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精选5篇)

  •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负债引起的,具体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企业利润(股东权益)的可变性,它与经营风险、资本市场风险一起构成了企业所面临风险的主体论文。广…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精选5篇)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财务风险风险管理文化

引言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负债引起的,具体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企业利润(股东权益)的可变性,它与经营风险、资本市场风险一起构成了企业所面临风险的主体论文。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得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其中不仅包括由使用财务杠杆带来的狭义财务风险,还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证券投资风险等诸多内容。以上是对财务风险的一般分类。[1]基于公司成立背景、公司经营目标、公司所处的环境、进入领域、公司领导层的知识结构和素质不同,又使得国有企业面临着特有的财务风险。虽然这些财务风险最终的表现形式和一般企业的一样,但是风险成因确是有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所引起的管理论文。国有企业在历史的潮流中扮演的角色是国家大工厂的生产车间。随着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进行,国有企业计划经济时代的运营模式不再适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以出资者身份干预微观企业的运行管理,产生了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导致公司治理“人治”而非法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受计划经济影响,其管理思维和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其多元化知识的需求;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形成的“等、靠、要”思想,使得国有企业管理者不具备风险意识。这些都会给国有企业的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甚至使得国有企业毁于一旦。2004年11月中航油破产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第一部分: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回顾

中航油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简称“中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子公司,1993年在新加坡注册,当时主要从事石油贸易,并争取到了中航油集团2%的进口权。2000年,中航油进口权增至98%。2001年,中航油在新加坡主板上市,中国航油垄断进口商的地位牢固确立。中航油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6年间,净资产由1997年的16.8万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但就在此期间,其业务范围逐渐扩大,2003年开始从事石油衍生品场外期权交易,这已经超出保值范围而进入投机领域,中航油从此身陷险地。2004年第一季度,中航油显示亏损。当年3月28日,公司账面亏损580万美元。就在此时油价一路攀升的情况下,中航油选择了“展期”方案,继续卖空待跌,在期权交易中的盘位大增。两天后,公司公布2003年年报,称全面赢利3289万美元,对期货交易的账面亏损只字未提。到2004年6月,中航油期权交易的账面亏损已经达3000万美元,其仍继续坚持展期待仓,把所购期权的到期时间全部推至2005年和2006年,同时交易量被进一步放大。10月以后,中航油持有的期权交易总量已达5200万桶,远远超过其每年的实际进口量(约1500万桶)。此时油价仍在大幅上升,中航油需支付的保证金急剧增加,现金流量很快面临枯竭。10月10日,中航油账面亏损达到1.8亿美元。这时,中航油才向总部汇报,并请求资金支持。中航油集团于10月21日以筹集资金购买新加坡石油公司股权的名义向一批基金出售其在中航油15%的股份,将所得款项1.08亿美元全部贷给中航油补仓。在此次交易中,中航油集团和中航油均未向买家披露上亿美元的亏损情况。11月12日,中航油在三季度财务状况中称,“公司仍然确信2004年的赢利将超过2003年,从而达到历史新高”。11月25日,中航油的实际亏损已达3.81亿美元。11月29日,中航油被迫关闭的仓位,累计损失已达3.94亿美元,正在关闭的剩余仓位预计损失1.6亿美元,账面实际损失和潜亏总计5.54亿美元。中航油申请停牌。11月30日,中航油向法院申请债务重组。

中航油财务风险分析

从以上案例介绍以及收集到的“中航油”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中航油”作为国有跨国企业中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其面临的特殊财务风险包括:

(一)因公司目标执行不力而诱发的财务风险

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应该基于公司的未来远景与总体控制能力,考虑企业人员和财力状况。如果不具备条件盲目扩张,企业进入不太熟悉的行业或从事不了解的业务,不仅起不到预期的增加赢利渠道和分散风险的作用,反而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从1997年起,经历了两年亏损和两年休眠期后的中航油先后进行了两次战略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从一家船务经纪公司重新定位为以航油采购为主的贸易公司,第二次转型是从一个纯贸易型企业发展到以石油实业投资、国际石油贸易和进口航油采购为一体的工贸结合型的实体企业,成为以中国为依托的石油类跨国企业。依此可以看出,中航油集团在海外设立上市公司的初衷是非常明确——取得一个价格相对平稳的国际油价。从陈久霖担任中航油总裁起,中航油的运作就偏离了这个初衷:中航油从2001年11月在新加坡上市伊始就开始涉足石油期货。在取得初步成功之后,中航油公司管理层在没有向董事会报告并取得批准的情况下,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将企业战略目标移位于投机性期货交易,这种目标设立的随意性,以及对目标执行的不力,最终将企业陷入惊涛骇浪之中。

(二)因公司组织结构设置不当、内控无效而诱发的财务风险

管理学理论中,组织结构设计的一个原则就是权责对等,职员(包括高层管理人员)被赋予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与权力对等的责任。权责对等的原则使得公司职员在进行某项活动之前,权衡成功得利和失败责任;在活动进行时,公司职员时刻以所承担的责任约束自身的行为。另外,组织岗位设计要求执行和监管部门要严格区分,不能出现执行、监管集于一身的情况,否则公司的内控制度就会陷入瘫痪状态,也就谈不上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的事中责任监督和追究。中航油为什么会出现历时如此之长(几乎贯穿整个2004年度)、亏损额如此之大(账面实际损失和潜亏总计5.54亿美元)的情况,原因就在于“陈久霖就是中航油”这种现象。虽然中航油上级管理部门有明文规定禁止涉足场外交易,中航油内部也有《风险管理手册》和《财务手册》[2],但是这些都不能构成对陈久霖的责任约束,因为中航油集团充当了中航油的资金支持者角色。即使中航油出现了投资重大错误、现金严重短缺的情况,陈久霖也不会感觉到自己的这种投机行为将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其实早在2000年发生的安然事件中,我们就应该注重内部监控的重要性,安然作为一个在《财富》500强中排名第七的跨国集团公司轰然倒闭,就是因为缺乏实质性的内部监控:安然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采取了不干预监控模式,没有对安然的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包括没有查问他们所采用“投资合伙”的创新的会计方法。中航油集团对中航油的干预也仅仅限于文字报告,不了解中航油在出现账面亏损到申请破产这段期间的财务状况,这也是导致亏损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三)因公司缺乏风险意识而诱发的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全球性的、不由中国政府监管的金融市场。相比国内的一般企业,国有企业还要考虑所进入市场当地政府的监管风险、进入新投资领域的技术风险、竞争对手的情况和本公司内部人才配备情况。1、当地监管部门的风险。经营场所的政府对市场运行管制不力而给公司带来的风险。期交所身处市场第一线,对于期货市场违规行为的发现和纠正具有得天独厚的获得证据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无疑是最富效率的期货监管组织体系。从巴林银行在1995年2月破产的事件中不难相像新加坡期交所对衍生品交易的监管不力,而中航油(新加坡)进入新加坡交易所进行场外衍生品交易本来就是交易所很难涉及的投机方式,再加上新加坡期交所监管本身存在的不足,因此中航油一进入新加坡期交所就面临了很大的风险。2、交易方式的风险(技术风险)。场外衍生交易与交易场所内的石油期货交易相比,是一对一的私下交易,交易的过程密不透风,风险要比交易所内大的多,而且在国际上场外衍生品交易几乎是不受政府监管的。3、对市场竞争对手认识不够。企业进入海外交易所进行投资,外国炒家很容易得到企业的交易成本、资金承受能力等商业机密,依此锁定攻击对象。中航油对竞争对手以及自身实力的估计都有很大的偏差。事实上,国际竞争对手有意挤压中资企业。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日本三井银行、美国高盛公司等先是给中航油“放账”操作期权(即在一定金额范围内不用收取保证金),后又允许挪移盘位,对挪移盘位的风险也没有说明。后来等到油价冲到历史高点时,突然取消放账、提高保证金比例,逼迫中航油斩仓。在这种极大的外部压力下,中航油缺乏足够的保证金支持,从而负债累累。4、人才风险。国有跨国公司从事海外投资业务,其人员配备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职员的中外籍比例。尤其是参与一线操作的职员构成要考虑到中外比例。公司进行跨国投资业务相关的交易成本、资金承受能力等商业机密都暴露在国外投资者眼里。中航油参与交易、掌握最核心机密的关键位置交易员仍是外籍人士,面临着极大的风险;(2)公司职员的知识结构。公司进入不同的领域,所面对的技术和知识结构是不同的,如果公司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就意识不到该领域的特殊风险,更谈不上对这些风险进行规避和管理。理论上,看涨期权卖方的亏损风险是无限的,一般作为期权卖方需要很强的风险管理能力与相当强大的资金实力,或者手中正好具有充足的对应资产可以履约;在业界,看涨期权的卖方几乎都要另外做一笔反向交易,以对冲风险。中航油管理层缺乏起码的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知识。作为首席执行官的陈久霖,并没有受过石油衍生品交易方面的正规训练,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更谈不上知悉石油衍生品交易的运作以及背后的博弈之道。参与交易活动的职员亦是如此:有关交易员在初期未经公司管理层书面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操作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等问题出现后,在讨论对策时,该交易员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往后挪移仓位须增加交易量,以及在油价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公司必须追加保证金的情况避而不谈,以至连连亏损,却一路没有斩仓。同时,通过中航油集团轻易通过陈久霖的“内部救助方案”,不难看出中航油集团内部,亦缺乏真正懂得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人才(3)公司管理人员和职员对风险管理制度的态度ISO9000管理风险原则是:有包括把风险管理责任写进雇员的岗位说明中的组织结构的书面材料;书面的风险处理程序;有检查是否按程序办事,风险是否受到控制的审计。因此,公司的风险管理有效不但要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更在于制度的实质性执行。从相关资料,我们知道中航油制定了完善的《风险管理手册》和《财务手册》,对每位交易员的亏损额都有规定,问题出在中航油的风险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从以上导致中航油破产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不仅公司的目标设定以及执行情况会给国有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而且公司组织结构的设置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诱因;不仅是高层领导和风险监管部门的风险态度会影响财务风险的大小,而且一般职员的风险意识也有助于风险的防范;财务风险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贯穿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因此,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如果企业全体职员能够长期保持风险的危机感,那么这也就是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风险管理文化,这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最理想的状态。那么,为了能达到这种状态,我们就要探索构建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借助企业文化将风险意识寓于全体职员,借助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促成企业全体齐心合力抵御风险。以下,我们就来探究如何为企业建立一种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以抵御财务风险为目的。

第二部分:构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决定了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指导企业目标的形成,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约束着企业员工沿着目标行动。从管理学角度看,管理主要依赖于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权力和文化。权力作为一种支配资源的力量,依靠的是一种硬性的制度约束,这种约束是一种被动约束。文化则是一种一般性的规范指导能力,它往往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包括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行为习惯。对企业职工素质的培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文化的约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因此只有将风险管理依托于一种文化,才能将约束变为自觉。

(一)塑造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象征物

卓越的企业文化是卓越企业家的人格化。卓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德才、创新精神、事业心、责任感的综合反映。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企业家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企业家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以自己的企业哲学、理想、价值观、伦理观和风格融合成企业的宗旨、企业价值观,逐渐被广大员工所认同、遵守、发展和完善。企业家不是投机商,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注重积累的开拓型人才。企业家精神及企业家的形象是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一面镜子,企业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身体力行是员工日常风险管理的一面旗帜。卓越的企业家为了挑战未来,必须时时提高警觉.企业家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重视员工的参与,提高员工的参与意识。员工是风险管理实践的操作员,没有员工参与的风险管理只是纸上谈兵;(2)产生先见之明。企业家和高层主管必须发掘和利用整个企业的各种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借此来建立对未来的共识和认同,以此来形成卓越的企业文化;(3)重视速度。在现今的经济环境下,质量、时间、成本是企业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企业的文化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做快速的改善甚至是转变,使得企业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趋同。另外,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不仅要求企业家自身具有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专门知识,还要求在高层管理人员的聘用中考虑其知识结构和人员构成,还要考察其风险管理的态度。

(二)建立风险管理高级管理班子

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的象征物,也是企业文化的最初载体。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要靠高级管理职员分解,要靠高级管理职员向职员诠释,要带领着企业职员将之付诸行动,引导职员如何体现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收集职员对该文化的感受,对职员偏离该文化的行为纠偏,激发职员为改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出谋划策,该文化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贡献也要靠高级管理职员来总结:如果说企业家是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缔造者,那么高级管理职员就是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推行的士卒,而职员是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三)构建风险管理文化的组织结构

如果—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能够使每个人对实现企业目标有所贡献,那么这样的组织结构就是有效的。同理,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能够使每个人对实现企业目标有所贡献,那么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是有效的。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能使不必要的后果与代价降至最低,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则这样的组织结构是有效的。同理,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能使不必要的后果与代价降至最低,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则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是有效的。在组织结构中,为建立灵活性而制定的规定越多.组织结构就可能恰当地实现它的目的。在每一组织结构内,必须建立能预料变革并能作出反应的措施和方法。每一企业都是在变化中的内、外部环境中向自己的目标迈进的。如果—个企业变得僵化,而这种僵化不管是否会成为变革的阻力.程序过于复杂的或部门之司的界限过于固定不变,则该企业就没有能力去迎接经济、技术、政治和社会变化的挑战。构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不但要注意企业内控部门的设置,而且要注重各部门承担相应的风险;在岗位设计上首先要有风险责任的规定,而后才能赋予其权力,做到权责对等;同时还有注意企业组织结构因风险变动而灵活变动的适应性。(四)风险管理文化注意力集中在市场

市场是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也是企业风险最终暴露的场所。企业必须制订一些日常条例来不断提醒自己。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必须把时间花在外面,花在市场上:监测市场的波动以及时预测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市场以找到分散财务风险的途径;跟踪市场发展趋势以估计企业财务风险损失的发展态势;权衡企业财力和风险造成的最大损失额度。市场的风险产生是单个企业不能控制的,企业对市场的研究是决定企业是否进入风险领域,或者是已经置身于风险之中时,是保持谨慎态度继续拼搏还是果断退出。就中航油事件而言,如果中航油在出现亏损到最终破产这一阶段的任一时刻,退出石油期权场外交易,都不会酿成5.54亿美元的巨亏,更不会遭致破产。(五)风险管理文化要有金融上的远见

企业能够持续经营,最重要的是现金,而不是账面上的利润。财务风险最终的表现都是资不抵债,偿还债务只能是企业的现金或者能转换成现金的财产物资(服务),因此利润只是虚数。企业如果缺乏现金,就会产生金融上的危机,克服金融危机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风险管理文化在金融上的远见,要求企业量“存”为出。强大的资金后盾不是抵御财务风险的盾牌:风险来源于市场众多的原因,风险是无限的,但是现金却是有限的。对于特定企业来说,现金永远也不能填补因风险产生的“无底洞”。中航油集团给中航油的1.08亿美元的贷款未能缓解中航油的财务危机,同样,即使再给陈久霖提供“5亿美元”[3],也改变不了中航油破产的局面。

结束语:

国有跨国企业由于体制上的原因使其存在与一般企业不同的财务风险: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使得国有跨国企业没有风险管理的意识;行政上的审批制使得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沿用国有企业改制前的高层管理人员使得国有企业缺乏具备现代金融和风险管理专门技术知识的人才。因此,构建国有跨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不是某个部门就能达到的,也不是某个领导人就能解决的,更不是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就能建立的,当然,依靠引进先进的监控系统[4]来抵御风险也是不现实的。只有建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文化,以企业家的风险管理精神为指导,配合高层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文化的执行和组织结构的灵活应变,辅之现代化的风险监控系统,将财务风险管理融入全体职员的意识,渗透到员工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才能形成对企业全局的财务风险抵御的盾牌,才能长期减少或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损失。

参考文献

[1]潘肖珏等.企业文化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2][英]丹尼斯 洛克编.丁明安等译.高尔管理手册.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0.

[3]刘光明编著.企业文化(第2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胡玉明.高级成本管理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5]杨雄胜主编.高级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6]张雪松编译.哈佛决策:哈佛商学院决策圣经.人民出版社.2005.

[7]章湘雅.加强文化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中外企业文化.2002.08.

[8]黄庭钧.中航油境外石油衍生品交易为何出现巨亏.上海国资.2004.12.

[9]金崇[5]昉,李若山,徐明磊.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会计研究.2005.2.

[10]艾亚.安永专家剖析风险案例.国际融资.2005.02.

[11]杨晓光,颜至宏,史敏,汪寿阳.从中航油(新加坡)事件看国有海外企业的风险管.管理评论.2005.03.

[12]马慧敏.跨国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及其预警管理——由“中航油事件”引起的思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主体,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辅之以产品、技术、经济、契约等多种纽带,把多个企业、单位联结在一起,形成的多层次和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为保证企业集团健康有序地发展,加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尤为必要。

财务风险是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负债引起的,具体的说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学源于保险学,风险管理通过控制对策处理损失风险,如果在实施控制对策后损失仍然可能发生,则可运用财务对策。财务对策是将损失转移给他人,或将损失留给组织或家庭内部。但在财务独立经营的资本财务时代,风险管理应当成为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财务风险管理关注企业价值损失,它通过管理价值风险来管理物质要素。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无论是影响全球的COSO报告,还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的相关规范制度,都强调了对风险进行控制的重要性。现实中,我国企业集团对风险的识别、管理,无论是在主观意识方面,还是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都显得远远不够。因此,必须注重企业集团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1.收益、风险均衡原则。风险均衡原则要求集团不能只追求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集团进行的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要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趋利避害,争取获得较多的收益。

2.风险适度、限度承担的原则。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必须正确及时的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并明确最大的风险限度,保证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营。

3.超前预警,有效规避的原则。风险的出现具有预示性,企业集团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的管理系统,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4.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要在集团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办法。以集团现有的管理体制,按照集团的母子公司分级管理和控制。

三、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预警系统,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对集团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危害性风险,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决策系统。

1.财务风险的识别。财务风险识别是对财务风险管理内容在不利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以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集团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现场观察法和财务报表法。现场观察法即通过直接观察集团的各种生产经营和具体业务活动,具体了解和掌握集团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财务报表法,即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会计资料,确定集团在何种情况的潜在损失和原因,对主要指标的实际值和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风险的存在和风险程度。

2.财务风险预警。财务风险预警是要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预防和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集团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及时传至主要人员,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选择合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处理好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在适度集权的基础上,企业集团应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机制。从集团全局出发,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集团财务部门加强对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问题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市场化建设,以及内部结算中心的建设来优化财务管理行为。为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趋势,集团财务管理应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快信息的集成化速度。在企业中实施企业资源规划系统通过将企业流程再造及供应链统筹管理纳入企业财务资源规划系统,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财务活动效益性的有效手段。

(三)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由集团公司组织实施和管理,实施对象包括集团本部、集团下属企业、以及集团下属企业的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安排。

1.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即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集团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成立由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拟订财务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财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财务预算,协调解决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2.规范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目标。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部门予以修正,再由财务预算委员会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部门执行。

3.做好预算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各预算执行部门定期报告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对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要特别注重查找原因,以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亚洲经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三、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弥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3.3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

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四、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二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还的可能性。筹资风险包括负债筹资、股票筹资、租赁筹资的风险,不同的筹资方式表现为偿债压力的大小并不相同。资本属于企业长期占用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因而其偿债风险也不存在。而债务资金则需要还本付息,而且不同期限、不同金额、不同资金使用效益的资金,其偿债压力并不相同。因此,合理负债经营,可以缓解资金紧张的矛盾,提高资金的创利能力,但如负债过多就发生较大的财务风险,以至不能偿清到期债务而面临破产。

(二)投资风险。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存在的灵魂,企业的经营过程也就是资金的流动和形式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资金的流动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遇到的财务风险是在所难免的,而投资和筹资风险是国有企业面临的最大的财务风险。投资和筹资存在的问题,除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国有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三)激励风险。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常用激励机制来强化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润关联性。虽然激励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广泛使用对于减少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降低成本、提升企业价值、增强企业的总体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大多数激励机制只能使经营者与股东同享乐,却很少与股东共担损失,共担风险。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这些激励机制很可能增加了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而不是降低企业风险。对企业管理者业绩考核以利润为主要依据,很少将内部控制作为考核指标,这种激励机制也会产生风险隐患。

(四)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企业声誉会受到负面影响的风险,其产生的原因来自企业未能有效地控制其他类型的风险。由于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调查显示,做过资信评级的企业仅占46.6%,未做过的占53.5%。另外,个别企业未获得原材料和其他经济资源,抽逃资金,拖欠账款,商业信誉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总体信用形象。

(五)监督风险。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其外部监督明显乏力,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二是有的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监督弱化问题严重,对内部控制问题更是不报告、不追究;三是社会中介机构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使得监督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造成管理无序。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但很多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活动无章可循,企业对人、财、物的管理失控,导致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面临重大风险。另外,有的国有企业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随着控制环境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造成管理混乱。

(二)投融资控制乏力,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企业进行投融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规模扩张,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科学的战略规划,企业投融资本身也应该具有科学的战略规划。然而,不少国有企业缺乏对投融资的有效控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不善,资金流向失控;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现象缺少科学性,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对外合资联营投资决策等过程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企业一个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地建成和投产,不仅需要发挥投资和融资方面的协调作用,更需要科学的决策。

(三)财务管理思想滞后,自身经营不善。目前,国有企业普遍没有实现现代化管理,由于受历史和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思想滞后:观念陈旧、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资金使用效率低,占用不集中;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对现资管理方法和资本增值方法了解甚少,使得企业资金浪费严重;由于企业受多个管理机构领导,投资权力的分散削弱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以上诸因素给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国有企业的自身经营缺乏有效的活力。(四)财务人才配置不合理。企业的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有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企业“主人翁”意识不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力度不够;结构不完善,财务与会计不分,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职能由会计人员或企业主管人员兼职等,这种配置不合理导致内部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企业管理的规范和高效,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设计一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进行有效地管理财务风险的重要前提。

(二)加强投资风险管理,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任何企业的发展和扩张实质上是企业将积累的资金进行再投资的过程。比如,企业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往往会伴随着原有生产线的扩建或者重新建设一个生产车间,这实际上是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国有企业要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加强投资的风险管理,制定投资的战略规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对企业的投资项目在科学规划和正确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管理。

(三)改革财务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企业财务机构的职能,不仅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应适应WTO的有关规则。因此,当前的国有企业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特点,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强化财务监督,维护出资者利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防止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发生。其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经济活动中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的职能。(四)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企业的财会工作是一项实务性很强的工作,仅仅具备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由于部分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偏低,高级财务人员缺乏,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业务水平低,造成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因此,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既可防止贪污,又可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的目的,使管理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提高抗风险能力。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内外各种原因,在财务活动方面出现的波动损失。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市场主体一般都要面对财务风险,至于财务风险的程度以及化解措施就要看企业的能耐高低了。

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2.1融资风险

在经济活动中,资本主宰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而中小企业运转当中就会有应收账款等各类债务,所以,中小企业会出现“透支”状况,这需要融资来继续推动企业的发展。然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融资难、贷款难,其他一些融资方式渠道也不是很畅通的现象。这时候通过融资可以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如果企业融资失败可能就要停业、歇业。

2.2投资风险

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企业面临着发展方向、资金投向的抉择,所以也就面临着投资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

2.3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主要是以企业的税息前利润(即利息、所得税和净利润)为对象在各利益主体间进行的分割。收益分配有必要但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否则可能带来通常的两类风险:一是虚盈实亏,过度分配的风险;二是企业无法偿债。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外部环境波动大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资金。但是,市场讯息万变,外部环境波动大,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市场主体因为获得信息渠道之不同、信息量的多寡而承担的不同风险和收益。而中小企业由于其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难以快速地跟进市场的信息以及做出灵活的调整,反而在外部环境波动大的形势下无动于衷或者是难以做出正确的应变。

2.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资本结构经历了质的变化,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的的资本结构中,负债成为其财务的主要构成;我们都知道,公司发展中债务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债务过高会增加公司的破产风险。而又有大部分企业的债务过低,企业资本运用过于保守,这表明资金运用效率偏低。

3.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

企业往往将重心放在销售盈利之上,将内部控制把控在领导者一个人身上,而事务繁多的管理者往往无法兼顾;还有部分企业管理者不愿分散所有权,放任全面控制制度沦为表面文章,内部管理不得力自然导致管理效益跟不上去,很多企业始终在财务、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上不去,距离企业现代化越来越远。

三、中小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1.树立风险意识,严格成本管理

防范风险比处理风险更有价值,为了促进公司的繁荣稳健发展,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是很必要的。一方面要严格成本控制,制定具有前瞻性、全局性、长远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不能是短期的、短利行为,成本控制应该具有长期性的目标,即基于对未来预测而在公司推行的业务模式改革、加强内部管理、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成本控制不能是孤立的,而是应该具有外延性,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同行、政府机关、客户、经销商等都纳入到考虑层面,以及需要将成本和与成本相关的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正确认识企业的内外环境变化及市场需求,实施正确适当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并非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尺,内外环境的变动意味着成本管理必然是具有动态性的,所以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灵活设置制定具有弹性的成本控制目标。二是建立全员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一定要得到企业的所有成员的一致认可和支持,才能取得成本控制的最大成功;企业进行的成本控制活动隐含在规划、沟通、协调、控制等各个管理环节,在企业生产销售研发等各个环节,牵涉到每一个员工。

2.加强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首先要求企业提升内部会计管理水平,提升岗位资格要求,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握企业每一笔账务的来龙去脉;对于不具备开展财务管理的企业更加要取得行业的协助,利用记账等方式来规范内部财务管理。其次,企业要完善内部财务监管。很多中小企业把财务权利紧紧抓在自己人手里,认为这样就已经加强了控制,其实,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缺乏来自外部的监督,行制定财务制度、自行推行,缺乏应有的建言与监管渠道,财务管理容易出问题。再次,公司财务管理要重视成本控制。很多公司的财务管理过于强调成本控制,却忽视了财务管理开源节流、以投入换产出的功用,公司财务过于拮据,导致公司的生产销售研发工作都得不到财务上的支持,反而影响公司长期的财务管理计划,公司的成本控制一定要将全员纳入进来,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分解,将有限的成本投入到最具有价值的项目上去。

3.加强资金管理

决定企业发展的基础是资金,从企业盈利来看,加强企业资金流通性是企业创造利润多少的重要指标,所以,加强资金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一方面,企业要重视资金的运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善于盘活小额资金;建立销售账务管理账本,增加企业资金,及时将盈利资金投入到生产销售活动之中。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资金循环机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说是通过资金支出、获得资金利润这个循环过程来不断推进企业的发展,建立资金循环机制就是要确保资金高效地投入到经营活动当中去,这需要企业管理好其支出、消费、投入等方面的资金运作,“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效益。对于企业而言,投资是企业加强资金循环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企业要考查分析适合的投资项目,根据风险程度布局企业的短期投资、中长期投资;另一方面,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同步凝练出企业的优势,打造出企业的核心业务,巩固企业的利润;第三,既一定要加强技术研发,在产品和服务上推陈出新,赢得市场。完善利润分配制度,兼顾企业各方利益。重视企业资金管理,就要对企业在支出、消费方面的规划,提高员工收入与福利支出,曾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激励员工对企业的付出行为,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细化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是企业基于商业信用与拓展市场所形成的账款,应收账款资产的优劣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尤其在全球信贷规模日益增大、不良资金日益扩大、金融危机未得缓解的形势下,企业更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