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精选5篇)

  •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和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低,就业的综合满意度也很底,人才流动比较频繁,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精选5篇)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范文第1篇

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迅猛发展,急需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行业和社会的需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文章对我国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探索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现有的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和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低,就业的综合满意度也很底,人才流动比较频繁,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造成这种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课程体系,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人才的供需矛盾。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能够健全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角度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目前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按照全国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确定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大纲来构建课程体系,从课程设置上来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了经济、管理、营销和信息技术等四大领域,每个领域都有涉及,但是都没有深入,按照这样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一般意义上的通才,而不是社会所急需的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与商务并未融合。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既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又具有商务经济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把这两种知识灵活地交叉应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这种特征就决定了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内容,既要包括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同时也要包含与商务经济相关的课程,并且这两种要能够很好地融合,但是实际上,这两者在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孤立的、分离的。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为主,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学习技术,没有能够掌握系统营销理论;另一种是以商务类为主,学生只掌握了传统的商务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来从事商务活动。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开设的课程没有特色,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都要开设一些,但都没有深入,培养的学生是“万能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没有自己的专长,毕业后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率很低,这对于以培养电子商务应用人才为主的地方院校来说,尤其处于不利的地位。

2.课程体系定位不明确,课程进度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技术型、商务型、技术+商务型,因此很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比较混乱,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没有系统的科学规划。课程设置范围比较广泛,除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外,一般都会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程序设计、网站开发与设计、物流管理等课程,既有计算机技术类的课程,又有商务管理类的课程,但都涉及不深、不精,课程体系不能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没有特色。在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定位完全没有概念,不能掌握电子商务行业所必需的专业核心技能,更谈不上创新应用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另外,课程进度安排也不够合理,通常都是在大一、大二安排大量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较少涉及电子商务理论类课程,只是在大二下学期才会开设电子商务概论这一门课程,而在大四,学生又开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撰写和找工作,学习电子商务专业课的时间只有大三一个学年,学生在短时间很难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更不能应用和创新。同时,一些应用型地方院校在设置专业课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任意照搬研究型高校的课程设置,随意进行拼凑,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安排顺序也不够合理。

3.课程设置受限于教材。

由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更新比较快,各个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开设的重点也不相同。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系列教材版本很多,编写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比较混乱,这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学科体系还不完善,教材包括的内容不统一。各个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选择教材时就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是选择大部分高校都选择的规划教材,还是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教材,这样就束缚许多高校专业课程的开设。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比较快,但是现有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落后于行业的发展,不能传输给学生新的知识和观点,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理解与社会脱节,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现有教材中比较偏重于传统的理论内容,实践操作内容比较缺乏,缺少相配套的实训项目。电子商务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的许多核心课程,其教材内容差别比较大,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相互之间还存在重复和冲突。这些都给任课教师在教材选择上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缺乏。

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实践环节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既包括课程内的实践操作环节,也包括独立设置的综合实验(实训)课程,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中施行操作或是仿真模拟,对电子商务知识能够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但是现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大多是课程内的实践环节,课时较少,缺少综合性的模拟实训课程,而且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实践环节并没有真正地开展,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大多数实践课程内容比较宽泛,没有结合电子商务岗位工作的实际,针对性较差,因此也就不能起到实践操作锻炼的效果。

二、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课程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建设时,不能简单地把这些相关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组合,需要结合应用型本科学院的特色,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来说,构建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应按照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

1.以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时应紧紧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有利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突出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因此,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可以体现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一致,能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社会需求为导向。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要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将电子商务最新的理念、技术和知识融入课程体系,以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3.以应用特色为主线。

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手段。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应用型特色,突出应用,强调实践,因此,必须遵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以应用特色为主线构建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对于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来说,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尤其是职业能力。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对电子商务行业和岗位进行分析,把电子商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入到课程体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既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又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1.将技术与商务融合,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内容体系。

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时,要把信息技术和商务管理真正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鲜明的特色。首先,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专业,信息技术和商务管理两个方面的知识需要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确定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时,既要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又要包括商务管理的系统知识。其次,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需要依靠技术来实现,在确定具体的课程时,并不是把信息技术类的课程和商务管理类的课程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要根据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确定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以此确定所开设的课程。最后,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地方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据此确定开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2.确定明确的课程定位,合理安排课程进度。

构建课程体系时,根据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的定位,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

(1)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课程定位,设置课程结构。

确定课程结构时,围绕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依据社会需求导向,满足学生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对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考虑到科学的学科分类和分工规律,制定合理的课程门类数量、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注意纵向课程结构符合认知规划和逻辑顺序、横向课程结构的学科融合和交叉,进行课程优化,避免课程内容和知识的重复。

(2)确定灵活、合理的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内容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更要注意培养创新应用能力。一方面,需要对电子商务行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其能力、素质和知识要求,根据要求构建其教学内容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动态、灵活的教学内容。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比较迅速,知识需要不断的更新,为了适应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实现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现实性。

3.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建设。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材一般都是选用普通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材,但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速度迅速,教材内容严重落后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要求。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电子商务基本理论外,更需要在教学中反映出电子商务学科理论和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发展,保证能够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编写的电子商务教材虽然有利于电子商务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对学生掌握电子商务行业实践技能的知识非常不利。在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建设中,必须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电子商务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要能够实现学科知识与行业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最直观、最新的行业发展素材,可以将课程特点与本地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组织专业教材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开发校企合作教材、与其他高校合作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的精品教材和引进国外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教材。这样就可以解决当前应用型电子专业教材建设的滞后问题,使教师教学能够有相应的依据。

4.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实践性教学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目前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需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具体实践训练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及拓展,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具体改革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时,可以分层次地设置教学内容,按照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顺序分为电子商务专业认知实践、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电子商务综合模拟实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几个环节。这种分层次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按照认知逻辑顺序理解和掌握实践知识,持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能够更好地起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总结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为了切实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应用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特点,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将会极大地增强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坚争,健全.电子商务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2]张佩.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3]刘晶.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电子商务;课程建设

伴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提出和拓展,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趋势下,如何引领新经济的发展潮流?此时电子商务便应运而生,各行各业都把电子商务作为发展的关键,各企事业单位也借助于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运行模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是应用型高校的主要职责。但是,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在高校开设的时间并不长,同时本专业的课程结构也不够完善,对于该专业的课程建设的研究也不够全面系统,如此便出现了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和应用型高校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之间矛盾。

一、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1.高校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导致专业学习兴趣低迷。由于应用型高校的本科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较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这尤其体现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认知能力不高等方面。所以,有部分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较低,对未来所要从事电子商务的职业取向不明确,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获取知识的自我调节能力。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也是学习的第一步,只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激情豪放,成就自我。

2.师资能力不足,教学方法落后。高校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强化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当前,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在我国高校开设还不久,目前高校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部分都毕业于计算机或管理专业,而并不是真正的电子商务专业,这就导致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学经验严重不足的问题。此外,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所选取教材的教学内容也相当陈旧,没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应用型能力不足。

3.课程内容过于泛泛而谈,课程结构不合理。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在我国高校起步晚,当前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内容与实际职业技能有一定的差距,电子商务专业重在实践,但目前实践课设置的太少,学生主要是接受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如此一来,导致电子商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只有理论,而缺乏重要的实践实验,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理论灵活应用,市场竞争力差,因此使应用型高校教育所培养人才与社会、市场、企业的要求不相适应。

4.硬件配备不够、缺乏专业实训实验室,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实际上,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高校应重视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特别是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应用型电子商务教学中,高校要配备专业的实训实验室,让学生在课间中得到实训环境的支持,通过实训环境教学,通俗易懂,学生接受起来更快,不会觉得空洞泛味,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电子商务实务》这个课程中,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于电子商务领域各个环节有实质性的理解,根据本课程的目的,通过在电子商务的实训平台上进行模拟训练,很多理论就会变得直接而具体,也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离不开网络环境的综合应用专业,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更应该灵活运用实训环境。因此高校应根据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际要求,建立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先进教学模式的模拟实验室,提高学校的硬件指标,从而培养出具有培养出具有实践应用能力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探讨

1.明确培养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当前,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以战略性、经营性为主体的中高级管理型人才和以营销实务性、技术操作性为主体的基础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应用型的高校,其核心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电子商业专业的目标便是培养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通过在校的学习,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充分地胜任工作。面向生产一线的基层管理与服务的,能够胜任各种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各种工作,如公司网络销售、后台客户服务、网站的构建与维护等,兼备综合技能的、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级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在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并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实际情况,明确为学生制定“三个一”课程培养目标,即:“掌握一门课程;构建一个网站;做好一笔业务”。

2.优化课程结构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涉及了计算机,管理,营销等专业,在电子商业专业课程的结构设置上,应遵循合理化,科学化的原则,要始终坚持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指导方向,以毕业生的就业为中心,重点突出“基础十核心+特色”的特点。在优化课程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课程结构体现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并突出强调“理论知识够用度”的理念,做到多样化的专业课程结构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发展为培养目的;另一方面,增加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完善各种实验室设备,增设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对外交流,完善课程结构。

3.丰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涉及面广,因此要丰富其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单一化。总的来说,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内容和实践部分的内容。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要适当增加有特色的选修课,使得学校能够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专业,以便培养出专业且有特长的电子商务人才。结合现在的行业发展方向,并按照企事业的需求不断更新调整所开设的课程,主要可以考虑电子商务的营销专业方向、电子商务网站维护与开发专业方向、电子商务认证专业方向、电子商务证券专业方向、电子商务财务专业方向。

4.整合课程实施阶段,增强课程建设能力。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主要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既不同于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又与技校培养的纯实用型人才不同。应用型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是综合性的学科体系,把课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运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原则,转变传统型的“以理论为中心”教学的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随着课程内容的持续提高,不断寻找有效的课程实施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更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总之,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课程建设体系,它离不开各个方面的支持与实施开展。当前,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地健全专业课程标准,加强高素质、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开创专业特色,把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专业特色的精品专业,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向人才,仍是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若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思考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69-74.

[2]赵红.沈阳工业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10(20).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范文第3篇

1 校企合作重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以行业企业的调研为基础,确认电子商务专业主要职业岗位及岗位群;邀请企业专家,在专业建设委员会主持下,根据市场调研确定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及岗位群,分析、归纳、总结典型工作任务;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的分析,获得职业岗位的通用能力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确定电子商务专业工作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融入到课程体系和相应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2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以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以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以网络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手段,全面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2.1 针对岗位需求,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标准。本专业将与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成立项目工作小组,根据电子商务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共同制订电子商务核心课程标准。

2.2 推进“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引入国家、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加强“双证融通”教学,提高学生获证率和就业竞争力。学生在完成《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助理电子商务师认证课程及实训》、《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网页设计》等课程学习后可以直接参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助理电子商务师、助理网络营销师、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师、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专员、计算机高新技术网页制作操作员等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行业认证或企业认证。实施“双证书”制度,每位学生至少要取得1项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

2.3 校企共建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以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以网络课程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手段,全面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参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重点建设《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等8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开发课程标准、电子教案、讲义、实验实训指导书、网络课件、教学录像、在线自测、在线答疑、试题库、试卷库等教学资源,8门课程全部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4 开发理实结合教材或讲义。与行业和企业紧密合作,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配套包括学习指导、电子课件、授课案例、实验实训指导书在内的课程电子资源。为主要专业核心课程《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网页设计》配套编写3本校本教材或讲义。

2.5 实施以能力为核心的过程化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改革。以能力考核为主体,改革考核评价标准,开展过程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采用笔试、上机操作、现场操作、在线考核、项目成果、答辩等多样化的方法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评价体系,注重过程化考核、职业能力的考核。核心课程引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以认证的形式取代原来的期末终结性考核方式;引入企业的经营、生产项目开展教学的课程,依据学生技能状况与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学业评价与业绩考核相结合。构建以“三方评价”为核心的校外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顶岗实习评价标准。三方评价指标包括校内指导老师对实习资料(实习报告、实习记录单)评价、企业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评价和表现评价、毕业生自我评价,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综合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美工 课程体系

一、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物流行业的突飞猛进,再加上淘宝等大型电商企业的推波助澜,电子商务行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DCCI发现,2015年全球网购用户渗透率高,中国网购渗透率达56%;中国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稳步增长,仅2015年市场交易规模就达11.8万亿元。

高渗透率和巨额的交易规模进一步催生了电子商务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无论是移动客户端,还是PC端,都有大量的数据交易流量。在大量购买行为的背后,是海量的数据库以及交易程序在支撑。网站的后台需要无数的专业计算机人才进行维护。在与顾客直接互动的网页前段,图片质量如何、交互性设计怎么样,直接关系到顾客的购买行为,影响着电商企业的销售额。然而,国内专门开设相关课程培养电商美工人才的高校并不多。这就让市场需求和人才供应之间存在着缺口,而且这个缺口正在逐步扩大。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具备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应用角度来说,就是要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要。毕业进入企业很快能够进入工作状态的。在课程体系中就要体现相关的需求。

二、现阶段课程设置问题

(一)定位不清

一般学校开设电子商务美工课程,主要放在美术类专业之中。这应该来说是国内高职院校的主流。因为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业务知识的教学,可以较快地让他们适应相应的工作环境。

一般来说,有了美术功底,进行相关的UI设计和页面设计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专门就网页设计规范以及交互设计的后台程序接口等问题进行教学,主要就是开设的美术类课程,既可以看作是美术的一个分支,又可将其当成是电子商务的一部分。既可以定位为美术的电子视觉化,也可以定位其为营销中的一部分。

模糊的定位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课程设置不明确,没有精确地把握市场对于美工类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

(二)专业特征不明显,课程开设不合理

专业定位不准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专业特征不明显。电商美工究竟是艺术行为还是一种营销行为,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尽管有一些网页基础课程,但是对于市场的专业需求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在一些电子商务的课程中,又包含了美术类的UI设计课程。导致学生无法分辨未来的发展方向究竟是交互设计,还是美术设计。这些都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高职院校,电商美工只是美术下的一个小方向,不可能上升到一个学科的地位。在课程上,也就导致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只要是适合的,都可能拿过来教学,让学生变得无所适从。不突出重点,不对接市场,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是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

(三)课程内容陈旧,实践环节薄弱

目前,电子商务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可以说,每隔几个月,网络上的信息就要全部更新一遍,并且以滚动式的发展模式向前不断累积。尤其是在程序设计中,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种新的程序语言和新的运行模式出现。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跟上网络发展速度,身处其中就很有可能被淘汰。

反观目前的一些电商美工类课程,一些陈旧的思想和陈旧的设计方法依旧大行其道,成为学校教学的主流。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打基础具有一定的帮助,然而对于他们应对市场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

电商美工是一个新兴专业,目前多数院校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课程内容陈旧,与岗位实际脱节,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实验、实训、实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美工在电子商务的应用。即便是在学校机房进行的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等实训,由于课时、实验条件等原因,学生掌握得也不是很扎实。

三、课程设置原则

(一)专业细分

所谓专业细分,就是根据市场的要求,专门地开设相关的课程。例如,在市场环境中,网店装修对Photoshop等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还有一些VI设计软件等,都是日常的网页设计,是互动设计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而且针对网页设计,还需有一定的html、css等语言基础,这些都是在日常的课程中所要强化的内容。针对电商美工这一专业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加专业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网页前端设计还离不开与后台的配合,所以还要懂一些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

(二)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学生集中时间熟悉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有助于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因此,课程设计还需要坚持模块化设计的原则。首先在开始阶段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然后再循序渐进,逐步扩展学习模块。综合技能培训阶段主要放在低年级,更加专业的学习模块就主要放在较高的年级。在每个学期的课程设计上,又要考虑模块之间的衔接与配合。

(三)教学组织严密化

教与学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都必须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在教授完相关的课程之后,还必须及时组织学生学习,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尽快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教授之后,还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及时处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实行问题导向,在课程开始前,为学生设定既定的目标,学习之后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即实践能力及时进行检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理论实践相结合

职业资格证书是进入一个行业所必需取得的。尽管目前国家推行简政放权,并且取消了一批证书,但是要进入特定的、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还是必需的。例如,在会计行业,会计从业资格证就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所必须具备的。在建筑行业,要从事相关的工作需要拿到相应的建筑师资格证。将职业资格评价体系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尽早地接触到实践,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毕业的时候比别人更具竞争力,可以及时地融入企业中,尽早地承担起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作者单位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解新华,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改课题(JXJG-14-50-1)内容――“市场需求导向下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剑程,杨荣明,吴自爱.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设计研究――基于人与岗位匹配的视角[J].电子商务,2015.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范文第5篇

1.1教材设计不完善

教材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教材体系的设计、教材内容的安排都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为计算机专业所编写的,而且教材大都是参照OSI参考模型来编排章节,教材内容涉及到数据通讯技术、广域网和局域网、计算机硬件设备等非常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因此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来说往往很难领会其中的抽象概念和明确网络工作的基本原理,而且所学内容与将来的实际工作需求不太接轨,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1.2教学方式机械化

电子商务专业属于一门新兴专业,它侧重对学生商业服务与管理能力的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对该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往往照搬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师通常采用PPT进行授课,教学模式像流水线一样僵化、机械化,而且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中新的技术和知识不断涌现,需要教师及时的补充,可是PPT课件往往被多次利用,教师很少对其内容进行更新,这都影响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效果。此外,高职《计算机网络》这门课一般有48学时,可是学生的实践课仅占到总课时的六分之一左右,这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改革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建议

2.1改革教学内容,革新教学观念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电子商务运作、管理人才,因此《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电子商务业,而且所授内容要通俗易懂,易于被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所接受。对此,首先高职院校要树立“应用能力为主,理论素养为辅”的教学观念,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重新设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将教学内容的重点由计算机软件产品、计算机硬件设备等专业知识转向网络工作原理、网络建设与管理等贴近电子商务业的知识,对于太过专业而又用处不大的理论性知识则可以不讲或略去。如《计算机网络》中底层协议的定义规则在实际应用中很少涉及,所以没必要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只需简单介绍其基本功能即可。其次,高职院校要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不能再采用演绎式的编写结构,而是要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与实际应用有关的内容。拿OSL七层参考模型来说,其中“路径选择算法”和“物理特性”等抽象的专业知识可以直接删掉,只需保留七层协议的基本功能就足够了。

2.2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教师一般同时承担计算机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属于新兴专业,一些教师还不清楚电子商务专业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具体需求,因此按照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对此,今后教师要增强对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和需要的了解,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努力改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讲,首先教师可以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后半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树形、环形以及网状等众多结构,倘若只是单纯的理论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可以在讲解过后让学生进行连线操作,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相关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比如用FLASH课件来演示一些操作过程,将复杂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如在讲授局域网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宿舍中多台电脑共同上网”这一生活实例进行讲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2.3改善实验室条件,重视实验环节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路》课程教学要侧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完善实验室建设、重视实验环节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网络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室条件。在网络实验室中配备工作于各层次且比较常用的网络设备,如二层和三层交换机、无线网卡以及路由器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进行组建不同拓扑形式的局域网等实验时需要具备的。此外,学校还要在实验室配备一定量的PC和网块,便于学生演示网络操作系统的各种功能,实验室中一些常用的工具也要配备齐全,如测线器和网线钳等,将这些常用工具统一放置到工具架上供学生使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重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环节。实验教学能够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并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验环节十分必要。为此,高职院校要适当增加实验环节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设立一定时数的实验课,并且为实验课设置独立的教学大纲,教师按照大纲要求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实验,通过实践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2.4改变考核方式,匡正人才标准

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仍然以区分“优劣”为目的,教师通过学生期末试卷的得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考核方式往往让学生过分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改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方式,培养知识运用能力强、基本功扎实的电子商务人才。今后教师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实验环节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等都作为学生考核的指标,让学生既注重理论知识又重视实验环节。此外,《计算机网络》课程期中、期末考试的内容也要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置,既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要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考察可以采用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的试卷来考核,而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抽题作答”的形式进行考核,例如让学生从教师预先建立的题库中抽取3道题目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评分。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