行回答。做不到利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去研究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导致效果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才能解决当前管理学案例教学问题呢?

1、拓展途径,壮大师资力量

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加强培训,不断更新观念,并掌握案例教学所需的各种技能与技巧。

在这方面我们学院做的比较好,定期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教学培训与学习;并培养双师型教师,使教师亲自参与相关企业的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他们的运作程序,能够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

要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不断更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总是被动地听。首先,要提前把教学内容告知学生,并要求他们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具体案例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通过不同角度,扩张自己的思维,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能够以 “当事人” 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通过讨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巩固自己的知识面;最后做出总结,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方法下,学生要有所进步,就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收获,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电子教学与板书有力结合

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应该增大给学生的信息量,保证教学质量,课堂上最好采用电子教学(PPT)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将基本概念,原理及相应的案例表述于PPT中,让学生有一个规范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把学生给出的重要观点圈出,并给予一定的表扬;错误的观点在黑板上给予具体的解释与说明,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4、选好案例,增强案例的实效性

为了加强管理学案例的实效性,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就要注意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到该课程所授的理论知识,使其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尽量确保所用案例的真实性,这样案例才有研讨的价值,比如多选择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一些真实事件、现实工作中能够常见到的、复杂的问题。

三、结语

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上穿插案例分析与讨论,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著名教改实践家李元昌老师曾说过:“教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因为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才会有这种观念下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其核心就是关心、促进,做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课程的延伸,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做到由课内走到课外。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将科学与实际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郭秀英.经济类专业运筹学教学策略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科学社会版). 2012,3,第14卷,第2期

[2]严碧友.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好六个度[J] .教书育人,2007(1)

管理学案例教学范文第5篇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州 511370)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以及近几年案例教学的经验,总结出实施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案例教学;独立学院;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234-02

1.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原因和目的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员,而不是普通本科培养的学术型、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因此传统教学中理论和客观现实脱节的问题在独立学院中反应更加明显。对于独立学院会计类和财务管理类的本科生,要求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一定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从最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学生在市场招聘中往往会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找到合适的接收单位,或者就业后也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业务扩展需要。正是这种强调适应市场需要的理念,使得改革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案例教学法成为了一种必然。

2.目前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细致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它的先行课程通常有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投资学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往往出现先学财务管理学再学这些先导课程,这给予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一定难度。而财务管理学案例中涉及到的股利分配政策和企业破产与兼并的内容,则由于先行课程课时安排不足,没有讲授该部分内容,导致在案例教学中不得不增加大量时间讲述基础知识而耽误教学进度。

2.2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对于独立学院的90后学生而言,他们朝气、活泼,但是缺乏耐心,叛逆心强,怎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一个难题。他们对于身边的经济现象缺乏探索性思考,比如利率的调整原因、贷款金额的控制、股票分红的多少这些问题只停留于表面,更多的同学只是为了考试及格而被动的学习。所以单纯的讲授教学使得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感觉抽象,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佳。另外,案例教学要求的是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均要有所准备,这样临场发言时才不至于出现没话说,没观点,随大流的情况。独立学院中学生分层现象明显,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言踊跃,而多数学生宁愿保持沉默,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

2.3 缺乏合适的案例

对于案例教学来说,选取合适的案例是确保教学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目前我们选用的案例来源主要有几方面:(1)从国外的案例分析教材中选取。优点是案例分析理念较先进,逻辑较清晰,但是西方的会计制度以及公司治理制度和我国有相当的区别,再加上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难免理论与实际脱节,违背案例教学的初衷;比如欧美国家在选择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方面的比例和我国的企业不同,很多案例分析的结果和学生自有知识冲突;再则大多数的学生从来未接触过股票,对中国股市的产生发展以及股票发行制度、红利发放等概念生疏,往往最后理解困难,加大学习难度;(2)从国内已有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教材中选取。优点是结合中国企业管理实际,选取的案例往往发生在近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教师自行整理的相关资料。可以是教师自行深入企业从实践工作中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师依据课程内容,参考相关资料自行整理的,这些案例符合经济环境中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而言达到举一反三、引导思考的目的;

3.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探讨

在2012年-2013年度,我们选取了8个班级采取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具体过程以及结果分析如下:

3.1 课堂讲授和前期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前期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概念含糊不清,教师先行进行课堂讲授和分析是相当必要的。指导学生全面了解案例的本质特点,掌握案例本身反映的知识、逻辑、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案例中所包含的规律性。教师的讲授内容应选择性的区分,讲授要点时特别注意思路和逻辑。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才能阅读相关的案例材料,获得数据和信心后进而做下一步的分析。

3.2 加强学生自身分析、研究案例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最早来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由于中西方教学形式的不同以及教育理念的差异,美国的学生更适应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并且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方法;但在国内,高等院校中对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机会不多,这也为我们进行案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的约束下,如何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听课到独立的思考,是我们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案例教学的案例分析过程中,需要学生走向讲台,独立的阐述自己的观点。部分同学缺乏自信,害怕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教师应该避免对这类的现象评头论足,而是以鼓励和示范为主,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2)培养主动的思考精神;我们的案例教学采用的案例均为已发生事件,学生由于一直处在校园环境,对于外部经济事件关心度不够,容易造成和社会现实脱节;教师此时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思考、分析、判断、总结,最终培养其独立思维的能力;(3)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知识学习者;在中西方的大学教育中,笔者发现美国和欧洲的大学教授课后布置的作业基本都是开放式的问题,要求学生以论文的形式作答;并且期末试卷里开放型的问题占的比重相当高,而选择题和判断题的比重却十分少,或者根本没有;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要求高,因为每个题目都没有标准答案,必须自己结合教科书以及相关书目寻找答案,无形中鼓励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比目前国内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倾向于由教师给出标准答案,答题时只需背诵出来照抄上去便可,在这样的方法下,我们的学生更容易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讲解时,应该相应的调整教学方法,给出若干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判断,而不是硬性规定哪一种方案是正确的,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由教师给出相应主题,分组准备报告并且演讲

在开课时就提出案例分析小组演讲要求,提前让学生进入状态;由于班级学生多为合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多,我们的分组依据自由搭配原则,每8-10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收集资料并分析案例,报告形式可以是文本方式,也可以是PPT方式。课堂上留出专门的课时进行小组分析以及演讲,老师则在各个小组中评选最佳的案例分析小组,小组成员表现可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2012年-2013年度的教学实践中,一共有8个班级采取了此种教学方式,分别是09财务管理1、2、3、4班和10会计学1、2、3、4班,选取的案例集中在企业分拆上市、公司红利分配、企业并购等数个案例。由于组内分工不同,小组成员可以选择自己最具优势的部分,电脑能力强的可以选择制作PPT,表达能力强的选择做演讲者,即便是性格内向的同学也可以选择完成资料收集及分析工作,通过分组演讲,同学们反映的最多的是自己沟通能力的增强,对于不同观点的接受能力的增强,以及对企业财务现状分析能力以及联系社会实际能力的增强。

3.4 学生对于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反馈

从学生的反馈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案例教学法,认为这是很新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取代讲授教学法,依然有必要把讲授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运用。而且不是所有的模块都适合用案例教学,只有学生不易接受的知识点以及和现实联系较紧密的章节才适合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综上所诉,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较强的学科,这就使得该学科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但这门学科同时也是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取舍,根据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难易度来选择匹配合适生动的案例教学,引导和督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通过案例教学和理论知识结合使得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董小红.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现代企业教育,2010(18).

[2] 王建业.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