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由来与传说(精选5篇)

  •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 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 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范文第2篇

2、牛郎织女的爱情并不吸引着我,我们的爱情对我才有致命的吸引力。

3、我多希望你我之间有一道鹊桥,将你我连在一起,此生此世,永世不逾!

4、七夕时节忆往昔,眷属难成甚可惜。牛郎织女会此时,我却独饮空叹息。

5、无情的时空将你我分隔,但想你的心儿依旧难平,七七相见!七夕情人节快乐!

6、上天又给我一个约你的借口,相爱的人儿,与你共度七月七,天天都是七夕节。

7、夜,七夕,鹊桥会,新月如钩,几许相思愁,望秋水此刻求,千言万语欲罢还休。

8、说单身不好,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单身死,两者皆可抛。七夕情人节快乐!

9、老婆无味,情人太累,小姐太贵,不如开个同学会,拆散一对是一对!祝你七夕情人节快乐

10、是你!是你!在我阴暗的心底开了个天窗,我获得爱情。七月七鹊桥相会,我俩的爱情恒久远!

11、我相信有月亮为证,我们的爱情一定会长久不变的。我不会离开你,就像月亮不会离开地球一样。

1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3、听说七夕这天恋人相互说句我爱你,就能在来年七夕不会分开,如果每年都说就永远不会分开。我爱你!

14、没有你的天,不蓝!没有你的花,不艳!没有你的饭,不香!没有你的眠,不甜!亲爱的,情人节快乐!

15、守候星空盼星雨,数落星辰许星愿。星空星雨落千粒,星辰星愿现千回。遥祝远朋行安至,笑柔挚心有相知。

16、听说七夕这天恋人相互说句我爱你,就能在来年七夕不会分开,如果每年都说就永远不会分开。亲爱的,我爱你!

17、前世的修仙成真化作今日的鸳鸯同飞,前世的一眼回眸化作今日的情定三生。恰遇今日七夕情人节,鹊桥相会赴盟约。

18、七夕节,掬一捧银河水,让爱意流淌;走一回鹊桥路,让相思绵长;说一句甜蜜语,永把你珍藏。七夕,爱你地久天长!

19、月光如昼,银霜茫茫,七夕会鹊桥,情意绵绵;花团锦簇,美景交融,仙鵲聚天桥,好生幸福!祝天下情人七夕节快乐!

20、好久没见,但你的格言我始终谨记在心:馒头诚可贵,包子价更高,若有烧排骨,两者皆可抛。可爱的损友,七夕节快乐!

21、牛郎织女过七夕,靠着鹊桥传信息,你我一起过七夕,发条短信传真情,爱浓意浓情更浓,愿你七夕好心情,爱你一直到永远。

22、爱是缘分,爱是感动,爱是习惯,爱是宽容,爱是牺牲,爱是体谅,爱是一辈子的承诺。七夕到了,祝您爱情甜蜜,家庭幸福。

23、美丽的传说流传千年,真心的爱恋感动人间,七夕的鹊桥化解思念,良好的祝福永远相伴。七夕节到了,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24、玫瑰传递甜蜜爱恋,鹊桥承载美好姻缘,繁星璀璨一世真情,银河浸润一生幸福,七夕节,愿与你携手共度,共享欢乐,愿七夕快乐!

25、首先先在心里想一个9以下的数字,加再乘以再加再除以最后减掉一开始心里想的那个数字,再加上51这结果就是代表我想对你说的话!

26、当酷热渐渐靠近,才发觉七夕也悄然而来,这一刻什么都可能忘记,惟独忘不了的是向你轻轻地说声:你快乐,我就开心,祝每天快乐!

27、七月七日是七夕,牛郎织女会鹊桥,相思化作点点泪,滴滴细雨落凡间,浸润人间爱无数,七夕节,愿与你携手,共赴鹊桥,相约到白头!

28、我不想说天荒地老海枯石烂,我不会花言巧语坑蒙拐骗,我也不会忽悠说爱你一万年,我只想说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会立刻出现。七夕快乐!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范文第3篇

1、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2、七夕节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3、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文章屋网 )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七夕;传统节日;创新传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七夕作为中国传统佳节之一,当然拥有着各式各样的传统习俗。如穿针乞巧,便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南朝梁宗谋在《荆楚岁时记》中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直隶志书》中曾提到该风俗,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还有“为牛庆生”,“拜织女”等由牛郎织女的传说而演变来的习俗,依旧广为流传。在闽南和台湾地区,七月七日之时也有“七姐诞”,拜“七娘妈”等特色习俗。根据这些七夕节里不同的传统习俗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传统节日不仅仅是文化传播的符号与形式,它更是一种信息知识的扩散,一种关系与情感的建构。传统习俗的传播,相类似于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即与自身进行互动:传播者同样可以作为受传者,通过对传统节日、习俗讯息的传播,再形成一定的自我反馈,从而反作用于传统的节日与习俗。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节日的传播和诠释也有了全新的方向与形式。对七夕节而言,打着“浪漫爱情”牌的各类活动充斥着大众视线。七夕节的各种传播活动,已开始逐步遍及餐饮业、旅游业、零售业以及服务业等产业。如“七夕情人节套餐”、“灵山七夕禅缘游”、“浪漫观影之旅”、“情人节温馨套房”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多样的传播活动,都可被看作是传统节日的创新性传播方式。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动态化的传播符号、创新性的传播形式、独特化的传播载体,对其创新性的系统发展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并能较好地体现出节日传播仪式性、历史性、社会性和规范性等性质特征。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节日创新传播的过程,是一个满足传播双方需求,并可以使传播双方达成某种特定功能的过程。传统节日传播同样可以作为群体传播的一种形式,在非组织群体中,为实现群体的社会功能,而在一定的群体内部机制中,依靠群体意识进行信息的传播与互动。所以说,对传播的创新性研究,是我们在总体的发展中必须要去重视的部分之一。

现代各种媒介形式对传统节日的传播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创新,但现时存在种种创新性传播,同时也引发着更多不同的思考。安徽卫视曾在七夕节制作过一期与众不同的电视节目――《七月七“爱传万家”情歌会》,这场晚会将七夕的传统浪漫情怀和晚会类节目的现代元素结合在了一起,将七夕节向广大受众进行了传播,从而取得了情感与经济的双重效益。除此之外,据百度数据报告,七夕节当天,“七夕”百度搜索指数在1个月内翻4倍,日均搜索“七夕”超60万次,网络视频的点击量过百万。无论是网络还是电视,现代媒介形式对传统节日的创新性阐释,让我们在新形式中感受着传播桥梁的搭建与稳固。

但是,这样创新性的传播是否存在问题呢?或许牛郎织女的传说影响太大,在商人们的操纵下,近年七夕乞巧节已然变成了第二个“情人节”。这个自汉代起源,历经岁月变迁,曾经被中国人遗忘的传统节日,虽然已经在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不得不说国家就算赋予了“名”,也不一定还能保存相应传统内涵的“份”。中国文化传媒网在2012年8月22日发帖《七夕节为何变成了“消费节”?――传统节日传承困惑》中指出,七夕在传承中丧失了很多隶属于“乞巧节”的本意,并认为传播者对其的传播只是针对于市场与大众的需求,并没有真正释其真正内涵。那么,在传播符号不断以新的动态的形式表现的时候,我们需要从动中掘静,通过“内省式思考”解决人内传播所存在的问题,再逐渐过渡向人际传播,完善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间的内部机制、群体意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内容,并发掘出真正的传播价值,保留最根本最真的传统。

传统节日在创新性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传播符号在各种传播关系之中运用多样的传播载体去诠释内容,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创新层面其展现的形式与价值。但同样,创新的传播也会出现为满足某种传播功能而重心偏移的情况,那么,谨慎把握传统节日创新传播的方向,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范文第5篇

莱州七夕节习俗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 ,又叫 女儿节 、 乞巧节 ,古时候,每到这天前后,妇女都要供奉织女,以祈求能让自己心灵手巧。在莱州有个风俗,那就是七月初六这天过七夕。这不昨天一大早,柞村镇大庄子村马**炸起了七月七的必备品-- 翻被果 和 面鱼 。

一走进马阿姨的家,就看到马阿姨正和她的伙伴张阿姨正在擀制过节这天要吃的翻被果。老姐妹俩轮番上阵,擀制完成后,张阿姨负责切面皮,马阿姨把切好的面皮翻好。

翻被果就是用鸡蛋、油和面粉揉成面团然后再擀成薄薄的皮,再切成一小张一小张的,把两张切好的面皮放在一起,中间切几刀然后再翻一下。马阿姨说,她每年都会自己做翻被果,现在有好多人为了省事都不再自己做了,都是直接去买现成的了。

为什么在农村过七夕节都要炸面鱼、翻被果和做巧饼子,张阿姨说,这其实是有段美好的传说的,就是为了庆祝牛郎和织女相会。

张阿姨介绍,传说巧姐和巧姐夫七月七这天相会,农村就是炸一些面鱼、翻被果,还做些巧饼给孩子,来纪念巧姐和巧姐夫,再一个我们年轻的时候农田里有一种草放出一些线,回来弄一些五彩线给孩子绑手线绑脚线,大人自己也绑,就是为了纪念七月七这个节日,这也是农村的习俗。

古时候,妇女们制作各式各样的巧饼子以乞巧,七月初六这天就要供奉上,七月七就要撤供,七月十四再供上,是为了送巧姐。新媳妇回娘家,婆家还要准备好面鱼和巧饼。

各国七夕节信息日本的 七夕节 源自中国,延续了 乞巧 的风俗与习惯,但与与爱情无关。现已成为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原本是阴历七月初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农历,所以日本的七夕节,是每年阳历7月7日。

日本七夕节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这个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里,很多地方都会有七夕竹子树,在商店卖夏季服饰的地方、超市结款的地方,都会设立七夕许愿树。在一些大型的庆祝典礼上,还会举行竹饰(由挂许愿短签演变而来)大赛,由当地的幼儿园、小学等学校组织或者公司,创作各自的竹饰,进行评比,选出最有特色的几个进行展示。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 七夕祭 ,人们身穿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太鼓阵阵, 短册 飘飘的街头巷尾挤满观看和游玩的大人孩子。配合 七夕祭 的,还有每年夏季的烟花大会。

韩国

祭祀讲究饮食

韩国文学家崔南善在《朝鲜常识》中记载,七夕原来是中国的习俗,后传到了韩国,恭愍王(高丽第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牵牛(牛郎)和织女星,并在那天把俸禄给百官们。

韩国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织女一样有着灵巧的手、织布织得更好。当天早晨妇女们把香瓜、黄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韩国七夕的另一个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为家庭祭祀和集体祭祀两种。韩国女性要在祭台放上干净的井水,牛郎织女不再成为祭祀对象,她们主要是为了祈求亲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则举行祈求丰收的田祭。

韩国的七夕饮食也有讲究,传统食品有面条、麦煎饼,还有蒸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