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论文(精选5篇)

  • 小学美术欣赏课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一种自发的探究欲望,并且使其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观察美术作品,同时保持一种感官的敏锐性,最终让学生学会感知和欣赏艺术。学生通过观赏出类拔萃的美术杰作而展开思索、联…

小学美术欣赏课论文(精选5篇)

小学美术欣赏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形势; 小学; 美术; 欣赏教学;

美术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依然不太重视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进行创新,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课程的兴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与艺术修养,将美术欣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师生互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继而保证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综合的发展。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一种自发的探究欲望,并且使其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观察美术作品,同时保持一种感官的敏锐性,最终让学生学会感知和欣赏艺术。学生通过观赏出类拔萃的美术杰作而展开思索、联想、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并内化优秀美术作品中的构图、色彩、创作方式等,从而丰盈和充实了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完善和强化了学生的艺术感觉,提升了他们的艺术审美与综合素质。此外,美术欣赏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很多美术教师对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的认识尚不全面,认为开展美术欣赏教学就是简单地播放一些美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观看,没有深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只是讲授其中涉及的绘画手法和技巧,或是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不利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程收获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拓展美术相关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欣赏热忱,以此来丰富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

然而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喜好,按照主观意识挑选了学生认知和理解范围之外的美术作品以及相关知识,致使课堂氛围沉闷,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容易触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另外,部分教师习惯采用较为固定的单一教学形式进行欣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单向输出教师本人的美术欣赏理念,没有起到开启学生发散思维与自主思考的引导作用,虽然给学生留出了一定时间进行思索和赏析,然而由于师生互动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一)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思索和探究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创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教学方式涵盖了问题提出、分析与探究、实践创新等几个发展过程。具体的实现形式是:教师根据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制作一个视频短片或是课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探寻并开启交流,继而解得出结论。教师主要是以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欣赏活动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索,从直观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到较为客观理性的方法的感悟中,经过一系列的观察与比对,在热烈的讨论中分享美术欣赏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从而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完成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品鉴。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以学生为主导,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防止教师输出观点式欣赏课程的弊端。

(二)师生互动

教师可以在美术欣赏课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深入欣赏,通过在讨论中听取其他学生的见解来完善自己的赏析,教师可以在每个谈论小组内驻足倾听,适机地给予一些提示和引导,有利于学生从不同方面,如美术作品的主题、构图形式、色彩处理等多角度展开讨论,同时,还可以分析美术作品的表现技法,以及画面的布局与关系等。最后还可以深入到探究美术作品的风格,以及作者创作时的背景和心情,换言之,就是美术作品所隐藏的寓意。另外,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课结束后,保持敏锐的感官习惯,继续欣赏身边的艺术作品,保持思考与表达,让这一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得以延续,切实提升艺术审美能力。

(三)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美术的踪迹,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时,可以尽量地将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引入教学活动,如此一来既贴合学生的心理探索欲,还能锻炼学生的审美敏感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将美术欣赏活动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突破课堂这一界限,让美学的欣赏情境更加广阔。对于校园中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师也可以突破课本的局限,通过欣赏分布在校园之中的建筑,分析和思索建筑的布局与外观形态,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个自己最喜爱的建筑进行全面的观赏,学生通过探寻其美学意义,可以从熟悉的场景中,收获全新的视角和思想。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美术欣赏课堂的范围扩大,到美术馆、图书馆、公园等当地的特色公共场所去,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不同建筑的外观特色,探寻设计理念,领会其中深层次的人文魅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美术欣赏课堂设置在大自然之中,欣赏自然景观之美,区分人工风景与自然风景的差异与相似之处,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悟美,提升美术欣赏的思想层次,认识并理解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从学生的平日生活场景中提取学生熟悉的景致、事物等作为美术欣赏对象,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完成美术欣赏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配置服装、制作新年贺卡、布置房间环境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任务,让学生在实践的审美应用中消化理论知识,收获更加生动鲜活的审美认知,并且通过不断累积的审美经验,来实现感悟美术审美价值的实践。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美术欣赏课上教授学生应用发散的艺术感知能力去品析世界级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以更加直接形象的画面和强烈的视觉效果来加深学生的艺术感受。例如,在进行《中国画欣赏》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国画大家的人物短视频来呈现画家的创作过程,而后再让学生赏析美术作品,同时让学生在探讨中结合了画家的生平、性格等背景,会让学生对美术画作产生一些独特的见解,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既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还可以使学生探寻到作品中所隐含的人文背景与艺术内涵。

(五)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场景,为拓宽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创设贴合授课内容的教学场景,有利于教师发掘不同的视角来开启学生的思考,能够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与内化美术相关知识,将美术画面表达的事物场景还原,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欣赏美术作品的视角更加全面。

例如,当教师在讲授齐白石作品美术欣赏课程时,便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从齐白石的美术作品中的绘画意境出发,完善学生欣赏中国画的方法和角度;其次,教师可以在课程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还原齐白石作品《雏鸡》中的原型,通过播放小鸡成长和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对于小鸡形成一个动态的直观感受,随后再进入齐白石创作的美术场景中,探究和分析其中栩栩如生的鲜活形象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以此来升华自己对于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

(六)小组讨论

教师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的协作讨论中来实现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充分感受,并且还应该加入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剖析美术作品,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艺术审美的习惯。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雕塑作品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思考、发言、倾听,来描述自己欣赏雕塑作品的方法和感受,并且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过程的思考,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评述,将这一过程完善。

例如,教师在进行雕塑欣赏课程的时候,可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视频和图片,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认真地观察和思考,进而展开欣赏评述。例如,从雕塑的类型开始赏析,强调这个作品采用的是浮雕的手法,而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赏析进行评价总结,肯定并鼓励学生的表述,再详细地解读作品,这时的讲解是点睛之笔,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直观欣赏后,都获得了各方面的艺术感受,再加上最后教师对于相关知识与时代背景的讲述,让学生真正全面地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和角度,开拓了学生的认知范畴,也提高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和艺术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而教师必须正确地认识欣赏教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对欣赏教学的喜爱度和探索欲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断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崔艳青.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11):156.

小学美术欣赏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发现美;感知;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38-2起欣赏课,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单板、讲授式的课程,因为不需要孩子们动手绘画或者制作,所以孩子们对这样的课会觉得可有可无,以至没有兴趣。刚开始工作时,因为没有任何经验,一堂欣赏课上下来,自己和学生都累得筋疲力尽,于是我开始思考,我应该怎么办?

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睁开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点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童都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美术欣赏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只有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不同年龄阶段对欣赏课的要求是不同的。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在欣赏优秀儿童作品时,这些作品天真烂漫,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木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再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在美术欣赏课程中,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欣赏时要有重点,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

小学美术欣赏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美术欣赏;课堂教学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雕塑大师罗丹如是说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睁开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点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举足轻重。青少年儿童是爱美的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进入中小学后,对美的事物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军民共建农村寄宿制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孩子们爱美的要求,多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一、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欣赏内容暨编排特点

(1)低年级。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

(3)高年级。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可见,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欣赏教法和教学形式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

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特绘画和工艺皆属随堂欣赏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课。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陶公庙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了。再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

美术欣赏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深入领悟欣赏课的内容编排特点和意图,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使美术欣赏教学成为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教师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美的规律,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温媚秋.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2011

小学美术欣赏课论文范文第4篇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概念和性质

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小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对小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教学途径。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及类别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涵盖广泛,有绘画欣赏、工艺美术欣赏、雕塑欣赏、建筑欣赏和自然景物欣赏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选择:注重儿童的审美认知规律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说:“任何美的欣赏必须要基于学生的反映,而从此扩展其美感水准。”也就是说,欣赏的内容应从容易引起儿童兴趣的内容入手,并逐渐地向高层次过渡。

(二)时间跨度:注重美术史发展规律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中,既有古代作品的欣赏,又有现代作品的欣赏。这可以使学生了解有着悠久历史的美术传统,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使学生们了解世界美术发展的历史。

(三)空间跨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多元性

在小学美术欣赏的教学内容中,我们会发现,欣赏的内容常常跨越地域限制,有超时空的融合。欣赏的内容包括中外美术作品。虽然美术作品具有共性,但由于各国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社会背景、等各方面的差异,使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各具特色。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提高了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而且开阔了儿童的眼界,更主要的是使儿童了解美术文化的多元性。正符合“教育要面向世界”的要求。

(四)切合实际,注重与自然、生活的联系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艺术美,还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发现老房子的美》这节课,就是对生活中的美进行欣赏;《探访自然的奇观》这节课就是对大自然中的美进行欣赏。丰富了我们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

(五)补充发展,与时俱进,注重时代精神的体现

在社会不断发展,时代迅猛进步,科技飞速向前的今天。美术创作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动画片的今昔》欣赏,就充分体现了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一选择教学内容的教学原则。另外,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还说“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所以美术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补充乡土美术欣赏内容或最新的美术欣赏内容。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大体可分为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和现场欣赏等。

(一)专题欣赏

专题欣赏是指利用整节课的时间对某个专题范围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教学的形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如人教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一课,教材中选择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提供给学生们欣赏,力求使他们了解剪纸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风貌,希望通过这些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剪纸,使学生领略我国剪纸艺术的多姿多彩。

(二)随堂欣赏

随堂欣赏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临摹、写生、创作、手工制作等)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随堂欣赏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课业内容、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加深理解,对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起到启发、示范、引导的作用。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对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具有鲜明的作用。同时,随堂欣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审美享受的机会,因此,随堂欣赏也是美术欣赏教学不容忽视的一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随堂美术欣赏并不是以欣赏为全部目的的,它服从于课堂教学内容,起辅助作用。在教学中,穿插随堂欣赏的时机是不固定的。可以在课的开始展示一些欣赏内容,这样可以给学生审美的享受,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为理解新的教学内容做铺垫。在指导作业时穿插欣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的技法。课堂结尾时穿插欣赏,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完成课堂练习的基础上纵深发展,鼓励和诱导学生深入探究美的愿望。

(三)参观欣赏

参观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的美术欣赏形式。可以组织学生去美术家的工作室,欣赏他们的作品,观看他们现场绘画等,使学生了解其创作过程。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美术馆、博物馆、风景名胜,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

参观欣赏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参观前要告知学生们参观的意义,简单的介绍参观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像导游一样,适当的介绍重点内容,并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讲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审美对象进行自主欣赏。参观结束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参观的感受,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进行美术创作,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常用方法

(一)讲授欣赏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内容、表现形式及深刻含义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等进行讲解、说明的一种美术欣赏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有积极可取的一面,适当的讲解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是必要的。

(二)讨论欣赏法

讨论欣赏法是指在欣赏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教师的提问、提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及内涵,并获得审美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欣赏法可采用美国美术理论家费德门提出的美术欣赏的程序来进行。四个欣赏的步骤包括:

1.叙述:初见这幅作品,你都看到了什么?(作品所呈现的内容)

2.分析:作品是怎样来表现的?(作品的表现形式)

3.解释:作品传达的是什么意思?(作品的内涵)

4.评价:你是否喜欢这件作品?为什么?(学生的自我感知)

讨论欣赏法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亲自的感受作品,阅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才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比较欣赏法

比较欣赏法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作品间的比较,对作品进行感知,进一步的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的教学方法。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比较内容主要有:作品的形象、色彩、比例、构图、肌理、造型特点等。这种方法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随堂欣赏中运用的较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游戏欣赏法

游戏欣赏法就是把游戏的形式融于欣赏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小学低年级的美术欣赏教学。如在小学美术《信封纸偶》这一课,在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套上自己做好的信封纸偶,弯动手指,使纸偶呈现出各种有趣的动作。通过这种游戏形式的欣赏教学活动,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五)观摩欣赏法

小学美术欣赏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欣赏;育人意识;审美与创造能力

实际上,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毋庸置疑,教学内容是很丰富的。但任何的创新或创造,都必须建立在充分审美与鉴赏的基础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将欣赏的基础建筑好了,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创作的需要,为将来的创作服务。因此,在基础美术教学中,笔者一直认为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应该加强美术欣赏教学内容,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以实现小学美术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一、确立美术欣赏是美术创作的保障与基石

通常,我们认为,在美术中,创作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作为名词存在,就是指具有创新特点的作品;其二是作为动词含义,则是指作品构思、完成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把“创作”看成结果,则是指创作者内心审美意象的外化表现,如果我们把“创作”看成过程,则是指具有创造性的一项活动呈现。由此可见,无论是作为动词,还是名词。“创作”都是创作者内心构思成果的一种体现,其活动的主体都是审美意象的形成或结晶。那究竟我们的审美意象从那里来呢?是无中生有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其往往来源于丰富的审美经验,只有拥有了丰富的审美经验,我们才能吸收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这是创作作品的经验来源。而至于审美经验的来源,明眼人一看就能猜得出,应该是得益于平时的美术欣赏。当然,这里的欣赏绝不仅指一般的美术作品欣赏,它包括对一切物象的欣赏和积累。对美术学习而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欣赏就没有创作。小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生活积累少,因而其创作的素材和经验也就不可能太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自然要在美术课上增加一些自然的、民间的、生活的、乡土的素材,从生活、社会到美术作品等多个维度去为他们补充营养,确立没有欣赏就没有创作的思想,让他们在欣赏中积累最基本的创作营养,实现从欣赏中感受美,从欣赏中找到素材,从欣赏中学习美术技法。

二、形成培养会欣赏的人比会创作者更重要的育人意识

我们南通本土的美术教育大家刘子美先生说过:“我之培养美术人,而非美术家。”这里的美术人指的就是会欣赏的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美术家则是指具有一定创作能力的美术专业人员。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学作为美术教育最基础的、最初级的阶段,它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去培养多少美术专业人员,而是为加强或提升学生个体的审美能力服务的。事实也证明,在小学生中,将来能成为美术家、艺术家或专业美术人员的可能性不足千分之一,由此得出,我们小学美术的教学任务还是以教会学生掌握审美、学会欣赏为主要内容,这里欣赏比创作更显重要。本世纪初,国家颁布了《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对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再次强调了欣赏的作用和重要性。但可惜得很,我们许多一线美术教师,尤其是小学的美术教师,因为受大学阶段专业美术学习的影响,依然过分的关注学生的技能,或者说创作学习,结果把学生的专业技能放在了小学美术教学的重心地位,走了一些弯路。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无论是面对普通的小学生,还是美术特长生,都需要从现实的高度,把欣赏课型放在首要地位,在欣赏中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只有意识正确了,才能少走弯路,实现小学美术的升华。当然,欣赏意识加强后,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小学生的创作能力也一定会加强,起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三、明确审美与创造能力的形成都源于欣赏教学

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或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思想。现实的教学效果也显示,“创造”不等同于“创作”。当然,在欣赏中同样存在创造的过程(如在欣赏后的讨论或学生的评论,其实就是学生创造性总结自己审美意识的一个过程),相反,创作离开了欣赏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实现不了创造的任务。因此,我们要想让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思维火花得到合理迸发,创造能力得以自然显现,就有必要加强欣赏教学。许多时候,我们也不一定要刻意的增加单独的欣赏课的数量,只需要在创作课的实践前,通过课前预备、提前准备或课外图片欣赏等途径让学生有目的的围绕创作来进行欣赏,积累素材,形成良好的审美经验。至于在创作课完成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全班同学的作品欣赏、集体评价等过程,在创作中灌输欣赏意识,把审美意识与创作过程联系起来,为以后的创作提供成功经验。当然,这些方式可能对农村老师有一定的难度或形成了负担,那么,我们还可以用好学生身边的一些现成资料,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等教科书,这些资料上大量的彩色图片都是我们小学美术课欣赏的好资源。我们应该做有心人,把一些图片选取出来用到美术欣赏中来,这样产生的效果不仅是美术学科学习效果的提升,甚至对学科的融和、作品的理解、兴趣的养成,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