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实训总结(精选5篇)

  • 证券投资实训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随堂实训,突出技能培养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改变以往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分离的做法,将实训内容引入课堂,将证券行情交易系统引入课堂,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实时证券交易系统进行模拟交易,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投…

证券投资实训总结(精选5篇)

证券投资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得到了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情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随堂实训,突出技能培养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改变以往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分离的做法,将实训内容引入课堂,将证券行情交易系统引入课堂,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实时证券交易系统进行模拟交易,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投资能力的提高。

(三)过程考核,因材施教

改变以往以期中、期末考试为主的考试形态,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这样有利学生掌握技能学习中每个环节的理论与技能要领.也可以让教师动态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状况.适时调整或改进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过程考核分散和缓解了集中考试的压力,使学生能真正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真正做到“我要学习”的状态。

(四)团队对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投资技巧后,组织学生参加证券模拟交易大赛,一是组织学生参与各大财经网站上的模拟交易大赛,鼓励学生与民间投资高手交流,提高投资决策能力。同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利用校内模拟交易软件,组织校内的模拟大赛,通过分组讨论、分别选股、模拟交易、收益比较等活动,鼓励全班学生参与模拟交易,并在大赛期间举办宏观经济、公司估值、技术选股等专题交流活动。通过大赛的举办,促进了学生学习投资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的优化

高职《证券投资分析》教学内容的设定应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投资决策能力为目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应适当减少证券等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时间,增加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技术分析以及投资组合管理等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兴趣;二是课程教学和实训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经历和接受能力,确定合适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三是课程教学内容应及时将证券行业的新法规、新产品纳入课堂,便于学生了行业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基于上述分析,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主要内容为三部分: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组合管理。证券投资基本分析部分主要应用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内容,对证券投资进行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通过该分析过程选择具体的投资对象。基本分析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是对以往课程知识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状态、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选择投资对象。技术分析的教学中,应讲解各种技术指标的原理及应用,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技术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走势及买卖时机,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加深对技术分析的理解及其局限性,能力综合利用多种技术分析方法来判断买人和卖出时机,证券投资组合管理着重重点培养学生对资产进行最优组合构建,选择最佳风险一收益机会。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马科维茨选择资产组合方法、风险资产定价模型和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模型等。该部分侧重理论讲解,学生充分领会投资组合管理的内涵,在证券投资中,不断修改模拟投资组合,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

三、“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效果

按照“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在高职《证券投资分析》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一)合理设计一体化教学内容

《证券投资分析》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客观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即注重理论讲解又要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科学设计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训内容,通过实训,突出培养学生的基本业务能力。实训项目应从基础性、示范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应用性等角度,从听、看、识,到说、画、用,实现从认知到体会再到掌握应用的一体化训练,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开展模拟证券交易技能大赛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中,举办了模拟证券交易技能大赛。这种比赛的时间跨度一般为整个学期,大赛的结果可以作为期末测评的一部分。利用模拟交易系统向每位学生提供金额相同的虚拟交易资金,建立一个虚拟的证券账户,根据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进行模拟交易。比赛结束时,根据学生模拟投资的收益,进行排名,对收益较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模拟交易大赛的同时,结合教学进度举办各种交流活动,例如在宏观经济报告会、行业发展预测、技术荐股等活动,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以过程考核替代期末考试

在“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大胆进行考核方式改革,过程考核替代原有的期末考试模式。这种考核办法的主要特点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独立的实训项目为考核内容,随学随考,考训结合。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论识记、模拟交易收益、撰写的投资分析报告、实训总结报告纳入考核范畴。当课程教学工作完成之时,各阶段考核成绩汇总形成学生总成绩。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可以使学生动态的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证券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四、结束语

证券投资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证券与投资》课程;对接职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28-03

高职院校应该在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把握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并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与职业相关市场对职业岗位人才的需求的同时,依据职业资格标准,由学校与企业进行充分合作,开发并确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从任务、流程、对象、方法等方面所需要的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后,通过课程和教材进行重建系统的设计,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重点培养。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对《证券与投资》课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创新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校企共建、对接职业岗位”。

一、职业培养目标――对接职业岗位

《证券与投资》课程的对接职业岗位,是以证券公司基层营业部相关岗位为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确定证券投资的系统化课程,特别强调在课程设置时以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岗位对职业需要能力为特点,通过相关的证券专业知识来完成职业岗位任务所必需的技能,从而为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了有力保障。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学生对涉及到证券公司的各项业务――证券投资与销售,证券经纪与营销、咨询等要熟悉其具体的内容和政策、条例的规定,加强学生证券法律、法规意识;在未来从业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要触犯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证券公司业务部门相关岗位的工作步骤与流程达到熟悉的程度,突出业务的工作重点。完成证券公司上岗所需要的一系列条件,在处理相应的证券业务中,速度更快,精度更高。

第二,从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来看,要求学生在工作态度方面勤奋、真诚、专业、认真,同时要保证个人声誉良好,有利于提升专业职位的个人形象。未来工作中可以为新老客户客户提供良好服务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对市场能够积极进行拓展,吸引更多客户进行开户并投资。

二、教材的选择――对接职业岗位

《证券与投资》课程教材的选择以“应用型、职业化”为特色,体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教材应该力求体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工作岗位和过程的关联性,始终使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在金融行业中处于哪类岗位,能够完成哪类工作任务。应用型、职业化特色必须融入基础知识和实践项目等各个部分,并使之有机结合。与行业联系紧密,体现行业新的政策和规定,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笔者选择了参编的高职高专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证券投资实务》。该教材根据高职特有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进行编写,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强调突出证券公司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的技能和业务素质。以此为基础,按照相应的课程标准来决定教材要需要展示的各项知识。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对证券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都可以很好地掌握。

三、师资队伍――对接职业岗位

1.专职教师对接职业岗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对《证券与投资》课程专任教师资格提出各项要求:首先是专业资格。学院要求《证券与投资》课程的老师必须具备金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证券相关知识有系统化、全面化的研究,同时,必须具有高等学校教师的资格证书。其次是技术职称资格。《证券与投资》课程的老师在校内要求具备从事教学任务的中级职称之外,在校外要具有证券理论实践结合的能力,拥有胜任证券公司工作岗位的能力。在证券行业具备实践经历的同时,取得和能力相应的证书: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等资格职业资格证书。尤其是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是首选。再次是工作态度。《证券与投资》课程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对职业严谨认真,做到奉献、敬业,对学生关心与爱护。最后是社会实践经历。《证券与投资》课程要求任课老师每个学期都要到证券公司的相关岗位实践锻炼20天时间左右,每学年达到50天左右。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海通证券淮安分公司的实践,作为以证券理论教学为主的专业教师,对证券市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中国的证券市场在逐渐地发展与壮大,同时,也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证券公司具体的投资顾问岗位实践中,笔者深感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风险与收益并存。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求投资者注意谨慎原则,风险自负原理。通过实践,实现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理论知识的巩固与经验的积累,为今后课堂上的正常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实践中,有感于证券公司传统业务向创新业务发展的迅速,新型的理财、资产证券化等正逐渐走入证券公司的视野,在原有传统承销、经纪业务的基础上,新的创新给证券公司带来全新的体验,对客户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证券公司自身的业绩也在不断提升中。

2.兼职教师队伍的建立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熟悉实际的证券公司现场工作,掌握着专业过硬的技术,优质的实践教学教师是学生证券从业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证券与投资》课程兼职教师资格要求:兼职教师必须了解党和国家有关证券从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身体健康,能在正常工作的同时,承担证券投资与实务教学任务。(1)要求证券兼职教师有较高的证券业务技能的同时兼具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2)除了要求证券兼职教师具有证券行业从业经验、良好的声誉外,还要求一定要达到中、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证券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的结合,更利于给学生进行专业的讲解。(3)证券兼职教师要求品德优秀,善于通过口头表达让学生理解证券市场的实战,思维活跃,和学生可以很好沟通。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从海通证券淮安分公司聘请了两位兼职证券老师到学院给学生上课,他们充分具备上述兼职教师的要求,受到学生的喜爱。

四、校内外实训――对接职业岗位

《证券与投资》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校内外实训条件。通过校内仿真实训,训练学生的基本职业意识和能力,学生只要按质保量地在校内完成了分岗位、分阶段的模拟实训学习活动,就初步具备了证券营业部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首先在校内专门建立了证券投资实训室,配备了现代化的电脑、投影,先进的证券分析系统:智盛模拟交易教学系统软件,进行证券投资的模拟仿真。进行证券投资实战的预演。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是以海通证券淮安分公司进行的合作。每学期,按照授课计划,教师会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到证券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证券公司的实际工作岗位、工作流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学生反映良好。同时,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对金融专业的学生将来毕业的要求就是要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学院与海通证券淮安分公司达成协议:金融专业毕业生毕业获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的话,可以顺利到证券公司工作。三个月实习期满留任的同学,可以报销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费用。学生们很受鼓舞,考证的决心和信心十足。

五、教学模式――对接职业岗位

在教学过程中,《证券与投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切入点,科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采用讲授、演示、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大盘、板块与个股跟踪分析、模拟证券交易、课堂讨论、现场观摩等教学方法,适当加大“案例教学”、“技能实训”等实训教学力度,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笔者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证券与投资》课程建立由教室到实训室、由虚拟到真实、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企业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正常教学的同时,适时安排学生到证券公司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最终使得学生具备适合证券公司工作岗位的能力。针对高职院校教学要求的内容,学院专门购买了智盛股票交易模拟教学系统。该系统不但是一套业务模拟系统,更是一套面向教学的专业教学软件。通过实训室配置的仿真工具软件与教学内容中的情境配合,学生利用智盛模拟交易教学系统软件上机操作,模拟证券交易的业务流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对接职业岗位上意义重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证券与投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证券模拟操作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对证券投资感兴趣的同学在增加,举手的同学多了;课后,师生通过用网络学习平台或者QQ交流当天股市的行情和未来行情的预测。每天课间股市开盘时间,学生们会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登陆智盛模拟交易教学系统或者手机系统观看行情。证券实验室里经常是座无虚席,有时是几人共用一台电脑。笔者从所教的几个班来看,累计成交量最多的达100多万,是起始资金2万元的50倍。盈亏情况对学生而言,是谈论的最主要话题。

2.培养学生投资能力。经过一个阶段的模拟操作,不仅使学生比较真实地体会到了投资的乐趣与风险,体会到了投资的大悲大喜,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综合运用证券投资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得书本理论与实践很好衔接。而且,通过实践也使学生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3.模拟炒股。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参与性,笔者将模拟炒股比赛贯穿于课程教学。从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让学生对3周后的模拟炒股有个清醒的认识。经过三周的证券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对证券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具体的证券交易程序讲完,开始进行未来日子将近3个月的模拟炒股比赛。每个学生都要求参加,按照老师分配的20万模拟资金,建立自己的模拟炒股账户。通过手机、电脑终端下载相应的行情,进行相应的上海和深圳交易所证券的买卖。每天行情进行记录,画出K线,连成K线图。学期结束前夕,结束模拟炒股,教师查看学生最终炒股的总收益情况,确定炒股英雄榜,排出名次。

模拟炒股比赛,是《证券与投资》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形式也很好完成了《证券与投资》课程改革与职业岗位对接,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上课热情。

参考文献:

[1]李晓莉.对《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的文献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姚萱,王香花.多媒体教学应用与《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证券投资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教学改革;证券投资学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该“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它为高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指明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证券投资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核心课程。它对高职学生提高投资理财技能具有重要作用,也直接服务于证券及相关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如何有效提高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较强证券投资实践技能的从业人员并广泛提高高职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就成为高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1高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现状和不足

“证券投资学”具有理论综合性强、高度强调实践性的特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以学生所掌握的证券投资实践技能能否指导国内证券市场投资实践作为衡量标准。为此,高职院校广泛开展了以提高实践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改革。

11偏重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院校已经高度意识到实践技能的培养,并在教学中引入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国内高职院校的实践来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引入案例教学提高对理论的运用能力、通过财经新闻的讨论增强信息搜集及分析能力、以模拟交易和模拟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以了解证券机构的运作、安排企业人士指导学生实训以弥补学校师资在实际技能上的不足。

12少有提及教學内容的改革

相对于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在“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方面的改进却不多。从教材内容来看,高校“证券投资学”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证券及证券投资概述、证券投资分析方法、证券投资理论、证券投资风险等。高职“证券投资学”在内容安排上也囿于上述范围,并在难度上有所降低。虽然为了适应项目化教学的需要,高职“证券投资学”教材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但没有改变以理论阐述为主的安排方式,尤其是缺乏和中国证券市场的紧密结合。这就造成了教材内容无法满足证券投资实践技能训练的目的。

教学方法是手段、服务于教学内容。当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于实践技能的培养时,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目标。高职“证券投资学”必须首先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改革已经成为高职“证券投资学”的当务之急。

2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展高职“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改革

早在2006年,教育部便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高职教育应该“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置取决于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高职“证券投资学”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改革。

21高职证券类专业就业岗位

证券行业对人才的起点要求普遍较高,在招聘条件上多以本科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学生可以从事的证券行业岗位的可选择性。一般来说,证券行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主要定位于市场开拓。以证券公司为例,它们为高职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客户经理和证券经纪人。汇总证券公司在51job网站列出的招聘要求,证券经纪人和客户经理的岗位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开发新客户、负责客户日常投资咨询服务、帮助投资者了解证券或投资市场运行、向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

22高职就业岗位的职能能力要求

与其他岗位相比,开发和服务客户的工作性质对证券投资理论的要求有其特殊性。在和客户的沟通过程中,他们不需要向客户讲解精深的证券投资理论,不需要构建复杂的模型对股票进行估值。他们需要的是和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强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进而成为公司的客户。对于证券投资经验不足的客户,他们应展现出一定的专业能力,能够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和客户交流市场热点及成因,解释新闻事件对市场的影响。对于有一定证券投资经验的客户,他们应具有和客户产生共鸣的能力。当客户谈起曾经操作过的股票时,如果能够说出该股票的历史表现以及同时期市场主流热点,就很容易和客户建立起联结,获得客户的信任,为进一步深入接触创造条件。

3高职“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改革的实施

高职学生就职于行业第一线。他们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功底,更要了解中国证券市场,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31根据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重设理论模块

高职“证券投资学”应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目标,在理论模块的安排上要符合岗位职业技能的需要。从岗位职业技能的需要出发选择适用的理论,是高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第一步。

(1)证券及证券市场。该部分主要介绍证券和证券市场的概念、种类、特点及相关常识。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获得证券和证券市场的基本认知。本环节是高职“证券投资学”的基础模块。

(2)证券投资分析方法。证券投资分析方法是“证券投资学”的核心模块。它从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个维度展开。这部分内容在理论层面已经相当成熟,对其沿用即可。

(3)投资组合理论。传统教材在讲授投资组合时,大量使用数学公式,理解难度大,与就业岗位职业技能的关系不大。正确的做法是跳出公式的推导,说明不同类型证券在“收益—风险”匹配关系上的差别,告诉学生稳健型投资者可以多配置债券少配置股票,多配置大盘蓝筹股少配置小盘股。激进型投资者应更多地配置中小盘股、创业板股票。

(4)行为金融。行为金融对于理解投资者行为,正确看待中国证券市场的各种现象具有重要作用。高职“证券投资学”教材应及时增加这部分内容,向学生介绍过度自信、心理账户、羊群行为、损失厌恶、后悔厌恶、熟悉偏好、锚定效应等行为金融理论,以便于学生理解各种投资者行为及其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表现。

(5)证券投资风险及防范。在讲授证券投资风险时,一定要结合中国证券市场案例,才能让学生在认知上更为深刻。否则,对风险的认知就会流于形式,难以培养真正的风险意识。当风险事件来临时将难以及时做出反应。

(6)中国证券市场历史。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定位于国内证券市场,工作于第一线,直接面向客户。他们的职业能力必须以适应国内证券市场为准。高职“证券投资学”不仅要向高职学生讲授证券投资理论,更要让他们理解证券投资理论如何运用于中国證券市场的投资实践。对于缺乏经验的学生来说,了解历史是最好的弥补阅历、提升经验之法。高职“证券投资学”必须从投资实践的角度介绍“中国证券市场历史”。

32构建以中国证券市场案例为主体的案例体系

虽然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已经受到普遍重视,但它主要还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高职“证券投资学”应赋予案例更高的地位,将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补充完善案例的数量,形成与理论模块相呼应的案例体系,确保每一个理论知识点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案例。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便能不断地结合案例进行验证、总结和反思,最终提高理论的运用能力。一套完整的案例体系能够形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的学习模式。

33从投资实践的角度阐述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多次的牛熊转换,出现了大量的投资机会,也让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亏损。每一个投资者的成长都离不开在证券市场实践中的摸爬滚打。案例教学虽然有助于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但真实的证券投资实践总是在现实市场中寻找投资机会。它需要投资者具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的能力,并勇于承担风险。这种能力是单靠案例教学是难以实现的。

高职“证券投资学”应该向学生讲解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分析每一轮牛、熊市产生的背景,剖析历史上出现过大幅上涨和下跌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形成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演变的整体认知。高职“证券投资学”还应从历史中挖掘出投资机会的共性,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从“学”到“悟”的跨越。

34将时事财经新闻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案例还是历史,它们都属于既成事实。真实的证券投资活动必定是基于未来的抉择。证券投资技能的培养离不开真实市场环境中的训练。时事财经新闻对证券市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对它的解读是每一位证券投资者都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证券从业者投资实践能力的体现。高职“证券投资学”必须将时事财经新闻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指导学生展开模拟交易,培养证券投资技能。

(1)时事财经新闻解读对培养投资敏感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时事财经新闻的解读并判断相应的投资机会,对学生理解价格的波动、体会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投资敏感性具有重要作用。它是证券投资技能最好的检验者。解读时事财经新闻也就成了最有效的理论应用能力的训练方式。

(2)基于时事财经新闻的模拟交易确保了证券投资实践训练的频率。虽然模拟交易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已经在高职“证券投资学”中广泛使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负面现象,如标的选择的随意性,亏损后长期持股不动等。对于初涉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一开始的模拟交易必然是毫无章法、随心所欲的。面对几千只股票,他们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即使学生有心按照某一理论展开操作,市场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基于单一理论的决策很容易遭受亏损。行为金融的“处置效应”解释了投资者在亏损时舍不得卖出股票的现象。它同样会在模拟交易中得到体现。很多学生会因为亏损而选择持股不动。这就会大大地减少模拟交易的次数,影响模拟交易锻炼实践技能的效果。

4结论

根据岗位职业技能重设理论模块,构建以中国证券市场案例为主体的案例体系,从投资实践的角度阐述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将时事财经新闻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开展模拟交易,这四点构成了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全部内容。通过这样的安排,高职“证券投资学”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便能不断地进行证券投资实践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秀田“财经时评”模式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教育研究,2013(10):83-87 

[2]余丽霞模拟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2):81-83 

[3]杨建平全程考核—实训—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8(8):16-18 

[4]曾贵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82-86 

证券投资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应用性课程,在人人谈股的当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在专业证券投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更是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紧密相连。然而面对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客观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总结教授这门课程的经验,以期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2015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注定将载入史册。这是令所有投资者毕生难忘的一年。从牛市起步到漫天飞舞的疯牛;从千股涨停到千股跌停进而引发流动性丧失;从监管层积极出手救市,到别有用心的做空队伍的集体缴械……随着全民炒股热潮的掀起,《证券投资学》作为阐述证券投资的核心课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证券投资学集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于一体,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一个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显然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主体的静态教学模式变得不再适合。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践操作,使得证券投资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讲授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通常花很大的篇幅来讲述相关的投资理论、基本原理及概念,而对具体的证券投资实践,比如如何操盘、盯盘及操作分析规则讲解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多是通过PPT向学生演示,这样的教学效果远不如直接通过交易软件进行演示形象。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根本不会使用股票交易软件,或是对操作流程比较模糊。另外,近年来有很多财经网站和证券机构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模拟炒股竞赛,这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实践平台,让学生参与进去,身临其境,其效果将远远超过教师在课堂上声嘶力竭的喊话。

2.教材内容陈旧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跟不上证券市场的改革与创新步伐。具体表现有:一、教材内容滞后于证券投资实际的发展。国内证券投资学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远不及市场变化的速度,比如很少有教材内容涉及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个股期权、FOF、新三板市场等。另外,近两年金融改革推出的一些举措更是不曾出现在教材中,比如沪港通、沪港基金互认、股指熔断、注册制改革等。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涌现,都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

3.学生缺乏积极性要想把握好证券投资这项专业技能,所涉及到的领域多,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而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通常以静态的理论讲授为主,跟学生缺乏互动,甚至连课堂提问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既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把握程度的摸底,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时效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关注当下国内外的时事动态,在实践中去验证相关理论及方法。

三、《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建议

1.选取富有时效的教材为加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意义,在选取教材时,应选择那些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的教材。高校在安排教学大纲时,应跟学科发展动态紧密联系,并及时跟进。教师在教学时,教学内容应根据最新的法规准则进行补充,扩充学生的信息量;面对一些实践性强的章节,如操盘、盯盘及操作分析规则等,应适当增加课时,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2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针对证券投资学中一些与现实密切联系的问题,可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所设情境中进行角色模拟,切身感受和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寻找解决方法。通过情境教学,将理论与现实经验和问题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组织学生应用投资理论对当下一些证券投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反复互动与交流,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从而达到启迪思维、深化理论理解的目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进行理论讲解,预先将案例分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向学生进行讲授;其次,精心准备案例材料,选取符合当下实情的案例故事;第三,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及时归纳总结。比如本门课程开篇讲述的就是对证券市场及其投资工具的认识,教师可在完成基本知识点讲解后,通过沪深两市上市券种,对比分析国内外投资工具的异同,并对不同类型的市场进行直观对比。

4.实践教学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证券模拟交易,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模拟实训中,通过互联网接入证券实时行情,对交易进行动态观察,作出分析和判断,以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学校与当地券商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输送学生到证券公司进行校外实训,让学生在具体岗位参与培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领会。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业资格考试,将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既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添砖加瓦,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总之,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改革,将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玉芝.《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1(21)

证券投资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模拟投资竞赛;问题;对策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市场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也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核心课程[1],其对实践技能的要求很高。因此,在讲述该门课程时,只有紧密结合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掌握证券投资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实现以实践推进教学、以能力培养推动专业学习的目的,同时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进第二课堂建设,让学生在金融模拟投资实践中体验金融的魅力和金融交易的乐趣,感悟证券交易过程中的巨大风险,磨炼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操作能力,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策划、主办,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了“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首届证券模拟投资大赛”。大赛将专业学习和兴趣较好地融合,搭建了一个实践操作的平台,达到了让学生在模拟中锻炼,在锻炼中积累,在积累中总结,在总结中收获的竞赛效果。

一、模拟投资竞赛在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中的效果

模拟投资竞赛以沪深A股市场交易为基本数据,通过国泰安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平台,把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互动协作的方式去交流、沟通,参与证券模拟实践投资活动,实现思维的碰撞,感悟证券投资知识。在竞赛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不再只是被动地听、机械地记,而是参与到模拟竞赛活动中,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其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仿真虚拟交易系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模拟投资大赛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性环节,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模拟投资竞赛成为可能。在竞赛活动中,让学生在电脑或手机上下载国泰安公司的模拟交易系统,按分组分配给每个学生相应的模拟投资账号,学生以投资者的身份,亲身体验和现实证券市场一样的证券交易流程,感受和真实市场完全一致的数据和行情信息。高度仿真的模拟市场能够强化学生的真实参与感和投入感。在模拟投资竞赛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投资收益,学生用理论教学获得的知识,关注国家宏观经济信息对证券市场影响的信息,关注行业发展环境和上市公司本身的发展情况,开始多渠道收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和企业信息,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策略。这种“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2]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竞争合作的氛围中学习与交流。这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加速了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模拟投资竞赛促进实践技能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问题,专业技能实训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进行课堂实践教学训练,学生会觉得乏味,会失去学习的热情。因此,结合课程实践教学,开展证券模拟投资竞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竞赛活动,通过比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竞争,成为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可以通过管理账户跟踪学生的投资交易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操盘情况和风险控制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与修正。具体做法是:要求每个同学在国泰安开设的竞赛端输入已经开设好的竞赛账号,每人有10万元(也可以根据A股、港股、股指期货和其他交易品种,设定为50万、100万不等,具体资金的多少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的虚拟投资资金可供投资,每个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虚拟资金进行模拟股票委托买卖。在模拟投资大赛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根据每个阶段的需要开展了入市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模拟投资分析、模拟投资操作、专题讲座、股市沙龙、比赛成绩评定等活动,活动结束后以每位参赛选手的总资产、总收益率和投资策略报告和风险控制报告进行优胜等级评定,并颁发丰厚的奖品和荣誉证书作为奖励,建立金融人才库档案,联合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向当地金融部门优先推荐实习。

(三)模拟投资竞赛有利于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模拟证券投资竞赛摒弃了传统的以黑板演示为主的学习方法,通过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可以自由学习的创新思维空间。在竞赛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喜欢的行业和股票,确定购买的股票种类、数量、买卖时间和投资策略等,并在课余时间去查找资料、了解宏观经济发展动态,运用所学知识,把握市场变化的主导因素。竞赛结束后,我们对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30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际收回问卷285份。对问卷进行分析显示,有84%的学生在参加模拟投资活动中能积极地和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频率比参加比赛之前要频繁得多。这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友谊,而且改变了过去课余时间各自玩手机、互相不理睬的状况;学生开始对某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争得脸红脖子粗。通过辩论,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主动学习一些投资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一些热点话题,甚至有些议题变成了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选题,学生不再为专业论文写什么、怎么写发愁。这起到了让学生既了解社会、丰富课余生活,又开拓视野的实践目的。在问卷调查中,有学生这样评价竞赛活动:“投资大赛培养了我们积极学习的态度。我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对专业课有了更深的了解。大赛提高了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同学关系更为融洽。”从竞赛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们的认知实现了升华。学生们在体验中完成了从知识到实践操作技能的转化,在操盘后的总结交流中完成了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四)模拟投资竞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加模拟证券投资竞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的过程,也是一个各种技术分析手段、技术分析工具相互验证、综合研判最终形成投资决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在竞赛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沟通、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互动,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教师隐形知识的传授;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甚至手把手的实践,学生们能学习到一些平时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此时,学习实践活动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一个人人喜欢动手并逐渐提高动手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师生交流、沟通,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证券投资专业水平的过程。

二、模拟投资竞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模拟投资竞赛与实际投资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于模拟投资竞赛以虚拟资本交易为主,不涉及实际经济利益的变化,盈亏变化对个人没有影响。因此,有些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参加模拟投资竞赛,对投资成本和风险控制等重要因素的分析研究不够,经常满仓操作,全仓进出,对风险的认识不足。有些学生以试错的态度不断换股,快进快出,每天都在进行买卖,寻求较好的投资收益,对中长期投资、价值理念投资没有更深的体会,在实战技巧及投资规范的培养和锻炼方面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有的学生过分谨慎或认为投资时机不成熟,在整个竞赛过程中没有参与一笔交易,初始资金是10万元,到最后也是10万元,浪费一次非常好的实践锻炼机会。

(二)模拟投资与真实投资存在心理差距

在模拟投资竞赛过程中,学生常常表现出非真实感、无风险性安全感、新鲜感和沉浸感,和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紧张感、严肃感和真实感等[3]差距较大。模拟投资竞赛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表现为急功近利,总想以小搏大、更快获利,总想每天都能买到能涨停的股票,因此喜欢看竞赛排行榜的排名情况,谁是第一名,获利多少。对为什么获利、风险如何控制等深层次的话题学生关注不够,至于如何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实践提高操作技巧这样的本质问题考虑得很少。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出发,关注并引导学生克服不健康的投资心理,让学生进入投资者的角色而不是进入虚拟投资环境,缩小学生在模拟投资和真实投资中的心理差距,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负责、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对待以模拟投资竞赛为媒介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

(三)实践模拟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模拟教学,经历了三个阶段。2002年-2005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的模拟实践教学采取的办法是到证券公司实地感受资本市场。第二阶段的时间为2006年-2010年,借用学校其他院系的实验室,对2007级以后各年级采用乾隆软件、银河软件进行模拟教学。2012年至今为第三阶段,经济学院建有金融模拟实验室,引进国泰安模拟软件,实践模拟教学拓展到证券投资的情景模拟。但是由于理论课和实践技能课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国内缺乏相应的实践实训方面的教材,教师只能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模拟操作时随意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优化模拟投资竞赛促进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证券模拟投资竞赛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导师和分析师。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证券市场,推荐相应的财经网站让学生主动去浏览、学习证券知识,引导学生下载相关的证券分析软件,进入比赛界面,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和分析软件的各种分析工具,并且能从多方面体验基本的市场术语、实时行情、热点问题,引导他们站在市场的角度看问题,用不同的理论来验证市场,形成综合研判的分析思维,而不是用理论去套市场。因此,教师讲课不仅要把基本知识体系讲清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设计和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养成会听课的习惯,而且要善于不断地思考和主动实验,特别是在模拟投资竞赛活动中,学生们要了解真实的证券市场,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结合教材内容和模拟投资竞赛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立体式地查找各种类型的资料,完成独立的投资分析报告和风控报告。这种训练将是系统和有效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实践教学最关键的部分。

(二)建设专业型、专家型和导师型的教师团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国内居民财富逐步增加,但是理财知识和技能缺乏,并没有与经济发展、财富积累的增速相匹配。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工具日渐丰富,这从客观上要求人们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证券投资学教师不仅需要精通证券投资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适时更新知识和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型、专家型和导师型的教师团队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多次的模拟投资大赛实践,我们认为,可以考虑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教师实践。担任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教师,要自己开设相关的证券账户,经常关注市场行情,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形成较强的市场感觉和一定的操盘能力。否则,教师自己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投资活动,凭空讲述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是一句空话。二是“走出去”。通过教学观摩到金融实践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交流学习,学习兄弟院校成功的经验。教师还可以到证券公司等实务单位进行实践学习,短时间内实现理论与实务的对接。三是“引进来”。从全国聘请专家学者讲学,弥补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聘请证券公司的业内高手开设讲座,或者到证券公司实地学习,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

(三)探索和创新“实训———竞赛”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我们通过对青海海东市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金融部门的实地调查发现,民族地区的经济金融部门对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青海省10家上市公司的调研显示,懂知识、善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受欢迎。此外,青海藏区居民的金融证券知识还比较缺乏,急需了解金融理财知识。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生比较多,他们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很少。所以,要让学生尽快了解金融知识,具备一定的证券投资操作技能,为顺利就业创造条件。实践中我们调整了现有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实验室,借助国泰安交易行情软件平台进行模拟投资竞赛,在举办多次证券模拟投资大赛的基础上,2015年11月我们准备推出“青海民族大学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使模拟投资比赛从学院层面推广到学校层面,以后逐步推广到青海省高校,不断探索“实训———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何秧儿.《证券投资分析》教学模式的探索[J].天津电大学报,2006(1).

[2]徐静.模拟教学法的内涵阐释[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