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精选5篇)

  • 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收稿日期:2014-11-13 作者简介:郁映辉(1975-),平川区图书馆馆员。2014年3月17日,备受关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作为指导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注重…

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精选5篇)

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以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为背景,通过对比分析,寻找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的根本原因,提出将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从而实现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跨越式均衡发展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2-0008-03

收稿日期:2014-11-13

作者简介:郁映辉(1975-),平川区图书馆馆员。2014年3月17日,备受关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作为指导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城市建设,其核心就是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不仅要积极把握历史机遇,更要蓄势而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跨越式均衡发展。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这也是十报告当中给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新任务[1]。随着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的实施,公共图书馆自上而下,特别是基层县、乡一级在场地、设施、设备、资源等硬件条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从而提高服务效能,是当前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要任务。

1.1从图书馆设施“全设置”向“全覆盖”迈进

《规划》提出“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即“常住人口全覆盖。” “只有把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到乡镇和村层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2]公共图书馆服务“全覆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而这项工程搭上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车,将会事半功倍。

1.2从图书馆服务向图书馆服务均等化转变

“以贫困地区为突破口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3]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成立后的重点工作之一。建设规范标准的覆盖常住人口的图书馆服务设施,提供免费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图书馆日常服务,把个体的、局部的图书馆服务转变为形成体系的、全覆盖的、均等的服务,是目前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东西部公共图书馆差距的核心问题

笔者仅从总流通人次这一指标,对东西部公共图书馆进行比较。以东部江苏省为例,2012年江苏省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是4,527万人次,比去除重庆、四川和广西三个地区的其他9个西部地区的总流通人次4,152万还要多。又如苏州,仅2010年,苏州图书馆的26所分馆共接待到馆读者314.82万人次,[4]超过2012年青海(102万人次)和(宁夏210万人次)两个省份的读者人次的总和。吴江图书馆的统计数据显示,村一级的图书借阅量2010年以前基本是个位数,而到了2012年,随着城镇化的实现,这里办证7,899张,外借图书10.8万册次,且镇图书室的外借图书达54.36万册次。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东西部公共图书馆发展存在巨大差距。笔者认为,其核心原因是西部公共图书馆还没有去探索、实践并形成科学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苏州图书馆在没有探索总分馆制之前,图书馆的流通人次也不多,但在他们创新服务机制后,读者数量不停地翻番。江苏省的吴江是城镇化中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最为典型的地方,这些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引入了以“总分馆制”为机制或者类似总分馆制的图书馆建设机制。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规划》出台两天,2014年3月19日,由20个国家顶层职能部门组成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紧跟着成立了,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上看,可以说这是公共文化服务配合新城镇化进程的迅速跟进。单从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讲,这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组织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城市建设,其核心就是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面对双重的政策机遇,西部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趁势而上,攻坚克难,构建、完善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西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跨越发展。

3.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说过,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新城镇化进程中,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同样要由政府主导,和各级各类规划同步推进,甚至要有超前意识。

3.1.1政府主导,基层图书馆建设主体上移。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者。因此,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证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是政府文化部门的核心职能,也是政府的文化责任。[5]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重新定义街道(乡镇)、社区(村)级图书馆(室)的建设主体,将建设主体从不具有建设能力的街道(乡镇)政府上移至财政能力和资源调动能力相对较强的区(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层级上,以便从根本上打破长期以来在基层公共图书馆(室)建设中的体制障碍。[6]。西部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由政府主导,笔者认为,主要以县、区级政府为建设主体更为合适。西部基层,自然条件“十里不同天”,经济基础高低不齐,文化资源地域特色突出。在“省管县”的现行财政政策下,政府统筹,如果以市级为建设主体,地域广、差别大、财力有限,在资金持续投入、资源配送流转、人员管理培训、服务整体推进等方面相比县区更不易于统筹。如果以乡镇为建设主体,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领导意识转变慢,很容易流于形式。河南信阳的“平桥模式”,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础文化设施作用,图书馆主导基层文化建设,使得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具有了持续协调发展的广阔前景,是经济欠发达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超前探索。

郁映辉:城镇化进程中的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郁映辉:城镇化进程中的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3.1.2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结合城镇化推进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新型城镇化推进遵循“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抓好贯彻落实;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和试点先行,凝聚各方共识,实现重点突破,总结推广经验,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的原则。[7]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也要遵循这样原则,“嘉兴模式”“苏州模式”“诸城模式”“平桥模式”虽然做法不完全一样,但相对于当地的实际情况都更有可行性,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而且总的方向是朝着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这些都是值得西部地区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中借鉴、学习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3.1.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服务资源。西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核心任务是做好图书馆服务设施“全设置”向“全覆盖”转变。一定要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规定,按照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建设原则,基于需求导向、因地制宜设计建设规模、服务半径、功能设置、资源配置和服务项目,制定建设标准,实现基层图书馆全覆盖,形成比较完备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嘉兴基于“需求导向”的村级图书室在整体布局上,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不按照“村村有”来规划,而是根据人口分布密度来设置的思路是很值得西部地区学习借鉴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文化大院这些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设施的“全设置”。然而,由于这些服务网络设施的管理主体分散、无专人管理、后续保障无力,这些阵地、设施的利用率和作用在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发挥,仅仅是一个壳。笔者所在的县区,2009年配套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有的到现在还存在乡镇政府的大楼里,有的被其他部门挪用,村一级的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设备大部分已经无处可寻,农家书屋只有三分之一坚持开放,每周开放3天,每天开放不到3小时。这些最基层服务网络的设施设备和资源的闲置、流失在西部地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使人不禁为之叹息。从这些文化惠民工程的功能设计看,其核心功能均由典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构成:乡镇综合文化站承担包括图书借阅、信息陈列、讲座培训、视听资料服务等在内的多种图书馆业务;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则承担了图书馆的视听资料和信息数字化资源服务;农家书屋直接替代了村图书室的功能。把各个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提供的资源在乡镇和村社层级上整合起来,以图书馆行业的专业化管理与服务方式提升这类资源的社会效用,节约基层的管理成本,同时也改善乡镇分馆尤其是村级图书室的资源配置,达到双赢的效果。[8]所以,中西部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整合这些最基层的图书馆功能服务网络资源,“四位一体”甚至“多位一体”,推进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给这些文化惠民工程注入新的生命力,避免基层文化服务设施昙花一现的命运。

3.2优化人才队伍

3.2.1基层馆长的配备是关键。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首先要造就高层次、职业化领军人物。关于领军人物的观点,李国新教授的论述和分析可谓一针见血,找到了发力点。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他认为,目前阶段可以有所作为、可以有所突破的是基层公共图书馆领军人才队伍建设,而基层公共图书馆的领军人才最主要的就是基层馆长。为什么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成为突破口?其原因有二: 一是重要,二是人数少。人少就可以避免牵一发动全身,就可以寻求突破。今天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者,总体上看职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水平也不高,相反,行政化色彩却比较浓厚。笔者分析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的并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领导不重视的问题,是管理者的理念和管理者的职业化问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管理者的职业化,是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9]

3.2.2提升图书馆馆员职业化。人才匮乏是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最普遍的现象。县级图书馆一度成为“养老院”“蓄水池”的代名词,几乎没有图书情报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制约了基层图书馆业务发展和服务开展。在现有的体制下,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坚守准入关,让接受过相关专业教育的人进入队伍,加强基层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建设。此外,要严格职称评聘标准和考核制度,把有能力和爱岗敬业的人培养成业务骨干和领导层,提高馆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图书馆人文情怀,走图书馆馆员职业化道路,让每个馆员成为合格的图书资料管理员、参考咨询员、信息导航员和资讯专家。

3.3积极进行图书馆专业化改造

专业化改造既是公共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难题,也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和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图书馆服务的可持续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实现普遍均等公共文化服务的瓶颈。[10]在我国的图书馆设施覆盖全民之后,对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专业化改造,不过是让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逐步接近“公共图书馆”这一社会机构和服务的本原。它有望为“十一五”期间匆忙诞生的前途未卜的基层图书馆注入持久发展的活力。[11]专业化改造,涉及机制、制度、人员、建筑、设施、服务等方方面面,决定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力。所以在规划之初,就应该把专业化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纳入到规划之中,作为构建图书馆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的保障,贯穿于图书馆发展的始终。

3.4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西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更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西部地区,特别是县、区级政府一定要把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议事日程,成立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相对应的领导协调机构,从顶层设计方面保证形成有理性的发展思路、刚性的投入机制和常态性的建设机制,真正从制度层面把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抓紧制定地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服务创新机制、奖励评估和考核机制,将目标细化和量化到各部门,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切实有效地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

4结语

在“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文化建设任务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双重历史机遇面前,西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依靠图书馆立法保障需要一定的过程。在现有体制环境下,只有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把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纳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城乡一体,科学规划,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和“均等化”,从而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图书馆[J].当代图书馆,2013 (3):4-13.

[2][6]李超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对地级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推动[J].图书馆建设,2010(10):1-4.

[3]黄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成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03-27(14).

[4]邱冠华: 示范区创建中深化“苏州模式”的制度设计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 (3):20-25.

[5]王俊莲.现代政府管理视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J].生产力研究,2013(2):104-107.

[7]中国政府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EB/OL].[2014-04-10]. http:///zhengce/2014-03/16/content_2640075.htm.

[8]李超平.嘉兴模式的延伸与深化:从总分馆体系到图书馆服务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 (3):12-19.

[9]臧运平等.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诸城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 (5):4-16.

[10]吴兆文,朱林.论图书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 (2):72-75.

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

“基层公共图书馆”首先是供广大基层民众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部门;其次是公共图书馆系统中最低的一级,跟群众的联系最为直接,其服务对象和工作范围是广大基层的人民群众。所以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广义上是以旗县一级的公共图书馆为中心,下面附属有乡镇街道文化站、村嘎查社区文化室;而在狭义上,一般指县级的公共图书馆。在本文里,基层公共图书馆使用狭义,即指旗县级公共图书馆。

一、鄂尔多斯市基层公共图书馆现状

1、基层公共图书馆已全部建成。 鄂尔多斯市共有基层公共图书馆8个(每个旗区各1个),面积共计10702.4平方米,截止2012年底图书藏量共计114.97册,2012年流通人次达到27.6万人次。2013年,根据文化部2013年开展的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鄂尔多斯市全市公共图书馆全部均进入等级图书馆行列,8个旗区图书馆中有7个达到县等级馆标准,其中3个馆(东胜区、乌审旗、鄂托克旗)为县级一级馆,4 个馆(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前旗、杭锦旗)为县级三级馆,各个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时间都达到的每周56小时。

2、制定保障措施。 2011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制定了《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艺术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五项文化工程(2011—2015年)》、《鄂尔多斯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1—2012年)》。以上政策的制定,有效的促进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规划中,全市拟对5个基层公共图书馆进行改扩建,进一步完善硬件配套设施,努力为基层的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3、各级政府加大投入。2010 年,鄂尔多斯市提出建设中国西部文化强市的宏伟目标,并于2011年——2012年作为全国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地区开始建设,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对各地区的基层图书馆进行了建设完善。经过对比,十一五期间全市图书馆投入经费达到8313万元,较十五期间的1348.8万元增加6964.2万元,同比增长516.3%。

二、鄂尔多斯市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就全市基层图书馆整体而言,其现状并不尽如人意。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发展不均衡,部分旗县公共图书馆硬件滞后、资源匮乏。馆内每年新增的图书文献数量少。馆内的文献数量本来就不多,并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变旧,而新增的图书文献少,以致给人的感觉是馆内看上去没有什么新的文献。有的基层图书馆每隔几年才增加一批数量不足五千册的新书,有的每年只是增加了当年报刊的数量,而没有增加其它的新书,新的文化资源少(见表1)。

2、服务不到位,管理不完善。 很多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售卖式”,即守在公共图书馆这个固定的“摊档”内被动地等读者上门,已形成了习惯;而且服务的手段还停留在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用于服务的设备大多是传统留下来的陈旧设备,对于电子阅览室的应用还比较少(见表1)。

3、专业人才缺乏,服务人员素质较低。没有优秀的管理人才,公共图书馆难以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当前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少,图书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才更少。大多数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不强,缺乏事业心,不愿意为图书管理操劳和作出贡献,这些都是不少基层公共图书馆长期未能打开局面的症结所在。根据统计资料,鄂尔多斯市8个基层公共图书馆,共有从业人员207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172名,占总人数的83%,但图书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为35名,占总数的16%,由此可见继续教

等专业学习时间不够,员工的专业水平有限(见表2)。

三、鄂尔多斯市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对策

1、市级财政向较为贫困的旗区予以政策上的倾斜。 各级财政部门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要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对国家实施的各项文化建设工程要按要求保障地方匹配资金。对于财政困难的旗区,要予以政策上的倾斜。

2、开拓服务理念,打造多样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体现了所有公民享有享受文化权利的均等性、大众性、普惠性的特点, 图书馆的职责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展和延伸, 基层图书馆身处城市与农村的连接点, 不仅可以根据时节和季节变化, 利用流动图书服务点和定期送( 换) 书上门的方式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还可以广泛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海量资源, 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快速方便的储存载体, 不受时空限制的技术优势, 为乡镇村基层共享工程服务点和图书室提供获取所需信息技术的平台通过分类整合各地所需科技信息资料, 制定成辑或是制作成光盘, 以农家书屋村图书室为点, 利用共享设备进行宣传教育,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 科技致富提供帮助。市图书馆派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业务操作培训, 下发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数字资源证, 并进行实地演示操作, 登录使用, 这一举措不仅扩大了乡镇基层文化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 同时也为村民查找所需文化信息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在基层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中, 定期用流动图书馆为农业牧区示范基地送去科普书籍, 并更换图书, 与他们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已成为一项基础性工作。

3、加强人才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当前基层图书馆的人员素质偏低,势必成为基层图书馆发展的障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馆管理专业人才,是当前鄂尔多斯市基层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转变工作作风入手,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在图书馆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创建竞争激励机制,树立长期教育理念,建立创新人才机制。合理用人,善于用人,使得人尽其才,也是事业发展的必要因素。图书馆还可以组织馆际交流和学术研讨,组织专家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图书馆应该实行自主管理,参与行业组织的图书馆学(协)会活动,并在其指导下遵循行业规范,制订服务计划,进行业务培训,并推行职业人员的准入制度,保证职业团队素质;定期评估基层图书馆工作,以促进提升其服务水平。

四、结论

目前,鄂尔多斯市的基层图书馆无论在硬件设施方面还是软件管理和服务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方式必须改变。改变要从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两方面着手,外部:全社会都要为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内部:从根本上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真正重视基层图书馆工作,从社会稳定、城乡和谐、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去认识,谋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落实行动,基层图书馆也要多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吸引市民热爱阅读,建立阅读的良好习惯。当前应切实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具体明确转变基层图书馆发展方式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计划一项成果,推动基层图书馆建设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

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摘要:通过调查,以淇县图书馆为例,归结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并以免费开放为契机,提出了发展思路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1-0037-03

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开始进入一个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的复合图书馆转变的新时期,作为以传播信息资源为己任的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县、乡镇、社区、村等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日益受到关注,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诸如中心馆向基层延伸,总分馆制、图书馆联盟、乡村图书馆、街道图书馆等基层公共图书馆网。如何发展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基层公共图书馆,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最亟待研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1基层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周边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进行了调查,目前从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许多问题,归结出制约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经费严重紧缺

长期以来,由于基层公共图书馆经费的严重紧缺,制约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速度。基层公共图书馆馆舍破旧、设备简陋,破损书占馆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馆藏新书寥寥无几,严重制约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淇县图书馆仅有1万元的经费,仅够订一些报刊,购书、增添设备无从谈起,致使图书馆的发展停滞不前,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要求,更不能顺应时展的需求。

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农村图书馆建设占主体地位。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同中央文明办等八家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国内外各界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进行捐助,在全国各地农村建立了农家书屋。2009年淇县有160多个行政村,农村书屋覆盖率为50%,图书馆如雨后春笋,争相设立。但是由于经费、人员等原因,这样的好景没持续多久,就有半数关门,只剩一个空壳,老书锁着,新书无力购买,有的地方连管理人员都找不到。政府部门则认为财力有限,比农村书屋这类小事重要的经济建设就建不完,财力无从倾斜。笔者认为领导的认识是关键,经济支持是保障,没有政府的支持,基层公共图书馆就不能持续发展。

1.2管理人员素质差

目前,县级图书馆人员结构中“老、弱、病、残”的现象处处可见,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绝大多数,30岁以下的中、青年干部职工占极少数。知识结构偏低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加,但大多数不是图书馆专业的。就淇县图书馆来说,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为零。这几年,退休的职工比在职的还要多,在职的6位员工仅有一位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老同志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观念陈旧,接受新生事物比较慢,年轻同志又因工作待遇等问题,思想不安定,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成为图书馆向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农村图书馆形势更不容乐观,管理人员大多是临时授命,不能专心经营图书管理事业。如淇县2008年有28家农村屋书,大多数管理人员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业务,工作上能够独当一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省级有关部门的表彰,但这样的大好形势没能维持多久。近期,少数管理人员因有其他工作离开了岗位,有的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指望县级图书馆每年定期的下乡辅导分编上架新书,根本不想成为专业人才,加上图书馆经费短缺,无力资助加上工作清苦,使得基层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安心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

1.3共享工程服务不到位

根据《“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的要求,2008年底,各县级图书馆建立了资源共享支中心,然而因经费及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网线无法联接,机器无法正常运转,与基层文化站服务链接只是一纸空谈。如淇县图书馆各项业务仍旧是传统的手工操作,微机等现代化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更谈不上开发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图书馆管理现代化,这种状况与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极不相称。

2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思路与对策

2.1把握好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契机

我国政府曾先后颁布了《“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等五个有关图书馆事业发展基本方向的重要文件,也陆续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项目。2011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这些政策和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各地不断加大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促进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提升各级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能力,基层公共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努力使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设备现代化,建立通畅、快速的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途径,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赵冰: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2.2打造一支复合型图书馆人员队伍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知识信息空前增长,促使图书馆事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主要标志之一。图书馆员也从过去的保存整理文献发展到现在的信息资源管理者。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信息的场所,培养一支既懂业务又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45岁以上的老同志,要培养自我进取意识,根据他们思想觉悟高,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特点,营造热爱学习、重视学习的浓厚氛围,增强其使命感、紧迫感,实现自我加压,努力探索图书馆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吸纳年轻的图书管理者,协调有关部门在待遇等问题上正确对待青年职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新老结合成为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中的一支生力军。

农村、社区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需加强专业培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在岗培训、专职脱产培训、短期培训、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定期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到馆或下基层开讲座、办短训班,选青年骨干脱产学习,制定激励机制和考核等措施,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地推进人才培养,努力培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及基层图书管理者的整体素质。

2.3实现图书馆联盟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极不平衡。由于我国一般不按不同行政区划分图书馆,各图书馆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有的地区、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和机构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室),他们只对本单位本地区服务,拒绝对外服务,而条件不好的地区和单位的群众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却不能与之分享,不能使基层公共图书馆资源充分地开发利用。就淇县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来看,条件较好的淇县南杨庄村图书馆,拥有藏书4万册,报纸杂志50多种,有专人管理,馆舍150平方米,农村文化生活搞的十分活跃,一度被评为省级先进典型。而许多落后的村镇、社区,既无馆址又无图书,图书馆还是空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必须实现真正的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争取多渠道资助,更要有政策的扶助和大力支持,争取基层公共图书馆覆盖全县各行政村、社区、企事业单位。2011年8月,河南数字图书馆开通,这对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数字图书馆以其海量的文献资源,超时空限制的优势服务,显示出其极大的魅力。各地、县基层公共图书馆只需交少量费用,就可使城乡广大群众免费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快乐。以省数字图书馆为依托,各地市县公共图书馆为成员馆,建立起以城乡群众和广大读者为主要公共服务平台,真正实现全省人民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目标。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应以数字化建设为目标,建立网络服务,搭建平台,波及乡镇、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实现资源共享。

2.4构建图书连锁服务体系

县级图书馆肩负着为政府决策服务的重任,政府部门所在地就应拥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总馆),定期为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网络查询,让政府部门了解图书馆的职能,从而为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比如淇县县委、县政府将搬至城北新区政府楼,图书总馆也应迁至城北,而老城设立分馆,继续为老城区居民服务。农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应根据其地理位置和服务范围,在各地设立若干分馆覆盖城乡,让广大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借阅到自己喜欢的书或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县级图书馆应建立全县图书馆档案,定期培训专业人员,了解全县文化生活动态,制定出工作计划和辅导计划,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

(1)对农村图书馆服务。根据其特色,举办农业生产、养殖业加工等专题讲座,请农业专家讲授科技兴农的报告会,通过点击各馆保存的数据、文字、声音、图像与影视信息资源,让农民了解时事动态和致富信息,顺利销售农产品,走致富之路。

(2)对社区图书馆服务。可提供就业、健康、法律、医疗、保险、交通、旅游、宗教、财产等综合性信息为居民服务。

(3)对弱势群体服务。关怀弱势群体是图书馆的责任,对弱势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各种快捷、便利的服务,如上门服务,送免费上网会员卡等,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各种特殊要求,让每个公民都拥有平等获取知识信息的机会。

综上所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扶持。一是资金和设备的支援,二是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有党的好政策和逐步完善的立法,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再走“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老路。三是建设自己的发展模式,建立一支强大的复合型图书馆人才队伍,应对瞬息万变的现代化社会发展。图书馆发展方向正由传统的模式向科学化、信息化、产业化、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信息化是核心,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方法和手段的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化,因而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是图书馆事业的当务之急。四是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是文献信息服务的必由之路,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享工程”以特有的文化方式,把教育及时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了全民的道德人格,普及了全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了全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让每个公民都能成为“没有围墙大学”的学生,跟上时展的步伐。五是构建图书连锁服务体系,延伸服务链条,改变服务方式,发挥现代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优势,更方便、更有效地传播科技知识,传播经济信息、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只有这样,基层公共图书馆才能持续发展。

总之,在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找准思路和发展方向,多种渠道建设和发展基层公共图书馆,实现基层文化事业的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成哲.县级图书馆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与服务方式[J].科技资讯,2010(33).

[2]王 燕.农村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10).

[3]王海燕,高春雨.发挥基层图书馆的作用 服务新农村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1).

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图书馆是传播文化、引领阅读的重要阵地,是一个地区的文献中心,而基层图书馆更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进入新世纪,随着全新阅读方式的到来,基层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需要及时进行转变,大胆创新,满足社会各类读者需求,从而更好发挥出基层图书馆的作用。在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不断强化服务工作,不能局限于过去被动的服务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积极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和外借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图书流动化服务,进一步完善基层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增强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扩大服务面积,为不同读者群体提供针对性和多样化的阅读服务,最终延伸基层图书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一、图书外借服务工作的实践与反思

1.图书外借时的遗失和破损处理

不管是谁,都需要严格按照图书馆图书外借准则开展借阅活动,一旦发现图书遭受到破坏和损失,读者需要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负责。外借图书如果出现了丢失现象,读者需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承担自己相应的经济成本。首先,读者自己购买一本和自己借阅完全一致的图书,包括印刷版一致、出版商一致,将这本图书交还给基层图书馆管理人员,同时还需要支付相应的工本费用,如图书馆编目、张贴磁条、加盖印章等费用;其次,基层图书馆将遗失图书折算成相应的资金成本告诉读者这些成本的折算方法,读者将现金直接交给基层图书馆,用于图书购买、编目、加工、分类。对于因为读者操作不当导致的图书破损现象,也可以采用上述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但是图书馆要从读者实际出发,照顾到读者的经济承担能力,对于轻微破损的图书,能够修复的图书,尽量采用修复方法,减少读者图书购置资金。在处理图书馆外借图书遗失和破损问题上,要求读者赔款是为了弥补图书馆图书外借的经济损失,而不是为了钱让读者赔钱。

2.提高图书外借工作的质量

基层图书馆外借室是图书流通直接对外服务的窗口,是基层图书馆为读者服务质量高低的标志,在外借室工作的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基层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其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图书馆的直观印象,更是吸引读者到图书馆阅读的重要方式。所以,作为图书馆流通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树立为读者服务、爱岗敬业、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流通部门服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外借图书服务质量,更好地做好读者借阅服务工作。在基层图书馆内部要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服务人员的行为和工作意识,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业务学习和专业培训,提升每一位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二、基层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实践与反思

1.进一步完善基层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重要资源,过去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单一、老化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改变现状,进行中长期的规划建设,逐渐对馆藏资源结构进行改善。文献资源建设必须和读者阅读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相一致,同时还要根据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咨询服务需求和读者知识结构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符合图书馆实际的图书文献资源建设计划,保证更好的为读者服务,适应新时期读者阅读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还要结合图书馆不同时期的任务,明确不同时期馆藏资源建设方针、任务和工作原则,从而不断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进行调整。基层图书馆在进行馆藏资源建设之前可以通过宣传、走访和与读者沟通等多种方式,改善图书资源结构,丰富馆藏资源,切实增加图书馆馆藏数量。同时,图书馆还可以通?^馆际合作,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增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率,以便更好满足读者多样化阅读需求。

2.强化服务意识,转变传统服务理念

基层图书馆为读者服务应该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和原则,这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前提。首先,要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改变过去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要改变过去被动服务理念,主动为读者服务。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要树立馆藏有用,有用而藏的原则。图书馆文献采访人员在文献采集过程中要做到以读者需求为本,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分析读者专业层次和需求结构,建立有效的图书资源采集机制,科学选取图书文献,从根本上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其次,要全面发挥图书馆服务人员主观能动性,逐渐改变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传统图书馆服务内容主要以借阅图书为主,无法全面满足新时期读者阅读多样性需求,必须尽快使图书馆服务模式从文献资源服务深入到信息知识领域。外借室和阅览室的工作人员要多和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整理和研究相应的统计资料,针对性的解决读者阅读问题,从而保证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从文献、文献知识、文献检索途径扩展到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参考决策,信息研究和各种数据库服务等领域。

三、数字化图书馆工作的实践与反思

1.对现有的图书馆数字化理论框架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对现有图书馆数字化理论框架进行科学评估,帮助图书馆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一套完善的数字化发展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一些研究机构、权威部门参与之外,还要保证读者群体全程参加其中,吸收一批具有代表性和专业性的发展经验。此外,还要强化学习,邀请一定数字化建设经验的图书馆开展交流学习和图书馆共建,充分分析现阶段数字化图书馆发展趋势,结合地区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特点,兼顾图书馆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起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理论系统。

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 RFID技术 项目管理

一、引言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亦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较多的使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发展势头,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它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

本问主要是针对现阶段淄博师专图书馆正初步引入RFID为实例来探讨高校图书馆运用RFID项目进度的理论研究,为RFID在高校图书馆的具体项目进度做全面且科学的指导与建议。

二、无线射频识别发展历程

RFID在国外图书馆应用比较早。美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随后是英国与日本。1998年,新加坡Bukit Batok社区图书馆使用高频RFID。 2002年新加坡世界上首个全面布署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从此建立了一个RFID创新与研究发展单位。2012年,日本RFID相关市场已达到约3682亿日元的规模,与2006年406亿日元的RFID市场规模相比,增幅超过了9倍。

就国内而言,2006年初,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开始使用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2006年7月,深圳图书馆采用RFID代替条形码技术,建成了RFID系统。2008年9月,国家图书馆新馆和杭州市图书馆引进了RFID。截至2012年底已经有70多家图书馆使用了RFID技术。

项目管理,是从不同领域的综合应用演化而来的一门学科。1917年,Henry·L·Gantt发明了甘特图,最初应用于军事领域;1957年,美国路易斯威化工厂通过压缩检修流程中的最长路线,使工期得到优化,成为最早成功运用项目管理关键线路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的先例。1958年,在美国北极星导弹的研发过程中,采用了“三时加权”的方法进行计划编制,这一方法被美国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和航天领域,随后日本、德国、英国等也将网络计划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之中。21世纪以来,出现了很多有关于战略项目管理的典型研究成果。2000年,英国项目管理协会出版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第四版,该书第一次提出了战略项目管理,并提出了“商务”和“组织层次”等概念,在以后的项目管理标准中又做了更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虽然RFID近几年在国内外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以此作为项目进度管理研究的还不多见。

三、RFID系统在淄博师专图书馆应用的必要性

第一,淄博师专图书馆服务模式现状。

(1)借还书流程繁琐,流通效率较低。淄博师专图书馆采用的是条码扫描借还模式,需要工作人员打开每本图书扉页找到条码位置并扫描,借还书效率较低。同时,条码容易破损,抗污染能力弱,频繁使用后会出现读不出数据的情况,影响了借还书的效率。

(2)分库借阅,占用人员较多,读者借还书不方便。现有四个借阅室,每个借阅室都需要设有独立的借书处、还书处,并需要有专人负责借还书,这种借阅模式需要占用较多的工作人员,并且每增加一个借阅室都需要增加相应的工作人员。由于分库借阅,每个读者要到各个借阅室办理借还书手续,相对于一站式借还方式比较麻烦。

(3)受人员限制,开放时间较短。图书馆采取了错时上班等措施,延长开放时间,但还是不能实现全天不间断开放。如果要做到周一到周日、早八点到晚九点不间断开放的话,仅仅提供借书和阅览服务,大约需要40名工作人员才能实现,再加上管理人员和采编人员,则至少需要45人左右,而图书馆现有员工仅为27人。

第二,RFID的服务功能在淄博师专图书馆中的应用。

(1)实现智能化管理,改变现有借阅模式,实现一站式服务,管理更加人性化。图书馆可以在二楼门厅设置总借还处,读者可以一次办完借还手续,同时撤销个借阅室的借还书处,将各楼层的借书处改为阅览区,节省出更多空间,读者借还图书更加便捷。

(2)节省工作人员的同时,大大延长开放时间。RFID系统引进后,工作人员可以从重复繁琐的借还环节解脱出来,不再需要每个书库都设置借书处、还书处,而是在固定地点由同学们自行借还书。工作人员可将主要精力放于图书校架、读者引导和书库日常管理等事务性工作。即使是早八点到晚九点不间断全天开放,借用其他高校经验,现有工作人员实行三班倒的上班方式基本可以实现,开放时间大大延长。

(3)可以实现自修、阅览和图书外借的有机结合。不再区分借阅区和自修区,所有藏书的地方都能阅读、自习,读者可以自由出入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4)可实现读者自助式借还。RFID采用非接触和一次多本的方式,实现了快速、安全、简便的文献自助借还,读者可自行办理文献借还手续,保护读者隐私,同时还可减轻文献流通部门的工作压力。

(5)可实现文献定位,使得盘点和查找工作更为简单。以书架的一层为基本排架和文献定位单位,能够准确给出文献在馆的具置(某个书架的某一层),既方便了读者查找图书,又简化了文献盘点的工作。

(6)可以提高借还图书的工作效率。使用了RFID系统之后,可以提高借还图书办理的速度,工作人员可以一次性读入读者所借、还的文献清单,无须逐个进行条形码扫描。RFID技术还可以实现读者自助借、还书,提高效率。

四、淄博师专图书馆RFID项目工作范围

由于图书馆场地、前期投入、实际应用等方面的限制,在RFID技术的七个子系统中,选择部分进行安装使用。:

1.电子标签转换子系统:实现对图书标签、借书卡标签的关联与注销,架标、层标的注册与注销功能。图书电子标签通过关联,与图书信息进行绑定,完成流通前的处理操作;借书卡标签通过关联,与读者信息进行绑定,完成读者注册工作;架标、层标的注册为图书管理单位设置,完成图书典藏管理的准备。同时提供图书查询、读者查询、RFID标签打印、日志查询功能。

2.馆员工作站子系统:包括流通工作站、标签转换和图书检索工作站,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日常图书借还、续借、检索等提供方便。

3.图书安全监测子系统:对借阅图书进行合法性检测,当发现没有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时,自动进行声光报警。

4.室内自助借还子系统: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与续借功能。

5.Web子系统:实现图书网上查询功能,同时图形化显示、定位图书所在位置。

6.SIP2接口子系统:实现与我馆自动化图书管理系统—汇文系统的无缝链接。

图1.具体工作安排

五、淄博师专图书馆RFID项目进度计划

淄博师专图书馆RFID安装项目在实施前就对工作责任进行了明确分配,确立了工作先后关系总线:施工前期准备系统安装调试系统培训试运行验收(详见图2和图3)。

图2.任务所需时间及先后关系表

图3.进度计划甘特图

六、淄博师专图书馆RFID安装进度控制管理

项目的进度控制贯穿于项目生命期的各阶段,所有的工作活动必须按照计划开始,同时也必须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执行。

为保证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准时交付项目,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进度控制系统,以加强对项目进度的控制管理。

项目进度控制系统包括的模块有:

1.项目进度基准

进度基准是根据项目进度而提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项目进度表,作为项目计划活动的参照基准。

2.项目进度跟踪系统

对照项目进度基准来跟踪监视正在进行着的项目计划活动,并将实际进度与项目进度基准进行比较。

3.项目进度调整系统

根据实际进度与项目进度基准的比较结果,分析项目进度产生偏差的原因,对能够妨碍项目进度正常进行的因素施加影响,以保证项目能够按照计划按时完成。

七、总结

本研究使用WBS表、甘特图等对淄博师专图书馆RFID项目进行了理论的探索,仅是以淄博师专为例进行了RFID技术项目管理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高校、不同层次的图书馆RFID技术的安装与使用在项目活动中会更有特点,突发事件也会不同。再者,本研究只是探讨了项目管理的一般过程,而且项目计划只用了甘特图,没有用网络图,对于项目进度过程中的优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调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景祥牿 蔡梦欣 戴淑尔 郑世福 图书馆导入RFID的标准与互操作探讨——以香港高校图书馆为例.数字图书馆,32-37。

[2]上海交通大学RFID国内外调研.2010。

[3]沈嵘.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自动化,2004,(9),114。

[4]吴雅惠 青岛市市南区小学校园一卡通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5]徐红岩 关键链管理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运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11。

[6]杨崇荣 RFID技术在图书馆行业的应用探讨.图书馆论坛,2008,169-170。

[7]杨明华 图书馆在应用RFID时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汕头大学图书馆RFID项目实践.2010,04。

[8]朱建信 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进度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10。

[9]朱春超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与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