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活动评价总结(精选5篇)

  •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课程目标)规定: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精选5篇)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范文第1篇

课外阅读课程价值课程目标一、课程价值

在浩如烟海的精神产品中,“名著”经过了历史的选择,具有典范性和永恒的意义,往往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进步精神,是民族文化精华的沉淀。读名著比无选择地读一般书籍,对完善人格、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无疑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个经常在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思想家倾心对话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其思想空间和精神境界怎会一样?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二、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课程目标)规定: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学建议)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对于语文课程而言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语文素养的提高只有依靠多读、广泛阅读、高品位阅读,没有捷径可走。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打开学生人文心灵的钥匙。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三、课程实施

纵观《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表述的,既包含课内的阅读教学,也包含课外的阅读活动。无论是阅读目标的制定还是阅读能力的形成,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一样,都是刚性任务,是阅读能力这个“一体”上不可或缺的“两翼”。因此,课外阅读不是纯粹意义上课外的事情,而应该走进课程。开设阅读课程,促进读书活动课程化,要解决好几个问题:

制定计划。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确立3年的阅读计划,计划要有可操作性,尤其要注重学生假期的阅读安排。计划既要有数目的确定,也要有课时的安排,检测的手段;既有三年规划,也要有月度安排。

课时保证。每学期有专门的课时用于课外阅读指导,保证每周上一节读书指导课。这样,阅读课程就有了基本的时间保证。

教师阅读。作为阅读的指导者,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语文教师要努力做学生阅读的“先行者”“同行者”“导行者”。语文教师要善于借鉴他人的读书经验,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加强读书指导课的研究,提高课堂实效。

四、课程指导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效。

1.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内容时一定要立足高远,择善而从。坡曾说:“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我们一定要严把关口,应千万百计地选择那些品位高、思想性好、艺求性强的读物让学生去读。另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要符合他们的阅读目的,不能不着边际。从学好语文的角度来说,我们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明确了这一点,才好选择书目,才好确定重点,才会有针对性。确定阅读数目要遵循三条原则:一是同课本中的作品有联系,课外阅读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课本学习的扩展与延伸;二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阶段特点;三是文质兼美,能开阔学生视野,涵养学生精神。

2.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读书本“无法”。对于读书人来说,读书方法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伴随着读书实践:借鉴古人的读书方法,学习他人的读书方法,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书方法,总结探索自己的读书方法,创法拓展,不拘一法,相互取法,以法增效。

第一,注意三个结合。读与思结合,读与写结合,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不化”是无益的。只有边读边思,读思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读与写结合,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写作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这是为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第二,读书方法灵活运用。爱读书是许多伟人的共同特性。这些人在长期的读书生涯中摸索、总结和形成了适合自己风格的、独特的读书方法。这些方法对中学生学会有效的读书方法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三复四温”式阅读是主要的读书方法。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二是硬看,三是专精,四是活读,五是参读。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朱熹读书“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这些名人读书值得借鉴,但在面对具体的读物时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三,上好几个课型。读书指导课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专题阅读课、读书报告会、经典诵读课、名著导读课、新书推荐会等。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如交流读书经验、展评读书笔记、演讲名人读书故事等。

五、课程评价

我觉得,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绝不能撒手不管,或者只是泛泛说说而已,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多元的评价。

1.在赏析交流中评价。可以组织学习开展赏析交流,既能检验阅读效果,又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要进行简要的、激励性的点评,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感、启迪思维,获取审美愉悦。

2.量化评价与档案袋评价的结合。量化评价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对读书摘记、卡片和读书心得的判定,这种评价又多以量来评价学生读书的成绩;二是读书过关检测,可考虑在学期结束时用一课时时间对读书效果进行测试。档案袋评价可分为展示型和文件型两类。展示型即是让学生选出最好的读书笔记、心得和鉴赏文章,对大家展览,为其他同学提供范本;文件型即是把学生几年的阅读情况系统记录,检测学生的发展情况。通过以“展”代评的形式,将评价融入活动之中,让每一次展览都会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加油站、一个助推器。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内容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17-02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评价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课外阅读评价是指根据科学的课外阅读目标,创设评价环境,利用技术评价手段,对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该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及方法支持的活动。其核心是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情感、态度、方法、能力和活动效果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原则

1.1以生为本的原则。我们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而是为了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力争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各尽其美。

1.2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只是满足于学生走马观花地看了多少本书,而是要让学生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因此我们注重研究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读书方法,把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写批注,写读书笔记等,对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课外知识进行评价,不断强化课外阅读的实际效果。

1.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的原则。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课堂之外的独立阅读活动,不受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具有相对的开放性。学生由于阅读兴趣不同,所选读物不同,基础不同,很难制定完全统一的量化标准。因此,课外阅读活动评价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过程的关注,将评价日常化,抓住课外阅读的主要特征进行定性评价适当结合定量分析,以便让评价客观准确更有说服力。

1.4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应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和导向性。教师和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要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来主动调整阅读的策略,提高阅读效果。学校和家长也要参与进来,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等进行评价,形成立体的评价,理解、欣赏、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师生主动发展的功能。

2.评价方法

2.1星卡评价。我们借鉴德育活动中星卡评价制度。设置绿星卡、红星卡、蓝星卡和黄星卡。学生获得十张绿星卡即可兑换一张红星卡,获得五张红星卡可换一枚带有学生自己照片的"优秀读书郎"奖章作为留念。十张红星卡可换一枚"一星级读书好少年"奖章,同时将获奖学生的照片张贴在学校宣传橱窗内。十五张红星卡可换一枚"二星级读书好少年"奖章,同时学校给家长发送喜报。二十张红星卡可换"三星级读书好少年"奖章同时获得贴有和班主任合影的纪念卡。二十五张可换"四星级读书好少年"奖章同时获得带有校长签名的纪念卡。上不封顶,一个学期全校总结一次,给予表彰。蓝星卡是进步卡,五张蓝星卡可换一张绿星卡。黄星卡是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设置的,有效期是一个学期,凡是达到一定数量的都发放"读书好少年"奖章作为纪念。星卡循环使用,评价过程中,如果学生有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可暂扣星卡,待学生改正后再归还。星卡由学生自行保管,蓝星卡、绿星卡和黄星卡遗失不补。红星卡丢失需个人写出申请,家长组长签字方可补办。两次丢失不再补办。不许买卖、转借、私拿别人星卡,一经发现给予没收星卡的惩罚。

2.2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评价。建立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状况与点滴进步。一人一袋,学生自行保管,随时充实,定期展览。平时注意收集各种与自己阅读相关的材料,包括读书活动照片、读书笔记,获得的有关读书的各种奖励、自评互评表、读书计划、读书随笔、自制书签等等,鼓励学生进行阶段总结。记录袋内容丰富,学生时常翻看,能体验阅读成长的快乐。使课外阅读评价处于动态的良性循环中。

2.3自我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大大方方写出自己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学会反思,悦纳自己,改进阅读方法和习惯,激励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增强学生积极快乐的阅读体验。

2.4相互评价。让学生按照评价标准相互评价,评价往往更全面更客观。在实践过程中,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长对每位组员进行评价,组员相互评价,也可对组长进行评价,并填写评价记录表。老师给予适当指导,通过相互评价,学生知道了怎样客观评价他人,不是光表扬或光"挑刺",还要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真诚提出自己的建议,不仅可以互相监督,还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加强合作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2.5教师评价。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学生往往更看重的是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占主导地位,很多评价工作靠教师来完成,教师要注意观察,正确使用评价语言,进行指导性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各种展示交流活动中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纵向比较,及时肯定学生点滴进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学校对教师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督促教师认真参与。

2.6家长评价。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和家长共读一本书,目前大部分是无法实现的,更谈不上家长的指导了。但课外阅读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家里进行。怎样让家长进行监督,我们我们一方面积极组织家长培训,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家长的特点制定了家长评价表,要求家长实事求是填写,老师到校抽查,并对家长评价表高度重视,尊重家长的意见,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对做的好的家长进行表扬,树立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带动其他的家长。

3.评价工具

量规评价。针对不同评价主体发放多种评价量表,其中包括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在不同的实验阶段穿插运用调查问卷评价、观察评价、访谈评价等评价工具。

4.评价内容

4.1阅读量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即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一二年级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同时要求背诵一定篇目的优秀古诗文。详细的数字,为我们具体操作提供了依据。

4.2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评价。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并长久持续下去,成为学生的内心需求。有研究表明持续稳定地做某一件事,坚持二十一天就会形成习惯。有了阅读的习惯,通过大量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阅读的快乐,就会不断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4.3阅读能力的评价。教师要注重课内外衔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才能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关于课外阅读能力的评价是形成性的评价,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课外阅读时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活动过程的资料都放入学生的阅读成长记录袋,让学生经常补充完善,感受自己阅读的进步。以上是我们初步建构的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体系。经过实践检验,我们发现学生在牢固树立课外阅读意识,产生阅读兴趣,感受阅读快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及形成阅读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语文综合素养得到较大提升。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叶澜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2]《中小学教学评价系列丛书》,丁锦辉,开明出版社,2005.1;

[3]《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及典型案例》,蔡敏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评价形式

阅读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阅读评价的缺失甚为严重。纵观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口头询问、撰写读后感或随笔摘记、阅读考级。而这些形式最终被简化成一张表格或打星星等流水线似的评价。这些评价方式盲目性、随意性强,没有计划,也没有组织,既不能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品质进行考查,更不能评价出学生真实的课外阅读能力。

积极有效的阅读评价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仅给学生提出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向,同时也会修正学生在阅读能力形成中的缺陷。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让有效的评价形式来推动学生的自主阅读,以培养其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此谈些浅见。

一、活动式评价:保持阅读评价形式的活泼性

“阅读能力的评价过程应始终保持动态化,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循序渐进地转变与发展,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阅读行为活动记录和表现反馈,使评价处于开放的良性循环之中。”[1]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使学生产生阅读的需要,并将其转化为动机,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所以,应把活动式评价贯穿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使评价日常化、生活化。

1.童言童语——故事会、词语接龙、古诗吟诵赛。在学生阅读了一定量的课外书后,我决定每个月在班级举行“童言童语”系列活动。诸如:“故事长廊”——讲故事比赛、“妙语连珠”之词语接龙、“听!我们的声音”——古诗宋词吟诵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引起学生对他人阅读内容的兴趣,产生阅读的渴望和冲动,拓展阅读的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体验阅读的乐趣,从阅读中找到成就感,进而提高阅读兴趣。

2.读书阶梯——阅读记录单。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累计知识的阶段。因此,我根据每次阅读的特点,设计了活泼、多样且阅读层次感清晰的阅读记录表:“亲亲我的儿歌宝贝”记录单、“游历童话王国”读书笔记、“班级读书会”的“我读书,我快乐”等。这些阅读记录单每个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使学生养成循序渐进阅读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二、主体参与多元化评价:拓宽阅读评价的信息来源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在阅读评价中,我改掉了教师为主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评价,即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多元化评价。

1.我心中的我——学生自评。学生要填写每周的自评卡外,还要认真回顾一个月的课外阅读情况,从阅读内容、阅读数量、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方面作书面评价。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时总结了经验,学会了反思,这种由衷的体验将激励着他们更加投入其中。

2.同学心中的我——小组互评。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一个自我评价以后,在第二天的小组交流后由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相互评价,对各自的阅读情况给出星数。一周后组内进行小结,并由小组长填写本小组对该组员的评价表。

3.老师心中的我——教师点评。学生的阅读成长记录每星期上交一次,教师根据每个同学记录积累的情况,坚持给每位同学写激励性评语,同时注意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表达教师的美好期望,以利于孩子改进。

4.家长心中的我——家长查评。学生每天完成阅读任务后,要求家长一起帮助计算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根据阅读时间评估阅读量,然后进行记录。每周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作一个书面评价。家长评价使孩子们感受到父母深情的关注,激起他们进一步努力的欲望。

三、“小脚丫快乐阅读记录袋”:凸显阅读评价个性化

“小脚丫快乐阅读记录袋”是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为本,记录学生自己收集的相关材料,来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状况。它将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的点点滴滴收集起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成长的见证。让学生自己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自行收集与阅读相关的典型材料,如结合课文搜集的材料、自己制作的读书卡片、读后感、读书摘记、阅读记录卡、读书积极分子奖状等,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资料放入学生的“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中。

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如果我们真的想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孩子多读书,那么就以落实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形式为载体,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范文第4篇

在历城区、港沟教办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教导处全面贯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学校工作意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继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结合学校"读好书,写好字"活动的开展,大力加强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并将活动落到实处。学期初,学校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阅读的书籍,老师们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学期中,教师们撰写读书反思论文参加学校的读书论坛活动;学期末,教师撰写读书总结。学校鼓励教师建立教学博客,将学习与写作相结合,将学习与反思相结合,将学习的收获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

2、教研活动中开展学科微课题研究。在微课题研究中,各教研组的教师们加强理论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反思开展研究。

3、开展新一轮小学教师基本功提升工程。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历城区教研室的培训活动,并组织参加培训的教师及时在校内对全体教师开展反馈性培训。每位教师根据学校教师基本功的实施方案和办法,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开展即兴演讲、课堂教学、课件制作、作业与试卷设计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活动。

二、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落实《历城区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落实三级课程管理。规划学校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并将学校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美术、体育、地方课程等课程相结合,积极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研究。

2、各教研组认真学习历城区教研室下发的各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方案。通过学习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导处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的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并且每次检查后及时反馈。

3、借鉴市区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各学科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开展高效课堂研究。通过"教科研活动月",开展了课堂教学研究。

4、教研组每学期初制定教研计划,每月有教研总结。每次教研活动在尝试"确定主题——制定目标——设计方案——实施研究——总结提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下,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开展教研活动的课程化研究。

5、完善学生评价方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各位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开展无分数评价。9月份,学校组织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学科质量诊断与评价及课业负担"测试活动。10月份,学校迎接了历城区教育局的检测工作。

三、积极承办各项活动,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109-02

阅读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阅读是一种丰富的安静,除了获取丰富的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让心灵和思想得到成长。教育的根本首先应该着眼于人,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从本质上去理解教育,才能理解怎样做人是最基本的、最首要的素质。但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把学生束缚在三点一线之间,学生起早贪黑,不停地奔波劳碌,为的是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分数。对分数的重视剥夺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逐渐丧失,育人的本质不断退化,最终,学生的意志、个性、情感以及创造力都遭到压抑和摧残。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提高人的人文素养非一日之功,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因此,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走进文学,亲近阅读,让学生倘佯于文学中自由地呼吸,在文学的侵润中滋养性情,陶冶情操,修身养智。

一、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走进书世界,与好书对话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推而言之,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班级,是一个沉闷、枯燥的班级。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笔者首先从布置教室、营造氛围入手。

1.教师要以身作则。笔者经常带着一些好的图书或者杂志进教室,一来向学生推荐好书、好杂志,二来是向学生读优美的文段,三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读书可以书不离手。

2.每节课前的十分钟为好书推荐时间,安排一名学生向大家推荐阅读过的作品,说出推荐的理由即读书心得,推荐图书的目的是让平庸者、无所事事者主动走进书中。

3.组建班级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图书已成为一种可能。如果能把全班学生各个家庭的藏书利用起来,全班同学互通有无,就可丰富学生的阅读书目。笔者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的图书馆,即每个学生每月提供不同的书至少3~4本带到学校,全班同学互相借阅,一个月之后再更换新书,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也避免了资源浪费,还营造了很好的读书氛围。

4.营造浓郁、富有文化气息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浓郁的文学气息能实时感染学生,让他们一走进教室就感受到书香扑鼻。笔者在班级墙上定期贴一些有关读书方面的格言警句,随时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好好读书。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但丁的“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等,都可以成为图书角、教室里的常见标语。然后,再充分发挥班级学习园地和黑板报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小报、读书笔记、制作的书签作品,等等,这不但美化了教室环境,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斯迈而斯这样说过,“古往今来,好书总是人们最好的朋友,这关系永远不会变,因为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良伴。”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罗曼曾劝导女人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读书能改变我们的心情,让生活变得富有情趣和诗意。读书能改变我们的每一天,改变我们的生存状态。走进书中,你每天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明媚灿烂,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脉脉;走进书中,使你远离烦恼,用睿智理性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来洞察这个世界,笑看身边一草一木,泰然处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喜欢读书

1.要有良好的读书意志品质。读书切忌一曝十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应该成为学生生活的常态,这就需要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有了这样的意志,不管学习有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来阅读。韩愈曰:“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可见学习语文离不开一个勤字;杜甫是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之后才“下笔如有神”的;宋濂是进入“口不知甘味,身不知苦寒,披文以娱情”的境界之后才成为一代宗师的。

2.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高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方法,教师要加以指导运用。阅读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和速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 , 细细揣摩 , 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内容摘要和目录,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速读是带着问题扫读,看得快,想得也快,脑子跟着眼睛扫读、思考。学生在课外阅读时 , 应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灵活地选用适宜的阅读方法。

3.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读书是丰盈自己的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中的空白之处,学生要善于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体验去补充、感悟。一旦有了读书感悟,就应及时记录下来,可以摘抄好词、好句;可以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地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可以在读完一本书后,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感想或体会;可以续编故事,改写故事;也可以在书上写批注,只有这样读书,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古往今来的一些大学者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孙中山先生有个好习惯,一翻书便要动笔;毛泽东所读过的书无不圈圈点点,详加评注,有时一本书读完,书页上往往面目全非。读书动笔是极好的习惯:一方面可以随时记下自己阅读时的心得,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三、建立及时有效的评价机制措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当需要得到满足,当努力得到承认,人必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也更会激发做事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渴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得到有效的评价,因此,必须创设好的阅读品评价机制,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从而让阅读进行到底。

要改变以往只有教师单一评价的倾向,确立学生也是阅读评价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使之享受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的情趣。

1.交流式的学生互评。①组织学生自主评价。这种同伴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能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点评、修改、鉴赏能力。②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发现汇报会”、“习作交流会”等活动,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

2.反思式的学生自评。反思过程就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它有效地促进了学习的深化,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在交流展示活动中听了或看了同学、教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后,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步骤,勤于阅读、留心观察、自觉修改。

3.反馈式的家长评价。定期把读书卡——语言材料积累本、观察卡——习作素材积累本、习作卡——学生优秀习作选带给家长,让家长参与评价,做孩子的热情读者,为孩子写评语。这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家长对孩子的支持,促进家长和学校的联系和沟通,有力地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又避免了学生习作胡编乱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实践、习作环境。

4.综合性教师评价。①教师对习作的两次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修改、鉴赏能力。②在各种交流活动中,学生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及时进行口头上的针对性评价。

总之,在切实抓好“多元评价”的同时,还要把握好三个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重视定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应强化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不是目的,目的是调动学生阅读、写作的积极性,进而为成长打下坚实的文学素养,为培养好性情埋下优良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