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校本研修总结(精选5篇)

  • 英语校本研修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在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具体实施的大背景下,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编写的教材包括了人教版、外研版、牛津版、北师大版、冀教版等多种版本,不同省份与地区对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呈现出不同的趋向。贵州省从2010年秋季起,全面启动了…

英语校本研修总结(精选5篇)

英语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黔南 高中英语 教材使用 趋向性 调查报告

引言

在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具体实施的大背景下,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编写的教材包括了人教版、外研版、牛津版、北师大版、冀教版等多种版本,不同省份与地区对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呈现出不同的趋向。贵州省从2010年秋季起,全面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在教材使用方面,人教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英语新教材是我省各地高中使用最多的版本。调查表明,近三年来,贵州黔南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全部采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新教材,采用率达100%。

本课题的研究核心是以黔南地区16所大型(完全)普通高中英语人教版教材使用趋向的统计与调查分析,重点探讨该地区英语必、选修教材的处理问题、必选修课程设置的典型问题及教材与高考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国家在推动高中新课改的过程中,在教材的编写与采用方面,均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各省各地区甚至不同的学校都出现了多种版本英语新教材的使用趋向。教材是实施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工具(张立纳,2010)。长期以来,教材本身独具的权威性决定了它会给予学习者思想上最大限度的引导,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潜意识把教材视作最符合规则和最科学的指导文件(张正东,2007)。

在新课程教材开发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不失为一套优秀的教材。自2003年秋季使用以来,与其他版本相比较而言,它已经成为各地高中学校采用最广泛的一套教材。这套优秀教材严格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编写了必修与选修课本,把教材多样性、层次性与可选择性充分体现了出来,同时为黔南地区高中学校提供了一套实际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本。

但是,在近四年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在必、选修课本使用、选修(I、II)课程设置,以及与高考教学衔接等方面,一些症结开始呈现,黔南地区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也表明,此类症结有待解决。

二、研究方法

针对黔南州新课程实施教材使用趋向的突出症结问题,课题组①对该地区的高中学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思想内涵、社会意义、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差异等各层面出现的问题找到症结,了解问题出现在哪一环节。这是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2.案例分析法。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科教材的特别之处,积极关注该地区产生的教材使用趋向问题,及时总结和对典型案例深度剖析。

3.比较法。对研究的教材(人教版)这个对象,课题组采用对比探析,兼顾正反客观的评价,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面比较、实验前后之间进行比较,保证了课题研究中数据比较的翔实有效。

三、黔南地区教学症结

如果高中教师还没有充分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不改变,肯定会有“讲不完、教不会”的感觉(陈琳,2007)。课题组研究发现,黔南地区普通高中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症结:

1.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理念认识不清;

2.教学方法跟不上新课程改革,“满堂灌”现象依然严重;

3.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依然特别突出,从行政方面对教师教学、学校办学水平等的考核,都紧紧围绕“高考业绩”这个核心进行;

4.教学内容与课时数存在矛盾;

5.教材自身存在的某些薄弱点等。

四、教材使用趋向性的反馈

调查发现,黔南州农村普通高中在处理英语教材时,通常把处理重点放在选修教材方面。因为必修是最基本的七级目标要求,教材的取舍就只针对选修I、II两个系列。黔南地区的高中学校在这个方面的做法通常从行政手段与教师个体两个方面体现。课题组通过调查该地区部分高中学校折教材征订数据,统计分析表明,100%的学校均通过行政手段统一征订了必修1-5,以及选修I系列6-8课本。86%以上学校能把选修I系列中的9-11教材统一征订给学生。95%以上受调查的学校及老师都能把授课任务安排至教学完选修8,然后进入全面的高考复习。最长的高考复习达到一年,即英语教师在高三学期刚开始就进入高考复习。最短的也在高三下学期保证有5个月的高考复习时间。学校统一发放选修I系列的9-11课本,但98%以上的教师并没有采用这些教材。课题组采集贵州省瓮安县五所高中学校英语科课本近三年的征订数据论证以上问题。

表1 贵州省瓮安县2011-2013五所高中英语必、选修课本征订汇总表②

上表呈现了近三年即课程改革以来该县五所高中英语必修选修课本征订(发放)的数据。由以上数据汇总研究发现:

1.侧重开设必修+选修I系列6-8的课程。

地处黔南地区的瓮安县,在高考成绩方面一直处于本州龙头位置。该县五所高中学校侧重开设了必修+选修I系列中的6-8的课程,在教材数量上能依据《课程标准》实施,基本能达到高考的基本要求,从侧面反映出高考对课程和教材使用趋向的决定性作用。

2.均未开设选修I系列9-11课程。

对比该县三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五所高中均一致没有订购选修I系列(9-11)课程教材。由此可以推断,98%以上的高中(尤其是农村高中)都考虑课程内容量大、课时不够,以及高考复习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舍弃选修教材的做法。由此看来,尽管相关部门能开发一套比较优秀的教材,但是,地域、政策、课时及不同背景等诸多因素会使得教材的使用大打折扣。

3.选修II系列的三类教材使用率极低。

从上表数据看,仅有两所中学在2011年的教材采购中订购了选修II系列中“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英语写作》与《高中英语语法与词汇》两册课本。这意味着仅有2/5的学校使用选修II系列课本,而且仅仅教学该系列课本中极少的部分。课题组分析认为,学校给学生发放这两本书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对夯实语言基础、提高高考应试技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后续的年份(2012、2013),这两所学校都停止了征订,原因就是该地区教师几乎不使用该系列课本进行课堂教学。其他3所学校一直未采购过任何选修Ⅱ课本,即使用率为0%。由此分析,课程与教材改革涉及的选修课程,如果没有制度上并配套相关严格的监督落实,再完美的标准,估计都无法实现。

按照上面的2011年订购选修Ⅱ的情况来看,尽管有两所学校发放了“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英语写作》与《高中英语语法与词汇》两册课本,但是,这两所农村高中的英语教师是否具体落实到课堂里呢?这又是课题组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课题组对以上两所农村学校(瓮安中学、瓮安二中)的学生共计5个班50人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1:高中英语选修课本系列分为Ⅰ与Ⅱ,系列Ⅱ又分为三类。请问,学校为你们开设专门的选修课时吗?A.开设;B.未开设。问题2:老师使用这些课本上课没有?A.使用;B.未使用。针对以上问题,发放50份问卷,收回46份,有效问卷44份。见下表。

表2 选修系列开设情况的问卷调查(一)

调查表明,黔南地区农村高中选课指导制度依旧不完善。尽管选修课由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开设,但是也“鼓励学校尽早、尽可能多地开设任意选修课程”(张连仲,2010)。由于学校没有相关选课配套的制度,英语教师在授课方面,仍围高考“指挥棒”转。所以,对问题2的回答,绝大多数学生(77.27%)回答是未开设。由此说明,课程改革是需要制度保障的。

4.高考主导着教材使用趋向与课程的设置。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修习完成选修6-8,达到八级目标要求,为参加高考做准备(高洪德,2007)。那么,针对完成选修6-8达到八级这个问题,课题组设计实施了一些调查问卷,主要研究目的是学校和教师对高考方面授课的侧重。调查对象为高二下学期、高三上学期的学生。看问卷题目:就英语选修I系列课本6-11,在你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已经讲授到?摇 ?摇,老师计划讲授完?摇 ?摇。A. 选修6,计划完成选修8;B. 选修7,计划完成选修8;C.已经完成选修6-11;D.没有采用选修6-8。发放问卷共计40份,回收38份,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37份。

表3 选修系列开设情况的问卷调查(二)

表中数据显示,第一,99.98%的学校都能在高三上学期开始时基本完成选修6-8的教学,确保达到课程标准八级高考要求。第二,76%以上的学校为了高考,能在高二下学期完成选修8课程,可以看出学校对高考的重视。第三,个别学校教师上课有随意性,比如高二年级下学期有10份问卷发放于同一个班,调查表明,该班仅以必修1-5作为授课教材,完全抛弃选修教材。导致这种做法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教师没有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其二,教师有意降低语言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所有学校应保证开设模块6-8(教育部,2007)。只有落实教材,夯实语言基础,才能确保后期高考技能的显著突破。

结语

在黔南地区高中的教学中,如果选修Ⅱ系列没有制度保障,没有专设的选修课程表与选修课程教师这样的三个基本条件,就根本不可能实施好选修课教学安排,课程改革就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由于农村高中教育政策、资源、师资状况及地域环境所限,学校对选修系列课程开设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如何有效开设选修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把握与理解各不相同,将会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与高考技能培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作为地处黔南的农村普通高中,如何有效学习领会课程标准与合理利用新课程教材,把课程标准落实到具体高中教学中,是教育主管部门值得探讨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注释:

①贵州省基础教育研究2012省级课题“农村高中实施新课程的难点及其突破(No.2012B236)”项目组.

②数据来源于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教育局2011-2013各校秋季入学教材征订统计(普通高中部分).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张正东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陈琳.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英语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作者:郝成淼 单位:江苏宿迁学院 近十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概况 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始便受到特别重视。在试点并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后,教育部迄今共批准了三批共100所高校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示范点项目学校的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在全国高校中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色。另外,部分非示范点项目学校的实践也引起了较多关注。但是,也有许多非试点、非示范点学校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却乏善可陈。笔者在访问部分示范点项目学校及非示范点项目学校大学英语相关网站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近十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可归为如下三种主要形态: 1.基本沿袭传统课程体系的形态,即 大学英语(1)至大学英语(4) 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虽然自2002年初便开始启动,但走的是 试点 全面实施 示范点 的路子。其中试点学校为180所,示范点项目学校为100所,相较于全国841所普通本科高校(笔者注:教育部截至2012年4月24日统计数据)的总数来说,所占比例甚少。在本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许多非试点、非示范点学校(如江苏宿迁学院)因政策、经费、传统、学生、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并未跟上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其所谓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课程体系,即课程名称仍为 大学英语 ,性质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为综合(基础/通用)英语,在1 4学期开设,合计16学分左右;这些高校虽也有一定的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选修课,但基本都是教师自发开设,未有形成体系;专业英语课程则由专业教师开设,未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与大学英语教学几乎完全没有关系。 2.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改革而成的形态,即 综合课程+拓展课程 这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形态的共同特点是压缩传统综合(基础/通用)英语课程,增加各类拓展课程,重新设定综合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学分分配与开课学期。其中,综合课程一般为必修课程,而拓展课程则既有必修课程,又有选修课程。但是,这种课程体系形态在不同高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综合课程方面,不同高校分别开设一至四个学期不等;在拓展课程方面,不同高校作出了不同的定性,一些学校基本定为人文性课程,一些学校基本定为专用英语课程,还有一些学校兼有;在综合课程与拓展课程的开设顺序方面,多数学校先综合课程再拓展课程,也有一些学校综合课程与拓展课程平行开设,打破学期限制由学生自主修读。以上海理工大学(该校曾为试点学校)为例,该校先开设综合课程,拓展课程则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包括英语语法、英语词汇训练与提高、交际英语口语、情景英语口语、中级英语口译、高级英语口译、实用英语写作、报刊英语阅读与翻译、英语报刊选读、影视英语、旅游英语、会展英语、法律英语、商务英语谈判、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英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10]。 3.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 革命 而成的形态,即 专门性英语课程体系 受专用英语(ESP)及英语专业(EnglishMajor)教育等研究与实践的影响,一些高校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革命性的尝试 彻底摒弃传统的大学英语综合(基础/通用)课程,设置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完全专门性的英语课程体系。比如天津大学(该校为示范点项目学校,且曾为试点学校),该校的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英语读写译、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以及选修课程英语写作、翻译实践、英语视听说、英美文化、西方文化导论、英语影视欣赏、经贸英语等[14]。大学英语教育专门性课程体系的构建顺应了世界公共英语教育的主流,符合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为大学英语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存在的问题 综合近十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与建设情况可以看出,如今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现提炼如下。 1.政策缺陷影响课程体系建设 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主体的现行大学英语教育政策既是本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又是其行动纲领。但是,政策制定者、实施者和目标群体之间对政策的控制层次不平衡,在信息的掌握与处理方面不对称,政策弹性与适应性不足,公平与正义方面也有问题存在,然而又缺乏配套的问责机制[15]。具体到有关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规定方面,《课程要求》在内在逻辑上都存在混乱,存在前后不一致的表述: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 , 各高等学校应 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 ,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等等[1]。看到政策规定的这些表述,实施者会有这样的困惑:大学英语是一门课程还是多门课程?大学英语是基础课程、素质课程、工具课程还是人文课程?大学英语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 与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 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到底该如何定位?总之,政策本身的缺陷使得以此为行动纲领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在科学性上出现问题,影响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2.实践与研究一定程度上脱节 学界近十年对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取得的 一个总体认识、四种主要理念、四类主要模式 的主要研究成果,可以说,对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较为多元的科学视野。但是,在实践层面,许多高校(尤其是非示范点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循传统,视野狭窄,缺乏整体观念,忽视当代教育哲学的课程与教学思想,没有科学的课程理念,大学英语课程目标 应试化 倾向严重,对社会与学生的新英语能力需求缺乏有效回应,大学英语教材设计、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陈旧的局面未能有效扭转,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展现,大学英语教师无奈地停留在 教书匠 层面。#p#分页标题#e# 3.不同高校的课程体系形态存在较大不平衡 迄今,学界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属性定位)的认定依然存在分歧,主要存在 长期占主导地位的 通用英语说 、发展势头强劲的 专用英语说 和折中主义的 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结合说 三种观点[16],而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的认定直接影响着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的构想与表述,自然会对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产生影响。各高校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呈现出基本沿袭传统课程体系的形态、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改革而成的形态和在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 革命 而成的形态等,除了传统、资源(经费、设备、师资)、学生等方面的差异外,根本原因还在于各高校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认定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大为不同,故而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形态上出现较大不平衡。 总结与建议 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尽管改革已然十年,但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课题依然具有迫切性。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方面,如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并让研究切实地指导实践,如何去规避政策缺陷以使政策成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行动纲领,如何深入探讨大学英语教育性质问题使得大学英语教育的性质定位有一种兼具普遍性与前瞻性的思想指引,等等,都是接下来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各高校应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拓视野,尊重学生,解放教师,发挥传统、资源、学生力量,借鉴先进高校经验,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方面作出更富建设性的努力。

英语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转型 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

2015年初,河北省启动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成为河北省首批十所试点高校之一。为落实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整体部署,提高学院整体水平,加快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步伐,落实转型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开展了推进英语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项目,由原来上四学期的公共英语课时缩减成上三个学期,第四学期英语课改成了选修课,改变选修课比例偏低的现状,为适应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后英语教学课程体系改革,英语英语选修课教学也采用了相应的措施。

1.学生所需英语选修课课程的调研

首先,在第三学期英语课上,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学生可以采用多选的形式,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你最喜欢上的英语选修课:旅游英语,职场英语,跨文化交际在生活中的应用,西方礼仪文化,英文电影配音与口语交际,美国文化入门,欧洲文化鉴赏,考研英语,英美文学鉴赏,英王室古今轶闻及中英王室文化对比,趣味英语翻译,英文电影与文化赏析,趣谈中国文化及英译,英文歌曲与语言文化,英语测试技巧(四级方向),大学英语六级。学生们普遍对这些课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英语测试技巧(四级方向)、旅游英语、英文电影与文化赏析这些选修课关注较多。

2.适应转型发展后的英语选修课的举措

笔者承担了旅游英语这门选修课。为适应转型发展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不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在上选修课时,实行了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这些项目通常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每个小组学生的兴趣选一个旅游景点;二是要求学生找资料、收集信息;三是学生整理资料,做PPT;四是在展示环节,改革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给全班同学做5分钟的讲解,用各自喜爱的方式尝试和体会。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老师也会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会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就会备受打击,其他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等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探索和总结,让所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项目训练几乎是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注重了理论的应用性,使课程融入更多应用性元素,深度挖掘和广度拓展实践教学,把应用性贯传课程内容,也培养了学生们将来适应社会的表述技能。

3.改革后的英语选修课的效果

在经历了英语选修课课改之后,我们的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了笑语,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同学们个个都能朗朗上口,轻松应对;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增强了,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学生体会到了课堂是获取知识的场所,这为培养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急需的合格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4.对英语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英语选修课教学改革中存在许多应注意的问题,尤其是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

总之,本科院校转型已成为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现实要求,教师要把课程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促成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向知识的主动建构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玲玲.需求分析理论下大学英语选修课模块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英语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 要】本文结合本院《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教学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学环境以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于学院热动专业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1 依据

1.1 意义和应用前景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坚持培养实用能力的方向,要打破自我封闭的象牙塔式的学科体系。教师为了扮演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必须对什么是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把握,这样才会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在实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关键,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中取得新的突破。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英语教学作为学校培养新的复合型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类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职业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下对英语熟练应用,并且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新的复合型当代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亟待改革,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新的复合型人才。

1.3 研究基础

我院自2005年起,已在发电、供热等专业进行了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本人承担过2004级发电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

2 实施方案与计划

2.1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结合我院《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教学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学环境以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于热动专业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

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要通过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和生活化的言语环境。

具体的教学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必修模块+指定模块+任意选修模块。

2.1.1 必修模块(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新生入校时第一学期进行英语基础学习。立足于学生高中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注重体现与热动专业的相关性,着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期末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并达到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要求。

2.1.2 指定模块(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在第六学期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针对热动专业学生在未来职业业务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使用英文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的需要,结合学生认知规律,选用典型职业岗位中主要工作任务的实例,通过听说、读写与翻译多种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岗位所需要的实用英语技能。

2.1.3 任意选修模块是前两个模块的有效的补充,贯穿学生整个在校学习过程。它是根据学生兴趣需求、语言拓展学习需求开设的选修课。它是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一块重要的阵地。我们给学生提供满足兴趣和语言学习需求的多种公共选修选课,满足学生学业规划需求。

拟能解决的关键问题:改进英语课堂教学。

2.2 具体实施计划

(1)明确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2)丰富课程资源和教材体系,编写专业英语教材,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3)重视课外自主学习指导,开设选修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行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技能大赛等)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4)发表相关论文两篇。

2.3 拟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主要保障条件

(1)调研法:去电厂参观,学习热动专业知识,为专业英语教学打好基础。

(2)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获得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

(3)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学情况,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总结论文,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成果

3.1 实施范围、教学受益面

将对英语课程的改革实施起到参考及示范作用,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3.2 预期成果形式及数量

(1)公开发表关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论文2篇;

(2)编写校本专业英语教材1套;

(3)“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报告 1份。

3.3 预期的主要创新之处

英语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一、汲取传统道德精华,

协调学校人际关系

宝安实验学校地处新老城区结合部。“实验学校”实验什么?学生既有来自毗邻大型高档商住区金泓凯旋城的业主子女,也有来自新乐社区原住民的子女,更有大批来深务工农民工子女,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各异;就教师队伍来说,由于是新建校,教师既有来自全区各校的名优骨干、学科带头人,乃至为进城而辞职的各街道所属中小学的中层领导和学科组长,也有大批新毕业生和代课教师。如何确保校园的和谐稳定和每位学生快乐地成长?经过学习研讨,学校认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大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协调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伦理主张及行为规范,对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交换法则、金钱观念等不同程度地侵入中小学校园,使学校人际关系出现不良苗头。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应积极发掘和继承传统人伦思想的精华,促进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确保每个孩子在和谐校园里快乐成长。

2006年10月,学校申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实效性方式的研究”正式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研究”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其子课题。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文化有着大量关于和谐的思想,充分发掘其有利于校园和谐的内容,当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益的启迪与借鉴。构建和谐校园,人与人的和谐是基础,没有人与人的和谐,就没有整个校园的和谐。学校通过发扬“敬师”“慈生”的传统道德思想,协调师生关系;通过梳理“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准则,协调师师、生生关系。还开展了大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每周开设一节传统美德教育课,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大型传统美德教育展演活动,每月每班开展一次传统美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举办传统美德教育主题板报、手抄报、书画比赛,每学期评选“文明礼仪之星”、“团结友爱之星”等。

学校还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着“既有中华经典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学校特质,并在办学思想、教书育人、成人成才等方面具有引导、启迪价值,且兼具文化深刻性和逻辑自足性”的总体特点,为学校十栋楼宇进行了文化命名。小学部三栋教学楼分别取名“养成楼”、“进学楼”、“敏行楼”;中学部三栋教学楼分别取名为“文风楼”、“质雅楼”、“德颂楼”;体育楼、艺术楼、行政楼、教工宿舍分别取名为“君健楼”、“和韶楼”、“弘毅楼”、“庸和府”。在行政楼中央大厅设立了铸有“美德如诗、爱心如歌、博识如海、睿知如泉、力行如剑”字样门型校园中心雕塑。行政楼校门迎面墙分楼层装配了诠释勤奋求实,探索创新校风;爱岗敬业,追求卓越教风;文明好学,合作探索学风的大型装饰浮雕。

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的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干群、师师、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协调,课题于2009年8月通过总课题组审查,正式结题,并于2009年9月获得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实践证明,传统道德有特定的历史性,但其合理因素仍是今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道德资源。

二、紧扣素质教育主题,

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

通过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学校成功地解决了新建校人际关系的磨合问题,营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然而,如何满足“业主子女”、“原住民子女”、“农民工子女”的不同教育需求,保证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一问题又摆在面前,学校通过学习研讨,逐渐明确了思路。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适应其能力与倾向,同社会要求相一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是旨在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性的发展。因此说,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即实施个性化教育。

学校在充分了解学生和认真分析新校硬件优势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全校师生和家长及社区的意见,邀请中央教科所专家一同拟定了《宝安实验学校2006―2010年发展规划》和《英语、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规划》等四个征求意见稿,几易其稿,然后决定召开学校发展论坛,邀请近20位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研讨和论证《发展规划》,确立了“优质+专长,规范+创新”的办学理念,决定“建立适合学生个别需要的个性化教育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以‘多彩的校园生活,多样的学生发展’为主线,突显英语教学特色,同时强化艺术教育、体育,构建三大特色教育模式”。

英语教学方面,聘请有经验的外籍教师,建立英语教研中心,实行小班化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体育艺术方面,试行“2+2”特色教育项目实验,让每位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2项艺术技能。体育方面,建立学校体育运动指导中心,加强体育科研,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规定的体育课程的基础上,以舞蹈、健美操、武术为专项教学内容,使学生较好地掌握2项以上的体育技能,突出体育教学特色。艺术教育方面,建立专家工作室,聘请教育专家和艺术家任学校艺术教育顾问。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教会学生每人掌握2项艺术技能,组建具有市、区乃至省级一流水平的学生艺术团队。

三、开发系列校本课程,

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

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对受教育者的社会化方面关注得多一些,在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方面重视不够,课程整齐划一。而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改革教育的关键是改革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开发校本课程,是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大热点。

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学校软实力的一种建设。它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单一化、教学目标单一化、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冷清局面,使之成为改变学习环境、塑造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丰满办学内涵、彰显学校特色、提升教育品位的一条鲜活途径。宝安实验学校在确定了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的办学思路之后,在近四年的探索实践中,陆续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等7大类81门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等3大类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等3大类综合课程。

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拟定选修课程基本框架,动员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发选修课程,报学校学术委员会筛选或指导修改。同时,以学校选修课程基本框架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向学生和家长征求意见,然后在兼顾学校、教师和学生及家长意向的基础上,确定每学期的《选修课程目录》,向学生公布,组织学生自主申报。最后,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形成选修课目、辅导教师、开课时间、开课地点及报修学生名单,在校园网上公布,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系统。为弥补学校师资的不足,我们采取外聘教练、与校外培训机构联手等措施,确保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团队活动。学校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参加一项班级的或团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以研究报告或作文形式呈现活动过程和成果。

综合课程包括学校传统项目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

截至本学期,我校160多位教师开发或承担了选修课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占全校专任教师的63%;近3300名学生参加了选修课学习,点全校学生总数的85%。七大类81门选修课、三大类活动课、三大类综合课基本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四、构建多彩校园生活,

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

建校四年来,学校每学年举办一届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活动,让学生在发掘自我潜能,多方展示自己,获得成功体验中拓宽人格健全的发展空间。

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举行庆“六一”文艺演出,几次汇演的同时,学校都分别在会堂和剧院前大厅展出了百余幅精美的学生书画作品,吸引了领导、来宾和家长的驻足欣赏和好评。这些活动展现了宝安实验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果,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009年5月,学校在前三届庆“六一”文艺演出的基础上,举办了首届校园艺术节,艺术节以“金色童年,阳光少年”为主题,举办了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全校性的美术欣赏课、庆“六一”学生美术作品展、庆“六一”文艺汇演等四大活动。艺术节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体现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节每年10月举行,至2009年已举办了三届。每届体育节的活动项目在前届的基础上都有所丰富,现在体育节已设立了学生田径运动会、教师趣味运动会、学生广播操比赛、师生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各类比赛,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充分体现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活动主题,促进了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008年11月,学校承办了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宝安区选拔赛,也即拉开了我校科技节的序幕。次年举办了第二届科技节,开设了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小论文评比、科技演讲比赛、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展览和评比、科普专题展览、流动科技馆展览等活动。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班班活动,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高潮叠起。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发展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英语作为学校特色教学之一,从2006年迁入新校园第一个学期举办首届英语节,至今已四届。形式多样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展示英语才华和魅力风采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第四届英语节设立了英语和双语教研活动、英语文艺节目汇演、英语阅读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电影欣赏、英语爱心集市、英语歌谣表演、英语猜谜游戏、英语游园活动等13个活动项目,全校近4000名师生及其家长积极参与,充分激发了全校师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四大节庆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特长的良好空间和展现自我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每位学生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