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工作方案(精选5篇)

  • 业务工作方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活动安排 本次企业服务月活动主要从区级层面与镇、工业区两个层次开展。在时间上,突出9月份的集中活动,并将活动贯穿于全年365天的全过程,形成鼓励企业、帮助企业、支持企业的长效机制。 三、活动内容 (一)学习、贯彻、落实支持企业发展各类政策。…

业务工作方案(精选5篇)

业务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一、活动主题

本次企业服务月活动以“深入基层,服务企业”为主题。“企业活,则市场活;市场活,则活”。要深入贯彻区三届六次全会及市、区党政负责干部会议精神,通过企业服务月活动这个有效载体,以深入学习贯彻市促进经济发展重要政策、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为重点,搭建为企业服务的平台,营造为企业服务的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大胆尝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二、活动安排

本次企业服务月活动主要从区级层面与镇、工业区两个层次开展。在时间上,突出9月份的集中活动,并将活动贯穿于全年365天的全过程,形成鼓励企业、帮助企业、支持企业的长效机制。

三、活动内容

(一)学习、贯彻、落实支持企业发展各类政策。组织开展学习、贯彻、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政策的活动,更好地服务企业、促进发展。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学习市政府将要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开展各种形式的政策宣传和培训。对照自身的职能,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抓好政策落实,对市政府将要出台支持企业搞活、支持产业发展、创造良好人才环境的一系列政策,抓好政策细化、政策落地、政策生效,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充分激发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落实市政府扶持政策的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完善我区扶持企业、支持产业发展、鼓励人才引进、提高行政效能的各项政策。并采取政务公开的方式,及时将政策告知企业。

(二)召开全区推进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区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克服各种不确定因素和瓶颈制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召开一次推进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宣传国家、市、区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介绍我区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并对区工、商企业50强进行表彰,建立区领导与50强企业结对联系制度。

(三)区领导走访调研百家重点企业。全面贯彻市、区党政负责干部会议精神,主动服务企业,深入企业第一线,由四套班子领导亲自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镇(工业区)领导参与,分别有针对性地走访调研100家中小企业,听取企业对我区投资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激发我区企业发展活力。各镇、街道、工业区和区属单位,对所属的规模以上企业要普遍走访一次。并对区领导走访调研企业收集的问题和落实情况,责成相关部门将办理结果及时给予反馈。

(四)区领导挂钩联系百个在建重点项目。为进一步深化推进工业项目落地和建设步伐,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速度和活力。按照《区年区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名单》(金委办[]39号)精神,深化落实领导挂钩联系100个在建项目制度。开展在建项目联系走访,加快推进一批工业项目落地和建设步伐。各镇、工业区要对其所属在建项目,建立镇(工业区)领导联系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并进行一次全面走访,做到全覆盖,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和困难,研究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五)召开一系列企业座谈会。当前,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不同行业企业面临不同的发展困难。为了更好服务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相关部门参加,分行业召开不同类型重点企业座谈会,创造政府与企业直接交流、沟通的平台,了解各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企业经营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动帮助企业化解发展困难,推动全区不同行业、企业健康发展。

(六)召开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恳谈会。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当前资金困难的瓶颈,由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联合会共同组织相关银企恳谈会活动,创造一个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联系沟通的平台,了解中小企业需求,介绍金融知识和产品,指导企业,帮助企业,并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状况进行现场答疑。

(七)认真总结和充分展示作风政风建设工作成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加强全区作风政风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拓宽民主监督渠道,通过总结提高,充分展示作风建设年的工作成果,建立作风政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并注重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与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相结合,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设立政府效能网上投诉站,加强监督。

(二)深入企业,掌握实情。各单位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和征询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深入了解和分析我区经济发展和企业服务工作的情况,提出进一步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工作建议。

(三)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各单位要通过“深入基层、服务企业”活动对自己的服务职能进行自审,创新思路,改变不适宜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拓宽服务渠道,进一步完善服务,讲究实效、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四)通力配合,务求实效。各单位要围绕发展大局,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通力配合,形成合力,做到服务企业全覆盖,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各镇、街道、工业区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深入基层、服务企业”活动方案,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业务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1、服务业持续稳步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666.45亿元,比2000年增长78.6%,年均增长12.3%。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35%,比20*年的49.1%增加了3.4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6.9:44:49.1变为20*年的5:42.5:52.5。

2、生活和生产业竞相发展,现代服务业正在崛起。

—会展业发展强劲。*会展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亮点。目前拥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展馆2个,总面积8.8万平方米,展览公司120多家,相继举办了不同层次的大型会议和展览,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年,全市共举办会展103个,其中全国性展会3个,区域性展会19个,地方性展会36个,综合性展会12个,全年展会成交额370亿元,创造综合效益39亿元。

—现代物流业健康起步。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下,现代物流业实现健康起步,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为标志的现代物流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物流产业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金融服务业实力不断增强。*金融保险已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综合服务水平和资金结算效率显著提高,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逐渐形成。20*年,*地区各类金融机构达1859个,从业人员4万余人。各项存款余额3599.70亿元,较年初增长16.7%。各项贷款余额2158.10亿元,较年初增长12%。保费收入44.94亿元,赔款和给付9.5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230.92%和139.9%;电子结算中心同城票据交换日均交易2.4万笔,交易额39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1.03倍和1.22倍。20*年区域票据交换业务不断扩大清算的覆盖面,清算网点增至532家,是2001年参加同城票据交换清算网点的1.38倍。电子联行日均结算量15899笔112.1亿元。

—信息服务业市场逐步形成。*信息产业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多元化信息服务市场逐步形成。20*年信息产业企业逾千家,邮政业务收入62.34亿元,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19.25万户,ADSL宽带网用户33.93万户。目前拥有各类信息通讯服务机构42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

—房地产业发展稳步、健康。20*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房屋施工面积4030.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房屋竣工面积1131.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7%。商品房施工面积2174.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1%。商品房销售面积497.34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171.30亿元,同比增长110.6%。

—商贸、餐饮业发展迅速。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48亿元,比2000年增长54.2%,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68.3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餐饮业销售总额达到72.62亿元,同比增长11.8%。

—社区服务业崭露头角。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社区服务业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了以利民、便民为框架的服务体系。截至20*年,全市已建成各类社区基础设施260多个,总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以上。创办各类社区服务实体5800多个,从业人员达到4.8万余人,安置下岗人员2万多人,收入达850多万元。

—中介服务业增势强劲。伴随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和社会资源市场化配置,中介服务业显示出良好的潜在需求和发展态势。以律师、会计(审计)、房介、职介、广告设计、工程监理、工商、税务、出国留学咨询等为主体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正在形成。

3、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随着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国企改革不断深入,*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知名服务性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东亚银行等纷纷落户*,全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不断增长。20*年,全市实际引进外资5.5亿美元,增长102%,增幅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上升,已经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格局。

4、服务业人员队伍日渐壮大,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第一大产业。*服务业不仅吸纳了新增就业,还承接了第一、二产业转移出的就业需求。同时,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也不断提高,愈来愈多具有现念和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加入服务行业。20*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64.32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29.5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达39.6%。服务业已成为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5、服务业优化城市功能配置,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随着*一批标志性市政工程相继建成,有效改善和增强了城市服务功能。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835.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1%。城建投资完成100亿元,累计完成573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电信通讯、市政道路、居住环境、购物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明显缓解,市民出行、居住和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二)主要问题

*服务业虽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国主要城市尤其是与全国副省级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1、总量规模较小,增长速度不快。2004年,*市第三产业总值为540亿元,居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第十四位,增长速度为12.3%,居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第十一位(见表2),这种状况与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与国外发达城市差距更大。近年来,世界各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主要发达国家已达71%,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

2、门类不齐全,新兴服务业实力较弱。从横向看,*服务业结构不够完善,专业服务市场、特色服务市场、新兴服务市场还没形成;从纵向看,服务业链条不长,甚至有“断链”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服务链条无论是向上延长,如研发、咨询、金融、信息、培训,还是向下延长,如物流、会展、中介、商务服务等,都缺乏有实力的“航空母舰”。

3、基础设施不足,高素质服务人才缺乏。我市服务业现有基础设施少、档次低、布局不合理,发展后劲薄弱,特别是服务功能完备、经营技术先进的现代化设施缺乏,无法吸引更多的具备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的高素质服务人才。

4、辐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集聚态势。由于产业规划制定滞后、市场监督机制缺失等因素,我市现有服务业横向联系不够,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集聚优势,特别是品牌服务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实力不强,难以有效的发挥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聚集、辐射作用和比较优势。

(三)机遇和挑战

1、国际形势有利于我市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将为我市扩大出口、利用外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增加机会;国际间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将为我市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进而承接服务业转移提供良好机遇;加入WT0过渡期的结束,将有利于我市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2、“四化”发展理念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树立了更高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确立了内陆中心—外向型城市—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模式,确立了把*建设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定位,对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规划性、指向性和目标性。

3、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市不断拉大城市骨架,发展新区,为服务业扩大开放、加速升级创造了广阔空间。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出现,将刺激教育、医疗、疗养、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消费需求的增长,对以城市居民生活为中心的服务业带来有效的市场开发空间。

4、关中城市群核心城市地位提升了*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中心城市,陕西“一线两带”和关中城市群的核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其经济增长的内在支撑力和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极为广阔。借助区位优势,挖掘比较优势,发挥后发效应,作为西部和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交通、信息中心的功能将会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扩大。

5、“十一五”城市发展规划促使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十一五”期间确立建强创佳的五大主导产业,各产业关联发展,相互促进,现代服务业作为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产业的强力支撑,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服务业既遇到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国际、国内竞争加剧和自身发展不足的挑战和考验。区域经济圈内的城市抢占服务业发展先机,尤其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相继制定了加速发展的扶持政策,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积极应对挑战,加大力度、重点推进,实现全市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二、*服务业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和“四化”理念为指导,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坚持生产性和生活业发展并举。重点发展相对滞后的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的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的规模,以产业化促进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的形成,以社会化拓宽服务业的领域,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水平,以法制化改善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促使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水平,为促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总体目标

紧紧抓住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和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的机遇,加快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服务业体系。促进*服务业加大科技投入、更新经营观念、改进经营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人员素质、提升品牌形象。以会展、现代物流业为突破口,以欧亚经济论坛、*国际港务区项目为切入点,做强会展业和现代物流业,做大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做足商贸、餐饮业和房地产业,使*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把*建成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的区域性、国际化现代服务业中心。

总量目标:“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⑴年均增长13.3,到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9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0%;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5%。

三、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

在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聚焦强势行业,打造若干个特色鲜明的服务产业集聚区,增强区域经济中心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一)构建区域性的会展中心

依托*国际展览中心、陕西国际展览中心的资源优势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浐灞国际会展中心,进一步完善配套功能设施,以举办国际性的欧亚经济论坛、曲江论坛和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博览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为契机,培育和扶持品牌会议和展览,充分发挥会展业吸引力强、拉动力大的作用,着力打造“五大会展集聚区”⑵,使*会展业成为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区域性会展中心和中西部会展之都。

(二)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

以*国际港务区项目⑶为龙头,重点推进六村堡空港物流服务中心、长安引镇仓储物流中心、华圣果品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提升海星百货物流配送中心、方欣冷冻品配送中心、大明宫建材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的运作水平,使*成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物流平台和我国中西部区域性的物流枢纽。

(三)建设高新中央商务中心

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结合高新区一期商业改造和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更大范围的吸纳国际知名的银行、投资、保险等金融机构,证券、律师、会计、咨询、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上市公司、企业集团、科技公司总部、国内外机构的办事处等进入区内,形成高新区一、二期和紫薇田园都市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成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商务中心之一。

(四)建设新北城商务中心

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以*行政中心北迁和铁路新客站设立为契机,以张家堡广场为中心,结合未央大道改造,突出抓好北城新区建设。围绕出口加工基地和已形成的产业集群,加快对生产制造业提供及时、全面服务的金融、中介和集团总部的引进步伐,促使新的城市服务中心尽快形成。

(五)构筑盛唐文化的曲江新区

依托大雁塔旅游商贸区、大唐芙蓉园和大唐不夜城等项目,围绕唐文化,集中发展文化旅游、影视广告、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产业,形成以盛唐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文化、商贸产业集聚区。

(六)建设新型专业化特色大市场

以现有专业批发市场为基础,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工业消费品、纺织服装、医药、粮食、农副产品、旅游产品等专业特色批发市场。以康复路、长乐路为重点的纺织服装市场集群;以太华路、大明宫为重点的建材市场集群;以义乌商城、轻工市场为重点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集群;以汉城路为重点的医药市场集群;以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为重点农副产品市场集群;以西部国际车城、*汽车自选市场为主的大庆路、三桥汽车销售集散地。

(七)完善商贸集聚区

根据*市四级商圈、多级中心的商业布局,打造突出特色的商贸流通企业集聚区。

1、中心商业区。以钟楼为核心,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北大街、解放路等主要街区为依托,形成行业齐全,功能完备,集购物、餐饮、旅游、休闲、娱乐、金融、商务的为一体的商贸服务集聚区。

2、区域性商业中心。开发建设二环商业带,重点推进小寨、土门、沙坡、张家堡、胡家庙、红庙坡等6个区域商业中心的建设。

3、浐灞三角洲商业中心。围绕浐灞国际会议中心、陕西国际会议中心及浐灞三角洲商务行政中心等项目的实施,建设集商务办公、总部经济、文化娱乐、配套商业为一体的商务行政中心区,促进三角洲成为*东北方向的商业副中心。

四、*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市要按照强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努力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的思路,确立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工作,同时,实施重点项目⑷带动战略:

(一)突出发展会展业

发展目标:

发挥区位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招商力度,做大会展业,培育全国性、国际化的会展品牌,把*建成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到2010年,展馆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专业性展览占主导地位,国际性展会比例达20%以上,培育出一批品牌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的品牌展会,会展业收入达到5亿元,带动相关行业产值达50亿元,初步实现会展经济的法制化、国际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重点工作:

1、加快会展场馆建设。利用多渠道融资,科学布局,加快*国际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和*国际博览中心项目建设,启动*浐灞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建设。

2、推进品牌塑造和市场开发,争取并创建固定的品牌展会,形成*的特色和专业化方向。重点抓好欧亚经济论坛、曲江论坛和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国际性会议和展览,

3、加快体制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的同时,重点加强与国外著名会展机构的合作,引进品牌展览公司和会展人才,申办高端会议和名牌展览,吸引一批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大型展会在*举办,实现展会专业化、运作市场化、服务规范化。

4、加强对会展业的规划和管理。出台*市会展管理条例,制定全市会展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解决我市会展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5、营造良好的发展会展经济的舆论氛围。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开辟会展专栏,大力宣传会展经济、会展企业、会展人才,传播会展信息。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发展目标:

以培育和完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物流体系为目标,做大现代物流业,使*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和半径为500公里经济圈的现代物流产业重要枢纽。到2010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4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7%。社会物流成本降低2个百分点。物流企业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率达100%。

重点工作:

1、制定物流企业认定、市场准入、指导监督等地方规章条例,研究、出台扶持物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有竞争力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和引进3-5家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2、2006年全面启动*国际港务区、*六村堡空港物流中心、长安引镇仓储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保税物流中心(B型)⑸审批、设立,完善重点项目的功能设置,建设内陆无水港口,实现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与国际货运航线直接对接。

3、加快物流项目信息管理技术升级和*物流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出口加工基地建设速度和外贸企业加工创汇能力,促使其不断提升物流经营的运作水平。

4、科学布局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快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以及海星百货物流配送中心、方欣冷冻品配送中心、华圣果品物流配送中心、大明宫建材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的建设。

5、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增强和完善贝斯特、欧亚等货运市场的物流经营能力和服务领域,为“四区一基地”提供快捷、高效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

(三)加强金融服务业

发展目标:

加快金融业市场化步伐,使*成为信用制度发达,资金交易活跃,金融组织机构健全,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工具齐全,金融设施先进、金融信息畅通,具有强大金融凝聚力和辐射能力的西部金融中心。到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5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200亿元,保费收入达到100亿元。

重点工作:

1、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加快组建西部开发银行。要提高金融机构在现代市场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实现金融机构体制、机制的突破与经营理念、经营行为的创新、

2、加大直接融资力度,争取发行市政债券,为市政建设发展融资。积极为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股票发行创造条件,鼓励在深沪两大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鼓励业内兼并重组,发挥规模效应。

3、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方式。加强金融机构的协调机制,发展金融租赁,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4、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引导市民更新金融观念,树立合作、投资、创业的金融理念。

5、建立和完善金融资信评估、信用担保、金融咨询、保险评估等中介机构,特别是为中小企业贷款搭建金融平台。

(四)提升信息服务业

发展目标:

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实现自身突破。到2010年现代信息通讯服务业收入达到120亿元,年增长率20%-25%。实现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42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12部/百人,宽带用户接入比例达12%,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例达19%。

重点工作:

1、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网络设施合理布局,拓展有线宽带网络与宽带无线网络,建设天地一体的城市宽带网。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

2、积极促进各通信运营企业与信息服务需求紧密结合。推进各通信运营企业的技术发展和业务创新,提升信息通讯服务业的网络服务功能,为社会和居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3、全面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政府网站为企业、市民服务改革。以陕西省CA中心和已开展电子商务服务网站为基础,推进CA认证,引进、整合国内外各类电子商务资源,建设*市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带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服务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步伐,重点实施服务企业上网工程,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4、加快结构优化和调整。推进传统信息通讯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引导信息通讯服务企业联合与重组,培育一批大型信息服务业企业集团,提升信息通讯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5、抓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搭建公共信息与专业化信息平台。大力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个性化增值业务,降低成本,使基础性信息服务资费水平不断贴近居民消费能力。

6、大力发展信息外包服务,不断丰富、拓展数字服务的内容和领域。重点推动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服务、数据中心与资源外包服务、数据加工与处理服务等服务的发展,鼓励数字内容服务商在数字传媒、文化娱乐、电子商务应用等领域开发、利用,传播健康的数字信息,推动网络语言和文化多元化,建设“数字*”。

7、充分发挥高新区软件园的领军作用,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积极培养高水平的软件人才,扶持、壮大各具特色的品牌企业,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名牌软件产品。

(五)培植中介服务业

发展目标:

中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中介服务行业达到50个,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以上。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

重点工作:

发展中介服务业要在加强监管,提高信誉的基础上,确保其有序发展。

1、发挥中介组织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权威性的特点,提高中介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服务,降低交易成本。

2、加强行业自律,实现规范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世界级中介机构及分部落户*,促进中介执业水平的提高,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门类齐全的现代中介服务体系。

3、扩大中介服务业与国内外的合作,通过引进专家、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外部服务支持。

4、培育我市知名品牌的中介服务企业。积极引导部分条件成熟的,经营规模、业绩、品牌等在行业排名前列的本地法律、会计、咨询、广告、招投标等中介服务机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建成若干个全国知名品牌的大型事务所。

(六)开拓社区服务业

发展目标:适应社会需要,走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建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服务效益较高的社区服务网络。

重点工作:

1、鼓励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引导和培育各类社区民间服务的发展。加强社区服务队伍的建设,做到专职、兼职和志愿相结合,通过培训,促进社区服务队伍的合理化和专业化,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整合社区资源、拓宽服务内容。建立健全以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方便居民就近就医。

3、分别按照200米半径设立早点快餐店、便利店,400米半径设立物资回收部、修理部、理发店的要求,合理布局社区商业网点。

4、发展以家政和休闲、娱乐为重要内容的文化服务以及以提高居民身体素质为重点的体育健身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便民服务和社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七)提升商贸流通业

发展目标:

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招商引进力度,建立起“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管理科学”与现代化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商贸服务业体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16%,2010年总量1200——1300亿元。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010年达到250亿元。连锁经营年均增长速度15%以上,到2010年,连锁经营销售达3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30%。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0%。

重点工作:

1、根据新编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我市商圈的规划与建设,合理布局商业基础设施和新兴业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营造方便、快捷的购物网络。

2、积极推行现代营销方式,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规模化、规范化运作水平,加快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鼓励发展特许经营、制、多式联运等新型业态。

3、加大改革力度,加速国企退出步伐,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商贸流通领域诚信建设,确保商贸流通市场环境公平、公正,企业经营运作规范、竞争有序。

4、稳步推进农村生活、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保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康进行,改变和提升农村市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

5、积极开拓旅游餐饮、商务休闲、文化体育、时尚消费等市场,以节造市、抓好假日经济,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6、培育和打造十条特色商业、餐饮街区。以突出*文化特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培育和打造北院门民族风情街、德福巷咖啡茶秀街、南二环专业酒楼美食街和桃园路、纬二街、建设路、互助路等餐饮街,以及洒金桥、骡马市、大唐西市等休闲、购物、餐饮特色街区。

7、评选、培育十大餐饮品牌。从单体经营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连锁经营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年销售在3000万元以上,年纳税额在150万元以上且菜品质量稳定、特色突出、服务规范、质量上乘的餐饮企业中评选出十大品牌餐饮企业,并采取措施扶持、培育其做大做强。

8、提升传统服务企业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积极建立现代化的内部管理机制,加速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在内的先进管理理念、新兴业态的应用、引进。

9、加大电子商务工作推广力度,研究确定点、线、面相结合的电子商务试点体系,选择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突破口,在实物配送、网上支付、企业信用等方面积极实践、总结经验,引导企业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开展电子商务设施建设。

10、提升企业素质和资本运作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规模化程度、规范化水平和参与竞争的能力,争取尽快做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实现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飞跃。

(八)做足房地产业

发展目标:

坚持科学布局、有序运作、做足房地产服务业。到2010年,房地产增加值实现1*.68亿元,年均增长11%,新建房屋5000万平方米,其中房地产开发2000万平方米;同时,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平方米。

重点工作:

1、加强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形成覆盖全市九区四县及四个开发区的房地产交易登记网络系统,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2、积极发展以居民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完成全市危旧公房改造工作;同时,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保障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3、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不断培育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4、继续贯彻执行《*市物业管理条例》,规范物业管理市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申报国家、省、市级文明小区50个。

5、加强对装饰装修行业市场监管,发挥协会作用,提倡诚信经营,进一步规范装饰装修市场行为。

五、*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服务业是涉及多行业、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围绕“机制创新、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环境优化、组织保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突出重点,限时突破,整体推进。

(一)机制创新

1、所有制结构创新。打破所有制分割和行业垄断,合理引导民资、外资参与服务业企业的改组改造,通过兼并、联合、上市、重组等形式,发展一批以品牌为龙头、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服务企业集团。

2、管理方式创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内部实行新的运行机制,推动各类企业管理方式、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主辅分离,推进企业内置服务外包,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降低经营成本。

3、经营业态创新。鼓励、引导服务类企业增强市场竞争意识,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加快现代组织形式、管理技术、新型业态推广应用步伐。

4、技术能力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网络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促使企业内部管理、经营模式、市场合作等实现微机联网,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发展。

5、行业设置创新。围绕市场需求研究开辟、设置新的服务行业,特别是积极发展非营利性、公益性的公共服务业。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投资兴办咨询、中介、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增加服务供给总量,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资源。提倡机关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增加会议服务、公务管理等服务外包需求,优化配置社会服务资源。

(二)政策激励

在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干,凡是过去规定不能干但现在已不合乎实际情况的可以试着干。要充分利用*城市骨架拉大、陕西省“一线两带”经济发展、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崛起的机遇,制定有利于实现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优惠政策。

1、完善市场准入。进一步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对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进行认真清理,大幅度减少行政性审批事项。严格金融、保险业市场准入,加快通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放宽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大型市场、中介服务等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2、规范土地使用。要对现代物流产业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项目用地做出规划,对符合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优先予以安排。

3、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凡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鼓励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均可享受15%税率⑹交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4、职能管理统一。劳动、质检、市政、交通等管理部门应对服务业实施统一的市场检查、管理。对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车辆停靠以及门头标识、业务培训等要根据实际、放宽政策、提供便利。

5、依法建立网点。要按照国家规范和规定,比例配建社区商业网点。新建住宅区必须按照每千人500-800平方米配置社区商业面积;同时,在新建社区应建设2.5-3万平方米的社区邻里型商业中心。

(三)资金扶持

要研究制定扶持服务业发展的资金管理办法,细化资金使用方向、投放规模、时间安排。资金扶持重点用于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会展经济、中介服务、社区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1、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各类现代服务企业,用好、用活、用足国家、省、市及行业已出台的专项资金的政策;通过重新策划和包装,争取靠近、列入具有资金支持的各级各类产业,享受多方面的资金支持。

2、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006年--2010年,市财政每年拨付1000万元,用于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3、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疏通使用国家“旅游服务业专项资金”、“流通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和“西部鼓励类产业发展奖励”等渠道,加大与国家各部委联系、协调的工作力度,扩大我市使用各类专项资金范围和数额。

(四)环境优化

要紧紧围绕我市“四化”发展理念,通过制定规划,突出发展重点,抓住关键项目,明确完成时限,运用法律、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引导和推动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1、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市场协调透明度。各政府部门要增强法律意识,以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为宗旨,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建设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加速电子政务实施步伐,实现市区之间、行业之间信息联网、提高行政透明度。

2、合理规划,优化服务业空间结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对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制定,并强化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实施,以引导服务业优势资源的聚合与合理分布,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优化的产业格局。

3、加强考核,规范现代服务业发展统计体系。加强和改进服务业统计、考核工作,重点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会展经济、中介服务、社区服务、信息服务等统计体系。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服务业预警、预测和信息制度。

4、扩大开放,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稳妥地推进金融、电信、商业、中介、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开放。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要深化“一站式”服务,在工商登记、财税减免、资金管理、出入境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方便。

5、培育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落实、完善人才引进、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机制,建立人才信息库,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业人才结构,提升从业人员学习、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力和水平。

6、提倡诚信,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围绕诚信建立和完善信用法律体系、信用评级体系、社会征信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等。清理与信用体系建设不相适应的现行政策法规,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和规章,指导信用体系建设。

(五)组织保证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是确保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的关键。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顾全大局,齐心协力,按照职责分工,抓好任务完成。

1、建立协调机制。成立*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搞好政策督查和年度考核,推动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的落实。

2、实施区县联动。各区、县也应建立相应的综合协调机构,形成市、区联动工作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形成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服务业管理体系和工作推进制度。

业务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主攻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驱动、平台驱动、开放驱动、民营驱动和创新驱动为着力点,主动融入、主动对接;充分运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努力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工业经济发展做实事,做好事。全力支持经济做大、做强,为工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做好服务我县主攻工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县局成立“服务工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三、服务措施

(一)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1、实行非禁即入的准入政策。实行“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原则,鼓励工业企业投资各类产业;支持工业企业进入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的所有行业和项目。凡非属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企业登记前置许可事项,一律不作为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

2、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

3、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1)除对实缴登记另有规定外,其他公司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总额或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公司股东(发起人)对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均自行约定,并记载于公司章程。公司股东(发起人)对注册资本缴纳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2)不再限制公司设立(增资)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实行先照后证的商事登记制度。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除涉及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事项外,商事主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对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营业执照和有关材料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

5、支持企业集团化经营。凡母公司注册资本总额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拥有3家子公司、集团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集团成员单位均具有法人资格的,允许申请设立企业集团。

6、放开企业出资方式限制。支持企业以股权、债权出资,支持企业以实物、工业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财产作价出资。

7、鼓励投资者以高新技术入股。对投资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允许不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技术作为公司股东的首次出资。

8、鼓励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共同投资转型升级为公司制企业。在不侵犯其他企业名称权的情况下,允许转型登记为公司制企业的继续使用原名称字号。经原前置许可审批单位书面同意后,允许使用原许可有效证件。

(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优质服务工业园区建设

1、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积极引导帮助工业园区公司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按照民主治理的原则,完善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避免家庭管理和家长式决策,防止高层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减少决策失误,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2)认真审查公司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股权等重大事项变更登记申请,防止和杜绝分割公司和股东权益、债权人利益的事件发生,减少内部纠纷。

2、建立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县局领导班子及股级干部每人联系一家重点企业,局领导加强对联系企业工作的领导。每季度县局机关科室负责人深入工业园对口联系企业走访1次,上门征求意见,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3、规范工业园区的市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工业企业检查必须报县执法效能监督室批准的规定。对企业出现的一般违规行为,主要采取宣传法规、教育引导、告诫说理的处理方式。经告诫后不进行整改的再予以报审查处。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开展人性化执法,增强行政执法透明度。

4、开辟工业企业登记“绿色通道”。对新入园的工业企业实行优质服务,为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发展提供不受时间限制、内容丰富、效果明显的政务服务,采取定期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延时服务等服务方式,做到“有求必应”;以吸引外地知名的现代物流、金融及稀土矿产品精深加工、果品精深加工、陶瓷建材等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结构效益优的科技研发、生产型企业落户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我县的工业产业,带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鼓励、支持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坚持科学发展观,鼓励、支持、引导符合我县经济发展需要和工业园区主流产业的企业进驻投资。引导企业向“专、特、精、新”方向发展。对已淘汰的、高污染的、高耗能的、有违工业园区主流的产业,登记时从严把关,确保工业园区的产业符合国家导向,做到可持续发展。

6、搭建企业融资平台。立足工商职能,开辟融资渠道,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动产抵押登记、商标专用权质押、股权出质“三大融资平台”,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促进银企对接,努力帮助企业融资,实现加快发展。

(三)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提升区域竞争力

1、制定商标品牌培育和发展规划。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完成商标品牌培育计划。鼓励岑峰敬牌等企业申报省著名商标,支持蜜桔、颖川堂脐橙糕、阳天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不断增强我县商标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引导园区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商标意识。鼓励企业按照“立新标、树地标、创名标”的思路申报注册商标,争创知名商标、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

3、帮助企业提升商标管理、运用和保护的能力。通过一对一的帮扶,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商标的品牌价值,加大对企业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

(四)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1、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对全县大项目、重点项目、优势项目、新兴产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大项目实行工商帮办制度,采取专人负责,通过提前介入、现场指导、全程跟踪、即来即办等方式,点对点联系,面对面接触,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咨询;通过互联网、邮件等平台对企业材料进行指导和初审,减少企业往返奔波,真正让企业体会到在投资的便捷服务。在企业登记注册、商标注册、合同签署、广告宣传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

2、改革现行年检制度。

(1)将年度检验(验照)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年度报告制度不再作为监督检查手段。每年在规定时间内,商事主体将其登记事项、备案事项、出资人缴纳出资情况、年度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报送登记机关。

(2)商事主体应对其所提交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登记机关对年度报告情况及相关信息予以公示,供社会公众查询。

3、建立市场主体信息制度。充分发挥工商登记信息资源优势,建立登记监管数据综合利用机制,做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基本情况分析,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创业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报告,引导工业企业向有利的投资方向发展。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务求实效。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主攻工业促进新发展工作部署,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企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力求将服务措施落到实处,真正为促进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业务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县创业服务年活动工作部署和广播影视工作要求,以服务创业、富民兴县为主题,以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发展为核心,进一步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营造服务创业的浓厚氛围,打造最优创业环境。

二、活动主体与服务对象

创业服务年活动主体:局机关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创业服务对象:优势产业、高科技、低碳经济等大项目、大企业的招商引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发展;企业“二次创业”和升级改造;全民创业。

三、工作重点与要求

(一)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市优化政务环境办法》及《县优化政务环境办法》,努力创建优质高效的政务和服务环境、宽松透明的市场和企业经营环境、优越的创新创业成长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和社会环境。巩固机关效能年活动成果,继续下大气力解决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创业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如服务发展的责任意识淡薄、执行力不强、部门利益至上、效率低下、办事拖拉、服务态度差、工作纪律松散等问题,严肃查处损害投资创业者利益的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以及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

牵头部门:局办公室

责任单位:广播电视台、网络分公司、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宣传股、技术股、社会管理股、电影管理股、稽查大队、乡镇广电站

(二)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大力倡导服务之风,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把握服务重点,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争做服务型干部。大力倡导创新之风,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工作中敢于突破、敢于争取,努力建设创新型机关、争做创新型干部。大力倡导务实之风,强化为民意识,建立责任机制,努力建设务实型机关、争做务实型干部。大力倡导廉洁之风,带头遵纪守法,严守各项纪律,廉洁自律,努力建设廉洁型机关、争做廉洁型干部。要通过规范行政行为,强化干部管理、提升机关效能,为创业者提供便捷、高效、和谐的政务环境。

牵头部门:局办公室

责任单位:广播电视台、网络分公司、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宣传股、技术股、社会管理股、电影管理股、稽查大队、乡镇广电站

(三)营造服务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大力宣传创业政策,使创业者人人知晓,形成政策落实倒逼机制,促使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注重宣传创业典型和服务创业典型,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和活力,全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

牵头及责任部门:宣传股、广播电视台

四、工作方法与步骤

整个活动分学习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考评三个阶段。

(一)学习动员阶段(2012年1月4日-2012年2月28日)

召开全县广电系统动员大会,对创业服务年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局属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着眼本单位影响创业投资、损害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制定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本单位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活动方案于2月28日前报局创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

各单位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组织学习省、市、县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学习中央、省、市、县有关支持创业方面的政策文件以及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重点、方法步骤,充分认识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搞好创业服务年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全县广电系统营造人人服务创业、处处和谐创业、事事高效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3月1日年10月31日)

组织实施阶段事关整个活动的成效。三项重点工作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牵头部门要主动联系、精心组织、加强督促,责任单位要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确保落实。各单位要认真对照方案内容与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活动载体,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创业服务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三)总结考评阶段(2012年1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对创业服务年活动的考核,各重点工作牵头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实施方案制定出相应的考核细则;各单位要以三个方面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为主要内容,制定具体量化、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方案,严格绩效考评,考核结果报局创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创业服务年活动考核结果将作为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活动组织与要求

创业服务年活动工作涉及面广,目标要求高。局属各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部署,营造氛围,完善制度,强化监查,真正把各项要求全面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广电系统创业服务年活动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局创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各单位要把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作为落实扩大内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切实把创业服务年活动落到实处。

(二)强化督查,注重实效。局创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要完善效能监察方式,充分运用日常督查、明察暗访、受理效能投诉、发展环境监测等手段,发现并解决创业服务年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活动顺利推进。要定期对创业服务年活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的要督促完善提高;有不足之处的,要责令及时纠正;对走过场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业务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一、政务信息查询服务坚持统筹规划、便民利民、资源共享的原则。

二、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信息科)负责政务信息查询推进工作。

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工作方案获取下列信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应该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全市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及执行进展和完成情况;

(三)全市农业自然灾害等安全生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及处理情况;

(四)本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五)本部门服务承诺事项及其办理情况;

(六)本部门公务员招考、录用以及公开选拔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情况;

(七)群众关注和普遍需要了解依法可公开的信息;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政务信息。

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采取下列方式查询政府信息;

(一)通过各级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查询或者浏览政务信息;

(二)登陆网站进行网络咨询。

(三)通过政务信息专线电话“96128”,进行电话查询;

(四)通过各级政府部门进行、信函查询;

(五)本部门行政办公区政府信息公告栏等设施;

(六)其他查询方式。

五、本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委托执法单位设立服务电话,指定熟悉本部门工作业务的信息联络员,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负责解答“96128”话务员转接的涉及本部门工作职能的公众查询事项。对于一时不能解答的问题,各行政部门信息联系员应该认真记录,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解答;在法定工作日内,部门信息联络员因事外出时,本单位服务电话转移至个人移动电话上。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由市政府办公室或指定的行政单位负责,在10个工作日内协调有关行政部门进行解答。

六、在政务信息数据库中查询不到的信息,公众可以分别在网站上提出询问,由政务信息管理人员将其转到本部门进行解答。

七、本部门认真接待并解答群众来访和信函查询的问题,同时认真办理部门的文件,并按照“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的要求,认真办理和解答公众查询事项。

八、本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整理的要求,在××市农业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公开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事项及办理程序等政务信息,并适时更新。

九、本部门按照限时办结制要求和网络查询的相关规定,及时回复公众通过网络提交的查询,并将答复信息添加到查询信息库。

十、对于依法申请公开的信息,本部门将按照依法申请公开的程序办理。

十一、本部门按照省工业信息化委制定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更新、交换机制,将网络询问答复和通过电话回答的带普遍性、可以公开的信息及时添加到云南省政务信息查询数据库。

十二、本部门将尽力确保网络连接的畅通和热线电话在法定工作时间的及时响应,热线回答用语规范。能回答或者解答的及时给予回复或者解答;不能及时恢复或者解答的,告知查询人其他查询的方式、程序等信息。

十三、本部门对应依法公开的政务信息,在查询人履行有关手续后当场提供;不能当场提供的在5个工作日内提供。

十四、政府信息查询实行无偿服务。应该收取的政务信息打印、复制等成本费用,按照财政和物价主管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