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计划(精选5篇)

  • 文化发展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0*年3月,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社区的发展,积极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街道工委、办事处决定以我社区为示点,将社区居政分开,从而达到加强社区自治建设的开展。通过2年来的政务示点工作,已初步达到了为社区居委会减负的目…

文化发展计划(精选5篇)

文化发展计划范文第1篇

我社区20*年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在社区党委周围,坚持把“发挥居民自治,强化为民服务,构建和谐社区”作为社区全年工作的主线,以为民服务为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利用和开发社区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活跃居民业余生活、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社区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监督社区事务,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同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在社区内逐步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区氛围,从而形成和谐社区的构建体系。具体工作设想如下:

一、发挥社区居委会引领作用,巩固社区政务站工作成果,强化落实社区居民自治。

20*年3月,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社区的发展,积极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街道工委、办事处决定以我社区为示点,将社区居政分开,从而达到加强社区自治建设的开展。通过2年来的政务示点工作,已初步达到了为社区居委会减负的目的。社区政务工作站也得到了辖区居民的认可,促进了各项政务工作的开展。

在今年我们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大力倡导和吸引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监督社区事务,加强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服务,推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建立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

1、人员构成:由社区居民推荐辖区内德高望重、乐于参与社区建设,有参政议政能力和居民代表,邀请辖区内有影响力的社会单位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固定收入、住所的外来人员共同组成。

2、职责:分发挥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负责对社区居委会及社区居干的工作进行评议、监督;讨论决定社区内重要决策;协助社区居委会制定相关章程、制度等内容。(有职责、人员组成、会议制度等)

(二)、正确引导社区居民树立自治观念,强化自治意识,使社区居民形成“社区是小家,建设靠大家”的观念。

在社区内聘请以居民志愿者、党员志愿者(为主)的社区监督员,如:环境卫生监督员、计划生育监督员、治安隐患监督员等。负责监督辖区内环境卫生、计划生育、治安隐患等,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社区居委会,并对社区居委会、政务工作站的处理结果进行监督。

(三)、创办社区民情、民意交流栏,加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对于社区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是:班子成员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多,深入群众少,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代表居民利益、加强社区管理

、依法依规整治小区环境秩序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根据这些情况社区预计在20*年在辖区8个居民工作组内安装民情、民意交流栏,建立社区(老旧小区)特色的“社区居民论谈”,我们将“网络”搬到这些交流栏内。在这个论谈上每名居民都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用文字表达出来,社区居干针对每名居民的心声、呼吁给予相应的答复。从中加强居干与居民的交流,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区服务载体作用。

认真学习领会并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齐心合力建设和谐社区”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计划生育管理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针对本辖区老龄、残疾人口多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老年人、残疾人服务体系。社区开展三针对服务,通过对不同群体开展的不同服务,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让社区居民感到社区的温暖,从而为创建和谐社区做好铺垫。

(一)、针对社区居民文化层次低,老年人、残疾人居多,相关的法律知识欠缺的特点,社区20*年将争取街道司法所、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法律事务所的支持,在社区内定期开展法律大课堂,对居民进行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按相关政策进行法律援助,增强居民知法、守法意识。

(二)、针对辖区空巢、孤寡老人多,体会不到社会的爱,精神生活较空虚的特点,设想在社区内设立“社区温暖接待室”,发动社区居干、党员、群众志愿者、学生志愿者进行接待,解决社区老年人精神生活问题,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关爱无处不在。同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接待,解决居民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

(三)、针对社区下岗人员多,辖区社会单位多的特点,积极争取有关部门、驻区单位的支持、帮助与合作,本着“资源共享、有事共商、难题共解、活动共办”,实现双向服务,互帮互助,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优先解决本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建立良性的社区居民就业体系。

(四)、充分利用街道“三大”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紧紧围绕街道“六大”为民服务体系的建设,协调街道相关各部门的关系,争取组织的支持与帮助,针对本社区居民构成的主要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活动,从而使社区居民真正感到社区是我家的作用。引导社区居民自己从“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培养和增强居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意识,形成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局面。

三、努力做好社区工作,加快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建设。

社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细胞,社区的和谐便成为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每一个社区都是和谐的,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社区是稳定社会第一道防线,所以社区的一切工作都应把实现社区居民自身价值和提高生活素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民主管理和各项工作,从而实现创建和谐社区最主要条件。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创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体现社区党建龙头作用,夯实社区党建基础,对构建和谐社区关系重大。

文化发展计划范文第2篇

(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创建省级*文化明珠、市级金海岸文化网、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各1个,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4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4个,综合文化站3个。根据新颁布的建设标准,区级公共文化建设标准明显提高,区图书馆要达到4500平方米以上、文化馆要3500平方米以上;文博馆(展览馆)建设标准即将出台,新的标准绝对比现有的2500平方米多。因此,要加快区行政中心文化大楼的建设步伐,并要加大建设规模。务必要启动区文化馆建设,并完成区图书馆和文博馆的图纸设计工作。同时,要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建设,实现广播村村响,有计划地新建一批电影放映厅、小剧场、歌舞厅。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二级中心;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

(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是继续开展“共同的家园”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活动6次以上,跨区域活动2次以上。所有的社区、半数行政村建有一支以上业余文化队伍。各镇(街道)自行组织举办文化活动,街道不少于6场、镇不少于4场,其中确保一次是全镇(街道)性的以广大群众为主体的文化展演活动。扶持和引导群众自主开展文化活动。重视少儿文化工作队伍和活动基地建设,开展少儿文化艺术活动。协调抓好老年文化活动。做好文化指导和培训工作。

二是保护和弘扬优秀民间文化,加强基层特色文化建设。建设“一乡一品”如瞿溪“二月初一”集会、泽雅“正月十三挑灯节”、南白象“宗教文化节”等。形成民间文化品牌,创建民间艺术之乡。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若干民间特色基地或民间艺术馆。扶持、鼓励农村自主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一村一品”。

三是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促进文艺创作繁荣。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创作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各类文化精品,继续打造和推出“*韵律三部曲”(即水碓古韵·舞蹈、塘河晨韵·器乐、罗山绿韵·声乐),使其成为市内外、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品牌。抓好群众喜闻乐见、短小精悍的优秀文艺节目的创作和组台演出。

四是认真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图书馆的服务指标、馆藏标准、年购新书数量、自动化建设和特色文献数据库、网络化建设达到省先进水平。镇(街道)文化站图书室普及率达到80%以上;省级“*明珠”镇(街道)文化站图书室藏量不少于10000册,年购新书不少于1000册;市级“金海岸文化网”镇(街道)文化站图书室藏量不少于8000册。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和流通网络建设。建立农村图书配送中心,各镇(街道)文化站建立农村图书配送分中心,各行政村设立图书流通站。

(三)提高文化队伍素质

加强各类文化艺术人才和经营、管理、策划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才引进和激励的机制和措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文化队伍年龄、知识、专业结构的改善与优化。

巩固和发展基层文化队伍。各镇(街道)配备1名以上专职文化员,重点镇(街道)和2万人以上的镇(街道)配备2名以上专职文化员。建立社区、村级兼职文化员队伍,力争每个行政村至少拥有1名文化辅导员。将业余文化队伍骨干培训纳入政府培训范围。继续完善和加强文化员的量化管理考核,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形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根据省市文物普查办的统一要求,按照普查质量控制要求,10月份前100%完成我区范围的野外普查。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工作,不发生珍贵文物和文化遗址损毁的责任事故和主要文物藏品被盗案件。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和文保单位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全力打造地域文化金名片。根据省市要求积极做好新一轮的“非遗”普查和上报工作。积极收集地方文献,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提炼地方文化。

(五)强化文化市场管理

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保护知识产权等活动,建立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种非法文化经营活动,净化我区文化市场,市场良好率达到85%以上,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和谐发展。狠抓文化市场行政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管理,不断改进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文化发展计划范文第3篇

一、抢抓机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随着中央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强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步伐,要以此为契机,抢抓机遇,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结合*实际,抢抓机遇,科学规划,掀起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潮,要突出工作重点,强化重点项目工作。为满足*经济跨越性发展,切实发挥交通服务经济的先行官作用,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一)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1、确保年底前完成的项目

山赤线、*线等在建工程完成年初制定的投资计划及工程进度,山赤线改建工程2009年计划投资1050万元,一期工程计划在09年3月份完工;*线改建工程概算总投资2057万元,2009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预计2009年10月份完工。

2、加快开工建设2个项目

⑴十白线三期改建工程(有机化至*)工程全长7.9公里,工程概算总投资4513万元,2009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力争2009年3月份之前开工建设。

⑵金华十八里至*公路工程(岩岭至范村段),全长3.21公里,概算投资5267万元,2009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争取完成路基和桥梁下部结构。

3、抓紧审批2个项目

①义乌至*公路(*段)长约6.7公里,一级公路,工程预算总投资2.7亿元,2009年继续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条件成熟争取开工建设。

②44省道*城区段改建工程,工程长度约21公里,预算总投资8亿元,目前工可已通过省交通厅专家会审,2009年做好项目各项前期工作,争取开工。

4、储备一批交通工程项目,促进交通科学、可持续发展。结合*发展实际,推进交通项目前期工作,促进交通建设项目滚动发展,推进、储备和谋划一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保持重点项目建设的稳定性、连续性。主要是:①继续做好*线四期工程前期工作;②着手开展五一塘至金华安地段改造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农村公路安保设施投入及危桥改造

强化农村公路安保投入、危桥改造力度。在加大交通重点工程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做好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和大中修改造工程。①联网公路建设,2009年计划投入农村联网公路13个项目,总投资846万元;②大中修及养护,计划29个项目、计91.641公里,估算总投资1330万元,日常养护资金360万元;③危桥改造,2009年计划对6座危桥进行改造,预算投资911万元;④2009年计划投入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增设和维护经费3981万元。

二、统筹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强化交通行业管理力度。

1、巩固文明公路成果,打造长效管理机制。以文明公路创建为载体,努力打造品质型、平安型、生态型、服务型、阳光型为标准的"五型公路"。在巩固44省道文明公路创建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文明公路创建有效机制,进行长效管理,主要抓好几项工作:①抓经验推广,把创建工作经验向农村公路示范路创建活动活动延伸,促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再上新台阶。②变工作方式,把创建工作由原先的部门行为转变成政府行为,行业行为转变成社会行为,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创建文明村镇及平安交通开展工作。③抓公路环境,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实现"畅、洁、绿、美、安、优的环境,打造环境友好型公路。

2、强化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推进行业管理上台阶。以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为目标,不断提升行业管理的水平,强化公共服务,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积极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实现客运向规模化、网络化发展;货运向重型化、厢式化发展;驾驶员培训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维修业向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①把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摆在首位,作为永恒的主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层层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提高应变能力。②强化出租车管理,提升出租车服务质量,以行业文明创建为抓手,以解决行业热点问题为突破口,转变管理思路,创新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行业管理和整体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客运出租市场调研活动,掌握客运出租经营现状和市场需求情况,制定相应措施,维护行业稳定运营。③强化汽车客运站的管理,落实客运站各项管理制度,坚决贯彻执行客运站的"五不进站"和"三不出站"规定,加强源头管理,杜绝超载行为、平抑运价,严禁易燃易爆和各种化学危险品进站上车,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加强运输市场监管,维护交通运输秩序。通过引导、扶持、支持,努力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加快交通物流基地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和区域配送网络,促进物流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进一步加强对运输市场的监管,严格市场准入,规范经营行为,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大打击"黑车"非法运营行为的力度,维护我县交通运输秩序。

4、大力发展公交事业,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不断完善城区公交网络建设,创造条件,积极发展我县农村客运业,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新格局,努力消除城乡客运二元结构,争取实现城乡客运资源共享,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客运公交运行机制,使城乡客运呈现出和谐、共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三、以人为本,加强机关效能和干部队伍建设力度。

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推进交通系统三个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为我县各项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做到在创新体制中求活力,在形成合力中求和谐,在认真推进中求实效,在振奋精神中求作为。形成党政齐抓共管、一岗双责、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

1、按省市县部署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创造学习型机关,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交通各项事业的发展。规范各种权利运行,从源头防治腐败,做到"权利透明,工程阳光"建立具有交通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和工作机制,构筑防腐工作的"防火墙"和"安全网"。切实做到关口前程,防范未然。

2、开展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的创建活动,提高干部职工思想素质。着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党员教育机制、党员管理机制、联系群众机制、民主保障机制、激励考核机制等,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干部职工思想素质。

3、转变职能、依法行政、文明管理、热情服务。进一步转变职能,改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和规范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基层,方便群众,继续开展政风行风机关效能建设,树立交通文明形象;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严格执行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执法程序,积极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树立交通文明执法的新形象。

文化发展计划范文第4篇

一、深入贯彻落实*大精神,认真谋划文化工作的长远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

(一)组织动员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进一步明确*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的具体内涵和各项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迅速将思想意识、工作思路统一和调整到*大精神上来,紧紧围绕自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按照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要求,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着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二)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全省文化工作各个领域的基本情况,找准当前制约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与突出问题,把贯彻学习*大精神与文化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开放、发展的战略眼光,站在国家人民利益和事业长远发展高度,提出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要提高对*大关于文化建设新论断、新要求、新任务的理解和认识,紧紧抓住*大给文化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更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要借鉴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时的经验,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支持,积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

二、打造艺术精品和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扩大龙江文化的对外影响

(三)加强艺术精品创作,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我省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提炼出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突出反映我省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创作题材,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不断推出优秀的原创艺术作品。围绕纪念改革开放*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周年,抓好创作规划和艺术生产。今年要重点加工提高京剧《靺鞨春秋》、话剧《风刮卜奎》等,组织好评剧《鲜儿》的创作生产。进一步打造大型民族歌舞晚会《恩都力乌拉》,组织一台二人转经典晚会,组织推出《中华吟》系列歌曲舞台晚会,争取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组织好第*届“哈洽会”开幕式晚会和黑龙江省纪念改革开放*周年大型晚会的编创和演出。

(四)继续打造文化艺术品牌。按照突出我省地方特色和创作优势的原则,紧紧抓住创作、质量、资源整合和市场运营四个环节,重点打造艺术生产领域的“中华牌”和“龙江牌”,“渤海国”、“金上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品牌,“哈尔滨之夏”、“欢乐北方”、“城市之光”、“金色田野”等文化艺术活动品牌,以及冰雪文化等文化产业品牌,使之成为我省的文化标志。

(五)加强艺术创作的基础工作。举办全省改革开放*年优秀剧目展演、全省“白淑贤杯”龙江剧评比演出、全省器乐大赛等赛事,加强艺术积累。加强艺术科研工作,提高文化科技水平。成立黑龙江省文化艺术科学协会,做好艺术科学课题项目评审、申报、管理工作。做好各项志书的编篡工作。

(六)更加自觉、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扩大龙江文化的对外影响。积极争取和参加部级国际文化艺术交流,高质量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下达的文化外事任务。进一步加强与日本、加拿大友好省道的文化往来和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组织好日本北海道文化团体协议会来访、赴日本北海道开拓纪念馆考察、地市文化局长出访等项目。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管理工作,完善审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促进我省文化外事工作健康发展。

三、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努力推动各项文化建设

(七)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贯彻中办发*号文件《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加紧制定出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协调推动政府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重点解决增加公共文化投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完善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机制、健全各级文化工作机构等问题,做好恢复组建县级文化局、乡镇文化站的工作。

(八)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大力度推进省、市、县、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省里要重点抓好省博物馆新馆建设,完善省博物馆新馆《陈列大纲》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开展建筑设计方案的招标工作,进行新馆址用地的钻探、勘查和测绘工作,编制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等项目前期工作。同时抓好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等大型建设项目,渤海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待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批准后,进行施工单位招标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土建;完成省歌舞剧院新院舍的主体建设工程。推进市地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剧场和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全面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按计划完成国家下达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

(九)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步伐,网点建设向乡、村和城市社区推进。今年要建成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45个,对已建成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逐步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覆盖,并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快面向基层、面向农民、服务普通百姓的数字资源建设步伐,建设一批科普知识、农业知识等专题资源库,积极开展信息资源服务。努力实现到*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的目标。积极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组织机构,完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相关政策保障体系,大力培育农村数字电影服务机构,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服务公司建设,推动牡丹江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培训工作和城市影院售票系统管理工作,有针对地集中开展农村和城市农民工电影放映活动,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活动。持续开展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巩固文化下乡网络和文化辅导网络,完善文化下乡长效机制,制定社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规划,优化服务形式,深入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一步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在送文化“进区下乡”活动中的骨干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村文艺骨干。

(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抓住全国第四次图书馆评估工作的时机,在全省开展图书馆检查指导和评估;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营造全民读书的氛围;进一步推动图书馆延伸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手段,不断探索“请进来、送出去”的新途径。发挥县级文化馆综合功能,辐射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全面布置全省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分期分批向社会有序免费开放工作(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暂不开放),今年精心组织好省直四家博物馆免费开放,其他各级公益性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做好免费开放前的准备工作,争取*年起有条件的市、县级公益性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社会有序免费开放。各级各类博物馆要在办好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巡回展览和小分队报告会等活动,做好文物征集、藏品“三建”等基础性工作。启动全省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做好全省博物馆登记工作,组织开展*年度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评比活动,抓好“红色旅游”线路上博物馆的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好全省乡镇文化站干部、农村文化骨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服务点技术骨干的培训工作。

(十一)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围绕纪念改革开放*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周年,积极开展主题服务,组织和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导向性强的专业演出、群众性文化活动和陈列展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对城市农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扩大和谐文化的社会影响。继续组织全省乡村“金色田野”系列文化活动、“欢乐北方”系列演出活动和各种普及性群众文化活动,突出反映改革开放*年和建国*年的文化艺术成就,丰富活动内容,增加活动形式,创新活动手段,动员社会广泛力量参与和支持,扩大活动影响和群众参与面。组织纪念改革开放*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周年优秀国产影片展映活动和优秀国产影片进农村万场电影放映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原有优秀剧节目参加演出,增加演出场次,繁荣城乡文艺舞台。

四、切实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十二)着力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全局性问题。以“四有”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遗址保护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制作安装一部分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和界桩,重新以省政府名义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继续做好哈尔滨文庙大修工程。做好磨盘山水库供水管线二期工程等重大建设工程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组织“中国文化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

(十三)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在经费保证前提下,完成全省普查人员的培训和普查设备的采购工作,全面展开文物实地调查。计划用两至三年时间,完成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现场勘查、文物数据和相关资料的采集和登记工作,完成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和文化线路调查工作。完成境内150公里金长城、50公里唐渤海长城遗址调查任务。全力推进渤海遗址保护工程,重点开展以村民动迁、环城路建设为主的环境整治和以建设外城墙豁口工程为主的文物本体保护工作,完成全部考古发掘项目,出版《渤海上京城》考古报告。

(十四)继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完成全省普查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名录体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建立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进一步做好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和国家、省级名录的保护工作,确立项目传承人,深入挖掘其多重价值。全面开展全省古籍普查工作,做好推荐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相关工作。成立黑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做好奥运会期间“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市场规范发展

(十五)抓住关键环节,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抓住政策制定和落实,大力培育文化产业主体,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加速产业化进程;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投资兴办各类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抓项目建设,继续打造冰雕国际展等传统优势项目,努力做大做强;培育发展新兴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打造文化精品和品牌,提升产业层次,不断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抓市场推介,建立全省重点文化企业名录,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各类文化产业展会平台,大力推介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

(十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的建设与管理,严格网吧准入政策,推进网吧连锁化、规模化发展,扶持动漫产业和动漫基地的发展,积极向国家争取扶持政策。促进音像、演出娱乐等文化市场繁荣健康发展,引导推进音像企业经营模式和发行方式的调整,扶持正版音像市场发展,培育和规范演出市场特别是农村演出市场,推进卡拉0K内容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其它”的原则,加强各类文化市场的监管,组织开展全省文化市场集中专项检查整顿工作,创建和谐平安文化市场。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水平和实效,推进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我省计算机监管系统的管理效能,成立文化市场经营者协会,召开文化市场制度建设经验交流会,开展农村文化市场调研和理论研究工作。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和统一文化市场执法标志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省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内在素质和外部形象。组织开展全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案卷和行政审批档案评比活动,进一步促进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和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化。深入开展文物执法工作,健全队伍,完善制度,开展调研,争取经费和设备,开展人员培训,理顺各级文化部门文物执法职能。

六、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十七)积极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用人制度改革,完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推进和试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开展全省艺术院团改革调研,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艺术院团的改革。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把握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加快文化系统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切实做好试点和改革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已有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省图书馆、省杂技团、省电影公司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及时总结经验,为下步全面铺开奠定基础。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先进文化建设能力

文化发展计划范文第5篇

二、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议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审议引导资金年度工作计划;审议引导资金年度经费预算及决算;审议引导资金支持项目;协调解决引导资金运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引导资金由区文体局、财政局共同管理,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资金扶持方向和重点。

四、区文体局主要职责是:研究完善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研究提出引导资金项目评审论证标准;研究提出引导资金年度支持重点,并受理申报;组织专家开展引导资金项目评审、论证工作;编制引导资金工作计划,提出引导资金年度支持项目及经费安排建议;负责引导资金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和引导资金使用情况;办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五、区财政局主要职责是:负责将引导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安排;审议年度引导资金使用方向、支持重点和项目申报指南;会同区文体局下达引导资金使用计划,并按规定下达资金;负责引导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会同区文体局组织开展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六、引导资金使用范围:

1、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项目;

2、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影视传媒、文化经纪等新兴文化产业项目;

3、工艺美术、演艺娱乐、印刷复制等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项目;

4、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建设项目;

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项目;

6、代表文化水准并可产业化运作的文化艺术、影视节目等内容生产和品牌打造项目;

7、文化遗产和富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项目;

8、对省、市专项资金立项并要求予以配套引导的项目;

9、领导小组确定的其他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七、申报引导资金的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申请项目承担主体必须是在区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设立的文化产业类企业法人单位和企业化管理的文化事业单位,该单位具有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规范,股权结构合理;管理团队素质较高,具备与完成项目适应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资信等级较高,资产负债率低于60%。

2、申报项目原则上为非财政资金投入,由单位自筹资金,并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兴办,项目单位实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

3、申报项目已经按规定审批。

八、有下列情形的项目,引导资金不予资助:

1、知识产权有争议的;

2、申请单位因违法行为被执法部门处罚未满2年的;

3、申请单位违反有关规定,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的;

4、应由政府其他资金支持的。

九、引导资金项目申报程序:

1、申请引导资金的项目单位,根据项目类别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

2、申报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1)项目单位的申请报告;

(2)项目文件和符合规范的项目可行性报告;

(3)项目实施进度说明;

(4)项目预算(决算)支出明细情况表;

(5)项目单位上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说明等(复印件);

(6)其他关材料。

3、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按规范的评审办法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实地考察、征求当地政府意见,并向领导小组提交初审报告,经审批后的项目,采取适当形式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请区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由区文体局会同有关部门与有关责任方签定引导资金项目责任合同。

十、引导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区财政局根据引导资金年度预算安排计划,依据项目合同及实施进度将引导资金下达到项目实施单位所在财政所(局),各财政所(局)应在收到资金后十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到关项目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经费,加强项目经费管理和核算,主动接受区文体局、财政局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积极配合并提供有关材料。

十一、建立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各项目单位要向区文体局、财政局报告半年度工作进度和引导资金使用情况等书面材料,区文体局会同有关部门汇总全区年度引导资金使用情况报领导小组,并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

十二、建立项目跟踪制度。区文体局、财政局应会同关部门组织专家或中介机构,定期不定期地对项目进行现场检查,了解引导资金项目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情况、项目实施效果,确保引导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最佳效益。

十三、引导资金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时,需报经领导小组同意。对因故撤销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做出经费决算上报领导小组核批,剩余资金如数退回区财政局。

十四、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五年内不得申报引导资金,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追回已经下拨的引导资金:

1、利用虚假材料和凭证骗取引导资金的;

2、违反引导资金使用规定擅自改变使用范围的;

3、截留、挪用引导资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