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教学论文(精选5篇)

  • 慕课教学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2时间、空间、教学形式的自由度大 相比于传统医学院校的学生,医学八年制的学生由于在校时间长,更加需要自由地分配时间以满足获取较多的人文、通识课程以及更加前沿的医学专业课程。然而,国内医学院校采取的措施是将这部分课程分配到医学院相依属的综…

慕课教学论文(精选5篇)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1免费和资源共享

我国高校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为例,是要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较为广泛的人文、社会和科学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科学思维、善于实践、敢于创新、沟通交流和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掌握较为扎实的医学理论与基本技能,能解决基本的临床实际问题,并能适应医学新模式的高层次临床医师。这一培养目标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课程配置和软硬件设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国内医学院校现有的资源很难完全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慕课为大学教育提供很好的补充。其作为一种在线、免费、资源共享的网络教学模式,能够汇集世界多所大学及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如今的主流慕课网站上有很多国内外知名大学入驻,他们精心制作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供全球学生选择。慕课提供的课程涵盖多种学科,既包括学生自身高校相对优势的课程,又包括学生所在高校相对薄弱甚至未开设的课程,非常有利于医学八年制学生实现更为广泛地扩充知识的目的(表1)。

1.2时间、空间、教学形式的自由度大

相比于传统医学院校的学生,医学八年制的学生由于在校时间长,更加需要自由地分配时间以满足获取较多的人文、通识课程以及更加前沿的医学专业课程。然而,国内医学院校采取的措施是将这部分课程分配到医学院相依属的综合性大学,让八年制医学生在特定的时间(主要是入学的前二年)在相应的综合性大学学习。但其不利因素是学生仅能够从该所综合性大学获得人文和通识教育,所学内容极大地被该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所限制。此外,在接下来的6-7年中几乎很难有机会再接触到优质的非医学教育,而慕课恰恰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授课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集中起来在教室学习,该教学方式极易受学校的硬件设施所限制,常常需要为不同专业之间协调有限的教室与教师资源而进行排课。慕课课程的学习则不受此约束,只要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可轻松实现教师和助教、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程时间和空间安排的定式,给予了学生极大地自由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可以提高零散时间的利用率,节省了往来寝室、教室的时间。故而有人又将慕课的教学模式称为 翻转课堂 。学生在寝室里或家里完成网络在线的慕课学习,而课堂跃升为师生间深度知识的探究、思辨、互动的场所。使得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慕课的教学形式不仅仅有幻灯片和视频,文本、flash和HTML5等都可以作为慕课的教学课件,因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活跃的用户论坛

相比于传统网络教学模式中师生的互动,慕课则拥有相对成熟的、多向性用户互动论坛,供授课教师、助教与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不仅可以即时向助教、授课教师反映并获得专业解答,同时也可以得到来自其他学生不同视角的意见,有利于师生之间就某一专题知识点展开有目的交流。学生还可通过社会化公共平台(如Facebook、Twitter、Google等)与学生或者同伴群体展开学习、交流,分享学习体验。这种开放式多向性的相互讨论,可以使学生就某知识点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超过简单的听课所得,更加契合对八年制医学生培养的要求。

1.4可开具结课证明

由于慕课拥有基于作业、考试、论坛这三部分相对完善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的网络教学就更加具有约束力,慕课课程学习开具的结课证明也就更具有说服力。目前,美国已经有为护理专业学士学位(BSN)配套的慕课课程,让工作繁忙的护士不用去学校就可完成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并拿到学位。参照美国护理专业这一授课模式,八年制医学院学生如果通过选择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并且获得相应课程结业证明的话,对拓展慕课教学应用范围以及拓宽八年制医学生的眼界与知识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慕课应用于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可操作性

2.1课程资源的整合

截止至2014年8月,在慕课的主流网站coursera上已经汇集了全球105所高等教育机构的712项课程,也包括了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五所中国高等院校。在712项备选课程中,中文课程74项,英文课程616项。课程的主题包含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数理科学等近30个大类。而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八年制课程计划为例,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其要求学生修满至少36学分的非医学专业课程和100余学分的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同时,还要求这些课程的大部分采用双语甚至全英文教学。显然,慕课提供的课程基本上能够满足八年制专业大部分选修课程和一部分必修课程要求。例如,计算机语言基础、生命科学导论、史学纲要、生理学和解剖学等等。最为重要的是,慕课汇集了世界多所高等教育机构优秀的师资和课程资源,且以英语授课为主,医学院校学生通过慕课学习无疑是提高英语水平的一种途径。因此,在医学八年制教育中逐步引入慕课教学是可行的。

2.2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学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和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其在线多媒体授课形式需要依赖于配套的硬件设施,包括输入端、云平台和接收端。国际多所高校的慕课网络平台通过近三年的发展都日趋完善。我国目前能够招收八年制医学生的高校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网络资源好的地区。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为例,平均每个学生在宿舍所能享有的网络带宽在1M左右。问卷调研显示,上海交通大学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笔记本电脑普及率为99%,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多媒体终端普及率为96%,完全符合慕课网络教学的硬件设备要求。因此,在硬件配置上慕课应用于八年制医学教育是基本可行的。

2.3线上评价和线下考核

由于慕课将网络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体内容而非辅助手段,这使得其对于学生学习的质量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慕课现行的评价系统是依据学生的作业、考试、论坛三方面的完成和参与情况来进行分别打分,然后计算总分并颁发证书。在评分手段方面,慕课平台采用包括电子自动评分(标准化考试模块),学生互评打分和教师打分的方法来进行评分。相比于其他网络教学方法所采用的在线计时评价和学习完成度评价来说,慕课的评价方式更为全面和客观。考虑到医学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医学院校在引入慕课教学的同时,也可以采取线下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慕课教学推行的初级阶段,可以将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共同列入对学生最终评价的项目中,并赋予不同权重。与此同时,也可以探索将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慕课线上评价结果相对于传统线下考试评价结果的相似度,从而更好地评估慕课线上评价的可信性。综上所述,慕课自身的评价机制是较为完备的,医学院校在开展慕课教学时可以根据本学科特点加以调整。

3慕课应用于八年制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慕课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这种以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的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出现之后以燎原之势迅速席卷了全球多个国家,并进入了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在我国多个学科教育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正是因此,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也被很多高校提上了教改的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文针对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该文首先在阐述了慕课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慕课带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了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所应考虑的问题,希望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效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慕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135-02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指的就是大规模的在线课程。慕课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这种以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的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2011年出现之后已经以燎原之势迅速席卷了全球多个国家,并进入了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仅仅两年的时间我国就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开始为慕课提供在线课程。慕课的出现在我国多个学科教育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正是因此,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也被很多高校提上了教改的日程。所以,该文就针对慕课视域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 慕课带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启示

慕课与传统教学存在明显的区别。慕课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班级建制和时空限制,学生只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完成注册之后,就可以使用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因此,其相较于传统教学而言,呈现出了如下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更好地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慕课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席卷全球,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慕课是围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来进行设计和运行的。慕课不但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内容,还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知识单向获取知识的情况,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更趋平等;二是慕课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都是相对固定的,而慕课则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这种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学习的便利性大大提升。

慕课以上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带给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如下两点启示: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尽可能地做到主阵地和多阵地的有机结合。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程教学,课堂教学始终是针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虽然说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但是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却并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正确的做法是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着眼于课堂教学之外,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开辟和占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阵地,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阵地与多阵地的有机结合。慕课实际上就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阵地,其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的灵活性,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与成效;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尽可能做到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任课教师是按照统一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多样化的个体需求。而慕课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吸引大批的学生,除了名校、名师等因素之外,这一个性化的平台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需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贯原因。因此,在开展后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就要注意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需要,将社会需要与学生的个体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2 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所应考虑的问题

慕课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施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但是,与此同时要注意,将慕课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概括而言,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名校名师的慕课推行有可能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质化。名校、名师、精品、开放等几个因素是慕课在短时间内就得到广大学生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虽然名校名师的慕课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让引入慕课资源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但是,这种状况也很可能影响到普通任课教师知识、观点以及思想的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造成消极不利影响。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体系中,除了统编教材中的必讲内容之外,为了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特色化发展,各地区高校还应根据高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和开发本土的红色教育资源和历史文化教育资源,目前也的确有很多高校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与尝试。但是,名校名师慕课的流行,却往往会使得这些不知名高校普通教师的尝试与努力被淹没,甚至因为本土的教育资源较为弱势而在在名校名师慕课的冲击下不断萎缩,甚至是消失,而这显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特色化发展是不利的。

其次,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引入有可能会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慕课的特点决定了其是一种没有监督的学习模式,要想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开展高效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慕课的价值和作用,学生必须要具有强烈的求知欲、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够得以实现。而对于求知欲不强、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慕课教学模式下网络教学视频的学习需要克服更多的干扰,如果无法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素,往往就会使得学习活动流于形式。例如:曾有针对德国高校慕课教育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德国慕课教学中,学生听课的中断率高达90%以上,从而验证了这种情况。也正是因此,如何激励学生善始善终是现阶段慕课教学模式的一大难题。

最后,虽然慕课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其在情感体验和实践操作方面却存在明显的不足。采用慕课的模式组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身处校园和课堂中的教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综合以上三点可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慕课有利有弊,在开展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时,应提前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考虑和深入的分析。

3 结语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虽然具有诸多的优势,但是同时也存在多个方面的不足。因此,在将慕课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慕课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补充和辅助手段,但是却不能让慕课完全取代其他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林彦虎.慕课的意识形态实质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慕课化”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6(2):208-212.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慕课;科技馆;传播学;科普服务;科学素质

一、引言

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全民科学素质。相关调查表明,2015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比例为6.20%,比2010年提高90%[1]。科技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科技馆建设快速发展,国内大中城市相继出现自身特点的科技馆,例如:数字科技馆、科技馆微博和微信等互动,在科普知识传播中起到了积极作用[2]。经过多年发展和建设,我国科技馆规模和数量在一定程度能够满足普及全民科普的需要。但是,科技馆仍然存在着科普教育方式单一、科普服务效能有待增强的问题[3]。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拓展科技馆科学教育活动方式,增强科技馆的科普服务效能。

二、基于“慕课”的先进科学教育方式

慕课属于一种视频化、互动性简介的信息传播媒介,慕课教学手段多样,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慕课的有效开展能够获得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4]。可见,从慕课的特点上看,慕课能够被作为科技馆的科学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因此,从科学教育理论的视角,本文在科技馆中引入慕课教育手段,探讨这种全新科普知识慕课“课堂”的科普教育方式。

1.科学教育方式

慕课是一种科学教育方法,具有自身体系、理论及应用的知识均能够以慕课的形式讲授。科普知识来源于科学技术理论和应用,利用慕课的方式可以实现科普知识的传播。通过开设科普知识的慕课,学习者在自己可控的时间内参与学习,并且给予成绩合格者结课证书。结课证书不仅能够增强学习者的成就感,同时借助于“大数据”能够方便地统计全民科学素质,为科技馆发展和慕课持续改进提供参考。科技馆中引入慕课时,应该按照慕课的先进教育理念合理组织展品或科普知识。(1)类似属性展品或科普知识组成为一门慕课。慕课内容由一些列知识点构成,因此需要将类似属性的科技馆展品或科普知识形成一门系统课程。例如:科技馆的光学成像方面的展品讲述了光学成像的原理和应用,而以《光学原理的科普知识》慕课的形式可以形象和生动地为参观者介绍光学原理。虽然一门慕课要求具有一定的总学时,但是每一次课程时间短小,该特点非常有利于开展科技馆的科学教育活动。通常课程时长10分钟或者3-5分钟,并且围绕单一知识点,主要是微视频,这有利于学习者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学习质量。(2)科普知识的慕课展教方式要求多样化。科技馆的一个理念是以轻松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慕课是一种方便和灵活的多谋体展教方式,因此科普知识的慕课内容需要广泛地采用多媒体手段。例如:参观者学习科技馆的机器人发展历史和工作原理的展品时,避开枯燥的工作原理而更多地关注机器人的规律性运动,通过现场或离线的慕课的先进性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参观者的学习兴趣。(3)考试题型的多样化和趣味化。慕课能够评价学习者学习成绩,科普知识的慕课考试题型要求多样化和趣味化,例如:在视频中设置考核知识点,让学习者在轻松和趣味性的过程中完成考试,最终获得结课证书。

2.慕课的先进科学教育方式的特点

慕课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传播学理论看,慕课具有传播活动的典型属性,利用慕课的科学教育理论和方法能够指导科技馆的科学教育活动,慕课的这种先进科学教育活动具有下面特点:(1)科技馆的展览展品的教育活动的特色化、多样化。利用慕课的有效信息传播手段,能够使得复杂结构展品的展教形象生动,提高参观者的学习兴趣,提升科技馆的科普服务效能。(2)慕课具有参观者到场参观的先导性教育的特点。从广义上讲,慕课属于网络科普的范畴,因此参观者在进入科技馆之前能够在网络上首先了解其感兴趣的科普展品,进而有针对性地参观学习。(3)引入较多展品,节约科普成本。利用慕课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手段取代部分展品展教,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复杂展品或特殊展品的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在网络上系统地引入更多展品,低成本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4)增强科技馆之间工作交流,与国际接轨。科技馆之间可以通过慕课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工作方式和展教展品的交流。慕课的网络传播属性使其能够与国际接轨,进而提升科技馆的国际地位。(5)慕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科普方式。慕课的网络属性使其能够与科技馆网络科普功能模块无缝对接,进而扩展了网络科普方式,并提升网络科普效果,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6)馆校结合。慕课在高校里获得了广泛研究和应用,而以慕课作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科普知识的校内外教育,能够从本质上改善和提升“馆校结合”的效果。结论随着慕课在科技馆中的应用,科技馆展览展品的教育活动多样化,能够有效提升馆校结合的效果,全面提升科技馆科技知识传播效果,扩展慕课应用利用领域,丰富科学教育活动理论。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N].新华网,2016-03-14.

[2]江昕远.微博的传播模式对传统传播学理论的冲击[J].华中人文论丛,2010,1(2):105-107.

[3]李象益.当代科技博物馆的创新与深化发展[C].北京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论文集,2004,05.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慕课 英语文学教学 优势

一、引言

互联网作为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技术变革,正使得全世界高校的教学模式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剧变。慕课、翻转课堂、微课、混合型教学法,一波接一波冲击着高校教学的模式。作为其中之一的慕课,兴起于2012年哈佛大学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到了2013年,“这种授课方式为世界各地大学所接受”(巴格利,2014),慕课已经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我国也不甘落后,继世界三大著名慕课网站Udacity、Coursera、edX兴起后,中国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http:///home/和许多国内著名高校的在线课程纷纷跟进。它突破了传统大学的围墙,使得教育跨越国界。英语文学作为人文课程,不同于理工、工程等自然学科领域的课程,有着独有的特点。其所承载的内涵远远大于语言课,涉及文化、社会、心理、哲学等各个层面。面对慕课的蓬勃发展,高校英语文学课堂的阵地何在?面对慕课环境给英语文学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构建有特色的英语文学课堂?这成为高校英语文学教学面临的特殊问题。目前,国内有关英语文学教学的研究成果很多,关于慕课模式的教学运用也不少,但对于慕课和英语文学教学相关的研究不多,深度和广度也不够。截至目前,从知网检索到的7篇文章来看,周丽华探讨了英美文学课程的慕课教模式,其余主要是对于英美文学慕课教学的思考,研究远未充分。本文从英语文学教学的角度审视慕课,分析英语文学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应借鉴慕课教学的课程内容和资源。同时,教学中发挥传统课堂教学面对面交流的优势,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制度,教师及时将正面情绪传递给学生,充分评估和激励学生,实现文学课堂教学的结构升级和教学质量提升。

二、慕课环境下英语文学教学的优势

英语文学课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其重要性无可置疑。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英语本土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其丰富的思想性、审美性和开放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提高文学品味和鉴赏力,也有助于写作和语言等能力的提高。英语文学以其思想、审美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受到电影、视频和碎片化阅读的冲击,加之英语文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饱受边缘化困扰。慕课作为教育界的热点之一,以其大规模、在线和开放性的优势,吸引了全世界的学习者。慕课教学一般由课程内容、在线互动、学习支持服务、测试考核和学习证书五方面组成。因此,英语文学可以在以下方面汲取慕课教育的有益元素,扬长避短,强化英语文学课程教学效果。

首先,慕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入英语文学课堂。通常,慕课课程内容会提供教学大纲与课程摘要、在线免费教材、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多媒体资源和实验实践。其中,多媒体资源为慕课教学内容的特色,往往由“3-5个”“5-15分钟”左右的视频组成(张振红,2013)。视频间穿插测试或小测验,以巩固学习者所学内容。就视频的长度来说,国内慕课重要网站的课程往往是一节课40分钟,如中国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国大学精品_放课程和各知名大学的精品课网站的课程,辅以可下载的学习资料。就视频的内容来说,国外慕课网站如Coursera、EdX的文学课程是全英授课,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授课内容,都是以英语为本族语者的思想和生活状态全开放呈现,本身就是国际水准,这对国内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极其必要。在英语文学教学中引入这样的视频,可以改变当前教学中汉语思维的过多干扰和转换,有利于学生培养纯正的英语思维,理解英语人士的思想和状态。与国外等相比,国内慕课英语文学课基本是教师传统课堂的全程录制,教学理念没有真正改变。而且,不少高校视频授课的教师不是本校最出色的教师人选,课程质量并不理想。在这样的慕课资源中选择,必须有重点地截取精华部分,将其化整为零,把视频改得短小,以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除了英语文学课程外,慕课网站均有大量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大量人文学科的课程,英语文学课应利用这一优势,将所需内容作为课堂内容的延展和引申,引发学生课下就某一主题继续进行更深入和持续的思考和探讨,因为解读和理解文本需要多学科知识。作为解读文学文本工具的文学理论,其本身就是在其他人类学科基础之上建构的。

其次,慕课多工具和平台的使用可以为现今英语文学教学所借鉴。调查显示,2013年慕课“每门课程使用工具数为4到11个,平均使用7.5个工具”(郝丹,2013)。多工具和平台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在课下深入对某个主题的讨论。在网络发达到学生人人一部手机、随时都能上网的今天,英语文学教学也可采用多工具和平台,增强教学效果。就目前学生使用的情况来看,工具和平台的数量远不止平均值,所以,英语文学课可以充分利用多工具和平台辅助学生课下学习。如利用搜索引擎和YouTube,学生可以查询相关资料。微信和QQ使得学生可以随时沟通,深入讨论,发送英语文学课堂上的PPT、教学视频、链接、作业等各种资料,还可以实现语音和电话功能。百度云盘可以作为英语文学课程的资料库,存入任何学生可以用到的和英语文学课程相关的文档、PPT、视频等,这些资源既可以是基于文学文本拍摄的电影、作家的传记片和时代背景等的视频,又可以是诗歌朗诵的录音和任何电子资源。有道云笔记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书写平台,有助于学生提高对作品的赏析和文字表达能力。喜马拉雅也有所长,能够帮助学生从一首歌、一段音频开始学习。因此,多工具和平台的使用有利于学生课堂上将注意力放在文本的分析、探讨和理解上,使文本真正敞开,走进学生,激发兴趣。还可以避免学生课堂记了不少笔记和材料,却不易抓住文本分析重点的弊端,弥补现有课时的不足。有了多平台和工具的课堂,学生能够更充分地进行发散式、多角度的深入思考,文本的多样性体现得更加充分。它是英语文学教学有效的助手,基本实现了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高效沟通和交流。

三、慕课环境下英语文学教学需避免的问题

英语文学教学利用慕课的教学内容和资源,引入多工具和平台,无疑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然而,慕课模式在全世界学习者使用的过程中也凸显不少问题,如学生在线太多,在线互动效果不佳,学习支持服务有待提升,测试考评仍有待加强等。这时,和慕课相比,传统英语文学教学的长项就比较明显。因此,高校英语文学教学可以从下面三点着手,避免慕课模式教学弊端,发挥传统教学独有的优势。

第一,慕课在线性互动有弊端,英语文学教学应发扬传统教学面对面交流、集体互动的优势。慕课环境下,学习者众多,如edX的“电路与电子学”在2012年一个为期14周的课程“就有15.5万人注册”(陈肖庚,2013)。在线人数过多,容易导致“学生被论坛中的大量信息‘淹没’”,所以,“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在学员、教师互动方面,在整体教学氛围方面依然无法达到传统大学的优势”(王文礼,2013)。而且,在线交流过程中,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回答往往是非线性的,这就使得对于某个主题的思考和探讨有时要耗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集体互动的体验,是大学课堂的重要元素。这是传统课堂的魅力所在,也是慕课教学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所在。2013年,哈佛大学从慕课的巨型课堂中分离出了小型在线限制性课程,就是有效的明证。对于英语文学这样的文科性课程,主题的生发和深化在学生课堂的探讨和交流中更容易产生。在互动中互相激发,学生思维处于活跃和发散状态,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有时会进入教师想象不到的空间,教学中的疑惑容易得到解决。而且,不同学生的观点往往给文本阐释留下大量可待开掘的空间,教师的直接反馈和鼓励对学生的影响远非在线平台可比。

第二,英语文学教学应避免慕课教学的考评制度。慕课教学由于在线人数众多,退课人数也多。超高的通过率使得对于学习者的考核难度较大。一些学生表现非常优秀,但是由于在线人数太多,教师无法知悉,不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根据调查,人们对外语教师角色期待的排名中,学生最希望教师承担的是学习促进者和建议的来源(束定芳,164)。慕课模式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学习促进者的功能,这也是很多学习较差学生中途离开和停止的部分原因所在。因此,英语文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此功能,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在平时做到对学生课程掌握程度做出及时反馈,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同时发现优秀学生,鼓励“差生”,推动大多数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英语文学教学应避免慕课环境下教师正面情绪无法在线传递给学习者。慕课环境下,学习者在线人数众多,学习者之间讨论和交流频繁,师生间几乎没有互动。即使有的慕课网站为了避免学习者无人辅导,多走弯路,采用助教进行解决,然而,面对面教学时教师情绪的传递缺失无疑。魍辰萄г虿蝗唬教师情绪的及时传递和对学生的鼓励与欣赏具有慕课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的态度与情绪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往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不是学生自身程度,而在于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以外的态度、欣赏和激励,能够激起学生对于学科的真正热爱。甚而有时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更重要。正是如此,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围攻下,传统高校教学的地位仍无可撼动。所以,英语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面对面教学的优势,及时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四、结语

慕课作为新兴的事物有利与弊。慕课以自身的优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英语文学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应借鉴慕课教学的课程内容和资源,利用多工具和平台,避免其不利倾向。同时,教学中发挥传统课堂教学面对面交流的优势,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制度,教师及时将正面情绪传递给学生,充分评估和激励学生,以实现文学课堂教学的结构升级和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约翰・巴格利.反思MOOC热潮[J].开发教育研究,2014(2):9-17.

[2]周丽华.MOOCs时代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11):171-174.

[3]张振红,刘文,等.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2013(3):20-27.

[4]郝丹.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5]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重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5-10.

[6]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 教学研究,2013(2):53-57.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慕课” 高等数学 融合策略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不断发展,“互联网+”形式迅速崛起,当今教育领域正在朝向“互联网+教育”方向发展,网络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因此,高等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能够有效推动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步伐,并在教育领域中掀起了新潮流。

1 什么是“慕课”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教学。“慕课”平台作为互联网教育新平台,能够在该平台中上传、分享教学资源,进而实施的一项开放性课程。“慕课”教育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网络设备登录“慕课”平台,即可实现线上教学。由于近些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快速崛起,我国智能手机使用率已经高达75%,高校学生更是一人一部智能手机。因此,“慕课”平台不仅支持PC平台,同时也支持移动平台。基于此,学生可以在下课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有网络覆盖领域)即可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进程挑选学习内容。此外,“慕课”平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习不仅是观看文字,而且可以通过视频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慕课”平台中展开测试、讨论(如QQ、贴吧等形式),进而提高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通过“慕课”平台,能够拉近师生、学生之间距离,实现无障碍沟通,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慕课”平台相比平常的网络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网络公开教学资源比较零散、缺乏互动性。而“慕课”平台不仅具有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更有强大的互动性。并且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融合,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预习明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主要是展开探究、分享,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自学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慕课”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

2.1 在线学习模式

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由于高等数学逻辑性、思维性比较强,因此,融入“慕课”平台是十分必要的。“慕课”课程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作为基础,通过制作出相应的教学视频,并融入班级研讨、在线学习、在线考核、在线研修等模块,从而构成整个“慕课”系统。为了保障教学视频的精良性,课程时间通常不会超过20分钟,多是以11、12分钟为主。在“慕课”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视频内容穿插测试、实时练习环节,同时也能够实现师生在线探究。简单来说,“慕课”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内容搬到网络平台中,通过给不同模块设置不同的功能,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进行主动学习,从而实现针对性教学。

2.2 “慕课”平台课上互动与考评

将“慕课”平台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能够一改传统“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由于“慕课”平台的到来,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列举出“慕课”学习框架,保障“慕课”平台教学资源的逻辑性。“慕课”课堂模式下,教师要通过网络平台制作课堂教学视频,或者设置虚拟教师等开展线上教学活动,通过网络技术来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分析学习数据,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不断完善“慕课”学习平台。此外,“慕课”模式需要建一个开放性课堂,为了实现“慕课”与高等数学深入融合,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在“慕课”平台中的“互动交流”模块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推动课程进展,学生通过在线学习等不同功能模块,最终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3 “慕课”平台功能与应用

从本形式层面来说,“慕课”平台通常分为:学习板块、测试板块、问答板块、活动板块。学生可利用“慕课”平台解决在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对所学过的知识强化训练。学生可以利用“慕课”平台,在已注册的学习网站上重新观看课程视频,并且分享其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加深对课堂上老师讲解内容理解,并且在“知识讨论板块”中,学生可把学习中的问题、自己的看法在“慕课”平台论坛中与其他同学、老师讨论,加深对问题理解。对于测试板块来说,学生在“慕课”学习完毕之后,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板块进行学习检测,从而了解学生自身的学习现状,对于知识问题,可以点击问“知识解析”从而了解正确答案。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平台,在活动板块开展在线微课堂,或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学生接受到教师邀请会出现提示框,通过点击“加入”,即可快速进入好活动模块中。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一大发展方向。“慕课”平台作为信息时代产物,实现“慕课”平台与高等数学全过程教学融合,“慕课”模式的到来,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文培.挑战与变革:慕课时代的高等教育[J].理论研究,2013(09):12-13.

[2]邓宏钟.“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45-46.

[3]刘文学,郑素文.经济数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