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论文(精选5篇)

  • 小学综合实践课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引言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语文综合”为前提,学习资源立足于语文“维度”进行整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然后选择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活动方式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规定,小学语文综合…

小学综合实践课论文(精选5篇)

小学综合实践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实践 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观、学生观、知识观、教师观等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就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来说,大部分学校尚未形成成熟的语文实践教学体系,这不利于语文学科发展和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旨在在分析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全新策略。

1.引言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语文综合”为前提,学习资源立足于语文“维度”进行整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然后选择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活动方式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规定,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的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支撑体系。然而就我国大部分小学的综合实践教学来说,存在放任自流、管理松散、不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等问题。因此,梳理当前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完善综合实践教学的策略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全新策略。

2.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

国家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规定:语文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使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情景化、社会化、生活化。概括来讲,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由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及实践,并使学生的语文语言文字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得以提高。[1]

3.我国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现状

3.1实践教学体系不成熟,组织管理不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对语文实践教学管理松散,教师自主制定语文实践教学的目标、方式、评价标准,这就导致不同老师带领的班级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混乱、缺乏统一性。加上学校对其采取放任态度,管理松散,极不利于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3.2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小学对语文综合实践教学重视不足,这就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部分活动的主题与方式与社会生活联系不紧密;忽视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锻炼;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教师对其进行总结、评价、概括。

3.3综合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大部分学校缺乏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场地及设施,且学校安排的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缺乏合理性。加之教学对其重要性缺乏统一认识,这就导致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序规划和合理掌控。

4.完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策略

通过上述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介绍及我国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完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方向支撑。

4.1建立稳定、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要加以重视,整合学校、社会、生活三方面资源,在一定的目标和规范指引下,给予教师教学自,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者作用: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精心备课,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致力于实现课堂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的有机配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提高自己的读、听、说、写能力及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能力。[2]

4.2合理优化综合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对于二年级以上学生,教师可采用“范例式”、“抛锚式”教学方法。前者指从分析典型例子着手学习语文相关知识、规律,并对其进行迁移发散、举一反三。后者是指通过创设与学习主题、内容相一致或相似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通过提出教学问题发动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在小学语文各册课本中有许多主题近似的课文,到了一定的阶段,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将这些课文前后联系起来,在整合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专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是很有价值的策略。如《铁棒磨成针》、《数星星的孩子》、《苹果落地》、《小时候的故事》、《分橘子》等,这些都是中外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名人?小时候的事情与长大后成为名人有什么关系呢?为此我们开展“我与名人手拉手”的综合实践活动:收集故事、了解生活、积累图象资料、背诵诗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将静态的接受学习改为动态的综合研究。

其次,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安排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可组织一年级的学生开展识字比赛,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可组织二年级学生参加书法比赛,纠正学生字体,提高生字学习的趣味性;可组织三年级学生开展读故事比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根据他们的接受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演讲比赛、小组辩论赛、制作黑板报与手抄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性、发散性思维。

4.3提升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软、硬件水平

首先,学校要完善语文实践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如建立配套的图书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利用率。其次,学校要完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对教学实施的合理管理,使得教师开展的综合实践教学有章可循。[3]再次,建立语文实践教学存档制度,对其加以监控,并定期组织一线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最后,做好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教育工作,防止在实践教学环节发生安全事故,切实保障师生安全。

5.结语

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教师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将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理论知识切实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我们相信,通过在小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将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兰.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8(7):12.

小学综合实践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 综合实践 活动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59-01

2001年6月以来,新课程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在此次新课程改革当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得到了全面的开展,成为此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具特色的个性特点以及多种外部因素的制约,在实施的时候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采用多渠道拓宽课程资源

在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课程资源匮乏的严重问题。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建议:

首先,我们可以适当地扩充一切学校内的可利用资源,比如定期给小学生开放学校的电脑室、图书室以及阅览室等。一些学校硬件条件较差的学校则可以考虑在校内设立一些公益图书角。还可以有效地运用学校本身的历史文化严格?拓宽课程资源。例如,组织师生一起共同编写学校的校史和不定期邀请一些优秀的校友来学校做报告等形式。

其次,学校可以考虑聘请一些校外辅导员,争取可以把社会上各个行业热爱教育事业的人组织起来,让他们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还可以在学生中间、教师中间以及校外辅导员中间广泛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题,把优秀的活动课程主题甄选出来,进而建立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资源库。针对这些优秀的活动主题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

最后,我们还应定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活动实施后的及时反馈,及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做出适当的改进。将这些经验、改进进行整理,形成文字资料以便于指导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建立健全课程实施保障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相应的保障制度。据笔者了解,很多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其相应的保障制度基本没有或者说很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即使一些小学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保障制度,但是却缺乏有效的考核,最终致使这些保障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它本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的小学必须要积极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及相关建议,商榷如何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保障制度内容。

首先,在制度的考评方面。我们应该做到在不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工作量的大前提下,对相应的制度考评标准进行适当的优化,要尽可能地对他们鼓励,也不是一味的对他们进行批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单纯的运用“奖勤罚懒”的处理方式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应该最大程度上调动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的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当中来,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其次,在安全因素方面。我们应该知道,没有安全的保障,就不可能有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安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过,我们也不能单纯的考虑到安全因素而不敢去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者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有些教师往往会把自己的“不作为”归咎于安全因素的考虑。所以学校应该在活动实施之前全面做好安全方面的动员和防护工作,还要把安全工作具体安排到个人,建立和健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制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检查和了解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因为疏忽而对学生安全形成的危害。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的把活动的情况上报给学校的相关领导以及自己是如何进行应急处理的。更重要的是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要及时和学生一起总结活动的效果,对于那些积极参与到安全保障工作中的小学生也要做出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调动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充分获取社会的大力支持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孤立的学科。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的特殊性,就注定这们课程不可能仅仅局限在学校内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实施。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我们必须要充分获取社会的大力支持,积极主动的协调好和学区内的多方面的密切联系。我们需要树立“开门办学”的正确心态,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群策群力,共同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充分获取社会的大力支持显然就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力保障,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会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开展提供指向性的评价,也可以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监督作用。

其次,社会可以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智力支持。社会上的诸多有识之士必将成为未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学、有效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背景,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及在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所不断积累的工作经验,都能够成为我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利资源。

再次,社会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场地支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很多场地都需要校外相关部门提供。

最后,社会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学校周边的一些企事业单位都可以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经费支持,从而减轻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存在的经费压力。

四、结语

总之,要想真正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需要在多个方面做出努力。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给学校和教师在开展综合活动课程中给予经验上的借鉴,不断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元祥,沈旎主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小学综合实践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实践课程;学校活动;理论思考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实践课,但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实践都是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只有正确而又系统的理论才能对学生实践有促进作用,才能让学生的实践事半功倍。具体来说,小学综合实践课程需要遵循两种原则的指导,一是关于国家、学校、家庭的基本价值观,二是整合学校定位,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要求。

一、基本价值观的指导

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爱国教育、学校活动以及家庭活动。小学教育实际上是养成教育,一些道德品质的启蒙,一些做人基本准则的启蒙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因课时有限,需要把更多的品德教育放在实践课程中来。例如,在《懂得感恩》实践课程当中,需要教育学生懂得父母为生活而操劳的艰难、懂得教师为了照顾学生而早出晚归的责任、懂得国家今日之强盛是因先辈们的流血与牺牲,培养学生尊敬家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品质。

二、符合学校办学特色

小学综合实践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常态化 新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姓名___ 班级___ 小组___ 活动主题_____

一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活动记载、活动成果、评价表等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并放入他们档案袋中。

2、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重点是考察课程的落实情况及教学的实效。学校的教导处不定期参与活动开发、听各种形式的常态课、用调查访问等形式观察了解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综合考核,并记入教师档案。学校评价教师主要评价有三点:一是从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二是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三是从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附教师的评价表如下:

(二)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以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作为研究对象,全校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结合平常的教学,研究在常态下教学活动。同时辅以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随时了解研究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研究的进程。

转贴于 四、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填写课题申报表,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

2、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2004年3月至2004年12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初步形成并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及相关材料。

第二阶段:

2004年12月至2006年3月,对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性研究并加以完善,形成较为系统、成熟的应用性学习内容、目标和活动方式等方面研究成果等。

3、总结阶段:

2006年4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并推广。

五、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两年来我们对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基本结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学校教学的常规。

学校按照教育局规定的课时(每周2课时)来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把课程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福州市洲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校长和教师认真学习台江区教育局文件中提出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的13项要求",并逐项予以落实。每学期初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制定学校学期教学计划,期末作好教学总结。每个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在学校总课题的基础上确定子课题,然后制定其学期教学计划。每两个星期课题组开展活动,请区进修学校张天明老师作指导,在教研活动中讨论教学的心得、建议及困惑。教师在讨论与研究中思维相互碰撞,促使他们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开展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在无功利追求,无心理压力的自然状态中进行教学设计,毫无顾虑地大胆展示自己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二)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明确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非常广泛和丰富的,形式是多样和灵活的。我校也从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的总目标,积极贯彻执行"台教综[2004]44号文件"精神,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根据学生的需求,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系统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确定合理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利用我学校地处中亭街,开展了有关中亭街风俗和商业的《中亭街的变迁》、《寻找中亭街的古迹》、《走进民族英雄陈文龙》等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的德育处和少先队配合开展有关文明礼仪的《我为爸妈过生日》、《小学生文明礼貌用语》等综合实践活动;还充分利用猫头山国防科学基地和荆溪国防教育基地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生成的状态,这种资源可以随时增加、重组和完善,所以学校有必要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如学校把每次活动的资料装订成册,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让每次记载活动都留在 资源库里。

(三)有效评价机制的建立促使教师、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我校在制定评价机制的同时更多地考虑教师、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教师在常态化的研究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常态化的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在常态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增强了教师的校本课程意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常态化的研究中,教师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技能,站在整个课程的高度,对课程有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从而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广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要求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教师的专业水平自然得以迅速成长。在活动中教师以"知微见著"的态度检验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不断从活动的实践中归纳、提炼出若干专题,展开讨论。在反思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感受再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人人参与,个个总结"的科研局面,教师在与综合实践活动共同成长过程中充分享受到创造的快乐。课题组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撰写了论文,并参加了总课题组论文评比活动,荣获包括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区一等奖在内的各种奖项。《洲边小学—我们的家》在区"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成果会上汇报,受到好评,其中案例分析、活动方案、反思等也收入区级的资料汇编。《学校—我们成长的摇篮》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选送参加台江区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评选荣获一等奖。论文《走向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及省一等奖。《我为爸妈过生日》在福建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展示评比中获二等奖。《洲边小学——我们的家》和《走向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区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讨会中汇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修的课程,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 必须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让学 生尝到了合作的乐趣,懂得了怎样与人交流,拓展了知识的视野,真正开发了他们的潜能。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对不同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六、问题与思考: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的研究极为重视,组建了领导班子,组织教师参与培训,但随着常态化教学地深入,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出现苦恼。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

(一)学校没有配备综合素质全面的专职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老师在开展活动时遇到困难这是正常的。我校地处台江的西部,学校教师人数少,没有专职的教师。教师习惯于用教材教学,一旦没了教材,教师就如失去主心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系统的、综合的、科学的课程是不断生成的,这就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备课,加之很大一部分教师又身兼行政工作和主课,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出现苦恼。

(二)对教师和学生的 评价机制不到位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没有教材,任课教师平时很少像语文、数学、英语之类主课程那样精心设计备课,上课的随意性大,课堂记录或评价也是空话。课题组为求规范,把学生活动列入学生期未评价,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期未确定学生等级时,怕麻烦和考虑学生评先等原因,任课教师并未按规定方案严格执行。另外在评价教师时,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还不能作为评定语、数、英职称的依据,这也削弱一些教师的积极性。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让综合实践活动的改革回归"真人"、回归生活、回归自然,逐步走向"规范化"、"常态化",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一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3、邹开煌等:让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常态课的思考,《基础教育课程》,2004年12月。

小学综合实践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限制 综合实践 帮助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其实是因学生素质的提高。以下是我对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几点看法。

一、围绕教材,但又不受教材及课时的限制

安排专门课时进行语文综合实践课是必要的,也是正常的。在我看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语文综合实践训练应该放在课后,因为通过适当的课外活动历练,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明晰,从而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广泛,这一切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如上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我并不急于教内容,而是安排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寻找描写并能体现母爱的各类文学作品;搜集生活中或媒体上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搜集动物世界里能反映母子之情的作品;搜集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作品;搜集能反映与母爱有关的格言、俗语,同时准备几张不同年龄段自己母亲的照片,在下周利用晚自习组织一节名为《献给母亲的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次活动可以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和理解及对伦理亲情的感悟,通过这次亲情的感触,他们写出很不错的文章。这一切成效如果没有课后收集及实践活动,仅课堂中的活动根本无法达到。

同时,语文综合实践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围绕教材进行,否则就会无的放矢,难以提高。

二、语文综合实践课要面向学生

面向学生就是考虑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为了综合实践而实践。中职学生底子本来就差,再加上中职学生所学科目多,厌学情绪严重,不可能每篇课文都深入地讲,更不可能每篇课文都采用综合实践课的方式,因为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综合实践课过多的话,会无形中给学生造成很大压力,使学生厌学情绪更严重,更不要说取得什么好的效果了。根据我的经验,一学年适时安排4~6次专门综合实践课教学比较适当。这样安排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进行实践,从而使他们逐步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当然,还要说明的一点是面向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根据社会要求精心设计综合实践课,进而纠正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中的误区。在新生入校第一学期,我会专门安排一节以《学会感恩》为话题的综合实践课,因为中职生在小学及初中学习过程中总是抱怨这抱怨那,总认为社会对他们不公平。通过《学会感恩》这一节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对自己有个正确定位,可以更准确地认识到自己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存在的误区,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及义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后,我会选《献给父母的歌》作为综合实践课,在绝大多数中职生的观念中,只有没钱吃饭时才会想起自己的父母,才会想起给母亲打电话。中职生只是一味向父母索取,不会从父母及家庭负担角度考虑问题而理解自己的父母,为父母减负。

因此,我认为精心安排几节面向中职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课,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平常课堂教学中,渗透综合实践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