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教学论文(精选5篇)

  •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以人为本,思想品德的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而相应的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性。老师在授课时,需要知道学生的差别所在,而且理解认可这种差别。思想品德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情操。然而,老师需要知道,学…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精选5篇)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在进行八年级的《消费者的权益》的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依据课本的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汇入人文精神教学,进而使得学生实现素质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首先依据课本内容对教学知识进行讲解。通过详细的讲课,使得学生理解社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在这个模式里面,我们需要诚实、平等、自由等等。随后,老师可以突然问学生: 想象你们当前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而你们目前的任务就是把公司业务开拓到较为落后的国家去。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下,对产品的监测要求比较少,这就表示你能够运用比较低的技术去实践,进而节省资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请问同学们是保障自己公司的利益还是用户的利益?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结果? 老师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还没有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老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接连播放 三聚氰胺 苏丹红 等等事件。而这些真实的事情也让学生展开了讨论,也使得他们对消费者权益的了解更加深刻。利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这门课的知识,而且还具有诚信的认知,道德素质得以培养。

二、因人而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

以人为本,思想品德的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而相应的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性。老师在授课时,需要知道学生的差别所在,而且理解认可这种差别。思想品德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情操。然而,老师需要知道,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不可以要求学生思想一致,也不可以要求学生品行相似。在如今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自由民主的教学方式才是老师所应该追求的。在对思想品德的授课中,教育的方式因人而异是关键所在。老师要引领学生建立高尚的情操,同时也要认可学生之间的差别,不要要求一样的教学成果,那样只会背道而驰,同时也是不可能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全面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别,进而使得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在《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并不急于实施课本知识的讲解,而是让学生首先说一说自身的理想和自身对理想的看法。起初,没有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种情况下,老师便首先说了自己小时候的理想。在老师营造的休闲氛围中,课堂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而学生也变得不那么紧张了。然后,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慢慢地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理想。有些学生的理想比较高远,老师便对这表示认可和肯定;有些学生没有实际的理想,只要求过安稳的日子,老师并没有嘲笑他们,而是表示充分的理解,而且引领学生对理想做深刻的分析。对于学生的大理想以及小愿望,老师并不要求学生都需要高远的志向,而是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同时认可他们的差异。在如此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变得勇于发言,也比以前更自信了,不仅对老师以后的授课内容印象很深,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规划,培养了自身的道德素质。

三、注重实际,整体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只是嘴上说说。学生素质的培养、人生观的生成,都需要学生不断的实践操作。而以人为本的授课方式也需要老师从根本上实施,使得学生充分地理解实践,再结合实际对道德素质进行培养。所以,初中思想品德的授课,不单单是要结合书本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彻底理解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而且更要超出课堂授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使得学生就算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自我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身道德素质,进而变成真正的国家人才。相对于学生的成绩高低,学生的道德素质应该更加被老师和学生重视。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授课中,老师应该以人为本,切合实际情况,因人而异,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意义

思想品德的教学兼有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所在。对初中生实施思想品德的教学能够使他们明白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意义。而且思想品德的教学也深刻地贯彻了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建立诚信、平等的社会体系,让学生成为优秀的祖国人才。学生作为祖国的重点培养对象,拥有高尚的人格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实施思想品德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学的机会,开拓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方式。

五、结语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流于表面的课堂诚信教育

诚信的内涵,老师在课堂上或多或少有讲解过,学生肯定也了解到何为诚信,如何保持诚信。老师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学生在老师模拟的诚信情境中也知道如何做。但是课堂归课堂,在课后,不诚信的学生依旧撒谎欺骗他人,完全将课堂教育抛在脑后。学生诚信的丢失,学校也难辞其咎。例如江苏一带的学校,尤其重视应试教育,学校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提升学生的成绩上,因此忽视了学生的道德诚信教育。因为学生成绩提升学校知名度就可以提升的原因,就将诚信抛在后面,这是极其不正确的做法。

(二)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干扰

社会进步肯定会带来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这就使得许多人不走正道,为了一己私欲,欺骗消费者,做出各种不诚信的事情。例如: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学生在学校里接受诚信教育,转而进入生活中却遇到如此的欺骗我们信任的事情,会产生极大的反差。中学生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没有系统正确的形成,这会干扰他们,转而让他们为了自己而走向不诚信的道路。

(三)社会公民的三关扭曲

有多少人还能背诵出八荣八耻,其中有一条讲的就是诚信,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当前的社会,价值观极度的扭曲。例如:之前新闻报道有一个少年劝导几个成年人,不要在人行道上停车,反被责骂说读书读傻了吧?少年伤心的哭了。我看到了很不是滋味。如果正确的价值观阻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谁还会讲诚信树新风呢?

二、诚信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理论如果没有实践的结合,只能是空洞乏力的。我们教师的课堂诚信教学,这个缺点是一直伴随着的。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诚信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教师一定要多搜寻资料,多创新备课,再和学生探讨的时候能够有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我们可以就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思考,同时通过实践得以加强这样的思考。例如:课本上有这样的一句名言,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季布又是谁,为什么得到黄金一百斤都不如他一个承诺?就这一句话,我们可以充分带动学生进行探讨,并且让学生抒发感想,希望不希望做这样的一份工作。由之可以开展辩论会,可以开展情景剧等多项课外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加强对这句话理解程度。我们也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活动,让学生们自主的进行黑板报的创设。我们甚至可以在学生对于诚信活动的事情充满激情的时候,进行诚信讲座,将具有号召力感染力的演讲者请到学校进行演讲。在极具渲染的演讲氛围下,学生的诚信意识可以得到化学反应,空前的加强。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毕竟有限,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处的环境,一天之内接触最多的环境。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内贴上诚信的名人名言,在学校内建设历史上诚信典范的雕塑和事迹。学生每天都在校园内生活,每时每刻都会被这些潜在的诚信教育所影响,自然而然会收到诚信教育。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背诵出《三字经》、《弟子规》的时候得到加分的奖励活动,鼓励学生背上这些诚信守则,让诚信这一美德得以一直传承。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诚心教育的根源在于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新型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诚信,没有诚信,市场将会一片黑暗,人与人之间将不会有公平买卖可言。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着重宣传诚信,利用媒体舆论的巨大作用力,让公民每天都能够接收到诚信的教育。例如:我们在课堂中可以宣传贯彻八荣八耻,在媒体上可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只有诚信在大环境下深入人心,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如虎添翼。相反,如果我们大环境没有好的导向,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只能够是杯水车薪。

三、结语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难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实践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在思想理论上,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确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思想性强,涉及到的思想理论和法规内容较多,许多内容理论性强,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在实践思想品德课程中,既要讲解指导思想,高深的政治理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也要注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在人文性方面,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实践性方面,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各地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时事,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才能真正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既要把政治理论知识讲全面,讲清楚,讲透彻,也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各种事件和事实,把内容讲得丰富充实,生动直观,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贴近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思想品德教学

初中生具有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步由经验型向理性型转化,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都迅速得到发展,能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具有一定的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初中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较多地体现出服从倾向。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望高,开始较多地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初中年龄较小,社会经历匮乏,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情绪的易于波动,导致他们的态度较少定势,因此很容易接受各方面的影响。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高深的政治理论通俗化,让学生真正理解思想品德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三、贴近学生生活,增强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各种活动密切联系,课程内容设计应该图文并茂,语言讲解生动有趣,用鲜活独特的内容和风格,让初中学生领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活德育论;思想品德;德育

在新课改的潮流中,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得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德育内容应来源于生活,必须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未成年人思想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最新发展的实际[1]。”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德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论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产物,其德育思想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生活德育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方法。

1生活德育论的内涵

1939年陶行知对生活教育这样定义: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他建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基础的生活德育论。将生活德育论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就是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课程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联系课堂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吸纳和融合,真正做到理论与现实的无缝连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生活德育论的意义

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生活德育论强调了生活化、生本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将其运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能有效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2.1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的压力,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都突出了教师课堂讲课的控制权,学生往往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付考试,并不能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初中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力欠缺,因此生活德育论的运用能帮助学生正确的把握道德教育的内涵,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效率也能事半功倍。

2.2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

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的生活化教学模式顺应了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顺应了时展的要求,融入新鲜的教学思想与理念,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实践发展的要求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联系所学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内涵,这样一种双向发展的模式,是教学实践发展的要求,推动了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向国际接轨。

2.3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生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教育的重心并不仅仅是数学英语这种专业知识,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思想品德这种品德课程的学习。将生活德育论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主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和其他社会群体,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品德内涵,提升自身的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生活德育论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生活德育论是促进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有效的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呢?首先,要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传统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存在着太偏向理论化教学的缺陷,目标过于单一和形式化,导致教学活动也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转变教学方式,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由单一目标变为综合目标,以学生为教学设计的主体,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水平。其次,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充实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播,应该结合学生心理实际发展情况,结合现实热点,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捕捉重大事件、热点新闻等,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在讨论中帮助学生体会现实问题中蕴含的品德修养,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内涵。除了课堂学习,教师也要充分挖掘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教师要和家长沟通,通过家长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社会相处过程中,能亲身感悟到教师所讲的内容,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最后,要改善教学评价设计指标,实施生活化教学评价。通过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等环节,在进行生活德育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学的后续评价工作,才能在总结中进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德育的教学指导,应该建立一个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生活化学习的效果。评价的指标应该综合化、多样化,重点关注学生生活中掌握的程度,而不是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评价的导向性要倾向于学生的内在理解,可以是争对某一情境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是叙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教师要结合反馈的内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争对学生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三;思想品德;教学

初三作为学生人生的转折点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思想品德作为初中阶段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个人素质最容易产生影响的学科之一,其在初三阶段的教学更是非常重要。思想品德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重大的教学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精力,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为学生量身定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只有这样,初三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才能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下面本文将对初三思想品德教学进行几点思考,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有效建议。

一、正确认识理论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就是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同等重要的两个部分,但是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正确认识,大多数教师都会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十分重视,这也是导致学生思想道德学习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初三的教师应该意识到的是,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基础,只有在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的能力培养工作才能够发挥出效果。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检测,有了一定的能力才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出来,才能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初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将理论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这样会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二、避开“只重视课堂教学形式”的教学误区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似乎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追求更甚于对教学效果的重视,或许很多教师认为在华丽的课堂教学形式的感染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有很大提升,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过于追求课堂的形式化,将课堂氛围弄得过于华丽,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完全被吸引到眼花缭乱的教学形式中,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毫无疑问的是,新颖的教学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在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上要适可而止。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教学中,讲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短片,但是不能让视频占据课堂太多的时间,可以利用视频起到一个引出教学内容的作用,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视频的时间过长,或者内容过于花哨,就很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视频中无法自拔,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三、注意“三种能力”的培养

前文中提到过,初三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段时间内,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系统性培养,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就是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首先,关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教学知识有一个深入了解的基础,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疑问说出来,遇到不懂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探究的精神,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要向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至于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现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大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这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会有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更加顺利。

总之,初三思想品德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反思与完善,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采取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定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