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精选5篇)

  •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我的性格开朗大方。一次,我去奥数老师的家里补课。每次去老师那里都要乘公交,而且常常是车上的人太多,连一个空座位都没有,只能站着。今天却与往常不同了,眼尖的我一下子望见最后一排有一个空位子,于是我急忙冲了过去,想不到一位胖叔叔挤在我的前面,…

我的个子不高,乌黑发亮的刺猬头,瓜子脸,水汪汪的大眼睛上常常戴着海蓝色的眼镜。我喜欢穿一套印有猴子图形的衣服;我那黝黑的手臂上经常戴着绿黑相间的电子表。

我的性格开朗大方。一次,我去奥数老师的家里补课。每次去老师那里都要乘公交,而且常常是车上的人太多,连一个空座位都没有,只能站着。今天却与往常不同了,眼尖的我一下子望见最后一排有一个空位子,于是我急忙冲了过去,想不到一位胖叔叔挤在我的前面,向座位挪去。只见他一屁股坐下来,居然还得意地瞟了我一眼。我愤怒极了,但又无话可说。只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站着。忽然,旁边的一位瘦叔叔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便把座位让给了我。我一边向他投来感激的目光,一边说:“谢谢!”他还连声说:“不用谢,不用谢!”正在这时,车上来了一位老人。他慢悠悠地、艰难地用拐杖走着,一边因为没有没人让座而摇头,又一边叹息着。我想都没有想,便把座位让给了老人,而且扶他坐下。老人紧紧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呀,小朋友!”我连忙说:“哪里,哪里,这是我应该做的,举手之劳!”说罢,我和老人都开心地笑了。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朗大方的人。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范文第2篇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荔园外国语小学五(2)班 陈鸿骏

我的个子不高,乌黑发亮的刺猬头,瓜子脸,水汪汪的大眼睛上常常戴着海蓝色的眼镜。我喜欢穿一套印有猴子图形的衣服;我那黝黑的手臂上经常戴着绿黑相间的电子表。

我的性格开朗大方。一次,我去奥数老师的家里补课。每次去老师那里都要乘公交,而且常常是车上的人太多,连一个空座位都没有,只能站着。今天却与往常不同了,眼尖的我一下子望见最后一排有一个空位子,于是我急忙冲了过去,想不到一位胖叔叔挤在我的前面,向座位挪去。只见他一屁股坐下来,居然还得意地瞟了我一眼。我愤怒极了,但又无话可说。只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站着。忽然,旁边的一位瘦叔叔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便把座位让给了我。我一边向他投来感激的目光,一边说:“谢谢!”他还连声说:“不用谢,不用谢!”正在这时,车上来了一位老人。他慢悠悠地、艰难地用拐杖走着,一边因为没有没人让座而摇头,又一边叹息着。我想都没有想,便把座位让给了老人,而且扶他坐下。老人紧紧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呀,小朋友!”我连忙说:“哪里,哪里,这是我应该做的,举手之劳!”说罢,我和老人都开心地笑了。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朗大方的人。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范文第3篇

方刚并不喜欢被人称作“卧底”。“我在夜总会里是亮明了身份的。而且,我也没做,用他们的话说:我太老啦。”

生于60年代末的方刚今年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博士毕业,他的毕业论文是《男性性工作者男性气概建构的质性研究》。2006年四五月间,他以深圳某夜总会“客房营销员”的身份。与该夜总会的们“亲密接触”两个月,并最终完成该论文。

“全世界对于这个行业的系统研究很少。”方刚说。“是我研究男性气概最典型的样本,男性气概的多样性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我研究的,不是研究他们的性生活,而是研究他们的性别。”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让方刚一下子成了媒体追逐的宠儿。这对于他来说并不新鲜:多年来的“性学研究者”身份原本就是公众注意力的代名词。而在进入性学研究圈之前的10年记者经历,使得他成为媒体的天然合作者――他知道你要问什么,怎样回答让对方满意,等等。不过,方刚说比起察言观色的本领,他还差得远。

他们让我很感动

为什么要实名进去研完?

我一开始也想隐姓埋名,怕公开身份人家不理我,但是隐姓埋名有更大的风险,导师说你这隐姓埋名是卧底,在深圳那个地方几千块钱买你一条胳膊。所以后来就想如果公开身份,可不可以?

当时说想办法领我进去的那个人,我们叫做看门人,一听做调查吓死了,这在中国是一个非法产业,你真写出一个东西来,谁也不敢让你去。

后来深圳有个朋友,领着我们直接去夜总会,找到一个管理者。人家一开始很高兴,以为来开房间,后来说要研究这个,说话都哆嗦了。不过见面之后一聊还挺投机。我跟他说我以前研究过什么人,做性调查我的信誉很好。我说我对性产业没有歧视,没有偏见。然后说一定会保密,论文正式出版之前我肯定会给他看。

单说这个他们还是不信任,当天也没有答应,他是里面客房的经理,是一个具体管事的人。两三天之后信任感建立了,我说我以什么身份进去,他也认为隐姓埋名不好,太伤害公关感情,而且研究伦理上也有点不太好。他说你就说写夜生活研究的论文,我说行。

但是进去之后没有人问你干什么来的,深圳那个地方没有人关心你是谁,就是认为你来挣钱的。后来发现挺安全地就把这个事做完了。

他们有好多部门,我是客房部,就是管包间。想办法把客人领到包间来消费。客房部跟公关有很大关系,因为没有人会在外面点公关。所以就会跟他们有很多密切的接触。

你接近时,他们对你这个外来者态度怎幺样?

那些人非常好,甚至比一般人交往起来容易得多,待人非常真诚热情。他们知道我是客房部的,就会挺客气,会常关照你说,“方哥你喝水,一下子你心里就暖暖的。”

这个可能是职业性格了。

一方面可能原来就不错,一方面也可能职业强化了他,不光是对客人,对别人也是一样。

后来他们知道我的目的了,跟我交往最密切的公关,我试着跟他说我写这样的论文怎么样,他说就应该写写我们。我们这行不像社会上说的,把我们描写成面黄肌瘦,我们没那样的。他们看我写这个都挺高兴。

有个小伙子跟我说,你做研究应该不光是看我们这儿,也得看看别处。我说别耽误你事,因为生意最火的时候就是周五周六,他说我领你去,就得这个时候去才看得到。这个让我很感动,他们还会把圈里最好的朋友约一块儿跟我聊,这个费得都是他的时间和精力,最后他还来买单。

多数男人干不了这行

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媒体上面常把男性性工作者描写成外表枯槁的形象,我所接触的那些,每个人都挺阳光、青春的,有些人只是比较瘦。他们都否认从事性产业会对他们身体有太大的影响,他们夜总会客房营销部经理申哥也说:“他们都很会保养自己的。”

很多人都幻想觉得,干不错,又挣钱又有女人,挺风光。其实没几个一出来就做这行的,好多都是来自非常穷的地方。没有人一出来就直接进性产业,都是先干别的,比如小区保安、酒店服务员之类。在深圳那个地方,学历低的,来自于农村、小城镇的孩子一天干十几个小时,一个星期干7天,这样一个月下来只挣七八百块,太难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有这样一个行业,一下子能赚到原来的十几倍。

我们经常在车站看到那种广告,夜总会招聘,他们都是那样被招过去的吗?

那些大多都是行骗的,骗子收走了引路费就闪人。真正的夜总会不会那样招聘,他们一般都会在门口立个牌子:招聘男服务员。很多人进去确实是干服务员,时间长了,对里面的事情慢慢了解了。有别人引一下路――有的管理者说,要不你试试这个吧?是个很自然的过程。还有的可能在酒吧里跟老乡聊,你挣那么少,还是跟我去做公关吧、做仔吧。还有的在酒吧里跟客人聊天,聊出一定情趣来了,后来有了关系,总之是一步步进来的。直接上来做的话,首先心理就受不了。

怎么受不了?

我也看到很多人过来应聘,一晚上没呆完,扭头就走,干不下去。那种气氛、情绪,那种被客人点的状态,他受不了。而且进一步。跟客人发生关系你也受不了,男人跟女人不一样。你想那些客人,老的,丑的,你没感觉。连那儿的经理都有些不明白,这些公关怎么能做成?后来他问过一个公关:这样恶心的女人你怎么也能做昵?人家说,嗨,眼睛一闭,想她是巩俐她就是巩俐,想她是章子恰她就是章子怡。关键是把它当成工作了,没把它当成性,没有觉得是在。大多数人做不到,过不了这个槛。

女人找跟男人找小姐完全不一样。也有上来点了就走的,那样的少。女人要谈出感情、情趣。很多都是一聊聊上几个月,聊出信任来。所以客人对公关要求非常高。能留下来的公关,我觉得都是人精,都非常聪明。他们可能学历低,但是知识非常丰富。对女人非常了解,看见你就知道你想听什么想说什么。你想干什么你还没说呢他就替你干了。

男,公关们都是情场高手。

没错。有些人可能就是特别能聊天,不是海阔天空得让人一见就烦的那种,我觉得这可能是个性。有个公关,家里兄弟姐妹有六个,他说家庭环境使得他从小就琢磨该怎么说话才能讨爸妈喜欢。还有的家里面是村长,打小就学会了社会上那套,看都看会了。

公关这行里有一句话,就是:“我们这行是靠嘴吃饭的。”所谓“靠嘴吃饭”,就是要讨客人的欢心。如果把客人哄高兴了,不一定退场时才给你钱,随时可能拿出钱来给你。公关们说,身上可以不带烟,但必须要带打火机。离老远看哪个客人掏出烟来,赶紧过去给人点上,再看能不能跟客人聊上一两旬。我们可真是学不会那一套。看你的眼神表情,就知道你心里想的。

咱要是能学会那都是情圣了。

前两天我还碰见一女孩跟我说,以前有个的朋友,对我那个好啊,我觉得跟他呆在一起最舒服,我最信任他,现在想起来可能跟职业有关系。我觉得这得分两方面说,如果说他个人没有到那个境界,他很难做成这个职业:另一方面他做了这个职业,可能更进一步促进了他那个本领。所以说,我觉得是很出类拔萃的一批人。

为什么我跟他们交往特别容易呢?就是因为他们特别体贴人。特别与人为善。对女人如此,对男人、对同事也是那样,很讲义气的。这点跟小姐完全不一样。我的导师做过小姐的研究,小姐是什么人?她们是职业说谎者,你问不来真话,但是公关不一样,他们给人的感觉很真诚,而且交往时间长了就会知道他们说的的确是真话。因为对于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来说,谎话一下子就能听得出来,人家会感觉不对劲。

后来我还跟看门人聊起这个问题,为什么小姐和差别这么大,就是因为他们要讨好客人吗?他说你看小姐接待的都是男人,男人就不太把小姐当人。你让小姐跟他们能有实话吗,能有好的交往吗?但是跟女人不一样,女人觉得要有情趣我才上床,像情人了才上床,而且一次好了还会再来找,有的客人找了半年。女人她需要安全感,总是不断换男人她也会害怕。

最怕客人当成

哪些人会去夜总会找公关?

每到周末,会有许多香港女人专程来深圳的夜总会消费,这些女客人多是香港社会的中下层收入者。而女客人中的大陆人,有企业主、经理人、二奶,在大陆属于有钱人了。

经常是几个女客人一起,进到客房里问,你们这儿有仔吗?能陪我们唱歌吗?很自然的聊天,没有人一进来就说:我要找公关。还有一种方式,到大厅里,去扣女,就是自己主动去发展。但这个成功率很低,十个里面有一个成了算不错。一开始上去聊,人家能理你就算不错,因为很多客人就是想唱唱歌。好不容易有愿意搭理的了,跳跳舞,感觉还不错。再进一步,人家知道,噢!你想发生关系了――人家以为你是搞呢。公关得试探啊,就怕被当成啊,自费力气,说您会给我多少钱,人家说“啊什么,给钱?”碰到这样的就倒霉了。又浪费时间又浪费感情。

不过,如果碰到长得好看又年轻的客人,又没有别的客人可以扣时,他们也会愿意出去免费玩一次。当然这样的机会不多。

他们干这行什么心态,就是为了挣钱?有没有定个目标,达到多少就收手?

大多数人觉得干这行就是图赚钱,而且有规划。比如说干个两三年,或者存够50万,然后就转行,谁也不可能长干下去。这是碗青春饭。

的终极目标,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让客人特别喜欢他,让他一步到位,给他车,给他房子,再给他一个公司。深圳夜总会有很多这样的传说,就是公关最后当老板当经理了。为什么能做成,就是因为是人精,他在夜总会能这么出色,让他管理一个公司,他也能行!

大亨都指望着做这样的幸运儿吗?

那是每个人的幻想,这样的机会也确实有,不过真要选择时,他们也会掂量。有一个小伙子跟我聊过,我相信是真的,客人一下就看上他了,想让他去公司上班。但是他不愿意,总觉得那个客人常出夜场,现在喜欢我,三个月之后把我扔了,那我的客户资源不是全没了吗?

有人说,们平时都要吃壮阳药?

不,我觉得大多数人不吃。他们都很在意自己的身体,有人会配一种酒,泡蚂蚁,管不管用我也不太懂。很少有人敢吃药,但是客人让他们吃,有的能适应就同意了,也可以拒绝客人,介绍别的公关来,不是完全听客人摆布。通常,香港来的客人,都会让吃药。

有的客人不想带套,他们自己都要求带,主流媒体上有些性学家说性工作者是艾滋病传染源,我觉得不对。我看他们是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员,他教育客人要用套,说我接触这么多人,万一有什么事对您影响多不好。有的客人实在不同意就不做了,真没有敢不带的。谁会为挣点钱把命搭上,没那么傻。

封闭文化中的心安理得

们会不会心里特自卑,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我觉得这个其实还有一个是文化,在他的小圈子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在夜总会里干这行司空见惯,大家不会觉得特别反常和变态。另外,整个文化对他们有很强的支持系统,首先深圳这个城市笑贫不笑娼,再往下夜总会就不用说了。所以在那个环境下他们不会自卑,不会有内心冲突。但他们跟圈子以外的人一般说自己在售楼处工作,或者是在夜总会做客房营销员,不会说在公关部当公关,有意把自己和外界隔离开。

一般做公关的收入怎幺样?每天都会有客人点吗?

有高有低,我接触比较常见的一个月一两万是有的。我在的夜总会最熟的几个人,他们一个月有1万到3万,平均两万左右。也见过惨的,有个小伙子,他做公关两个星期没开张。家里没钱,出来做搬运工。结果干了半个月一分钱没给。就想进夜场,有人给他引路,引进来了,但是一直没有人点他。那小伙子说话害羞、脸红。就是有点不适合这行,还得慢慢磨。

一般来讲,他们一个星期做一到两次。每次起价1000元,没有人会真只给1000元,客人高兴了,就会给5000元,或者两三千元。有时候他们也会想办法多要点,说我手机没钱了,能不能帮我充1000话费。我觉得运气好的时候会有几万,少的可能也就一个月1万。我原来接触过一个高级的,出街起价就是4000元,但是都给六七千,不一样,就是看个人。

高档是什么概念?

工作场所好,档次高,客人档次也高,五星级的,但是能进那个场所是非常不容易的,会有各种各样很偶然的机遇。一方面长得帅,能说会道,天赋好。也有一些肌肉像健身运动员一样,不是咱们一般的肌肉,都是一块一块的。女人隔着衣服一摸就兴奋,价钱就好商量了。

我没糟蹋国家研究经费

回到你研究的课题,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男性气概”?

这是一个复杂的建构过程,它会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有一般变动的过程和趋势。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同样女客人里买性,但是女客人不一样,他表现出来的气概就完全不同。有一个就讲过,他印象最深刻的几个女客人,完全不一样。有一个女客人就是比较凶悍,上来就骂他是鸭子,他。他感觉内心委屈和自卑,但是又没有办法。他有危机感,从属,被动,受压迫。第二个人是个50多岁的女客人,把他当孩子,像母亲一样疼爱他,说他特别像她的初恋情人,抚摸他头发,这个时候他觉得特别温暖,他自己感觉就像一个孩子。还有一个女客人稍微漂亮一点,30多岁,他觉得很有激情。就像一样,但是实际上客人并不是这样,在这个情景上,他实际上又是另外一种“男性气概”。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范文第4篇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择马克思)

  不知道妹妹这一生追求的是什么,我想应该和我差不多,就是能靠自己的能力多赚钱,让妈好过一点,让自己不用到处流浪!但是为什么出来都四年了,混来混去都是一个样,妹妹还是到处不停的跑,没一个固定的落脚的地方,工作总是到哪里就进哪个厂,为什么总是喜欢这样的生活呢?

 妹妹的文化不高,只有初三的水平,但是文化不高,并不代表就不能往高处走!

 妹妹是个没主张的人,虽然现在20了,但是她还是总问别人,应该怎么样,哪怕是一份工作,她也会问别人,我应该不应该在这里做,别人说,可以,她就做,不可以她就不做,总是那么的没主张,朋友哪个叫她,她就会往哪跑,有时候会气得我想一辈子都不理她,但是我知道妹妹还是妹妹,我还是不能不理她,家里这样,我有责任照顾她.曾经多少次,我把她接过来,送她进电脑培训班,进会计班,我不要求她可以学得很好,但至少能混到进一个简单的小公司当个文员什么的.也就不用因为工作,而每次都担心!

 妹妹懂的字不多,我每次都跟她说,不懂就问别人,别怕,因为没人会知而不言,言而不知!但是她好自卑,总是不敢问别人,因为在她的心里,她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而我却什么都比她好,甚至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比她好,其实她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妹妹的身材很好,样子对于南方的人来说,也算得上是美女,但是她却很自卑,很胆小,也很内向,总觉得自己不会学得很好,不知道却也不敢问别人,我知道她担心,但是我总是希望她能放下心,能去接受那么一个道理,只要自己不懂,可以去问别人,别人会告诉她,那么告诉她一次,二次,三次,总有一天她会记住,虽然问了那么天真的问题,别人都会在想,这个人怎么那么笨,但是我想让她知道,别人也许会这样觉得,但是问过后,她就知道了呀,不也就懂了吗?只要自己知道了,别人怎么说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以后的路是自己在走,而别人不会跟着走呀,以后你遇到的是其他人,而不再是你问问题的那个人呀!只要你愿意问,也代表你离无知远了一步,但是这些年我耐心的教她,她却在想我看不起她,每一次叫她过来,却每一次都要从我身边离开.其实妹妹不知道,我一直想留她在身边,我不单想让她在我身边,我还想让妈妈,弟弟都在身边,因为是一家人,就应该在一起.这些年在外面漂泊,也希望有个家,因为自己遇到的事情很多,都独自一个承受,当然是希望弟妹不再受这种苦,让她们也有个家可回,不管在外面遇到什么,至少也有个家可以回,但是妹妹却不懂我这个做姐的心情,每一次她离开我都会伤心好一段时间,也会担心好一段时间!

  其实妹妹很单纯,因为家破产的时候,她还一点事都不懂,她要面对的比我的还多,因为学校老师看不起,同学的欺骗和欺负,又没家可以回.....这样的人生,才让她只有初三的学历就选择逃跑,离开了学校!

  其实我能怪我们学校老师的素质低吗?(曾经叫妹妹回答课题,妹妹答不出,老师就当着全班人的面说从来没见过像我妹妹这样笨的人....),还是怪现实的残酷,让她小小年龄就面对,乡亲们怪异的眼光(总在背后指着妹妹说家里怎么怎么....),还是怪她太弱(经不起风雨,放弃学业),所以今天才这样,字没认识几个,找个工作都不容易,厂里上班只有一个字 累 ,看到她这样,我好心痛,我总是在心里暗暗自问,为什么会这样?我读的书也不多,为什么我们相差会那么大,我多希望我跟妹妹调过来,至少我想我的心不会比现在来得痛.可是妹妹懂我这个做姐姐的心吗?她在外面总是那么的不稳定,总是受到别人的欺负,而她遇到的人也总是欺负她,其实她都不懂呀,可是她总是一次一次的从我身边走开,任我怎么留.....

  其实我又能怎么样的留她呢?从小到大,我从来没对她说过大声话,我以为就这样顺着她,就是代替家的温暖,其实有些东西就是我再做得怎么好也无法改变,如果家里不是这样,妹妹今天会过着这样的生活吗?不会,我知道,但是她心灵所承受的一如我心里的一样,怎么样也无法去改变,她也不会接受,因为就我过得好,她过不好,因为我让她过的,在她心里并不是她自己的,这些我能归附于爸爸,是他让妹妹走上了这样的路吗?我觉得我恨他,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妹妹的路绝对不会变成今天这样,我自己的路我可以不恨他,但是妹妹的路实在不应该呀!这一生就是这样的完了!我还能怎么样?妹妹告诉我,老师讲的每一个词她都听不懂,讲得又快(培训班一般讲课都快),那时我的心在哭,泪在打转!我尽量的努力让她学多点,教她对自己有信心点,在学校上完课回来我会问她,她不懂的我会重复给她讲!但是我所有的还是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为知识有限,她的水平总是接受不了,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实在是接受不了,(因为我有告诉她,有些是专业名词,可以不用去理会,你只要知道有这个词就好),妹妹总是逃课,每次都是我叫了好几次她才去上一次课....,到最后是又跑了,其实真的很无奈!

 今天我能把自己的路走好(至少不会挨饿),当然也希望妹妹也能好(至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有份稳定的工作),但是我总是有心无力,因为她总是一次一次从我生活中逃跑,我一次一次的生气,无奈,担忧,失望到重燃希望!妹妹仿佛从来不懂我的用心,总是说钱我以后还你,还不行吗?其实妹妹哪里懂,哪里是钱的问题呢?我只在乎她过得好不好呀,不想她就在工厂呆一辈子,不想她总是一天上12个小时的班才领那一丁点钱(得到是付出的3/1),一个月也不放假一天的工作,不想她买东西为了便宜而不顾质量,我只想她也可以像别的女孩,想买什么就什么,想做什么就什么,也可以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支配.......叫她学多点东西错了吗,为什么妹妹总是不懂我的心,反而总是相信朋友,往朋友那边走!其实不管你走到哪里,朋友也有朋友的生活,现在有多少人能顾得了自己,还要照顾你的呢?难道在自己亲人身边都不好?我多想也有个姐姐,有个亲人这样对我,这样的指引我,如今这样对妹妹,可她却不懂我的心,都是为她好呀!到底什么时候她才懂,才会明白,我还能等到她懂的一天吗?天总有不测之风云,我的身体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天,都不知道,真的好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她明事一点,至少能走好自己的路!

  如果妹妹的运气好一点,能找到一个能养活她的男朋友也好呀,给妹妹一个家,纵使我不希望这样,我希望她独立,但是也只有这样,像还那么天真的妹妹,也只能这样的希望,因为她不能接受我给她的天空,所以我只能希望有个人能给他那么一个安全快乐的天空!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范文第5篇

资深心理咨询师,知名心理专栏作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曾主持《广州日报》“健康・心理”专栏。著有《为何爱会伤人》、《解读绝望》、《心灵的七种兵器》、《梦知道答案》、《身体知道答案》等作品。

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举办的“好人学习小组”,学员们围坐一圈,武志红先生端坐中间。这里,导师和学生、心理学者和写字楼白领,共同的苦恼是:人太“好”。他们总是不自觉地捕捉身边人的需求,尽量去照顾对方。讨好得很辛苦,难免有怨气。落了个“好人”的名声,却并不觉得与谁真正亲近。对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一类人,武志红有一个专用名称―“中国好人”。他们产生于中国这个独特的文化场,也需要在这个场里破局。

人物PORTRAIT = P

武志红 = W

P:采访你之前,刚和一个朋友聊起“中国好人”,他的第一反应是中国好人快绝种了。

W:那是他不了解。其实“中国好人”它有一个含义,就是那种大好人,他是讨好整个社会的,像雷锋,这种“好人”不多,但是讨好身边人的“好人”比比皆是。

P:那这样的“好人”是什么样的?请给“中国好人”一个定义。

W:举个例子。我们家阿姨有一天看到我头上两根白头发,结果阿姨立马找镊子去了。我说阿姨我需要你帮我看看,我不需要你帮我拔白头发。但是她没听见,把那个镊子拿过来了。当她准备拔的时候,我说阿姨我只希望你看看有几根,我不希望你帮我拔头发。这时候她觉得很惊讶,有被吓到了的感觉,然后她才明白我的意思是什么。这就是“中国好人”。

她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围着别人的感受转。她自以为知道别人的感受是什么,给对方做好事,但是这个时候又看不到对方的拒绝,看不到那个界线。对方又必须给她面子,如果不满足她、不给她面子,她就觉得受伤了。而且再接下来,如果她为你做了好事,你还得认可她,你还得知道你欠了她的,就这样一环扣一环,所以让人很不舒服。

P:这样的“好人”在中国很普遍吗?

W:我觉得是一个普遍的存在,男人占60%―70%,女人比例少一点,但是也不低。我原先通过做咨询首先体会到我是“好人”,而后发现很多来访者比我严重很多。假如我有10分,那么他们就是三四十分,甚至100分。

P:为什么这么普遍?

W:(我也是)后来看了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才明白,在中国,正常人都是“好人”。孔子说:“人者仁也!”孙隆基解读这句话,就是你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人”呢?(首先)要做到仁义的“仁”。“仁”就相当于,一个人只有在“二元”关系里才能确认自己是存在的,而且这种确认一定要建立在(“仁”,也就是)我对别人好上。所以孙隆基说做“好人”就是中国哲学,无处不在。

中国没有一个人是单独的自我的,中国人的存在都普遍建立在关系里。所谓的坏人一般都是因为在关系里绝望了,才会有的倾向。比如说我经常讨好妈妈,妈妈还不认可我,我怎么办?我就做个坏蛋。所有的孩子尽可能的都是试着讨好自己的父母,当他发现讨好不了的时候才变成坏人。

P:讨好,是一种很不舒服的状态,为什么还要讨好呢?

W:因为“好人”从来没有学习过在自己的立场上、在自己的感觉上和别人交往,不习惯。说得更深一些,我的自我是建立在你认可我、你承认我是个好人上。如果没有人认可我,我的自我就不存在了。说得严重一点叫自体瓦解、自我破碎,所以我的存在有赖于别人的认可。或者说我是不是个好人有赖于别人对我说好,如果别人不对我这么说我就觉得非常茫然,我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中国人讲人品,品就是三个口,众人都说你是个好人,你就有了人品。

P:真正的好人,而非中国式“好人”,是什么样子?

W:比如华盛顿,最经典的例子。我们以为华盛顿在做好事,但是人家只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我就是想回家过过家庭生活。可能他也考虑到权力的问题,但他并没有只是为了权力牺牲自己,因为他知道家庭生活对他来说更重要。所以一个真正的好人,是我对自己好。因为我对我自己好,我才有能力也可以对你好。因为我的自我很完善,所以我可以惠及别人。

P:可美国也存在中国式“好人”。

W:有。一般出现这种中国式“好人”,大家会对他进行报道,但是都把他当另类来对待。王小波写过一个美国“好人”,那种口吻在我感觉,美国人都觉得这个人太特殊了,别人并没有把他当朋友来对待。

在新教文化的国家中,比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人家并不接受一个人对他进行道德绑架。比方说如果我们家阿姨在美国,他对自己美国的雇主这样做,雇主肯定直接对她愤怒了。我们家阿姨,给我倒杯水我都很愤怒。因为我知道自己想喝什么,我要倒什么茶叶,你别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我倒水。当阿姨这么做的时候,阿姨有个感觉:我对你这么好,你要承认我是个好人,而且你要对我怎么怎么样,其实这是一种道德绑架。

P:那王小波呢?

W:他有自我,他在中国是另类。有3个中国学者对我影响比较大,当然是当代的,王小波、刘小枫,还有孙隆基。我觉得他们3个都是很清晰地知道:人要做自己是最重要的。王小波没有这么多理论,但是他的小说杂文都在讲这个。

P:一个中国式“好人”,最初是怎么来的?

W:母婴关系。比方说婴儿想跟妈妈建立关系的时候,他发现他不能以自己的本来面目跟妈妈建立关系。

要以本来面目和妈妈建立关系,一定有一个前提,妈妈能够看见他,妈妈能够允许他的活力、尊重他的活力,也就是尊重他的感受,这样婴儿的自我就是围绕着自己的感觉构建的,这就是我们说的“真自我”。

但是中国的妈妈普遍没有这个能力,也通常没有这个意愿去尊重孩子的感受,都是让孩子围着她的感觉转。或者都不是妈妈让孩子,而是只要孩子想亲近妈妈,他能做的方式,就是对妈妈察言观色,去揣摩妈妈的意思,满足妈妈的情感需求,这时候反而能和妈妈建立一定的情感联系。这样一来,就构成他对妈妈好,他才存在。这就是“人者仁也”最初的那个东西。一个孩子必须对妈妈好,他才能在妈妈那儿得到一定的确认,他才是存在的。

P:这样看来,“中国好人”其实是失去自我的人。因为自我不存在,所以只能围绕别人的感受打转。但是西方的好人如华盛顿,则首先以自我感受为重。把自己安顿好了,才去对别人好,这是为什么?

W: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在西方有所谓的超越界,就是上帝、神。可能主流文化中,只有中国是纯世俗文化,在其他各种各样的文化里都有神或上帝存在。在基督教文明中,你要通过神父找到上帝,这个时候就出现中世纪的黑暗。后来文艺复兴,每个人可以自己通过看《圣经》来找到上帝。所以,每个人的内心有一个通道,当你自己内心的通道通了,你就可以和上帝对话了。你忠于自己才能看见上帝。而中国人说,你只有把“自我”泯灭了,你才(是个)“好人”,这是最大的区别。

为什么说妈妈和婴儿的心灵感应可以拯救一个婴儿呢?当妈妈和婴儿有心灵感应的时候,这个通道就开了,其实这就是神性。所以我自己觉得,人家可能是先有好妈妈,所以才能集体发展出找上帝这么一种哲学来。而我们就是从舜的时候,就能看得出来,我们就没有好妈妈,结果我们的文化就在这个层面。

P:西方人是,我可以被上帝看到。中国人却是,我只有对别人好,也就是“仁”,我才会被看到。但是,首先,我们需要被自己的妈妈看到。

W:西方一句话叫“你存在,所以我存在”,这个“你”就是指上帝。心理学家后来按照研究进行划分,这个“你”就是妈妈,或者是另外一个人。做心理咨询的价值就在于,心理医生能够看见来访者的存在,所以来访者就存在。

婴儿对妈妈是有感知能力的,但是妈妈对婴儿却不一定能够感知。如果妈妈也有,这时候就形成一种呼应,就成了:你存在,我也存在;我就是你,你就是我,这是最深的存在感。比较浅一点的存在感是:我一笑,妈妈高兴,妈妈喜悦。这时候我发现,原来我笑,妈妈是喜欢的,这时候我就知道我是受欢迎的,我是有价值的。其实当你说我是有价值的,这个已经是比较低一级了。

我们老说有存在感的人有一个特点:能够承受孤独。因为他心里住着一个爱的人,他找到了存在感。这个爱的人,最初的、也容易的是:爱他的妈妈。这样一来,这个人就天然获得了存在感。有些人通过艰苦的努力,可能找到一个神、上帝或者找到了自我的存在感,这个就需要一个很长的历程。

P:那“中国好人”其实就是没有存在感的人,而这又由中国式妈妈看不见他们的存在造成。那么,是我们的文化造成了中国式妈妈的普遍存在,还是中国式妈妈集体造成了中国的“好人”文化?

W:我也不知道,这个没有办法做考证,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但是我看中国历史,我会觉得我们的历史一开始就和西方不一样,那个味道不一样。比方说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之一《俄狄浦斯王》,最终的结局是,俄狄浦斯王杀了自己的父亲。虽然最后承担了罪责,把自己的双眼弄瞎。

中国文化中舜的故事,他的父亲、母亲和弟弟怎么百般地折磨他,他都是用一种逆来顺受的方式去对待,就是父亲可以杀死儿子。只是因为他运气好,有神在保佑他,结果没被杀死,最后尧被他感动,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样他就成了中国圣人。

还有一个故事,像古希腊文明中的“三百勇士”,在温泉关抵抗波斯大军20万人,对抗那么多天。这个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斯巴达国王。一个国王竟然带领300人去抗击,而且身先士卒。这个人首先味道就不一样。更不一样的是,他在出发前对自己的妻子说:我这一去有去无回,我希望你过得好,你找个人嫁了吧。中国文化中,出发前肯定要先把自己的老婆孩子杀了,而且我们的帝王通常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帝王一般不允许他去冲锋陷阵的。而且斯巴达国王,他和他妻子之间,真的是有爱情的味道的,我们的文化中很少能见到这种感觉。一开始,我们的味道就很不一样。

所以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但是现在看,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结构出了问题。做“好人”的文化或者做“好人”的哲学,或者整个中国文化都是在否定人的活力。就是你不能发出你的欲望、你的需求以及你自己的声音,你一定要表达“我为了你”的欲望,而且最好还不是欲望,是“我为了别人好,我为了整个民族,为了大义”,而不能说是为了自己。但是这些所谓的欲望、需求和声音,都是一个人活力最基本的表达,当我们否定了这个之后,人就剩下一个空架子了,人的活力就没有了。

P:“好人”失去了活力,不敢直视自己的欲望,所以只能去观察别人的需求。那么,如何找回活力?

W:你先尊重自己的活力,尊重自己的欲望,尊重自己的声音,最终逐渐地变成这个人,真的成为一个很好的人,他有很强大的自我,而不是一个所谓把自己牺牲为了别人的“好人”。

去年6月份我做了3个梦。最关键的是第三个梦。一开始有一个声音:这个世界是有毒的,真的像中国的现状,毒气弥散,飞鸟和河里的鱼都被毒死了。一个丝瓜藤里藏着一个人头,接着出来一个声音说: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疯子干的。然后在这个画面里出现了一个精神病男人,而且说这个人头是他砍下来的,他就是我的样子。在梦里,这个男人虽然智商有问题,但是他很强大,他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因为他一点关爱也没有,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梦的最后一幕,是他在我们村,都是我小时候那个村里的画面。晒谷场上,有几个小孩在玩儿,他也去一起玩儿,跟小女孩们一起跳舞,突然之间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感觉很不对劲,她就感觉到自己下体湿润,觉得自己有强大的性能量出来,小女孩慌得不得了,想逃走,但是那一刻整个晒谷场被一个能量场罩住了,她逃不掉。其他小孩也感觉不对劲了,也想逃逃不掉,场外的人想过来救这些孩子,但是谁也冲不进来。结果后来出来一个20多岁的小和尚,也是我的样子,在那儿盘腿运气,来了一声狮子吼,就把这个场给破了。

醒来之后我就明白,我为什么是个“好人”,而且这种为别人服务简直是深入自己骨髓,这就是一种自动的行为,(因为)我在防御我第三个梦里那个可怕的疯子,因为我的内心藏着个疯子,我太害怕这个东西了,所以我要成为一个好人,防御我这个精神病出来。

中国文化在干吗?做好人这些在干吗?就是在压制这个精神病,压制这个疯狂的东西。这是我第一次梦见这种疯子精神病是以我自己的形象出现,以前我的梦里经常出现恶魔,各种各样的恶魔,他们在毁坏世界。曾经做过一个梦就是一个巨大的巨人,手里握着一个流星锤把周围的一切全砸了,没有任何目的。

P:这恶魔就是活力?

W:对,这就是活力。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成为一个空壳而不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主要原因。因为在我们的感觉里,自己的本能都是这么可怕,我们的本能都是疯子,都是恶魔,所以我们要压制这一部分,不让它出来。我们的文化设置起来就是来克制这一部分,所谓的克己复礼就是这么回事儿。

照现在心理学的说法,人本身的活力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它是中性的,就是生命本身,来自于很原始的生命活力,所有人身上都有这个东西。假如妈妈允许孩子的活力呈现,而且爱上孩子的活力,而且能够给孩子回应,这个活力就能够在母婴关系里流动。孩子就会感觉到他的活力是好的,就会用好的方式来呈现他的活力,他的人格就是健全的。

所以所谓的恶魔就是因为最初这个活力不能流动,孩子感觉到他的活力对妈妈是一种干扰,是一种罪过。比如对我来讲,我妈妈是抑郁症,经常在炕上躺着一动不动,这时候我想跟妈妈玩儿,我想跟她呼应,让她抱我,那对她绝对是一种干扰,是一种罪过。我妈妈当时要是没有抑郁症,他们一家(也)都是属于比较冷的人,情感不热烈,羞于表达情感,不接受这种情感流动的状态。所以说我作为一个孩子,必然会发生这种情况,我的活力被阻断了,我的活力不能够在关系里呈现和流动。而且我会形成这样的观念,我的活力对妈妈是一种伤害是一种罪过,所以我就把活力压下来,活力就成为恶魔成为精神病。所有的中国文化,之所以把活力视为坏的,就是因为活力没有被允许,没有被滋养,在母婴关系里没有,在学校里、在社会上、在整个国家层面上都是这样的。

中国整个应试教育的体系就是将人的活力抹杀掉,让人残留的一点点活力耗费在这么一个复杂无聊的体系里。整天学数理化、政治学那些破玩意儿,而且一遍一遍地学,给你学得灰头土脸,把人的活力都消耗掉了。我现在觉得应试教育体系是为了对付青少年的活力的。

P:孩子的活力总是被拒绝,久而久之,会学会自己控制这种活力,变得奄奄一息,看大人的眼色过活?

W:自我控制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假如妈妈看不见我,或者只看见一点点,我经常有这种受伤和破碎的感觉,我怎么办,我得用“自我控制”给自己拼出一个壳来,拼出一个自我的形状来,这是“自我掌控”。自我掌控相当于,我觉得自我已经破碎了,我就用一个网兜把自己兜起来,然后才能勉强地去生活、去工作。其实很多时候“自我控制”就是这么一种东西,对一个人来讲很严重,他就会觉得是一个网兜;对其他人来讲好一些,就是一个完整的橡皮人似的,这就是“自我掌控”。

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很多来访者梦见自我束缚,有时候真的就把自己绑上了,这是为什么呢?比方说妈妈没有真实的自我,她受不了孩子有真实的自我,当孩子的活力呈现的时候,妈妈会觉得受不了,甚至是被惊吓了。再一个,假如这个母婴关系很差,比如妈妈总是在忙,孩子很孤独,孩子就会发现他不能向妈妈表达他的需求,当他表达的时候很容易受挫,一表达被弹回来了,他就会觉得自己非常非常的卑微。他把自己绑住,就是把他的活力绑住,把他的欲望、需求、声音绑住,不让自己再带着活力去靠近妈妈。这样的“好人”,在人际交往中会觉得不自在,最普遍的表现就是你看中国人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都不自在,大多数人超级不自在。而且因为“自我掌控”,其实就是一个橡皮人,这个壳会挡住亲密。

P:“好人”的人际关系会是什么样?

W:通常是这样,一个“好人”,十几岁的时候觉得完美,二十多岁觉得非常好,三十多岁就开始出现有怨气的面相。到了50岁,怨气有时候大得让人不敢接近他;到了70岁,别人连靠近他都不敢,最后他就活在自己的怨气里:为什么我做了一辈子“好人”就没人爱我。

有一个个案对我触动很大。那是一个超级“好人”,四十来岁,条件很好,但是没结婚,没有正儿八经地谈过恋爱,一年挣几十万全都给家里花了。给父母花,给弟弟花。她给父母买了房子,自己还租房子住,而且租一个一居室的房子,这多可怕。她40岁过生日的时候收到很多礼物,突然想起自己有两三年没有给别人送生日礼物了。她觉得很惊讶,她一向自认为是个好人,但是怎么这两三年没有给别人送礼物呢?她观察自己的心,发现自己对别人真正的需求不关注了,她累了。

这让我觉得很震惊,她第一次让我深刻地反思,我是不是也是一个自认为“好人”,但实际上自私得不得了的人,后来我发现我也是。跟我的女朋友相比,她的着急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着急,而我总是很淡定,后来我觉得我是头脑上关心别人,但是我不能够像她那样发自内心地关心别人。我发现这个很可怕,然后看看周围全都这样,我爸爸、妈妈、哥哥全都是这样的人。

P:怎样走出这个“好人”的怪圈?

W:对我来讲特别深的一部分,就是我做的那3个梦,对我来讲意义重大。过去我会知道我这么“好”肯定是在防御我的“坏”,但这是一个头脑上的知道。直到我做了那3个梦,我才明白,原来我是在防御我那个恐怖的婴儿。

后来在咨询中,我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人内心中都存在着一个既绝望又恐怖的婴儿。他对待这个婴儿的方式,就是往相反的方向走,成为一个“好人”。这个婴儿越恐怖,得到的爱越少,他在这个“好人”的级别上就越高。

(走出“好人”的怪圈)只能慢慢来。假如从来不能够很深地碰触自己内心黑暗或者是恐怖的部分,你会不由自主地要做“好人”。这是两部分,一个是不敢碰内心的恶魔,还有一个是别人满意我才存在,别人不满意我就不存在,这两个东西交织在一起,让我们没办法按照自己的感觉生活。因为自己的感觉里有一个恶魔,所以当自己觉得糟透了、坏透了,这个时候就去关注别人。

既然我们丧失的是活力,是自我,补救的办法很简单,就是问问你自己、你的自我,你想要什么,而这个活力最基本的东西就是你的需求、你的欲望。所以当尊重你的需求、你的欲望、你的声音的时候,你就开始尊重你的活力,活力就开始流动。一开始活力的流动可能是以坏的形式呈现,但是逐渐地,当你自己内心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的时候,它就可以以一种很好的方式来流动。

一个女人和老公离婚之后,觉得很痛苦,因为她过去一直都是围着老公来转,现在老公和她离婚了,她的自我就破碎了。我的一位心理学家朋友给她做治疗,就让她找到10个过去没有完成的愿望,让她3个月之内完成。愿望有的很简单,比如从来没有蹦过迪,因为她想做一个好妻子,每天晚上10点之前一定回家;因为丈夫不爱吃海鲜,所以她从来不吃海鲜。现在从最简单的开始,就试试半夜不归感觉怎么样,试试吃海鲜怎么样。还有其他的愿望,比如去香山,她从来没有去过香山,一直想去,还有想跟领导吵架、骂几句。后来她3个月之内都做到了。后来在香山顶上站着的时候她突然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重生了。

P:突围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想想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W:对。但是我现在觉得这个故事应该是我内心把它美化了,我感觉不会这么简单。可能当时她有很好的感觉,但是以后还会有很多这样的跌宕起伏。这是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问问你要什么,你的声音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P:了解到自己之所以成为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好人”,是因为妈妈的缘故,这个过程中如果产生对妈妈的怨恨,怎么办?

W:我们(要)允许自己至少是存在怨恨感,当然不是把怨恨变成行动。就是你得允许这种感受在你身上流动并要看到它。假如婴儿不能被妈妈看见,他会产生两个最可怕的东西,第一个就是绝望感,他感觉到孤独,感觉到被抛弃,感觉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爱他。第二个感觉是仇恨,你要用怨恨来讲都不大对,这是非常大的恨,恨不得毁了这个世界。你要允许它在你心里存在,而不是让它成为现实。而且这时候(你)也(已经)能看到自己的需求,不能只是责怪他们,仅仅怨恨而忽略了自己身上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