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教师工作计划(精选5篇)

  • 小升初教师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培训项目及内容 1、校本研修专家和引领者培训。按照省教育厅及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今年重点进行市、县(区)两级校本研修“专家”团队和“引领者”培训,培育校本研修指导专家和骨干队伍。计划分两个层次进行培训:7月下旬选派50名校本…

小升初教师工作计划(精选5篇)

小升初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目标任务

以校长、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落实五年一个周期的校长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完成不少于6000人的年度培训计划,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

二、培训项目及内容

1、校本研修专家和引领者培训。按照省教育厅及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今年重点进行市、县(区)两级校本研修“专家”团队和“引领者”培训,培育校本研修指导专家和骨干队伍。计划分两个层次进行培训:7月下旬选派50名校本研修骨干外出培训,培训周期10天,培养市级校本研修专家团队;8月上旬邀请专家来培训校本研修业务骨干300人,培训周期10天,培养县区和学校校本研修指导专家队伍。

2、初、高中骨干教师业务提升培训。7月下旬邀请中考、高考学科专家名师(英语学科除外)来延进行骨干教师业务提升培训,计划培训640人(高中8个学科320人、初中6个学科320人),培训周期10天。

3、初、高中管理人员高级研修培训。7-8月组织各县区及直属中学管理人员(包括教学主任、副校长、校长)分两批共60人外出参加高级研修培训,培训周期30天。

4、骨干校长、园长挂职培训。与西安高新区教育理事会合作,进行校长园长挂职培训,第一期3月份选派8人(高中、初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各2人),培训周期5个月。第二期10月份选派8人,培训周期5个月。

5、班主任业务提升培训。为全面提升全市班主任队伍综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能力水平,8月中旬邀请专家团队来,组织举办一期班主任培训班,计划培训200人,培训周期7天。

6、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7月下旬在组织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师200人,开展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培训周期15天。

7、现代教育技术骨干培训。为全面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计划选择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所,每校1名电教管理人员或学科骨干教师,共100人,6月和10月分两期外出培训,每期50人,培训周期30天。

8、“名师大篷车”送培到县。按照省教育厅“名师大篷车”行动计划要求,组织开展市级“名师大篷车”送培到县活动,缓解基层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外出培训过程中工学矛盾突出和经费不足难题。10月份从市级名师专家库抽调中小学33个学科(高中12个学科、初中12个学科、小学9个学科)共100人(名师、省级教学能手、教科研专家),选定3个县(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县(区)3天,培训教师5000人。

三、组织实施

1、市级校长(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具体由继续教育科牵头负责,规划与资金科、基础教育科和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电大、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等相关单位配合实施。

小升初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前不久,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检查组深入北京16个区县的247所学校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市16个区县全部达到评估验收的标准,公众满意度达到85分,一次性通过验收。北京坚持“创首善,建一流”,以“公平、优质、创新、开放”为目标,以教育民生观为指针的教育综合改革“北京理念”,赢得了教育部、教育督导团专家组的好评。

政府履职 保障义务教育优先发展

义务教育法律责任、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是北京市、区政府依法履职的立足点。北京市坚持科学规划和标准引领,一方面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教育规划纲要、“十二五”教育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等系列标准,引领全市各区县及中小学校达标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加强组织保障、确保经费投入,是北京市推动义务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抓手。北京市逐年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从2010年的202亿元增长为2013年的364亿元,3次上调定额标准;2013年小学、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分别达到2.17万元、3.25万元,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0.99万元、1.37万元。

为了进一步落实责任,北京市还从市级出发,加强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不断完善教育部门牵头,发改、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并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作为考核区县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16个区县相应建立了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机制、相关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经费投入优先到位的保障机制、向农村倾斜的机制,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建设好每一所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办学达标 标准化建设供给优质资源

为应对近年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人口剧增的趋势,北京市进行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学校基本建设,使义务教育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城乡办学差别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一是服务办学条件标准化,重点工程持续推进。高标准实施初中建设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系列工程,完善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办法。自2012年起实施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来,仅以城乡中小学建设工程为例,全市共确定220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1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16.2亿元。

二是服务优质资源扩大和薄弱学校改造,建设项目重点倾斜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市级每年投入超过30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等。2014年,投资近3亿元实施“扩大优质资源、改善校园环境”暑期改造工程,惠及162所体制改革校。

三是服务办学条件提档升级,重点加强学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建成由市级骨干网、区域网和校园网三级网络构成的北京教育信息网,建设100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全市多媒体教室全面覆盖,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分别达到14台、22.7台。

人才强教 打造高素质专业师资

教师是改革推进的第一资源,北京市持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一方面从制度建设上,整体优化教师结构和探索实施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待遇水平。多措并举有力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造就了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

首先是优化教师结构,北京市统一了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师资配备并向农村学校和短缺学科倾斜。如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中,专项招聘1000名教师用以解决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不足问题。而为了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互补,2011年北京市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制度,采取全职交流、骨干教师兼职支教、送教下乡、名师讲学团、校际联盟和学区内交流等多种方式使教师交流常态化。

其次保障培训经费,按专任教师每人每年不低于一千元标准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缩小城乡差距,市级每年投入近1亿元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其中3千多万元向农村倾斜。

此外,各远郊区县着力改善教师待遇。在特级教师、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中设立农村专项指标或岗位,保障每一所学校至少有一名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设立专门的针对远郊区县专项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建立补贴制度,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综合改革 打出优质均衡组合拳

北京市将改革作为均衡发展的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学生的实际获得,坚持问题导向,以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组整合和考试招生评价制度改革为“双杠杆”,撬动公平与均衡、素质教育与减负问题的突破,打出了独具北京特色的组合拳。

首先,纵横联合扩大优质资源,从根本上破解择校难题。一方面横向联手增加优质资源,通过对外引进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的学区制、教育集团与集群、协作区、联盟组团等方式,拉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另一方面则是纵向贯通培育优质资源,通过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对口直升等方式,打通学段、校际优质资源融通,一大批普通校快速成长为新型优质校。

其次,完善公平规则,落实免试就近入学。面对择校痼疾,2014年北京市坚决取消“共建”、力推“十五条择校禁令”,规范特长生、推优等入学工作,首次启用了全市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全程记录每一个孩子的入学途径和方式,公开透明保障免试就近入学。2014年,小学就近入学比例92.26%,初中77.64%(不含特长生、民办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入学),城六区就近入学比例提升明显。

第三,着力推进中考中招改革,促进入学机会均等。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比例从2014年的30%,增至2015年的40%,总体按3:7的比例分配到优质初中校和普通初中校;同时强化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市级统筹,中招新增三类优质校名额分配,重点向远郊区县和普通初中学校倾斜……一系列政策明显增加了普通初中校和郊区县初中的毕业生升入市区示范高中的机会。

此外,通过创建在线教育服务新模式,拓展优质公共教育服务。如建立北京数字学校,利用网络、电视以及微信平台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提供21个学科15000多节数字化名师同步课程;面向初中校学生开展名师在线学业辅导、作文辅导、学业水平诊断测试和语数外学科信息推送等。系列举措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义务教育整体质量的双提升。

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聚焦立德树人,北京市充分发挥首都丰富多样的人文资源,加强市级统筹引领,有效运用全社会资源,引导学校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全链条”。

一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制定落实中小学语文、英语以及初中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实施“中小学开放性语文学习活动计划”和“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计划”等新举措,扩大学校课程自,改进课程结构,丰富配套资源。

二是不断加强社会大课堂建设。通过优化整合全市576家单位的教育资源,每年实现120余万人次中小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以2014年为例,北京市将“博物馆之春”、《学生教育计划书》、“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等作为抓手,充分实现社会大课堂可持续发展和常态化应用。

三是着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艺术素养。依托艺术院校推进音乐、舞蹈等课程体系建设,组织高校和艺术院团支持140多所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实施中小学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逐年提高;深化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探索增加过程性考核和运动技能考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施课外活动计划,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

四是建立起减负增效的长效机制。回归基础、弱化选拔功能是北京市推进考试制度改革的重点。深化中考命题改革,取消偏难繁怪考题;出台减负“八项严格规定”和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二十条规定”;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综合举措,保障减负增效机制的有效建立。

教育公平 为各类群体提供均等机会

为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北京市依法保障包括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在内的各类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的权益,共享优质教育。

一是切实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权益。不断完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投入保障和综合协调机制,按实际在校学生数和定额标准划拨所有接收学校生均经费、核定公办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并给予学校专项扶持。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总数47万人,83.6%在公办学校就读。在公办学校不断挖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通过政府委托办学、购买服务方式保障随迁子女入学。

二是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制定实施“融合教育行动计划”,着力建设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等多种教育形式为补充的现代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市级每年投入特教专项经费1亿元,加强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并在评职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是大力实施义务教育“三免两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交学杂费,教科书由政府免费提供;低保低收入家庭寄宿生、工读学校学生、特教学校住宿生、10个郊区县农村户籍寄宿学生免交寄宿费,每人每月发放240元伙食补助,每人每年提供300元助学补助。政策倾斜保障各类群体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小升初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园)541所,教学点338个。其中县教师进修学校1所、完中4所、职高1所、民办高中1所、初中24所、小学483所(含完小338所)、幼儿园27所。全县有20所乡镇成技校(含省级成技校5所),有村级成技校168所(含自然成技校8所)。全县有教职工6766人(含代课教师261人,合同工8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3869人,初中专任教师2169人。全县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39745人,其中高中7697人,初中38471人,小学86615人,幼儿园、学前班6962人。

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9.45%,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50%;初中阶段入学率97.62%,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2.26%;高中阶段入学率26%;幼儿入园(班)率27.26%;7至15周岁“三类残疾”入学率74.09%;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52%,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5.58%。全县18个乡(镇)和174个村委会(社区)均建立化技术学校,现有青壮年总人口439700人,其中青壮年非文盲人口437174人,非文盲率99.43%,抽考复盲率2.13%。全县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43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56平方米。全县“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人均受教育年限6.30年(比全省低2.2年,比全州低0.16年)。

二、工作措施及进展情况

(一)狠抓“两基”巩固提高工作。2009年1月,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通过州人民政府复查年审后,县教育局根据州复查组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责,狠抓“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争取年底通过省级复核。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巩固提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的通知》(广政发〔2008〕74号)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巩固提高工作方案的通知》(广政发〔2008〕75号)文件精神,制定切实有效的“控辍保学”措施并加以落实,组织全县性收回流失生工作2次,各乡镇分别组织收回流失生达5次以上,截止6月份,全县先后共收回流失生2687人,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一定得工作成效,为“两基”29项指标达到省复核和国检要求奠定基础。二是调整充实了县、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和业务人员,并组织县级“两基”业务培训2次,深入各乡镇指导好“两基”业务工作。三是抓好学额巩固,提高普及程度。县教育局积极协调“两基”成员单位和挂钩扶贫单位,结合各乡镇实际,齐抓共管,全力配合,开展好教育捐资助学活动,解决中小学生入学难问题,使普及程度得到稳步提高。四是组织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及“两基”攻坚表彰大会,表彰全县33个先进单位和220名优秀个人,促进全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45%以上、小学适龄儿童辍学率控制为0.50%,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7.62%、初中适龄少年辍学率为2.26%,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74.09%;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52%、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5.58%以上、初中3年玩学率86%以上;非文盲率99.43%,抽考复盲率2.13%。五是积极开展“无盲”乡镇创建活动。4月份,莲城镇、珠街镇和篆角乡“无盲”乡镇创建工作通过州级验收;认真做好董堡乡、南屏镇和八宝镇“无盲”乡镇创建工作。

(二)加快学校建设和排危进程。在抓好全县学校发展规划、建设的同时,全面掌握全县危房情况,完善中小学校舍建设规划方案。一是严格执行有关招投标制度,协调相关单位落实好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统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二是负责施工档案管理,协调、配合审计、质检等有关部门开展相应工作。三是对排危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加快排危进度,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全县D级危房改造任务。四是拓宽筹资渠道,加强学校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五是基本完成预定工作目标。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主体工程进入第5层,占地面积6672平方米,主楼建设面积359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46万元,省拨120万元,缺口资金426万元,争取8月底主题工程完工;县一中学生厨房主体工程完工,已进入装修阶段;完成27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规划;那朵希望小学、拖施小学2个援建项目工程已在招标;着手落实特殊学校建设工程启动工作;实施整体排除D级危房改造面积3万平方米,项目学校36所,完成投资759.27万元,竣工面积10155平方米。同时,加大对B、C级危房的监控,摸清底数,做好统计和图片、资料等危房档案收集工作。

(三)继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突出抓好县一中扩建和县民职中实训基地建设。一是科学合理规划高中校点布局,狠抓“两基”巩固提高不放松,为高中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坚持规模扩大与提高质量并重,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内强教师素质,外树学校品牌,全面提高高中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三是努力提高学校等级,争取用3年的时间,使**一中晋升为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三中晋升为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二中、四中晋升为二级一等完全中学。2009年,组织和指导广一中申报部级“绿色学校”。同时,发挥市场作用与兼顾教育公平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多元化管理,多模式办学,解决投入不足、办学体制单一问题。四是充分发挥广一中的优势和品牌效应,帮助、带动二、三、四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五是做好广一中扩建和民职中实训基地建设的各项协调配合工作。目前,县一中扩建土地测量全部结束,总征地户数217户、总面积152.519亩(其中:田114.159亩、地37.94亩),6月20日进入公示,若无争议,将进行征地资金兑现,县一中学生食堂预计7月底竣工;县民职中实训基地迁建工程通过县人民政府批准,现正与县发改局、国土局、建设局、莲城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做好前期规划工作。六是做好2009年高中招生工作。全面安排部署普高、中职招生6000人(普高、中职各3000人)任务。6月份,1785名考生参加高考结束。力争下半年使在校生规模达10505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6.7%。

(四)积极组织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加快了县进修学校省级示范性学校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制度,制定全县校长、中层干部、中小学教师的中长期培训方案和各校校本培训方案,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通过强师德、提素质、铸师魂、育名师,造就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抓好教育干部队伍和高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二是开办县级骨干教师研修班。把各乡镇具有5年至8年教学经验,在本辖区担负课改重要作用的优秀骨干教师组织到教师研修班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科专业能力,使之回到学校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目前,已分别开展县级图书管理员、实验员和安全管理员培训共计8期,投入经费49.312万元培训1150人;州级高、中考培训287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名;抽调骨干教师赴上海培训10人。三是对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学习欲望不高250名教师进行适应性培训。让这部分教师分批脱产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为期2个月的培训,促进他们意识转变和专业技能提高,激发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以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四是对中间大部分教学方法不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农村学校班主任,将这部分班主任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五是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过省级验收,充分发挥培训职能。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县进修学校职能建设,提升办学品牌,在州教育局的关心和指导下,2009年1月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过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

(五)强化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国家、省、州德育工作有关规定,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开展“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一是认真落实《**县中小学教学过程质量管理规定》、《**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和《**县教育局关于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加快“农远”项目工程的熟练运用,强化实验教学,加强对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水平的测试方法,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案。二是采取挂钩乡镇学校的方式,深入基层调研,送教下乡,指导全县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截至目前,送教下乡131人到174个村完小870个课时,受益学生5.39万人次。四是认真分析和开好中考、高考研讨会,统筹和协调优质教育资源,力争使我县普通高中办学达到学生低进高出、高进强出的办学目标。四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教育思路,强化学校管理,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农远”项目的使用和实验教学,开展“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和教师的和谐关系,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力争使2009年高考、中考、义务教育阶段期末考试质量明显上升。

(六)学校建设和整体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在抓好全县学校发展规划、建设的同时,全面掌握全县危房情况,完善中小学校舍建设规划方案。二是严格执行有关招投标制度,协调相关单位落实好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统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三是2009年计划优先排除最危、最急校舍30000平方米,涉及项目学校32个,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已开工建设6个项目学校、共2980平方米,其余26个项目学校、共27020平方米正在进行设计、图审阶段,计划6月前全部开工建设。四是剩余危房面积59289平方米,涉及项目学校242个,总投资5928.9万元,计划2010年底前全部排除完毕。目前,已完成所有项目学校规划,正在进行招投标前各项准备工作。五是积极争取州级1亿元贷款盘子和3000万元的贷款贴息盘子,尽快落实县级配套缺口资金贷款1000万元,切实加强管理,严格工期、严格标准、严格操作规范,保证质量、保证进度、保证安全,确保圆满完成整体排危任务。

(七)抓好“农远”项目的管理和使用,促进“普实”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完善“农远”项目的资源配备,加强管理和使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使用效益。上半年,开展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竞赛活动2次,使“农远”工程资源得到推广应用。二是整合资源,确保“普实”工作进展顺利。在全县教育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努力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制定《**县县“普实”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普实”工作领导小组,在县教育局设立“普实”办公室,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了各乡镇学校挂钩工作人员,统一措施、统一工作要求。同时,及时派出专业工作组分别深入各实地调查了解“普实”所需仪器药品、用房改造、实验室桌凳柜、配套设施等情况。经统计,全县应普及实验教学的学校308所,其中:需达高级中学一类标准配备1所、完中一类标准配备学校3所,初中一类标准配备学校22所、初中二类标准配备学校2所,小学一类标准配备学校39所、小学二类(A)标准配备学校163所、小学二类(B)标准配备学校78所;全县尚缺实验室275间、实验保管准备室238间、整套仪器208套、桌凳4642组、仪器柜3683个、演示台345张、准备桌367张,需补充完备仪器91套,需改造实验室781间,需投入资金1205.54万元。目前,全县各学校“普实”用房正在维修改造,规划采购“普实”仪器药品及配套物资清单,投资1121.68万元,预计6月底完成采购任务。三是把旧莫乡昔板中心学校、县城区一小和莲城端讽完小3所学校确定为乡镇中学、城区学校、完小的“普实”示范点,并安排专人蹲点指导和督促落实。目前,各试点工作正在紧张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5月26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普实”工作启动大会,安排部署了今年各乡镇的“普实”任务,明确了具体的目标,县人民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了“普实”责任书。“普实”所需设备正在进行采购,计划7月底前完成实验室的改造工作,10月底前完成“普实”迎检各项准备工作,11月迎接州级“普实”评估初验,12月迎接省级“普实”评估验收。

(七)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新机制,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建立健全资金拨付及使用等相关制度,切实加强学校经费管理。一是加大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投入。2009年春季,我县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专项资金由2008年春季的1627.78万元提高到2170.37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736.3万元,省级补助434.07万元),确保全年小学生每生达到300元、初中每生达到500元。二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2009年春季学期全县有125086名学生使用免费教科书,125086名学生免交学杂费,32634名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6%;2009年春季贫困生补助资金1092.13万元(中央546.07万元,省级546.06万元),确保小学贫困生每年每生500元,初中贫困生每年每生750元。享受人数达32634人(其中小学10532人、初中22102人)。

(八)学校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教育局始终对学校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制定了完善的安全制度和应急方案,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安全课,每学期举办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保卫、值班、安全日志、危房鉴定和改造等制度,严格住宿管理制度、饮食卫生制度、家长联系制度、乘车安全制度及坚持安全工作日检查、周小结、月汇报制度,落实24小时值班制,加强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制定和管理,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不断消除学校安全隐患。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初中在校生流失现象仍然突出。由于受打工潮的影响,留守少年儿童逐步增多,控辍保学难度加大,“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艰巨。

(二)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全县教育投入总体不足,加之D级危房学校校区自然条件恶劣,导致校舍建设工程进度较慢。“普实”资金缺口大,导致实施进度慢。

(三)高中教育发展步伐亟待加快。县一中扩建资金缺口大,前期工程进展较慢,县民职中实训基地迁建项目工程启动慢。

(四)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急需完善。师资力量分配不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遏制,师资队伍培训条件和效果有待提高。

小升初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小学部分

(一)招生指标

经调查摸底,我区现有适龄入学儿童3382人,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约1100人,今年预计招生超过4500人,114个班。今年小学在校生总数预计为27264人,670个班。启智学校招生10名,1个班,在校学生110名。

(二)招生原则

1、根据学生的两证(房证、户口证)和实际居住地进行招生工作。凡居住在我区并符合规定要求年满6周岁(2001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儿童都要招收入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入学。凡区内适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未报名入学的应动员其入学。

2、凡购买本区内住宅(已建配套校舍或已完成扩建原有学校校舍任务以及上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住户(以房证和户口证为准),适龄儿童应保证就近入学。

3、因城市建设改造暂住我区的外区动迁户的适龄儿童,如有动迁证、临时住房证、户口及原居住地区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证明,由区教育局按就近入学的原则给予考虑接受。

4、有暂住证明和务工证明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按市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5、小学班额一般应在45人以下。各校招收学生数、班级数要按区教育局下达的指标实施。因某种原因预测数与实际数发生较大变化,需要调整班级数时,应及时向区教育局说明情况,同意后方可实行必要的增减。(具体见附表一)

6、根据学校教室和师资情况,原大班额、小班额需要扩班、并班的学校要提出书面申请,区教育局同意后方可实施。学校要安排好师资,处理好因编班出现的问题。

7、根据市教育局小学就近入学的原则,为保证适龄儿童全部入学,要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工作,取得社会的配合及家长的支持,圆满完成招生任务。

8、新生招生的时间全区统一定为7月11、12日进行,不得提前或拖后。各校要做好新生的接收和编班工作,并在7月16日将招生情况报区教育局计划科,以便安排有关工作。

(三)有关新建小区的学区划分

各小学要利用小学新生登记入学的契机,认真检查本校的学区。并将小升初的学区(社区、行政路街楼号)随学生名单一起报给对口中学,中学也应主动与对口小学沟通学区事宜。

二、中学部分

(一)招生指标

年初中计划招生4900人,124个班,届时我区初中在校生达到17256人,421个班。

(二)招生来源

我区今年初中招生仍采取小学整校、部分小学按片进入初中的原则(具体见附表二)。初中班额一般应在50人以下。

年13中学高中招生要执行市教育局下达的招收8个班、400人的招生指标。13中学高中将达到24个班、1200人。

初中新生分班要严格按照区教育局电脑分班的原则执行。

三、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小学今年招收锦华小学所属(区界)的新生,锦华小学六年级(区界)的学生归口至小学,随小学的学生一起升入区中学就读。

(二)小学六年级学生暂借50中学校舍上课。

(三)民兴花园仍由79中附小接受小六归口,中学升入79中学就读。

(四)大二附中初一招收六个班级的学生。师大教师直系第一代子女享受指标生待遇。

(五)优秀运动员调校按教育局计划执行。调校的运动员按本学区学生执行。

(六)格致学校搬迁新校舍,学区为“幸福E家”住宅小区(一、二、三、四期)。小学部招收一年级2个班,二至六年级各招收1个班。

(七)“兰亭山水”、“星台花园”一期部分住宅(五一路东侧)、大重三栋家属楼(五一路东侧)学区划归实验学校,从小学一年级执行,其它年级待小六归口至实验学校小学部,中学升入实验学校中学部就读。

(八)天河中学、世纪中学合并,世纪中学接受绿波小学、兴文小学(西南路以东)、新建小学(西南路以东)学生。

(九)“绿波B区”、第一干休所、中铁十三局、省军区第七干休所、跃街-花雨街-敦煌西街-城街-凌山五街-西南路围合区域学区划归51中学。

(十)21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待市政府批准后,暂借良运小学校舍使用,如若本年内市政府不批准,则仍使用原校舍。

(十一)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加强日语教学的意见》,结合我区目前教育的实际,31中、50中、51中、实验学校各招收2个日语班,此班只能招收区的学生。日语班学区内的学生,升学时无论以何种语种报考均为指标生,学区外的学生以日语作为升学考试语种时,视为指标生,以英语报考,则视为非指标生。

小升初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勤勉做事,扮演好服务角色

作为学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我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上情下达,下情上晓”,在文件堆里,我能理清思路,努力做到“一日清”,让“上”满意,让“下”也满意。我明白,教育是服务,管理更是服务,必须要倾听教师的呼声,捕捉教师的意愿,教师的笑容是给我最大的肯定。

二、教学科研工作,佳音频传

(一)各层面教研活动丰富多彩

1.片区各科专题研讨活动16次。

2.市级教学研讨会活动5次。其中,初中科学为学区联片教研活动升格为市级。

(二)教师获奖情况136人次

1.年市教育教学案例评选,31人获奖,镇中谢晓明、三小林秀海荣获一等奖。

2.市XX年教师教育论文评比,71人获奖,桂峰乡学校张冬梅,鹿木乡学校赵真伟,金川乡学校黄灵芝,永安乡学校朱启跑,林溪乡学校王雷,镇小林建兴,林溪乡学校谢欢欢等7人荣获一等奖,获奖率超过市平均值。

3. 6人获得市第十一届中小学教坛新秀称号,分别是镇小项爱平【小学语文】、芳庄乡学校王忠林【小学思品】、桂峰乡学校蔡笑荷【初中语文】、镇中周亮燕【初中英语】、镇中胡素娜【初中科学】、镇中杨成光【初中体育】。

4.镇小金绍书被评为年市优秀教研组长, 被评为年市优秀教研组长。

5. 等9人在年市初中教师命题竞赛中分获二、三等奖。

6. 、镇中彭春茹在年市初中社会·思品教学设计及其课件制作评比分获一、二、三等奖。

7. 市XX年优质课评比共有4人获奖,其中镇小傅爱兰老师荣获一等奖。

8.4人在分别在年市中小学美术人物速写比赛,市XX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XX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评比,XX年市初中社会·思品说课评比中获奖。

9. 市年度优秀课题成果获奖4项,XX年教师小课题、教科规划课题、教学研究课题立项11项。

(三)学生获奖情况20人(班)次

1. 年市小学生英文书写比赛,镇小五(2)班、五(3)获奖。

2. 市首届“《玉海》杂志杯”校园文学大奖赛8人获奖,其中林溪乡学校陈晓东荣获一等奖。

3. 第十届初中生实验操作比赛,4名学生获奖。

4. 安市XX年“隆山实小”杯小学生英语口语比赛,6名学生获奖,其中镇小郑苏平、张庆典荣获一等奖。

三、教学常规工作,力度不减

1.增补学区教研大组组长、副组长,培养优秀教师,为教学常规检查工作设置人才库。

2.继续推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逐级检查制度、突击检查制度。每个学期至少对每所学校教学常规检查一次。

3.教学常规管理逐步精细化,尤其是备考质量、作业批改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桂峰乡学校的“二次批改”日臻完美,鹿木乡校档案建设日趋成熟,潮基乡学校教学公示记录详细。

4.继续开展系列比赛活动:a. 开展年教育学区中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设计及其课件制作评比活动;b. 举行教育学区中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批改评语比赛活动;c. 举行《弟子规》知识竞赛活动;d. 举行教育学区七年级英语学生作文现场比赛;e. 举行教育学区小学生英语口语比赛;f. 举行教育学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现场教学设计比赛;g. 年教育学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设计评比活动;h. 开展教育学区年中小学学科协作命题(期中试卷)评比活动。

5.严格执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开展学年第二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计划实施专项督查。

6.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学区统一组织协调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召开九年级期中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为提质出谋划策。并对九年级适应性考试统一时间,调换监考,集中改卷,全面分析。同时,未雨绸缪,策划好六年级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1.在管理中许多工作做得不太精细,今后要提升工作效率。

2.与教研室教研员沟通、交流较少,教科研档次低,品位太低。

3.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的督促检查,重在业务指导。